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小溪吃小魚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兵分三路進攻蘇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蘇德戰爭爆發。作為當時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兩個集權國家,他們之間為何會爆發戰爭呢?

    眾所周知,蘇聯和德國的意識形態是不一樣的,它們之所以能在1939年8月達成妥協,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因為他們都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德國的利益在於進攻西歐時蘇聯保持中立並向德國提供原料支援,蘇聯的利益在於擴大在東歐的勢力範圍並由德國提供技術支援。可以說,德國和蘇聯之間是沒有直接利益衝突的。

    那麼,既然如此,德國為什麼又要進攻蘇聯呢?

    很多人覺得是希特勒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但這顯然說不通,希特勒除了輕視蘇軍的戰鬥力外並沒有輕視蘇聯的威脅,更不會隨便陷入兩線作戰。所謂“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政治問題才會導致軍事問題,而國家利益又決定了政治問題的方向。因此,總結了三個原因。

    一、希特勒的固有思想

    在希特勒上臺前,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就多次強調德國擴張的方向在於東方,在他上臺後,他也始終在盤算消滅蘇俄。對他來說,與蘇聯的妥協僅僅是權宜之計,反布林什維克主義以及對斯拉夫人的輕視才是他感情深處的信念。

    二、蘇聯的貪婪與威脅

    希特勒對蘇聯一直很不放心,政治上他也把蘇聯看成遲早會奉行訛詐政策的潛在敵人。在整個西歐戰役中,希特勒始終擔心東線只留下十個師難以對付一百個師的蘇軍。在1940年6月初,德國仍在攻打法國時,蘇聯便乘機佔領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儘管希特勒曾同意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劃歸蘇聯的勢力範圍,但卻未曾同意蘇聯佔領,因此他認為自己上了斯大林這個夥伴的當。

    後來,在6月26日,蘇聯在沒有通知德國的情況下,對羅馬尼亞提出了最後通牒,要求立即歸還比薩拉比亞,同時割讓北布科維納作為羅馬尼亞在1918年“搶去”俄國的比薩拉比亞省的一筆“小小賠償”。在希特勒的調節下羅馬尼亞屈服了。

    但這對希特勒比“打一個耳光”還要糟糕,因為從此蘇聯逼近羅馬尼亞的油田,威脅了德國的石油來源,於是部分德軍開始在波蘭總督區集結。在其後幾個星期中,他越來越感到不安,唯恐這樣會影響對英國的空襲,因而逐漸懷疑斯大林的意圖。7月29日,他對約德爾說:如果蘇聯試圖佔領羅馬尼亞油田,那就有可能不得不同蘇聯作戰。這一天,希特勒命令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為進攻蘇聯作好準備,這就是德國進攻蘇聯的最早計劃的開始。

    此時蘇聯正忙著挑起巴爾幹戰爭,想進一步從中獲利。蘇聯為了控制多瑙河河道,並向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施加政治壓力,蘇軍於10月26日突然佔領多瑙河河口的一些島嶼。由於賓特洛甫的斡旋,匈牙利對羅馬尼亞的領土要求部分得到滿足;保加利亞的領土要求則完全得到滿足;作為對羅馬尼亞的報償,德國保證羅馬尼亞的安全。隨後,德國使節和軍隊以改編和訓練羅馬尼亞軍隊為託辭,紛紛進入這個國家。這樣一來,德國石油來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蘇聯想挑起巴爾幹戰爭也難以得逞了。

    為了進一步拉攏蘇聯,緩解德蘇衝突,希特勒預備拉蘇聯進軸心國的聯盟,同時讓蘇聯向波斯灣與印度洋方向擴張,但蘇聯卻更對芬蘭和巴爾幹感興趣,同時想在保加利亞建立基地,以便控制出入土耳其海峽的活動。同時莫洛托夫還透露,蘇聯還對希臘、南斯拉夫、匈牙利、波蘭等國和控制波羅的海出海口感興趣。

    斯大林的胃口太大,希特勒難以滿足,政治上的弱勢導致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意願進一步加強。

    三、德國對資源的依賴

    德國缺乏原料,戰爭越拖延下去,德國對原料的依賴就越大,其中相當大一部分原料只有蘇聯能夠供應,而蘇聯直到現在也確實根據簽訂的條約進行供應。如果對英戰爭沒完沒了地打下去,而美國的軍事實力會像希特勒估計的那樣,從1943年起充分顯示出來,那麼,德國就要徹底依賴蘇聯,甚至為蘇聯所左右。這是希特勒是無法忍受的。照他看來,英國所期待的正是美國參戰以及蘇聯與德國作對的時刻。希特勒不容許這種危險發生。1941年1月,他對雷德爾說,如果德國消除了東方的潛在威脅,就能夠在較好的條件下繼續對英作戰。蘇聯能大大改善德國的處境,同時也不須依賴蘇聯的施捨獲得大量原料和農產品。

