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古雜壇
-
2 # 西瓜霜和
可以猜想諸葛亮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第一不找他,他也可能自己出山,讀了這麼多書,心中肯定有入市抱負。
因徐庶推薦,劉備帶關羽、張飛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第一次,諸葛亮遠遊。第二次仍未見到,劉備便留下書信,抱著未見到孔明之遺憾冒雪返回。第三次,諸葛亮在午睡,劉備等他睡醒更衣後才終得相見。諸葛亮被劉備感動,答應出山。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
劉備瞭解了諸葛亮的一些情況後,更加嚮往認識到這樣的人才,於是他帶了關羽、張飛兩員虎將和幾名隨從,騎馬往隆中,一路翻山越嶺,方才來到諸葛亮的隱居之地。
見群山環抱,景物幽雅,劉備更增仰慕之情。隨從小叩柴扉,好一會兒才出來一名潔雅清純的童子。童子說諸葛先生出去了,不知何時回來。
劉備不願回去,又等候多時,童子多次婉言請回,劉備這才謝了童子,原路返回。劉備就這樣來回往返三趟。最後,他終於見到了諸葛亮。
-
3 # Forest醫生祥子
簡而言之,沒有諸葛亮之前,劉備是屢戰屢敗,透過三顧茅廬,才得到孔明輔佐,劉備也就屢次得勝,才能與諸侯平分天下,也就形成了三國鼎立。
-
4 # 精衛填
首先,曹操煮酒論英雄說過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所以,劉備的能力不是假裝種菜放低姿態可以掩飾的。如果沒有孔明,相信劉備建功立業的過程會更加艱辛,但最終還是可以成就一番霸業的。
其次,孔明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相信孔明一定會主動上門毛遂自薦的。為何?既然孔明對於三國鼎立早有預見,那麼他只有輔佐可以成就霸業的劉備更能發揮他的聰明才幹。曹操麾下謀士如雲,戰將如林,再這樣的“大集團”中,聰明的孔明也未必可以順利出頭;回頭看東吳方面,人力資源僅僅比較曹操集團差一個檔次而已。更何況,孔明需要施展才華,就需要一個自己說了算的平臺和團隊。經過孔明細數梳理全國當時各路英豪,劉備才是他最佳的,唯一的合作物件,才能實現他擔當丞相輔佐明主治理天下的抱負,恢復大漢王朝做中興之臣的政治理想。
-
5 # 槐林鎮漁網文化
劉備不“三顧茅廬”,諸葛亮也不會輔助劉備,首先沒有現在的傳奇歷史,會變成一個新的局面。除非劉備找到其他能人謀士,像徐庶等。靠劉備本人發展的能力有限,成不了太大的氣候。
-
6 # 愛說話的Monkey
以諸葛亮《出師表》所言:“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諸葛亮沒有顯示軍事指揮才能的機會,很可能平淡一生。這是諸葛亮的敘述,但個人認為,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諸葛亮還是會出山的。
按當時中國的軍閥割據局面諸葛亮最終會去哪裡呢?餘認為他最終還是會選擇劉備的。當時的最大軍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幕府人才濟濟,無疑是當時有才之士的最佳去處。而且曹操也是雄才大略級人物,志在一統中國。雖然是最佳去處但諸葛亮是不會去曹操那裡的,因為諸葛亮當時被稱為臥龍先生,自恃才高八斗,胸藏乾坤,若是去曹操集團,在那個人才多的數不清的幕僚裡如果一去曹操便予軍師高職勢必引起其他老幕僚的寒心,還有可能遭到其他幕僚的圍攻最終導致殺身之禍。其二便是去東吳孫家,相比於曹操孫家相對會好很多,孫家經過父兄兩代人的艱苦經營在當時已是不容小覷的軍事力量。為何諸葛不會去東吳呢?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去了東吳要想成為高階幕僚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對一直在隆中等待出世的諸葛顯然時間上太久。二是當時的孫權雖從父兄手裡接過大業然權比起兄長差太遠了,又受頑固派的掣肘,東吳當時更偏向於守城而無圖進之志。第三個去處便是荊州劉表處,劉表雖是皇親但從其對待孫堅孫策父子時便知劉表心地軟弱,滅亡是早晚的事。至於張魯、劉璋亦不是大志之人。思前想後還是去劉備處更合適,一是劉備當時沒有什麼能力出眾的幕僚,唯一的一個也被曹操弄走了。二是劉備是個創業者,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正是諸葛亮施展能力留名青史的最佳去處。所以即使劉備不三顧茅廬,諸葛亮也會創造機會去劉備那裡的。
-
7 # 乾德正龍
漢末年,根據事物發展規律,已經是漢王朝要終結階段!還是世外高人水鏡先生道破天機,說諸葛亮生不逢時,可惜了!當然,歷史是不能改變的。但說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就很難有三分天下之勢,就沒有諸葛亮逆天而行的悲催故事!
