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嘴影視學
-
2 # 磕著瓜子看電影
電影《半個喜劇》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呢?相信很多觀眾會好奇。
明明是一部喜劇,為什麼是半個呢?
首先回顧下這部電影前半部分節奏非常快,也非常歡脫,觀眾們看到的是各種包袱和笑點,這就是喜劇的部分。前期的笑點主要集中在鄭多多身上,鄭多多的咋帶來了一系列的笑點。
電影的後半部分,笑點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難點。自從孫同的戲份逐漸多起來,這部電影就不是喜劇了,而是一個生活悲劇。
電影的結尾可以說是一箇中性的結尾,他不是那麼喜,也不是那麼悲。電影情節沒有從頭喜到尾,所以電影名《半個喜劇》倒也準確
而這部《半個喜劇》也是一樣,如果要擴詞,半個喜劇對應的是什麼,會不會是半個悲劇?那半個喜劇和半個悲劇加在一起等於什麼?這部電影其實講述的就是生活,生活不見得都是一帆風順的,他有喜劇也有悲劇。人們更願意看到喜劇的那一面,我們也是為了幸福開心而努力,但是努力的過程是會有苦難的,這就是另一半。
所以一半是喜劇一半是悲劇,有喜有悲,構成了人生,這部電影的電影名真是妙啊。
-
3 # 大美臨汾
一開頭就很緊張刺激,後半部分更是糾結著心酸著。電影的核心不必多說。很赤裸裸的展現出來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鮮明對比,讓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
4 # 阿偉教做菜
大多數觀眾是疑惑的:什麼樣的電影才能叫《半個喜劇》?看完影片,才會由衷地感嘆,影片的片名誠不欺人也。
作為開心麻花的最新電影,《半個喜劇》相當多的篇幅貢獻了笑點,但笑鬧之下,《半個喜劇》也是相當長時間裡難得一見的直面當下年輕人現實生活的電影,每個情節都直擊年輕人感情和生活中的痛點,讓人笑著笑著就哭了。
-
5 # 農民工大鵬
之所以說它是半個喜劇,整體電影絕的前半部分節奏非常搞笑看起來時間過得也是非常的快,每個包袱都吸引到觀眾的每一根神經。而後半部分拋開了搞笑的情節開始煽情,生活中的不如意都一個接一個的來了!把人的心情從一個高度拉到了另一個高度由喜到悲,讓人的心情此起彼伏落差感很大!整體劇情講述了人生的各種不如意,人生就像一場戲,難免有些不如意。高高興興,磕磕絆絆,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都要讓你嘗上一遍!就像《半個喜劇》中一樣,人的一生就是那樣過來的,要學會用微笑面對去領悟人生的真諦!
-
6 # 賽盟原創
其實電影感覺喜劇成分並不多 ,內容很深刻 電影主要內容反應了人選 反應社會現實 沒有背景只靠努力難 這是笑看人性
-
7 # 輝煌158774171
這部電影前半部分節奏非常快,也非常歡脫,觀眾們看到的是各種包袱和笑點,這就是喜劇的部分。前期的笑點主要集中在鄭多多身上,鄭多多的咋帶來了一系列的笑點。
電影的後半部分,笑點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難點。自從孫同的戲份逐漸多起來,這部電影就不是喜劇了,而是一個生活悲劇。
電影的結尾可以說是一箇中性的結尾,他不是那麼喜,也不是那麼悲。電影情節沒有從頭喜到尾,所以電影名《半個喜劇》倒也貼切。
-
8 # 豪少音樂
其實電影感覺喜劇成分並不多 ,內容很深刻 電影主要內容反應了人選 反應社會現實 沒有背景只靠努力難 這是笑看人性
-
9 # 娛樂圈梗姐
《半個喜劇》從頭至尾都不是喜劇,更像是悲劇,幾個小人物因為各自的目的而聚在一起,做一些利己的事情,卻忘記了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最終大爆發,惡人受到了道德懲罰。這不太符合麻花一貫的喜劇風格,卻引人深思,不像《驢得水》、《夏洛特煩惱》這樣從臺詞和情節都笑料不斷的影片,而是輕描淡寫地描繪矛盾,為了讓觀眾更冷靜思考問題。片中兩對情侶,三個人的故事,只有莫默和孫同最終修成正果,而那個討厭的北京富二代卻毀了名譽和婚禮,所以是半個喜劇。@任素汐
-
10 # 努力奔跑的小馬
這是一部很真實、代入感很強的作品。
1、莫默:生在天上的人,可以不說謊
莫默出現的時候,很多細節我都很喜歡:在上樓見鄭多多之前塗口紅;口紅掉了,莫默沒有撿起來就裝包裡,而是擰開看看有沒有摔斷;內衣隨手搭在椅子上...這些細節都很棒,導演真的很有生活。
這裡也交代了莫默是喜歡鄭多多的——她走路都是蹦著走的。
而意識到被騙之後,她報警、拔刀、砸東西,做出了一系列歇斯底里的事情,最後卻為了不讓高璐傷心而選擇了沉默。
她愛憎分明,耿直潑辣,但也純良溫柔。她說“我從來沒說過謊”,“說謊就是埋雷”。
三觀很正對吧,她想試試這樣做是不是OK。但這裡隱含著一個條件。她快三十歲了,她能一直這樣剛正不阿,與她的家庭無關嗎?
