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上善若水一心向善
-
22 # 安祖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小時候明明是很自信的一個孩子,在能夠自己獨立完成某件事之間,總能表現得躍躍欲試。
經常跟媽媽說:“我能行,我可以。”
而且小時候,孩子也非常樂觀,自我感覺也非常好,很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喜歡和小朋友一起交流,見到叔叔阿姨也會熱情地打招呼。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的自信心似乎慢慢丟失了。
在遇到某些困難時沒有了當初的勇敢,變得唯唯諾諾。
嘴上會經常說這幾句話:
“媽媽,我不會!”
“媽媽,我不敢!”
“媽媽,我太笨了!
孩子變了,從自信變得懦弱膽小甚至自卑,他開始表現出被動、甚至還有些孤僻。
這位寶媽很疑惑,為什麼孩子本來開朗的性格會變成這樣。
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不知道該怎麼辦?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自信的人。
因為充滿自信的孩子,積極上進,樂觀開朗,無論身處何處總能閃閃發光,註定能夠走出更遠的路,見的風景。
屬於孩子的自信,將會是他們一生最堅實的鎧甲。
而不自信的孩子,不主動,不合群,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不自信的孩子,做事不敢嘗試,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最後容易一事無成。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不自信呢?
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說,孩子的自信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言行舉止、教育方式時刻都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發展。
你是不是經常這樣?
◇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的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教育過於嚴苛,凡事都要求孩子做到盡善盡美。
於是經常對孩子的成果挑三揀四,指出各種毛病,並且要求孩子去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老是挑孩子的毛病,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行,慢慢地就會變得自卑、不自信。
◇期望過高
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總是喜歡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只看到孩子的缺點。
無論孩子做了什麼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長久下來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無能,自信心全無。
◇包辦過多
太多的中國家長,對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希望孩子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極少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是家長一直不讓孩子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就不會發現自身的能力,時間一長,自信心也就喪失了。
◇恐嚇孩子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便是恐嚇教育。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恐嚇威脅孩子很有效。
殊不知,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和恐懼,慢慢地變得懦弱、不自信。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
幼時是成年人的基礎,很多習慣的養成以及性格塑造成年之後幾乎很難發生改變。
一個人如果在幼時埋下自卑的種子,這一生將很難根治。
因此當孩子不夠自信時,家長一定要做到以下這幾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肯定孩子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父母的肯定,會帶孩子帶來無窮的力量。
父母的肯定,才是小孩子最需要的讚賞。
所以千萬不要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要讓孩子跟自己比,一點一點進步。
◇尊重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附庸品,更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我們要把孩子看成一個大人,從小為孩子樹立一個平等的觀念。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愛他,才會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相信孩子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越信任孩子,孩子就越容易成功。
所以家長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對孩子的付出給予肯定。
多給孩子賞識和認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
◇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能夠做成一件事情,那麼他就會從中獲得成就感,進而就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從中學到的東西,從中提升自信心。
當孩子不想做,想要退縮時,家長可以多加鼓勵鼓勵。
-
23 # 可可可愛li
我有兩個孩子,都是女兒!大的內向,小的外向!我覺得孩子不自信和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內向型的大女兒,今年7歲了,不太愛說話,從幼兒園老師就讓我多鼓勵她!說她內向不愛說話,還不自信!自尊心很強!我也鼓勵了可是效果不大!讓我很頭疼!
-
24 # 凌晨媽媽育兒
當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公眾面前可以大方說話,甚至表演,而“自家的孩子”連話都不敢大聲說;“別人的寶寶”任何時候都表現自然,而“我的寶寶”周圍有一點變化就產生不安;別的小孩做事情都表現應付自如,而我的小孩卻縮手縮腳,什麼都不敢做。
對於自家孩子表現出來的不自信,做父母的心裡有時候只能乾著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同時也有疑惑,類似條件的家庭,養出的孩子區別怎麼這麼大。
孩子不自信,是受媽媽的影響多嗎?孩子的不自信,影響因素除了家庭因素,跟主要照料者也有很大關係。如果主要照料者是媽媽,那麼受媽媽的影響是較多的。影響孩子不自信的因素有哪些?
