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原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譯文:

    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賞析:

    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 2 # 和女兒一起讀書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關鍵詞是夢。詩人一生渴望殺敵建功,渴望收復失地,還山河一統。而卻抑鬱不得志,只能借酒消愁。

  • 3 # 宮商角徵羽羽羽

    我覺得該詞的關鍵字是“”。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喝醉後藉著燈光抽出劍細看,夢裡回到了號角聲連連的軍營。士兵們分食著烤牛肉,各種樂器演奏著邊塞的歌曲,秋意濃的戰場正在閱兵。馬兒賓士好像“的盧”馬一樣飛快,弓箭巨響聲如雷電一樣。為君王完成統一山河的大業,去爭取那生前或者死後的榮譽,可惜我已經白髮蒼蒼難以報效朝廷!

    吹角連營”、“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些描述全詞基調烘托的雄壯高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把詞人的雄心壯志推向高潮,“可憐白髮生”,結尾夢醒才驚覺自己已是白髮斑斑的年紀,悲壯傷懷。所以我認為關鍵字是“壯”。辛棄疾渴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但是無奈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只能悲憤寫下此詞送給與自己志趣相投的友人陳亮。

  • 4 # 老外二三事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原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譯文:

    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賞析:

    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 5 # 王志毅

    作者,辛棄疾,宋代朝詩人。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譯文: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恍惚間又回到了當年,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 一夢醒來,可惜已是白髮人!

    此詞透過對作者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透過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

    這首詞的關鍵字是一個聯“憐”字。一個“憐”字,點出了“白髮生”的無奈、鬱悶、焦慮、痛苦和憤怒。 

    請看一下全詞的分析:上篇 寫作者閒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作者帶著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裡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他們分享;軍樂隊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著各路兵馬,準備出征。

    下篇,緊接著描寫了壯烈的戰鬥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到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髮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鬥,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苟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髮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鬱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 6 # 一葉孤帆行萬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的關鍵詞是“醉”字,此詞是宋朝大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全詞如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此詩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一直讀到最後“可憐白髮生”,讓讀者深深對人物壯志難酬而灑下惋惜憐憫之淚。

  • 7 # 爽爽的大跟班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透過對作者早年抗金部隊豪壯的陣容和氣概以及自己沙場生涯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抒發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透過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

    全詞在結構上打破成規,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種藝術手法體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獨創精神。

  • 8 # 詩魔獨孤求踹

    此壯志難酬,英雄搵淚之作。

    稼軒詞多壯懷激烈、慷慨激昂。有班超意氣,宗愨長風。一讀金戈鐵馬,奔騰萬里;二讀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三讀滿懷惆悵,一紙唏噓。

    他的“醉裡挑燈看劍”比之陸游更有不同之處,陸只能“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實無馬上殺敵手段。只能把老壯雄心,寄託於王師官軍。

    而辛能跨馬挽弓,千里殺將。奈何無用武之地,平戎萬策不值種樹之書。然兩鬢斑白,血猶未冷,臨終不忘高呼“殺賊!”真男兒到死心如鐵,聞之令人動容。

    佛說人間八苦,最是可憐。“求不得”苦又豈止在女愛男歡、鶯鶯燕燕。韜略天下而無路請纓者更甚!

    此篇名曰“壯”、實可“憐”也!

  • 9 # 死不悔妀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譯文:

    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的樂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的情景。所有的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志以寄之》的關鍵字是什麼?需要了解此問答,首先就需要對此詞從頭到尾一詞一句的進行深度的分析,瞭解作者的內心世界,方能回答此問題。

    此詞透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用三個連續且富有特徵性的動作挑燈、看劍、吹角,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象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為什麼要吃酒且吃“醉”?“醉”之後,為什麼又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為什麼又要去看寶劍?…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用什麼樣的“說明”也難以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夢迴吹角連營。”壯士的夢已醒了,天已亮了,軍營間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號角聲。這號角聲,催人勇往無前。而作者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裡”、“夢裡”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士們高昂的戰鬥情緒,士兵們歡欣鼓舞,一個個美滋滋的吃著烤牛肉;軍中同時也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士兵們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就是神來之筆,也就是詞的“眼”,同時也是題目中所提到的問題,正當“秋高馬壯”之時,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下闋的部分:大氣磅礴,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我辛棄疾也是人,是將軍肯定也會有如此之想法。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當為“壯”也。如果此詞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然而詞鋒一轉,“此時白髮生。”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人已老,白髮已生,欲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了泡影。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便寄給了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此詞的前九句都是透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嘮叨了一大篇,到底誰是此詞的關鍵詞呢?我以為全文非常簡潔,任何一個詞、任何一句都不能少,都很關鍵。特別是透過“醉裡”、“挑燈、”至“夢””裡展現出狀觀之沙場“秋”點兵,到馳騁戰場的激烈場面的幾個詞的連綴都是神來之筆,是詞裡的魂,是詞中的“眼”。如果非要在此詞中講個子醜寅卯,故我認為除了我上面列舉的一些外,更為關鍵的詞應為“狀詞”與“可憐”二詞。因為“可憐”的出現詞鋒陡轉,先前有聲有色的“狀”觀畫面都化為泡影,“可憐白髮生”人已老矣!有不同見解者求指教。

