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寵趴
-
2 # 楓香樹下
我自己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所以特別懂事,有什麼想法都不敢和大人說,感覺自己是為了大人活著的,以大人的評價標準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談不上什麼自我。
現在我也是媽媽了,生活條件也不像小時候那麼差了。所以我希望我女兒在她的年紀有她該有的樣子,可以賴床、可以撒嬌、也可以不考第一。我希望她能有個快樂的童年,也希望她生活中的所有喜怒哀樂都是由她自己去體會去感受的。
-
3 # 超越窗簾家紡城
我認同這個觀點,有句古話說,苦難是財富。
沒有苦難,人生就不完整
沒有苦難,孩子的性格就沒有機會完善
舉個例子
蝴蝶,破繭成蝶
只有經過艱難的破繭
蝴蝶才會由毛毛蟲,蟲蛹,華變為美麗的蝴蝶
有人干預蟲蛹的破繭過程,用剪刀剪開蟲繭,出來的蝴蝶不能飛翔,生存時間很短
人生,難道不是和蝴蝶一樣嗎?
-
4 # 江西超哥
答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是懂事,比如沒在艱苦的環境成長孩子,他們做家務很少,全都自己母父做,久而久之,孩子把生活習慣養成了,父母就給他們任務做事都不會完成,整天玩遊戲,和朋友玩,然後自理能不強,在艱苦的環境中成大孩子都是窮人家孩子,窮人孩子早當家,他們什麼事都是自己做,然後習慣了環境生活,久而久之,自理能力更強,
-
5 # 過去了何必再憶阿飛
大家好,我是過去了何必在意007,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凡事一分為二的看,在艱苦環境下,這樣的孩子,能吃苦,積極樂觀,樂於助人,這是好的方面,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個農村的孩子和一個家庭條件優越的城市孩子,兩個人從小的生活環境不同,農村的孩子,能吃苦,樂於助人,善良,淳樸,但是不活躍,一旦上到大學就深有體會,城市的孩子雖然吃苦沒有農村孩子厲害,但是思維活躍,情商高,見識廣,能後左右逢源!在職場裡也是愛看比較吃香的,受領導喜歡的,開朗活躍……
-
6 # 炫媽愛育兒
不一定,如果家庭教育理念扭曲,我感覺會教育出來無法無天,霸道的孩子。像優越的環境下也是可以培養出這樣的孩子,主要還是父母的教育。
-
7 # 果果的幸福生活
已為人父,家中有7個月的寶寶
馬上就是2020年了,回想20年到30年前,那時候手機對人們來說都是一種不敢想象的東西,現在卻幾乎人手一部了。
我想表達的是,這個孩子的生活環境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由於現在社會發展已經算是不錯了,也能跟上世界的主流發展。
隨著70,80,90的成長起來,而且都有了下一代,這個年齡段可謂是經歷了很多,有一千社會的艱難,有新社會的新鮮與美好,所以這絕大部分人都越來越注重孩子的教育,更瞭解孩子,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往哪方面發展,什麼事物適合孩子等,現在更是提倡科學育兒,現在在社會中,很多方面都很完善,所以家長們更會全方位的培養孩子,所以我相信,在這一輩成長起來的孩子以後競爭力會很優秀,因為成熟的環境造就一個良好的育兒體系,所以,我人為在這個社會不是很絕對,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更懂事這一說。
-
8 # 為生活拼搏的小夫妻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我認為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比其他的孩子自理能力強。成長的更快。 有句老話說的好自古窮人得孩子早當家,古人這麼說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我來說吧,我現在28歲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親生病10多年,家裡的重擔壓在了媽媽一個人,我和姐姐都自理能力特別的強。10幾歲的時候我們就會照顧爸爸給爸爸做飯,一有時間就會忙媽媽去忙地裡的農活,說出來你們可能都不信我一個28歲的女孩子會澆地,打藥,知道什麼時候家裡的該種小麥了,知道小麥什麼時候該打抗倒伏得藥,知道什麼時候澆水。知道什麼是蚜蟲,什麼是蟎蟲。這就是生活教會我的。教會我媽媽養我們的不易,教會我什麼是孝順,什麼是無私的愛
-
9 # 智慧媽媽旺三代
