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國際資料公司IDC的《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中,小米和聯想已經徹底被OPPO和VIVO甩到後面,歸到“其他”之列。如果要把這歸因於全球手機銷量增速下滑,看起來不無道理。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總出貨量為3.349億部,與去年同期的3.343億部相比僅增長0.2%,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小同比增幅。連蘋果和三星也難逃大勢,但他們依舊穩居第一、第二,只是與第三名華為的差距大大縮小了。而國產新星OPPO和VIVO,同比實現了三位數的上漲。
11
回覆列表
  • 1 # 科技晉軍

    首先,小米走的是高配低價的網際網路銷售,在前幾年其他廠商手機價格高高在上的情況下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網際網路的發展是極為迅速的,在其他廠商不止耕耘於渠道同時注重網際網路的同時,小米在這一方面已經沒有優勢。第二,小米從最開始的搶購模式發展到了現在。可能只有極少一部分人能夠搶到,催生了大量的黃牛。當產品熱度下降才能有購買的可能,但是這個時候通常又會出新品,開啟新一輪的搶購模式,導致很多使用者不滿。第三,小米的線下零售維修售後並不完善,手機一旦出現問題需要售後的成本高,使得使用者放棄。再有就是例如“換屏門”之類事情的發生,也是使用者不願再相信小米的原因,那麼銷量下降就是必然的趨勢了。

  • 2 # 銘科技

    這其實與銷售戰略有一定關係的,對於小米來說,恐怕最讓人詬病的就是飢餓營銷了,網際網路模式有網際網路有點,線下有線下的實力,中國人那麼多,相比線下銷售也有更廣大的市場,這也是小米魅族等銷售轉型的原因之一。可謂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讓消費者失去了耐心,產品的創新也停滯不前,目前國產市場不缺好產品,所以這也是小米銷售額不能快速增長的一個原因。

    華為其實是機海戰術,在線上線下都有不錯的銷售渠道。在公眾眼裡,也十分得民心,尤其是對於一些中年人尤其對他比較熱衷,畢竟華為也是一個擁有一定歷史的民族企業了。

    民心有了,渠道和供應商也是不能缺少的,搶購這個字眼大概在小米模式帶起來之後很多廠家也在頻頻效仿,vivoOPPO很顯然沒有去跟風,他們主要是走線下路線,並且各大衛視綜藝節目也是大投廣告,主要在二三四線城市實體店銷售。想想還是這些地方的人購買力多,而且人數基數非常大。

    也就在這兩天網上爆出雷軍的內部郵件,可以看出小米對創新和技術的追趕,今年小米之家線下發力也是一個新的開始。不論是誰出貨量第一,這都是民族的驕傲,希望各個廠商都能把技術創新,產品品控,售後服務等提高起來,當然還有產能,而不是整天去打嘴仗,雖然最終得意的是消費者,但是看熱鬧的還是外媒啊!

  • 3 # 布丁評測

    小米以往的手機銷量主要是靠紅米系列走量,2013年7月31號紅米手機上市,手機硬體配置媲美當時的一些中端旗艦機型,引發了人們的瘋狂搶購熱潮。進入到2014年,在3月26日小米又釋出了首款大屏紅米系列手機紅米note,繼續保持超高的價效比優勢,再加上這兩年正好處於安卓智慧機的增速階段,讓小米手機的銷量持續迅猛增長。

    進入到2015年,雖然前兩年小米手機的銷量持續增長,但是由於大部分的銷量都來自於紅米系列,對於小米的品牌還是有所影響的,所以在2015年1月16日,小米為了檢驗自己的品牌價值和使用者的忠誠度,釋出了小米手機款高階機型小米note,打破了以往小米1999元的定價模式,但是卻沒有經受住市場的考驗,雖然官方對於小米note的銷量一直沒公佈,但是這個數字肯定是不漂亮的,小米note手機的價格也是一路下滑,從釋出之初最低2299元的售價,已經降到了現在的1499元。小米手機銷量之所以跌出前五,其實和小米急著走高階路線也是有關係的。

    還有就是進入到2015年,小米手機的價效比優勢也在被慢慢淡化,隨著華為、魅族等廠商的迅速跟進,再加上小米也開始走盈利模式了,以往在銷量中起到主要作用的紅米系列手機的優勢也慢慢被蠶食。從紅米2和紅米note2開始,其實紅米系列已經不再是主打價效比優勢了,我們可以看到手機的配置提升的很小,但是價格卻維以往的定價,這就說明小米也是希望透過紅米系列來進行盈利了。