    很多人以為德國進攻蘇聯是認為英國對蘇聯有依賴,但這是不對的,因為英國依賴的是美國而不是蘇聯,相反當時蘇聯和德國才是盟友關係。德國進攻蘇聯的最主要原因在於斯大林的胃口太大,同時不在希特勒所能掌控的範圍之內,而恰恰因為德國對蘇聯的原料依賴而導致希特勒反而在斯大林的掌控範圍內,這才是希特勒容忍不了的,在這種情況下,消滅蘇聯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 22 # 亓官仁

    這是希特勒的重大戰略失誤,重點進攻歐洲德國有統一這塊富庶土地的實力。東西方同時開打,法西斯德國已經犯了兵家大忌。歐洲國家是多個分散的個體,彼此間又多有矛盾,德軍進攻其中一個國家時,自私的歐洲國家多數時候只作壁上觀,鄰國的死活和自己沒有關係?

    這種現象首先在波蘭遭遇閃電戰時出現,當德軍突襲波蘭戰爭爆發時英法等歐洲強國對此視若無賭。看著波蘭被德軍佔領,真的沒猜到德軍下一個進攻的目標就是自己。

    希特勒把一場穩贏不輸的戰爭打成了國破家亡,正是由於貪大喜功,忘了自己雖然雄兵所向無敵只是一國之力。德軍的進攻使得互相敵視的國家聯起手來,一個敵人打成了一群敵人,獨臂難敵雙拳,想不敗都難。

    蘇聯在二戰開打前就有幾百萬正規軍,國土面積寬闊有足夠的戰略迴旋空間。在17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開戰,德軍雖然兇狠,但卻兵力有限,打的時間越長對德軍越不利。

    事實果然如此,德國的百萬精銳在蘇聯縱深地帶很快耗盡了鋒芒,淪落到被動挨打程度。不是德軍不能打,而是蘇聯的冬季裡德軍裝甲部隊斷了後勤補給,許多坦克裝甲車爬在雪地裡寸步難行,穿著單衣的德軍腹中無食,手中槍缺少彈藥。

    疲憊計程車兵對陣世界上最兇狠的軍隊,慘敗已經是註定會發生的事。希特勒低估了蘇聯紅軍的戰力,錯誤的對蘇聯開戰,牽扯了大批最能打的德軍投入到錯誤的戰場上,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不止蘇聯戰場上敗的不可收拾,連帶著其它戰場上的德軍全都吃了敗仗,真的是丟了西瓜也丟了芝麻。

  • 23 # 向日葵廣視角

    戰爭和所有事物一樣都一定的客觀規律性,我國偉大的軍事家孫武就有著名的論述:“天時、地利、人和”。德國進攻蘇聯三個條件都不具備,註定要輸。

    首先,天時不在德軍,雨天提前到來,寒冷如期而至

    1,德國憑藉當時的閃電戰和新投入的IIII號坦克完全有能力在蘇聯秋雨季節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但是秋雨提前到來了,道路,泥濘,德軍機械化裝備先前推進受阻,輜重和坦克都無法及時跟進,導致了戰爭拖延,被迫進入冬季,以至於貽誤戰機,造成德軍後勤補給和禦寒裝備嚴重短缺,造成非戰鬥減員。

    2 德國發起進攻的時間是1941年9月,那時候蘇聯的天氣並不是很冷,德國沒有利用好這個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攻進莫斯科,錯過了最佳時機,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12月,這個時間正好是蘇聯很是寒冷的季節,蘇聯軍隊對本土的氣候很是適應而且物資準備充沛,而德國計程車兵對這個寒冷非常的不適應。導致德國計程車兵很多生病或者被凍死。

    其次,地利不在德軍,在幅員遼闊的地形德軍並不適應

    戰前德國對蘇聯的地形情況做出了不準確的判斷。實際作者中蘇聯的情況遠遠超過德國的預想。德國人最大的優勢就是閃電戰,但德國人沒有想到蘇聯的戰略縱深大,幅員遼闊。蘇軍有利的地形有效的遲滯了德國人的推進,而蘇聯軍隊利用這段時間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德國人更沒預料到的是,蘇聯不僅戰略縱深遼闊,而且基礎設施落後,特別是道路情況很差,在雨季和冬季根本沒法通行。儘管蘇聯擁有比較完善的鐵路網,但蘇聯人破壞了鐵路系統和火車,德國的火車頭由於軌距等問題無法在蘇聯使用,所以造成了德國的後勤補給運輸非常困難,前線的部隊連冬裝都供應不上。此外,由於氣候寒冷,缺乏防凍設計的德國坦克和飛機難以發動,連槍栓都凍上了,根本無法使用。而蘇聯的武器裝備不僅進行了防寒處理,而且佔有地利,武器裝備和物資從烏拉爾等地不斷的運過去,後勤壓力比德國人小得多,在一些戰役中,蘇聯的坦克和大炮從工廠裡剛走下生產線就直接拉到了戰場,這是德國人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次,人和不在德軍,孤軍作戰沒有盟友協助

