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天行健
-
22 # 偉哥隨拍
據說李淵的晚年生活過的非常淒涼孤獨,還要時不時遭受李世民的冷嘲熱諷,最終在長達9年的軟禁生涯中孤獨終老。李淵雖然選擇主動退位,但他畢竟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在朝中有著自己的勢力,比如唐朝的名將李靖和李績在太子與秦王爭奪繼承權時,都選擇了中立,這樣的將領還有很多,而且李淵兒子眾多,不缺乏繼承人,再者李淵也不甘心退位,這些都是讓李世民不放心的因素,為了能夠更好的平穩掌權,李世民只好將李淵徹底“宿衛”起來。李淵一生酷愛遊獵,在唐朝剛建立,天下還未平定時,李淵就常外出打獵遊玩,直到盡興而歸,然而做了太上皇后,就身不由己,整天只能待在李世民的眼皮下,再也沒有了外出的自由,更別說和朝臣一同泛舟遊玩了。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為了突出自己的功勞,不惜篡改歷史,將李建成寫的庸碌無為,更有甚者直接將矛頭對準了自己的父親李淵。貞觀元年,李世民剛做皇帝,就對李淵當政時的一些舉措大加批評,比如李淵為了掌控天下,將宗族子弟皆封為王,這在封建王朝本來就無可厚非,每個開國皇帝基本都是這麼做的,但李世民卻朝堂上說:“遍封宗子,於天下利乎?”直接將炮口對準了李淵,朝臣們都明白李世民的心思,都隨聲附和不利,李世民說:“然,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養己之宗室乎!”隨後他將宗室郡王皆降為縣公,只有少數有軍功的除外。這種一上臺就貶損自己的父親,來抬高自己的行為,也確實讓李世民獲得了更好的民心和聲譽,但卻讓李淵名聲掃地。
李淵死後,李世民將其陵墓也一再縮水,帝王之墓一般都是九丈高,而李淵的獻陵缺只有六丈。李淵被安葬後,李世民也很少去祭拜。
李淵的一生是非常輝煌的,他韜光養晦,起兵晉陽,最終後來者居上,殲滅群雄,奠定了唐朝的基礎。然而晚年卻在兒子的監禁中,足不出戶,還時時遭受無端的指責和嘲諷,成為了兒子光輝形象的襯托品,結局是非常淒涼的。
-
23 # 一葉送徐
夠意思,必須夠意思。己經弒兄殺弟,再跟親爹鬧翻,豈不讓天下眾口洶洶??何況老爹讓位後很乖,就是撒驕,也得哄到老死。必須地。
-
24 # 瑪吉阿米愛墨脫
歷史更迭,奪嫡總是血雨腥風,骨肉相殘,兄弟相殺。結局或國破家亡,或開啟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開啟一個偉大的朝代,哪怕在歷史長河中的歷屆皇帝裡他也是能封神的頂級大咖。
但是也非完人,玄武門之變,弒兄囚父,這是一個永遠躍不過去的坎。如從謀朝篡位的角度,李世民對父皇李淵的確很是寬容;如從親情的角度,李世民就是個不孝子。但識時務者為俊傑,父子兩共同心照不宣的一齊演了一場政治秀,他可不想唐朝如隋朝般只有二代。從唐朝的在歷史上的貢獻看,他的和平隱退成就了盛世。
-
25 # 理工男讀歷史
生活上儘量提供條件,政治上什麼都沒有。
李淵在當太上皇的前三年,一直在太極宮。當時唐朝只有太極宮一個宮城,父子倆都在太極宮工作生活。李世民肯定會佔據大多數地盤,李淵活動範圍估計只是在寢宮周邊的一小塊區域。
貞觀三年,李淵搬遷到了太安宮(大安宮),原名弘義宮。
弘義宮是武德五年修建的一處宮殿,當時是李淵獎勵李世民功績修建的,估計是一處類似度假別墅的中小型宮殿群。根據後來馬周的奏疏中所說,“太安宮在宮城之西,其牆宇宮闕之制,方之紫極,尚為卑小。”證明了此處宮殿規模小、規格低。
《 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太安宮“宮中又有丹霄、垂拱等殿。其東宮又有萬春、立政等殿,而兩儀、甘露、神龍、天成、披香、千秋等殿,亦俱在太極殿以北。又相思殿,則在玄武門內也。”說明這裡雖然規格不高,但也有宮殿十餘處,並非僅僅是一個小院子。而且唐代宮殿最大的特點就是大,比後世明清宮殿舉架高、開間闊,在這裡生活並不憋屈。
之後李世民接受了馬周的建議,把太安宮宮牆、門樓重新修建,使之符合皇帝規格,但宮殿群的規模大小是無從修改的。