    進入到2016年,各大手機廠家對於千元以下手機的爭奪也開始越發激烈,人們對於手機的選擇範圍也越來越廣了,而小米也開始將更多的產能傾向於高階機型,所以小米手機銷量的減少也是必然的。不過個人認為,雖然小米手機的銷量跌出了前五,但是小米的利潤相比前兩年來說應該並沒有下滑,反而還會處於增長的狀態。

    現在的小米產品線也已經越來越長,勢必要分散一些人力物力到其他的產品上,並不像前幾年一樣一直專注於手機和MIUI系統上了。總之,現在的小米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品牌知名度和使用者群體,已經沒有必要再像以往一樣透過高配低價來吸引使用者,商人總歸還是要以營利為目的的,現在的小米對於手機的銷量排名已經不是很看中了,銷量衝不進前五其實也沒什麼關係,只要走足夠的利潤即可。

  • 4 # DanielsYu

    真特麼搞笑,紅米耐用?你不說,今年魅族等其他廠商圍剿?魅藍系列完全壓制紅米,再加上360開始攪局,小米現在四面楚歌,現在還只是剛開始,聽什麼米5熱銷,特麼一個月才70萬臺,然後另外邊的820手機廠家無限量放貨。那大家知道雷軍說的米5去哪裡了。。。沒錯,小米親手把這些米5都交到了黃牛手上,黃牛不可能自己拆開手機並激活的。。。所以,你懂的。。。海量的米5即將在黃牛手裡降價

  • 5 # 上上籤6624865

    當客戶連續去搶購好幾次都沒買上手機的時候,如果還會繼續去買他的手機,我覺得這是在侮辱藐視客戶的智商和忠誠度!任何客戶或個人都無法去接受這樣的方式!上帝給了你機會,如果不珍惜,就會失去機會,甚至沒有機會!

  • 6 # 長庚科技

    小米的問題在兩塊,一是產品,從米4到米5讓粉絲等了太久,這是內部問題;華為,魅族這些對手的學習能力很強,粉絲運營並不是核心門檻很高的事情,隨著競爭對手也開始掌握粉絲運營的門道,小米在營銷的優勢開始逐步被瓦解,這是外部原因。

  • 7 # MLTech

    銷量和市場佔有率雖說不是評定手機廠商成功與否的唯一因素,但依然能夠證明很多事情。

    IDC的《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給出了2016年第一季度智慧手機前五強的出貨量、市場份額和增長的初步資料。出貨量越大,市場份額同樣的也越大,前後排名順序為: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其他,小米未進入前五名。

    再看下TrendFroce釋出的2016年第一季度智慧手機的統計報告。市場佔有率全球排名順序為:三星、蘋果、華為、聯想、小米、LG、其他,小米雖然在前五,但是和華為差距較大,稍微落後於聯想。

    中國市場出貨量排名為:華為、聯想、小米、TCL、OPPO、VIVO。華為依然遙遙領先,小米同樣落後於聯想。

    兩份報告應該採用的統計方法不同,但還是不難看出小米已經落後於華為,同時OPPO和VIVO成績不錯。小米相比去年一季度,成績稍有下滑。總的來說:不是小米退步了,而是對手進步太大。

    小米的原地踏步甚至有些退步的市場表現反映出來小米沒有能夠及時的跟上市場的變化,下邊簡要從模式、產品和品牌三個方面簡單聊聊小米到底怎麼了。

    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幫助小米從無到有,快速增長。小米模式的產生離不開當時所處的大環境,小米手機關注度最高的時期,恰好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不把手機當成高科技產品,撇開所謂的網際網路服務等等,賣手機和賣衣服其實大同小異。電子商務幫助企業極大的節省了運作成本,從而降低了產品價格,進而能夠快速獲取使用者,自身得到爆發式的增長。小米網就是非常成功的手機數碼產品的垂直電商。可是隨著時間推移,020,網際網路+等等概念的普及和被商家充分的利用,線上銷售產品,或者說電子商務的弊端就顯露出來,就連巨頭阿里巴巴也在積極和蘇寧和各大商場合作。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的主要銷售渠道依然是在線上,雖然也在積極拓展線下,但轉變的過程需要時間,小米沒有能跟上線下線上相結合的趨勢,所以相比華為和OV廠商,增幅不大。從電子商務的角度來看,小米的掉隊是電子商務被線下商家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之後被超越的一個縮影。