她自己家和父母家裝潢都不俗;中學就能出國讀書,家底殷實;再加上媽媽打電話說有人送了爸爸六月黃,說明莫爸也是做領導的。
多多說謊為了泡妞,而孫同說謊更多是為了生計。那麼看看莫默,能夠一生不說謊的人未必生在了天上,但一定沒見過水坑裡的樣子吧。
2、孫同:攀附北京室友,還是娶北京姑娘
孫同媽說:你沒有衣服嗎?為什麼穿多多的衣服?
而他去演出還是穿了多多的外套。
有人說“女人如衣服”——高璐和莫默,都是多多的衣服,多多想給他就給他,不想給就不許他碰。
在醫院那場戲看得我挺壓抑,我代入了孫同的視角,我發現我也選不出來。
莫默哭過之後可以留下大把現金給他修電腦,一口氣買三副眼鏡,翹班去音樂節,打電話懟行長...孫同不想嗎?他是不能。莫默就算受了再大的委屈,回家也有爸爸媽媽接著她,而孫同的媽卻是把老家房子都賣了,斷了他後路。
眼鏡店裡換頭的那一幕就說明了,骨子裡他倆是一樣的人。他是不想勇敢正直嗎?他是不能。
他穿著黑西服坐在垃圾袋旁邊,就像垃圾,沒人在意。
可他,才是大多數人的樣子。
莫默的家境,剛好也還不錯。我不想惡意揣測什麼,可如果莫默也是小地方來的北漂,孫同會不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呢。
3、鄭多多:鍋裡碗裡一起吃
鄭多多是個徹頭徹尾的渣男。
但是他屢屢得手的原因,恰恰是因為這種渣男有著該死的魅力。
長得帥,家境好,對兄弟仗義,對女孩大方,巧舌如簧,反應機敏,霸道強勢。
這個痞帥的渣男應該在中學階段就俘獲了莫默芳心,所以不是莫默蠢,在她的眼裡,這應該是久別重逢之後的水到渠成罷了。
高璐漂亮,身材好,鄭爸爸很滿意這個兒媳婦,相比家境也不錯,甚至為了怕多多吃醋連健身房都不去了。但鄭多多就是改不了偷腥的毛病,我們總會說“他媳婦那麼好怎麼還出軌”,可這就是這種人骨子裡的毛病,得不到的就最好——即便他從來沒想過要離婚或者換個伴侶。
可他仍然會屢屢得手。最後他跟著高璐跑步,死纏爛打,高璐真的會拒絕到底嗎。
4、高璐: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你把她床掀了
高璐和孫同關係很好,三個人大機率也是同學。高璐與多多相識至少六年,論及婚嫁,即便多多的謊話很圓,孫同也竭力保護,但對於浪蕩成性的男朋友,她會不會一點察覺都沒有呢?
她不願意承認罷了。
如莫默所說,她真的相信多多就不會叫莫默來。高璐叫來了莫默,就說明她知道多多出軌了。
可她不死心,在多多否認之後,她還是打給了孫同。
她不知道孫同和多多一個鼻孔出氣嗎?
只是孫同能給她安慰而已。她想活在假象裡,她想穿著美美的婚紗嫁給她愛的男孩。
她一定想過,如果自己能被騙一輩子,就認了。只是始料未及,孫同戳破了這個夢境,她沒辦法再欺騙自己了。
這些人看著誇張,戲劇,可都真實的存在,甚至看電影的時候我都閃過了我認識的人的面孔。
它真的是半個喜劇。
另外半邊,就是被現實掐住喉嚨的無力感。
拍的不好嗎。
-
11 # 陳小周
一部非常寫實的電影,刻畫了現實中很多“真實”的人性,鄭多多、孫同、高璐、莫默等,劇中的每個人物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人設,這些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真實存在的,電影的劇情在現實生活中也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生活中的我們不敢展示那些“醜陋”,當一部電影把那些“醜陋”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時,這就是人間喜劇,因為這部電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喜劇,無論從臺詞還是段子而言,喜劇效果並不明顯,所以說是“半個”。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因為好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我們的人生,是我們“自己”。
-
12 # 吹牛不打草稿哥
我個人認為之所以叫半個喜劇是因為它是用喜劇的方式去表現了一個悲劇的現實社會!首先我們每個人如果作為孫同一定會選擇去幫助鄭多多,因為沒辦法我們生為一個農村孩子好不容易考到北京,不就為了戶口與房子,不就為了出人頭地,不就為了現實的財富嗎?而且他母親為了他連房子都賣了,你說是你你應該怎麼選擇?我看的時候我也認為我會選擇愛情,但我發現我錯了,如果選擇愛情可能會失去即將擁有的一切,就算不為了自己為了母親的期待,為了自己十年寒窗,為了物質生活也會讓你選擇放棄莫默,去幫鄭多多,畢竟現實社會有鄭多多這樣幫助你的人也不多!在社會呆久了,你會發現打敗愛情的永遠不是愛情本身而且現實!