  • 10 # 南園筱木子

    《破陣子·為陳同杜甫賦壯詞以寄之》寫出了壯士深夜萬籟俱寂,思緒萬千無法入眠之時只好吃酒,進而“醉酒”但醉酒之後仍不夢眠。繼而“挑燈”“看劍”。終於有了睏意睡著之後便入夢,剛才發生的一切又似幻境般,似夢非夢……彷彿聽見一聲聲號角,這號角讓人有種勇往直前的力量,壯士便是統帥三軍的將領,他一躍而起想要“醉裡”“夢裡”的一切變為現實。所以關鍵字是“醉”和“夢”。

  • 11 # 脂硯正堂

    為陳同甫賦壯詞,其關鍵自然是一個“壯”字。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是情壯,思壯。想想看,挑燈,時間為夜裡,又吃醉了酒,為什麼還要看劍?賈島詩云,“今日把試君,誰有不平事?”是因為心潮難平。做夢都要回到吹著嘹亮號角聲的營壘,其情,大概只能用心潮澎湃、激盪來表達了。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是勢壯。八百里,價值千萬金的牛,分麾下炙,分給部下烤著吃,還是直接稱其為真是豪氣干雲吧。“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之相較,大概只能稱為豪爽吧。五十弦,指瑟。《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翻塞外聲,演奏悲壯的軍歌。唐詩中有《塞上曲》《塞下曲》。“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里餘。”“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夫戰,勇氣也。”這樣激勵鬥志的軍歌,肯定能生髮出軍隊的同仇敵愾之情吧!沙場秋點兵,沙場,戰場。一個“秋”字,會讓人想到唐詩中的“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點兵,檢閱軍隊出征。豪氣干雲,同仇敵愾,兵強馬壯,這是一支有著怎樣氣勢的軍隊?戰無不勝,還是用這四個字來形容這支隊伍的氣勢吧。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戰場之景壯。戰馬都如劉備騎的曾經躍過檀溪的的盧馬,霹靂,帶有閃電的炸雷。弓弦響如炸雷,弓箭快似閃電,令敵人膽戰心驚。這兩句就彷彿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幅戰場畫卷,戰馬衝突馳奔,弓箭帶著破空之聲射向敵人,敵人驚恐萬狀,紛紛敗退潰逃,這樣的場景自然是一種壯觀場面。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既是“聲”壯,又是悲壯。為君王即是為家國。一戰功成,安定家國,解君之憂,其名之壯,應在生前身後之外。可憐,可惜。可惜,現在已是滿頭白髮。邊塞又傳有敵入寇,此時,還有人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一腔悲壯之情躍然紙上。

    見識粗淺,見笑了。

  • 12 # 武哥說文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此詞是一首壯士悲歌,其關鍵字應該是“憐”字。

    1、與好友陳同甫同病相“憐”,空有平戎策,卻無報國機會。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人稱“詞中之龍”。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後被主和派排擠,退隱江西上饒。

    陳同甫(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學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人稱龍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一生力主抗金,曾多次上書孝宗,反對"偏安定命",倡言恢復,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從題目看得出,這首詞是寄給好友陳亮以抒發抗金壯志的。兩人同為愛國詞人,同屬主戰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擊迫害。相同的遭遇讓志同道合的兩人友誼很深。

    1188年,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到江西帶湖拜訪辛棄疾,一對沒有一起扛過槍的戰友,促膝暢談,商量恢復大計,共抒北伐壯志,之後,兩人又作詞唱和。本篇即作於帶湖之會以後,自抒胸臆與之共勉。

    但是,他們的計劃意料之中的全都落空。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感嘆:無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

