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魔降服

    在當時看來不見的是愚蠢,日本要南下奪取資源,必須要搞定美國太平洋艦隊,但是正面剛美國,在當時山本五十六看來是不明智的,只有以最小代價拿下,使得美國退出戰爭,這才是上策,山本五十六當時清楚的認識到日本和美國的差距,其實一開戰,山本內心是拒絕和絕望的,但是沒辦法,他只能去賭博,而且是豪賭,一場沒有多少勝面的豪賭

  • 2 # 正方9

    這是山本五十六最大的一次賭博,然後,他並沒有贏,整個偷襲看似日本方面很成功,但是卻沒有炸掉一艘主力航母,哪怕是傷到一艘整個局勢又會不一樣,所以,山本五十六這次偷襲,戰術上沒有太大問題,然後對整個戰略影響不大

  • 3 # 王海龍46

    日本人的戰略水平其實不行,偷襲珍珠港是不得己而為之,是不得不為。但是如果日本當時從東北出兵進攻蘇聯,和德國夾擊蘇聯,則蘇聯必亡,這樣也解決了日本當時資源短缺之危機,如此則二戰形勢必變。蘇聯一亡,德日合擊美國,則美國必危,當如此則世界形勢必不會是今日之形勢,必是德日之天下。

  • 4 # 馳騁大洋S

    偷襲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軍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那麼日本為何會突然對一個強大的對手發動打擊呢?這就要從當時日本所處國際背景說起。

    1941年日本開始將侵略擴張矛頭指向東南亞各國,這引起了當時仍為殖民者美英的不滿,為了給日本一點顏色,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經濟貿易,對其實施制裁。其中重要的是石油,沒有石油日本飛機無法昇天,艦艇無法出海,日本就不能繼續對外擴張。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日本明白,要麼從中國撤兵,停止對外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攏。要麼自組旗幟,南下奪取戰略資源,繼續加強對外侵略。南洋有美英殖民地,進軍南洋就等於向美英兩國宣戰。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夏威夷東距美國西海岸,西距日本,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日本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制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必須先摧毀珍珠港,於是日本策劃了珍珠港突襲。

    然而日本也明白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實力,所以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盡最大可能消滅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就連這場襲擊的主要策劃者山本五十六也認為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勢,所以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在這一年內一鼓作氣,擴大戰果,穩固陣地,保持中太平洋以西的絕對優勢。

  • 5 # 淡漠215486797

    其實偷襲珍珠港意圖是對的,但過程不對 ! 假設,南雲繼續發起第三第四波轟炸,把油庫和船塢炸掉結果會怎樣呢?結果是: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會回撤,日本將會牢牢地掌控太平洋戰場上的制海權,也許二戰的局面會延長會改寫,所以說日本偷襲珍珠港只是一時的“勝利”,並沒有達到實質性的目的,說白了,偷襲珍珠港是二戰的轉折點,它也是二戰中的四大精典戰役之一;它加快了以德國為軸心的義大利和日本的滅亡。珍愛和平 ! 遠離戰爭 !

  • 6 # 格局現狀

    日本偷襲珍珠港無論能否成功,後果都是可以預見的,那就是日本不得不向美國宣戰,為什麼日本要敢於冒這麼大的風險呢?就這個問題,我們來分析一下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的歷史背景。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日本軍方高層的內部就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主張,一部分人主張北上,就是進攻蘇聯,和德國聯合夾擊蘇聯。但是在1939年日本關東軍和蘇聯紅軍正面交戰的時候,日本關東軍受到了重創,史稱“諾門坎之戰”。在北上受阻的情況下,主張南下的人佔據了主動,於是日本開始全面進攻東南亞,駐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也被調往了東南亞參加作戰。我們都知道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是美英法等國的殖民地或者說利益所在。這一下子觸動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先是切斷了對日本的武器供應。進而又實行對日本鋼鐵和石油的禁運政策。限制了日本在東南亞的活動範圍。沒有鋼鐵日本就不能造軍艦,大炮,沒有石油,日本的戰機就不能升空。這讓日本感覺到了空前的危機。

    我們都知道珍珠港是美國通向亞洲的重要的交通樞紐,是美國最大的一個軍港碼頭。用山本五十六的話來說:如果能除掉這個港口可以帶來一年的戰略優勢。經過半年的精心謀劃,日本決定偷襲珍珠港。於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軍出動六艘航空母艦加上多艘戰列艦還有潛艇駛向了美國夏威夷群島。航母上的艦載機多達441架,經過兩輪對珍珠港停靠的軍艦和美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的輪番轟炸,使得美軍損失慘重,死亡兩千多人,有多艘戰列艦被炸沉或炸燬。所幸的是當時美軍的航母和新銳戰列艦都不在港內,有人據此推說這是美國人的陰謀,是羅斯福的苦肉計,其實是沒有根據的。我個人的觀點認為,這是美國低估了日本人的膽量。二戰中日本人敢於硬碰硬,說明日本這個民族富有侵略性,敢於對外擴張。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動是日本國內精心策劃的一場行動。是日本對美國的一次豪賭。