-
13 # 笨笨做手工
三個自由浪漫的年輕人,過著各懷心思的人生,有人急著擺脫單身,有人想在結婚前放蕩一番,有人想在大城市站穩腳跟。因為一次情感出軌,三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當各種價值觀碰撞在一起,當一個人需要平衡親情友情與愛情……他們慌亂的生活,就像是半個喜劇。
-
14 # MZ視界
看完《半個喜劇》之後,才明白再沒有比《半個喜劇》更貼切的片名了,生活的本質是殘缺的,一味追求完美,渴求出人頭地的孫桐最終從這殘缺中讀懂了生活的美。
正因為如此人生百態,我們於殘缺之中讀懂了生活。看完以後覺得再沒有比《半個喜劇》更貼切的片名了。
孫桐出生貧寒,與光芒萬丈的富二代鄭多多比起來無疑就像一株小草,他要接受鄭多多的恩惠,住所、工作、戶口,基於這種自卑心理,只要是多多想要的他都會自動退讓,對高璐暗戀多年最後放棄就是最好的說明。但現實生活中,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和影片中的孫桐一樣被生活的浪潮推著前行,習慣了被動選擇,習慣了舒適圈,亦習慣了隱忍、掩藏、沉默......莫默是一位大齡剩女,不願將就的愛情理想主義者,所以天真,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里,這份天真卻顯得有些可悲,稍不留意卻發現已墜入情感陷阱。這也是兩人的初遇,莫默這個耿直girl就這樣陰差陽錯的闖入孫桐生命中,讓這株草內心的真我猛然覺醒。在愛情面前孫桐的男人本質得到了喚醒,他放下了所有的顧忌,勇敢地追求了莫默。男性荷爾蒙得以釋放的孫桐變得陽剛、果敢、幽默,與影片開始時文弱、優柔寡斷、內斂的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但由於鄭多多的威脅和母親的逼迫使得此時孫桐面臨一次痛苦抉擇:一面是愛情,一面是追尋了多年的北京夢。也許孫桐可以繼續聽媽媽的話,做一隻鄭多多的狗,但是後來發生的一切讓他更加看清了鄭多多的本來面目,與此同時,孫同也更加確定了對莫默的感情,這是他深深愛著的人,世界上亦只有一個莫默。他終於清楚什麼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了。魯迅先生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在最後的婚禮上,他搞砸了鄭多多的婚宴,也搞砸了自己的事業藍圖,但是他與莫默重歸於好,那一刻的他笑得如此燦爛。這株草終於離開了那棵大樹,失去蔭庇以後,陽光不再溫存,雨水不再和潤,但在風吹雨打或曝曬乾旱之中,草才能成為真正的草。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看到過的一句話:人生苦短,人總要有一次為自己而活。
《半個喜劇》多的其實是悲劇,喜得就是最後孫桐終於找回了自我,勇敢的面對了自己的內心!