    這次會面的六年前,辛棄疾42歲,受彈劾,官職被罷,在帶湖新居正好落,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

    這次會面的兩年前,就是1178年,陳同甫45歲,連續三次上書,慷慨激昂地批判了朝廷苟安東南一隅的國策,批判主和派懦弱的不良風氣。空有平戎策,卻得不到朝廷重視。

    2、“憐”自己懷才不遇,只能“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借酒消愁。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已經淪為金國控制13年了,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在《美芹十論》中他自己寫到,他的祖父辛贊常常帶著他“登高望遠,指畫山河”。辛棄疾也親眼目睹金人統治下漢人所受的屈辱與痛苦。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21歲辛棄疾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在軍中,辛棄疾有驚人的勇敢和果斷,名重一時。完成任務後回到南宋,從此再也沒有上過抗金戰場。

    1165年開始,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25歲的辛棄疾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一時期,辛棄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對辛棄疾的才幹很感興趣,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任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之類的。

    1182年11月,受彈劾,官職被罷,閒居帶湖,雖然心灰意冷,還抱有復出殺敵抗金的夢想。寫這首詞時,詞人罷職閒居,但目睹國事則憂心如焚,胸中塊壘,惟有借酒澆愁。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起首兩句,就格外的慷慨悲壯、沉鬱頓挫,情景交融。

    醉酒之時,唯有酒醉之時,辛棄疾撥亮燈火,一次一次深情地端祥著自己心愛的寶劍,卻盡是憤懣與失落。

    “挑燈”“看劍”的細節,真切地表現了詞人此時內心的心情,在迷離的醉態中,詞人又彷彿回到了那鐵馬冰河的抗金歲月。那時,軍營裡召喚戰士出征殺敵的號角響成一片。八百里連營,激情澎湃,戰旗獵獵作響,戰士鬥志昂揚,那場景多麼激動人心啊!

    這首詞題為“壯詞”,壯就壯在它描繪了抗金部隊的壯盛軍容,也道出了辛棄疾的壯懷激烈。

    3.“憐”自己白髮生,卻未實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理想。

    寫這首詞時,辛棄疾已經48歲了,心裡念念不忘的還是“天下事”,一心渴望復出沙場,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生前身後名”,是想為南宋和民族建立不朽功勳。這兩句詞裡,辛棄疾彷彿看到了自己大功告成發出愉快歡呼聲的樣子,語調輕鬆卻又大氣磅礴的。

    全詞從意義上思考,前九句是一部分:彷彿天已拂曉,軍營裡的號角聲連綿不斷,他把大塊的肉給將士們分享,琴瑟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獵獵秋風,遼闊沙場,他檢閱著自己的兵馬,一聲令下,旌旗展展,駿馬奔騰,風馳電掣,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君王的統一大業就要大功告成,他也贏得了生前死後的不朽英名。

    不過,話題一轉,詞人似乎酒醒了,一股愁緒又湧上心頭,“可憐白髮生”,時光匆匆,自己已經老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畢生願望,恐怕是再也沒有機會了,怎不傷懷?

    我們不想看到這個大轉彎,我們都還沉浸在辛棄疾的醉態描繪中,陶醉在他營造的“沙場秋點兵”中,然而,一切夢都會醒,所有的醉都會醒。

    理想和現實,是如此強烈的反差,這反差裡,是壯士悲歌,是壯懷激烈,是壯心不改;這反差裡,是理想的破滅,是青春的流逝,是詞人的無力迴天。從這反差中,我們看到了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看到了人民的水深火熱,也看到了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

    結語:追往事,嘆今吾,不堪回首。

    辛棄疾的詞作中,與此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䩮,漢箭朝飛金僕姑。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短短五十五個字,卻寫盡了一個抗金名將的悲慘遭遇。上闕氣勢恢宏,下闕悲涼如冰。

    越豪放的就越柔軟,越悲哀的就越平和,辛棄疾沒有過多的語言,只輕輕一嘆:可憐白髮生!他也只能夠輕輕一嘆。

    在歷史長河裡,辛棄疾未酬的壯志竟然是如此醒目,整個南宋王朝都有他“醉裡挑燈看劍”的影子。

    在文化長河裡,辛棄疾被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代表南宋豪放派詞的最高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突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

    作為將軍,辛棄疾是可憐的,作為詞人,辛棄疾是幸運的。苦苦追求無果的政治抱負,卻無意中成就了他的千年詞名。幸?抑或不幸?

