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鷓鴣天·學寫詩】 把酒三更亂寫詩,勤勉苦練正當時。 愈習清照離愁賦,難學東坡浪漫詞。 茶起興,酒提思,休觀燭火笑吾痴。 推杯已是三分醉,功淺才疏悔已遲。 【鷓鴣天·芳蹤】 幸喜紅塵至此逢,唯惜別去各西東。 吾心甘願和伊共,汝夢何曾與我同。 楊柳綠,杏花紅,悲歡聚散轉頭空。 天涯陌路芳蹤杳,遙寄相思託飛鴻。 【鷓鴣天·十字繡】 曾病無聊繡花紅,心平靜氣眼前空。 一針二線琴初現,五夜三天女顯容。 雖笨拙,仍從容,當然還要興趣濃。 業荒都是庸人誤,天道酬勤今古同。 【鷓鴣天·家的味道】 臘肉香腸桌案陳,雞鴨蹄膀土灶蒸。 城中焉曉農家味,鄉野才知菜色新。 喝烈酒,品香茗,蔥薑蒜辣誘舌津。 可惜離我家鄉遠,流浪天涯思念深。 【鷓鴣天·夜】 燭映西窗夜色涼,風掀簾穗月如霜。 涼龕枉做千迴夢,錦被難覆萬種傷。 天涯遠,淚千行,陽關曲怨繞回廊。 離別才曉相思苦,且寄初心訴斷腸。
15
回覆列表
  • 1 # 朱然彤

    當然是前者!

    一味追求嚴格的詩律、平仄,除非他能做到相得益彰,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字詞間自然瀰漫著的那股率真“詩情”。

    竊以為,一方面應推崇學術高深的學者們認真的去作學問。一方面也鼓勵為數更廣的詩詞愛好者自由率性的創作,不易苛求他們,否則就把這門式微的高雅技能更加小眾化。待詩歌再度繁榮起來,自然就會有人追求高度和深度了,見賢思齊了。

    君不見律詩也是中唐宋之問之後才正規化的嗎?之前,哪怕詩仙的《送友人》,其頷聯也非對仗。

  • 2 # 撥心草

    詩詞是為了直抒胸臆,宣洩情緒,所以立意永遠是第一位的,大膽寫出心中的東西,好與不好剛開始時並不那麼重要,換句話說,想特別好也難。

    隨著興趣越來越濃必須同時閱讀大量詩詞尋找韻律,積累感覺。所謂讀遍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漸漸的你會發現自己對所做詩詞越來越不滿意,尤其與所讀先賢大作差距甚大,感覺自己的作品最多算是打油詩。此時就可以開始閱讀與平仄、押韻、對仗、等等此類文章了,隨著閱讀再返回去推敲自己以前得意的詩作,逐步修改直至滿意。到此時初學者正如初窺門徑,方知天高地闊。

    再後,繼續熟讀,背誦,反覆吟誦古詩詞,並查閱作者作品相關的歷史地理知識人文生平等等等等,嘗試體會作者彼時心境……甚至旅遊踏足詩詞中的古蹟,設身處地地體會詩中的種種……

    長此以往境界、格局、文思都會有可喜的變化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真實感受,如實分享出來,希望不會惹人生厭。

  • 3 # 張慧軍HJ

    寫詩詞關健是節奏感和聲律和諧。如果現在還按隋唐時的四病八聲,姑計沒人能做到,也沒這個必要,因為一千多年了,古音古調己被普通話的標準讀音所取代。現在學寫詩詞再死套平仄,非不為也,乃不能也。我的意思是:寫詩詞,追尋意境為上,有餘力再去找平仄,但詩詞甚少得壓韻,否則就是所謂的現代詩了。

  • 4 # 慕雪昭榮

    不過太過拘謹。如果非要平仄來,那麼你會發現很多詩詞意境就差強人意了。能上格律的上格律,上不了也不太過強求。對於古詩詞,現代人應著:有所繼承又有所創新的精神來看待。時代在變,詩詞歌賦理應與時俱進才有可能不被丟棄!當然最基礎的韻一定要押!否則就談不上是詩了!

  • 5 # 健身花草

    初學者,想入門,即不寫順口溜,也不寫打油詩,最好先從唐代近體詩開始學習,詞也是從宋詞牌添寫入手。

    怎麼入門?有捷徑嗎?有!

