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當然是西晉八王之亂,因八王之亂西晉政權搖搖欲墜,匈奴、羯、鮮卑、氐、羌等少數民族趁西晉衰弱,迅速入侵,西晉土崩瓦解了,長江以北的國土淪喪,漢族人成了異族人隨意蹂躪旳奴隸,漢族青年女人被羯族人被為“兩腳羊",當成食物吃掉。

  • 2 # 小傷聊史

    這個毫無疑問肯定是八王之亂。

    西漢的七國之亂是因為漢景帝削藩而引起的,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下詔削藩後,吳王劉濞就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一共七個劉姓諸侯王,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漢景帝派周亞夫征討叛軍,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因為叛亂持續時間太短,所以造成的影響也有限。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因為皇后賈南風引發的動亂,重要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動亂長達十六年,直接導致西晉滅亡。

    可以說八王之亂的危害遠遠大於七國之亂,七國之亂僅持續了三個月,所以危害有限;而八王之亂總共持續了十六年,不僅導致西晉滅亡,而且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漢人在此期間被胡人稱為兩腳羊 ,此後中原陷入了長達三百多年分裂動亂,可謂是漢族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危機。

  • 3 # 龍角大將軍

    西晉八王之亂對社會的影響破壞更大,西漢七國之亂只是影響了西漢之後幾十年的歷史,並且很快就平定下來了。而西晉八王之亂從廣義上來說,永遠的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程序,並且這種影響延續到了今天還一直會繼續影響。南北地域的劃分、民族大融合的序曲等等,狹義上就是宣告著西晉即將滅亡,胡人政權開始登場,並開始在中華史書上書寫著自己獨特的存在感。四百多年的南北對立,雄踞中原對南國虎視眈眈。八王之亂讓整個華夏民族第一次體驗到了胡人的可怕,亡族滅種第一次這麼接近自己,在中華歷史上,這是天枰第一次傾斜到對方。華夷之辨也第一次開始“曲化”。

    一個又一個胡族登陸中原,肆虐北方,渴望飲馬南國,覆滅華夏。

  • 4 # 浮沉的歷史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相比,無疑是西晉八王之亂對於社會造成的影響和破壞力更大。西晉的八王之亂不管是持續的時間、規模和後續影響都遠在西漢的七國之亂之上。

    雖然兩次戰亂都是王朝內部的鬥爭,但是七國之亂最終被西漢政府所平定,而八王之亂最後雖然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而結束,不過由於八王之亂已經大傷西晉的元氣,最終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兩次戰亂的持續時間和規模對比

    七國之亂爆發於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吳王劉濞帶領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一共七位劉姓宗室諸侯王,雖然一開始七國的聲勢十分浩大,但是七國軍隊的後勁嚴重不足。

    在西漢軍隊在周亞夫的領導下,採取合理軍事的策略,叛亂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就被順利平定了。由於持續時間不長,對於西漢社會造成的破壞是極其有限的。

    而八王之亂的持續時間就要長多了,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八王之亂一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結束,和西漢七國之亂的持續時間是一樣的,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是此處動亂的參與者,這一時期主要動亂主要發生是高層之間,對於民間影響不大。

    第二階段從八王之亂的第二階段是從元康九年(299年)開始到光熙元年(306年)結束。永康二年(301年)正月,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為帝由此引發了地方諸侯王的不滿,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聯合向司馬倫發動了攻擊,僅僅這場戰爭就造成了多達十萬人的死傷。接著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也加入到這次動亂中,在七年的戰爭中,各方之間大戰數次,造成了大量軍隊百姓的死亡,西晉的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

    結束了八王之亂的東海王司馬越,得到的不是一個重新恢復和平安寧的西晉王朝,而是一個千瘡百孔的西晉,此時周邊的少數民族趁漢族由於內鬥而實力大損,紛紛起兵造反,面對糟糕的形勢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馬越在項城憂懼而死。隨著司馬越的死,西晉王朝很快就崩潰了,中國進入更加動盪不安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 5 # 京豬大將軍

    八王之亂開始,中國分裂了300多年,自始皇統一中國後第一次大分裂,就是這次戰亂造成的。

    我華夏曆史上,最噁心最糜爛的時代,就是司馬氏的西晉。

    武帝司馬炎死後,上了個傻兒子晉惠帝,他有句名言“何不食肉糜”,大家應該都聽說過。

    這個蠢皇帝有個又醜又蠢,野心又大的皇后賈南風,在她的操弄下,西晉爆發了十來年的混戰“八王之亂”。

    剛剛統一沒幾年的我國北方,因為這場浩劫,十室九空。也就是說把地都讓出來了,讓內遷的氐,羯,匈奴等族佔了大便宜。

    這些昔日在強漢威懾下,提溜著蛋蛋討生活的蠻夷,開始在華夏的土地狂歡起來。

    而以銀河為號的漢民族,糟此劫難,被蔑稱為兩腳羊,肆意屠戮,後趙皇宮,曾搶掠來八萬我族美貌女子,作為宮女,在戰爭到來之時,被充做軍糧吃掉了。

    上圖為把漢人當軍糧的羯人。

    這一切都是誰之過?就是華夏史上最垃圾的王朝,司馬氏的西晉王朝。

    司馬氏諸王混戰的八王之亂,直接導致漢民族,在華夏最精華的中原之地,差點被斷根。

    多虧了華夏出了一個不世出的英雄冉閔,率領復仇戰士,全滅了最惡毒的羯人,才保住了華夏血脈在北方土地的延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而西漢的七國之亂,很快被漢景帝削平,稍後的漢武帝,在文景二帝積累的國力基礎上,四面征伐,開拓大半國土,布國威於四方。