    小米的產品

    簡要列舉2016年第一季度小米主要的產品:紅米3、紅米note3、小米4S,小米5三款新品,剩餘部分為舊款,小米4、小米4C,小米note等。紅米3和紅米note3兩款產品普遍被認為價效比不錯,但是這些產品終歸是低端,更多的人希望購買到體驗更好的產品。小米5,首款量產的高通驍龍820手機,但是這款產品的價效比和之前的小米手機已經不能相提並論,小米也正好處在向線下投入更多精力的過程,產品提價再正常不過,價效比屬性變少的小米5雖然關注度依然較高,但是很多人更傾向於選擇等待。再者小米5前期備貨並不多,預約、搶購已經被很多人所厭倦,購買體驗糟糕。硬體方面價效比不是非常碉堡了的小米5和小米4S是小米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

    MIUI同樣是小米產品重要的組成部分,MIUI確實帶來了非常貼心的功能,但再好的系統也會被厭倦,更何況還有廣告。存在廣告的MIUI成為更多人遠離小米手機的一個原因。網傳小米日後將會推出會員免廣告的功能,這樣的做法確實能夠給小米帶來更多的收入,但是給消費者的第一感覺就是,花錢購買的小米手機已經不再完全屬於自己。

    從軟體和硬體兩個方面綜合來看,小米的產品基本上保持了之前的水準,但是進步較少,缺點已經逐漸暴露出來,如果後期不能及時做出調整,曾經的使用者很有可能流失,市場佔有率很有可能出現下滑。

    小米品牌

    品牌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但同樣需要廠商去經營。提到華為,第一印象會是什麼,提到小米,第一印象又會是什麼呢。相信每個人都有心中的答案,但無疑華為的品牌溢價能力相比小米更高,直白的說,華為的產品相比小米給人的感覺更為高階,只是感覺。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樹立了新的品牌,脫離了小米,可以看到小米正在變化,但是手機依然是小米。小米如果想繼續引領國產手機,單單憑藉價效比、黑科技、為發燒而生這樣相對理性的特點,是無法觸及到更多使用者的,小米迫切的需要一次品牌層面的升級。

    總結,小米可能還是之前的那個小米,但是消費者已經不是之前的消費者,消費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掉隊其實不可拍,小米作為一家有網際網路屬性的公司,及時轉變應該不難,現在唱衰小米還為時尚早。小米如果想迅速跟上,需要做出不少改變,但改變之後的小米又會是什麼樣子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 8 # 你們除了我誰都不認

    小米手機質量做工效能都不差 就差在供貨上了 我們寢室六個人五個用小米 都是在換機的檔口 本來都想買小米5 只用一句你搶得到嗎?就能一棒把人打死 真的搶購這玩意兒太煩了太噁心了 我也是天天逛小米商城的人 每次都是缺貨登記 要麼就是下次某某時間段搶購 真是逗 我要換手機還用看你有沒有貨?真以為全世界就你家做手機啊?

  • 9 # unspiration

    小米遇到的挫折有多方面原因,拋開外界因素看兩方面,一是小米手機能不能向中高階成功轉型,一個人在大城市月薪兩三千那叫生存不叫生活,甚至生存下去也成問題。同樣靠賣紅米肯定不能撐起小米那麼大的盤子。二是小米生態做了很多產品,真正的爆品也就一個手環。智慧家居在我看來很長時間內都是個偽命題,尤其在這樣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發展中國家。小米未來如果有危機一定是從內部開始爆發,小米成立了5年,風投們要開始準備退出了,業績和估值都不能達標的情況下人家不會再陪你玩,雷軍堅定投資凡客G輪的情懷在小米身上不一定會出現。

  • 10 # VK劉凱樂

    小米的米粉主要是學生和屌絲階層,用小米手機一直被貼上屌絲沒品位沒錢的標籤,現在同價位的手機品牌選擇這麼多,誰還會買小米呢,用小米手機根本就拿不上臺面。

    小米的飢餓營銷也徹底把小米玩到了死衚衕,剛開始想買小米手機時根本搶不到,現在好了全家都用上華為了槓槓的,小米你繼續飢餓發燒吧,誰理你啊!