    你可以從叩叩群搜尋和詩詞有關的群,想辦法加入。多加幾個群,選擇一個你認為合適的群,在裡面你可以系統地學習。

    開始不會寫,可以多看。時間久了,你就有寫的慾望。但是,就是寫不出。不要緊。有的群不但老師講課,還有作業。有空閒,你不妨寫一次作業。當你寫多了,你會發現,原來的平仄韻會變得並不陌生了。遇到問題,群友互相幫助。隨著時間的每天消磨,你也每天會進步。而你也會發現,邊寫邊看基礎知識,理解能力比不寫時卻非常強。一旦你愛上了詩詞,喜歡了詩詞,基礎知識紮實了,自然,詩詞會成為你業餘生活的一部分。

    平水韻,詞林正韻,中華新韻,平仄,對仗,詩眼,練字……你會發現好多知識點和有趣味的東西。你對律絕的認識深度,一天會比一天高。當有一天,驀然回首,你發現以前寫的詩詞很幼稚時,恭喜你,你取得進步了。

    當你會寫了,再讀唐詩宋詞,你會發現其中有許多奧妙。比如,自從學了平水韻,方發現古人的發音和現代人不一樣,你才明白古代詩人的詩的平仄和韻沒有錯誤,那是現代人不懂古代發音的原因。再比如,一個字,今人是平聲,古代就是仄聲。還有的字,可平可仄等等,其意思也不一樣。你的知識面肯定逐漸加寬。

    寫的多了,當你偶然從禁錮裡走出來,有時,不押平韻,故意壓仄韻,你會嘗試多種寫作手法。你會琢磨、理解古人為什麼押仄韻,它起到什麼領頭、震撼等的作用……

    從科班走出來,你會嘗試寫自由詩。比如現代詩,你會發現,兩種詩,各有其內涵和美感,原來如此!

    所以,我以為還是從正統的詩詞格律去學。這樣,你不但容易理解讀懂古人的詩詞,也能為以後如何自由灑脫地寫,去練就你獨特的的風格,打下你獨有的寫作特點。

  • 6 # 梅寒攝影

    既然是學寫詩詞,那麼學習在先寫在後,寫詩詞就得懂詩詞,所以對詩詞的格律是首先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現在很多人寫詩詞可能連什麼是格律都不明白,那還叫什麼詩詞,當然話又說回來,懂格律不能拘泥於格律,為了盡舒其懷,可以率性一些,但是不能太隨意,詩詞最忌諱的是太直白,甚至於成了順口溜,那就不叫詩詞了!

  • 7 # 使用者4603969443

    律詩要講平仄。舊體詩容易束縛思想,不宜在年輕人中提倡。這兩句話(大意)都是老人家說的。老人家還提出詩詞改革,但詩詞改革卻不容易,至今未見成功。古體詩➕民歌,好像是個方向,我覺得還可以繼續試。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個新情況,就是網路,從前被認為很難的詩詞格律,透過線上檢索、校驗,已變得相對容易得多。各種韻書、詞典、古詩詞讀本都可裝進手機隨時查閱,甚至還出現自動寫詩的軟體可以啟發思路⋯,學作古詩詞不再需要“童子功”,比過去,甚至比李白杜甫時代都容易的多。因此,古詩詞不再是少數人、士大夫階層所專美,而走向普羅大眾。不錯,詩詞是真情實感的抒發,但這隻說對一半,它總是要透過某種藝術形式來抒發,因此,難免會受到某種形式的束縛。當然,束縛有松有緊,想松就學古體詩,若要完全擺脫格律束縛,就去寫新詩,若覺得押韻也束縛就去寫散文。但我覺得利用網路給我們提供的技術條件,在現階段大力普及一下舊體詩詞,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很有意義的。“稻黃蟹厚,宜把新詞揉作舊”。這就是我的創作觀。

  • 8 # 江漢之漢

    我是“古董開放"派。學寫詩詞首先要弄清自己詩的範疇,即舊體詩詞和現代詩詞。如果寫七絕七律五絕五津,那麼必須依照平仄韻律等要求寫。相反,如果想自由率性的寫作,切莫不要標註“絕““律“,一是鬧笑話,二是誤導詩外人。

  • 9 # 東邪之女

    不同時期不同語言學。古語的精煉,凝就了古詩詞的韻律聲律美。白話的灑脫隨意。古詩詞有它的明確要求,如標註詞牌或律詩,自然得按其韻律來寫,如果是寫白話詩,自由詩,口水詩隨意咯

