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明先生的小雅
-
2 # 光頭鏘
太監製度發展到明朝,感覺上大太監靠皇帝的寵信可以專權進而制衡朝野,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但是要像東漢和唐朝後期那樣大太監集團操縱皇權甚至廢立皇帝,想都不要想,從劉瑾、汪直到魏忠賢看的很明白,即使你是九千歲,即使你的爪牙附庸遍佈朝野,皇帝想要你的命,遞一張便條就game over了。明清兩代,吸取了歷史的教訓,再加上科考制度的完善,儒家士大夫階層的成熟,和忠君思想的根深蒂固,太監已經純粹淪為皇帝的家奴,生殺予奪就是看皇帝的心思。在這個背景下,魏忠賢不可能謀朝篡位,即使有這個想法,也只能關起門來自我YY一下。
-
3 # 魔方歷史觀
魏忠賢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惡貫滿盈,但要是說魏忠賢“謀朝篡位”,就不是那麼準確了。
魏忠賢,是歷史上明朝明熹宗時期的大太監,極其受明熹宗寵信,權力在握,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權勢大到什麼地步呢,到了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的這種地步,說他是“一手遮天”,也不為過。
但是,從魏忠賢這個人物來看,沒什麼關於謀朝篡位的跡象,作為司禮秉筆太監的魏忠賢,東廠、錦衣衛等特權部門都在魏忠賢的掌控之中,黨羽遍佈,可是,這個時候的魏忠賢,說白了,就是一個“權宦”。
再者,魏忠賢若是謀朝篡位,名不正言不順,魏忠賢沒有什麼廣泛的勢力基礎,他的黨羽歸附魏忠賢,只是因為魏忠賢勢力大,只要魏忠賢失勢,那麼他的黨羽自然是樹倒猢猻散。況且,魏忠賢只是一個太監,他沒那個正兒八經的身份去坐上那張龍椅。
最重要的一點,魏忠賢此人惡貫滿盈,惡名在外,有人敢怒不敢言,是因為魏忠賢受皇帝寵信,權力大,可一旦魏忠賢謀朝篡位,那麼必有人起兵反抗,而且是群起而攻之。
結語魏忠賢雖然權勢滔天,但是他只是一個皇權之下的權宦,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崇禎帝繼位之後,被崇禎帝給火速收拾掉,所以說,魏忠賢謀朝篡位這個事,不是那麼準確。
-
4 # 荊0
首先魏忠賢沒想要謀權篡位。他一個太監即使上位了,立誰當太子呢?
其次,太監從來低人一等,都不算男人,他要當皇帝,誰服?魏忠賢雖然是個文盲,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只想抱住木匠皇帝這個大樹,安安穩穩做個“九千歲”。但木匠皇帝一落水就蔫了,眼看要死了,不能繼續幫他。情急之下,魏忠賢不是沒想過“狸貓換太子”,謊稱某宮女已有孕在身,企圖過不久從外面弄個嬰兒,聲稱是皇帝遺腹子,繼續借機把持朝堂。
但因這一陰謀太過大逆不道,魏忠賢手下包括他自己都有點心虛,不敢貿然實施。結果在猶豫中錯過了時機,本著“兄終弟及”的原則,木匠皇帝的弟弟,苦命的崇禎帝即位。
-
5 # 小喇叭的歷史觀
很多人對明朝的歷史感興趣,是因為明朝出了很多奇葩皇帝,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幾乎沒有過和親、割地和賠款的現象,這些都算是明朝的標誌,同樣的明朝還出現了好多個權傾一時的太監,其中魏忠賢達到了太監專權的頂峰,但是儘管這樣他也並沒有謀朝篡位,所以題目中說的這個假設個人認為並不成立。
首先在中國古代社會太監是屬於皇權衍生出來的產物,在皇家稱為宦官或者太監,在普通富貴人家這叫家奴,對於等級森嚴的古代,我們能想象到他們的地位肯定是比較低下的,所以從一開始他們並沒有任何的政治身份。在明朝剛建立的時候朱元璋曾經下令“宦官不許干政”,原本是絕了太監專權這件事的,但是朱棣即位後為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專門開設東廠重用太監管理,這才開了太監擁有權力之先河,往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直到王振、魏忠賢達到極點,但是即便是那個時候他們也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要依存皇權生存,否則就會出現名不正言不順。
其次就是太監相對於正常人來說,他們屬於身體殘缺的一部分人,中國古代又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很多士大夫從心底會歧視他們,多數都是表面的附和,如果這些人登上王位,肯定是不會有人去扶持的,這個皇位同樣也坐不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原理,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我們能看到歷朝歷代的歷史中很多宦官太監權傾朝野也沒有直接廢除皇帝,自己上位,像趙高就是典型的例子,包括漢唐時期的太監,再到明朝的魏忠賢,大多都是遵循這個原則。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魏忠賢權力那麼大了也從沒想過取而代之的原因。
總得來說,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中魏忠賢謀朝篡位說法不成立,即便有過這樣的想法也被現實擊垮,只能是扶持傀儡皇帝了。
-
6 # 九九扒史伊
魏忠賢這位九千九百歲在熹宗朝掌權三年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手遮天,對於一個宦官來說這已經至高無上了。他一宦官如果篡位能成功嗎?