  • 11 # 新城光明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小米走的是一條可複製性很強的路。小米剛出來的時候確實性價比爆表,可現在來看,除了華為和段系的所有國產手機價效比都不比小米差,壓低成本降低售價一直是國產的強項,小米可以,其他人也可以,可代替性太高。現在不走價效比的華為和段系卻越活越滋潤,他們走的是與一眾國產不同的道路,手機賣到3000+也有銷量,這才真值得討論

  • 12 # 就一個字抗

    耍猴耍的唄,自以為自己很厲害,以為全中國的人都想要他們的小米手機,俗話說的好,你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自然了,開始都對小米很有期望的,結果小米呢一直把我們當猴耍了,怎麼甘心讓你耍猴了呢?那就是轉向其他品牌手機了…你小米不是難搶嗎,那我不陪你玩了行吧?這種想法的人一多了自然而然的小米就有鼎盛時期走向衰弱了…不久的將來小米將成為歷史…

  • 13 # 榮一他爸爸

    我只知道一件事,我本來很喜歡MIUI,喜歡小米的物美價廉,但連續幾個星期的搶購,都是等了半個多小時,總是在排隊,我現在用華為的,是因為我第一次進官網搶購就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手機!耍人的把戲一次可以,當法寶來用就會搞死自己!且死不足惜!

  • 14 # 夜背寒

    隨著IDC一季度資料的出臺,大家驚奇的發現一向風光無限的小米竟然跌出前五。 隨後TrendForce、Counterpoint Research、HIS也相繼公佈了自己的調查資料,從這幾家的資料來看小米依然排在前五位。雖然各家資料來源不同,有的是以出貨量為依據,有的是以銷量為依據。

  • 15 # 夕陽在腳下

    小米滑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吧。一是比其他廠商更噁心的飢餓營銷和和宣傳,小米不像一個科技公司倒更像一個營銷公司。這個熟悉小米尿性的的朋友應該或多或少的知到。二,小米的科研水平低,科技基礎和技術的儲備底子薄,和華為更是沒法比。從小米的問世到現在的難產可以看出,最好的例子就紅米note3出來好久的都需要3秒完,多大的笑話,這麼受歡迎?三,品牌形象不好,手機品控差,外觀這個有嗎?亂吐槽友商,度量小,投資範圍廣,亂撒網。總之,耍猴耍出新高度的小米,本來品控啥的就不行,產品難產,攻擊友商,又沒有幾家實體店,廣靠網上的噱頭有用嗎?衰敗是必然的。手機往後越來越在乎實力和創新,堆別人用過的再好的噱頭也沒用,只有踏實點才有崛起的時候,小米近兩年浮躁的不知道是誰了。oppo和vivo賣的好,是由於強大的線下實體和電視宣傳,不飢餓營銷,並且找到自己的產品定位和理念,小米做的就差了,投資的亂七八糟,更像一個百貨公司,當然也就是貼牌的。處理器買高通的,別人代工,別人設計,那麼小米還有什麼自主?命門全部在別人手裡

  • 16 # 李君仔

    紅米N0T E3害慘了,垃圾!W I F l斷流不講,藍芽也自動斷開,經常朋友打電話進來都說我關機的,明明我正在玩手機,怎麼會關機呢!這就是上等的垃圾產品。

  • 17 # 北行南客知行錄

    產品low,品牌屌絲化,趕不上換機潮。內部腐敗嚴重,硬體品質跟不上,口碑變差。營銷失去獨特性,供應鏈失去高通扶植。雷軍在前幾年有些膨脹,原先的專注極致快,沒一條做到,反倒是競爭對手風生水起。不是華為,oppo,vivo牛叉,而是小米自己底蘊不夠,出了問題

  • 18 # 嚴慶身心疏壓

    我覺得小米調出前五,有幾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現在國內的手機廠商越來越多,不論從硬體,還是內在配置,很多信價比的手機誕生。另一方面,小米的飢餓營銷雖然是一種促銷手段,但他的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堅持幾次搶不到手機的時候。

    就拿我經歷過的一次事情,紅米3在新推出的時候,需要定時去搶,而我們根本 搶不過一些用軟體和其他手段的黃牛,這時只能用多出幾百元的手機去買從內心體驗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加上現在可選的手機非常多,所以這樣就容易流失使用者。飢餓營銷不可怕,如果能按一個身份證登記一臺機器,按先後順序,同樣也是一種辦法,會好很多。

