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21 # 龍文堂

    杜甫的詩歌,也是伴隨著他的青年到中年,到老年的一生的寫照。詩歌,本就是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懷的,杜甫作為詩聖,讓我們從他的詩中,去體會他所處的那個盛世到亂世,從個人朝氣蓬勃,胸懷抱負到政治動盪,憂國憂民的波瀾一生。

    青年時期

    三十五歲以前,是杜甫的讀書和壯遊時期。正當唐朝開元盛世,杜甫的經濟狀況也較好,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這時候詩多以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為主題。其中《望嶽》最好著名。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中年時期

    三十五到四十四歲時期的杜甫,經歷了政治動盪的大環境,杜甫開始走向現實主義。安史之亂的醞釀時期,讓杜甫不僅不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屈辱生活。這個時期的代表作,比如《麗人行》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從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三個階段,這是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國家岌岌可危,人民災難慘重,他也歷盡艱險。當時進行的戰爭乃是有關國家存亡的自衛戰爭。這個時期的杜甫則積極號召人民戰爭。代表作比如《春望》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老年時期

    最後一個時期,杜甫棄官到達成都,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也就是如今我們看到的“杜甫草堂”,開始了他最後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甫的詩相容各種題材,不光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是值得我們反覆誦讀,細細品味。

  • 22 # 揚光666

    前言:

    可能詩友們都知道“詩聖”杜甫一生的詩作大約有三千多首,真的是一位高產詩人。如果來逐一羅列,也沒有那個意義,我們可以從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裡面,來感受詩聖一生的大概思想狀況,從中瞭解他一生的大致經歷及唐朝的社會背景。

    杜甫生於晚唐,出身於書香名門,家道比較殷實。但是杜甫中年仕途坎坷,晚景淒涼。一生憂國憂民,心情家國天下,詩文中流露出對當權腐敗的滿,對老百姓水深火熱的同情,對時局動盪的不安與渴望和平。

    我們今天分享杜甫三首比較能夠代表他早年 、中年、晚年三個人生階段的詩作,從詩文中,來看看詩聖的不平凡的一生:

    其一、早年:《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向來吟橘頌,誰欲討蓴羹?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杜甫在早年,遇到了他一生中最看重、最仰慕的詩仙李白,在那四五年之中,詩聖與詩仙一起遊覽大好河山,友誼上升到無以加復的境界。古語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杜甫得到李白這樣的忘年摯友,可謂是人生一大幸事!

    其二、中年:《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整個大唐陷入戰亂動盪之中。杜甫身陷敵佔區,沒有人身自由,放眼望去,都城長安一片荒廢不堪,思國念親,身疲心勞,令杜甫痛苦不堪。

    其三、晚年:《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安史之亂剛剛結束,杜甫聽到勝利的好訊息,禁不住高興的手舞足蹈,便打算早做準備返回家鄉,早日見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和久未謀面的親人。這也是一件劫後餘生的大喜事。對於晚年的杜甫來說,國家勝利,收復失地,國泰民安,是他心中的理想與願望,這樣的勝利訊息,不啻是一件安慰久以受傷的心靈的大喜事吧。

    點評:

    從杜甫這些有代表性的詩,不僅可讀到詩聖的心路歷程,也可以瞭解到大唐從繁榮到衰敗的過程。 他自己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以國家天下興亡為己任,即使是自己身處逆境,仍然能夠發出為國為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聲,可謂是心存仁愛,情繫天下,實在是令後人敬仰!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雲金離婚了,你會和他說一句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