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定慧堂

    現在,各種“文明”的稱號成了人們爭相追逐和宣傳的話題,似乎只要貼上“文明”的標籤,就站在了人類的高峰,就可以藐視一切,甚至秒殺一切了。

    其實,這是走入了極大的“文明誤區”。 理論上講,文化-culture與文明-civilization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中國最早的“文明”來自《易經》中“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這裡的文明指的是一種“文采光明”的狀態。

    而西方文明(civilization)來自於拉丁語“civis”,即城市居民,所以,這裡的文明指的是“人類共同生存在一起時的一種開化能力”,與中國古代講到的文明有原則上的差異。

    我們今天講到的所謂文明,明顯是以西方文明(civilization)的內涵為主導的一種普世文明。

    文化是區域性的風俗習慣,文明是世界性的共同價值!不能被世界普遍認同的東西,根本不能稱之為文明!而所有的文化幾乎都是排他的。

    所以,越封閉的地方越強調自己的文化;越開放的地方越強化普世的文明!文化是一切民族的基礎,但單純的以文化自居則是一種迂腐的表現。

    因為,任何文化都需要改良和昇華,並與其它文化相借鑑,從而使自己的文化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即,任何文明都不是自己標榜出來的,而是從世界文化的浪濤中提煉出來的!

    簡單講,如果將“文化”與“文明”混為一團,有點類似將“聰明”與“智慧”混淆、將中國的科學與西方的科學混同的同一概念。

    比如,老子曰:智慧出,有大偽”,這裡的智慧是聰明,而非西方人講的“sophos”(智慧)。同樣,中國古代的科學是“分科而學”的意思,而西方科學是從數學、哲學中“分離出知識”的過程,此時的科學是日本人從“science”中翻譯而來的。

    本質上講,文明是科學的產物,沒有科學就沒有文明。科學出現之前,人類只能把文字、語言、風俗、習慣稱之為“文化”,並且,這些不同的文化受到地域、交通的隔離而互相割劇和分散。

    所以,科學誕生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將西方文化中的神學、數學和哲學串聯在了一起,透過科學的精神和方法,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將整個歐洲的文化統一在了一個科學的定義上,從而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文明。

    因此,只有符合科學定義上的文化融合與創新,才能稱得上是文明,否則,只能算是一種古代文化。文化可以淵源流長,文明必須推陳出新!

    (二,接上節)

    理論上講,文化越厚重的地方文明程度反而越低。比如,印度與美國相比;文明程度越高的地方文化越簡約。再比如,深圳與某些文化古城(X封、X陽)相比!文化底蘊雖然不深,但文明程度明顯高出一籌。

    所以,最優秀的文化一定是需要脫胎換骨、刮骨療傷,才能實現鳳凰涅槃後的推除出新!抱著五千年殭屍不放的,那不叫文化,叫守魂!

    未來真正能夠推動中國發展,使中國能夠屹立於世界之林的一定是文明。文明,只有文明,才是推動文化走向世界的基礎力量!

    但文明也是有倫理的,更是科學的化身。作為擁有智慧的中華民族,必須首先將自己融入到科學的大海中,吸收科學的養份,建立起智慧科學體系。

    在當今和未來世界裡,文化永遠只是一種內斂的、區域的和自我的修煉,而決非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正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其實就是一種“聖人文化”,每一次中國的進步,都是在反對聖人文化的基礎上的一次革命,都是對前一個傳說文化的揚棄。

    或者說,正是拋棄了傳統文化,國家才得到一次升級的機會,辛亥革命、解放革命、改革開放無不如此。

    遺憾的是,每一次獲得一定成就後,就又重拾“傳統文化”,重新回到“聖人文化”的老套路上,只要一強調傳統文化,又是儒學、心學這一套……。歷史一次又一次的輪迴而無法實現突破!