  • 19 # 麥格時光

    關於小米,我想說兩點:

    第一,價效比,並不能成為企業發展的持續動力。這一點各行各業都是存在,追逐價效比所帶來的就是惡性迴圈,就是犧牲企業利潤,而企業的全面發展和深度研發是離不開資金,在長期手機市場裡你掙我奪的拉鋸戰裡,更是至關重要。在從營銷層面價效比,更像是一個符號化的品牌烙印,一旦搭上這個標籤,消費者在認可產品價效比的同時,也會間接的將品牌和低價格,低端,品質差等關聯詞,連線在了一起。

    第二,是再一次改變行業,還是性慣性“抄襲”。小米的每一次釋出都標榜著要改變某個行業,除了手機,還有空氣清淨機,電飯鍋等等。大概是從去年開始,小米的產品越來越看起來像某品牌,這個應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網上也有人熱潮,空氣清淨機抄襲XXX,電飯煲抄襲XXX,小米5看起來好像XXX。一個企業迷失了核心的設計理念,跟風甚至直接抄襲,是可怕的。

  • 20 # 移動網際網路圈

    小米手機銷量跌出前五,說明了什麼?

    小米銷量跌出前五,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別忘了,小米曾經是如何突圍國產其他手機品牌成為第一的,其靠的就是強有力的網際網路營銷,而小米能靠網際網路營銷取得勝利,這個和雷軍的網際網路思維是分不開的,這個或許連雷軍估計也想不到,透過網際網路渠道對手機的品牌營銷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但是大家別忘了,營銷和產品始終是分不開的,一個產品在三年內,如果藉助強大的營銷團隊,是能取得成功的,當然前提是產品至少要說的過去。

    我們可以看看小米的成功主要靠什麼?

    媒體背書

    小米在媒體上的關係是非常強的,先後和騰訊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後來又從新浪挖來了陳彤,當然還包括很多業內的自媒體人,都是小米的寫手。在騰訊這塊,包括騰訊科技,甚至騰訊的彈窗新聞,首頁頻道,基本上每次都會有兩到三條的小米新聞推薦,大家知道,騰訊QQ的活躍使用者是每天線上2-3億,一個月對小米新聞的幾十次推送,相當於覆蓋了十幾億人群,這些資源都是非常強大的。

    再次,看小米的自媒體人和社交媒體團隊,據說小米的社交團隊運營人數在60-70人,控制著好幾億的粉絲,所以說在這塊的影響力有多大,不可估量。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過全員營銷,其實和戰術上的全民皆兵戰術一樣,在小米的團隊上幾乎是全員營銷戰略,這個使得小米的品牌透過微博覆蓋了幾億的粉絲。同時在對自媒體上的合作上,自媒體人的背書作用也拓寬了小米在百度等渠道的覆蓋。

    藉助媒體的力量,是小米快速成功的原因之一,媒體的作用是什麼?是品牌放大和新聞放大,只要小米發生任何一點小事,新聞幾乎都鋪天蓋地,比如曾經的黎萬強出關,小米估值等等,都被媒體進行了無形放大和深度解讀,這個是小米成功的原因之一。

    2.主動營銷

    除了小米藉助外部資源進行營銷之外,小米在內部資源也進行了主動營銷,從高管到小員工,小米的每一個員工都參與了品牌營銷。從高管到底層,小米的營銷影響力是一個倒三角的模式,即高管的營銷影響力是最大的,網際網路思維,風口飛豬,參與感等等,從網路到平面,小米的營銷覆蓋了從線上到線下的每一個途徑。

    3.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

    當然,除了上面小米團隊上的努力,還有一些外部因素,那就是移動網際網路風口的到來。從2010年起,中國正在發生了一場移動互聯的革命,智慧手機的興起,使得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界限,正在從PC端跨越到移動端,這種跨越的結果是資訊的流動速度更快,所以溫州動車,日本地震,天津大爆炸,優衣庫事件等,可以一夜刷屏,在PC端的時代,使用者對資訊的控制性和傳播性都是非常弱的,而在移動端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資訊傳播,對資訊的傳播的控制力更強,使用者會自發的形成蝴蝶效應,進行指數級的傳播,這個就是移動網際網路風口的力量,而小米成功正是抓住了這個風口。

