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舜臣被朝鮮民族稱為"民族英雄",他在1592-1598年間的萬曆朝鮮戰爭中大放異彩,沉重打擊了侵朝日軍的氣焰。假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沒有出現李舜臣這樣一位將領,豐臣秀吉能否最終成功征服朝鮮呢?
11
回覆列表
  • 1 # 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在韓國人心裡,李舜臣應該算得上中國的“岳飛”,“戚繼光”,當然地位可能還遠高於戚繼光,平起平坐與岳飛在我們國家的地位。

    那麼,事實上,沒有李舜臣,豐臣秀吉能征服朝鮮嗎?

    首先要看的不是李舜臣,而是豐臣秀吉。這位日本戰國三傑之一人物也是三傑中唯一一個花大把時間在擴張的人。他在統一日本之後,開始籌謀北上佔領朝鮮,終極目標中國。歷史學家都說,打朝鮮是一個小目標,而打敗東亞第一大國的中國(明朝)是大目標(這說法源於朝鮮王李昖遣派使臣時與中國皇帝說的:關白(豐臣秀吉)之圖朝鮮,其意實在中國)。

    46歲的豐臣秀吉擁有非常豐富的戰爭經驗,而且這些經驗均都來源於實戰。統一日本的經歷讓他非常熟悉各種戰略部署,同時對武器也是相當的熟悉。在準備攻打朝鮮之前,他甚至向葡萄牙提出過購買大船的請求,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沒有阻止他的計劃。日本擁有當時非常先進的火繩槍,這槍是1543年由葡萄牙人傳入,後來經過日本人的升級改造,成了三連發火繩槍,也就是說能三槍連發。雖然三槍準確度不高,但在作戰時期,尤其是近距離,這樣的殺傷力及震懾力足矣。

    根據歷史記載,豐臣秀吉在攻打朝鮮的時候,動用了近十六萬人,當時日本的總人口約為一千五百萬左右,即百分之一的人口。這個數字對比二戰日本人口數與出兵比例,日本人口約七千萬多,而士兵人數約為七百多萬,也就是十分之一的數字。兩者對比,後者是傾國之力死了心也要吞併,前者是另有所圖。這裡的所圖,是豐臣秀吉需要透過戰爭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己地位。日本尚武是事實,之前很多軍閥混戰,不少士兵是別處牆角挖來的,豐臣秀吉可以透過擴張戰爭得到土地,資源(金屬礦),並透過以戰功授予的方式來建立新的架構。

    只是豐臣秀吉怎麼都沒有想到經濟實力超越日本,又得到明朝庇護的朝鮮會如此不堪一擊。1592年4月到5月,豐臣秀吉就已經攻到了漢城。

    朝鮮王室北逃,丟下一堆民眾被日本人屠殺六萬多。在朝鮮王室嚮明朝求救的時候,朝鮮民間與正式地方兵正式投入反擊。李舜臣時任全羅道左水使,聽這名字就知道與水脫不了干係,從地圖上,也能看到是朝鮮島最南的地方。日本在朝鮮的南邊,漢城陷落,而南部的李舜臣卻有機會,可見日本雖然出兵了大量的船隻軍隊,大多是以海軍配合陸軍登陸戰為主,對朝鮮周邊的海域並沒有絕對治海權。李舜臣甚至有機會改造自己的軍艦為“鐵甲艦”的雛形——龜船。關於龜船的復原圖,各位大家都在不遺餘力地畫出,依據大家的推斷,這種龜船,四周應該滿是鐵刺,用來防止敵船靠近,而前方應該有長矛,以便刺穿對方船隻後登到對方船隻上,除此之外,在龜船上還配有防護的火炮與武器。火炮的威力大,不過適合遠端作戰,就是說,一旦近距離,就無法用火炮,不然殺敵船一條,自己半條船也會損壞,不僅如此,日本船艦上的火繩槍在近距離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令自己軍隊受損。