話說當年朱元璋深謀遠慮,害怕後世子孫忘記太監掌權的危害,生前命人鑄造刻有“宦官不得干政”的鐵柱,矗立在大殿門前,以起到警示作用。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與其他朝代相比,明朝臭名昭著的太監破壞力巨大,甚至達到隻手遮天的地步,比如被稱為“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
魏忠賢早年不學無術,混跡於市井,好吃懶做沉迷賭博,欠別人不少銀兩,為了躲避債主,一狠心揮刀自宮,託關係進宮做了太監。起初,魏忠賢絲毫不起眼,負責端茶倒水打掃衛生的雜活,因為擅長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的能力很強,得到魏朝的賞識,兩人結拜為兄弟。
當時的魏朝,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的屬下,魏朝受到好處之後,多次向王安推薦魏忠賢,把他誇成一朵花。久而久之,王安感覺魏忠賢挺會辦事,對於予以照顧,卻未曾想到,魏忠賢表面上人畜無害,對王安十分恭敬,內心卻狡詐無比,一旦得勢,肯定會恩將仇報。
因偶然機會,魏忠賢攀上了客氏,兩人關係非同一般。客氏身份特殊,乃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還被封為奉聖夫人。在客氏的幫助下,魏忠賢平步青雲,大字不識的他,竟然被任命為司禮監秉筆太監,且東廠事務也由他負責。木匠皇帝朱由校,一心沉迷於木工活,對朝政不理不問,魏忠賢趁機獨攬大權。
行事高調的魏忠賢,每次出行的場面都相當隆重,百官跪拜相迎,他乘坐轎子的規格,跟皇帝不相上下,以致於“世人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上天若讓一個人滅亡,必先使其猖狂,崇禎登基後,只用兩個多月時間,就把魏忠賢送上西天。羅列出魏忠賢十大罪狀,崇禎二話不說,將他發配到鳳陽守陵。
魏忠賢徹底輸了,自知難逃一死,又聽聞錦衣衛正趕來逮捕他,用一個繩子,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
7 # 老黃8012
魏忠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謀朝篡位,自然說明他和皇帝是有區別的。從層次上說皇上為君(即主),而他為臣,只不過是級別最高的臣。二:天下雖然說是大眾的天下,但在他們看來,完全是皇帝的天下。所以有皇天厚土一說。既然天下都是皇帝的,那麼臣民也是皇帝的。皇帝想對臣民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級別再高的臣子也是一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伴君如伴虎。天下所有的財富也是皇帝的,臣民只能憑封賞恩賜聽用。三:皇帝可以擁有三宮六院的女人,而任何高官卻不能如此。四:皇帝可以任意帝調動軍隊,而高官只能做自己分管的事,官規的事,抱括調動軍隊都必須報請皇帝同意。五:高官做得不好,其他官員可以向皇帝彈駭高官,難勉丟官、降級、殺頭、滅九族。六:魏忠賢在能力上、勢力上勝過了當時的皇帝,皇帝不能辦到、辦好的事,他卻能辦到辦好,具備了篡權的相關條件。因此,魏忠賢儘管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卻在平衡亂局的過程中始終想謀朝篡位做皇帝。
-
8 # 歷史時燒錄
魏忠賢謀朝篡位只是人們的猜測,而我認為魏忠賢並沒有謀權篡位的想法,原因有兩個,一是魏忠賢是太監,沒有子孫後代,即便當上了皇帝又如何;二是歷史上沒有跡象表明魏忠賢為謀朝篡位付之過行動。
九千歲魏忠賢魏忠賢巔峰時刻,被譽為“九千歲”,世人只知魏忠賢而不知皇上。
魏忠賢的黨羽也遍佈整個朝廷,說其一手遮天一點也不誇張。
宮內,魏忠賢有三十多個同黨太監聽其調遣;宮外,文臣有“五虎”,即崔呈秀、田吉、吳淳夫、 李夔龍、倪文煥;武將有“五彪”,即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除了這些,魏忠賢還有得力干將“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
這些人都是當時官居要位,手握實權的大官,他們效忠於魏忠賢,此刻的魏忠賢近乎等於皇帝。
為何有人說魏忠賢要謀朝篡位?魏忠賢的權勢雖然近乎等於皇帝,但是他畢竟是個太監,也沒有子孫後代,但是就是這樣,仍然有很多人認為魏忠賢要謀朝篡位,這是為什麼呢?