    中國人為什麼始終就走不出自己文化的那一畝三分地,而去面向世界、面對未來、面對科學、面向文明呢?令人思考,讓人揪心……

  • 2 # 侯迦藍

    不算嚴謹的比喻:文化更像是計算機的系統,文明更像是計算機的硬體。

    在過去,人類群居而活,在共同的生活環境當中,會形成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和“模式”,這些關係和模式構成一種生產關係,逐漸內化在每一個群體的每一個人的意識當中。

    這些生產關係產生生產力,彼此之間形成更強烈的認同感以及信賴感,這些應該是文化的雛形。

    由於地理空間關係,相近的群體會有一些交流,包括互助或者衝突,會有認同感或者排斥感。有些群體之間一直沒有交流互動,彼此之間隔著大海與高山,直到今天各自的文化依舊相對獨立。

    文化是一個民族或者群體內化的認同感,根據外界的變化,自動運算,所以更像是計算機的系統,不同的計算機有不同的系統,有主流的比如微軟,也有非主流的蘋果。

    系統會不斷的更新換代,而文化也在不斷更新,幫助人類適應新的環境,也就是棄之糟粕的過程。

    生產力會誕生新的物質,遮風避雨的房子,從山洞到草屋,從草屋到宮殿:刀耕火種的工具,從石頭到金屬,從鐮刀到機械;獲取食物的工具,從弓箭到獵槍,從捕獵到養殖,從飛鴿傳書到Email,從捎個口信到WeChat,從獨木舟到遠洋巨輪。

    這些幫助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工具迭代,就是文明的歷程。

    文明在早期更偏向於物質文明成就,一直到近現代,精神文明的成就也被納入在文明之列,比如藝術。

    在文明領域,在各自文化系統的影響下,人類卻有著相似的成就。

  • 3 # 使用者3097950555020

    文化,是人類學種族屬相;

    文明,是市民社會自然地緣政治國家形態。

    當你在說“人類追求的是”不同文化同一文明之時,那便市場經濟了。

    所以,從物理學的邏輯上說來,二者是因果之間的互相作用同一性的關係。

    之所以的作出這樣判斷,我的理由是:在工業革命前的人類文明,主要是集中在歐亞大陸上的農耕、遊牧和海盜這三種文明形態。並且,這樣一種文明形態的排序,從物理學的邏輯上說來,也是目前市場經濟全球化原始動力因為依據的排序。例如,我認為:真正的全球化是從經濟全球化開始的,它最初起源是因為漢朝武帝時期遣張騫“鑿空西域”而起。

  • 4 # 一介草民68323097

    文明也好,文化也罷。其實是不同的思想意識的人群對不同的事物和事態的評判主觀。

    沒有自信、媚外的人群總會千方百計、巧舌如簧的說西方如何如何文化先進,社會生活如何如何文明,眼睛盡在自己生活的國度裡挑剔,雞蛋裡面挑骨頭,竭盡詆譭自己祖宗文化和文明之能事。明明是自己祖先的優秀品質,偏偏非無縫不入的強插入西方的奸詐苟且不作休。

    所謂的什麼西方文化、西方文明;事實已經證明那就是唯我唯利的赤裸裸的不擇手段的爾虞我詐、強取豪奪。例如今天的西方大國就是千方百計的要用武力逼迫他國屈服,或者挑撥離間、火中取栗。把自己的安逸凌駕於他人的痛苦之上,不顧他國、他人死活的強盜邏輯。行的就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思維的野蠻行徑。

    我東方大國,要的是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人類社會,這個文化和文明博大精深。不是西方野蠻人短期時間內能想得通、學得會的真正的文化和文明。

  • 5 # 古城金地140787426

    它們的區別是一個是記錄,一個是讀出。

    什麼叫文化?就是文字化。

    你把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這就是文化。

    我認為的文化就是文字化。像機械化,數字化。

    把事物使用文字化後的資訊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文化是什麼?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變成文字的表達,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資訊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把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文字化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它們的名字叫文化,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它們就是它們本身,酒就是一種液體起的名字,這個字叫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樣。如果某種事物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資訊。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是人類的生活痕跡,也需要文字化。根據那些痕跡證明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它們必須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以後叫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也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

    中國文化五千年賈湖文字就是證據,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就是傳統文化。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國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西方傳入假說格格不入,就是個笑話。

    中國文化細膩邏輯性強簡練明瞭。

    人的智慧進步就是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儲存資訊。

    有了文字,人類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

    沒有文字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思想經驗。

    有了文字人的資訊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

    有了文字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人把經歷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就是文化。

    人看到的山水經歷的事情不可能用實物儲存起來給大家看。

    只有用轉化成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

    文明首先要有文字表達清楚明白叫——文明,這就是定義。

    離開了文字,文明就不存在。

    大家都說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有中國了。

    為什麼只有中國了?中國和別的文明古國有哪些不一樣嗎?