  • 7 # 南極爆冰

    並不是,因為當時的日本是海洋強國。日本和德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稱霸地球,所以即便到最後兩國肯定也要大戰一場。日本和德國的模式並不是今天美國的模式,美國是到處扶持自己的政權干擾他國的穩定從而獲利。日本和德國則是把他國的領土變成自己的,也就是一個政權的模式。侵略中國也是如此,把中國的土地變成自己的到時候再同化中國人。從偷襲珍珠港的行為來看,當時日本的野心已經極為膨脹,和美國的戰爭也是早晚的事。為什麼要打美國?說白了日本是想打斷美國的腿。因為從日本進攻美國本土就是要走海路,打贏海上這場戰爭也就意味著把海路打通了這是其一。其二是日本幾乎把百分之六十的兵力都投放在亞洲戰場,自然也怕美國從背後偷襲日本本土所以才要打斷美國這條腿。其三是日本陸軍已經打的熱火朝天海軍自然也要攀比立功所以要拿美國開刀。

    說實話當時日本的海軍實力和海軍戰力都是一流的,無奈美國戰時動員力之強讓日本始料未及。

    戰爭發展到後期打誰不打誰都一樣,因為全部都要打。這更多是由野心決定的。

    至於戰爭就是要摧毀敵人的力量這是正確的選擇,所以日本的選擇是正確的。

    可無奈對手太強,不是你太弱是對手讓你變弱。

  • 8 # 醉臥沙場君臥笑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當時的日本與德國制定的策略是共同進攻蘇聯,日本也在1939年的時候在諾門坎嘗試進攻蘇聯,不幸的是日本遇上了二戰著名的指揮官朱可夫元帥,被蘇聯擊潰,透過這一次戰役,蘇聯把日本的北上的戰略企圖徹底粉碎,到了1941年,歐美等國又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與石油,鋼鐵等戰爭資源的進用,為了奪取東南亞豐富的戰爭資源也是對諾門坎戰役造成北上戰略的放棄到底日本南下,奪取東南亞的資源,而東南亞又是歐美等國的殖民地,珍珠港又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為戰爭準備多年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必然要進攻珍珠港,雖然日本海軍內部有山本五十六等人對美日兩國的綜合國力對比非常清楚,奈何軍部高層的戰爭狂人早已失去理智,不聽山本五十六等人的勸告,後來的戰爭程序正如山本五十六所料,日本每況日下,最終被自己發動的戰爭所毀滅,所以日本進攻珍珠港是必然的,並不是愚蠢,從另一方面來說,日本進攻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緩解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壓力,也緩解了歐洲對德國法西斯抵抗的壓力,對二戰的勝利有這種大的意義,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多了一個強有力的夥伴,對二戰的勝利與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

  • 9 # 狼煙火燎

    從上帝角度視角來看肯定是不明智的決定,但站在二戰的角度來說,當時日本海軍非常強悍,僅僅排在大英帝國、美國之後排在第三,與美國海軍的差距不是很大。當然在工業實力上差距很大,國力上差距更大,這點日本國內是明白的,比如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就反對偷襲珍珠港計劃,在偷襲成功後山本五十六也不是很樂觀,預計美國會在1943年底佔據優勢,於是才有了在此偷襲中途島計劃,當然最終失敗,美國提前奪回了主動權。

    之所以日本還是要對美國開戰,主要原因還是主戰派居多,更有話語權,甚至很多反對和美國開戰的人,會被表上懦弱、怕死等標籤,甚至很多人被抓起來。更何況美國政府已經告知日本,將在半年後停止與日本人做生意,日本是一個極度缺乏資源的國家,70%的戰爭資源從東南亞方向獲取,而這一塊被美英控制著,怎麼辦?向美國宣戰還能搏一搏,不宣戰戰爭資源最多還能用1年,日本陷入兩難境地。最終當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刻,日本就已經走在一條不歸路上。

    日本偷襲珍珠港前海軍實力是非常強的,僅次於英國和美國。雖然這時候美國的海軍排名靠前,其實實力上非常接近,而且航母比日本少(戰前日本已裝備10艘航母)。但日本資源不足,戰爭潛力差;而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國,但誰也沒想到工業實力已經達到那樣的地步。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成功殲滅整個珍珠港內主力戰艦,美國3艘航母在外運輸“泥巴”逃過一劫,這時候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到了1944年,美國太平洋航母從3艘增長到了100艘,其他各型戰艦超過1000艘,而日本3年時間僅僅造了1艘信濃號航母,而且剛試航就被潛艇擊沉了,成為二戰最短命航母!

    特別是戰爭後期,日本海軍遭受毀滅性打擊,即使向大和、武藏這種7萬噸的戰列艦也給美國擊沉了,而日本本土更是遭受美國轟炸機輪番轟炸,甚至還遭受2顆原子彈轟炸,這時候的日本從一個發達國家打成了一窮二白。

    現在以上帝角度看來當時日本惹美國卻是愚蠢,但是不惹美國就沒有戰爭資源,等待日本的又會是什麼呢?