孩子的成長,不僅指懂事和自理能力,還有視野和格局,還有陽光向上的心裡,所以說在艱苦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成長的更快,是很片面的,艱苦中長大的孩子,在有些事情方面鍛鍊了孩子是對的,比如對孩子意志的鍛鍊,對孩子自理和獨立能力的培養,但是因為環境的限制,孩子很少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有的孩子會產生自卑的心裡,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裡健康,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讓孩子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鍛鍊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是有益的,但一味的強調惡劣的環境對孩子成長有益,肯定是不全面的。
-
10 # 愛生活的阿澄
在大多數的家庭中,孩子一直都處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特殊待遇,想要的東西得來全不費工夫。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不少家長提出了“吃苦教育”,似乎認為只要孩子吃吃苦,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一樣。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前段時間我一同事帶著他僅有5歲的女兒參加了沙漠徒步走的挑戰,並和女兒約定好在這期間不可以哭、不準讓爸爸抱、必須要自己走完,要知道在這種高溫天氣下走長達20公里的路途,不要說5歲的小女孩了,就連大人也經受不住這樣的考驗啊,最終孩子雖然堅持走完了全程,但卻換來滿身溼疹和腳底的血泡。
只是片面的讓孩子接受吃苦教育,就像長年不運動的人去參加長跑比賽,雖然接受了挑戰,但卻難以完成任務,拉傷肌肉事小,一旦用力過猛後果可不堪設想,所以說吃苦教育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
一、“吃苦教育”沒您想的那麼簡單中國有句古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尤其是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遭遇過什麼挫折苦難,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玻璃心。所以不少父母為了孩子能成為“人上人”,就刻意給孩子製造“吃苦”的機會,鍛鍊孩子在艱苦環境中生存的能力。
曉敏為了讓女兒一一體驗過去生活的艱苦,於是到超市給孩子買了一大袋黃面饅頭,誰知一一吃完後還覺得黃面饅頭甜甜的要比白麵饅頭好吃的多。其實曉敏的這種做法完全沒有必要,現在人的生活水平和之前相比完全是大相徑庭,想讓孩子對過去的苦難生活感同身受也是不現實的。
我的一同學韓洋從小就在父母的“吃苦教育”中長大,他現在依然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每年冬天都會被爸爸帶去冬泳,即便他心裡有多不情願,也會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被爸爸一腳踢入冰冷刺骨的湖中,後來一次爸爸帶他去爬山,等到返程時天色已晚,爸爸為了訓練他的膽量,讓他像個男子漢一樣堅強,便把他一人落在後面,後來韓洋一邊哭一邊尋找下山的道路,最終歷經了3個小時才走出去。
現在他依然記得當時被父親丟在山上時內心的惶恐不安,現在儼然已經成了他的一個噩夢。韓洋說:現在即便是真的遇到困難,自己也不會為此變得堅強自信,而是更加的多疑不自信,甚至膽小懦弱。
其實現在的生活並不需要孩子再次經歷那種艱苦卓絕的困苦生活,他們人生路上的挑戰並不是吃糠咽菜的生活。父母要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苦”的最終目的並不是讓孩子嚐盡困苦的滋味,而是鍛鍊孩子能忍受不被理解的孤獨和寂寞,能為自己的理想長期堅持下去。有時候父母刻意營造的“苦”反而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二、父母刻意營造的“苦環境”,對娃未必有利1、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許多家長為了響應“憶苦思甜”的號召,帶著孩子吃糠咽菜,甚至讓孩子去體驗超出身體承受範圍的重活累活。浙江的一位媽媽為了讓女兒體驗生活,專門讓女兒吃剩菜剩飯,甚至在孩子冬令營時給孩子的便當盒裡裝的都是冰涼的剩飯。
看著這僅有8歲的小姑娘在寒風中一口一口吃著剩飯,不少網友看到後都為她嬌弱的小身板感到擔憂。 要知道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這時候需要的是充足的營養,但這些所謂的“憶苦飯”和剩飯剩菜,只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2、給孩子身體帶來傷害
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虎媽”“狼爸”這樣的家長教育孩子方式,例如在寒風凜冽的寒冬,強制要求孩子冬泳或赤裸上身在寒風中站軍姿;在三四十度炎熱的夏天,又會要求孩子幹一些高強度的體力活,這些大人都難以承受,更何況是孩子,除了會給孩子帶來皮肉之苦和身體上的傷害,其他少有收穫。