只因魏忠賢做了一件事,替天子祭天祭祖,在古代只有一人可以祭天祭祖,他便是皇帝,除了皇帝,沒有人有資格,也沒有人敢祭天祭祖,而魏忠賢卻找人替皇帝祭天祭祖,這就讓人開始揣摩魏忠賢的心意了。
若魏忠賢真的要謀朝篡位,這便是一場巨大的風波,無論你是何黨何派,都會對你產生巨大的影響,當然,這個影響可能是壞的,也有可能是好的。
但是後來證明,魏忠賢替皇帝祭天祭祖只不過同他封自己為九千歲,為自己建祠堂一樣,不過是圖個虛榮,令自己開心一下罷了。
否則在熹宗朱由校性駕崩之時,便不會有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登基。
朱由檢的登基證明了魏忠賢只不過是想一直做一個權勢近乎等於皇帝的太監罷了。
還有一點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崇禎皇帝對魏忠賢清算時,魏忠賢毫無準備,且絲毫美女反抗之力。若魏忠賢真的一心謀反,憑藉著他當時的黨羽,也不會如此平淡的收場。
時燒錄品歷史魏忠賢殘害忠良,禍國殃民,是一個十足的大奸臣,魏忠賢倒臺後,天下人無不拍手稱快,小人得勢可以囂張一時,但是卻無法囂張一世,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是從不會缺席。
-
9 # 大秦鐵鷹劍士
魏忠賢雖然專權,但是他並沒有謀朝篡位。不過他權勢太大,不弄死他,朱由檢這個皇帝當著沒有實權,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皇帝說你謀反你就謀反了,有了謀反大罪,必死不赦。明熹宗時期,魏忠賢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皇帝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魏忠賢主政期間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明朝的黨爭十分嚴重,文官們經常逼迫皇帝按祖法行事,皇帝為了制衡文官集團,就著重培養了宦官集團。明朝的內閣制度是這樣執行權利的:文武大臣提議、內閣首輔“擬票”,宦官傳遞“擬票”給皇帝硃批,皇帝批示後提議方生效,且按皇帝批示執行。時間久了,宦官不僅僅傳遞“擬票”,還負責替皇帝執筆寫批示,這樣的宦官稱為司禮秉筆太監。
司禮秉筆太監的官位不高,但是權力跟內閣首輔一樣大,如果皇帝處處支援司禮秉筆太監,那麼文官的權力就會被太監壓制。明熹宗朱由校縱容乳母客氏,又酷愛木匠手藝,因此對朝政不關心,客氏利用情人魏忠賢掌控朝政,大肆斂財。東林黨是明朝中後期的一個政治黨派,他們跟魏忠賢爭權,奈何皇帝更加信任魏忠賢,於是大量東林黨人被迫害。朱由檢藉助東林黨人的力量上位,因此必然要誅殺魏忠賢。
東林黨人中不缺少正直的大臣,但是後期的東林黨人良莠不齊,他們以爭權奪利為目標,清談誤國。對於閹黨殘餘,東林黨人手段同樣毒辣,許多投靠過魏忠賢的大臣受到迫害,魏忠賢本人也以大逆罪被處斬。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一與皇帝並列,二蔑視皇后,三搬弄兵權,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無聖人,七濫加爵賞,八掩蓋邊功,九剝削百姓,十交通關節。
魏忠賢有了十惡不赦之罪,在畏懼之下自縊身亡。朱由檢詔令將魏忠賢肢解,懸頭於河間府;將客氏鞭死於浣衣局。魏良卿、侯國興、客光先等閹黨都被處死,並暴屍街頭,還抄了他們的家。
-
10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魏忠賢掌控朝政大權,位極人臣,位高權重,對待東林黨從不心慈手軟,魏忠賢只忠於皇帝朝廷,從來沒有謀權篡位,就是崇禎皇帝抓捕他,也沒有想過篡位自己當皇帝,如果當時魏忠賢放手一搏,還不知鹿死誰手,歷史將改寫,滿清也休想打進山海關,更別想打進北京城入主中原大地,天啟皇帝朱由校不昏庸,魏忠賢也沒有誤國,只為打壓東林黨,東林黨堅持以農業為本,堅持重點收農業稅,如果天啟皇帝不採取果斷措施,崇禎皇帝亡國的悲劇就會提前上演,天啟皇帝認為堅決不能採用東林黨政策方針,然而東林黨在朝廷勢力強大,天天唱反調,所以重用鐵腕政治人物魏忠賢整治這些東林黨,朝廷受命於天,這些東林黨士大夫,忙於黨爭,是吵架高手,一個國家興衰,就是國家財政要充實,朱棣當政,七下西洋,就是因為朝廷財政充實,國力雄厚,天啟年間由於明朝正處於小冰河期,北方連年乾旱少