    對比以後就明白了什麼叫文明。

    國際上認同文明的三個條件:1,城市遺址不存在了嗎?答案不是。2,是他們的文字不存在了嗎?答案也不是。3,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不存在了嗎?答案還不是。

    上面的條件各個古國都存在,為什麼說他們的古代文明失落了?只有中國文明還存在呢?

    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三個依據 不正確。

    正確的答案就是: 他們的古老文字現在沒人使用了,文不明瞭。只有中國的古老文字還在使用。

    他們失落文明的原因就是文字已經看不懂看不明白了。中國的文字還能看懂看明白。這就是 區別。

    中國文化的根就是文字的使用。離開了這個根文明不存在了,文化不存在了。現在能證明的就是甲骨文。賈湖文化裡的一,二,八等文字現在還在使用,也應該是文明八千年前的證據。

    原始和文明是兩個大家認為相反詞意。如果,在原始大森林裡有人迷失了方向,那麼他就很難走出去了。但是,有一個符號出現在他的面前,上面有個↑箭頭指出方向,如果能明白他就會得救。原始和文明就從這裡分開了。那個有↑就是象形文字。沒有字的是原始森林,有了文字就能看明白出去方向。

    人與高階動物比,人本身就是高階動物。智慧接近人的猩猩,還是海豚人和它們比,人有文字,它們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事物記錄下來,把世世代代的經驗記錄下來,傳給後代,而別的動物不能。

    人和動物的腦子記憶有侷限,不可以記很多的事情。

    人使用了文字記錄,可以幫助記錄更多的東西。一個人靠人腦一生學習,能夠掌握的學科幾種就很了不起了。一生拿到幾個博士就不簡單。而學科有幾十種,靠腦子記是不可能的。文字在這方面使人腦增加了幾十倍,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翻閱。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人和動物的區別不能用道德來衡量。原始人也是人,他們為了爭奪食物打的你死我活,遠古的原始人連個遮羞布都沒有,還談何道德廉恥。

    中國字文明在於指向明確,馬字讓人看了就是馬這個動物。鳥看了就是鳥這個動物。不會把鳥看成馬。不會馬字看成鳥。這就是文明。如果兩個字看了分不清,就是文不明,就會出現混亂,是非不分,指鹿為馬。特別是在法律法規方面,容易造成怎麼解釋都可以,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 你就不是,是也不是的混亂局面。造成文字獄的悲劇。

    金屬沒有文字不是文明,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三星堆的銅疙瘩,誰能說說是誰鑄造的,到現在也不明。城市遺址也不是文明,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過。有人強求有國家的出現就是文明。這是不講理的說法。國家是什麼?是一個組群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的集體社會。如果沒有文字就不是文明。像這樣的社會有很多,像螞蟻,蜜蜂。能說它們文明嗎?它們文在哪裡?怎麼明?文明重點是,文,要明。不是城市明,不是國家明,不是銅器明,也不是石器明,而是文明。強調的是文。

  • 6 # 隨風飄搖40

    頭一個問題以前回答過,就不一樣到一樣說說。這個不一樣到一樣就是殊途同歸,作為同樣是主宰世界的人類由於地域不同,語言不同,生理性的差異,民族的不同各自創造了自己的文化,但是這些差異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實現生存權利的最大平等,實現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實現社會環境的最大限度公平公正。

  • 7 # 崑崙139100429

    文化與文明即有共性(相同)的一面又有著不同的含義。其共同點概而言之: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反映,都是脫離蠻荒.矇昧後的.社會發展的共同積累。兩者間的不同簡要說:文化是一個區域.國家綜合的知識積累並具顯明徵。它包含文字.文風(文體.特徵).語言.政治.思想.思維.經濟.軍事.農耕.科技.藝術.工藝.社會行為等等;而文明分兩個方面,一是精神文明,二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主要指社會意識和價值取向以及社會行為。物質文明主要指社會物質財富及其積累。總之,文明是則重於社會認識.社會行為.社會秩序和物質財富的發展狀況。人類對社會秩序的要求和經濟物質發展是共同的!