-
8 # 2968186160
臥龍先生自比管仲雄心勃勃想幹一番匡時濟世偉業然而待價而沽不會主動去"跑官"的幹活!若非劉備一把鼻涕一把淚立雪不怕凍僵三顧乞求,孔明是不會向任何草頭王"毛遂自薦"的,劉備不來,終會有李備張備來請他出山襄助的。
-
9 # 格股知大劉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廁所必備的重要物件,其中有許多精彩的篇章,精彩奪目,回味無窮!“三顧茅廬”就是其中之一。
劉備,字玄德,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宅心仁厚,善於分享,廣招賢能異士,有英雄之志。最初在涿州賣草鞋,自從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不踏踏實實幹老本行,開始改行,不過這次改行改的很成功,從此走向了帝王之路。
諸葛亮,字孔明,高個子的大帥哥,頭上一直戴個冬瓜帽,手拿一把雞毛扇,青年時代生活於隆中,並苦讀書籍,學習古今中外歷朝興衰的歷史,潛心鑽研兵法。是難得的一位丞相、謀士,常常以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自比,自稱“臥龍”。
兩位主角的登場,需要一番波折的,尤其兩位是在《三國演義》中的重點人物,相見相知就更有戲劇性。
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共圖大志,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撲了個空,失望地轉身回去。
劉備回到新野,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連老婆的手都不摸一下,想著“諸葛小情人”,並不斷派人到隆中打聽諸帥哥何時在家。當打聽到諸帥哥外出已經回到家時,劉備當即決定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這一次又吃了個閉門羹,只好寫了一封信託諸葛亮的弟弟轉交,說明來意,並表示擇日再訪。
第二年,劉備朝思暮想,但是諸帥哥就是不回訪,太沒有禮貌了!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帥哥。張猛人、關二爺不爽了,關羽說:這丫估計就是個騙子,張飛更是吹鬍子瞪眼睛說:我一人前去,他不來,我就將他綁來見你。劉備連忙說道:不得無禮,你們懂個屁!
劉備三人再次來到隆中,此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主角的演技來了,竟然只在門口恭候,直到諸葛亮醒來才敢求見。
劉備見到諸帥哥誠懇地說:我來不為別的就是帶你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升官發財!諸帥哥聽後很受感動,想著我這商品房有著落了,立馬答應,並立好了合同。諸帥哥懷著在全國買地的遠大抱負,離開了隆中茅廬,出任劉備的頭腦。他忠心耿耿地輔佐劉備,為“三國鼎立”局面的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諸帥哥就會被其他人僱走,或者在隆中慢慢老去。諸帥哥還是有慾望的,所以會被其他人僱走的機率很大。
這裡要提一下劉備這個人,偉大的劉老闆確實情商很高,“有多高呢?比30層樓房還要高!”,就算諸帥哥走上江湖,也絕不會逃過劉老闆的法眼,會盡力收入囊中,估計遲早還是劉備的頭腦。
-
10 # 木火燊輝
劉備三顧茅廬是聽到諸葛亮有安邦定國之才,一心想請他出山來幫助自己,因為劉備深深地知道沒有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想在那個軍閥割據的亂世裡幹出一番事業來,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當時的他即沒有地方,也沒有軍隊,只有志同道合的哥們三個,那兩位都是武將,只有在布衣中,才能請來為百姓請命的賢士來,其他人,看到他的情形,是不會輔助他的,因此,他決定無論如何要把諸葛亮請出山來,他的三顧茅廬使自己有了立足之地,也實現了諸葛亮未岀茅廬知天下事的志向,沒有三顧茅廬,也不會有後來的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或許還在曹操處委曲求全。