雨,糧食欠收,黃河干沽,淮北封冰,災民遍地,女真人的後代在遼東反叛朝廷,朝廷急需銀子養活軍隊鎮壓叛亂,東林黨土大夫還堅持收農業稅,受災地區農民更是雪上加霜,連飯都吃不上,還是交稅,非常容易激起民變,形勢己經萬分危極,對明朝政權構成重大威脅,崇禎天下大亂,天啟皇帝必須依法釆取強制措施,當時江南資本家越來越富,然而這些富商大賈連2%工商稅也不想交,朝廷官員大部分都是江南士大夫,他們官商勾結,狼狽為奸,他們喪盡天良,禽獸不如,明目張膽為江南富商巨賈免除稅金,更不說加稅,他們還喪心病狂向老百姓加稅上稅,致使官逼民反,怎麼對付這些靈牙利齒,滿腹經綸,他們拉幫結夥,勢力強大,東林黨士大夫為了自己利益,那管老百姓死活,堅決反對,對江南商業,鹽業,釆礦業徵稅,致使朝廷國庫空虛,大明王朝覆滅,實則亡於財政,亡於國庫空虛,加上天災不斷,人民流離失所,饑民遍地,成為壓垮大明王朝最後一顆稻草,這些狗官,陰險歹毒,殘害治下良民,天啟皇帝根本鬥不過這些朝廷士大夫,東林黨拒絕向江南征稅,絕對是亡國之舉,必須予以堅決打擊鎮壓,否則就是亡國,魏忠賢敢於從虎嘴裡奪食,而且敢於對那些位高權重的東林黨士大夫下重手下死手,老奸巨滑魏忠賢也知道怎麼整治這些士大夫,天啟皇帝駕崩,崇禎置國家人民安危於不顧,崇禎忌憚魏忠賢權利太大,看不起目不識丁的魏忠賢,上臺第一件事,就是剷除閹黨,重新啟用禍國殃民的東林黨文官集團,這些文官集團掌控朝廷大權,廢除魏忠賢工商稅收款系統,沒錢就加徵農業稅,致使民變四起,朝廷財政虧空,軍隊經常拖欠軍餉,闖王李自成所到之處,基本都是投降,打進北京城,李自成就從文官富豪抄家,抄出白銀7千萬兩,崇禎臨終前說,文臣誤國,皆可殺,魏忠賢掌控朝政,從來沒有拖欠軍隊軍餉,而且足額髮放,想盡一切辦法,為朝廷撈銀子,袁崇煥給魏忠賢的感謝信,就知道魏忠賢為國為民,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是操碎了心,崇禎殺老魏,是不是自毀長城,看看老袁給老魏的感謝信,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業己銘刻金石,無容職贅,至其身任邊事,誓圖恢復,梟滅逆虜,任用劉應乾,陶文,紀用等,而關內外禦敵之伏甲,軍器,馬匹,懸簾等專案俱以家資置辦,日逐觶來,又助軍需,臣方一意巡輯嚴警,諸營將吏不敢貪懦營私,不敢饋遺隱串,改虛為實,化賈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候之世賞宜也。列位看官,可要看好了,這可是老魏用自己撈的銀子,用於國家軍隊,軍器馬匹俱以家資置辦,老魏用自己的家資置辦關寧軍軍餉軍備。崇禎最大的失誤,就是誅殺魏忠賢,直接導致朝政失去控制,天啟皇帝臨終前告誡崇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崇禎大勢己去,大廈將傾,聽到太監曹化淳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個人恩怨個人私慾是不是應該放在一邊,存在國家人民永遠是最硬的道理,幡然醒悟,下令厚葬魏忠賢遺骸,既是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肯定,當然也是對自己執政17年生涯的全面否定,以老魏當時的權勢,完全有能力在最後一刻放手一搏,中國的歷史將會改寫,然而老魏致死也沒有反抗朝廷,殺我魏忠賢大明王朝必亡。
-
11 # 珞珈山的貓
魏忠賢並沒有謀朝篡位!他的存在只不過影響到了新皇帝朱由儉的順利繼位和接手大明王朝最高統治權。因此不甘心大權旁落於宦官之手、而自己成為傀儡皇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繼位之初便對魏忠賢痛下殺手,一道聖旨便直接罷免了魏忠賢手中的所有權利和封號!
題目中說的沒有錯!魏忠賢此人在晚年確實憑藉著天啟皇帝朱由校一向對其百依百順以及至高無上的恩寵,再加上天啟皇帝朱由校的身體一直不太好而越俎代庖,將原本屬於天啟皇帝的職能全部包攬起來,代替皇帝批閱和審理來自全國各地的奏章奏摺,魏忠賢已經成為了大明王朝實際的統治者。
而且魏忠賢在自己得勢期間大肆圈斂財富、籠絡群臣、賣官鬻爵,安植自己的親信在重要的朝廷部門。儼然成為了一手遮天的權臣!而且魏忠賢在天啟年間已經被稱作是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只比皇帝差一歲,由此可見其勢力之猖狂和野心之大,而天下各地的官員為了巴結魏忠賢而為其設立生祠!