  • 8 # 半瓶子不滿

    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寬泛到漫無邊際,寬泛到讓你懷疑人生;它關乎你的吃穿住用行,影響你的酸甜苦辣鹹,無處不在;它源遠流長,又形態各異,被人類創造又為人類服務,對人類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文明與文化時常形影不離,他們是同一個概念?還是近義詞?我們先從文化開始說起,而後引出文明及其二者關係。

    文化是什麼樣子呢?

    在一滿週歲時,父母會讓你抓鬮,選擇書或者其它,這時書就代表文化。

    再大一點,等到會奔跑玩耍了,母親告訴你說,你只看見姨丈現在愛寫毛筆字,其實姨丈以前可是小學老師,是文化人,這時能寫毛筆字當老師就是文化人。等到要正式上學了,老師告訴你要好好學習文化課,將來做一個有文化,有理想的好青年,這時書本上的知識就是文化。

    當我們翻開書本看到了,仰韶文化,半坡文化時,於是明白原來古人存在過的歷史遺蹟遺物等等也是文化。1997年香港迴歸,因為歷史導致的地區差異問題,而實行一國兩制式的特區管理,說明文化會受歷史經歷影響,產生差異。

    讀初三的時候時政裡提到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需求,說明文化可以簡單的分為物質(有形)文化和精神(無形)文化兩種。再後來,各種所謂文化的概念開始爆炸一樣的襲來:政治、校園、制度、職場、酒桌、娛樂、西方、傳統、網路……

    文化的外在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宗教、建築、哲學、吃、穿、住、用、行等等無限不迴圈式的羅列。

    文化概念DIY

    由方才個人成長過程啟發延展,是否可以簡單而概括的總結,“文化”,涵蓋所有種類繁多的文化,其誕生都不外乎於此:文化是以人為核心,在人類活動範圍及發展階段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為了自身生存、生活、發展的需要,從無到有,無意中或者主動的創造出來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各種新事物或者理論制度及人文素養等的總和。其中核心詞句如下:

    第一、以人為核心,

    第二、在人類活動範圍及發展階段不斷變化的過程中,

    第三、人類為了自身生存、生活、發展的需要,

    第四、從無到有,

    第五、無意中或者主動的創造出來的,

    第六、有形的和無形的,

    第七、各種新事物或者理論制度、人文素養等的總和。

    文化差異,是因為時間和地域等客觀因素的區別有所不同,更會因為其所具有的功能、使用的領域、經歷的歷史等因素的差別而各異,文化包羅永珍,類目龐雜,一一列舉無窮盡時。

    客觀面對文化,理性才是文明

    今人是由前人遺傳,撫養,教育而來,前人的文化結合今人所處的實際境遇,正在或者已經形成新的文化,而文化也會有一個創造-使用-傳承-創新-更迭-再生的一個生命週期。人與文化相互影響:人可以創造文化,也可以毀滅文化;文化裡有精華亦有糟粕,能使人進步向上,幫助人更好的生存,生活,發展,同樣可以使人失去理智,誤入歧途,一蹶不振地走向滅亡。

    文化與文明,二者既非同一概念,亦非同意、相近,“文化”客觀一點來講是一箇中性詞,而文明是一個褒義詞,;文明之於文化就如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道理,更準確一點來說,文明是對文化去除糟粕毒瘤後的提純提取,是從量到質的飛躍和昇華。人類唯有客觀且理智的去創造和使用文化,發現並及時剔除文化中的糟粕和毒瘤部分,才能更好的走向文明,創造文明。

  • 9 # 手機使用者雲品薈

    文化包含文明,此處所言文化是廣義文化或稱大文化。故爾無法解釋文化與文明的區別。文化不同子系統和諸元素的交集形成與融合促進文明在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的進步,而這種進步又刺激文化的質變。諸如社會制度、法律制度、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民風民俗、宗教等等。認識和研究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或許就能明白一點其中的道理和奧妙。