-
15 # 潞州石頭
《半個喜劇》。
你還別說這個標題,還真是給自己的整部電影基調和所屬型別下來一個完美的定義。
因為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也好,這部電影的整體氛圍也罷,還真的只能算得上是半出喜劇,那麼還有半出呢?恐怕你們得自己看完以後才能給剩下的這半出下定義了。
三個自由浪漫的年輕人,過著各懷心思的人生:有人急著擺脫單身,有人想在結婚前放蕩一番,有人想在 大城市站穩腳跟。因為一次情感出軌,三人扭結成了一團“嬉笑怒罵”的亂麻。
當各種價值觀碰撞在一起, 當一個人需要平衡親情友情與愛情......他們慌亂的生活,就像是半個喜劇。
首先先說說看,為什麼電影算得上是半出喜劇吧?因為如果只看電影的前半部分,實在是笑料不斷。即使在電影的半個小時左右,本片的最大的一個故事人物矛盾衝突高潮點就已經昭然若揭的顯示出來了,而故事中人物的情緒也以悲傷為主了。
然而在人物悲傷的同時,從劇情上來看,整個前半部分的基調還是以喜劇為主的,而且比較難能可貴的是,可能是開心麻花終於吸取了李茶的姑媽和人間喜劇的不良效果的教訓吧,這一次終於沒有再走三俗下三流路線,製造笑點,也沒有去盲目的模仿那些網路上的老掉牙的段子。所以,總體來說笑點都還是比較走心,比較自然,可以讓觀眾真實的笑一笑的。
所以說喜劇的元素,其實這次算是做到位了,比如說和小編一起進場的,觀眾們在看電影的前半部分的時候普遍都笑得很開心,而且不是開心麻花之前的《李茶的姑媽》那樣類似作品的那樣的低俗的笑點,而是基本上都是讓人會心一笑的,覺得是生活中有趣的現象的那種,自然的笑點。
不得不說,這個角色的塑造和演員演繹的實在是相當好……
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和小編一起同場觀影的女觀眾,幾乎有一半以上,都在觀影過程中咬牙切齒,直接忘記了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的道理,在小編的旁邊直接大聲大罵的程度……
主要是因為這個角色本身塑造的和演員演繹的實在是很好,而且非常的生活化,非常的真實你知道吧2333就覺得不是像很多電影中的人物那樣浮於表面,脫離生活。鄭多多這個角色絕對是你所見過的電影角色中非常日常化,生活化,彷彿你身邊就有的一個人。但他絕對是你身邊,你所見過的最賤,最噁心,最無恥的一個代表。
真的,誰看誰知道。這個角色塑造的太讓人恨得牙癢癢了。堪比還珠格格里的容嬤嬤和情深深雨濛濛裡的王雪琴……
還有一個非常值得誇讚的點,就是全片的代入感,實在非常強,讓人共情感很強,這其實主要取決於演員的優秀演繹的同時,更加取決於劇本的生活化和真實化。
不說別的,作為一個女觀眾,看了一下,當時和小編同場觀影的所有同場女性觀眾的反應,加上小編自己心裡的感受,即使或許沒有遭遇過和片中女主角一樣的被欺騙的遭遇,也能夠非常真切的對那種透徹心扉的痛感感同身受。
這並不是因為他使用了什麼撒狗血的大吼大叫式哭戲演法,也並不是出於劇情這麼高階畫面多麼美觀,純粹是出於劇本本身,寫得非常生活化非常真實,感覺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每一刻的心理感受你都能夠非常切實的感同身受和共情到。當然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對於之前說過的反面角色鄭多多,就更加會恨得咬牙切齒。
那麼本片為什麼只叫半出喜劇呢?因為剩下的那半出絕非喜劇,甚至感情核心或許是接近於悲劇的。
本片雖然表面上面講的是一個愛情狗血故事,看似所有主人公最後都求仁得仁,得到了應有的結局:反面人物得到了被揭穿的懲罰,男主角和女主角也終於突破外界的障礙,勇敢的抱在了一起,但是實際上有很多它埋藏在淺層的沒有明晃晃的指出來的那些東西,才是更加接近本片想要告訴你們的東西。
影片實際上所講述的並不僅僅是三個都市青年男女的狗血愛情故事,也不是所謂的有些人過於簡單的分析的什麼不同價值觀,愛情觀的碰撞,而是不同階級的人在面對感情生活乃至整個人生時所面臨的完全不同難度係數的困境。
這種困境不僅僅是在面臨感情和愛情上,而是在面臨整個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階級的人是不可能抱著同樣的心態和負擔去面對生活中的困境的。
比如鄭多多,一上來就出生在金庫裡,金錢上,物質上從來沒有短缺過,所以他有底氣玩弄別人的感情,有底氣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對所有人都抱著不同的說辭,並且還毫不矛盾。當然,這份人精似的玩弄他人扯謊的功力,也和他自小生活的環境有關,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就學會了這些應付人的把戲。