諸葛亮的岀山,使精誠團結的劉、關、張集團更加壯大,使劉備如虎添翼,在文治武韜方面更勝一籌,文的一方面有諸葛亮、龐統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武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虎上將威名遠振,慕名而來的文臣武將雲集。
再說諸葛亮,當初就有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可見諸葛亮之能力不是一般,他未岀茅廬就知天下三分之事,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政通人和,知人善用、軍紀嚴明,是一位傑岀的政治家、軍事家,這樣的人才,不管是那位想逐鹿中原霸主的人,都是想得到的,從當時的情況看,劉備的勢力最弱,諸葛亮早知道三囯會成立,劉備不是天下之主,他是逆天而行去保劉備,就是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他所抱的態度,就是士大夫的"良禽擇木而棲,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去感恩劉備的。他也在“出師表裡”就說“臣本布衣,躬耕與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在諸葛亮看來,天下事縱然結局如何,但三顧茅廬之情不可不深,沒有劉備,他也不可能為誰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地步去,他會跟世事隨波逐流,以大局走向而定,正是這"三顧",他看岀了劉備的真誠,和仁義之心,為了他,也為了天下蒼生,諸葛亮願背道而馳,去儘量現實他們的理想,直到劉備去逝,託孤也不敢心有他屬,最終病逝五丈原。
在諸葛亮的英明輔佐下,始終堅持東聯孫吳,北抗曹操,立足成都,三分天下,待時而發,實行一統,穩步前進的將無棲身之地的劉備,從新野岀發、到得徐州,借荊州、取西川、定成都、掃南蠻,一路披荊斬棘,把一個小縣令推送到獨霸一方的英雄。實屬不易之舉。
沒有他的三顧茅廬,諸葛亮岀山不岀山未可知,假若未能三顧茅廬,諸葛亮不歸附於劉備,劉備就不可能獨霸一方,也形不成後面的三足鼎力之趨勢,或許早己被曹操吞併,從關羽的死,他急於報仇,不聽諸葛亮之勸,,擅自岀兵伐吳,至使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導致全軍覆沒,遺恨白帝城,從這件事看,沒了諸葛亮,劉備就成了只無頭的蒼蠅,沒計劃、沒目標,全憑義氣行事的普通人來,這樣,也永遠成不了大事。
因此,劉備的三顧茅廬,挖岀了個真才實學的軍事家,不去三顧茅廬,就沒劉備的三分天下,這就是時勢造就了英雄,但英雄也把握了時勢,才會拓岀一方疆土,奠基千秋基業。至於發展,也就得因人、時勢變化而變化了。
-
11 # 小譚老師談教育
我們首先一起來認識一下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徐庶曾在離開劉備的時候。告訴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從這可以看得出,諸葛亮的重要性。
官渡之戰後,曹操打敗了袁紹,統一了北方。而當時的孫權,一直退守了江東。北讓曹操佔盡天時,南讓孫權佔盡地利。而當時劉備手裡有張飛關羽等武將和一顆仁愛之心,
劉備如果不去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或許就不會出現這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時的劉備,實力是最弱的。手下只有關羽張飛,這些打仗的武將。沒有能夠善於謀劃的文臣,所以這樣劉備不得不去請諸葛亮。
但是,劉備的愛才惜才之心,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當時徐庶。在離開的時候,不跟劉備講的話。那劉備也不知道有臥龍先生這號人,這說明劉備的人緣也是非常好的。