  • 10 # 張遂朝

    我認為文化和文明是一個人的兩個概念,一,文化屬於人的讀書多少,學業多高,這個屬於理論基礎,一個人的愛好不同所得文化也不同,認識問題和生活方法也不相同。

    二,文明屬於在理論基礎上懂得了利害得失和素質,修養,對人類的認識等等,來完成自己的人生。

  • 11 # 蛋糕皮蛋爸爸

    文化應該是分國家和民族的,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特點,所以都有所不同。但文明不一樣,它的反面應該是愚昧、暴力、落後等。所以當每個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文明對整個人類來說標準大致都是相同的。

  • 12 # 贏贏

    謝邀答!我認為文化是文明的載體,但文明不是有文化就能體現的。往往有文化的人未必有文明。文明的人也未必有文化。兩者是對立又統一的。文明是修養的具體表現。不是後天能可隆的。而是骨子裡的本能得提現。所以我文明替現出了問化,而不是文化造就了文明。認可了請共勉!

  • 13 # 一句話文章

    這個問題太複雜。

    人是有基因的,文化也有。

    文化的基因是歷史形成的。因為不同國家和民族歷史不同,所以文化基因不同。

    文化有好壞之分。

    文明是一種正能量的文化。

  • 14 # 姐姐虞美人

    說錯了。文化是廣義的,具有多樣性,可以相容包並。文明是狹義的,由於語言和宗教的障礙,不同的文明如同平行線,在無限遠處都無法相交。

    文化與文明的本質區別:

    首先,文化是中性詞彙,一般與自然相對應。文化具有多樣性,不同的文化,可以相容包並,可以取長補短,可以有選擇的學習,可以有選擇的傳播,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漢語中有大量的外來詞彙譯音,目前中小學開設的數、理、化、生物、外語等課程和大專院校的基礎課、專業課課程都在引用國外的教材和學習借鑑國外的技術,服裝服飾中有大量的外來時尚潮流元素,餐飲習慣由於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餐和飲料而正在改變中,藝術領域中不同作品的流派與風格借鑑學習的見的就更多了……

    其次,文明是褒義的詞彙,通常與野蠻愚昧相對應。①文明是歷史的積澱,在所有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中只有那些積極的、進步的成分才能稱之為文明。從一定的社會意義角度,一個社會越發達,越先進,法制越完善,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②文明的傳播與文化的傳播是不同,文明的傳播沒有選擇性是強制性的,往往不擇手段,比如19世紀以來,經歷幾次科技革命後的那些經濟和軍事強國用艦船利炮強勢開啟落後國家和地區的大門,推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教育衛生等的普及,對社會文明是有推進作用的。③不同的文明由於語言和宗教的障礙,如同平行線,在無限遠處都無法相交。比如,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的衝突,從宗教本質看,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都是旗幟鮮明的一種神教。神教強調神的絕對性和獨一性。這種嚴格的一元化取向常常伴隨著一種非此即彼的直線式思維方式:要麼絕對肯定,要麼絕對否定。它一方面強化著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一方面也潛含著對其他文明基因的嚴格排斥。就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而言,這兩大世界性宗教之所以不能以地中海為中立地帶進行和平共處,其根源就在於它們都聲稱掌握世間全部真理。一個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一個是至臻至善的安拉。一般來說“神和教義的神聖性必然導致宗教的唯我獨尊性;神和教義的唯一性和絕對性必然導致宗教的排它性。”因此,當兩種互不相讓的異質文明相遭遇時,必然是衝突多於吸納……

    文化與文明,既有聯絡,又有區別。

  • 15 # 指點江山Rjm

    文化,就是由文字或口受,所傳承的古今中外的生活垃圾和軌跡。

    文明,是歷史一來,由先進文化推進的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

  • 16 # 趙雲宗

    謝謝邀請,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側重於精神財富成果,包括文字,語言,知識,文學,藝術,教育,科學,技術,風俗習慣,意識形態等等。由於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所處環境不同,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對自然,社會和人類自我的認知解釋的不同造成了人們的風俗習慣,信仰,價值觀等等的不同。所以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也各有差異。

