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大妮談古今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主張重文輕武,並且趙匡胤出生于軍人家庭,從小看慣了殺生屠戮,在五代十國這個動盪年代軍民生命更如草芥,當宋太祖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戰亂局面後,知道老百姓要的是休養生息,所以就明白了為什麼對白起這個“人屠”反感並且討厭了。

    武廟是唐玄宗時所立,以姜子牙為主張良為輔,其中包括白起,韓信,諸葛亮等在武略方面有突出能力者。

    但白起相較於另外九位殺業實在太重,尤其長平一戰就坑殺趙軍40萬並且還是放下武器的降卒。直接說明了白起這人殺心太盛根本沒有一點為將者的憐憫心所以不配享武廟。

    最重要原因就是趙匡胤要透過這個舉動和行為徹底向百官和天下百姓傳達重文輕武這個最根本國策的決心。

  • 22 # 音樂達人小木木

    人屠!不光趙匡胤,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從心底憎惡白起這種人的吧。不是應該這樣才對嗎?

    題主要問,為什麼有人會不厭惡白起啊?那才會有點意義吧。

    對投降計程車兵血腥屠殺,一個真正滿手鮮血淋漓的劊子手,不守諾言的撒謊者,既無道義也無廉恥,雖然有滔天之功於秦,但連秦王也不待見他。正常秦人看到他,也會遠遠的繞道而行。

    因為這人犯下的,其實是一個反人類的罪行啊。雖然古代中國並沒有這個詞兒,但在文學描寫中,死後下地獄在煉獄最底層看到白起受折磨的情節比比皆是,可見普通人對他的憎惡到了什麼樣的程度。神憎鬼厭說得就是他了。

    也許唐朝李世民、明朝朱棣可能會有點欣賞白起,但趙匡胤絕對不會,他年輕時曾千里送京娘,能不欺暗室,是個三觀相當正的青年。和咱們一樣,討厭白起再正常不過了好嗎?

  • 23 # 包山種樹

    “武廟十哲”是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設定的,當時被稱為“太公尙父廟”,主要祭祀姜太公呂尚(姜子牙),廟內還供奉了十位歷代良將,這十人被稱為“十哲”。

    每年的春天和秋天舉行祭祀活動,祭祀時所使用的祭品和禮樂編制與祭祀孔廟相同,都是當時高規格的祭祀。到了唐肅宗上元元年時,姜太公被尊稱為“武成王”,原來的“太公尙父廟”便更名為武成王廟,簡稱“武廟”。

    當時“武廟”內供奉的“十哲”分別是:漢太子少 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勣。

    到了北宋時期,“武廟十哲” 中的秦武安君白起卻被宋太祖趙匡胤踢出“武廟”。據記載,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巡遊武廟時,指著秦武安君白起的畫像大發雷霆說:“起殺已降,不武之甚,胡為受饗與此?”意思是白起坑殺投降計程車卒,非常不武,為何還能讓他在武廟內享受祭祀呢?於是武安君白起就被逐出了“武廟”。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上幸武成王廟,歷觀兩廊所畫名將,以杖指白起曰:‘起殺已降,不武之甚,胡為受饗於此?命去之。’”

    終宋一朝,武安君白起再也沒有進入過“十哲”。其實,當時被排除在“十哲”之外的還有魏西河守吳起,原因是和他殺妻求將和母親去世沒有奔喪有關。到了宋徽宗宣和五年時,武廟內的“十哲”已然變更為: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

    到了清朝的時候,不要說“十哲”的變化,連武廟的主神都由姜子牙變更為關羽了,從此,“武廟”也更名為“關帝廟”了。

    其實,統治者設定廟宇來祭祀部分先哲英雄,都是為了符合當時的政治需要,更多的傾向於價值觀的導向。從這個意義上講唐玄宗的“十哲”和宋太祖的“十哲”沒有根本的區別,只是宋太祖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挑剔古人,原來的“十哲”裡面,也不是隻有白起和吳起有瑕疵,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再看宋太祖本人,利用“黃袍加身”從人家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皇位,假惺惺的賜給柴氏母子“丹書鐵券”,到頭來柴宗訓還是在二十一歲時莫名其妙的暴斃了。