  • 10 # 荷角停蜓

    日本偷襲珍珠港不能單純的以愚蠢或者狂妄定論。早在二戰之初,美國說是中立,大家都知道的陳納德一直幫著中國抗擊日本,那時美日並未宣戰。而且,日本在努力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致力工業化以後國力增長很快。但這些始終解決不了一個根本問題,島國地域小資源極其匱乏,從中國佔領區掠奪的鋼鐵、煤炭、木材等戰略物資遠遠滿足不了戰爭需求,仍然需要大量進口特別是石油,然而美國就是其中的重要進口國之一。日本在中國深陷泥潭進入相持階段時,美國在資源問題上時常要高價、卡脖子,這是日本受不了的。時任日本海軍高階將領山本五十六得出的結論是:美國表面中立很可能關鍵時刻掐斷供應,宣戰摘桃子。基於此判斷他親自向裕仁天皇手書一封闡明利害,要求對美宣戰。美國的實力比日本強的不是一星半點,他的工業實力即便海軍受到重創也可能在一兩年內恢復起來。所以要求一舉擊敗美國海軍以後,必須在兩年內結束對中國進攻奪城作戰,轉為以治理為主的治安戰,平定後轉再回身拿中國及東南亞為本錢對付美國。此言一出日本政界大為震動,內部有過激烈爭論,過程中老山本不惜以死逼,最終獲得透過。至於他為什麼會有此大膽的想法,這事與山本的性格有關,這人賭心很重。後來的發展是日本得手了,重要目標的三艘航母沒在家、二十幾艘大型艦船躲過一劫。山本得勝回去的路上已經預見到了他們的結局,一臉的凝重。

  • 11 # 軍事新觀

    從上帝角度視角來看肯定是不明智的決定,但站在二戰的角度來說,當時日本海軍非常強悍,僅僅排在大英帝國、美國之後排在第三,與美國海軍的差距不是很大。當然在工業實力上差距很大,國力上差距更大,這點日本國內是明白的,比如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就反對偷襲珍珠港計劃,在偷襲成功後山本五十六也不是很樂觀,預計美國會在1943年底佔據優勢,於是才有了在此偷襲中途島計劃,當然最終失敗,美國提前奪回了主動權。 之所以日本還是要對美國開戰,主要原因還是主戰派居多,更有話語權,甚至很多反對和美國開戰的人,會被表上懦弱、怕死等標籤,甚至很多人被抓起來。更何況美國政府已經告知日本,將在半年後停止與日本人做生意,日本是一個極度缺乏資源的國家,70%的戰爭資源從東南亞方向獲取,而這一塊被美英控制著,怎麼辦?向美國宣戰還能搏一搏,不宣戰戰爭資源最多還能用1年,日本陷入兩難境地。最終當偷襲珍珠港的那一刻,日本就已經走在一條不歸路上。 日本偷襲珍珠港前海軍實力是非常強的,僅次於英國和美國。雖然這時候美國的海軍排名靠前,其實實力上非常接近,而且航母比日本少(戰前日本已裝備10艘航母)。但日本資源不足,戰爭潛力差;而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國,但誰也沒想到工業實力已經達到那樣的地步。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成功殲滅整個珍珠港內主力戰艦,美國3艘航母在外運輸“泥巴”逃過一劫,這時候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佔據著絕對優勢。但是到了1944年,美國太平洋航母從3艘增長到了100艘,其他各型戰艦超過1000艘,而日本3年時間僅僅造了1艘信濃號航母,而且剛試航就被潛艇擊沉了,成為二戰最短命航母! 特別是戰爭後期,日本海軍遭受毀滅性打擊,即使向大和、武藏這種7萬噸的戰列艦也給美國擊沉了,而日本本土更是遭受美國轟炸機輪番轟炸,甚至還遭受2顆原子彈轟炸,這時候的日本從一個發達國家打成了一窮二白。

  • 12 # 結74598932

    如果當時毛片國發現了大慶油田……那蠢到大頭已經沒了,只剩三條腿了。

    可惜啊,沒發現,那麼美國對日本的海外原油進口進行封鎖,珍珠港偷襲是必然了。只是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狼狗惹到了藏獒。

    2011年911拉登藉機已經力壓珍珠港山本五十六的戰績了。

  • 13 # 雛菊西瓜Peterpan

    不要總以上帝視角看這些問題,很多網友總是站在已知整個戰爭過程和結果的角度去看所謂的“蠢與不蠢”,但是對於1941年已經出現了戰爭資源緊張和經濟制裁的日本來說他有的選嗎?要麼屈服於美英等國,要麼賭一把,以當時的日本可能選擇屈服於美英撤出中國嗎?所以北上還是南下必須要選一個,也就是說招惹蘇聯或美國是免不了的,只是時間問題。而為什麼不對蘇還有為什麼在珍珠港不炸油庫這個我們後面再具體說。下圖為亞利桑納號紀念館,該艦1941年12月7日被擊沉