    文明是指文化發展水平的高低或先程序度,文化發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稱為文明,文化的不同決定了文明的不同。人們對文明的判定標準和對文明的追求存在不同差異主要表現在精神方面,是因意識形態不同,人們的信仰,價值觀的不同導致他們所接受和所追求的目標不同。在物質文明方面包括科學,技術等等的追求則不會存在明顯差異。

  • 17 # 春江帆影491

    文化文明其實很難界定,一個時代往往以文化命名,如北京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等,但現歸類,往往把文化歸為傳統,民俗和各種傳承中;但文化涵義寬廣,絕不限於此,人類無非就實物文物及文字記載自已,可稱文明的,的確很少,查辭典,也是如此,有時常想,那文化文明到底是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可查有據,其實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已的燦爛輝煌,文明文化寓於其中,因此文明文化多彩多姿。

  • 18 # 董海發

    文化與文明

    一、什麼是文化?

    文化一詞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文化是指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精神食糧,即精神文明,主要指觀念性文化。廣義文化是指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社會文明、物質文明的集合。

    不管是狹義文化,還是廣義文化,其靈魂都是蘊含真善美的道德文化。

    廣義文化按存在方式可以劃分為五種不同形態文化:

    1、觀念性文化

    觀念性文化是文化的精神形態,觀念性文化蘊含著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道德、信仰。這種觀念性文化有兩種存在方式:

    一是貯存在人類大腦的語言中

    這種貯存在大腦語言中的思想、道德、信仰就是“無字之書”、“心靈之書”。這種“無字之書”、“心靈之書”,只能透過口口相傳,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示範、面對面的體驗。

    例如,父母對兒女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行為示範教育是口口相傳的典型方式;在社會人際交往中獲得思想、道德、信仰薰染、薰陶、燻修是口口相傳的基本方式。

    二是儲存在各種材質的文字中

    這種儲存在一定材質上的文字就是“有字之書”。這種“有字之書”可以在不同時空背靠背的交流、背靠背的感悟、背靠背的體驗。例如,今天的陝西人可以讀到2500多年前山東人孔子及弟子寫的《論語》。今天的中國人可以讀到170年前德國人馬克思、恩格斯寫的《共產黨宣言》等等。

    無論古代社會的私塾教育,還是近現代社會的學校教育,文字教育都是第一位,只有識文斷字,才能讀懂“有字之書”。沒接受學校教育,看不懂“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文盲,從小學到大學讀“有字之書”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有文憑的人。

    沒有文憑的文盲,並不等於沒有文化,因為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語言交流中獲得文化的靈魂一一思想、道德、信仰。例如,有些農民雖然不認得二十四節氣的“有字之書”。但是他們從長輩、鄰居、他人的口口相傳的“無字之書”的交流中知道了二十四節氣的精神內涵。有些農民雖然不會讀書看報,但是他們從戲曲表演、電影、電視、影片人物的對話表演中汲取了“心靈之書”的思想、道德、信仰等精神營養。所以,在農村沒念過一天書的能工巧匠、種田把式、德高望重的能人、牛人、高人比比皆是。

    有文憑,甚至有博士文憑的人,並不等於有文化,因為這些缺德的人,成為有文化沒人性,有文憑沒人品的刑事犯罪分子。

    圍繞觀念性文化而開展的學術鬥爭、思想鬥爭、理論鬥爭是推動人類思想文化不斷髮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2、形象性文化

    形象性文化是文化的藝術形態,形象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不同藝術形象。例如,舞臺表演藝術家創造的舞臺人物形象藝術,包括當代電影、電視、影片裡的人物形象藝術。欣賞形象性文化的不僅是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一字不識字的文盲也可以欣賞。一字不識字的文盲正是透過戲劇、電影、電視、小品的人物形象得到高臺教化。舊中國農民90%以上是文盲,除了家庭父母透過言傳身教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行為示範教育以外,在社會上主要是透過戲劇人物高臺教化,才知道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

    從事形象性文化的是各類表演藝術家、影視演員、戲劇演員、小品演員。

    圍繞形象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藝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動力。

    3、視聽性文化

    視聽性文化是文化的實體形態,視聽性文化表現為藝術家創作的可視、可摸、可聽的文學藝術作品。例如,書法、繪畫、攝影、雕塑、音樂等等。欣賞視聽性文化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還需要一定的藝術素養和獨到的藝術眼光,才能欣賞!否則,就是對牛彈琴!