    綜上,可以說,七國之亂沒造成什麼難以收拾的惡果,而八王之亂,差點讓漢民族毀滅,破壞力不可同日而語。

  • 6 # 殘月子

    七國之亂從開始到結束大概花了3個月時間,帝國核心區也就是關中洛陽一帶毫髮無損,商人們借高利貸給將領都發了大財,吳楚兩國損失慘重,後期基本上可以理解成北人對南人的一次掠奪,但基本上是厚此薄彼,無傷整體。至於八王之亂,分成前後兩個時期,以楚王司馬瑋被殺為界限。前期就死了兩個王,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鬥爭烈度不大,楊駿連洛陽城門都捨不得燒,波及區域也主要在洛陽甚至主要在皇宮和相府,如果八王之亂到此為止,對國家的傷害遠小於七國之亂;後期的趙王司馬倫篡位,就演變成帝國中央對全國地方的內戰,烈度也不大,更可怕的是成都王司馬穎對抗中央,中央政變更加頻繁,洛陽、長安、許昌和鄴城四個魏國故都都成為了戰場,各王為了爭權奪利,連成都都顧不上了,匈奴人拉來內戰,流民四起,生產破壞,於是異族崛起,全國各地內戰外戰四起,元氣大傷也就罷了,更導致了全國統治階層分裂,再也無法團結互助,被各個擊破。從整體來看,七國之亂後面是漢武大殺四方,八王之亂後事永嘉之亂,嚴重性不言而喻。

  • 7 # 執古論今

    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二者對社會造成的破壞相差甚遠。八王之亂使西晉長期處於宗室內亂之中,朝政混亂,國力衰退,間接導致了五胡亂華,對中華民族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反觀七國之亂,聲勢雖然浩大,但很快就被漢景帝平息,皇權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因此,從結果而言,七國之亂間接地鞏固了西漢的統治,八王之亂則導致了西晉的滅亡。

    七國之亂與八王之亂產生的原因

    1、七國之亂

    劉邦建立西漢,中央對全國的掌控能力尚弱,鑑於秦朝滅亡時的孤立無援。劉邦便大面積分封劉氏子孫為諸侯王,協助鞏固中央政權。然而事與願違,劉邦死了,分封的諸侯王們卻不斷壯大,對中央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諸侯王們設立了各級官吏,自己鑄造錢幣,統治區域內徵納賦稅。因此,各諸侯國實力不斷壯大。開始的時候,確實對鞏固中央政權有一定的幫助。然而時間久了,強大的實力使諸侯王們野心膨脹,對中央政權產生的離心力,逐漸成為了一種相抗衡的局面。

    因此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削藩政策,意圖削弱諸侯國實力。強力的政策引起了相似程度的反彈,吳王劉濞最終帶頭反叛。

    2、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產生的原因有一部分和七國之亂相似,那就是分封諸侯王,使諸侯國實力膨脹,並且有自己的軍隊,一旦起兵反叛,必然會威脅到中央的統治地位。況且,西晉從開國之君便盛行腐敗之風,不務正業。皇帝帶領的糜爛風氣,很快在各個階層蔓延。

    起步就沒有走好,之後選擇皇位繼承人更是錯上加錯,竟然選了司馬衷這個白痴當皇帝。結果先是楊氏專權,後是賈后亂政。最終引起八王之亂,為了爭奪權力,司馬氏內部進行了一場歷時十六年的自相殘殺。

    兩場動亂的不同點

    兩場動亂的發生,基礎同為諸侯國實力的壯大。但西漢七國之亂的直接原因,是漢景帝實行削藩政策。而西晉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是朝廷腐敗,賈后亂政。

    西漢七國之亂髮生時,漢景帝所統治的中央政權,朝局穩定,能征善戰的將領也不少。而西晉八王之亂髮生時,西晉內部已經腐朽糜爛,根本無力對抗諸侯國的反叛。

    七國之亂三個月即被平定,而八王之亂歷時十六年。動亂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了王朝後續的發展。

    八王之亂的破壞力遠遠大於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平息後,漢景帝剝奪了諸侯王任免官員的權力,使其不能培植親信。並且將吳、楚、趙、齊四處舊國土地分封給十三個皇子,削弱了單個諸侯國的實力。七國之亂後,諸侯國陸續被削弱,實力上已無法同中央政府抗衡。

