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 認為,目前國產手機品牌還很難撐起來3500元價位。 老杳稱,目前國產手機所謂中高階主要出貨還在2500-3000元價位,而且主要集中在華為、OPPO、vivo這三個品牌,這三家公司的品牌溢價相對其他本土廠商更高。但是,真正站穩3500元以上市場的手機品牌只有蘋果、三星。那為何國產手機難以賣出高價呢?
6
回覆列表
  • 1 # 科技視界

    首先得反思這個問題。價格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商品本身的價值才是價格的導向。蘋果,三星之所以能夠佔領高階市場,取決於品牌價值及產品本身的溢價空間。兩者沉澱,積累大量的體驗使用者,而且這些使用者已經對所使用的產品產生習慣,因此,蘋果,三星產品的革新即是價格的提升,使用者也願意接受。國產手機3500以上不好賣的原因有兩點∶1.品牌價值,國產手機品牌尚未達到一定的價值,就無法增加砝碼,意味靠名人代言只能提升知名度,不能真正全網覆蓋潛在使用者,手機閱讀時代,億萬使用者才是待引導的重心;2.產品本身價值,國產手機跟風模仿,連國人都知道的事實,你說能提高產品的價格嗎?原創產品+真正的高配置硬體+使用者超強的體驗感,才能提升產品的溢價空間,但有多少廠商能夠做到呢?華為,OPPO,vivo,三大國產的產品溢價空間相對接近於蘋果、三星,但仍然有待提升產品本身的價值。國人看的是全面發展提升的產品和品牌,因此,不能盲目追求價格,價值更重要。

  • 2 # 極客相對論

    智慧手持裝置的定價策略,除了零部件硬體成本,組裝,生產,運輸,零售,系統軟體,廣告投入,專利費用等因素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文化。我們看看市面上手持智慧裝置製造商的企業歷程,也代表其企業文化,同樣這些廠商也是智慧手機可以定價3500元以上的企業。

    三星成立於1938年3月,迄今成立近80年。

    蘋果成立於1976年4月,迄今成立近40年。

    諾基亞成立於1865年,迄今成立150年。

    摩托羅拉成立於1928年,迄今成立近90年。

    索尼成立於1946年,迄今成立70年。

    黑莓成立於1984年,迄今成立30餘年。

    lg成立於1947年,迄今成立70餘年。

    htc成立於1997年,迄今成立20餘年。

    華為成立於1987年,迄今成立近30年。

    vivo成立於1995年,迄今成立20餘年。

    oppo成立於2005年,迄今成立10餘年。

    還有一些企業已經退出智慧手機行列,或對手機市場影響力減退,在此不表,比如愛立信,阿爾卡特,hp(奔邁)等。

    目前還有一些新晉品牌定價在2500-3500,比如谷歌nexus系列,今年剛進入手機市場的西門子旗下Gigaset公司,華碩zenfone高階系列,國內的一加,錘子,聯想zuk系列。(國內最有希望定價突破三千的企業)。

    中國的企業成立較晚,(最長的是華為29年)但得到了飛速迅猛的發展,也在竭力趕超國際一線品牌。我們期待中國的百年企業誕生。

  • 3 # 科客

    這個問題牽涉到兩個層面,一是消費者本身的觀念與思維習慣,二是國產手機廠商的發展瓶頸。

    從消費者角度,現如今要考慮3500以上的手機消費,一般動輒就咬咬牙上蘋果、三星Galaxy S及Note,用馮導的話就是寧買最貴,不買最好。從智慧手機市場成長以來,海外的高階機型戰略長期給國內的消費者固定了一個“海外手機雖貴但好”的概念。於是按傳統觀念,一旦添置一部手機的價格上升到3500以上,消費者寧願為面子買單,購買牌子出眾同時配置也不低的海外手機,也不願意買價格低就能享受頂級配置的國產旗艦。而這一消費觀念迫使著國內手機廠商更趨比拼配置與做工。如華為出的Mate系列與中興的Nubia系列都曾以精緻高階的路線想計劃衝擊3500以上的價格線,最終卻都不怎麼成功。國內手機的消費使用者還沒培養成一定理性的消費習慣和對國產手機品牌的信賴度。

    二者,從國產手機廠商的發展瓶頸而言,目前國產手機廠商在努力佔領市場高地,而它們越發趨高的戰略定位也說明著它們有在思考衝擊四千至五千元價格線的可行性。但是就目前國內市場的情況而言,要獲得絕對市佔率所需的高昂研發費用與頂配組合成本都是讓消費人群買單的根本,但是問題在於,在3500元以上市場站穩腳跟的,還需要一家公司有足夠的品牌積澱。作為智慧手機圈的變革者和頭羊,蘋果和三星都當之無愧。而如雨後春筍般湧起的國內智慧手機廠商還需要繼續花心思,好好培養使用者粘性,構造品牌的信賴度與積澱。在這當中,顯然從功能機時代就挺過來的華為具有明顯優勢,現在也在不斷加強自身實力。大多的國產手機廠商想衝擊3500,可以參考一下華為的定位轉變戰略發展史。