    從事視聽性文化的是各類藝術家。

    圍繞視聽性文化而開展的流派之爭、風格之爭、學術之爭是推動人類藝術文化繁榮昌盛的根本原因。

    4、制度性文化

    制度性文化是文化的政治形態,制度性文化表現為某一時期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根據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而把社會制度劃分為:

    第一、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一個氏族內、或者一個部落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公平分配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

    第二、奴隸社會,這是人類第一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三、封建社會,這是人類第二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四、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第三個有階級、有國家的私有制社會;

    第五、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若干地區第一個從整體上消滅剝削階級,但仍然有國家的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

    第六、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在未來全球範圍內實現公有制,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大同社會。

    從事制度性文化的是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

    圍繞制度性文化而開展的階級鬥爭、政治鬥爭、軍事鬥爭是推動人類社會制度不斷髮展進步的根本動力。

    5、實物性文化

    實物性文化是文化的物質形態,實物性文化表現為豐富多彩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勞動產品。根據實物的不同使用價值而把物勞動產品劃分為:

    文物——這是人類歷史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物;

    遺址——這是人類社會遺存至今的歷史痕跡;

    建築——這是滿足人類住行需求的房屋、道路;

    食品——這是滿足人類生存需求的食物;

    藥品——這是滿足人類健康需求的藥物;

    物品——這是滿足人類日常需求的物件。

    從事實物性文化的是各類科學家、工程師、設計師、企業家、產業工人、農民工、農民。

    圍繞實物性文化而開展的生產實踐、科學實驗是推動人類社會物質財富不斷髮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人類社會源源不斷產生新思想、新理論、新文化的偉大社會實踐!

    二、 什麼是文明?

    文明——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文化的進步狀態。由此可見,文明是文化進步、文化積澱的豐碩成果。文明的基本要素:

    一是要有傳承文化的人;古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因為人種的消失,文化也消失了,讓其他人傳承了。中華兒女傳承中華文化5000年沒有中斷延續至今!

    二是要有繼承文明的民族。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因為民族的消失,文明也消亡了,讓其他民族繼承了。中華民族繼承中華文明5000年沒有消亡流傳至今!

    (一)文明成果在宏觀層面的具體表現:

    1、延綿幾千年的農業文明包括四大產業型別——遊牧、狩獵、捕魚、農耕;

    2、近現代幾百年的工業文明包括四大產業形態——採掘業、加工業、服務業、資訊業。

       3、人類社會的不同地區因為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鬥爭的文明區域:

    第一、以中華文化為精神載體的中華文明。

    第二、以西方文化為精神載體的西方文明;

    第三、以伊斯蘭文化為精神載體的中東文明。

    (二)、文明成果在微觀層面的具體表現:

    1、就一個人而言,文化的靈魂是溶化在血液裡的道德品質,文明是一個人血液裡的道德品質外化在行為上的禮儀表現:

    第一步把仁義禮智信做人道德品質內化成血液的語言文明,沒有這種內化,就是說話粗魯的野蠻人!

    第二歩把內化在血液裡的道德品質再外化成行為文明,沒有這種外化,就是口是心非、兩面三刀、言行不一的真小人、偽君子!

    所以,

    一個人只有把做人道德銘記於腦,須臾不可忘記,才能形成品德;

    一個人只有把做人品德內化於心,融入到血液裡,才能形成品質;

    一個人只有把做人品質外化於行,落實在行動上,才能形成品行。

    一天書也沒念、一個字也不識的文盲,並不等於野蠻人。因為這些文盲從小在家庭受到父母用儒家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薰染、薰陶、燻修,孩子長大後自然也就成為一個具有仁義禮智信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孝敬父母、泛愛他人的文明人——孝子、善人、好人、君子。解放初期的農民90%以上是文盲,但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從不害人的大善人、積極做好事的大好人、言行一致的真君子,其中有不少人還是農村的能工巧匠、種田把式、德高望重的人。