但是在天啟皇帝朱由校去世之後。由於天啟皇帝朱由校沒有留下子嗣,因此其弟弟朱由檢成為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指定接班人,順利繼承了大明王朝的皇位。
而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繼位之初,朱由檢只得到了皇帝的名分,並沒有得到皇帝的實權,大太監魏忠賢依然全權代表皇帝在處理朝政事務。因此朱由檢才不得不下令嚴辦魏忠賢。更是為其羅列了謀反大罪。將魏忠賢和那些魏忠賢多年培植起來的勢力和親信一網打盡。最後魏忠賢也在發配的路上病逝。
因此魏忠賢實際上一直沒有僭越稱帝的想法。但是魏忠賢的存在卻嚴重的阻礙了新皇帝崇禎的登基親政之路。因此崇禎皇帝才不得不搬走魏忠賢這塊絆腳石。但誰知,留給大明王朝的並非是一位救世聖主,崇禎皇帝並不是一個能夠力挽狂瀾拯救大明王朝的賢明君主。最終反而成為了亡國之君,親手埋葬了大明王朝。
-
12 # 揚生解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當時的情況進行分析:
一、當崇禎繼位時,魏忠賢在朝中已是大權在握,且控制了明朝的特務機構,此時他如果想置崇禎於死地是很容易的,但他做的卻是去討好崇禎。這說明他主觀上並沒有謀朝篡位的想法。
二、魏忠賢熱衷於權力鬥爭。在朝中他不僅與以東林黨人為首的文官集團進行鬥爭,他也在後宮中樹敵。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唯一能依靠的人就是皇帝,這點他很清楚,所以崇禎繼位後他極力討好。
三、魏忠賢當時並沒有掌控了軍隊,另外他雖然掌管東廠,但東廠的人仍然是效忠皇帝的人,所以他並不擁有謀朝篡位的實力。
綜上所述,魏忠賢只是一個依附於皇帝、忠衷於權力鬥爭的奴才。他沒想過也沒有實力進行謀朝篡位。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1627年十一月,崇禎試探性地把魏忠賢免去司禮監和東廠的職務,謫發鳳陽守祖陵。結果並沒有引起騷亂。於是,於崇禎皇帝就放心地命令錦衣衛擒拿魏忠賢治罪。
-
13 # 醉在江南茶香時
魏忠賢對朱由校忠心耿耿,和朱由校情同父子,何來篡位這一說呢?
悲慘少年朱由校朱由校的父親是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萬曆皇帝與宮女所生,所以一直不被萬曆喜愛,直到十九歲的時候,才在群臣的強烈建議下被立為太子。雖然成為太子,但朱常洛仍然過得戰戰兢兢,因為萬曆皇帝太寵愛鄭貴妃了,多次流露出想廢掉朱常洛改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在此期間還發生了震驚朝野的梃擊之案。由於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實在是不穩固,所以就連宮中的太監和宮女都看不起他們一家,經常對他們一家呼呼喝喝。而朱由校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生和成長的。
魏大保姆魏忠賢善於鑽營,進宮之後他先是討好太監孫暹,很快便被安排進了甲字型檔。甲字型檔在宮中屬於肥差,但魏忠賢並不滿足,很快就做了人生之中最大一次賭博,那就是請求做皇長孫朱由校母親王才人的典膳。為什麼說這是一次賭博呢?前面也說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坐的並不穩固,在當時看來十有八九是極有可能被擼掉的,一旦被擼,太子這一系的人勢必都會受到牽連,包括魏忠賢也不會例外。所以魏忠賢選擇太子系是一次賭博。魏忠賢在成為典膳之後,還順帶做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負責帶孩子,帶朱有校這個皇太孫。由於一家子都不受待見,萬曆根本對他們不聞不問,就連朱由校的教育都不管,讓他在皇宮裡散養。就這樣朱由校就只能天天跟在魏忠賢的後面,讓他陪著自己玩。魏忠賢這一帶就是十幾年,他們之間的感情就是這樣慢慢的建立起了的。
“父子”之情萬曆死後,朱常洛苦盡甘來終於坐上了皇位,然而他也沒享幾天福,不到一個月就病逝了。接著朱由校就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帝。感念魏忠賢這十幾年對自己的悉心照顧,朱由校一上臺之後就對魏忠賢大肆封賞。由於朱由校沒有讀什麼書,他對朝政一點不感興趣,於是就把朝政之事交給魏忠賢處理,魏忠賢有時還真的處理的井井有條。魏忠賢由此就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雖然魏忠賢貪戀權力,但他朱由校是真有感情。有一次朱由校乘舟遊玩,可是到了湖中心船不知道怎麼翻了。朱由校是旱鴨子,不會游泳。在此岌岌可危的關頭,魏忠賢毫不猶豫的跳進水裡把朱由校救了起來,可他卻自己也不會游泳,最後差點把自己給淹死了。自此朱由校更加信任魏忠賢了。
朱由校臨死的時候還一再囑咐自己的弟弟魏忠賢是可以信任之人,要善待他。他對魏忠賢是有真感情,魏忠賢對他也是如此。所以魏忠賢真的從未有過謀朝篡位的想法。
-
14 # 小云分享情感
明朝時,魏忠賢想過篡權奪位嗎?他的歷史地位又是什麼樣的?他是忠臣還是奸臣?
翌夜雪
LV.6 2013-08-19
他謀權,但是不篡位,因為他是太監所以不可能成為皇帝!