    李舜臣,攻打日本的三次海戰都是用的龜船,豐臣秀吉意識到要增強兵力幹掉李舜臣的海軍。可恰恰因為他的日本軍隊本身就是新組建,軍閥出身的將領不會那麼容易地就聽從帥的指揮,用中國的古語就是“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當然這種話一般都是作死的節奏。在閒山島戰役中,不等援軍來的日本海軍將領脅坂安治迎戰李舜臣,掉入李舜臣挖好的坑,以為自己造成了月型的朝鮮艦,衝入中間埋伏好的船陣中,被“關門打狗”,大敗於閒山島。李舜臣之後也被封“三道水軍統制使”。

    閒山島勝了後,日本海軍無法充分補給陸地軍隊,也就是說在平了漢城之後北上佔領平壤意圖再圖謀他地擴充套件順利及配合的日本軍隊只能打靠自己打陸戰了。閒山島之戰是公元1592年8月14日,而不久明朝派兵與日本在平壤大戰的時間也在當年8月,明朝大勝日本軍隊,奪回平壤。這個時間點,非常巧合,如果不是踩點,至少也是非常地契合時機。也是因為這樣的巧合,造成了豐臣秀吉不可能挽回整個戰局局勢,即便在之後的碧蹄館之戰中明朝有不少損失,但日本軍隊大勢不在,導致了這次豐臣秀吉的計劃失敗。

    明朝和日本訂立盟約,明朝還嫁出一個公主到日本做天皇皇后,另外,中日兩國的武官關係盟好。最後這個結局,朝鮮是最大的輸家。第一國家搞的一團亂,外敵攻入。內部還在黨爭,導致朝政混亂。第二戰後死亡的人太多毀壞過多,經濟遭受損失,瘟疫橫行不堪。另外,失去國力的朝鮮不得不向明朝,日本低聲下氣。不過,在這件事之後,朝鮮也將自己的目光放得更遠。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提出救援的,除了他們主動找的明朝之外,還有已經統一了女真族的努爾哈赤。只是他們認為努爾哈赤另有所圖,不過,戰後,也讓整個遼東的關係變得微妙。

    再說李舜臣,讓豐臣秀吉記掛在了心上,豐臣秀吉用了離間計讓李舜臣被冷落成普通白衣士兵。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率領14萬陸軍再次大舉侵朝。有了上次教訓之後,這次整個部署平衡了陸軍與海軍的實力。1598年,雙方在一個海峽開打,這也是李舜臣被朝鮮歷史大書特書的戰爭——鳴梁海戰,據說朝鮮人只死了34個,日本死了8000。

    朝鮮歷史記錄這場戰爭,李舜臣以12-13艘龜船擊退了日本133條戰船。可實際上是真實的嗎?自然不是真實的事,李舜臣如果真的靠著12艘龜船擊退了133艘戰船,殺死了8000多日本人,整個日本補給軍被搗毀了,那麼,明朝就沒有再次來支援的必要。李舜臣應該是以當時海峽寬度294米的地理位置設定了障礙,以自己船隻的火炮攻擊了日本海軍的先頭部隊,對先頭部隊造成了傷害。任何戰爭都是需要補給的,李舜臣的龜船裝載火炮,但是對方有備而來,又是100多條戰船,200多條運輸船,怎麼能是12,13條龜船配備的火力能夠徹底摧毀的?顯然,這件事是蹊蹺的。最有可能的是李舜臣重創了先頭部隊,而自己龜船也受到攻擊損失,最後日本軍隊還是控制了海域,順利補給前方。

    明朝再次派軍與日本在多處作戰,但最終導致日本撤退的重要原因,是豐臣秀吉的死。這件事也直接影響了整個戰局。總指揮都死了,還打什麼仗,整個日本群龍無首,德川家康在內政上勝出,外戰轉內戰,所以,萬曆戰爭的結束,並不是結束在李舜臣手上,也不是結束於明朝軍隊手上,而是日本內部發生了問題,沒有再繼續的可能。當然,如果真的繼續打下去,日本佔領整個朝鮮的可能性也很低。整個戰爭對於明朝,朝鮮,日本而言,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耗費了每個國家大量的國庫,對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定,以及遼東軍事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總之,三輸之後,還便宜了作壁上觀的人——努爾哈赤,沒啥損失的他正在囤積勢力。