    德國人一直沒有解決掉英國,為自己留下了隱患。儘管法國戰役後,英國被趕回了本土,並遭到了德國的狂轟濫炸,失去了和德國一爭長短的能力,但英國人始終沒有屈服,而且越挫越勇,和德國死磕到底。當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英國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開始聯合蘇聯對德國進行夾擊。英國人不僅牽制了西線的德軍,拖住了德國的盟友義大利,而且還對蘇聯進行了援助,幫助蘇聯度過了最艱難的1941年。等到美國參戰,美蘇英三大強國聯合圍攻德國,德國已經沒有獲勝的可能,在三國的圍攻下轟然倒塌。對於德國人來講,蘇德戰爭發動的過於匆忙,如果再給德國一些時間,等到德國消化掉歐洲的佔領區,做好充分的準備,德國未必幹不掉蘇聯。另外,當時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日本完全有機會可以從蘇聯的另一邊發起進攻,與德國施行兩面夾攻之形式,但是日本卻對蘇聯猶豫不決,導致最後錯過了最佳時間。

    最後,蘇聯戰爭準備充分,國家和軍隊意志堅強是戰爭勝利的關鍵

    德軍是侵略戰爭,蘇聯是保衛戰。這就必然激起軍民奮起對抗,因為他們沒有任何退路。戰前,德國錯誤認為,蘇聯剛剛經過大清洗,裝備落後、人員素質低,根本不堪一擊,蘇芬戰爭就是個例子。蘇聯出動上百萬部隊竟然被小小的芬蘭打的傷亡慘重。但是,蘇聯人透過蘇芬戰爭吸取了教訓,加快了換裝和擴軍備戰。此外,蘇聯早在二十年代就在為應對德國入侵做準備,從1928年蘇聯就一直在修斯大林防線,一直修到1939年。1939年二戰爆發後,蘇聯又趁德國席捲歐洲之際吞併了西部鄰國的大片土地,並在新的邊境修了莫洛托夫防線,大大增加了戰略縱深。所以儘管蘇聯在戰爭初期被德國打的潰不成軍,但蘇聯人很快穩住了局勢,利用戰略縱深和防禦工事節節抵抗,把德國拖進了戰爭的泥潭,最終取得戰爭勝利。

  • 24 # 參謀次長

    是的。德國進攻蘇聯其實是希特勒個人決定的,整個德軍高層在西線戰役打響之後並不知道有這個計劃,在1940年7月不列顛戰役打響後的一段時間裡,納粹高層才知悉這個後來被命名為“巴巴羅薩"的入侵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制定者就是後來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被俘的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元帥,當然那時他是將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是德國曆史上第一位被俘的陸軍元帥,在蘇聯的第45戰俘營還與中國的溥儀成了獄友。當時相當一部分納粹高層其實並不認同這個計劃,其中以帝國元帥戈林為代表。但在希特勒的內心裡,低賤的斯拉夫人本來就該成為雅利安人的奴隸,東方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眾多的人口,都令這位擁有下士軍階的第三帝國元首垂涎欲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當時德國的石油供應主要依靠蘇聯的巴庫大油田和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而德軍在此次西線戰役中所消耗的一百五十萬噸石油中有超過九十萬噸是蘇聯供應的,而且羅馬尼亞又在蘇聯邊上,一旦斯大林翻臉,德國會敗得比一戰時還慘。更要命的是,目前的英倫空戰進入了膠著狀態,德國空軍以近乎2比1的優勢兵力居然沒能打垮英國皇家空軍,歷經了大半年的慘烈空戰,雙方都己精疲力盡,德國己經打不起這樣的消耗戰了,而美國的海空軍己經穿著英國軍服介入了進來,北極熊也隨時會在背後來上致命的一擊,與其被動地等著人家打上門來,不如自己主動擊,力爭在對手反應過來之前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從某種程度上說,蘇德戰爭實際上是由於不列顛空戰的久拖不決,德國國力無法繼續支撐下去而不得以採取的挺而走險之策。這導致了在巴巴羅薩行動打響之後,德軍在後勤保障方面沒有作好準備,尤其是冬裝和卡車,還有汽車零配件等物資。

    希特勒懷著僥倖的心態拿德國的國運豪賭了一把,希望蘇聯會象西歐那些國家一樣迅速崩潰,然後他拿著烏克蘭的小麥和高加索的石油再回頭來對付英國人,他也許還認為德國向西方世界的死敵蘇聯開戰,或許會得到英美的預設甚至支援。但他忘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那就是英美這樣的海洋型國家絕不允許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區域性的強國,更何況這個強國幾乎獨霸了整個歐洲大陸!還有德軍能在西歐如入無人之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國家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無法有效地動員起全民抵抗的力量。而在蘇聯,斯大林和蘇維埃政權有著絕對的權威,蘇聯的工業體系在規模上也屬世界前列,更何況還有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美國的大力援助!