而孫同則是底層人民艱難往上爬的代表,他什麼都沒有,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識和努力,硬生生的一步一步艱難的求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面對感情和麵對生活是不可能有鄭多多那種隨心所欲的架勢的,因為他一旦走錯一步,就要失去太多他努力了很久才得到的東西。
房子,戶口,工作,這些都是他依賴別人得到的東西,所以他很難把這些他奮鬥了一半輩子的東西,輕易放棄,這並不是因為他人不好,相反孫同是一個品性十分高潔的人,但是這一切的來源都是因為他窮,他沒有底氣。
不同成長環境和不同物質階級下的人,在面對同樣的事情的時候會有多大的差距,這或許才是電影本身想要講述的,這個社會的悲哀之處。
所以標題說成是半出喜劇,實在是相當的切合整部電影的靈魂核心。
那麼另外半出,到底是什麼呢?這就要交給看過電影的你來自行評判了
-
16 # 雨殤花未落
心麻花近年的電影質量參差不齊,好不容易出了《半個喜劇》這種還算能打的,值得誇耀一番。如果說《驢得水》是好故事卻沒拍好,那《半個喜劇》就是把非常一般的故事拍的挺不錯。有幾個用心的細節:
1.提前埋好陽臺打電話訊號更好的伏筆,讓女主在廚房接電話能聽卻不能說的橋段能圓過去,體現了劇本紮實,銜接得當,沒有想一出是一出。
2.前一個鏡頭是女主角在大街上扔刀,後一個鏡頭男主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刀,同上,不過這裡更體現的是轉場銜接的流暢。
3.在配眼鏡段落裡,二人隔著展示臺對話,利用鏡子將男主身體配上女主的頭,女主身體配著男主的頭,這裡的鏡頭暗示兼顧了有趣和二者的情感表達。
4.男女主角第一次親吻前,二人畫面中間燃燒著一團火(煤氣灶),也是不錯的畫面暗示。
5.影片在不同情感段落採用了不同的配色,搞笑段落配色活潑,沉重段落配色凝重,運用色彩影響觀眾情緒做的不錯。
開心麻花的喜劇,有臭不可聞如《李茶的姑媽》者,也有回味無窮如《夏洛特煩惱》者。縱覽其全部影片,可以發現男女情感類永遠是他們的重頭戲,想討論點嚴肅問題,但是功力又不夠(驢得水),就縮了回來搞低俗喜劇(姑媽),從票房表現就知道這是一條死路。好在他們還在堅持探索,沒有止步不前,拍出了《半個喜劇》。這次在談情說愛之餘,探討了兩個更深入的話題——社會地位與現實道德。
男主角孫同為了工作和北京戶口,屈服於能賜予他這些東西的富二代渣男鄭多多,同時還要遷就他那打著“我這都是為你好”旗號的中國式道德綁架重量級選手媽媽。孫同的扮演者吳昱翰正如片尾梁翹柏所說:你還是寫歌吧,唱就算了。你還是好好當演員吧,當導演就算了。在電視劇裡把演技磨出來的人,經受大螢幕考驗時總會帶點演電視劇的習慣,比如說臺詞的功力遠遠好過運用身體方面的表演,吳昱翰在片中的表現正是如此,不是演的不好,而是不夠好。臺詞到位了,動作也該跟上,不能全靠導演給你凹造型。
女主角莫默,身為北京人,不會圓滑,她認為錯的就是錯的,絕對不能為了得到好處去做錯的事情。可以說,她正是本片中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但不代表她就是對的,這點後面探討。任素汐是年輕女演員中的一匹黑馬,在多部作品中演技都很贊,在這部裡發揮有些失常,比如醉酒那段神情動作都不到位,不知道是不是沒放太多心思在這部戲的緣故。
男配鄭多多是個八爪臭章魚,腳踏N條船還遊刃有餘,可謂盡顯渣男本色。作為本片用於製造前二者矛盾的工具人,他的任務圓滿完成,缺少亮點戲份,也就沒太大發揮。演員我不認識,就眼神來說,可塑性很強,我覺得他演這部戲的時候比男主角還認真。
其他路人甲乙丙丁,最出彩的當屬孫同媽媽的演員趙海燕,她是鄉村愛情裡走出來的,表演的角色又正好需要那股東北味道。所以她作為配角貢獻出了本片的最佳表演。
點評完人物,回到劇情深度。孫母裝暈進醫院那場戲裡,孫同在多重壓力之下對莫默有一句爆發:“你生在天上了,我生在水坑裡,你下到水坑裡看看就全都明白了!”莫默答:“我沒有生在天上,我也想過更好的生活。”
正是這段對話證明了整部電影有一定深度,不再是純粹的討論愛情那點破事,起碼它觸發了觀眾針對身份地位和現實道德進行思考。這幾年下鄉鎮搞扶貧工作,對生活在水坑裡的人深有感觸。天上和水坑是一對相對概念,如果我和北上廣深的富豪之家去比,我妥妥是在水坑裡暢遊。但和那些貧困戶一比,我又是在天上翱翔了。那我到底是活在天上還是水坑裡?電影所要討論的道德上的對錯,就離不開這對概念。
天上的人有相對更好的條件,免去了很多生活的壓力。比如莫默不懼行長,否決其讓人插隊辦事,不僅因為她為人正直,更因為她有一個良好的背景,讓她沒有後顧之憂。她的正直不是錯誤的,也不是正確的,只是她在自身條件的加持下讓她可以做出的選擇。換一個無權無勢無背景的三無銀行職員,為了道德上的正確去頂撞行長,即使道德獲勝了,三無人員的銀行生涯也走到頭了。我再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你被人逼著去殺人,你可以選擇不去,但是你會因此被殺,那你選擇什麼才是正確的?有人會說,當然是選擇反抗啊,如果你無法反抗呢?現實生活就是如此。