    漢景帝透過平定七國之亂,不斷消除了外在隱患,還鞏固了中央政權。從某種意義上講,七國之亂實際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八王之亂的影響實在無法估量,十六年的長期內耗,致使北方經濟全面衰退,大批民眾流離失所。最重要的是內亂使司馬氏失去了對西晉的政權控制,各地流民起義不斷,北方夷狄趁機南下,五胡之亂的序幕就此開啟。

    永嘉之亂後,西晉變成了東晉,不變的是依然風雨飄搖的政權。司馬氏幾乎無法將朝政把持在自己手中,各種權臣接連把持朝政。

    可以看出,八王之亂的影響並不只是那十六年的內耗,更是直接導致了後來一百多年的北方動亂,使中原地區長期處於分裂的局面。這種破壞力,在中華歷史上,都是少有的。

  • 8 # 老貓談史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其實西漢的七國之亂跟西晉的八王之亂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叛亂事件,但是如果要論這兩個禍亂哪個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更大的話,我個人認為是西晉八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極大的耗損了西晉的國力,為後來西晉的滅亡和五胡亂華埋下了禍端,五胡亂華在西晉滅亡之後甚至極大的影響了中原大地得安危,為中原地區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西漢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叛亂,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嚴重,實際上漢景帝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擺平了他們,而且也並沒有阻礙西漢的社會經濟發展,這跟西晉八王之亂一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前後歷時16年之久,之後西晉滅亡,中國進入長達273年的大分裂時代,在此期間各個國家互相征討,使得中原大地長時間處於戰爭時期。

    八王之亂的爆發

    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之後將司馬家族的成員全部封為了王侯。他改變之前只給予王侯虛位的政策,他給予了諸王一定的實權。諸王不僅在封國之內權力很大,有的還兼理一方軍務,就這樣,諸王既有封土,又有軍隊,勢力逐步擴充,野心也自然隨之滋長,為後來的叛亂埋下了苦果

    司馬炎死後,他的兒子晉惠帝繼位,史書記載惠帝是個白痴,白痴皇帝根本不懂政治這也使得野心勃勃的諸位王侯趁機爭奪政權。

    一開始賈南風為了跟楊駿爭奪權利,聯合了楚王司馬瑋,但是司馬瑋只不過被賈南風利用了,到頭來兩手空空還被賈南風置於死地,賈南風掌握大權之後不久又被趙王所殺,趙王隨即稱帝,沒過多久,其餘諸侯王紛紛起兵,由此,八王之亂徹底爆發。

    八王之亂是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權力的鬥爭,是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的鬥爭,這是魏晉以來地方割據勢力發展強大的結果。"八王之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數十萬人民被殘殺,洛陽、長安等名城遭到嚴重破壞,少數民族統治者乘虛而起,由此造成了中國北部的長期分裂和混戰。

  • 9 # 香茗史館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後爆發的兩次大規模藩王叛亂,其中七國之亂是西漢初期“郡國制”留下的隱患,而八王之亂則是西晉初期“強宗室弱地方”所留下的隱患,那麼這兩次大規模叛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呢?

    1、西漢七國之亂。從楚漢爭霸到建立西漢,劉邦迫於當時的形勢,不得不推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存的“郡國制”,其中西漢初期一共存在七大異姓諸侯王,這些諸侯王不僅擁有私人武裝,而且擁有獨立的行政權和經濟權,堪稱國中之國,儼然成為了中央集權的最大障礙。此後,劉邦先後消滅了除長沙王吳芮之外的所有異姓王,繼而陸續分封了九個劉氏子弟為王,並與群臣定下了“非劉姓不王”的“白馬之盟”,然而隨著“諸呂之亂”的爆發,以及時間的推移,諸侯王與中央朝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於是,漢景帝任用御史大夫晁錯開始削藩,先後削減了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昂的部分封地,然而在削減吳王劉濞的封地時,由於兩人有殺子之仇,吳王劉濞遂與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串通後悍然起兵“清君側”。然而,聲勢浩大的叛亂僅僅持續了三個月,便在梁國的堅守和周亞夫打擊下迅速平息了。

    2、西晉八王之亂。司馬炎建立西晉之後,汲取了東漢末年以來的亂世教訓,他認為曹魏之所以滅亡,便是由於宗室實力弱小的原因,於是針對性的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先後分封了二十七個諸侯王,且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使得這些諸侯王具有了高度的自治權。與此同時,司馬炎為了防止地方坐大,在平定江南之後便將軍權收歸中央,並罷減州郡所領軍隊,結果造成了宗室過強而地方太弱的局面。司馬炎去世之後,司馬衷即位為帝,由於皇后賈南風與外戚楊駿爭權,結果迅速引發西晉宗室的大規模叛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相互攻殺不斷,結果導致中央朝廷持續衰弱,西晉國力損耗殆盡,最終引發了“五胡十六國”的亂局。