    德軍在1941年6月入侵蘇聯,贏得戰爭的唯一希望是在擁有數倍於德國的後備兵員和武器製造能力的俄國發起大規模反擊之前迅速摧毀其抵抗意志,就象在西歐一樣。但很明顯,當年7月至9月的斯摩稜斯克會戰讓德軍的閃電戰變成了拉鋸戰,希特勒再也別想一招鮮,吃遍天了。其實所謂的閃電戰本身就是自身實力不足的一種無奈之舉,它成功的前提是敵方猝不及防,就象一個搶劫犯罪行得逞的前提是受害者不敢反抗,或來不及反抗。然而一旦戰局進入膠著狀態,進攻方固有的不足將顯現出來,並將嚴重地影響戰局程序。偏偏蘇聯有著極大的戰略縱深,還有擁有絕對權威的達瓦里希斯大林!儘管德軍從西部邊境一路殺來如入無人之境,但越到腹地抵抗越激烈,蘇軍雖在之前經歷過大清洗運動,軍官團的大部分都被消滅了,但對部隊戰鬥力極其重要的下級軍官都還在,廣大士兵的軍事訓練也未受到影響,斯摩稜斯克一戰就讓德軍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戰爭!雖然德軍最後還是佔領了這座城市,但斯大林卻贏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準備時間。在41年10月至42年1月的莫斯科保衛戰中,斯大林依靠全民動員修築起了堅固的工事,並從遠東調來了數十個師的援兵,一舉重創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殲敵五十餘萬人,德軍損失了大量的重型器裝備,這是希特勒在開戰以來遇到的第二次失敗,上一次是在英國。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產了!

    在莫斯科會戰中德軍暴露出在後勤保障中的致命缺陷,首先是運輸能力的嚴重不足,中央集團軍群的輜重部隊為了優先搶運彈藥和燃料,不得不減少給養的運量,而且德軍的冬裝本來就準備不足,結果在冰天雪地的前線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也多次出現因輜重不足而暫停進攻的情況,白白浪費了戰爭初期的有利戰機。這主要是由於德軍由於缺油,卡車的數量不足,大量的輜重要靠騾馬來運輸,而俄國的道路狀況又遠不如西歐,一入冬就泥濘積雪,路況極差,這反過來又增加了車輛的油耗和零部件的損耗,而且德軍越拉越長的補給線又不時遭到游擊隊的襲擊。以德軍的物資諸備情況來看,如果不能在短期內結束戰爭,實際上就己經戰敗了。而德軍的這種先天不足,始終貫穿著整場東線戰爭……。

    儘管德軍在前期的明斯克會戰和基輔會戰中殲俘了一百多萬蘇軍,在日後的多次會戰中也造成了蘇軍動不動就是大幾十萬人的傷亡,但蘇聯的兵員儲備是德國的好幾倍,還有大量的民兵和武裝平民可以隨時投入戰鬥,而德軍的傷亡卻很難得到及時補充,戰略物資也日益枯竭,而美英加等國卻開闢了北冰洋和地中海這兩條援蘇航道,斯大林根本不用擔心物資的問題,德國要想將戰爭打下去,必須搶到高加索的石油!於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又在42年7月至43年2月發動了斯大林格勒會戰,企圖打通南下的油路,部隊中還配備了一萬五千名石油工人,又是因為缺油和蘇軍的浴血奮戰而功虧一簣,還搭上了整個第六集團軍!這個時候東線德軍事實上己經戰敗!德軍再也無力發動一場攻勢戰略,其後打響的庫爾斯克會戰不過是曼施坦因元帥在以攻為守,力爭德國在耗盡最後一滴汽油前儘量多殲滅一些蘇軍的有生力量,為即將到來的本土防禦戰多減輕一些壓力。而美軍在43年7月在西西里登陸,義大利投降,盟軍進而轟炸羅馬尼亞大油田,其後英美又對德國本土進行了戰略轟炸,更是給希特勒來了一招斧底抽薪,德國事實上在1943年己經戰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8歲小夥血液粘如粥,深夜突發心梗,醫生嘆息:一件錯事做了16年,是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