    當然,依帥科而言,現如今的國產手機在配置與做工上有在逐漸向高階靠攏,而品牌積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單向發展,也需要消費者的協同助推才行。

  • 4 # 氫科技

    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驚訝,覺得應該是個肯定句,而不是問句。

    從大的方向來講,取決於兩個方面:

    一,手機廠商方面:首先,手機的產品本身問題。手機的硬體和系統是否象廠商宣傳那麼優秀呢,這個需要使用者去說話。不管怎麼講,系統是國產手機的一個短板,雖然MIUI,EMUI,flyme等系統已經最佳化得不錯,但是這個畢竟還是基於安卓,還是會有bug,比如卡頓等問題。;其次,手機的宣傳品牌定位。比如小米,本來就是主打網際網路,主打價效比,突然釋出了3000以上的手機,讓大家難以接受,更何況後期暴露出這款產品的各種問題,更是讓大家覺得這多少是廠商的套路問題。

    二,使用者方面:在很多使用者眼裡,國產手機就是垃圾的代名詞,就是山寨的代名詞,確實以前不怎麼好,但是現在國產確實做的不錯,比如小米的系統,vivo的外觀,oppo的拍照,魅族的設計等等,這些甚至都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三星蘋果的水準。這個就是觀念的問題。

    最後,希望國產手機能夠好好的做好品質,做好系統。

  • 5 # 我不叫池子啊

    思想觀念問題,3500以上足以可以買國際大廠的手機了,還有什麼理由讓我去買國產手機?

    現在以小米等眾多的國產手機都在極力的打著高性價比的旗號,經過幾年的沉澱,就給我們一種思想觀念:國產手機=配置高的便宜貨。

    就比如小米,一直以高性價比為賣點買手機,但當它做高階產品的時候就沒那麼容易了,我窮買小米,我富還買小米?這就是觀念問題。

    我們人人都想要炫耀自己的生活,假如我給你4000塊錢讓你買部手機,你是買國內的vivo或華為還是買大廠的三星或iphone?

  • 6 # 科技小布丁

    可是,當手機價格可以爬升到3500元,國產手機就面臨大品牌競爭,比如蘋果、三星。這些牌子的中端產品還是存在競爭力的,當年國產手機在運營商扶持下,與國外大牌子競爭,其最主要扶持因素就跟價錢定位有關,運營商給予補貼,促使價格降了下來,吸引消費者購買。

    當然,現在玩法跟當初不一樣了。一般來說,一部手機若是定在1999元,對於工薪一族來說,其實蠻可以接受的,這也是為何小米賣得火的原因之一。

    至於OPPO、VIVO、華為等手機廠商為何可以屢次推出三千五以上手機,很大程度上歸咎於他們線下營業的利潤因素。

  • 7 # 5G智慧生活

    1.在沒有什麼文化積澱的情況下,推出一款或者數款高價位高配置的產品、用幾個月時間鋪天蓋地的廣告就像打造出一個高階形象,這恰恰是高階化道路上一個錯誤的方向。品牌創立的根本就是價效比戰略,而價效比戰略的核心就是中高配、低價格、低利潤,這種很親民的很接地氣的品牌形象經過數年時間已經在消費者頭腦當中固化,完全不是依靠3000多塊錢高價機就能扭轉的。

    試想一下,一個主打千元、兩千元手機的品牌突然推出了一款3000元的產品,號稱自己轉型高階,哪個消費者能心服口服的掏錢購買?

  • 8 # MLTech

    廠商為什麼可以將自己的產品定位高階?定位高階以後又如何才能讓消費者認同並且買單呢?回答了這兩個問題,問答中關於國產手機為什麼3500以上不好賣的疑問自然就有了答案,進而也解答了普遍受關注的為什麼國產手機衝擊高階那麼難。

    高階手機必須對得起高昂的售價。手機屬於偏重功能性的產品,提供差異化的功能,並且能夠引領行業非常重要。三星提供了別家沒有的硬體,例如螢幕和相機;蘋果手機更重體驗,例如壓力觸控,以及和硬體結合緊密的軟體。這些優勢說起來容易,但是做出來可並不容易。