    從以上不難看出,這兩次大規模的叛亂,雖然都是由宗室藩王引發,但無論是叛亂原因、叛亂過程還是叛亂結果,卻有著顯著的不同。

    西晉八王之亂的危害要遠超於西漢七國之亂

    其實將兩次叛亂進行橫向對比,便不難發現,西晉八王之亂造成為危害,要遠遠大於西漢七國之亂。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比較:

    1、持續時間和影響範圍。西漢七國之亂,不僅持續時間較短,僅僅只有短暫的三個月時間。而從影響範圍來說,雖然參與叛亂的藩王較多,但由於梁王劉武拼死抵抗造反的吳楚主力,使得其勢力始終侷限於吳楚一帶;在齊地,膠西王、膠東王、臨川王圍攻齊都臨淄卻三月不下,只好退回了封國;而在趙地,趙王劉遂壓根就沒能出邯鄲,而匈奴得知吳楚兵敗後,也並未出兵相助。至於西晉八王之亂,不僅持續時間長達十六年,而且直接導致整個中原地區,乃至於長江以南和四川部分地區全部陷入了戰火之中,影響範圍之大可想而知。

    2、造成的結果截然相反。西漢七國之亂被平息之後,同姓諸侯王勢力遭受到了致命打擊,漢景帝趁機收回了各諸侯國的支郡、邊郡,並大力推行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計劃,不僅對各大諸侯國進行了拆分,而且透過收回行政權和財政權,以及改革官制等方式,持續削弱各諸侯國實力,為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施行打下了良好基礎,國家就此走向盛世。反觀西晉八王之亂,不僅直接導致了西晉的滅亡,更是間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出現,更是就此揭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亂世。

    3、對百姓來說差異巨大。西漢的七國之亂由於持續時間較短,影響範圍較小的緣故,對於百姓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加之當時正值“文景之治”,這可是歷史上公認的治世,對於這場規模“浩大”但影響甚小的叛亂,百姓們其實受到的影響並不大。至於八王之亂,由於持續時間較長,加上隨後而來的亂世,百姓們遭受的痛苦簡直不可想象,尤其是對於中原地區的漢人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

    綜上所述,西漢七國之亂對於社會的危害相對較小,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對於社會的危害則是無比深遠。

  • 10 # 正道蒼桑

    西漢七國之論是(先進的)封建中央集權制與(沒落的)奴隸社會貴族分封制的鬥爭。性質屬新的社會制度與舊的社會制度的鬥爭。

    西漢七國之亂時期,歷史已經到了封建制度穩定時期。行歷史倒推倒行逆施註定失敗。

    西晉八王之亂宗族內亂。爭奪領導統治權的鬥爭。

    西晉法統得國不正,又加賈氏亂政。導致西晉內部政治動亂。即要了西晉命,又導致了中國三百年的社會動盪。

    西晉八王之亂是導火索。導致了中國三百年國家分裂,政治混亂,社會動盪,經濟凋敝,民族遭摧殘,民眾流離。直到三百年後,隋統一全國,才消糜掉八王之亂影響。

  • 11 # 真正鱷魚不哭

    當然是八王之亂。

    七國之亂才持續多久,叛亂從漢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開始,到三月即被平息。

    而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正因為動亂時間特別長,對國計民生破壞特別大,所以才會有“五胡亂華”

  • 12 # 貓爺歷史觀

    漢景帝即位後,御史大夫晁錯為君王考慮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削弱諸侯王勢力,以達到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但漢景帝操之過急,最終激起了劉氏宗室諸侯王的叛亂。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即位的第三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歷史稱這一次叛亂為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儘管也是一次較大的皇族內亂,但在漢景帝的英明指揮下,再加上樑國的堅守和老將周亞夫的智慧領導,最終中央軍戰勝諸侯國的聯軍取得勝利,只用了三個月時間。

    七國之亂對當時的西漢雖然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隨著叛亂的被平定,此前一直威脅中央集權的諸侯王勢力基本被清楚,為後來漢武帝削番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在當時來說,對西漢是一次打擊,但長遠來說是積極的,對西漢王朝後來的盛世形成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的。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的一次皇族內亂,幾乎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皇族內亂。起因源於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的弄權干政,這次動亂持續了十六年之久。

    八王之亂的最終結果可謂兩敗俱傷,不僅對當時社會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而且使得中原政權勢力大大削弱,並且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五胡亂華及之後中國三百年的動亂不定,中原漢族差點因之而亡族。

    八王之亂時,西晉的皇帝是晉惠帝,晉惠帝我們都知道智商不行。所以,這也使得八王之亂轟轟烈烈,對當時社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八王之亂破壞的不僅僅是西晉,對中原王朝的地位以及漢族的文化等都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壞影響。

    所以綜上所述,八王之亂要比七國之亂對社會的影響要壞的多。畢竟七國之亂只持續了三個月,並且中央政權取得了最終勝利。八王之亂持續十六年太久,並且西晉中央最終失敗的一塌糊塗。

  • 13 # 歷史小公子

    七國之亂的概述: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地方諸侯國的叛亂。

    漢景帝時期,御史大夫晁錯為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上述《削藩策》。景帝三年得到實行