  • 10 # 鶯啼五味

    好作品必須是內容和形式高度統一,而形式是基礎,是基本要求。對於寫詩填詞來說,除了必須“有為而作”之外,遵循格律進行創作是首要的。如果寫新詩,隨便怎麼寫都行。我們既然要創作傳統詩詞,那就一定要與古人對話,而師古是首先要做到的,不能用“改革”和“師古而不泥古”作藉口胡亂湊字,以防弄得不倫不類,貽笑大方。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必須一開始就要求自己嚴格按規則寫作,而且要養成習慣。康震、趙忠祥等都是文人學者,但他們寫的詩都成了笑柄,而易中天和范增等老師的詩能被大家接受,因為他們具備格律的素養。

  • 11 # 若羿文學屋

    如果你是想自我收藏,那就無所謂了,自己滿意就行。如果想與別人共享,就一定要遵從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畢竟,讀者不是你,不可能完全理解你的意圖。

    事實上,只要想出來做事情,完全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規矩,寫詩也一樣。如果想叫人讀懂,進而認可,必須遵從一些詩歌方面約定俗成的規律。否則就失去了美感。

    如果你想寫自由詩,無所謂平仄對仗,無所謂韻腳節拍,但起碼也得有意境,起碼得叫人知道你說了些什麼。不能像錢鍾書先生《圍城》裡寫的那個曹元朗那首光怪陸離的《拼盤姘伴》,光看題目就叫人不知所云。更別說裡面雜七雜八的各種外語了,叫人如墜五里霧中。(小說裡,主角方鴻漸對於這位詩人是持批判態度的。)

    其實,高明的自由詩作家,也適當的將究一些節拍韻腳的,甚至有人還注意了平仄安排。比如徐志摩《再別康橋》,再比如戴望舒《雨巷》,都是個中翹楚。

    最後再說“學寫詩詞”。

    詩詞,屬於格律詩範疇,都講究格律的,如果你用這種題材進行創作,再想講究什麼自由率性,那不是南轅北轍了嗎?就好比蓋樓房房子需要嚴格按圖紙施工的,你總不能為了所謂的自由,蓋出一堆廢墟來吧。

    自由詩像散步,自由隨性,有逍遙美感。格律詩猶如建築,有著嚴謹的美感。你既然選擇蓋樓房,就不能再追求自由隨性。同理,寫格律詩,也不能無視格律。

    至於格律詩和詞的格律千變萬化,根據具體題材,要求也不同。律詩不要求合樂,詞一定要合樂。至於曲,有的曲牌,對於格律的要求更加嚴格,平聲裡甚至要求嚴格區分陰平陽平,如果一個字填錯,可能唱著就非常彆扭。這需要自己慢慢學習。

    那麼,選擇了學習格律詩,該怎樣學習平仄呢?

    如果看一些這方面的常識,肯定給你一些花樣繁多的平仄句式,叫你背誦記憶。不可否認,這些都是必要的,但初學者切不可死記硬背這些枯燥的句式,一旦被它束縛住,就學不出來了。

    初學者要做的是積累。

    積累什麼?生活中豐富的詞彙。按照律詩各種平仄句式,把這些詞彙分門別類,歸納進去。無論寫不寫律詩,這積累詞彙的工作都是必要的,只是格律詩要求你們把這些詞彙分門別類儲存而已。

    如果你注意按平仄研究,就會注意,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詞彙(包括網路用語),其實也有自己的平仄規律的。比如:

    “學習”,句式就是平平。

    工作,就是平仄。

    “城會玩”,平仄平。平韻體《滿江紅》結句平仄格式為:平仄平。用它正合適。

    “然並卵”,平仄仄。《蘇幕遮》第二句平仄格式:平仄仄。就是這個句式。

    如果注意收集,這樣合乎平仄的日常用語很多,篇幅關係,不再一一列舉。

    所有平仄句式就是一個口袋,學寫詩詞之前先要把這口袋裝滿。只有做好這個基本功,才能進一步研究格律。進而化格律於無形,有格律而似無格律,寫出自己的特色。

    以上是自己填詞的一些經驗,希望和每個愛好古典詩詞的同道們分享。

  • 12 # 東方霧曉

    詩詞還是儘量按古詩詞的平仄寫為好,因為古代沒有現代的知識繁雜,古代只是一心攻詩詞平仄韻律,詩詞的平仄已到了絕佳無可更改的地步,要改掉平仄創新已毫無意義了。例如:本人曾寫過一首《五絕》詩給朋友,大意是叫朋友不要偏信名人和權威的說教,不要一犬吠影,百犬吠風。詩的題目是《人造的真理》"名口一通屁,貴於百麝香。三朝佳麗尿,萬嘴燕窩湯"句,就基本按平仄寫,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事後朋友戲誇作者道:"你用山珍海味對仗屁滾尿流來言事言理,很有創意。