【我是小譚老師。你若提問,我必用心作答】
-
12 # 劉坤忠120
如果《三國演義》裡劉備沒有三顧茅廬,應該不怎麼樣。或有其它賢能之士相助劉備,但劉備成不了氣候,或能建立起短暫的政權,也不能夠三分天下,只能做其它諸侯的助手,或許成為流寇。。。劉備不三顧茅廬,幾十年浪跡天涯,是對天下名士沒有誠意,諸葛亮會選擇做天下隱士,不會毛遂自薦投奔劉備麾下。少有大志的劉備二十多年的努力將付之東流,因劉備沒有高超政治才能的人為指導,常在諸侯爭鬥中徘徊,沒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和軍事目標,凝聚不了人心。。。若曹操佔領荊州,繼續南下驅趕劉備,沒有諸葛亮在,劉備不能聯絡東吳共拒曹操。劉備與劉琦之勢迅速會被曹操吞掉,劉備投靠東吳也不現實,自己又不願意屈居人下,孫權對劉備的力量和態度也不放心,孫權不會像其它的諸侯一樣容納劉備,必定不會待見。劉備也想南下交趾,但交趾遠離政治中心,等到劉備老了,也不能揮師中原,復興漢室。劉備也想過西入益州,但沒有劉璋邀請,屬於入侵他人領地,成為流寇,入川受阻,前途堪憂。。。劉備時遠不濟,一生顛沛流離,跟誰誰倒黴,不是被殺,就是丟失領地。若劉備跟隨曹操在許昌,加官進爵有封賞,為漢室或為曹操倒有一番作為,劉備離開許昌表明與曹操決裂,在荊州窮途末路時再投曹操是自找死路,劉備也不會那麼傻。劉備尚若有幸請得與諸葛亮齊名的天下名士龐統(或龐統自投),要想取得益州也是難事,或根本取不了。龐統沒有卓越的政治遠見,也不會治軍,治政斷案倒是高人,以演義來看,劉備龐統入川毫無作為,用謀不當,以致龐統自己身死,劉備陷入險境。若沒有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劉備在當陽兵敗之後,天下諸侯再也不敢接納劉備,劉備只能佔山為王,終老一生。
-
13 # 五更草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三顧茅廬本來就是未知數,即使有三顧茅廬的史實那也是諸葛亮的套路,抬高自己身價的套路,當然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人生要成功正當的套路(策略)是必不可少的。
我覺得諸葛亮早就有意歸付劉備,除非是劉備非常的輕視他,那有可能改變結果,但這個有沒有三顧茅廬無關,本來也可能是小說虛構的。
-
14 # 原度拾趣
這個假設有點兒意思哈。
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的話,以諸葛亮的性格是不可能主動找劉備的,那麼這樣劉備也將失去諸葛亮。即便沒有諸葛亮,劉備依然能入主西川,成就一番帝業。
劉備與諸葛亮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身邊雖有關張趙等三員猛將,但是仍然拿不下一塊穩定的根據地。
劉備心裡非常清楚,自己身邊沒有可以像荀彧、郭嘉那樣具有戰略光的謀士,所以他一直求賢若渴,好不容易發現了諸葛亮這樣的大才,自然不會錯過,別說三顧了,就算十顧二十顧也得請到。
假如劉備與諸葛亮失之交臂,那麼他一定會繼續尋找諸葛亮這樣的大才,來輔佐自己完成大業。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
我認為一定是龐統,並且會像諸葛亮一樣,輔佐劉備完成帝業,甚至有可能比諸葛亮功績更大。原因如下:
一、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跟劉備同事提到兩個人——臥龍鳳雛臥龍即諸葛亮,鳳雛即龐統,且龐統的叔叔跟水鏡先生是好友,龐統跟水晶先生可以說是好友兼知己。如此看來,水鏡先生在這兩個人之間相對來說,跟鳳雛關係更好一些。
這位神秘莫測的世外高人跟劉備談到臥龍鳳雛時,似乎有意將重點放在臥龍身上,這跟他那句“得其主,不得其時”多少有些干係,從內心他希望兩個人不要出山勞累耗神,這種希望貌似在鳳雛身上更多一些,這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