    漢景帝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吳王劉濞看到景帝決心後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

    諸侯王以“清君側”為理由發動叛亂。

    最後是由周亞夫率漢軍的進擊,於三個月內平定叛亂。

    七國之亂戰後情況:

    此戰後,姓劉姓諸侯王的勢力受到致命打擊,

    景帝也趁勢收回了各諸侯國的支郡、邊郡到朝廷手中,並且進一步採取措施,同時削弱了諸侯王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自此之後,中央政權的權力無限放大,諸侯王的力量也進行了削弱。

    雖說此時的諸侯國還存在著,但由於諸侯王失去了政治權力,其地位已與漢郡沒有區別了,不再具有同中央對抗的物質條件。

    八王之亂概述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是一場皇族間內部爭奪中央權力而引發的內亂。

    這件事是公元265年,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後。

    晉武帝在世時尚可以鎮壓一切。

    可當武帝死後。晉惠帝沒有能力治理好朝政,

    就讓皇后賈南風得到了干政的機會。

    賈南風她因為弄權從而引發引起八王爭權奪利。

    這場八王之亂最終是,大權落入司馬越手中而收尾。

    八王之亂的影響

    據史料記載,八王之亂爆發前,西晉總人口約為三千萬

    戰亂之後,北方的剩下的漢族人口也只有一千萬左右

    同時這次八王之亂也為北方少數民族中野心家創造了侵佔中原的機會,

    給後來的“五胡亂華”和民族大屠殺埋下了伏筆

    總結

    西漢的七國之亂,戰後是對整個社會起著積極作用的,大大加強了西漢中央集權,為以後的漢武帝大一統創造了有利條件。

    而與之相反的是自重經歷八王之亂後,中華大地,再無力與北方少數民族抗衡,也為日後五胡亂華給予了先決條件。

  • 14 # 亭安讀書

    當然是八王之亂對社會的影響破壞更大,最簡單的比對就是七國之亂並未造成西漢王朝的崩潰,而八王之亂造成了西晉王朝國力衰微,造成了西晉王朝無力抵抗五胡力量的破壞,導致西晉王朝滅亡。

    更重要的是之後由五胡亂華導致的長達幾百年的中國亂世,可以說最後的亂世局面也與八王之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此可見,八王之亂比七國之亂對社會的影響破壞更大。簡單來看七國之亂及八王之亂的異同,從異同當中其實可以看出八王之亂的影響比七國之亂更大。

    七國之亂與八王之亂的相同之處:

    七國之亂與八王之亂最大的相同點,都是皇族宗室封王不滿中樞皇權,而引發的地方封王起兵的戰亂。七國之亂是西漢漢景帝時的一次地方諸侯叛亂,由當時劉氏宗親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氏封王,起兵作亂想要對抗中樞。而八王之亂則是由司馬氏宗親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不滿中樞而紛紛起兵搶奪朝政大權。

    而另一個相同之處則是兩次叛亂之中,都有外族勢力的參與。劉濞起兵時,除了聯合其他各國封王之外,還派人勸說匈奴、東越、閩越等外族勢力參與,一起參與起兵。劉濞被周亞夫打敗後,退守東越,最終東越王殺死劉濞。再看八王之亂,在這場諸王征伐的最終階段是成都王司馬穎與東海王司馬越的對抗。而司馬穎和司馬越為了最終的勝利,聯合胡族作為自己的助力。司馬穎聯合匈奴和羯族勢力,而司馬越聯合鮮卑、烏桓等胡族勢力,兩方的對峙最終以司馬越和鮮卑一方的勝利為結局。

    七國之亂與八王之亂的不同之處:

    看完相同之處,在來看存在差別的地方,其實兩者有著很多不同,除了所處的歷史條件迥異之外,這兩場地方封王的叛亂,造成的影響、時間、過程等方面,都有著極大不同。而從這些不同之處中,完全可以看出八王之亂比七國之亂更加對社會造成影響破壞更大。

    (1)戰亂持續時間不同,八王之亂長達十幾年

    從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的過程中看,七國之亂從劉濞聯合其他諸侯起兵,到叛亂平定,只進行了三個月。而八王之亂不同,從司馬亮參與的賈南風亂整開始,這場戰亂就開始,直到最終司馬越戰勝司馬穎,掌控西晉朝政大權,八王之亂持續了整整十六年。雖然在賈南風專政之後中間有八年的安定時期,但其他時間諸王之間互相征伐,戰鬥頻繁,持續時間也很長。

    相比七國之亂三個月就被平定,八萬之亂持續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對西晉王朝的社會安定破壞力是極大的。經歷三國亂世之後剛恢復一些的中原王朝,又經歷了八王之亂的十幾年的亂世。

    (2)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八王之亂對西晉國力消耗巨大

    七國之亂結束後,對西漢王朝的影響是十分正面的,雖然經歷短暫的戰爭也有很多傷亡,但在七國之亂後,西漢王朝趁機收回了諸侯王的地方權勢,讓地方封王的地方權力全部收歸中央,這加強了中樞的集權,對於西漢王朝的統治是十分有利的。