  • 13 # 手機使用者50075245804

    從漢語音韻看,周秦至隋是以洛陽音為代表的融入北方遊牧民族語言的上古音,那時詩人以生活經驗口語押韻,怎麼順口怎麼押,不講平仄,對仗,及硬性二四六八押韻。這種音韻在福建閩南有一些保留。

    從南北朝至隋唐至宋是以洛陽音為代表的融入北方遊牧民族語言的新洛陽音的中古音,而產生了近體詩,由於過於繁細,從永明體,切韻,唐韻,廣韻,集韻,平水韻,詞林正韻押韻是越來越寬,因為制定規則的人自己也難以達到。這種語言音韻在今廣州地區有保留,

    從宋始金元人在北京(今)形成以洛陽音融入北方遊牧民族語言形成新洛陽音的北方變體的近古音,今天我們稱之普通話,己經為今天民族國家的中國的官方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華新韻》。實際上清人都己經不能發中古音了,寫詩用中古音韻己是硬性拼助,所以清人就將入聲併入其它聲韻中去了。所以從音韻變化看,今人作詩最好是用近體詩與詞的格式,押《中華新韻》。

  • 14 # 荷聲茹夢

    從來的文學創作我以為應該遵循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大於形式的原則。當然。既然學習的是詩詞的創作,我們應該也必須熟悉一下詩詞藝術本身的特點,因為每一種藝術都有自身的生命標誌,這是他能夠獨立於藝術王國的根本意義!詩詞的最大特點就是依格填詞,如果把這一點給抹殺了我認為就徹底背離了詩詞創作的意義!詞牌,平仄,韻律,這是詩詞——特別是詞的藝術符號,我們當然不能拘泥於這些,但也應該尊重前輩們的藝術創作,就是我們的革命領袖毛主席創作的詩詞也是尊循著這些規矩造成的,何況我們這些初學者?

  • 15 # 夷梁

    首先,這個問題問得並不好。為什麼呢?

    第一,作為現代人,絕大多數對古典文學的認知僅停留在初高中的必背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水平,詩經、楚辭、古詩詞不看翻譯我們幾乎不知道寫的是啥,年代越久越看不明白。

    第二,創作古詩詞的基礎就是聲律啟蒙,我們幾乎很少有人看過,甚至沒有聽說過。

    那麼我請問,處在這個水平的我們,有多少會對古詩創作感興趣?又有多少願意花時間學習格律?又會有多少人願意依照格律創作詩詞?又能有多少創作出來還算可以的詩詞?

    寥寥無幾。

    這個問題的發問者一定是一個現代人。我們和古人的教育模式,學習內容相差甚遠,古人認為很平常的東西對於我們可能就會很難,很晦澀。如果這個問題是唐朝人或者宋朝人提問給當時的人的,那麼答案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我舉一個類似的例子,港澳臺以及部分海外華人華僑用的漢字是繁體字,大陸則通行簡體字。那麼如果我問,到底是簡體字好還是繁體字好,答案會是怎麼樣的呢?恐怕各說各有理吧!我用簡體我當然說簡體好,他用繁體,他當然說繁體好,非要統一個標準答案才行麼?

    話題回到詩詞創作自由好還是格律好上面。

    對於一個現代人,文學功底夠好的,可以駕馭格律而不是被格律鎖住的人當然還是按照格律去創作,這是一種享受和成就;

    只是覺得創作古典詩詞很好玩,或者想借以抒發某種情感,不喜歡拘泥的人就隨意好了,關鍵是也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怎麼評價。

    作為文藝青年,還是不要文人相輕得好,互相攻擊和貶低不應該是中華文化薰陶出來的優秀中國人!