劉備從水鏡先生莊上第一次聽說臥龍、鳳雛這兩位高人,自然渴望一見,最好兩人都能來輔佐自己。
諸葛亮與龐統二、徐庶在劉備面前也提到過鳳雛劉備從水鏡莊上出來,沒碰到臥龍鳳雛,卻遇見了徐庶。這個人是個大才,雖然沒有臥龍鳳雛厲害,卻比劉備身邊的所有謀士強上太多。然後,劉備內能留住徐庶,卻從徐庶口中得知了臥龍的下落。
劉備還從徐庶口中得到了對鳳雛的評價,這個人比起臥龍來絲毫不差。如果劉備沒有得到諸葛亮,必然會全力尋找鳳雛龐統的下落。
三、龐統不像諸葛亮,更主動龐統在決定輔佐劉備之前,一直在江東飄蕩,曾經見過孫權,沒遇到孫權不識金鑲玉,將龐統拒之門外。這就說明龐統不像諸葛亮那樣,待價而沽,等著人家上門來請。
另外,龐統仍然是主動去找劉備,不過沒有將諸葛亮的推薦信呈給劉備。他這樣做也很正常,但凡有能力的人憑的是自己的真才實學,而不是一封推薦信。
龐統沒有給劉備看諸葛亮的推薦信還一個原因,他想看看劉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求賢如渴,平等待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龐統比諸葛亮做事更主動。
劉備與龐統四、沒有諸葛亮,龐統有可能會幫劉備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有人可能說,赤壁之前,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也沒有找到龐統,就會被曹操消滅。我認為曹操不可能消滅劉備。劉備跟曹操交手不是一兩次了,雖然有時很狼狽,但都能化險為夷。再說,曹操南下的真正目的並非漂泊不定的劉備,而是虎踞江東的孫權。
反倒是沒有了諸葛亮的刺激,曹操對劉備註意力會弱一些。如此,劉備反倒儲存了實力,以便更好地在荊州一帶安身。
赤壁大戰時,徐庶跟隨曹操出征。期間,他肯定會知道劉備的情況。後來,徐庶在曹營遇到前來為曹操獻連環計的龐統。
本來徐庶對沒能負輔佐劉備就感到非常遺憾,在得知自己推薦的諸葛亮沒能輔佐劉備後,必定會跟龐統述說劉備的為人,並大力向劉備推薦龐統。如此,就相當於是將諸葛亮的推薦信,變成了徐庶的推薦信了。
徐庶與龐統龐統一個人輔佐劉備,之後幫劉備取西川時,也就不存在因諸葛亮而急於立功。這樣,也就避免了飲恨落鳳坡。
龐統雖然跟諸葛亮謀略不相上下,兩個人行事風格卻不同。龐統相對來說,做事更主動,也不像諸葛亮那樣事必躬親,謹慎有餘而魄力不足。這樣的話,蜀漢就不會人才那麼匱乏。
龐統為人樸實,常常給人一種傻傻的感覺,不像諸葛亮看起來那麼咄咄逼人,精明能幹。龐統的這樣性格決定了他能聽取手下人的意見,放手讓下面的人去做事,這樣蜀國定會人才濟濟。
如此,魏延進攻長安提議,很有可能會被龐統採納,攻佔長安,進而逐鹿中原,實現劉備統一漢室江山的偉大戰略構想。
然而,這一切只能推演,歷史不會重來。就以此來慰藉一下英年早逝的鳳雛先生吧。
圖:《三國演義》劇照 -
15 # 小王的後花園
劉備即使沒有三顧茅廬,諸葛亮還是會出山的,只是時間問題。
諸葛亮好為《梁甫吟》,常以管仲、樂毅自比。
管仲是誰,管仲在輔佐齊桓公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樂毅呢,燕國大將,統帥五國聯軍在濟水之西大敗齊軍,攻佔齊國七十餘城,幾亡其國。
所以諸葛亮所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只不過是自謙的說法。他渴望建立功名,實現抱負,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縱觀當時情形,曹操一家獨大,荊州劉表,東吳孫權,益州劉璋,,,所以諸葛亮可以選擇的有很多但相比之下還是選擇劉備的可能下最大。
曹操已是一方霸主,手下更是猛將如雲,謀士眾多。此時諸葛亮並沒有沒什麼名氣,去了也未必會得到重用。而且曹操生性多疑,手段狠辣,所謂“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樣的性格,想必也是諸葛亮不願投身的。
還有就是曹操曾為給其父曹嵩報仇,對徐州城進行了屠殺,而徐州正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而且當時諸葛亮年幼,很可能從那時候起就不可能與曹操為伍了。