    而八王之亂後,西晉國力衰微,看之後對於匈奴、羯族的侵犯竟然毫無抵抗力的結局,便知道西晉國力在八王之亂中消耗極大。永嘉之亂時,匈奴、羯族勢力大坡司馬越和王衍所率西晉主力軍隊,最終覆滅了西晉王朝,便能看出當時西晉王朝國力衰弱。

    由此可見,七國之亂的影響雖然有,但對王朝的發展是積極的。而八國之亂最終的結局,讓西晉國力消耗一空,無力抵抗胡族對中原王朝的窺伺,最終釀成了五胡亂華覆滅西晉王朝,中華大地重新陷入幾百年亂世的局面。另外,有學者對八王之亂後中國人口進行分析,八王之亂對中國人口的破壞是巨大的。

    (3)八王之亂對王朝穩定性影響極大

    七國之亂最終的結局是皇權一方的軍事力量壓制七國兵力,最終七國之亂得以平定,在這個過程中西漢國力並未有極大破壞,中樞皇權並未受到影響和最終有所衰弱。而八王之亂的參與者是司馬氏宗親,最終的結局是地方封王所掌控的地方力量遭到消耗殆盡,而中樞朝政也因八王交替執政造成了巨大的混亂。西晉當時的皇權被削弱到了極致,即便八王之亂平定後,由東海王司馬越掌控朝政,皇權依舊被壓制嚴重。這其實也與之後西晉王朝被輕易摧毀有著巨大關係。

    綜上所述,無論是在戰爭持續時間上,還是兩場叛亂造成的最終影響上,以及對於王朝皇權穩定性上,八王之亂的影響都是更具破壞性的。而八王之亂造成對社會影響破壞性更大的原因,有著幾個方面:

    (1)西漢與西晉對宗親封王的態度不同

    西漢時期,是施行郡縣制與分封制並行,由此來看七國之亂時作亂地區僅為實行分封制的部分,而其餘部分都在西漢皇權掌控之下。並且,從劉濞起兵作亂的緣由看,西漢有心想要削弱地方藩王勢力,在七國之亂之前,便已經有過幾次削藩。由此可知,中樞皇權有心想要削弱地方勢力,七國之亂之所以發生,是在被中樞皇權觸及底線時的一次反抗。因此,在七國之亂髮生之時,中樞能夠有實力做出反抗,並且有著強勢兵力迅速平定封王叛亂。

    而看西晉王朝,從司馬炎稱帝后,為了避免曹魏時期曹氏宗親勢力羸弱,而無法對中樞皇權形成拱衛的情況,司馬炎大封天下,並且給予司馬氏宗親極大的地方權及兵權,造成了地方封王及朝中司馬氏宗親有著極大的權力。這就造成了八王之亂時,無論中樞還是地方封王,都參與到了爭奪中樞權柄之中。

    而西漢和西晉對於地方封王完全不同的態度,也就造成了最終七國之亂對西漢王朝的穩定性影響不大,而八王之亂對西晉國力和穩定性破壞巨大的原因所在。實在是西晉王朝中,參與作亂的八萬對於西晉王朝影響極大,甚至能夠左右穩定性和朝政走向的程度,由此作亂對於西晉王朝本身來說是消耗巨大的。

    (2)兩個叛亂所處的時代不同,在王朝不同的態度下,形成完全不同的走向。

    看劉濞起兵的經過時,劉濞徵募封國內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子全部入伍,才聯合了二三十萬軍隊,由此可見劉濞當時所統帥的軍隊並非精銳之師。距離西漢王朝確立依舊過去幾十年,並且在漢高祖、漢文帝時便有過對於地方藩王的削權,對於地方藩王的控制也有加強的趨勢。劉邦消滅原本的異姓封王,是對中央集權的一次加強,也是對於地方兵權、地權的一次打擊。及漢景帝繼位後,就使用晁錯的建議極力主張削藩。中樞皇權持續數代對地方藩王進行削弱的態勢來看,西漢時的地方封王能夠擁有的權勢受到的極大的削弱。

    而西晉時則不同,距離西晉王朝建立剛過去二十多年,距離西晉統一天下也才僅僅過去十幾年,西晉內部參與平定天下的兵力並未完全馬放南山。並且,司馬炎也並無曹丕所堅持的不設軍隊的認知,而且司馬炎對於地方司馬氏宗親的態度也是放任。由此可知,參與西晉平定天下的司馬氏“八王”手中擁有的兵權,是對中樞皇權穩定的極大威脅。這也造成了,八王之亂時,中樞並無力量可以對抗地方封王力量,引致了更加混亂的八王之亂造成的混亂局面。