  • 16 # 萬某人寫油詩

    2017.01.03宋詞初呤閱讀 23

    萬某人

    【蝶戀花*冬夜】

    寒夜悽悽星月淡,孤枕難眠,愁壞天涯漢。欲訴心思芳影遠,無言擲筆悄聲嘆。夢裡呼伊千萬遍,只怪多情,又惹愁腸斷。莫道當時逢太晚,相識如故心無怨。

    【一從花*情關】

    東奔西跑未身閒,沒掙幾文錢。人窮舛命該如此,一聲嘆,濁淚連連。一縷舊愁,挽成千結,今夜又無眠。孤燈相伴念紅顏,鉤月幾時圓。青山依舊人惜老,這思緒,還似從前。一盞酒酣,半支菸盡,難過這情關。

    【一剪梅·秋緒】

    黃葉飄飄秋意濃,月也朦朧,鳥也朦朧。回頭萬事落成空,苦在其中,累在其中。雙燕分飛各西東,朝盼相逢,夜盼相逢。日思夜想憶芳蹤,悴了顏容,倦了顏容。

    【喝火令*相思】

    殘月臨窗墜,寒風捲葉吹。那人深夜步來回。鏡裡面容憔悴,你在想著誰?被亂竹床冷,孤身眼淚垂。幾多回憶化成灰。又是秋臨,又是雁南飛。又是影蹤飄杳,我找誰來陪?

    【臨江仙:夜思】

    夜涼還添寒雨,葉黃己是深秋。獨家酒後步危樓,一江煙與水,嗚咽向東流。曾記當時別後,兩人並未回頭。孤燈孑影月如鉤,何時能再見,無語更添愁。

    【唐多令*夢醒有感】

    夜夢見朱顏,促膝燈下談。好溫柔,雲雨巫山。對燕哪堪分兩地,肝腸斷,淚流連。寂寞念塵緣,欲將書信傳。嘆一聲,何日團圓。對影自憐三盞酒,錦被亂,與誰眠。

    【蘇慕遮*七夕】

    夜闌珊,酒已醉。孑影孤燈,輾轉難入睡。殘月臨窗涼似水,燃指香菸,不曉其中味。嘆七夕,鵲橋會。天上人間,多少相思淚。誰唱青衣心欲碎,一曲黃梅,織女牛郎配。

    【朝中措:鄉趣】

    夕陽徐墜看雲霞,倦鳥唱枝椏。黃犬跪門狂吠,桃紅半露簷牙。詩書一卷,清茗半盞,閒話桑麻。獨自優閒散步,某人忘了回家。

    【忘了詞牌*思鄉】

    孤影憑窗將進酒,夜靜寂寂無聲。流離顛沛似浮萍,不堪分別久,惆悵淚涕零。蜀地不知何日返,童謠幾遍重聽。半世風雨路難行,他鄉說甚好,月是故園明。

    【木蘭花令·記夢】

    肌膚似雪情如火,戒律清規因汝破。巫山雲雨幾纏綿,夢醒黃梁孤枕落。吾本佛手蓮一朵,未了塵緣甘受磨。為求真愛守初心,哪管他人說對錯。

    【相思引*理想與現實】

    歸隱田園蓋草廬,塘邊河畔種時蔬。賞花逗鳥,酒後亂翻書。只是家貧空四壁,飄泊四海戰征途。經風沐雨,唯盼老來福。

    小重山.清明祭主

    族譜輕翻拭土塵,先人行萬里,隱山村。百年歲月紙中存,居住久,鄂語變川音。今日祭亡魂,塋前松柏翠,伴祥雲。高香燭火寄通冥,行跪禮,盼落葉歸根。

    【漁家傲·天涯】

    遙想當年初相見,一見如故相逢晚。同做文章吟古卷,悄許願,風霜雪雨同相伴。女貌郎才天不幹,奈何偏做分飛燕。道是情緣有深淺,一聲嘆,紅顏已是天涯遠。

    【破陣子*我】

    常嘆時光荏苒,可憐空度一生。回首江湖多險惡,未扮英雄鬥不平,無顏對此身。失意之事八九,何必搏這虛名。笑看人人皆利往,但做南山隱姓人,不因榮辱驚。萬某人的打油詩2016-11-29