追求絕對的道德並非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物極必反,我們的生活是尋找平衡的過程。做人難,做好人更難,做好人是要有資格的,有條件反抗現實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如果你因為求做好人而失去一切,就如同選擇反抗而被殺,最多爭取到一個壯烈犧牲的烈士名號。
相親男似乎也持這個觀點,但他在影片中作為被嘲諷的物件,我和他的觀點其實是相當不同的。他認為可以為了好處去做壞事,而我認為不該追求絕對的道德,要選擇與自身條件相符的道德標準。比如,我搞扶貧工作,為貧困戶家裡提供一些幫助對我來說不算什麼,但讓貧困戶去為其他窮人做同樣的事就是強人所難。我能因此就批判貧困戶的道德水平低,或者因此抬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嗎?顯然不能,我是在我的背景範圍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沒能力像萬達集團一樣把貴州一整個縣的扶貧全給包了。天上和水坑裡的人,天上有鄭多多這樣的渣滓,也有莫默這樣的正義之人,水坑裡有孫同他媽這樣趨炎附勢的小人,也有做出正確選擇的孫同。在社會整體道德上二者比不出個高低來,因為只存在個人道德的高低。我們總喜歡討論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案例,並將其批判一番,大多都是以偏概全,道德標準是隨社會發展不斷浮動的。兩百年前,不裹腳不是好女子,現代社會誰還理那糟粕。
孫同最終選擇了莫默,失去工作和北京戶口都只是一時的,在莫默幫助下,這些都能回來。倘若孫同真的會因為選擇莫默失去一切,他還堅持要選莫默,我們又可以感嘆一句愛情真偉大,然後說,電影看看就好,可別當真。他可以這麼選,那麼社會的毒打也是真實的,只要他認為值得,那就沒事,作為個例,選擇完全自由。但倘若讓所有人都這麼選,我們可就生活在烏托邦裡了,你能想象你的同僚一個個為了談戀愛致工作於不顧嗎?天大地大,愛情最大。千萬別在人間建這種天堂,建在電影院裡就好。
如果想讓電影更有批判意義,可以選擇這樣結局:孫同鼻青臉腫,莫默過來對他安慰一番後,莫默的男朋友開著勞斯萊斯或者法拉利把莫默接走,留下孫同坐在酒店臺階上哭泣。這樣比較符合題目“半個喜劇”,現在這個大團圓結局,都可以把題目改成“皆大歡喜”了。
-
17 # 把大猩猩運回非洲
《半個喜劇》:一半現實 一半荒誕
正如人生總是喜憂參半的,《半個喜劇》用一位北漂小人物的在生活與愛情面前的左右逢源,折射而出的是一場貼近社會現實的悲喜劇。在開心麻花戲劇化的幽默背後,電影有著艱辛,貧富,家庭,更有著代青年人的愛情態度,令人在這場以愛為燃點的喜劇中,看到生活的苟且與準則
電影以畢業後漂在北京的青年孫同為引,他是幸運的,因為遇到了一個能幫他解決工作,戶口和居所問題的同學鄭多多,然而他也是不幸的,吃人嘴短,寄人籬下的他,在鄭多多面前不僅卑微,還要能抗事,面對有錢濫情的同學,他不僅要為鄭多多的未婚妻高璐隱瞞多多的問題,還要為多多偷偷追求初戀莫默的種種意外事情背鍋,知道一切真相的孫同在多多的兩個女人間來回的斡旋,成為了電影笑料百出的荒誕所在。
紙終究是保不住火的,作為本身就是性格直爽的北京人,任素汐飾演的女主莫默,當她得知了多多濫情的真相,忍不住罵出了孫同“你就是他養的一條狗”時,這部電影的悲情也由此顯現,孫同並不是一個與多多狼狽為奸的濫情渣男,但面對現實生活的重壓,他又不得不成為一條狗,幫助多多做著他濫情的善後事,這種被迫而為之的妥協,當被自己逐漸喜歡上的人罵成狗時,孫同才真正有勇氣去審視自己的境遇與生活。
愛是神奇的,它能給人以煥然一新的勇氣,面對來自家庭、生活與心理的壓力,孫同最終選擇了尊崇自己內心的善,勇於對濫情的同學多多發出自己的聲音,勇於向被他玩弄感情的人揭露真相,這也恰恰成為了電影所寓的核心,只有勇敢去面對自己的追求,獨立去面對生活,才能贏得真正的尊重。在這個世界上不論貧富,沒有人生來卑微,面對生活最可怕的不是我們活成了一個普通人,而是在慾壑難填的慾望中迷失了自我。
當然《半個喜劇》並不是一部沒有問題的作品,從邏輯上來說,電影為鄭多多與莫默這兩個角色給出的人物設定是不夠對立的,當我們跳出電影刻意為之的戲劇衝突,不難發現,孫同這一角色其實並沒有面對真正的選擇,他不論是選擇多多,還是選擇默然,其實他擁有北京戶口,在北京有房的夙願都可以達成,甚至於當孫同選擇了莫默,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反而獲得了更大的利益,這一明顯的缺陷,使電影雖然有著開心麻花一貫出色的節奏掌控,卻使電影變的過於荒誕,也令電影預想突顯的核心是不夠深刻動人的。
電影最後,一個足夠溫情圓滿的結局為《半個喜劇》畫上了句號,一半現實,一半荒誕的呈現,或許沒有足夠真實的去展現現實的殘酷,但它卻足夠貼合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現狀,足夠慰籍一顆迷茫的心。
個人評分:8.5
-
18 # 抑制旋轉的螺旋
《半個喜劇》為什麼是“半個”?