3、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本是孩子成長溫暖的港灣,當孩子感到累了、受到委屈時都需要來自父母溫暖的安慰和鼓勵,當父母要求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時恰恰就忽略了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壞,要知道安全感能深深影響一個人的存在狀態,安全感越足的人對任何事情都會有十足的把握和自信,從來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而安全感被破壞的人則反之。
4、親子關係漸漸疏遠
當孩子的安全感被自己的父母強行破壞掉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開始排斥父母,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他們的至親,是和他們關係最為親密的人,一旦父母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就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陰影,孩子便會對父母的愛產生質疑,為了避免自己再次受到傷害,他們開始漸漸疏遠父母,親子關係最終生疏而淡漠。
盲目的吃苦,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親子間的關係。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吃苦教育”時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及時注意這些問題。
三、實行正確的“苦教育”,父母應該懂這些1、“吃苦”不等於“受虐”
雖說“憶苦思甜”是良好的傳統美德,但家長要記住一點“吃苦教育”並不等同於身體和心靈受到折磨。這一點就要學習國外的教育方式,美國的青少年從小就已經學會自己賺錢自己花了,不管家裡多富有,他們都一定要去外面賺錢來展示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而不是等發現孩子什麼都不會做時,再去強制性逼迫孩子受苦。
2、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所以只知道享樂的家長也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肯“吃苦”的孩子。有些父母在鍛鍊孩子“吃苦”能力時,自己卻躲在一旁指揮,那孩子又怎能真正情願去做這件事呢?所以家長可以主動與孩子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實踐等等,要知道身教要比一眛的說教效果強的多。
3、吃苦來自日常生活的不斷積累
“吃苦教育”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為人處世的觀念,但家長在培養”吃苦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分寸感,力度不夠和過於嚴苛都會給孩子身心產生不小的影響,並不是說“吃苦”本身有多大的意義,而是在經歷苦難之後的思考,感悟才有意義。孩子不需要毫無意義的吃苦,更不需要形式意義上的吃苦,吃錯了苦,會釀成孩子一生的噩夢。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11 # 林姐的惠漂生活
個人觀點艱苦環境雖更利於孩子獨立,受挫強,但這樣的孩子不自信。
以我自己為案例,我小時家裡條件不好,孩子又的,上學都成問題。
憶曾經很多次學費交不起,父母讓我們自己找親戚借錢。一個9歲的孩子面臨如此多的不穩定,父母又甩手無能為力。導致現成年後我遇困難,都不會詢求家人幫助,能自己解決,決不求人。就算在我人生中幾次生病住院,關係生死時,都沒想過求人。
孩子生病住院,驚慌失措時,也沒告知家人。
因為從小受到的挫折太多,所以遇到事都自覺做個懂心的女兒,少給家人添麻煩。
正是因為這份懂事,看她人眼光,導致自己一直不夠自信,生的活得讓家人丟臉了。
條件艱幸是物質上的,但我的父母對我的精神上也是貧乏的。每次前行時,沒有愛的後盾,我那敢放手一博。[流淚]
所以現對女兒的教育,我重來都會創造挫折,讓她在挫折中自省,遇困難找方法,找到方法後並告訴她媽媽永遠支援你,鼓勵勇敢前行。
孩子無論你遇到任何困難時,請先想方法,而不是求救,別人救你一次,救不了你一輩子。
所以對孩子的愛,精神上永遠是富足的,路可以不好走,但媽媽支援,你永遠愛你,你的後盾是穩穩的。
總之條件可艱苦,精神不能貧乏!
-
12 # 芷澈蘭
相對來說更懂事是肯定的,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自理能力也肯定啊!雖然我家算不上艱苦,但我也是小到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大到換個燈泡,修理個小東西的都會一點兒。
感覺這樣還是不錯的,都是自己的本事,還挺有優越感的,哈哈
-
13 # 豆豆賈
1.成長,指的是什麼?