孫權雖然足智多謀,但是江東已有周瑜和魯肅,周瑜又處處跟諸葛亮計較,所以到江東也是不能施展其才能的。
相比之下,劉備雖然一窮二白,但是劉備是漢室正統,又以仁義自立。而且當年曹操攻打陶謙之時,正是劉備趕往徐州支援,所以劉備的仁德他是早就知道的。
劉備雖兵微將寡,但卻君臣上下一心,便於管理。同時,正是劉備的弱小,這才能夠顯示出自己的智謀超群,輔佐弱小的劉備,三分天下,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舞臺。
所以即便沒有三顧茅廬,諸葛亮也會出山輔佐劉備的,只是時間問題。
-
16 # 博超講堂
這裡所說的“劉備沒有三顧茅廬”可以理解為劉備沒有聽說過諸葛亮,所以才沒去請他,那麼應該會出現如下幾種可能情況:
一、諸葛亮主動找劉備諸葛亮早已聽說過劉備是仁君,“良禽擇木而棲”嘛,劉備不找諸葛亮,諸葛亮也怕錯過機會,他也許會想方設法地接近劉備,製造個偶遇等。實在沒有機會,諸葛亮或許會主動上門找劉備毛遂自薦,雖然沒有請來的受重視,但時間長了,諸葛亮的才能遲早能讓劉備發現,以後肯定也能被重用。所以這種情況,三國的局勢走向和原來沒太多變化。
二、諸葛亮投靠孫權因為劉備的實力當時可以說非常弱,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有。如果劉備沒有去請諸葛亮,諸葛亮可能去投靠孫權。一是因為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在孫權那兒,且他還能為諸葛亮說上話。二是孫權是英主,諸葛亮可以發揮才幹。三是東吳有實力,有發展潛力。如果諸葛亮真的投靠了孫權,三國也就沒劉備什麼事了,那時將被稱為“二國”。孫權在諸葛亮的幫助下,除原有的吳地,還將佔有荊州、益州、漢中,然後和曹魏對抗,到時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三、諸葛亮繼續隱居山林如果沒人來請,諸葛亮可能也會選擇不急著出山,繼續等待明主的出現,同時也看看天下的形勢往哪方面發展。到時候諸葛亮發現真的沒有適合的君主,那他繼續隱居山林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時天下的局勢可能對曹操更為有利,或許曹操能很快統一天下。
綜上所述,按《三國演義》的脈絡,如果劉備沒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能不能出現“三國”還真不好說。
-
17 # 博聞天下高
沒有三顧茅廬,也許就沒有《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是中國的文化精髓。這裡體現的是禮儀之交。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禮尚往來的,你幫我,我就會幫你。你對我好,我同樣對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所以,儘管作者羅貫中才高八斗,但受古代文化的薰陶,同樣超脫不了傳統。
諸葛亮受三顧之託,使出了看家本領,拿出了壓箱底的能耐,全力輔佐劉備,這是本書的精華之一。做人一定講誠信,幹事必須講道義。
羅貫中在整篇小說中,始終貫穿的是褒漢室,頌劉備,貶曹操,損孫權。
因此,根據小說的框架,如果把劉備靠邊站,把漢蜀邊緣化,撤掉三顧茅廬,刪去桃園三結義,那麼,《三國演義》估計就是曹魏和東吳之間的綠林之爭了。
那《三國演義》應該改個名字,就叫《長江演藝》吧……
-
18 # 高露1
《三國演義》中如果劉備沒有請諸葛亮,沒有隆中對?
蜀漢滅亡的時間會推遲幾十年!
聽我慢慢說。
諸葛亮在劉備入川前是軍師,入川后是丞相。劉備死後,又竭盡全力北伐。最後累死在五丈原。他做了作為一個臣子的“忠肝義膽”。但蜀漢本來人口就少,土地肥沃但經不起戰爭消耗。諸葛亮知道國情,還要南征北伐。無疑在拉垮自己國家。諸葛亮死後,一直沒有大的戰爭,可見蜀國需要喘息。
那諸葛亮對劉備的意義呢。
蜀漢後期權貴都是荊州黨,諸葛亮、蔣琬、費禕都是劉備入蜀時帶進來的。都不是益州的官員,也就是說劉備在入蜀前有了一個基本的班底,關張自己心腹,打在荊州時籠絡的一幫人。
如果劉備當時沒有諸葛亮可以嗎?