    為什麼說日本沒得選?對於日本這種島國來說資源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從1937日本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開始就註定整個國家要為日本的戰爭機器埋單。有這麼幾段話:

    從昭和13年(1938年)開始,東京等城市街頭就開始漸漸看看不到計程車了。他們一家是開日本飯店-----炸“天婦羅”(日式炸魚)維生的,可是很快就難買到汽油以生火了,只能用焦炭。到1939年,連炸天婦羅的食用油與魚都很難買到了。1939年11月全國開始強制配給制,連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給。1940年更從日本首都開始,連火柴都要配給!《大東亞補給戰》哀嘆:“基礎國力還在不斷下降,國家計劃沒到日中戰爭第三年(1939年)就開始破產”。

    雖然在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初期進展還比較的順利,但是從194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軍隊已經開始呈現膠著和相峙狀態,短時間內全面佔領中國已經無法實現。此時日軍裝備的損耗和資源的消耗量都十分驚人,甚至超過其產量。在整個對中國戰爭中日本付出了嚴重的代價,經濟全部投入到整個戰爭當中,國內包括石油、糧食在內的戰爭物資消耗到幾近枯竭。這個時候必須要把目光放到國外那些盛產資源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東南亞。下圖為東南地區的資源分佈圖,可看到石油、橡膠、鐵、銅等重要戰爭資源應有盡有,這是日本選擇這裡的根本原因

    雖然美國等國家一直因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進行所謂的“制裁”,但是這些制裁說白了都是表面上的事情,美國仍然向日本出口大量的石油等戰爭物資。1940年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在歐洲戰場的失利使得日本堅定了進攻東南亞奪取資源的想法。當年9月24日,日軍進入印度支那北部,26日美國對日本進行了“廢鐵禁運”,但是這只是日本觸碰美英利益的警告性制裁,2個月後恢復。1941年7月24日,日本出兵佔領印度支那南部,但這次就沒有上次那麼好運,美國於7月26日凍結日本資產,7月28日對日本石油禁運。這次制裁幾乎是全面性的,日本此時已經沒有選擇,面臨日益的資源消耗和經濟崩潰,他只能賭上國運先下手為強,打掉美英等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勢力全面佔領東南亞。這就是空襲珍珠港的原因,所以無所謂是否愚蠢,哪怕日本對一些結果有預見性也必須要賭,只能說這個辦法雖然“愚蠢”,但這是唯一選擇。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襲珍珠港,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

    如果說日本“愚蠢”,那是因為低估了美國的戰爭潛力,低估了美國戰爭機器恢復的時間。按照日本的估計,空襲珍珠港打掉美國在太平洋的海上勢力之後,美國需要大概2-3年的時間恢復,日本利用這段空隙繼續發展達到與美國抗衡的能力,進而逼迫美國進行談判,強迫美國默許日本在太平洋一系列行動和佔領。但是僅僅在幾個月後的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海戰日本就遭受到了重大挫折,之後的事情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日本的進攻勢頭開始遭到遏制,再就是太平洋戰爭的全面失敗和投降。

    主要的說完了,我看到有朋友還認為日本應該進攻蘇聯,和德國一起逼死蘇聯的觀點。這麼說吧,下面張圖是各時期蘇聯遠東地區的兵力,1941年6月蘇德戰爭剛爆發時時蘇聯在遠東地區總兵力達到70.3萬人,坦克3188輛,飛機4140架。而同期日本關東軍兵力只有40萬。即便日本在1941年7月以關東軍特別演習的名義進行增兵,最終兵力也只擴充到75萬人和1025架飛機。1941年10月莫斯科戰役爆發,蘇聯開始由遠東地區向莫斯科方向調遣技術裝備,坦克下降至2124輛,飛機下降至3193架,但是兵力卻從70.3萬人增長到134.3萬人,此時日本關東軍的坦克數量只有414輛。無論是兵力還是技術裝備仍然全面壓制日本關東軍。而且經歷了之前張鼓峰和諾門坎的2次交鋒,雖然日本對蘇聯造成了一些損失,但是日本深知全面戰爭根本不是蘇聯的對手,或者說根本不是蘇聯遠東方面的對手。

    除了技術兵器和兵力上的技術差距問題之外,當時日本的後勤能力根本不支援全面進攻廣袤的西伯利亞地區。日本關東軍在1941年7月以關東軍特別演習時所儲備的彈藥僅供30個師團2-3個月,食物15個師團2個月,汽油15個師團5個月。而且如果日本無法進“速戰速決”,一旦戰爭拖延至11月,那麼嚴寒會讓入侵的日本軍隊有來無回。其實當時的西伯利亞地區並沒有讓日本值得進攻的誘惑,因為1941年的日本需要的是資源!而西伯利亞地區並不能向日本提供橡膠、糧食、石油這類戰爭物資(很多礦藏當時並沒有被探明),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日本並不想去幹,不如全力進攻東南亞獲取自己最需要的東西。下圖為日本關東軍進攻蘇聯的方案之一,但是前提是蘇聯遠東地區兵力下調到15個師、坦克下調至900輛、飛機則下降至1000架,但是事與願違