    2、就一個家庭而言,文化的靈魂表現為優秀的家訓、嚴格的家規、優良的家教、溫馨的家風。家訓、家規、家教、家風有機統一,就是一個真正的完整的完美的文明家庭。

    眾多的文明家庭組成文明社群;

    眾多的社群文明組成文明社會。

    3、就一個民族而言,文化的靈魂是流淌在一個民族血液裡的基因,文明體現在一個民族和其他民族和平相處的交往上:

    遊牧民族、狩獵民族、漁獵民族都是沒有文化的野蠻民族、嗜血民族、強盜民族。他們的圖騰是狼,他們崇拜的是狼。搶劫、屠殺、姦淫是狼性文化,狼性文化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獸性文化。成吉思汗說:“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殺人性命,奪盡其所有財產,讓其親屬流淚痛哭,抱著他們的妻子和女兒睡覺。”這充分說明遊牧民族、狩獵民族、漁獵民族是沒有文化、沒有靈魂、沒有道德的野蠻民族。

    中華民族的主體是農耕民族,農耕民族是有文化的民族、是有靈魂的民族、是有道德的民族。儒家文化是農耕民族的精神武器,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儒家文化產生於中華民族5000年曆史的承前啟後的2500年前後,孔孟把2500年前的伏羲文化、西周文化發揚光大並創立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為漫長的農耕文明時代封建社會的全能文化,既是家庭層面修身齊家的道德文化,也是國家層面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文化。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過,“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

    這種“獨特思維方法”就是儒家和為貴的文化——

    A、堅持“以和為貴”、“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

    B、堅持整體平衡、天人合一、“執其兩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

    《中庸》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故而“中和”、“折中”、“中庸”、“中道”、“和諧”都是達到整體平衡,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重要思想方法。

    C、秉持“天下為公、人不為己”、“萬邦和諧、國泰民安”、“萬國咸寧、永享和平”的政治觀念。

    所以,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自信的民族,信奉天地君親師的道德信仰,不信奉鬼神,沒有全民宗教信仰;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善良的民族,尊崇和為貴的文化,不崇尚武力,沒有侵略過別人;

    中華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勞的民族,尊崇勞動致富的理念,不拿不義之財,沒有搶奪過別人的財富。僅僅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國給日本賠款4.5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三年的國庫收入,相當於日本政府四年的國庫收入。日本鬼子就是靠中國人的血汗錢加速了日本現代化程序。

    4、就一個國家而言,文化的靈魂是支撐國家的精神支柱,文明是展現一個國家發展狀態的進步表現:

    A、精神文明,這是文化昌盛的精神表現;

    B、政治文明,這是政治清明的政治制度;

    C、物質文明,這是經濟繁榮的物質表現;

    D、生態文明,這是環境友好的自然表現;

    E、社會文明,這既是文化、政治、經濟、環境諸文明有機統一的綜合表現,也是人們觀察一個社會文明程度高低的晴雨表。

    綜上所述,

    文化是文明的精神前提,是人類社會繁榮的象徵。所以,文化是看不見、摸不著、時時處處存在的靈魂;

    文明是文化的精神積澱,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徵。所以,文明是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物質果實。

      

  • 19 # 慧光2787

    文化與文明,二者之間,如果一致,是真文明。

    文化與文明,二者之間,如果不同,而且還有本質上的區別,那就不文明瞭。

    文明的明,是彰顯文化之義,彰顯即明。而文化又是契於心性之理,即道,所謂"文以載道"。這個道,可以把它看成是宇宙規律。

    人類文化不同而文明同,是不能成立的。文化決定文明程度,不同的文化,文明程度必有深淺之別。人類有共同文明,不是不同文化的殊途同歸,而是求同存異的結果。

    文化是道理,文明是應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不是本質區別。

  • 20 # 大提琴心聲

    文化和文明是完全不同的二個方面的人類歷史發展過程!!!

    人類歷史存在的一天文化就已經存在!!!但是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卻是分許多不同的階段……有原始文明,有遠古文明,有古代文明,有近代文明,有現代文明,有未來文明和人類最後的文明毀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正確分析競爭對手?營銷策劃案中的競品分析怎麼寫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