  • 13 # 塵世曉書僮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關鍵字是什麼?

    我認為就是悲壯!

    辛棄疾的一生可以說是轟轟烈烈,但是很可惜後來被人彈劾,所以只能是離開京城,一個人獨自在江西上饒隱居,這一時期讓他很是痛苦,可是又時常懷念當年在戰場的生活。我們可以理解為,他一直是希望上戰場,可以去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成就一番事業,可是無奈當時的南宋朝廷並沒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一味地議和,這也使得辛棄疾沒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是在偏僻的鄉野隱居。

    如果把辛棄疾當成一位普通的文人,那麼就是大錯特錯,要知道他年輕的時候上過戰場,還訓練出了一支很強悍的部隊,但是由於當時南宋朝廷無能,並沒有想過要收復北方的失地,以為只要守住了南方,憑藉長江天險,一定是可以高枕無憂,所以依舊還是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辛棄疾少年時代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所以偷偷地跑回到南方,開始積極參與其中,一開始他被委以重任,但是後來又是被人彈劾,最終使得他離開了軍隊,去到了江西上饒在那裡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這一時期他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詞作,而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正是寫於那個時期,當時他內心悲痛不已,回想了年輕時在戰場的經歷,所以寫得大氣磅礴,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那麼這首詞只能是用悲痛來形容,雖然他離開了戰場,但是依舊還是希望可以上到前線,可以去建功立業,去收復北方的失地,即使是在夢中,他也依舊還是想著國家,想要為國家貢獻出一分力,可是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使得他一直沒有任何的機會,這也造成了他後來的悲劇,讓他在現實的生活中承受著無盡的痛苦。在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通篇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正是由於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了無窮無盡的痛苦,才使得他悲痛不已。

    醉裡挑燈看劍,這是何等的悲壯,只有像辛棄疾這樣的文武全才的詞人,才能夠寫出如此令人震撼的作品,所以這首詞娓娓道來,寫得很是悽美,讓人感受到了他內心的悲痛之苦,還有對於現實的無奈。

  • 14 # 木山文

    這首詞的關鍵字,就是在題目中點明的一個"壯"字,以與朋友共勉。又分前後兩部分。前部是"雄壯"。又以"醉"和"夢"來表現。喝醉悶酒,把玩武器,把燈光撥得很亮,把武器看了又看。這是一個急欲殺敵而又境遇艱難的戰士形象 。思想無法平靜,夜難眠,夢不斷,愛國戰士馳騁沙場,志遂功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指完成了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了青史留名的壯志。

    後半部,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是寫報國無路,理想無法實現的"悲壯"。

  • 15 # 歪史

    這一個夢本來是喝醉之後的幻覺,幻覺中的景象又都是當初軍營戰事,預示著當初的雄心壯志,可是回頭一看不過南柯一夢,光陰流逝,已經白髮蒼蒼,什麼都沒有,既沒有了卻君王天下事,也沒有贏得生前身後名。

    這種境界聯絡上下闕詞讓人不勝唏噓,勾勒出的畫面是:一個曾經豪情萬丈、欲圖封狼居胥的英雄到頭來看著自己的白髮黯然神傷!這難道還不夠可憐?

    當初的激情,當初的夢想,光陰如梭,歲月是把殺豬刀,日月穿梭之後留下的是什麼?是白髮!

    這一切,只能借酒澆愁,用酒來麻痺自己的,給自己一點安慰,好人自己酒醉之後回到自己當初,騎著寶馬,點兵聚將,準備英勇殺敵!可是,現實中的畫面:一個老頭自己憂愁的喝酒,拿著一把當初殺敵的破劍,只能在醉中回想自己當初的英姿,而殘酷的是,本想從劍中找回豪情,劍卻映出了自己兩鬢的白髮!