    (3)中樞皇權不振,無法形成對地方的壓制,不能及時治亂

    由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髮生時的王朝君主對比,可以看出某些八王之亂影響巨大的端倪。七國之亂時的漢景帝,承接前世高祖、文帝等的功績,自漢文帝時便施行的輕徭薄賦等政策,對於西漢國力恢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漢景帝繼位時,任用晁錯等大臣,勵精圖治,為後世漢武帝盛世打造了基礎。漢景帝面對七國之亂,任用周亞夫等人積極平定,能夠用三個月時間迅速平復戰亂,可見當時西漢中樞皇權較為穩固,這也是能夠迅速治亂的原因所在。

    而看八王之亂時,在位皇帝司馬衷,不僅被皇后賈南風挾成傀儡,還在八王之亂後期被各王裹挾。根本無法形成影響西晉王朝走向的影響,對於八王之亂的過程也根本無法形成治亂的功績。與漢景帝能夠有力治亂相比,西晉時司馬衷所代表的西晉皇權,無法形成對於國內戰亂的制止,是八王之亂能夠造成對社會的巨大破壞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處,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破壞更大。

  • 15 # cwfengsheng

    應該是八王之亂產生的破壞更大。

    首先,從持續時間來看,七國之亂持續三個月,而八王之亂持續約16年,顯然,八王之亂對民生經濟的消極影響更大;

    其次,從結果來看,七國之亂結局完美,漢朝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發展;而八王之亂後,民生經濟受到極大影響,為後續五胡亂華埋下禍根。

  • 16 # 谷大粒

    在八王之亂面前,七國之亂的破壞根本不值一提,且七國之亂事實上是利遠大於弊。

    現代歷史學家翦伯贊說:“七國之亂,是地方割據與中央集權之間矛盾的爆發。七國之亂平定以後,諸侯王強大難制的局面大為緩和,中央集權走向鞏固,國家統一顯著加強了。”

    漢景帝甫一即位,便在御史大夫晁錯建議下實行削藩,這激其了藩王們的不滿。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七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名義公開叛變。事實上,此前各王國與西漢中央就有著巨大矛盾,文帝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起兵叛亂。且弈棋事件中,被時任皇太子的劉啟(即漢景帝)棋盤砸死的劉賢正是吳王劉濞的繼承人。

    七國之亂,西漢中央政權獲得了絕對勝利。此次叛亂僅歷時三月,破壞沒有想象中的不大。參加叛亂的七國,除儲存楚國另立新王外,其餘六國皆被廢除。這對於此後漢武帝“推恩令”的順利實行也提供了支援,因此西漢更加繁盛。

    八王之亂則完全不同了,完完全全的大破壞。司馬統治者昏庸無能、皇族內部的權力鬥爭致使漢民族遭受史無前例的恥辱與殺戮,是黑暗時期。

    八王之亂前後歷時十六年,期間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且西晉力量在內鬥中消耗殆盡,已無法處理好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此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不得不說八王之亂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五胡亂華長達123年,也稱之為“永嘉之亂”,另一個名頭“中原陸沉”更是準確表明了此次是漢民族的空前災難。

    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

    這一時期,大量西北諸胡和北方鮮卑入侵中原,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王導傳》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漢族超半數人南逃,規模達數百萬之眾,史稱“衣冠南渡”。

    五胡所到之處,屠城掠地,“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數十萬百姓,其繼任者石虎更加殘暴。且羯族滅絕人性,“享受玩樂”完漢族女性後,對其屠宰分食,完全把人當作兩隻腳的牲畜,毫無人性可言,這就是“雙腳羊”的由來。

    七國之亂後,西漢帝國國力蒸蒸日上;八王之亂後,漢民族人口急劇下降,“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

  • 17 # 濃煙劃破晴空

    西漢七國之亂之後,王權一統,國力大增,開始了西漢王朝的大發展。而西晉八王之亂造成內部的重大損耗,元氣大傷,招來了外部勢力的入侵,開始了五胡亂華的最黑暗時刻。

  • 18 # 史事分享

    我認為是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之後,晉朝就真的被打散了,根本沒有辦法重新集結起來。直接導致了西晉到東晉的轉變,也使得中原的防禦力量大大降低,導致了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這嚴重破壞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 19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漢朝的七國之亂和晉朝的八王之亂的破壞程度根本就沒有可比性。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換句話說,七國之亂是一場中央政權消滅地方政權的一次收權行動。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他們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中央政權穩固。所以雖然引起了叛亂,但從影響和覆蓋面上亦或者時間上都很小,很短暫。而八王之亂是從中央政權開始奔潰,之後又影響到了全國。不管是從八王之亂的影響上,還是輻射面積以及持續時間來看。八王之亂危害都要遠超於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歸根結底就是實際上就是一場削藩之舉。從劉邦建立漢朝後,漢朝的一體政治制度全部沿用秦朝制度。劉邦雖然搬用了秦朝的郡縣制,但劉邦同時也在使用分封制。這就導致了地方諸侯國的政治地位遠遠高於郡。而且諸侯王在各自的封地擁有龐大的人口,獨立的軍事力量,而且大權獨攬幾乎可以操縱整個封國都一切事物。這其中也包括自行徵收賦稅、鑄造錢幣等等。這也就等於諸侯國等於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從劉邦開始就已經在削藩了。只不過劉邦削除的都是異姓王。但劉邦的本家宗室同姓王侯依舊存在。