  • 2 # 最浪漫的事

    李舜臣不過是韓國人yy的產物,一個被番屬上千年的小地方要刷點存在感,歷史上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實在是乏善可陳,好不容易找出有點亮光的,還不照死了吹,相信李舜臣要是活過來,看到這個結果,都會樂瘋了。

    那次戰役說白了,是中日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朝鮮人不過是跳板,有沒有李不重要,大明的態度才是關鍵。

  • 3 # 醉心73305725

    這問題本來就有毛病要問沒有大明日本能征服朝鮮麼才對!提問的就是有病,如果沒有李順成我大明鐵騎還是吊打日本,大明水軍無敗紀

  • 4 # 一隻小烏龜電影院

    韓國電影《鳴梁旋風之海》中的李舜臣形象

    對熟悉東亞歷史的人來說,李舜臣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這位被朝鮮民族稱為"民族英雄"的海軍名將在1592-1598年間的萬曆朝鮮戰爭中大放異彩,他不僅改進了龜船,更率領朝鮮海軍在與日軍的海戰中多次獲勝,以玉浦海戰、閒山島海戰等戰役的勝利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民族信心,並與明朝海軍主力在1598年的最終戰役--露梁海戰中痛擊日軍,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可以說,他在萬曆朝鮮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沉重打擊了侵朝日軍的氣焰。而制海權的喪失,也成為日軍侵朝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假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沒有出現李舜臣這樣一位將領,豐臣秀吉能否最終成功征服朝鮮呢?

    萬曆十年(1582年)的東亞形勢圖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透過對如下問題的解答展開分析:

    一、李舜臣在萬曆朝鮮戰爭中的真實戰績如何?

    二、中朝兩國中的哪一方對戰爭勝利起著主導作用?

    一、真實的李舜臣:不滅軍神還是泛泛之輩?

    作為民族英雄的李舜臣,在韓國可謂家喻戶曉:釜山塔前立有他的銅像,100韓元的硬幣上印著他的頭像,還有以他命名的"李舜臣大橋"和"忠武公李舜臣級"驅逐艦。他可謂是萬曆朝鮮戰爭中知名度最高的將領,成為朝鮮民族心中的"不滅軍神"。那麼,歷史上的李舜臣表現如何?

    韓國的李舜臣銅像

    從史料記載上看,在1592-1598年的戰爭期間,李舜臣主要活躍於1592年和1597-98年兩個階段,前後共參加近20次海戰,並在與日軍的交戰中取得了絕大多數勝利,勝率高達90%以上。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鳴梁海戰和露梁海戰之外,其中更不乏傷亡極少、殲敵眾多的大勝。在此僅舉幾例說明:

    1592年5月7日的玉浦海戰,李舜臣率領91艘船隻對陣日軍藤堂高虎的50艘戰船,擊沉日軍40艘戰船,己方僅輕微傷亡、無船隻沉沒。

    1592年6月5日的唐相浦海戰,李舜臣率領51艘戰船對陣日軍26艘戰船,將其全殲,己方無傷亡。

    1592年7月8日的閒山島海戰,李舜臣率領59艘戰船對陣日軍脅坂安治的73艘戰船,以陣亡19人、傷400餘人的代價擊沉59艘敵船。

    1592年7月10日的安骨浦海戰,李舜臣率59艘戰船對陣日軍九鬼嘉隆、加藤嘉明的42艘戰船,擊沉20艘,己方僅輕微傷亡。

    李舜臣改造"龜船"復原圖

    應該說,李舜臣的一系列海戰勝利,既要歸功於他出色的統帥才能和對戰船的改良,也與朝軍戰船在火力和防護方面的優勢有關。相較而言,日本海軍的戰法較為落後、仍採用傳統跳幫作戰,但由於戰船數量較少且防護和火力均弱於朝軍,因而極易遭到朝軍的炮火打擊。加之日本海軍缺乏訓練、船隻多為運輸船而非戰船,日軍統帥九鬼嘉隆、藤堂高虎的指揮水平也不如李舜臣,此消彼長之下,李舜臣自然能夠屢戰屢勝。