    人世間的殘酷也不過如此吧?著意栽花花不成,一絲白髮,或者說劍中的倒影將一個英雄的夢境擊碎,使他如夢初醒,我們感覺到的是這個英雄的卑微、無助、不甘又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尷尬。

    可是,又能怎麼樣呢?只能將這個記錄下令,寫給遠方的朋友,抒發一下自己的苦悶,聯想到遠方的朋友,也是一樣際遇,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憂愁,故意寫的豪邁悲壯,隱藏掉哀怨,一句可憐白髮生概況了自己處境。

  • 16 # 文學解讀小帥

    我認為《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關鍵字在最後的可憐上

    原詞如下: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的整體意思是說辛棄疾喝醉了酒之後,在夜晚挑著燈芯,但是燭光卻照在了許久都沒有用的劍上,這樣的情景,使得它在喝醉了酒的狀態下,拿起他多年未用的寶劍,他做夢都想回到那個吹著沙迪的號角,王帳連空的營帳當中,希望和麾下的將士們一同吃掉寶馬,聆聽那塞外的歌聲,在出徵之前,在沙場上大點兵,希望自己承認的盧馬賓士在賽場上手拿寶雕弓射出去的箭,好像霹靂一樣射在敵人的胸前,能夠為南宋的君主將天下的事,將收復河山的壯烈願望完成,也能夠為自己贏得生前身後的名譽和光榮,但是最後話鋒一轉,說自己可憐白髮生。

    因此,在全文的描寫當中是虛實結合,無論前面她用了多少的筆墨來描寫自己在戰場上殺敵,那都是一種虛寫,他自己在做夢的時候,但是等他夢醒之後,他說可憐白髮生。也就是說自己不能夠被南宋的君主重用,而撞之未酬,卻年老體衰的這麼一種悲涼心境,鑑於這首詞是給自己的好友陳同甫寫的,他就表現了一種能夠勉勵好友的情緒,也有一種警示的作用,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有上場殺敵的決心,但是沒有這種機會,提醒好友一定要珍惜,機會也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時光。

  • 17 # 小話詩詞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這個英雄夢亦或是馳騁沙場的壯士,亦或是守衛國土的英雄,亦或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曾幾何時,我們讀到辛棄疾的《破陣子》的時候,會為詞中的壯志豪情而熱情澎湃,夢想那種“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豪情,夢想那種“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沙場馳騁,我們都被《破陣子》中那愛國的赤忱所感染。

    辛棄疾的《破陣子》是一首充滿著愛國豪情的詞作。今天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子將我的思緒引入了詞作中所營造出的意境,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提問,所以我想將自己對這首詞的看法寫出來。《破陣子》詞中有一條小序“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詞如下: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是一首現實與夢想結合的詞作,也是一首書法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詞作。在解讀詞作以及回答樓主的問題之前,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辛棄疾和這首詞的創作背景做一個交代。這樣更有助於理解好這首詞作的內涵和意義,以及詞中的關鍵字。

    詞人簡介和詞作的創作背景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有著強烈愛國思想的英雄人物。

    辛棄疾生活在北宋向南宋過渡的特殊歷史時期,他的童年是在家鄉歷城度過的,那時候他的家鄉已經成為金國統治的地方。二十一歲辛棄疾便參加了耿京的義軍,辛棄疾膽識過人,立下了許多戰功。

    南渡之後,辛棄疾歸順南宋朝廷,他積極主張恢復大業。他一次次地將自己的意見上傳南宋朝廷,可是南宋朝廷安於現狀,對辛棄疾的主張不予採納,辛棄疾也遭到了主張議和派的嫉恨和打擊。

    辛棄疾的雄才大略得不到採納,他也無法實現自己建功立業,收復大業的願望。因為辛棄疾被議和派嫉恨和打擊,他一度賦閒在家,沒有任何的職務,賦閒前後長達20年之久長。

    辛棄疾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收復大業的雄心壯志得不到實現,所以抒寫收復大業、傾訴壯志難酬的憤慨就構成了辛棄疾此時創作的主旋律。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辛棄疾賦閒期間創作的一首詞作。

    根據詞中小序“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可知:這首詞是辛棄疾寄給陳同甫的一首詞。陳同甫就是陳亮,陳亮字同甫,是辛棄疾的好朋友,也被人稱為稱為“龍川先生”。陳同甫為人才氣超邁,議論縱橫,陳同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陳同甫也是一位主張收復的人物,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與辛棄疾一樣遭到議和派的打擊。辛棄疾和陳同甫因為有共同的志向,兩人意氣相投。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9年)冬天,陳同甫到江西上饒拜訪在此地賦閒的辛棄疾,並且留住了十天,兩人雖然都賦閒在家,卻一起談論國家大事,寄豪情與酒中。陳同甫告別後,辛棄疾寫了一首《賀新郎》的詞送給陳同甫,在《賀新郎》的小序中,辛棄疾詳細的記述了兩人的相會的事蹟,《賀新郎》小序寫道:

    陳同父自東陽來過餘,留十日。與之同遊鵝湖,且會朱晦庵於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餘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鷥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吳氏泉湖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賀新郎》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千里一笑。

    我之所以在此處引用辛棄疾《賀新郎》小序的記載,就是因為這段小序可以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詞作的創作背景相互參照。陳同甫收到辛棄疾的詞後,回贈了一首詩。此後,兩人經常用同一詞牌往來相寄唱和。

    這首《破陣子》就是作於此時,辛棄疾時年50歲。正像《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寫的那樣,詞人棄疾已經是“可憐白髮生”了。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鑑賞

    這首《破陣子》,全詞以兩個對偶句開篇,透過具體的描述,表達了多層的詞境。第一句“醉裡挑燈看劍”只有六個字,卻使用了三個連續的、特徵鮮明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透過這些動作可以看到詞人所處的環境。

    這也在無形中讓我們產生了諸多疑問,詞作一開篇的腔調就這樣高昂,是什麼原因呢?詞人為什麼在醉酒之後還要將燈挑亮呢?為什麼還要觀摩自己的劍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不禁迴旋在人的腦海中。

    其實問題的答案也就包含在詞中。挑燈這個動作說明時間是晚上,詞人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的時候,思潮澎湃,無法入睡,他便獨自飲起酒來。誰曾想,借酒消愁愁更愁。

    詞人飲完悶酒之後,思緒仍然無法平靜,他將昏暗的油燈挑的更亮,詞人拔劍出鞘,仔細觀摩起來,詞人的這把寶劍是跟隨自己征戰過沙場,是辛棄疾的武器。詞人看著這把跟隨自己上陣殺敵的寶劍,不禁陷入了沉思,隨著時間的消逝,詞人總算是睡著了。

    而剛一入睡,詞人就進入了“夢迴吹角連營”的夢境中,這是詞作在時空上的轉換。詞人的夢境展現的是怎樣的情景呢?原來在夢境中,詞人回到了他曾經帶兵作戰的陣營,而此時的陣營顯然是大戰在即的場景。

    “連營”就是一個陣營連著一個陣營,而且此時陣營裡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是戰前的序曲,是用來鼓舞士氣的,詞作讀到此時,詞人“醉裡”、“夢裡”的一切好像都變成了現實。

    接下來兩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這是兩個對仗細緻工整、詞意開闊雄壯的句子,這兩句的意思是:將士們在戰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他們在各自的陣營裡就餐,為即將到來的大戰而飽餐一頓。

    只有吃得飽飽的,才能為戰鬥的需要提供必要的體力支撐。而他們吃的是烤熟的牛肉。就餐一結束,在嘹亮的軍歌聲(五十弦翻塞外聲)中,將士們馬上就排成整齊的隊伍。這是一支軍容整飭、訓練有素的隊伍。

    這兩句寫出了全軍將士們昂揚的鬥志,突出地表現了陣容的整飭,也展現出一派慷慨激昂的戰前場面。

    上片最後一句“沙場秋點兵”,突出了戰爭發生的季節。秋季,農作物成熟,陣營的後勤補給能得到有力的保障,而且戰馬在秋季也是膘肥體壯的,更加適合長途的奔涉,更加適合戰爭的需要。

    所以從將士們的鬥志、後勤和戰馬三方面考慮,秋天是軍隊發動戰爭的最佳時期,也是體現部隊戰鬥能力的最佳時期。兵精、糧足、馬壯更加適合進行一場長時間的戰爭,所以詞中的“沙場秋點兵”就不難理解了。

    而且這一句中的“秋”字本身即用的相當好,選擇在秋高馬壯的時候出征出征,預示著戰無不勝的前景,也預示著戰爭一定會取得勝利。

    下片開篇兩句“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兩句的意思是領兵的將軍率領著隊伍奔赴前線,戰鬥開始了,一時間弓弦雷鳴,萬箭齊發。

    在“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這兩句中,詞人從形、聲兩方面落筆。“快”描寫形,指的是將軍衝鋒陷陣、身先士卒的氣勢;“驚”描寫聲音,指的是弓弦拉滿,萬箭齊發的聲音。“快”和“驚”兩個字連用,具有非常強烈而鮮明的畫面感,動感十足。

    詞作雖然沒有對戰爭的場面做過多的正面描寫,但從飛馳的戰馬和霹靂的弓弦聲中,我們彷彿看到了戰爭的場面:

    對方的隊伍在我方凌厲的攻勢下,已經亂了陣腳,我方的將士們乘勝進擊,尤其是騎著的盧馬的將軍,他既是全軍的指揮者,又身先士卒衝在隊伍的最前線。他揮舞著手中的寶劍,對方的隊伍一瞬間就敗局已定,他們被徹底擊潰了。這時候我方的陣地上旌旗招展,將士們高唱凱歌,歡聲雷動。

    這一場戰鬥,徹底擊潰了對方,將軍指揮全軍克敵制勝,一戰成名,戰爭得到了全方位的勝利。這一場酣暢淋漓的勝仗,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

    這是一場何其雄壯的勝利,這是一支何等的雄壯的隊伍。詞作寫到這裡,也令讀者歡欣鼓舞、熱血沸騰,這樣的詞作就像詞人在小序裡寫的那樣,真可以稱得上是一首“壯詞”。

    詞人馳騁想象,化身為詞裡的將軍,剛實現了自己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的,恢復大業的宏願時。詞作忽然來了一個大轉彎——夢醒了,詞人也回到了現實的境界裡,他回味著夢境中的壯舉,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將昂揚向上的戰鬥激情渲染到極致後,在氣勢陡然頓挫中戛然而止,隨著詞人一聲長嘆而曲終闋盡,將詞人強烈的憂憤與痛楚表達的淋漓盡致。

    詞人雖然已經50歲了,經精力和體力也沒有年輕時充沛了,可是詞人報國的熱血絲毫沒有減退,反而愈演愈烈。詞人回想現實,白髮已生,可收復大業的願望始終無法實現,想到自己的雄才大略無法得到實現,自己的凌雲壯志也只能在夢境裡實現了。

    詞人只能在夢境中征戰沙場,只能在夢境中實現自己的平生夙願,只能在夢境裡快意人生,連詞人都覺得這是“可憐”的。可是又有誰能夠理解自己的一片衷腸呢?他想到了他的好朋友陳同甫,他把自己夢境中的豪情壯志填成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也正像辛棄疾在另一首詞作《賀新郎》中說的那樣:“知我者,二三子”,可以說陳同甫就是辛棄疾口中的那個“知我者”。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一詞中的關鍵字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關鍵字是什麼?這是樓主問題中提到的,也是我打算詳細解讀一下的。這首詞中的關鍵字是哪一個?我覺得就是“醉裡挑燈看劍”一句中的“劍”字。

    本詞中的“劍”出現在開篇句中,全詞也出現了這一次,“劍”出現在詞人在詞人酒醉時分時分,詞人將燈挑亮,觀摩寶劍,可以設想詞人此時的眼神是一直凝視著這柄寶劍的。從詞人眼神停留在劍上可以知道:詞中人應該是一位憂國憂民的人,他是一個一直渴望重新騎上戰馬、馳騁沙場的壯士。

    假設將第開篇句中的“劍”字去掉,這樣詞意就毫無意境可言了。“劍”雖然在全詞中只出現了一次,但是卻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劍”字也為全詞定下了慷慨激昂的腔調;“劍”字也與全詞夢境中征戰沙場的意境達到了高度的契合;“劍”字也起到了明確了這首詞創作主旨的意圖。

    還有一點,我為什麼要說這個“劍”字是全詞的關鍵字呢?,那就是在全詞的意境考量上。因為辛棄疾在創作這首詞的時候,正好是賦閒在家的時期,而且這段賦閒時間前前後後總共有二十年之久。可以說辛棄疾是很長時間沒有上過戰場了,但是詞作卻描繪出了戰前的沙場秋點兵、連營號角的場面,以及波瀾壯闊的戰場場面。

    《破陣子》詞作裡所描繪出的所有場面都是透過“醉裡挑燈看劍”這一句來過渡的,與其說是這一句,還不如說是隻靠這一個“劍”字來過渡完成的。

    可以說,“劍”字為詞作夢境中的種種場面的出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正是因為開篇句中的這個“劍”字引出了第二句中的夢境,所以“劍”字也起到了鋪墊下文、渲染氣氛的作用,也完美的體現了這首豪放詞的意境。

    小結

    詞人辛棄疾的宏願就是上場殺敵和收復大業,可是他的願望在現實裡無法實現,他只有將這種願望寄託於夢想中,藉助夢境來實現自己的宏願,所以這首詞的開篇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就很好理解了。

    詞人夢境中的陣營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在詞人心中:陣營是他魂牽夢縈的地方,也是最令他激情澎湃的地方。

