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21 # 西嶺

    蕭何月下追韓信,成就了韓信逐鹿殺場的不二事業,起於微末,功高蓋主,致使劉邦懼怛而欲除之。呂后與蕭何謀計,以韓信對蕭何的信任,誘殺了韓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嘆之!

  • 22 # 平哥智慧分享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成語出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說的是,秦末漢初人士韓信,因為劉邦的丞相蕭何舉薦而成為大將軍,最後,韓信也是因為死於蕭何出的計謀。這個成語的寓意是,事情的成敗都與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有直接的關係。

    影視劇韓信照

    這個成語,簡要的概括了韓信的一生;而韓信的一生,也為我們做人做事提供了警醒:

    要注意分析形勢變化。

    韓信由於蕭何的舉薦成為大將軍,從此成為一生輝煌的起點。此後,韓信才有機會一展抱負,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如果沒有蕭何的舉薦,韓信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人也會變,只有認清形勢的發展,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韓信之所以被殺害,本身不在蕭何,而在於成為了劉邦的心腹之患。正因為沒有深刻認識這個問題,所以造就了韓信被殺的結局。

    這點提示我們,必須時刻注意分析形勢變化,針對性作出選擇。

    要對人保持警惕。

    蕭何曾是韓信最信任的人之一,而最後卻用計殺害了韓信,雖然是出於政治的考量,但實際上還是韓信沒有對人保持足夠的警惕。他將劉邦曾經的許諾當真理,無論對劉邦還是呂后、蕭何都沒有足夠的警惕,認為只要五不殺“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就不會被殺害,結果導致最後被殺。

    劉邦劇照

    古語有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尤其身處權力中樞,沒有對人足夠的警惕難免被算計。

    要對自己有清醒認識。

    韓信最後被殺,與自己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在擊敗齊之後,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自立為王,而以拖延的方式逼著劉邦封他為“三齊王”,還要劉邦承諾“五不殺”,讓劉邦已經心生反感;後聯合陳豨謀反失敗後,還敢隻身前往“長樂宮”。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韓信既有志大意滿的張狂,又有優柔寡斷的弱點,還不能及時吸取教訓,悉心改正,最後導致了惡果。

    人無完人,趨吉避凶最關鍵的還是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所以我們要從歷史故事中,汲取教訓。

    學史使人明智,我們要注重從歷史故事中汲取做人做事的方式。

  • 23 # 故事玩家文武公

    據考證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這段故事應來自於《史記·淮陰侯列傳》,而這句成語真正落在紙上,應是出自宋朝洪邁的《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原文為:“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這句八字成語看似一直在說蕭何,其實故事裡的男主角卻另有其人——他就是韓信

    這句成語,實際上是民間對西漢時期建國功臣韓信的一生的經典概括。

    “成也蕭何”是指韓信成為漢朝的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是指韓信一代兵神被殺也是喪命於其手。起家是因為他,落幕也是因為他,因此才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成語。

    後來,人們用這句成語比喻一件事情的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完全都是因為一個人的作為導致的,感慨命運的多舛。

  • 24 # 故事人生85535282

    我們之所以知道韓信,就是因為蕭何的推薦,劉邦才會中用韓信,這就是成也蕭何的由來。劉邦老後,呂后專權,韓信開始蠢蠢欲動,並準備開始稱王,這時呂后聯合蕭何開始整韓信,最後殺了韓信,所以敗也蕭何說的就是這事。

  • 25 #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典故是從韓信那來的,韓信從不得重用,到拜為大將軍是蕭何舉薦並且說服的劉邦。韓信被殺也是蕭何設的局。所以對於韓信來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每個典故都有講究,因為有道理在,韓信的悲劇當然有自己的性格缺陷,還有自身對於政治是不太敏感的,軍事奇才卻對政治的反應比較單純,再加上漢朝初步建立,剛剛建立王朝,政治環境都會相對不穩定一些。

    韓信的悲劇在這樣的背景下是註定的,那麼與蕭何的關係給我們又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最大的啟示我認為在於人性關係並不是想象中好與不好這樣簡單。蕭何舉薦韓信是從劉邦利益集團出發,殺死韓信同樣是出於對於君王的忠誠,在極端的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哪裡的粽子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