1)、多變的家庭。家庭關係不穩定,對孩子缺少關心,當父母關係不順意時,喜歡把孩子當“皮球”一樣推來推去,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導致內向、不愛說話、自卑心理。
2)、過多包辦。父母的過度寵愛,包辦代辦孩子的所有一切,孩子得不到更好的鍛鍊,或者沒有機會鍛鍊,缺乏成功的體驗。當真正面對要自己獨立完成時,就顯得膽怯,無從下手,看到別的小朋友能做得更好時,不自覺產生自卑心理。
3)、過多幹涉。孩子做的每一件事,家長都喜歡參與進來,幫助孩子決定,干涉他的獨立思考意識,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遇事不願思考,心裡想:“反正爸媽在,他們會幫我做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4)、過多指責。父母對寶寶期望值太高,稍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指責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遇事就容易畏手畏腳,缺乏自信。
如何幫孩子建立自信?只有充足的自信心,孩子才能更有勇氣、毅力去面對生活中、學習上千變萬化的困難,並努力戰勝困難,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主要有以下4方面。
一、建立穩定的作息規律
對於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程式,形成了一定的規律,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可以放輕下來,自覺、主動、自信去應付並很好地完成。家長可能會發現,如果帶著寶寶外出時,到睡覺的時候,他總是表面出特別的興奮,難以入睡,一般家長都會認為,這是寶寶對新環境的一種好奇心、新鮮感導致過於興奮,難以入睡。實際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缺乏安全感。如果每天發生的事,沒有規律可循,都是隨機、易變的,孩子就會容易安全感的缺失導致焦慮、不自信。
二、給孩子足夠玩樂機會
雖說要多點時間陪伴孩子,這裡也有陪伴玩耍,但陪著孩子玩耍的時候,主導權利在孩子手裡,父母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在玩樂中學會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孩子之間的玩樂還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學會分享等,讓孩子認為“我自己能做很多事情”的自信。
三、給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任何時候都會受到家人的關注,很多事情還沒有發出需求的訊號,就有人代勞,遇到問題,也很快有人幫忙解決,沒有機會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無法體驗到成功的感覺。
家長應學會做一個“懶媽媽”或“懶爸爸”,不做孩子探索世界的主導者,而是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有更多去求知、思考、自主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
比如有一次二寶心愛的小印章不見了,他跑來告訴我,說找印章找了很久,沒找到,我跟他說:“你想一下你拿著小印章在哪裡玩?就在哪裡找。”他想了一下,就跑去找,一會就找了。原來他剛才在寫字檯那看書,小印章壓在一本書下面。自己透過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那種自信是不是更讓孩子有自豪感。
四、給孩子被需要的自信
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逐漸走向成熟,他們就自認為“我很強”,“我已經像爸爸那樣能幹。”迫切想像大人一樣做事,對大人所做一切事情都會感興趣,看到大人在做事時,就想要“幫忙”,不少家長這個時候嫌孩子“多事”、“礙手礙腳”,就會說:“你哪做得了,邊上玩去。”
其實,這個時候如果家長給孩子找一些適宜他做的工作,讓他幫忙,讓他認為自己是有用的、被需要的、能幫助家人的價值感,這也是幫忙孩子建立自信的契機之一。
總之,培養孩子的自信的首要條件,自己首先是個自信的家長。給孩子創造建立自信的環境和機會,培養他的自信心也就自然而然的事了。自信的孩子容易接受新技能、新知識的學習,勇於面對新的挑戰,他們在人際交往中的分享、交友、合作等會表現得更好一些。
-
25 # 元寶爸爸聊育兒
“看看領居家的孩子,跟個小大人兒似的,大大方方,特別自信;再看看自己家的娃,見了人就只往大人身後躲,非常不自信,發愁啊” 自己的娃缺乏自信,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的父母。至於是受誰的影響多?那就看是誰帶孩子的時間最多,如果媽媽是主要的陪伴者,那麼影響自然會大一些。
那麼父母的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呢?
總是替孩子做決定父母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總是覺得自己的判斷才是對的,所以就事無鉅細的幫孩子拿主意做決定。孩子沒有機會自己選擇喝果汁或是牛奶,吃餅乾還是蛋糕,玩布娃娃還是橡皮泥。
這些小事孩子都沒辦法做主,那其他的事孩子能自己做決斷的機會就更少了,孩子會越來越依賴父母,一個無法掌握自己生活的孩子,又怎麼會自信呢?
不給孩子犯錯的機會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從穿衣吃飯到學習、興趣,怕孩子走彎路,怕孩子犯錯誤。永遠不跌倒的孩子就無法真正奔跑,不讓孩子犯錯,就是剝奪了孩子自立的權力。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沒有自立的能力,又哪來的自信呢?
否定孩子的獨特個性父母喜歡孩子聽話,孩子只要事事順從,便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然而,父母忽略了孩子有著自己的獨特個性,會跟自己的期望有所不同。性急的媽媽會時常催促動作較慢的孩子,事事細心的爸爸會嫌急性子的孩子粗心大意,讓不喜歡穿裙子的女孩子天天打扮的像公主……孩子會因為父母不滿意自己的行為表現而感到自卑,會因自己的意願無法實現而壓抑,繼而缺乏自信。
缺乏適合展現自我的平臺父母會希望孩子去展現自我,會給各種機會,但那樣的平臺是否適合孩子呢?喜歡唱歌的孩子被要求背古詩,喜歡跳舞的孩子被要求練鋼琴,剛開始學英語就被要求背演講詞……
這些看似給出的機會,實則變成了孩子心理巨大的壓力,做的不好就不會被認可和鼓勵,孩子經常受挫,習慣放棄,從而喪失自信。孩子只有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夠成功的事情時才有自信。
吝嗇讚揚孩子的自信源於肯定和鼓勵,家長如期望值過高,或總處於糾錯心理之下,就會更多的去批評、糾正孩子,而少了太多的鼓勵與讚揚。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父母不要自己的讚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自帶光彩,父母要為孩子創造孩子閃耀的舞臺,當好孩子成長的階梯,適時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
回覆列表
孩子的不自信的確會受媽媽的影響。可以這樣說吧,孩子跟媽媽的時間長,所謂言傳身教,孩子連媽媽的不足也同化了。
有一天,孩子放學回到家,跟我說:“媽媽,今天有一個好訊息,有一個壞訊息,你先聽哪個?”
“先聽壞的”
“今天數學老師笑話我了,我說,媽媽是學渣,我是渣渣。”
“好的呢?”
“老師隨便一教就會了。”小嘴嘟得很長。
聽完之後,我內心很扎。連個小學數學都教不了,的確不會教,沒有方法教,導致小孩數學不會而產生自卑。
雖然只是個例子,但從這次對話,我深刻知道小孩怕上數學課,怕老師提問,回答不出,又怕同學笑,心裡很難過。
透過這次對話,我馬上作出調整,讓爸爸抽時間來教,做好預習功課,慢慢的小孩數學成績提上來了,不再拖班上的後腿,小孩也恢復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