    劉邦時期,各地劉氏諸侯王都得封於劉邦。自然對劉邦言聽計從不敢有絲毫未被但從漢文帝時期開始,由於血脈關係的疏遠,地方諸侯宗室們就不那麼親近中央。而且由於地方諸侯有著相對獨立的權利。這也就導致他們很多人都動起了歪心思。甚至想要造反染指皇權。所以漢朝實際上從漢文帝開始就一直在不停的削弱地方諸侯的實力。到了漢景帝時期,更是開始加大削藩力度。漢景帝就是採取了晁錯的削藩措施開始強硬削藩。漢景帝的削藩自然也引起了地方諸侯的不滿,他們為了保住權利,也就自然會和中央對立。七國之亂正式爆發,但七國之亂表面上看來貌似規模很大。但實際上叛亂的地區都被侷限在某一位置。而且七國之亂只持續了三個月便被撲滅了。所以七國之亂根本上沒有造成什麼太大的損失就已經結束了。影響破壞力十分有限。

    八王之亂就不同了。正所謂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八王之亂是由自身內部的權利紛爭所導致的一場權利爭奪戰。晉武帝司馬炎因為晉朝是奪取了曹魏政權所建立的。所以司馬炎害怕日後晉朝也會落個曹魏的下場。所以司馬炎就想到了以宗室來作為屏障保護中央。所以司馬炎開始大肆分封宗室並且加強宗室的權利和實力。晉武帝在分封宗室王時,只是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卻沒有重視宗室王的勢力過於膨脹所造成的對中央政權的潛在威脅,給叛亂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司馬炎死後把皇位傳位了司馬衷這個歷史上有名的智障皇帝。所以司馬炎死後,晉惠帝無能力治理朝政,皇后賈南風趁機開始干涉朝政。而賈南風奪取朝政控制權自然引來了地方司馬宗室的不滿。所以給藩王也開始起兵爭奪中央大權。雖說說是八王之亂,但實際上造反爭權的藩王遠不止八人。藩王之間互相殺的是你死我活的。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百姓民不聊生。國內經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要知道八王之亂可是持續了十六年。整個十六年間晉朝別說是進步了,國力在極速的衰退。再加上八王為了爭權又引入了胡族介入。這就又導致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所以說不管從哪一點來看,八國之亂都是中華民族的災難。而七國之亂更像是一場小規模動亂而已。

  • 20 # 靈石蘊

    西漢七國和西晉八王,雖然都是亂,但兩者性質完全不同

    西漢七國之亂實質是討薪要待遇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實行郡縣封國並舉制度,對於劉氏宗親待遇很高,尤其是自己的子嗣,基本都化地盤給他們自治。沒外敵的時候皇帝管郡縣諸王玩封國,有外敵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設想蠻好的

    到漢景帝的時,皇帝不幹了,那些諸侯王既不聽調也不聽宣,打仗我上,撿好處你來,怎麼行?所以,一氣之下,漢景帝聽從晁錯建議開始削藩,打算把大漢全都搞成郡縣自己管,那些諸侯王降薪降職……

    這麼一來,各大諸侯王不幹了,我不聽你歸不聽,但也不能降我職啊,大不了以後聽你的就是。可漢景帝真的氣壞了,已下定決心……

    無奈之下,公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為首,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七王聯合起來要待遇了

    討薪要待遇,尤其是自己不佔理,又能翻多大風浪?很快,這支隊伍就被周亞夫給平了

    西晉八王之亂實質是奪嫡爭皇位

    大約公元299年,西晉皇后賈南風搞死了晉惠帝唯一的太子兒子司馬遹,準備讓自己兒子實際是侄子的韓某某上位。事情沒搞妥當,漏了風聲,以至於大家都知道太子是她殺的,那個韓某某是她外甥

    皇帝是個傻子,還絕了嗣,這不就相當於帝位空懸嘛。司馬家的各位王爺興奮了,誰都想要那個位置

    首先跳出來的叫司馬倫,司馬懿的兒子,其實賈南風計劃沒有問題,關鍵給她出謀劃策的就是這個司馬倫,與虎謀皮被人算計

    有心算無心之下,司馬倫很快掌控中樞洛陽局勢,一舉登基!

    可惜,紙包不住火,加上司馬倫僅僅是個宗室王爺,還不是司馬昭一脈,所以諸多司馬王爺並不滿意,帝位憑什麼是你的不是我的?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還要司馬睿、司馬×等等諸多王爺,都相繼起兵搶皇位,天下亂起

    最終,東海王司馬越笑到了最後

    但是,天下打爛內耗光了,以匈奴、羯、羌、鮮卑、氐五胡為首諸多胡族乘勢崛起南下,大戰又起……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一個是討薪要待遇一個是奪嫡搶天下,自然奪嫡搶天下的八王之亂影響更深,破壞力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