我們常常聽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勵志故事,如一個人在艱苦的環境下是如何如何逆襲的。
聽的多了,我們就習慣性認為,外界越苦,人的成長就會越快。但在這裡,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成長指的是什麼吧。
人的成長,除了身體的成長,在這個問題裡,題主可能說的是能力的成長及內心的成長。
能力的成長,也就是題主說的自理能力,如會做飯、洗衣服這些動手的能力。
內心的成長,也就是題主說的會不會懂事,如何面對外界,內心是怎樣的一個心境,心裡容器大不大,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心大不大。
2.逆境,孩子的能力成長和心理成長會更快嗎?
人在逆境中,確實更能激發那種積極向上不服輸的本能。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一個安逸的環境中,慢慢的失去動力。而在艱苦的環境中,卻能鬥志昂揚。孩子也是。
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努力做一些事情。我見過很多小孩,小小年紀就能幫辛苦的父母分擔家務,或者說做事。
例如樓下肉食店的小孩,既能幫爸媽賣東西,又能幫著帶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能力肯定是長得挺快的。
但是心理發展呢?不一定。有的小孩是因為得到了父母無條件的愛,自發的懂事。有的小孩懂事,是為了配合父母。
如果長期不心甘情願的做一件事情,心理的發展不一定快。
3.順境的孩子,會成長嗎?
小時候我們透過電視劇瞭解到,很多條件優渥的孩子,不思進取,整天打發時間。於是就會慣性地認為,順境長大的孩子,沒什麼出息。
但當我真正接觸到很多優秀的朋友後,發現很多人其實都成長在一個比較順遂的環境裡。
對於學習和成長,他們積極主動,樂觀面對。特別優秀,還特別努力。能力和心理都發展得很好。
4.成長的關鍵是什麼?
在我看來,成長的關鍵,不完全取決於外在的環境,而取決於,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家長對於孩子的關愛以及引導。
能不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是不是關心孩子。當孩子面對問題時,能不能給一個積極的引導。當孩子處在順遂的情境時,能不能引導孩子,去挑戰新的任務。
5.數字化的時代,什麼樣的孩子更有競爭力?
在現在這樣一個智慧化、數字化的時代,不管對孩子還是家長,都是充滿挑戰的。怎樣才能讓孩子實現成長,而不輕易迷失呢。
我認為是有一個長遠的目標。
當有一個長遠的目標時,每天去自願行動一些,孩子也會在行動體驗中,實現能力和心智的成長,也不會輕易迷失。
正如我曾聽過這樣一句名言:
“不論外面的天氣如何,每天堅持行進30公里。”
-
14 # 喬治麻咪
我不這麼認為,雖然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麼一說,但是我覺得孩子懂事和自理能力,其實跟家長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
因為我就看過一些窮人家的孩子,被父母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的穿的都喝,別人攀比,根本不體諒父母的辛苦,在綜藝節目變形記第17季中,就有這樣一個男孩兒,家庭條件真的一般,但是他把自己當做成一個富二代,花錢如流水,也不好好上學,各種叛逆,很多家庭不富裕的父母都有一個彌補的心理,覺得自己家庭不富裕,不想虧待孩子,所以儘可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是給孩子最好的,哪怕自己非常辛苦,卻沒想到這種方式會養成孩子不滿足,不感恩還有各種攀比的心理。
我認識一個男孩兒,父母經商的,家庭條件挺好的,現在澳洲讀本科,小男孩兒就非常的懂事,他在去澳洲讀本科之前,有兩個月的空檔期,他還跑到奶茶店裡面去打工,掙了幾千塊錢,給媽媽和妹妹買了過年的衣服,其實他們家差錢嗎?不差錢,去澳洲讀個本科沒有幾百萬是下不來的,但是他就是非常懂事,對媽媽和妹妹特別好,現在在澳洲讀書期間,他有空也去澳洲的便利店打工,前兩天見面,跟我說在澳洲打工掙了2萬塊錢帶回來了。
所以說孩子懂不懂事和家庭經濟能力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
15 # 娑婆若水
和環境好的孩子相比較而言,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要更懂事,能坦然面對任何艱難困苦,有陽光的心態,有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有堅韌的毅力和自信的品質。所以,他們成長的也更快。
生活能力更強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動手能力更強,自理能力更強,他們不會過分的依賴父母、依賴他人,也不會找任何藉口,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實際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經驗。遇到困難和挫折,具有獨立處理實際問題的勇氣和信心。善於適應周圍的環境,處理好人際關係,每當在生活中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能夠誠則應對並敢於探索,他們對生活總是充滿積極的心態。
時間觀念更強時間觀念強的孩子,無論在多麼艱苦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和成長,他們做事總是井井有條有計劃,行動永遠不遲不緩有規劃。他們惜時,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他們守時,從不浪費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們總會一如既往的、主動的、科學的、有序的、合理的、優質的、高效的管理自己的時間,也有能力、有信心安排好自己的一切事務,他們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馬上做,越往後拖成本會越高。
適應能力更強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吃飯不挑食、不偏食。遇到新的環境,不大哭、不大鬧、也不退縮。他們的適應能力極強,遇到新環境懂得自我調節、自我適應、自我管理,探索一種自己與環境的和諧。在新環境中,不斷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生活環境中自我生存,自我服務;學習環境中養成習慣、解決問題;做事環境中善於動手,善於思考;社會環境裡自我約束、自我規範。