    再就是日本為什麼取消第三波次攻擊油罐的問題,並且把鍋甩給南雲。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日本的第三波次攻擊本來也沒打算炸油庫。下圖為珍珠港的美軍油庫,油罐本體為混凝土油罐,中間還築有防火牆,當時儲量大概60萬噸重油。但是這60萬噸說白了真不能像網上說的那樣全面癱瘓美國在太平洋的勢力,美國的T3快速油輪大概二十到三十艘船就能全補回這些損失,要知道當時僅“約克城”號自己加滿就要4400噸,這點損失根本不會撼動戰爭解決。

    而且日本當時能對這些油罐構成致命威脅的就是用戰列艦改造的800公斤航空炸彈,然而這些航彈在第一波攻擊中已經對珍珠港內的戰列艦用的差不多了。剩下的250公斤航彈及60公斤航彈根本難以短時間內摧毀這些油庫,60公斤級甚至連對戰列艦補刀都夠嗆,對半地下要塞化結構根本無動於衷。就算有那個能力打擊油庫,就那點彈藥根本無法完全摧毀。所以油庫壓根就不是日本打擊的重點,不是什麼放棄炸油庫是日本的戰略失敗。

    第二波空襲中日本飛機的損失隨著美國的空中和地面防空力量恢復開始變多,第一波空襲日本損失零戰3架、97艦攻5架、99艦爆1架共9架,但是第二波攻擊中卻損失了零戰6架、99艦爆14架共20架,如果此時發動第三波攻擊,那麼出擊的日本艦載機能回去多少?當時對於美國航空母艦的位置日本也沒有多大把握,去掉第三波次攻擊本身就沒有問題,讓南雲背所以所謂的“取消第三波次攻擊讓美國保留了油庫”這種說法本身就是錯誤。

  • 14 # 鐵板網衝孔網生產

    不愚蠢,日本向來不是高大上的國家,比較爭強好勝,從日本武士那裡就能看到。在當時那種沒有物資的情況下,拖下去肯定會失敗,與美國開戰可能還有一絲希望,起碼物資壓力可以得到部分緩解,還能提升日本的地位和話語權。所以日本抱著拼一拼的態度賭了一把,沒有料到美國會用原子彈

  • 15 # 傲骨冉濟銘

    日本偷起珍珠港的行動是否愚蠢?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個結果,在此我不再想浪費篇幅了!

    今天我想說的是日本的民族特性,只有瞭解日本的民族特性、日本民族的性格缺陷,才知道每一次 愚蠢的軍事侵略行動都是從骨子裡面發出來的。

    日本島國的性格特性:極自卑又自強,極文明又尚武,極自負又好學,極隱忍又剛毅。高尚的行為和小人的 缺點它都有。

    大清康熙是這樣說日本的:倭子國,最是反覆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界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不得對其有稍許顏色。又看看羅斯福是怎樣評價日本的: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日本建立東亞共榮圈,偷襲珍珠港這種人心不足蛇吞象的 愚蠢行動都能做得出來,不得不說是日本人特性 的性格缺陷造成。

    中國有句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們現在的小鄰居。佔著背後有當初擊敗他的蕭何,又站起來了,國人要睜大眼睛,防止他做出愚蠢的行動。勿忘國恥!切記!切記!!!

  • 16 # 空中的鷹

    個人觀點:愚蠢!戰術上很成功,戰略上一塌糊塗。這一點山本五十六比誰都清楚(他早年在美國留學對美國生產力比較清楚),但是他愛堵,賭徒是不會輕易妥協的。

    事件背景:

    日本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入侵引起了美國的注意,為了給日本一點警告,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經濟貿易,其中最主要的是石油,沒有石油日本的飛機無法起飛,艦艇無法在出海,日本就無法發動戰爭機器對外擴張。

    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要麼從中國撤兵停止擴張,外交上向美國靠齊。要麼想辦法南下奪取資源(石油、橡膠等),繼續加強對外侵略。但是日本知道南太洋有美國、英國、荷蘭的殖民地,奪取南洋就等於向美英宣戰。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空中和海上港口樞紐,夏威夷距美國、日本、南太平洋群島、阿拉斯加、白令海峽,都在2000海里到3000海里之間,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和艦船,都以夏威夷為中轉站。日本認為先在太平洋上奪取制空制海權就意味著南下的道路暢通無阻,所以就必須先摧毀珍珠港,於是日本策劃了偷襲珍珠港。後來就是日本山本五十六大將指揮聯合艦隊執行偷襲任務,並獲得成功,但只是傷到美國皮毛,老美的肉比較厚,護甲比較高! 在歐洲與希特勒軍隊奮戰的丘吉爾,聽說美國參戰了,高興地流下了眼淚。他說:“今晚我會睡得很香很香!” 而希特勒卻狂怒道:“日本人真是太愚蠢,為什麼要惹那個美國人!”如果不是中國和美國把日本拖在東亞和太平洋,蘇聯收到德軍和日軍的夾擊估計也很危險。 但是恰恰是此舉一巴掌把美國扇醒了,本來還想躺贏看來不現實了,所以美國迅速做出反應,對日宣戰,發動全國戰爭機器,吊打了日本人,還讓日本嚐到了核武器的滋味。NO ZUO NO DAI! 刺客是打不過大肉的,特別是有無限大招的大肉!
  • 17 # 王司徒軍武百科