魏忠賢少年時原本是一個無賴,萬曆時因賭輸自閹入宮,事中官魏朝,得識熹宗乳媼客氏,並與之私通。
明熹宗即位時,客氏封奉聖夫人,而魏忠賢任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以善導帝倡優伎樂及狗馬射獵得帝信任,命兼掌東廠。手中有了權力後,他們在宮中樹黨攬權,排擠不依附的宦官,逼迫妃嬪,甚至誣陷皇后和正直的大臣,專斷國政。他逐魏朝,殺王安,結王體乾、李承貞為羽翼,諸宦官皆俯首聽命。繼而結大學士沈榷為外援,復引其私人魏廣微入內閣,由此權勢日盛。
熹宗在位期間,東林名士把柄朝政,力持清議,邪黨多被廢斥。被黜者多趨附魏忠賢,遂結成死黨,致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
大臣、監察官員七十多人上章揭發魏忠賢,魏忠賢在閹黨官員煽動下,屢次興起大獄,殺害了楊漣、高攀龍等一大批東林黨官員,清洗中央和地方的異己者,而在內閣、六部、各處督撫中遍置死黨。全國颳起了一股為九千歲魏忠賢歌功頌德、大建生祠的歪風。魏忠賢全家族也都受到封蔭,侄子代皇帝主持最隆重的祭天地、太廟的儀式。
崇禎帝即位後,乘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他是一個奸臣!
-
15 # 看不見的角落
明代閹黨作亂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嚴重的一個時期,從王振到劉瑾,再到魏忠賢,太監禍國一直未曾消弭。到了魏忠賢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
據史書記載:“輒坐文軒,羽幢青蓋,四馬若飛,鐃鼓鳴鏑之聲,轟隱黃埃中。錦衣玉帶靴褲握刀者,夾左右馳,廚傳、優伶、百戲、輿隸相隨屬以萬數。百司章奏,置急足馳白乃下。所過,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歲。”擁有了如此眾多的榮耀和權勢之後,魏忠賢依舊人心不足,企圖染指神器。當中原因是很複雜的,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貪心和慾望還有深刻的政治因素。
這類權宦佞臣實際上是皇權之上的寄生者,狐假虎威而已。當皇帝對於政治不感興趣時,他們便近水樓臺先得月,透過司禮監的優勢,開始掌握朝政。皇帝的信任是他們最大的利器,也是他們最弱的罩門。一旦皇帝駕崩或者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們的崩潰也是十分迅速的。比如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慫恿朱祁鎮北伐,可是當大軍在土木堡煙消雲散之後,王振也死於亂軍之中。這就是皇權寄生者的宿命,一旦皇權出現了問題,他們也是最先倒黴的一部分。而且,如果皇位發生傳承,新皇帝有很大的機率會排斥這些先帝時期的權宦勢力,一方面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另一方面是權宦所依靠的與皇帝之間的親密關係會隨著皇帝駕崩而消失。與新皇帝之間沒有感情積澱的話,被撤換貶斥是意料中的事。
在看透了這一點之後,魏忠賢就開始暗自準備以防熹宗皇帝朱由校賓天之後,自己的權力受到影響。他不僅私自豢養死士,還陰謀窺伺皇位,蔑視皇后,甚至一度企圖謀反。為的就是保證自己的權力長期有效,可以永享富貴。
正如同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的十大罪狀:“一併帝,二蔑後,三弄兵,四無二祖列宗,五克削籓封,六無聖,七濫爵,八掩邊功,九朘民,十通關節”。種種大罪總結起來,就是目無君王,結黨擅權,窺伺神器,圖謀不軌。將皇帝視為玩偶,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但是,皇權的寄生者終究還是鬥不過皇權的操縱者,皇
文:經典守望者
-
16 # 有思想的蘆葦
謀朝篡位是沒有的事,太小看太監的政治智慧了。
明朝時期皇權已經高度加強,明太祖嚴禁宦官干政,永樂以後宦官有干政的苗頭,但再厲害的宦官充其量也只是弄權,不達到篡權的地步。宦官的權利是依附於皇權的,這時的皇帝和宦官是一體的,不存在競爭關係,兵權在皇上手裡怎麼競爭。魏忠賢替比較忙的木匠皇帝批紅是可以的,但絕不會給他軍權。批紅權皇帝可以隨時要回來,要魏忠賢的腦袋也是分分鐘的事。當崇禎要殺魏忠賢時,他毫無反抗之力,束手就擒,自縊而亡。
-
17 # 望風瑟瑟