    萬某人

    閱讀 100梁祝

    願居山下住農齋,怯去喧城擠露臺。

    園裡鮮花妝舊舍,壺中老酒醉枯槐。閒情非是心無志,雅趣當得肚有才。暗笑世人逐利往,不知故土夢中來。

    白牆青瓦掩青竹,沃土精耕種菜蔬。

    不羨腰中錢萬貫,只惜池裡荷千株。親朋圍坐茶三盞,知己推心酒半壺。莫道鄉村無甚好,餘生甘做老農夫。

    誰彈怨曲惹相思,寂寥孑身淚眼迷。

    不見堂前雙燕舞,只聞天際孤鴻啼。涼衾細理尋春夢,洛紙平鋪寫苦詞。最憶當初花月下,朦懵情愫怕人知。

    春秋半世歷滄桑,自詡才情勝江郎。

    一臉風塵別故地,兩肩雪雨闖他鄉。待人和善多恭敬,做工勤勞盡周詳。可嘆空有凌雲志,只憐舛命太薄涼。

    月冷星稀犬吠門,涼衾孤枕又傷神。

    遠行己帶家鄉土,歸去還稱異地人。流浪半生多苦旅,飄泊四海染風塵。忽聞孤雁鳴天際,倍感悲涼四五分。

    寂寂寒夜酒來陪,遙想往昔滿目悲。

    雖是情深惜意淺,奈何物是笑人非。三年緣份成追憶,一片真心化淚飛。長嘆離別天涯遠,只能夢裡見娥眉。

    薄衾孤枕對愁眠,千里家鄉何日還。

    酒醉不覺鴛被暖,更深只道素衣寒。父母無依心有愧,妻兒莫靠臉無顏。昔日雙飛成對好,今朝顧影枉自憐。

    攜手相扶到現今,餘身在外囑叮嚀。

    素顏淡雅梳妝懶,節儉持上孝高堂多善語,下培稚子少虛名。生辰沽酒遙相祝,待我歸來謝汝心。

  • 17 # 使用者5907027766

    這個看個人的心境與感覺吧。就我個人而言,很多時候,想著律詩,可是詞彙缺乏,平仄對不上,就寫成了古風。這個很正常。個人感覺,除非是作業,否則古詩對於表達上更自由。當然,如果詞彙量豐富,能夠滿足寫律詩的要求,完全可以寫律詩,為什麼不呢?

  • 18 # 王風77662802

    詩詞格律化,猶如文章論八股。現在有一股熱衷追求做詩講平仄的潮,唐詩宋詞,為何被稱為絕句?格律化詩詞已經被古人寫絕了,寫盡了,今人無論再怎麼寫都不可能超越。當然,作為愛好,那又另當別論,如若沉溺其中,真就讓人痴笑了!

  • 19 # 涪川

    初學寫詩,從古詩開始好。先熟悉詩的語言與結構,瞭解詩與具它體

    裁的區別和不同,知道古詩的精髓在於鍛字鍛句,以其精煉而著稱。

    最好是“熟讀唐詩三百首”。言簡意深,朗朗上口,易記易背誦,富於

    音樂性,是古詩精華。而平仄定律死板,注重形式,束縛思想,影響

    文意發揮。作者必須將其構思掰成碎片,然後按其平仄仄平仄仄平之

    類的定律一個個套在行文之中,欲痛快邁步,不行。只能這樣一顛一

    簸行進。你想,將你所要表達的意思先掰碎,然後再依要求組合,還

    是你的初衷嗎?這樣冤枉折騰的意義何在呢?即使合律了,就是好詩?

    權衡利弊,所以,我認為平仄是糟粕,當棄之。

  • 20 # ZHANGRUPlNG

    贊同東方霧曉友的觀點,按平仄韻律來學寫詩詞好一些,但是不強求死板地追求韻律,保留韻律在關鍵的詞句末尾就行了。現在用白話寫詩詞,要的是灑脫,想的是自由,做的是率性而為。如果一味放任自流,自由率性似是在藍天翱翔,實則成了脫韁的野馬,若說是寫給讀者看,讀者一時興起會朗誦得豪情奔放或悽美哀嘆(悲歡心境各不同),但是留不下記憶,過後就忘;若說是留給後人看,沒注意在關鍵詞句上用些韻腳,朗誦幾下完全記不住,凡夫俗子一看,連打油詩都算不上,傳得不會久遠。像《靜夜思》四句,大詩人貼近生活,韻腳為ang,光丶霜、鄉都用上,明月一句也沒求押韻,今人效仿不會錯!

    話說回來,我也沒有正兒八經寫過詩,打油詩也只是學學他人裝模作樣,但是押韻腳的字至少會有三個,留給閱讀者一些記憶,傳閱更方便。以上是我個人觀點,願給未來的詩人們一些參考,注意文中留些押韻的字,找找一兩個恰當的韻腳,韻律當自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雲又預測未來了,五年後準備讓手機消失,他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