    不偷襲珍珠港,日本連落後的中國都打不動。這個舉動並不能以聰明還是愚蠢來定義,因為日本人別無選擇。

    受瘋狂的軍國主義影響,日本人的二戰方略相當混亂,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想搞什麼。雖然透過9.18事變,日本人控制了中國的東北,並透過扶持偽滿洲國這個傀儡政權,攫取了極大的利益,並且滾雪球一般將關東軍給擴大了好幾倍,但日本人並沒有知足。

    消化掉東北以後,他們一改“蠶食”中國的方法,在1937年全面進攻中國,還打出了“一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

    別怪日本人猖狂,37年日本人的御前戰爭會議中,裕仁和陸相杉山元進行了這樣一場對答:

    裕仁:中國事變需要多長時間結束?

    傻瓜元:一個月足矣!

    顯然日軍是相當看不起中國的,隨後這個時間在中國軍民的抗戰中被改為“3個月”,再然後日本人乾脆沒臉喊了,開始一邊扶持汪精衛做傀儡,一邊與蔣談判媾和。因為日本人實在打不下去了,實際1938年以後他們就已經消耗掉了相當多的戰爭儲備物資,如果不是美國等國家的物資貿易在支撐,日本早已歇了菜。

    戰爭的擴大化讓日本入不敷出,雖然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資源,從糧食到藥材、木材、礦產甚至人力,但這依然讓資源貧乏的日本陷入了無以為繼的危險局面。

    日本人相當不情願看到這種局面,軍國主義的膨脹雖然短期內取得了極大的勝利,可究歸根結底也打破了日本的大陸政策,直接影響到日本對中國的長期掠奪節奏。更因為侵犯了歐美列強的在華利益,引發了他們的反彈和關注。這無疑讓日本的戰略陷入了被動。

    很快,美英方面開始對中國進行了小規模的援助,並且逐步掐斷了對日本的資源貿易,皇家殼牌和標準石油以及各大鋼廠對日斷貿最為致命,這意味著日本人很快就再也無法維持對華裝備優勢。飛機、坦克、大炮、航母更是開都難得開出去。

    而以海相米內光政為首的海軍馬鹿們,極不希望與美英鬧翻;米內光政、井上成美、山本五十六組成的鐵三角一致認為這是蠢笨的愚行,對美英開戰,反而與德意那倆並不怎麼強大的貨色結盟很傻。而且日本的海軍根本不足以對付美英海軍,“日本海軍是保衛國家的,不是拿來打著玩的”,米內如是說。

    日本陸軍海軍的激烈衝突造成了嚴重的內閣混亂,同時中國戰場這個泥潭也愈發的令日本人手足無措。最後杉山元讓米內氣得罷相,直到平沼內閣建立以後,才重新啟用了中國戰場表現出色的板垣徵四郎為陸相,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也跟著成了次官。

    然而板垣徵四郎仍然堅持著杉山元的那些觀點,他更激烈的推動著與德、意的合作聯盟,這代表著日本需要在國際上站好隊,以應對未來更大的戰爭形勢。

    “鐵三角”為首的日本海軍大臣們一開始並不熱衷於擴大對華戰爭,戰爭實際擴大後,他們又極力煽忽著搞“北向”政策,即往北邊走,像鬣狗掏肛一樣幹掉蘇聯在遠東的力量,靠西伯利亞廣闊的資源和薩哈林油田來完成日本的涅槃。米內認為:“需要在張鼓峰、諾門罕一代引發事端,謀求與蘇聯打一仗看看”。

    結果我們看到了,1939年5月到9月的諾門罕事件中日本大敗虧輸,剛放出來的朱可夫狠狠的教了日軍精銳們怎樣做人。這一下子就把日本給打龜縮了,他們一直到二戰結束都沒有再找蘇聯的麻煩。關東軍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遠東拼命修築著防範蘇聯的永備工事。

    而且這期間還爆發了一件事,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瓜分了波蘭,這事兒徹底將海軍派系給砸趴了。因為板垣徵四郎等人不斷宣揚與德意結盟,兩隻馬鹿開始了激烈互噴,雙方竟搞到造謠對方被刺殺的地步。突如其來的《互不侵犯條約》令海軍徹底啞了火,米內光政、井上成美、山本五十六這三大將也垮了臺,要麼被髮配,要麼賦閒插花。