    這些勝利不僅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削弱了日軍對朝鮮沿海的控制,而且鼓舞了本國軍民的作戰士氣,延緩了日軍繼續北進的勢頭。日本方面也坦承朝鮮海軍更優的事實:"朝鮮人水戰大異陸戰,且戰船大而行速,樓牌堅厚,銃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盡被撞破"。這些海戰的勝利,也為後來中朝聯軍贏得制海權以及最終擊敗日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一層面上說,對李舜臣的上述讚譽也並非虛妄之語。

    二、真實的朝鮮軍:附屬部隊還是中流砥柱?

    但我們不宜高估李舜臣對整個朝鮮戰局的影響。縱然李舜臣在海上連戰連捷,殺得日本海軍丟盔棄甲,但他並不能改變朝鮮本土大部淪陷、戰局上全面被動的事實,若明軍不及時出兵,朝鮮全境淪陷不過是時間問題。

    1592年5月開戰以來僅僅三個月時間,朝鮮陸軍就節節敗退,國王李昖更是拋棄首都、一路北逃,七月時便嚮明朝請求內附。而當時日軍已"入王京,毀墳墓,劫王子、陪臣,剽府庫",朝鮮八道竟有七道已失。

    平壤大捷復原圖

    至1592年12月,由李如松率領的4萬餘明軍入朝後,很快就獲得平壤大捷,僅用一個月就收復了黃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迅速扭轉戰局,中朝兩軍的戰力差距可見一斑;此外,陸上的重要攻堅戰如稷山、泗川、蔚山等戰役中,作戰的主力也始終是明軍而非朝軍。明軍除去正面作戰攻堅之外,還需要幫助朝軍守衛漢城、全州、忠州等重要據點、防備日軍攻勢,承擔了朝鮮境內的主要防禦和作戰任務。朝鮮雖然也有官軍和民間義軍的敵後作戰,但無論是作戰規模還是對戰局的影響都不大,難以對據守主要城市的日軍主力造成威脅。

    海軍方面,明朝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到了戰爭後期。自從1597年7月元均指揮的朝鮮海軍主力在巨濟島附近中伏被日軍幾乎全殲後,制海權便完全被日軍掌握。只剩13艘戰船的朝鮮海軍也喪失了遠洋作戰能力,更談不上切斷日軍補給線,而被朝鮮戰史大書特書、號稱朝軍戰船以一擊十,並"擊毀31艘、擊沉92艘,殲敵8000人"的鳴梁海戰,其戰果也被過度誇大了。

    鳴梁海戰復原圖

    李舜臣確實以輕微的代價擊敗了藤堂高虎、並擊殺日軍大名來島通總,重振了朝鮮海軍計程車氣,但鳴梁海戰的實質是李舜臣對日軍前鋒的一場規模不大的伏擊戰。與13艘朝軍戰船交戰的日軍戰船不過數十艘,日軍本隊並沒有投入戰鬥,遠非"以一當十"。至於日軍的傷亡狀況則更與實際不符,藤堂高虎所率的日本水軍總數只有7200人,在日軍只有前鋒部隊與朝軍交戰的情況下,朝軍顯然不可能取得超過對方總數的殲敵戰果,何況戰鬥親歷者李舜臣在《亂中日記》中所記錄的數字不過是撞破敵艦30艘而已。