    4.商業思維變革的風口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商業思維的風口,在過去的時代,國產手機廠商唯利是圖,永遠只想透過手機獲得盈利,看不到手機背後,或許有更多的商業機會。所以目光的短淺,使得手機更加暴利,筆者曾經在2010年做手機評測時候,調研過智慧手機的鏡頭,國產手機的畫素模組,進價只有幾塊,但是銷售價格可以賣到幾十塊,翻了十幾倍,當然手機有更多的零件,都是暴利,所以“假差爛”是國產手機的代名詞,而小米看到了更遠的商業機會,以硬體為基礎,在軟體層面進行盈利,使得小米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據傳小米2014年出貨有7000萬臺,當然加上之前累積的資料和miui使用者,小米使用者可能超過3億,正是基於此,小米實現了快速盈利,還滅掉了華為、酷派、中興老牌國產手機廠商。小米的商業思維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5.安卓開源系統和抓住使用者

    當然還要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卓的開源系統,也為小米帶來了機會。安卓技術上的開源和網際網路思維的結合,是小米避開了運營商渠道和經銷商渠道營銷的這個非常難啃的環節,直接面向用戶。當然小米對使用者的投入也是巨大的,在之前的手機廠商中,沒有什麼粉絲群,只有客服群,但是小米建立了以使用者為永久服務的米粉節等活動,透過服務使用者,增加使用者互動,打開了小米品牌透過使用者之間口碑的快速的傳播。

    所以說小米的成功更多是來自於營銷和服務的成功。而小米的軟肋是什麼?是技術和專利。

    第一個軟肋是專利

    國內對專利的保護不完善,使得專利根本不那麼重要,使得小米能快速發展,但是後期小米進軍印度、臺灣等地區,遭遇的專利訴訟延緩了小米的步伐,缺乏對手機等核心技術的專利,使得小米在國際化方面變得異常緩慢。

    第二個軟肋核心技術

    小米的團隊是做網際網路出身的,在核心技術方面是非常缺乏的,雖然小米曝光了很多所謂的黑科技,但是都不值得一提。比如CPU、鏡頭、指紋識別技術等,甚至在手機發熱處理方面都非常失敗,沒有一項是小米自主發明的,小米有蘋果的營銷思維,甚至超越蘋果,但是小米沒有蘋果的很多專利技術,包括螢幕觸控的專利技術,核心技術的缺乏限制了小米快速增長的天花板,也是小米發展的瓶頸,一旦無法突破這個瓶頸,當小米的品牌達到了這個高度,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第三個:營銷睏乏

    沒有技術和專利支撐的產品和品牌,終究一天會陷入營銷的睏乏,樂視也是如此,因為終究一天,使用者也會疲憊。當一個企業不斷對新的概念和雞湯對使用者進行灌輸的時候,使用者終究一天會頓悟並厭煩,這個時間也許就三年,不僅使用者會對品牌營銷思維產生睏乏的感覺,小米自身也陷入了營銷睏乏的境地,比如最近小米5新產品釋出上的“黑科技”概念,沒有掀起任何的影響力,甚至被更多的人嘲笑。

    另外,在看看小米的無人機發布的媒體介紹“據悉小米無人機會採用四旋翼設計,攝像頭則是一個類似圓型的球型設計,支援拍攝4K影片,但不知道是否支援拍攝360全景拍攝,對比一下大疆精靈3A/3P,售價都是5000元以上,按照小米以往的的定價策略,網傳小米無人機最終售價可能是3999元,便宜了將近一半,看來小米準備向無人機巨頭大疆發起挑戰了”,看看這些新聞詞眼,已經非常之low而且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看看當今的飛行器那個不是四旋翼的,那個無人機上的攝像頭不是球形的,4K影片已經被炒爛的概念,拿著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配件和low的技術名詞,卻要和大疆PK。在小米的海報設計上“純直播發佈會”成了概念,看來小米的設計已經是絞盡腦汁了。所以說營銷的睏乏,並加上對核心技術,專利的缺乏,成為束縛小米發展的囚籠。

    如果小米不徹底解決技術和專利上面的,以及和產品相關的深度問題和瓶頸,小米銷量的下滑是還將繼續,而且這個效應也會波及到新的產品上,但是從目前看來,小米在技術上仍舊沒有任何突破和作為,除了炒熱點VR和無人機轉移使用者的注意力之外,小米沒有在技術上進行任何的突破,小米仍舊在走之前的老路,看看無人機的營銷,除了在媒體上發發新聞稿,小米似乎錢黔驢技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熱愛英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