學習能力更強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學習中,總是充滿好奇心和探究心,總想透過自己的刻苦學習與不懈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有一定的容錯能力,在興趣、耐心與體驗中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有極強的自省能力,在無數次的反思、質疑、批判中,不斷修正充實自己和解決問題的答案。有極強的學習動機,在成長、進取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自己學習的活動中。他們勤于思考、勇於質疑、善於發問、樂於練習。
交往能力更強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善言辭,說話有分寸,做事有尺度,學習有效率,生活會約束。對待家人、對待朋友、對待同學、對待老師,從不惡意中傷。在於他人溝通交往的過程中,懂規則、會合作。交往能力強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成為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有用之人。交往能力強的孩子聰明、睿智、合群,他們既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他們擺事實、講道理,對待他人,從不強詞奪理。他們言必行、行必果,誠實守信。
承受能力更強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每每遇到困難和挫折之時,總是坦然面對,沉著應對。他們有良好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總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不幸,以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以一種堅強的意志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他們遇事沉著冷靜、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影響他人、感化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心他人、支援他人。
責任擔當更強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領導能力強,創造能力強。他們做事上手快、求知勤奮好學、做事認真負責、幹事吃苦耐勞,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挑戰。他們重誠信、講原則,知行合一,絕不推卸責任;他們有自控力,做事始終堅持善始善終,決不輕言放棄;他們肯學習,有問題不逃避、不迴避,虛心向別人學習,勇於擔當;他們自信但不自負,他們自我但不自私,樂意用謙虛的態度接納優秀;他們禮貌待人、腳踏實地、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習生活工作積極進取,態度端正;他們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樂於助人,誠實守信。
泰戈爾說:“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練就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只有經歷艱苦環境的磨難,才能積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才能書寫人生最美麗的華章,才能讓生命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16 # 葫蘆爸爸談育兒
有利,也有弊吧。
在艱苦的而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性格和習慣有利於成長的一面:1、會比較懂事;
2、會比較能吃苦;
3、會比較節約;
4、自理能力會很強;
在艱苦的而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性格不利於成長的一面:1、性格會有敏感、多疑的特質;
2、心裡會缺乏安全感;
3、可能心裡會有些自卑;
4、會對物質和金錢有較強的佔有慾、控制慾。
可以看到,在艱苦的而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性格、特質、習慣等方面有利也有弊,所以,不能說“在艱苦的而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成長的更快”。
-
17 # 幼師媽媽育兒記
凡事都有兩面性,過猶而不及。艱苦的環境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一個孩子優秀與否,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比如家庭教育因素,學校教育因素,社會環境因素,自身努力因素等等。所以,我們應該綜合多方面來評判。
艱苦環境中孩子的優勢:1,懂得珍惜,更加努力。
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更努力上進,“人窮志不短”,他們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努力學習,知道自己沒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身去努力奮鬥,擺脫貧困。他們更秉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的理念,努力讓自身更加優秀,最終走向成功。
電視劇《知否》中,盛明蘭之所以最後逆襲成功,華麗蛻變,與她從小艱苦的生存狀況有很大的關係。正因為成長的環境艱苦,讓明蘭懂得了隱忍,凡事都要靠自己,一點點努力,待到羽翼豐滿時厚積薄發。
2,體恤父母,勇於承擔。
“自古貧賤出良才。”貧困家庭的孩子體驗過生活的不容易,也就學會主動承擔,學會為家庭減輕負擔,同時也更能體恤父母的不易,更加孝順。
不能拼爹,不能啃老,只能自己努力奔跑。我們知道的娛樂圈中的草根明星有很多,比如:朱之文,王寶強等,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最終出人頭地,獲得不小的成就!