這段時間內,李世民曾經多次想讓李淵去九成宮離宮避暑,但李淵考慮到當年隋文帝死在了九成宮,自己覺得彆扭就沒去。貞觀八年,李世民準備為李淵修建大明宮,但尚未修建完成,李淵就已經去世於太安宮,沒能享受到新房子。
在居住方面不能怪李世民,畢竟李世民一向對樓堂館所建設不熱心,就這條件了,您老人家對付住吧。
(太安宮大致位置應在紅圈附近)
《舊唐書》中記載,“高祖在大安宮,太宗晨夕使尚宮起居送珍饌”,意思是說每天早晚李世民派人給李淵送飯表示孝心,同樣是馬周奏章所說:“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就是建議李世民不要把李淵安置的太遠,應當每天去探望安排飲食表示孝心。以上兩點說明李世民與李淵並不是經常見面,只是按照禮儀每天派人探視問安。
伺候李淵的人倒是足夠多,李百藥曾向李世民上書《請放宮人封事》,提到“大安宮及掖庭內,無用宮人,動有數萬”,宮中的宮女宦官都已經過多了,甚至需要定期外放。
貞觀四年十月,李世民外出打獵,射了一隻鹿,送給了李淵,“自射鹿,獻於大安宮”;貞觀五年正月,李世民親自送了一隻禽鳥給李淵,“親獻禽於大安宮”。另外,李世民外出回長安,一般也會去太安宮與李淵見面。估計這種行為的頻率也就是一年幾次。
總的來說,李淵和李世民一年基本上也就見個十幾次面,父子倆真的沒有太多話可說。
政治方面,李淵太上皇九年出面的次數是有數的,之前基本上沒有,只是在貞觀八年之後開始增加。
貞觀八年,西突厥使者來到長安請求內附,這是繼東突厥被滅之後,西突厥成為唐王朝藩屬國的一個重大事件,標誌著突厥作為一個獨立政權的終結,也是李世民歷史功績之一,從此李世民的地位堅不可摧。
這時李淵已經老邁,李世民也放開了對李淵的控制,李淵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宴請西突厥使者,還可以閱兵、宴請大臣,李淵去世前一年基本上像是一個正常的退休老人了。
唐朝先後有李淵、武則天、李旦、李隆基、唐順宗等五位太上皇,其中只有李旦是自己主動當太上皇的,其他都是被逼退位後被軟禁。李淵是太上皇時間最長的一個,基本上可以確定是自然死亡,其他幾個不一定。
僅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李世民對李淵算是夠意思了。
回覆列表
公元626年7月2日,唐太宗李世民為確保皇位非己莫屬,決然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這場政變中,李世民先後殺死與他爭奪皇位的弟弟李元吉和哥哥李建成,逼迫唐高祖李淵退位做了太上皇,自己當上了皇帝,是為唐太宗。
那麼,被迫退位做了太上皇的李淵,在他的兒子李世民的的強力掌控下,過上了什麼樣的生活?
有兩個版本。一說李淵過上了悠閒自在的生活。整日遊山玩水,盪舟湖上,沒事就宴飲大臣,在酒席上吹奏樂器,李世民還為之拔劍起舞,以助酒興;總之,退位之後的李淵日子過得不賴。
而另一個版本則反駁了這一說法。持這一版本的人說:李世民不僅對退位後的李淵時不時地冷嘲熱諷,還將他軟禁起來,不許他出去盪舟湖上,更別提什麼遊玩打獵了,只許在他的居所里老實待著,最好跟個木頭人一樣。
李世民還篡改史書,將李淵在位時的功績、貢獻全部抹殺,白的也說成黑的,就是要把你抹黑!
李淵的親信、關係好的文臣武將,放逐的放逐、冷落的冷落,閒置的閒置,永遠不讓你有出頭之日。
李淵死後,李世民也沒有修建與他地位相匹配的陵墓。一般帝王的陵墓都是九丈高,而李世民給李淵修建的獻陵才六長高。李世民也很少去拜祭。而他的老婆長孫皇后離世後,李世民則是大興土木,修建的昭陵富麗堂皇、宏偉壯觀,李世民還在長安城建了一座高樓,自己常常登樓遠眺遠處的他老婆的陵墓。不僅他自己看,還讓他手下的文武大臣也去看。經常對他直言勸諫的魏徵對此很不感冒,總是假裝看不見。李世民為此很不高興,說:這麼大的一個陵墓你看不見嗎?魏徵迴應道:我以為說的是獻陵,原來是昭陵啊!從這裡可以看出,李世民對誰的感情深了。
這兩個版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事實真相到底如何?看來只有穿越到唐代才能夠知曉嘍。
歷史真是個小姑娘,可以任意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