我覺得可以。因為在赤壁之戰孫劉勝利後,劉備有了荊州部分土地,這是靠手下武將打下來的。而益州是張松獻圖,法正出計拿下的。這其中諸葛亮是退居二線的。直到後來劉備死前,才委重任,為什麼?關張都死了,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兄弟都死了,左膀右臂沒有了。只能找跟著自己的荊州幫,而諸葛亮是荊州幫的核心成員。為了萬無一失,劉備臨終還對諸葛亮試探。只是諸葛亮知道是政治陷阱而已。
沒有諸葛亮,歷史應該是這樣的:劉備入川,手下出現另一個丞相-荊州幫,臨終託付。休養生息,內部改革,稀釋各派系力量,加強君權。攻隴南,後取陳倉,圖關中。天下第一步......
沒有諸葛亮,也會有一個人做諸葛亮的事。可能那個人會讓劉禪成就霸業。
-
19 # 使用者85063189307
大家好,非常榮幸可以有這個機會解答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蜀漢"s的滅亡將會推遲幾十年!
慢慢聽我說。
諸葛亮在劉備進入川之前是一名軍事顧問,在他進入川.之後是一名首相。劉備"s死後,他竭盡全力北伐。最後,我在五丈原筋疲力盡了。作為朝臣,他做到了“忠肝、義膽”。然而,蜀漢人口少,土地肥沃,但經不起戰爭的消耗。諸葛亮瞭解國情,也瞭解南征。毫無疑問,他們正在摧毀自己的國家。諸葛亮,死後,沒有發生重大戰爭,這表明蜀國需要喘息的機會。
諸葛亮對劉備?意味著什麼
在蜀漢,後期,有權有勢的人都是荊州黨的成員。諸葛亮,·蔣琬和費禕是劉備在他進入蜀.時帶進來的,他們都不是益州的官員,這意味著劉備在進入蜀.之前有一個基本的陣容。他關閉了他的心腹,和一幫和他有聯絡的人一起玩。
如果當時劉備沒有諸葛亮,那會好嗎?
我也這麼認為因為孫劉在赤壁戰爭中獲勝後,劉備在荊州,有一些土地被他的軍事指揮官所征服。益州是由張松,提出的,法國透過計算贏得了它。其中,諸葛亮退居二線。直到劉備去世前不久,他才被委以重任。為什麼?所有的守衛都死了,所有一起戰鬥的兄弟都死了,所有的得力干將都走了。只能找跟隨自己的荊州幫忙,而諸葛亮是荊州幫的核心成員。為了安全起見,劉備仍在臨終前測試諸葛亮。只有諸葛亮知道這是一個政治陷阱。
如果沒有諸葛亮,歷史應該是這樣的:年,劉備進入川,另一位總理荊州·岡出現在他的指揮下,他臨終時被託付給他。休養生息,內部改革,稀釋各派力量,強化君主政體。攻隴南,則取陳倉,圖關中.天下第一步.
沒有諸葛亮,就會有一個人像諸葛亮一樣。也許那個人會讓劉禪成為統治者。
-
20 # 北國藏鋒
會逐漸完蛋。
當時劉備身邊文臣雖有孫乾、糜竺等人,武將雖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萬人敵。但卻缺少可以謀斷乾坤,掌握全域性的大才。
第一,劉備雖有野心,但卻時運不濟,投靠陶謙,陶謙就死,然後劉備兵敗。投靠劉表,劉表也死,然後劉備又兵敗。這屬於運氣不行。
第二,劉備雖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傳到他這裡的時候,基本也窮的差不多了,不然他怎麼可能去賣草鞋。這屬於經濟不行。
第三,嘴功。劉備的嘴很厲害,且很會表演,但也只能忽悠一下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曹操,孫權等真正的梟雄是不會鳥他的。這就屬於自身硬體的級別了。
綜上三點,劉備需要一個大才,幫他運籌帷幄,扭轉時運;氪氪金,提高經濟實力;順便幫助劉備提升自身實力。為三分天下奠定根基。
回覆列表
如果劉備沒有三顧茅廬,那他就得不到諸葛亮的大力輔佐,他可能無法與曹操和孫權抗衡,就不會有會有後來的三國鼎立,有可能只有魏吳兩國,而就沒有蜀了。亦或是隻有一國,不是魏就是吳,這將取決於諸葛亮幫助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