既然不好笑,這部電影為什麼又敢稱為“喜劇”呢?
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越回想越好玩,越琢磨越好玩。
一部非常寫實的電影,刻畫了現實中很多“真實”的人性,鄭多多、孫同、高璐、莫默等,劇中的每個人物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的人設,這些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真實存在的,電影的劇情在現實生活中也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生活中的我們不敢展示那些“醜陋”,當一部電影把那些“醜陋”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時,這就是人間喜劇。
為什麼是“半個”?這個問題已經回答完了,因為這部電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喜劇,無論從臺詞還是段子而言,喜劇效果並不明顯,所以說是“半個”。
搞笑的不是段子、不是臺詞,而是我們的人生
孫同、孫同母親、孫同的單位領導
孫同是一個內心善良、講義氣卻內心懦弱不勇敢的人,無論是他生活環境的原因,還是他所受的教育的原因,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大批次的存在,所佔比例相當多,沒錯吧?我們生活中存在太多孫同這樣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即便跟自己有關係也會去衡量各方面的利益和壓力,不敢講真話,不敢說真話,不敢對自己喜歡的人表白。
孫同母親一直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是有好工作、能夠拿到戶口,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一切都好,然而她卻始終不能站在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她只是考慮她認為“好”的因素,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母親是不是也有很多呢?
男主角孫同因為工作的壓力、生存的壓力、事業的壓力、名譽的壓力、母親的壓力、婚姻的壓力以及內心的壓力,他需要去權衡去做抉擇,這也讓他的內心不敢說真話,不敢說實話。
孫同的單位領導就更是個典型了,在各個大單位幾乎都存在這樣的領導,當然這也是“名利”下的人性罷了,溜鬚拍馬到極致,看著很好笑,但是現實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領導,你又能做什麼呢?
鄭多多、高璐
鄭多多這種渣男生活中也存在,依靠自己優越的財力和背景,或者依靠自己外表的帥氣,到處欺騙各種女生,滿嘴的謊言,滿嘴的甜言蜜語,自私自利的去欺騙朋友父母以及單純的女生,從小嬌生慣養,導致他的性格有缺陷,對待朋友口無遮攔,說話容易給對方造成傷害,非常的自私自利,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有沒有?比如說著名歌唱家李某江的兒子李某一,生活中現實的例子就更多了。
高璐就是一個單純的漂亮女生,喜歡各種甜言蜜語,可能她內心也希望嫁給一個有實力有背景的男人,她無法辨別哪些是真話哪些是謊言,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女生也太多了。
莫默
任素汐又用自己實力派的演技成功塑造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劇中人物,莫默的含義就是“莫沉默”,莫默的家庭條件非常優越,不愁吃不愁穿要什麼有什麼,好的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也讓她形成了自己非常鮮明的性格,她自己必須事事都要說真話,不說真話不舒服,不說真話很難受。
在現實生活中說真話很容易得罪人,說真話很容易讓對方不舒服,有些話往往會選擇非常委婉地表達,莫默無論面對家人朋友同事還是愛人,只說真話,表達非常直截了當,當然她的禮節禮貌一點問題都沒有。
電影開頭與鄭多多一夜情的美女
這名美女在鄭多多高璐的婚禮上也出現了,兩人在婚禮上合影拍照時,鄭多多還偷偷地捏了一下這個美女的屁股。這種女生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呢?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答案。
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因為好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我們的人生,是我們“自己”。
-
19 # 小劇看看
帶著這個疑問,我看完了《半個喜劇》。
作為周申、劉露導演繼《驢得水》之後的又一部作品,我還是抱有極大期待的。畢竟,當年《驢得水》帶給我印象太過於驚豔和深刻。讓我意識到中國喜劇人還是能夠拿出可以比肩西方世界的飽含黑色幽默、荒誕、反諷的喜劇作品來,不像如今橫行大小熒幕的那些低俗尷尬。