    辛棄疾一生的願望就是收復大業,他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雖然屢遭排擠和打擊卻矢志不渝,他報國的一腔熱血從未減退。

    也正是因為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得不到實現,所以在他的詞作中那種壯志未酬的憤懣才表現得更加沉鬱悲壯。所以在這首《破陣子》中,詞人於曲終闋盡處才會發出“可憐白髮生”的感嘆。

    一縷英雄回答完畢。

  • 18 # 米粒濃

    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一首耳熟能詳的詞,我讀它百遍不為多。個人覺得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這首詞的詞境,那就是“壯”字。君不見“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前線兵營連綿不斷,波瀾壯闊,“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將士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是何等的豪壯氣概!更兼“沙場秋點兵”,令前線戰場充滿了肅殺悲壯之氣。“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將士們衝鋒陷陣,奮勇殺敵,“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又是如何榮光的事情!只是這麼壯闊的殺敵戰場僅是一場夢而已,“可憐白髮生”,令人唏噓不已。雖然這只是一場夢,但這個夢也足以氣壯山河了!

  • 19 # 山晚望晴空

    我的答案,回是“壯”字。

    原因很簡單:

    1.這是一首壯詞,寄寓他的悲壯理想。

    2.他只有在夢中,才能奔赴沙場。所以 ,解酒消愁 ,大醉後。

    3.夢到軍營號角嘹亮響起,軍營的壯觀景象。

    4.在軍營操場分肉吃的壯觀場面。

    5.在那個蕭瑟的秋天檢閱軍隊的壯闊局面。

    6.在戰場上激烈的廝殺的壯觀場面。

    7.實現自己壯志,替君王收拾統一失地,贏得生前後世的美名。

    8.可惜兩鬢斑白,沒有機會奔赴沙場的悲壯。

    這種嘆息不是一味地嗟嘆,而是對現實不滿一種表露,把這種理想寄託友人陳亮。

    所以,整首詞,句句都在圍繞“壯”字來寫,壯就是這首詞的“詩眼”。

  • 20 # 景陽鍾

    你問的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關鍵字是什麼?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釋義:

    的盧:古代一種烈性的快馬。三國故事:劉備帶兵駐紮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劉表不信任他,曾請他赴宴,想在宴會上捉拿他。劉備覺察後乘的盧馬逃出。劉表部將蔡瑁帶兵去追趕劉備,在檀溪渡水時,的盧馬陷在水中,劉備加鞭大呼:“的盧,的盧!今日妨吾!”,話剛落音,的盧馬便一躍三丈,飛上對岸。“馬作的盧”,是說戰士所騎的馬,都象的盧馬一樣好。

    八百里:泛指當年辛棄疾參加耿京抗金義軍時的義軍陣營範圍。又一說指牛,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篇:“王君夫(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常瑩其蹄角。” 蘇軾《約公擇飲是日大風》詩:“要當啖公八百里,豪氣一洗儒生酸。”

    詞中八百里句指以烤牛肉犒賞全營上下, 泛指酒食。

    譯文:

    為了勉勵陳同甫,寫一首雄壯的詞寄給他。

    酒醉後點亮油燈仔細觀賞寶劍,彷彿夢中回到了義軍當年奮起抗金的歲月,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八百里連營犒勞將士,戰地上多種樂器合奏起雄壯的歌曲,在蕭殺的秋天裡檢閱雄壯的軍隊。

    騎著的盧馬猛烈向前飛馳,弓弩射出驚雷似的霹靂,替君王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獲得生前死後的美好讚譽。可惜啊!現在已經是白髮老人了。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陳亮(字同甫) 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到上饒訪辛棄疾,駐留十日,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鵝湖之會後,辛棄疾寫了一首《賀新郎》詞寄給他,陳亮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覆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回和詞。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關健字就是突出一個“壯”字!

    詞中回顧了他當年在山東和耿京一起領導義軍抗擊金兵的情形,描繪了義軍雄壯的軍容和英勇戰鬥的場面,也表現了作者不能實現收復中原的理想的悲憤心情。

    寶劍只能“醉”中看, 名馬只能“夢”中騎。

    在醉裡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醉裡看劍,夢中廝殺,馳逐沙場,寫得酣暢淋漓,快意一時。……這處境終究是夢境,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誰“可憐”他呢?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詞的意境“悲壯”。

    日月星辰將曉天,

    夜半鍾聲到客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曉松奇談》20161118期,日本料理PK中華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