    蘋果並不是一下就發明了iPhone,在手機產品之前,蘋果在做類似於MP3的產品,從iPod身上可以看到一些蘋果做手機的思路。MP3本質上是什麼,其實是給使用者提供一個聽歌的方案,只有硬體其實不夠,還需要有歌曲,所以蘋果提供了音樂商店。在回頭看iPhone又何嘗不是,除了硬體,蘋果還提供了應用商店。另外蘋果電腦業務也給iPhone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沒有電腦系統的研發經驗,又怎麼能做出體驗一流的IOS。即便有了以上基礎,iPhone一代也不完美,後續需要快速的迭代和升級,直到iPhone4,才算是驚豔,如今蘋果還在更新迭代iPhone,這樣的進度讓競爭對手並不那麼容易趕超。

    同樣,三星超高的硬體研發能力也不是一日就形成。智慧手機出來之前,三星已經是知名的手機廠商,在顯示器、記憶體等鄰域涉足較深。有了之前的積累,才能成就今天的輝煌。

    對比來看國產手機廠商,軟體和硬體方面都受制於他人,做出具有差異化功能的產品其實很難。當然這裡不是說國產廠商一無是處,不少發展非常迅速,技術上的優勢也在不斷加強,只是速度再快,依然需要時間。

    以上內容主要集中在產品層面。有了高階產品,如何讓消費者覺得值同樣非常重要,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就是宣傳,或者是營銷。

    還是拿蘋果來舉例,喬布斯除了是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還是一個營銷天才。喬布斯非常重視釋出會的展現,同時也善於處理和媒體的關係,還有應對公關事件的能力。這些背後除了其本人的決策,也離不開幕後強大的團隊。長期從事科技產品的銷售,讓蘋果知道什麼樣的產品能夠引起消費者注意,透過什麼方法影響和說服消費者購買。三星在營銷上邊的投入也非常巨大,是其手機熱銷的重要影響因素。相反的例子也有,例如HTC的落寞除了大的環境變化,和其營銷的失力密不可分。

    再來看國內手機廠商,在產品層面無法全面超越的前提下,營銷就顯得異常重要。廠商的營銷手段大致分成兩類,比較有代表是是小米和OV。

    小米並沒有在傳統的宣傳渠道投入太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非常的開放,也非常的分散,小米做的不是強制讓消費者瞭解產品,而是透過產品和宣傳方案來吸引人們的關注,進而轉化購買。例如小米的宣傳做的非常有意思,把宣傳當成產品在做,強調互動,強調傳播。當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個產品的時候,再基於價格優勢,使得消費者很難抗拒。

    OV的做法比較傳統,透過廣告的形式來提高產品的曝光度,並且非常持久,加深消費者對於其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具體的營銷方案則是打感情牌,獲得共鳴,提升購買的轉化率。在智慧手機出現硬體過剩,產品同質化的背景下,OV的方式非常有效。在獲得消費者情感支援的基礎上,如果OV的產品強調功能,消費者就有了進一步購買的理由,例如主打自拍、音樂、快衝等。

    在營銷方面,國產手機廠商有了進軍高階市場的基礎,差的是產品方面的積累。

    總的來說,一個手機能夠被消費者看作是高階,除了產品本身優勢,還需要向外界表達其優勢。目前3500以上,或者說3000元以上的國產手機銷量普遍不好,但這並不代表未來也是這樣。如果OV的產品在效能上大幅提升,小米的產品以3000的價格提供6000元的配置呢?

    最後還是提下,高階手機的銷量和大眾的消費能力密不可分。3500元折算成美元為524,iPhone在美國其實是千元機。

  • 9 # 寫入胸懷間

    真實的原因是手機本身不值這麼多錢,賣的貴的3000以上的價格都是品牌溢價,並非手機本身的價值。國產手機的品牌溢價不高,通俗來說就是使用者不會為了這個牌子多掏錢。假如某耐克的代工廠把一部分鞋子只換個自己的牌子,其他什麼都不變,它也賣不了耐克牌子一半的價格。

  • 10 # 永恆的友誼54796641

    很多人都是盲目喜歡崇拜外國的三星或者蘋果手機的價格,自認為買的起這麼貴的價格,我的身價高,有品位。買國產手機很多的人都是喜歡平民價,貨真價實,可以承受能力的手機。如果要價位高很多人就是認為外國的手機就是要這麼高的價格。

  • 11 # 使用者6814436326

    3500以上算中高階產品了,現在在消費者心中,對於中高階手機,三星、蘋果牢牢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階梯被。國產手機短期內想要改變消費者的心理認識,是很有難度的,改變消費者的內心認識,也是需要長時間來影響的。

  • 12 # 回龍覺主

    很簡單啊,我們國產手機配件和程式都還沒不如高階,人家名列前茅的手機品牌才3000左右,你再賣同樣價格是不會有競爭力的,另外我們現在的經濟模式還是走量,薄利多銷!