3,磨練意志,激發潛力。
人的潛力是無窮的,當走投無路時,總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朱元璋年少時,家裡窮的到處躲債,後來家人去世,連有錢安葬的都沒,吃飯的事更別提了,最後餓的沒辦法,跑到寺廟裡當和尚了,全為混口飯吃。不過,朱元璋並沒有因為貧窮就認命,正因為有著不甘於平凡的信念,最後參加起義推翻了元朝創立了江山社稷。
艱苦環境中孩子的劣勢:一,物質上的窘迫。
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由於起點較低,物資匱乏,生活上常常很窘迫。別的孩子有的東西自己沒有;別人整天衣食無憂,而自己卻食不果腹!
我有個鄰居,因為從小家裡窮,常常吃不飽,即使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卻常常省吃儉用,異常節約,很多東西寧願壞掉了都不捨得吃掉。
二,心理上的壓力。
物質貧窮不可怕,怕的是貧窮所帶來的精神壓力。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常常會敏感、自卑、不合群。現在的孩子攀比之心嚴重,如果自己跟別的孩子差距比較大的話,會導致自卑情緒一直伴隨左右,即便長大成人後仍揮之不去。
同學小君,讀書的時候因為家裡窮,最怕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催交學費,當老師點自己名字的時候,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以至於多年以後,仍然會被這一幕噩夢嚇醒。可見,艱苦的環境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有限。
相比家境好的孩子,艱苦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享受的資源有限,擁有的機會要少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有錢就可以選擇很好的學校,空餘時間還可以學很多興趣班,而家境差的孩子,連讀書的學費都成問題,更沒有多餘的閒錢去發展興趣愛好,所以輸在起跑線上。像這兩年的高考狀元熊軒昂、武亦姝等,大部分從小享受的資源比較好,所以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因此,艱苦環境中培養出的孩子是否更優秀,是要辯證看待的。既離不開家庭的因素,更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想人前顯貴,必須人後受罪!靠山山會倒,靠父母總會老,靠自己努力才是王道啊!
-
18 # 霞姐姐看世界
我覺得有比較大的可能性,但不絕對。
1.可能性大的原因是家庭條件好的家長大都不願意在物質上虧待孩子,更別說讓孩子早早的面對生活的壓力。而艱苦環境下的孩子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更能體會父母掙錢的艱辛,從而會自覺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父母,思想上可能會比同齡人考慮的更多,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同齡人還是父母包幫完成,可他卻不得不獨自完成,有的甚至做得很好,獨擋一面,這就是“窮人孩子早當家”的道理。
2.不絕對的原因是孩子的成長環境有一定影響,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如果艱苦環境家庭的父母一味地寵溺或者放任不管孩子,那孩子一樣是溫室裡的花朵甚至成問題小孩;如果家庭環境好的父母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品德和獨立的個性,那孩子便明理自立!