魏忠賢謀朝篡位之言是野史《先撥志始》記載的,傳說天啟皇帝駕崩後,魏忠賢等人秘不發喪,準備讓某妃假孕,欲以魏良卿之子以代,做一個孺子皇帝,魏忠賢等人勸解張皇后,但張皇后卻言:“從命亦死,不從命亦死,等死耳。不從命而死,可以見二祖宗在天之靈”。由此民間傳言魏忠賢有謀朝篡位之語。但事實上,魏忠賢待天啟皇帝情近父子,說他謀朝篡位的確言過其實了。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伊始便裁撤相權,使國家大權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這種體制讓國家的權利天平完全偏向內廷,到了中後期,這種格局又變成了皇帝、內閣、司禮監組成的權利三角,這種情況下,只要皇帝怠於政務,內廷必然會造成宦官擅權,前有“立皇帝”劉瑾,後有“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魏忠賢。
魏忠賢的崛起魏忠賢,原名李進忠,皇帝賜名為魏忠賢,北直隸人,少時貧寒,多混跡於市井之間,也曾娶妻生女,後因“與群惡少博,不勝”,債務逼得走投無路,遂揮刀自宮做了“無名白”,終巴結宮內太監在“甲字型檔”謀得一個差事。萬曆三十六年,是他改變命運的第一步,這一年在朋友魏朝的幫助下,他進入了太子東宮辦差。在此期間,他又搭上了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成為客氏的“菜戶”,從此魏忠賢算是在東宮真正站住了腳。
萬曆四十八年,明光宗剛繼位一個月便因服用“紅丸”而駕崩,天啟皇帝即位,親封客氏為“奉聖夫人”,並“親臨為之移居,升座飲宴”,甚至她的兒子侯國興、父親客太平都被封為錦衣衛千戶,而客氏的菜戶魏忠賢則被從惜薪司升任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隨著天啟皇帝地位穩固,魏忠賢權利逐步加大,至天啟三年年底,魏忠賢的官銜共有:“欽差總督東廠官旗辦事、掌惜薪司、內府供應庫、尚寶監印、司禮監秉筆、總督南海子、提督寶和等店太監”,這些差事基本把所有宮內肥缺佔盡,還掌控著特務機構東廠和司禮監披紅權,風頭一時無兩。
到了天啟七年,魏忠賢的權利達到了頂峰,魏忠賢侄子魏良卿因魏忠賢而官升九級,其他魏姓子侄者分為侯伯者多達三人。而全國各地的督撫三十名督撫中,因“閹黨”獲罪的就有十三人,直接掌控的督撫則有九人,朝中六部九卿更基本都是魏忠賢的人。明人呂毖著《明朝小史》中記載道。
舉朝阿諛者俱拜為幹父,行五拜三叩之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
此時,以實際權利而論,恐怕天啟皇帝手中權利也大不如他,一個太監將帝國權柄牢牢抓在手中,可謂是整個明帝國的權利發言人。但這樣的情況讓權利慾極重的仕林團體東林黨頗為不爽,他們自認為是道德標榜、崇尚氣節,所以高舉“道德”大旗,將自己劃為君子一列,而非東林黨人則被全部歸為“閹黨”,於是東林黨與閹黨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黨爭,將大明這艘破船愣是推向了無底的深淵。
魏忠賢有沒有謀朝篡位對於魏忠賢謀朝篡位之說,一來自於上面講到了野史《先撥志始》,另外一方面來自東林黨人的聞風言事的奏書,那麼到底他有沒有謀朝篡位呢?我個人覺得是沒有的。
首先,歷史上沒有太監稱帝的先例。從他自身而言,太監不能傳宗接代,根本就沒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奪取這個徒有虛名的皇位,所以他若造反,必敗!明知沒有一絲勝算的事還要繼續去做,與送死又有何異?所以他絕對沒有篡位一說,《明史》中也沒有說魏忠賢篡位的說法。其次,明朝太監有參政權而無兵權。明朝太監的權利主要來源於皇帝,司禮監則是他們參政的地方,即便魏忠賢在權勢最為頂峰的時候,他也只能影響到官員的升遷、生死,而軍權則是牢牢掌握在皇帝和文官們的手中,當皇帝殆政時,太監可以坐大,但遇到崇禎帝這種勤政的皇帝時,太監手中的權利就會變的無限小,在權利結構中,他們也僅僅是充當了皇帝的秘書、顧問,這也正是為什麼崇禎帝一上臺便敢直接大膽的處理閹黨的原因。再次,魏忠賢與天啟帝情近父子。魏忠賢無子,但自從天啟帝出生後便一直伺候他,形成一種亦奴亦父的感情,天啟帝的突然駕崩對他的打擊是致命的,他沉寂在悲痛中,絲毫沒有覺察出危險的到來,甚至他還認為,只要盡忠於新皇,之前的榮光還將繼續,從這一點來看,他根本沒有動過代君自立的想法。另外天啟帝臨終前也對崇禎帝有遺言道:“魏忠賢、王體乾等,均恪謹忠貞,可任大事”,其實是保證了魏忠賢的地位,可見二人感情之深。最後,沒有造反的實力。從根本上來看,當時的社會結構中,閹黨是代表北方貴族地主勢力的,而東林黨大部分是代表江南勢力的,閹黨與東林黨的黨爭,實質上是南北地主勢力的鬥爭,但隨著北方士族的沒落,朝中依附閹黨的官員已經都是遊兵散勇,遠不如東林黨背後的政治集團實力雄厚,這種情況下,雖然魏忠賢氣焰囂張,實質上也只是外強中乾罷了。另外閹黨內部也並非一團和氣,崔呈秀等人才是真正的野心家!由此看來,魏忠賢肯定沒有謀朝篡位,也不可能謀朝篡位,縱觀明朝三百年,無論太監們權勢如何大,都始終不會威脅到皇帝本人的地位,這是一個歷史史實。