    到1940年時,辭去軍職的米內光政被天皇點為首相,但海陸的爭端仍然是白熱化的,米內公開聲稱:“為什麼要拿海軍的船與美英打?與德國艦隊打還差不多”。此舉氣得陸軍大臣畑俊六再次以罷相威脅,直接把米內內閣整垮了。

    失去掣肘的陸軍開始膨脹,海軍馬鹿吹噓的北面自然是走不通的,那麼當然是往南發展咯!日本在此前的許多年間,不斷的往南洋地區滲透,不光佈下了大量的暗樁,還以“亞洲最先進國家”的名頭贏得了極大的好感。

    於是日本一方面在越南挑起反法騷亂,一方面透過支援泰國等國的反法戰爭,佈下了大大的一盤棋。與此同時,德國人在歐洲挑動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歐洲列強們再也管不住東南亞殖民地的破事兒了,面的囂張的日本,唯有敢怒不敢言。

    日本人早對東南亞垂涎三尺,這裡擁有日本人最渴望的石油,來自加里曼丹群島的婆羅洲原油品質優良,這與日本專門發展的艦艇“重油專燒鍋爐”相得益彰,可以不需要精煉,直接灌注給軍艦使用。

    而且南洋地區經過日本人的經營,對日相當友好,這使得日軍能夠透過“大東亞共榮圈”和反擊“白皮鬼畜殖民者”的政治口號得到很大支援。日本人一時之間將“南向政策”當做了一等一的大事,這關係到他們往後的國運。

    但是,如果日本要侵略東南亞,美軍、英軍都將是無法迴避的存在。英軍被德軍按著打,1940年5月來了場“敦刻爾克大撤退”,已經自顧不暇。南洋英軍只有些殖民地部隊而已。最大的問題是美軍,他們在亞洲擁有相當多的正規軍,而且還擁有能直接威脅日本的艦隊。

    日本要拿下東南亞,就必須先幹掉美軍。山本五十六在極力的反對後無奈接受了這項戰略的策劃。在他的戰略裡,日軍呈梯次在太平洋上設伏,依靠航母、戰艦進行機動作戰,並透過大量的節點島嶼衝當堡壘和支援基地,如此一段段的阻擊美軍,最大限度的遲滯和消耗美軍,用贏下的時間,讓取得資源的日軍拼命發展,最後大軍進行最終的逆襲決戰,一舉打服美國。

    當然,山本五十六其實還計劃了一個“上策”,即:有限度的、有禮有節的打擊美國,讓他們的民眾更進一步深陷“孤立主義”,從而爭取到最大時間。只是這個“上策”出的漏子特別多,無論是艦隊指揮官南雲忠一,還是日本大使館遞交國書的官僚,都沒有完成好自己的任務。而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也屬於20世紀不世之豪傑,反倒讓美國人爆發了。不過,這是題外話。

    日本要活命,就得上南洋爭霸,而上南洋就得頂住美國,要頂住美國,當然沒有什麼比干掉美軍太平洋的艦隊基地更好的法子了。這一點都不愚蠢,只是日本人選擇了戰爭,陷入了戰爭,必須直面戰爭罷了。

  • 18 # 不正經的軍棍

    如果單純從短期來看,這個偷襲珍珠港是非常聰明的,但同時,也是日本無可奈何之下的一個辦法。

    我們可以先看下日本,日本其實很聰明,很有野心。而山本五十六,打過日俄戰爭,留學美國,天生愛賭。這個人,有謀略,有見識有膽量。珍珠港事件,就是山本一手策動,那麼山本五十六是蠢人麼?明顯不是。

    我們再看,日本當時面臨的情況,在中國打了好幾年,除了地盤,啥都沒佔到。而這會兒,日本國內資源緊張,和美國談判談到地老天荒,啥也沒談來。然後呢,日本能得到石油的地方,要麼蘇聯,要麼東南亞。而蘇聯,惹不起,根本打不過去。

    當時,日本將野心伸到了東南亞,而東南亞是英美勢力,日本一步一步在挑戰英美底線。當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美國就對日本經濟開始制裁,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財產,禁運石油,英國荷蘭也都這麼幹的,日本這就等於被逼上了絕路。

    這個時候,日本面前兩條路,要麼放棄戰爭,要麼南下東南亞。對於日本來說,放棄戰爭,不可能。而南下東南亞,就勢必要和美國開戰。那就只有一條路,和美國開戰。

    日本並沒有侵略美國的想法,不敢想。日本的目標是東南亞,如果想保證日本侵略順暢,就必須掐斷東南亞美軍的後援。而他們的後援就是,駐守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幹掉太平洋艦隊,東南亞的美軍都是甕中之鱉。這才有了偷襲珍珠港,重創太平洋艦隊。