-
19 # 魚魚媽咪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在大多數的家庭中,孩子一直都處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特殊待遇,想要的東西得來全不費工夫。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不少家長提出了“吃苦教育”,似乎認為只要孩子吃吃苦,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一樣。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前段時間我一同事帶著他僅有5歲的女兒參加了沙漠徒步走的挑戰,並和女兒約定好在這期間不可以哭、不準讓爸爸抱、必須要自己走完,要知道在這種高溫天氣下走長達20公里的路途,不要說5歲的小女孩了,就連大人也經受不住這樣的考驗啊,最終孩子雖然堅持走完了全程,但卻換來滿身溼疹和腳底的血泡。
只是片面的讓孩子接受吃苦教育,就像長年不運動的人去參加長跑比賽,雖然接受了挑戰,但卻難以完成任務,拉傷肌肉事小,一旦用力過猛後果可不堪設想,所以說吃苦教育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0 # 蕙宸雙寶媽媽
孩子成長過程中外在環境、家庭教育和孩子本身自己的個性都對於孩子最後長成是怎麼樣的成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外在環境是會變化的,但家庭是基本固定的也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遠!新聞上也有很多貧苦家庭父母拼命供養孩子,孩子大了確不知感恩,就要父母養一輩子也大有人在!可見家裡環境富裕或艱苦並不是孩子明事理的主要因素,重點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成長,娃娃抓起,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不是沒原因孩子從出生到三歲是腦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根據美國科學研究到了四、五歲孩子智商已經發展超過一半了;剩下的另一半是七歲以後再發育的,可見孩子的腦部發育是嬰幼兒時期最有可塑型!
所有該教的規矩,像吃飯、衛生、甚至閱讀學習三歲前教事半功倍;這些規矩的基礎立的穩,孩子大腦就以這套思維來做事,否則三歲以後才改,孩子就會鬧脾氣、頂嘴了。三歲到七歲是孩子鍛鍊自我控制能力和責任感的最佳時機,透過延長滿足以及適時給孩子一些家務的方式來增加孩子的控制力和責任感。
總的來說,孩子七歲前的習慣教育和自理能力,父母訓練的越穩妥,上了小學就更好放手;小時訓練的不紮實,壞習慣養成了就得一輩子一直補 甚至根本改不了。
艱困環境,家長可以適度有意而為現在生活環境已經好很多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衣食無憂的。基本來說,除了學習上的苦,孩子大概很少有挫折也就因此而減少了磨練的機會。
在生活中,家長應該要懂得放手,設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目標,讓孩子經歷失敗也經歷成功,並且給予肯定。體能活動就是很好的切入點,舉例來說大班的孩子都要跳繩,剛開始孩子一定跳不過氣餒,家長可以堅持讓孩子多練習或像學校跳的好的夥伴請教,鼓勵孩子勇於挑戰,然後在加大難度挑戰。請孩子孩子分享由失敗到成功的心理轉變,孩子就能夠了解失敗只要多次挑戰就能成功的道理,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有了多次的鍛鍊,孩子的受挫力就能夠培養起來,越戰越勇。
並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心理素質還是不成熟的,太過艱苦的環境也容易演變成自我退縮的消極性格。
我非常喜歡的主持人董卿就是個可以參考的例子。董卿的父親非常嚴厲,大小就給孩子分派家務讓孩子打工,吃飯的時候也如批鬥大會般數落孩子讓他不滿意的地方。在如此教育環境下長大的董卿,確實吃苦耐勞而且成績亮眼但她自己也說總是自我批判,對於愛和幸福的感受度極低 。這樣高成就的女主持人,確極度不肯定自己,真太讓人心疼!
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忘女成鳯。不包辦成長,給孩子適當的責任,合理的規矩才是能塑造孩子成才的方法。
回覆列表
自古永遠都是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而那個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無限在心中壓抑自己的慾望,因為“懂事”,所以她們不該有太多的要求。
懂事的孩子,逛商場從來不會主動索要東西,即使他的內心特別想要,但也不敢說出口;懂事的孩子,即使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也只能將不捨和委屈強行吞下;懂事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強”,當其他孩子還在被父母抱著,被爺爺奶奶揹著的時候,他已經學會了自己行走.......
《請回答1988》中,感觸最深的就是德善經歷了一系列的委屈後說的獨白“再懂事的孩子也是孩子啊”。懂事的孩子,活得太壓抑,相比於其他熊孩子,他們的童年貌似失去了很多童真的快樂,這種性格不但剝奪了孩子們的快樂,更讓他們失去了正視和表達自己慾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