    綜合看來,鳴梁海戰只是一場規模不大的勝利,無論從戰果還是影響方面都被高估,更談不上對日軍的決定性勝利。真正對日軍造成決定性打擊的,還是規模更大的露梁海戰。

    露梁海戰

    中朝聯軍在露梁獲勝的決定因素也是有著500艘戰船、近2萬人的明軍水師,作戰時聯軍統帥不僅由明軍提督陳璘擔任,擔負了正面決戰任務的也是明軍。只有100艘戰船和7000人的朝鮮水師只居於輔助地位,李舜臣和明軍將領鄧子龍都作為伏兵,分別在露梁海峽北側和觀音浦設伏。明軍中身先士卒的鄧子龍遭到日軍的圍攻,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戰死,在觀音浦堵截日軍突圍船隊的李舜臣則在親自督戰時,身中流彈而亡。但陳璘指揮的明軍主力迅速壓上與日軍決戰,並利用炮火優勢痛擊日軍,朝軍的臨時指揮、李舜臣之侄李莞也率軍與隨後趕到的明軍陳蠶、季金部共同夾擊日軍,取得了燒燬敵船200艘、捕獲敵船100艘並致日軍損失1萬餘人的重大勝利。

    總之,無論從陸軍還是海軍方面進行考量,在萬曆朝鮮戰爭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明朝軍隊,李舜臣並無一人改變戰局的能力。換言之,沒有明朝陸軍在陸上與日軍主力的正面作戰,朝鮮在戰爭初期便已全境淪陷,失去陸上補給基地的李舜臣也將難以為繼;若沒有明朝海軍的加入,在巨濟島遭受毀滅打擊的朝鮮海軍更無法實現重奪制海權、取得海上決定性勝利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朝軍的作戰裝備還有賴於明軍的援助,戰爭後期朝鮮海軍使用的佛郎機炮和火槍基本都來自明朝,朝鮮隨後雖有仿造的嘗試,但由於落後的軍工業水平,導致其產出完全無法自給。因此,明朝除援助裝備外還向朝鮮大量援助火藥、鉛彈等,這才保證了朝鮮海軍的戰鬥力。

    援助朝鮮的明朝軍隊

    ①日軍在攻陷朝鮮七道後,將能抓住明軍尚未入朝的空虛期迅速擴大戰果,在戰爭初期征服朝鮮,李氏朝鮮極可能就此亡國。

    ②朝鮮海軍將在戰爭開始後不久便遭覆滅,民眾由於海陸兩線均遭失敗導致戰意喪失,對日軍的抵抗將減少,日軍的後勤補給壓力也將減弱。

    豐臣秀吉

    但上述變化並不足以確保豐臣秀吉實現成功征服朝鮮的目標。朝鮮戰局一旦度過空虛期、轉變為中日兩國的直接對話,中日雙方在戰爭潛力、武器裝備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決定了日本難以在戰爭中獲勝。作為東亞第一強國的明朝在人口數量、兵員數量、財政方面都全面勝於日本,有著足以支撐持久戰爭的實力。具體到軍隊層面,日本陸軍不僅在騎兵的數量和質量上都遜於明軍,也缺少火炮等重型火器、攻堅能力較弱,在僅有火槍方面略微佔優的情況下對明軍有著明顯劣勢;兩國海軍的差距則更加巨大,明朝海軍在火器數量、船隻效能和軍隊素質方面都佔據上風,對日本海軍有明顯優勢。雙方在陸海軍方面的巨大差距,使日軍無法給予明軍"手術刀式"的突然打擊,日軍也不可能長期維持對朝鮮全境的佔領。而鑑於明朝對日本侵朝零容忍的態度,萬曆朝鮮戰爭的結局也只會以日軍被徹底逐出朝鮮半島告終。

    綜上所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假如沒有李舜臣,豐臣秀吉有可能利用明軍尚未進發的空隙在短期內征服朝鮮,但日本在萬曆朝鮮戰爭中的失敗結局並不會改變,他對朝鮮的征服將只是曇花一現。