    其實日本對美國開戰,就是在賭,賭的是日本佔領東南亞,失去了太平洋艦隊的美國,同日本談和。要麼恢復曾經的貿易往來,要麼這地日本就要了。然而,日本沒想到的是,美國人居然同仇敵愾,直接舉國動員開戰,這日本就是賭輸了。

    可以這樣說,當時的日本,無路可選,只能捨命一搏,和美國開戰,用自己的未來做賭注。

  • 19 # 肖昌洪0304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美國太平洋艦隊封鎖了日本人的海上運輸,使日本人的戰爭機器停止執行,為了維持戰爭的持續,必須除掉美國太平洋艦隊,從戰爭的計劃開始,到戰爭的實施準備,日本人用了相當的時間做了細緻的準備和安排,絕對不是愚蠢的行為。

  • 20 # 宇澤歷史

    並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完全是其海軍擴張道路上必定要走的一步棋。

    眾所周知,日本從明治維新過後開始崛起,先是打敗了中國,贏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其次,又是跟沙皇俄國打了一仗,並且成為了歷史上亞洲第一個擊敗西方列強的國家。

    一戰的時候,又為了與德國爭奪在華的利益而幹了一仗,最終接手了德國在華的相關利益,獲得了日本夢寐以求的青島、威海衛等地。

    而這一切正是為日後日本的陸軍全面侵華擴張埋下了伏筆。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想要進行對外擴張的前提是必須擁有足夠的資源。但恰恰相反地是日本並不具備資源充足的這個必然條件,所以日本將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國,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擁有一切日本都急需為戰爭作準備的資源。但是日本又低估了中國的實力,更是在戰爭初期叫囂著要三個月之內滅亡中國,但事實上,全面侵華甚至全面佔領中國並非易事,最終在中國軍民的團結一致的抗日下,讓日本陸軍狂妄分子被打臉了。

    既然想維持全面佔領中國,稱霸西太平洋的美夢,那麼日本必定少不掉資源與經濟的支援。既然在中國本土的戰爭處於膠著狀態,獲得不了相應的資源。不如就直接進攻東南亞,既能從當地獲得資源又能從中國的西南後方對其發動戰爭來起到圍攻的作用。

    不過,東南亞又有大部分地方是英國的地盤。這樣攻佔東南亞又會影響英國在亞洲的利益,攻佔太平洋又會影響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如果兩邊都不攻擊的話,那麼日本就不能維持其當下的戰爭,也做不到全面佔領中國稱霸太平洋的美夢。更何況,美日的關係又在進一步的持續惡化。1939年7月,美國就已經宣佈了與日本的貿易條約在次年到期之後,就不再續約。而一場戰爭的全面發動是需要經濟與資源來支撐的,日本在戰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向美國出口絲綢,但在1940年年中,日本的南下,歐洲殖民帝國的利益受到嚴重挑戰。在經濟危機尚未過渡的情況下。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支援美國的盟友,也對日本實施了經濟制裁。致使美國對日本向其出口的絲綢徵收了大量關稅,得不到經濟來源的日本政府也很是無奈,且進退兩難。

    要麼,日本政府接受美國的要求以達到解除經濟制裁的目的,即放棄日本在亞洲大陸上所征服的大部分領土,要麼吞併英屬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群島以獲得新的資源來源地。當然,在日本政府以及陸海兩軍的高階將領面前,顯然第二種方式更適合此時的日本,但可能會引起美日衝突。不過美國提出恢復美日貿易的條件也毫無吸引力。對於日本政府來說,這無異於向其敲詐威脅使其屈服。

    日本領導人也不願意作出讓步,畢竟又不是沒跟西方列強打過仗。況且日本陸軍和海軍的配合,在中國戰場更是處處勝利。正是由於在中國戰場的勝利,讓日本政府的領導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因此決定向西方國家發動戰爭,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發動偷襲珍珠港的這個行動不是一項愚蠢之舉,反倒是一次出其不意的勝利。

    而美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不僅僅是因為美日之間矛盾衝突加深,更重要的是亞洲以及其它地區發生的戰爭和利益衝突都是爆發戰爭原因的一部分。

    對於日本海軍來說,稱霸整個西太平洋是他們最終的目的,而要如何稱霸,那麼首先得將阻礙其海軍擴張的美國佬趕出這篇海域,從而做到與其盟友德國、義大利三者都想重構全球勢力體系的目的。

    而要將美國趕出西太平洋,日本海軍就必須消滅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為其稱霸掃除一切不必要的障礙。剛好,在日本海軍襲擊珍珠港之前,英國海軍以及成功的從航母上起飛艦載機將義大利軍港內的軍艦給予了重創,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艦載機襲擊軍港的成功案列。

    一年多以後,山本五十六也開始了他的偷襲珍珠港的計劃,畢竟山本曾是個在美國被賭場拒之門外的賭神。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勝利,也讓日本海軍離其稱霸太平洋的美夢又近了一步。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吃到哪些食物時,就感覺快要過年了?為什麼這些食物會讓你有“過年”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