但是,俗話說得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啊不,是“期待越大,失望往往也會越大”。看完《半個喜劇》之後,我多少有一些失望。
《半個喜劇》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此處有劇透,愛看不看)。男一孫同(吳昱翰飾)是一個單親家庭出身的“北漂”,從小到大吃了不少苦,現在即將碩士畢業,想要留在北京難度很大,工作戶口住房都需要解決。男二鄭多多(劉迅飾)是北京富家子弟,父親是一個大型企業副總,和孫同大學七年“要好”得就要搞基了,吃喝拉撒都在一起。憑藉著鄭的關係,孫同也進入了鄭父親的單位實習,轉正遷戶口就是一句話的事。本來也相安無事,但是鄭多多偏偏是一個花花公子,即將結婚卻還和多個女人糾纏不清。有一天鄭多多的所謂“初戀”莫默(任素汐飾)突然出現在他們所住的房子中,於是孫同的愛情和苦難隨之而至。
這部電影從完成度上來說,是一部合格的喜劇電影,起承轉合都還比較到位。但是在電影的質量上說,卻很難讓人滿意。這並不是說導演不下功夫,事實上如果將電影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來分別打分的的話,應該前期9分,中期6分,後期4分。因此,電影的問題就很明顯了,那就是頭重腳輕。
導演也算是非常具有匠心的將整個故事的戲劇矛盾全部在電影的前三十分鐘來展開,鄭多多的渣(沒有其他字可形容),莫默的真實率性,孫同夾在兩者之間委曲求全。看似孫同為了珍惜與鄭多多的友情而處處為他掩飾,實則是有太多的“把柄”掌握在多多手上,不能不從。鄭多多是主犯,孫同就是從犯,所以《半個喜劇》的題目應該改成《兩個渣男》。
渣男也沒有關係,關鍵是在電影中段孫同喜歡上莫默的這一轉變實在太快(可見還是渣),反而不如莫默接受孫同來得苦痛掙扎。同時,最後整個電影的結尾,孫同良心發現與鄭多多決裂也太過生硬,就好像一個結打不開,直接上剪刀一樣簡單粗暴。
感覺兩位導演還是不太習慣電影拍攝。舞臺劇和電影是兩個相互關聯但是又不太一樣的藝術形式。舞臺劇簡單說來說一種全景藝術,融合了歌舞動作對白燈光舞美等表現形式,基本上來說給觀眾的是一種整體感受。而電影則不同,畫面就是觀眾的眼
-
20 # 傾聽邇的美
電影《半個喜劇》已經上映了,但是為什麼是半個喜劇呢?相信很多觀眾會好奇。
明明是一部喜劇,為什麼是半個呢?
劇情節奏
這部電影前半部分節奏非常快,也非常歡脫,觀眾們看到的是各種包袱和笑點,這就是喜劇的部分。前期的笑點主要集中在鄭多多身上,鄭多多的咋帶來了一系列的笑點。
電影的後半部分,笑點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難點。自從孫同的戲份逐漸多起來,這部電影就不是喜劇了,而是一個生活悲劇。
電影的結尾可以說是一箇中性的結尾,他不是那麼喜,也不是那麼悲。電影情節沒有從頭喜到尾,所以電影名《半個喜劇》倒也貼切。
對映
有人說,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喜歡看開心麻花的觀眾一定知道開心麻花的電影都是有內涵的,不是為了喜劇而喜劇。《夏洛特煩惱》、《李茶的姑媽》、《驢得水》、《羞羞的鐵拳》每一部都有自己的深意,都在反映社會現象。特別是《驢得水》可以說,把人性刻畫極其鮮明。
而這部《半個喜劇》也是一樣,如果要擴詞,半個喜劇對應的是什麼,會不會是半個悲劇?那半個喜劇和半個悲劇加在一起等於什麼?這部電影其實講述的就是生活,生活不見得都是一帆風順的,他有喜劇也有悲劇。人們更願意看到喜劇的那一面,我們也是為了幸福開心而努力,但是努力的過程是會有苦難的,這就是另一半。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這部電影的電影名真是妙啊。
回覆列表
因為《半個喜劇》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面的喜劇片,而是一個透過講述三個不同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來闡述社會上的年輕人在面對生活壓力時候的不用態度和做法。
《半個喜劇》是電影《驢得水》的原班人馬繼續打造的一部電影,也是開心麻花劇組翻拍了一部沒有了沈騰之後的第一部電影,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值還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因為有演員任素汐參與。大家對於任素汐這個演員的演技是非常認可的,主要源於她最開始在《驢得水》裡面角色的演繹非常的符合電影所有表現出來的情感。《半個喜劇》這部電影是由開心麻花演繹的,大家對於開心麻花的印象就是喜劇。
但是《半個喜劇》這部電影更多的表現出來的是現實生活上面的一些真實的寫照,更多的演繹出來的是社會上面的年輕人對於生活壓力的一種應對措施和態度,以及年輕人面對社會黑暗面時的一味的接受和保守底線的拒絕。再加上裡面的演員更多展現出來的並不是喜劇的元素,所以說這部電影連半個喜劇都並不能夠算上。
正是因為整部電影的一個情感的演繹以及展現出來的狀態和喜劇並沒有實質上面的聯絡,所以說大家對於《半個喜劇》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連半個喜劇都不夠,和它的電影的名字有著一些矛盾的地方存在,可能也是和大家最開始對於這部電影的理解有著一定程度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