  • 24 # 品泰電器

    眾所周知,在古代幾乎每個朝代,戰國時期的將軍白起都被奉為戰神,還被作為姜子牙的陪祀,地位很高,但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去祭拜姜太公時,卻對著白起的塑像破口大罵,此舉令人疑惑:白起和趙匡胤生活的時代相差千年,趙匡胤為何要羞辱他的塑像呢?

    歷史上的白起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戰將,並深得秦國宣太后和魏冉的信賴,為秦國征戰四方立下了赫赫戰功,受封武安君,尤其是在攻打楚國時,白起率軍擊潰百萬楚軍,由此導致楚國一蹶不振。可以說,在秦國一統六國的大業中,白起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他在百姓之間也很有威名,甚至到了令小兒聞其名而止啼的成都。但是由於白起功高震主,且得罪了應侯範睢,白起最後以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儘管如此,白起在秦國百姓心中依然是戰神一般的存在,而且在秦之後的朝代也受到統治者的推崇。

    不過,白起在攻打楚國時開挖堤壩致使無數楚國百姓死亡,並且斬殺戰俘,這些行為都使他為後人詬病。而這也是宋太祖趙匡胤對著白起塑像大罵的原因,認為白起連已經投降的人都不放過,實在不仁。

    趙匡胤這種舉動,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執政理念,他出身草莽,很容易就會給百姓帶去過分推崇武力的印象,為此他上位後下令不許折辱前朝皇室和百姓,並施展仁政,以達到鞏固政權的目的。

  • 25 # 落伍者

    中國不是一個宗教國家,但是卻有著與眾不同的對先祖的崇拜,所以各個朝代才立太廟等祭祀場所追念先人,正如《左傳》中的一段話“國家大事,在祀與戎”。

      一開始皇帝只是在設立太廟,將自己的祖先的靈位放入太廟之中供自己和後代祭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確立了孔子在中國古代的正統地位,於是對於孔子的祭祀也開始多了起來。北魏孝文帝則修建了在京城之內的第一座孔廟。

      

      唐朝之後,尊孔子為文宣王,並設立亞聖孟子,還有十哲,六十四子,也形成了文廟祭祀體系。上元年間,唐肅宗仿照文廟的體系,將姜太公尊為武成王,設立武成王廟,設立亞聖張良,同樣也有十哲,六十四子,形成武廟祭祀體系。之後每逢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禮舉行祭拜之禮。

      

      武廟十哲在唐朝時是指唐朝以及唐代以前的著名軍事家。在武廟中十哲分列在姜太公兩側,右邊位列有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左邊位列有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這些人無一不是在軍事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讓他們接受後人的祭奠,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然而到了宋朝,有一個人被從十哲中除名,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到武廟中祭祀,十哲中有一個人他很看不順眼,那就是白起。趙匡胤認為白起殺降,是不武的行為,所以將他去掉。

      

      白起是秦國名將,他最突出的戰績就是在長平之戰中,一舉擊敗了40萬趙軍,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勝局。可謂是勇武至極,所以在唐朝他才得以入武廟配享。但是他也犯了一個兵家大忌那就是“殺降”——活活坑殺了40萬的趙軍。所以雖然白起在軍事方面的貢獻十分突出,但是歷史上很多人都對他的評價極低,趙匡胤更是討厭所以將他提出武廟十哲之列。

      那麼之後是誰加進來了呢?宋徽宗時期,武廟增補到了72人,雖然沒有十哲之名,但是在廟中主祀仍然是姜太公,張良陪在姜太公身邊。另外十個人是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也就是說張良被提了上去,而補充的則是范蠡和郭子儀,白起就這樣不在武廟十哲之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王爺們沒有手機如何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