  • 13 # 北方狼V

    攀比虛榮心。就像普通的人在街上買東西。大家都認為貴的質量好。多數人則認為一分價格一分貨。但是廠商充分掌握了消費的心態,說個真實的事例,有些貨物本來就不到十元錢銷售,可是一經廣告宣傳精包裝,漲價後銷售價格反而比以前好,大家都應該遇到過。說實話,咱們中國的智慧手機。由剛開始的模仿生產,低端製造,包括小廠家生產的偽劣產品,讓多數消費者一時半會轉不過來,這就需要中國的智慧手機生產商。精益求精。生產製造高階產品出來,多數人都應該清楚。現在咱們有些牌子智慧手機在國外也有相當的知名度了,功能和那些外國產品能有什麼區別呢!莫非就是為了虛偽面子,寧願貴幾千塊錢買外國產品,越高越有人買。需要時間,消費者回歸理智的消費,相信國產手機很快超越坑人的有些手機!

  • 14 # KingOfTheHarry

    其實很簡單,我們在國產手機的釋出會上幾乎聽不到“我們發明了……”這樣的話,而大多數都是“本款手機使用了……”這樣的語言,因為技術和創新能力的缺失和創新型人才的缺乏,國產只能把資金砸在營銷上,國產廠商基本只能在軟體上(也就是UI方面)做差異做創新,然後用現有技術拼湊出一個看起來貌似沒有短板的機器,再大肆宣傳價效比,甚至有些廠商把某些現成技術換個名字就說是自己創造的,甚至美其名曰黑科技。扯了這麼多,我分點總結一下。國產病態。

    1.硬體創新能力不足,只能用現成硬體拼湊,並賣價效比

    2.硬體創新能力不足用軟體做癢點創新花哨功能,再各種營銷。

    3.國外手機賣的貴因為每次都帶來新技術,這才是真的科技,才能夠標高價。國產創新能力不足,只能拼湊現成硬體,當然賣不貴。

  • 15 # MrSk25984322

    蘋果手機葛三星手機的價格本身就是虛高,手機合理的售價就是在3500以下,所以不存在是因為國產手機所以價格到了3500以上就不好買,是因為根本沒有這麼大的價值。

  • 16 # 14187

    很簡單啊,與其花3500買個沒什麼辨識度的國產手機,為什麼不再舔500塊錢買個蘋果??就這麼簡單。不論是品牌、還是外形、還是系統,國產機真的比蘋果好嗎??而且國產辨識度低,就拿華為P9來說,如果自己不說,很多人一看國產機,“1、2000塊錢把”,一看見果6“4、5000塊錢呢把”。就這麼簡單。

  • 17 # 華人汽車

    我買的手機就是國產的,花了3300元,不到3500元,用著還行,就是外人每次看到我用的手機時,第一句問我就是你的手機多少錢?我說是3300,他們就直接會說,那還不如這個價格買進口的某某品牌呢!我想說,你喜歡的不一定是我喜歡的,不要把你喜歡的強加於別人!你喜歡洋品牌那是你的事!我只能告訴你,我支援國貨你不高興那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 18 # 圍人不能圍狗

    國產機軟體差,容易丟失東西!主機板硬體太虛,只是偶爾拿不住手機掉地下就是開不開機,要麼反覆重起,充電發黑不亮屏或大電流!掉價快,不值錢,沒有升值的價值!不得不承認蘋果手機好用,做了很多蘋果手機試驗貼上防爆膜,帶上防爆殼,用錘子砸,從高往下扔沒問題!現在我的手機經常給客戶做實驗用了快一年了用的槓槓的還是水貨機!中國往往只有欺騙自己,口號喊的挺響亮,咋不看國產機的質量呢?...呵呵,嘴愛國,心不愛國!口號給別人聽的,機器也就給人一樣的品質

  • 19 # 酒杯敲你個頭

    一句話就能解釋得清:中國人自己搞死自己。急功近利,總喜歡在價格上做廣告,產品做不好,不肯投入安心做個好東西出來,在一個浮躁的環境下,誰都想快點賺筆錢。

  • 20 # 隨緣心55984881

    國產品牌不僅手機,其他產品的宣傳都名不符實,過份誇大其優點,這可能是一種共識了!例國產手機象素1500-2000,根本比不上蘋果手機相素的500-800,這讓消費者怎麼相信國產品牌!應該政府職能部門整治產品的虛假宣傳,改變國民對國產品牌的信任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裡,為什麼佐助只開了一隻輪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