結語:魏忠賢至死也並非以謀逆之罪而死,而是死於權利場中的遊戲規則。天啟時代,魏忠賢可以說是代天掌權而非爭奪皇權,這是基於明朝社會制度的一種默契,君臣二人相得益彰,並無明顯矛盾。而在崇禎帝上臺後,這種默契被打破,權利三角的結構變成了兩極結構,魏忠賢集團不可避免的與皇權產生矛盾,下場就是天啟七年十一月初一,崇禎帝頒佈詔書宣告魏忠賢為帝國大惡之人“本當寸磔,念梓宮在殯,姑置鳳陽”,五天後魏忠賢在南行路上懸樑自盡。
-
18 # 大海不撈針
哥們姐們,第一,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歷朝歷代篡權奪位的大臣還少嗎?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和司馬懿的後代們;第二,功高蓋主必然會讓主上吃不好睡不好的,怎麼辦呢?必須拿下,理由很多,哪個好用用哪個了,莫須有嘛;第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上任喜歡你,我卻未必啊,眼緣不到,見你不舒服,即便你再忠誠有能力又如何?我感覺不到沒了你會對江山社稷會有什麼影響,反倒認為你還妨礙我的偉大復興抱負呢,所以,必除之而後快。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官場文化?我以為,這可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吧。
-
19 # 大牛醬
歷史沒有假設,魏忠賢可以說是明朝權力最大的太監,但是他的權力來源於皇權,追隨他的人看重的是他對皇帝的影響力,沒有皇帝支援他什麼也不是,有兩件事可以證明,一是楊漣參他的時候,二是孫承宗參他的時候。歷史上最大的牛逼的太監是在唐朝中後期,那時候的牛的不是某一個太監,而是整個太監集團,那時候的皇權都在他們手裡。如果假設一下的話,魏忠賢謀朝篡政可能不大,他想掌握皇權還是有可能的,例如架空崇禎皇帝,或者是謀立一個可以控制的皇帝。那些說魏忠賢可以拯救明朝的人應該對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再下這個結論。
-
20 # 水瓶座房產123
這個問題還不如問近代史上袁世凱為什麼不當大總統,非要復辟當皇上更合適。
袁世凱的權利可比魏忠賢大多了,名義上是終生大總統,實權就是皇上。
當時的中國袁世凱一手遮天,可能有人會提起袁世凱頭上有G務院,可G務院早就被袁世凱控制了。袁世凱和各國國際關係都處的很好,不像魏忠賢那個時代關內農民造反,關外清軍虎視眈眈。
個人覺得魏忠賢之所以非要謀朝串位無非以下幾點:
1皇帝夢,在封建年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真命天子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
2權利慾,即使權利再大的臣子,也不可能“大”過皇帝。
3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可不是封建社會的專利,現在某些單位照樣如此。
4世襲罔替,國既是我,我即是國,參考某80後有為青年。
簡單聊聊,話說個人認為如果袁世凱不稱帝,近現代中國就不會被外國侵略,袁完全能把中國各軍閥整合在一起,袁活著各軍閥就不會混戰,就不會內耗如此之深,被日本鑽空子。
回覆列表
首先魏忠賢倒沒有主觀上的謀朝篡位野心,他是個奴才,他也明白他的所有的權力來自於皇帝,他是皇帝的代言人,很多皇帝不能做的事情,他可以去做,比如對付官員,打壓東林黨,平衡朝局,這點天啟是很聰明的,魏忠賢對天啟那絕對是真愛,絕無半點非分之想,天啟落水後重病,魏忠賢急的老淚縱橫,他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主與奴,更是親人!
天啟早逝,魏忠賢當然明白自己的處境,靠山倒了,天下要變色了,這個時候,榮華富貴馬上將變為過眼雲煙,生命安全都可能無法保障,怎麼辦,以前作孽太多,要自保啊,豁出去了,反正朝局已經亂成這樣,反正現在自己還能號令天下,養了那麼一大幫子孫,這個時候該發揮作用了吧!可惜的是,崔呈秀,許顯純之流無恥是真無恥,也無膽!關鍵時候慫了,於是魏公公絕望了,只得乖乖的讓朱由檢進宮繼承大統!這個時候他是真有反心,但是,奴才始終是奴才,可以倚靠皇權作威作福,但是想擁有皇權,他們是萬萬不敢,也萬萬不能的!
這也就是唐朝宦官專權與明朝宦官亂政的區別,一個可以廢立皇帝,一個只是奴才,一張二指寬的紙條宮中伸出,管你權傾朝野,子孫遍地,分分鐘人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