  • 5 # 請叫我宅十八

    我用我之前參考《明史》《萬曆五十年》等寫的一篇東西來回答吧。

    豐臣秀吉沒有料到,這場歷時六年的戰爭,會因為自己的突然辭世而“無疾而終”。

    櫻花,凋零在韓半島

    當李如松將軍在寧夏平定哮拜之亂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下令全軍開赴朝鮮。這位出生在鐵嶺的東北將軍萬萬沒想到,如今要在家門口為朝鮮友人打一場仗。但他知道,此仗,關係到友邦的國家安危,此仗,更關係到大明朝的威嚴。

    李如松是將門後代。其父李成梁官拜遼東總兵。當然,虎父無犬子,作為將軍的長子,李如松自然挑起了維護明廷安全的重擔。萬曆二十年,寧夏副總兵哮拜父子發動叛亂,連克數城,朝野震動,前去平叛的隊伍幾乎無功而返。就在這年四月,李如松臨危受命,出任“討逆軍務總兵”。九月,平定寧夏,誅哮拜九族。贏得了朝野的一直誇讚。但李如松不知道,一場更強大的風暴在朝鮮半島上空醞釀著,呼嘯著向大明帝國襲來。

    就在李如松剛剛接防寧夏軍務的時候,日本人則已經準備對朝鮮這塊政治蛋糕指手畫腳了。早在一年前,也就是萬曆十九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就通訊於朝鮮國王李昖,警告日軍將於次年春天假道朝鮮進攻大明,“請予協助”。這時的豐臣秀吉剛透過“本能寺之變”奪得了日本政權。剛嚐到權力的滋味就迫不及待進行戰爭,其目的耐人尋味。更有人進一步指出豐臣秀吉欲透過境外戰爭來平息國內武士對土地分封的不滿。但無論他是否有無意征服明廷,侵略者的標籤已經在日本水師在釜山登陸的一剎那間牢牢貼在了豐臣秀吉身上。

    日本登陸朝鮮後,朝軍的微弱抵抗使李昖很快發現自己陷入了軍事危機。據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朝鮮官員宣稱:他清楚的看到了日軍的來勢兇猛,兩個月便佔領了王京和平壤,甚至俘虜了兩位朝鮮王子。當李昖發覺再撤退只能逃到明朝組建流亡政府才能勉強維護自己的國王地位時,他急急忙忙派遣使者嚮明廷求助。

    明廷對朝鮮的突然告急頗有微詞。面對廟堂上皇帝跟眾大臣的質疑,朝鮮使臣竟不顧形象大聲苦訴著祖國被日軍踐踏的傷痛之情。但這種作秀式的啼哭更加引發了大臣們的猜測。直到兵部尚書透過朝鮮國王的樣貌辨別出國王的真假後,明廷才決定出兵朝鮮。“小心駛得萬年船。”兵部尚書如是說。得到明廷將要派兵的訊息後,已經受到明廷保護的李昖如釋重負,朝鮮大臣甚至樂觀的說:“若只如此,天兵一來,可以剿滅(日軍)。”

    1592年六月,明廷出兵。

    初戰不利。前期派往朝鮮的“象徵性部隊”在平壤被殲滅。此戰的指揮官祖承訓把原因歸結到天氣、日軍埋伏等,似乎指揮層面是無懈可擊的。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場由五千明軍參戰的戰鬥中只有副總兵一人逃了出來。

    平壤兵敗後,明廷集結了近十萬人的遠征軍開赴朝鮮,並徵調了李如松為提督。“我們決定先拿下平壤。”這位指揮官自信的表示。事實也證明這位將軍的自信不是沒有理由的:1593年的元月八日,李如松帶領的遠征軍與日軍指揮官小西行長指揮的第一軍團在平壤大戰,平壤城光復。遠征軍首戰大捷,殲敵上萬人,其代價則不到千人。“這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對手。”小西行長這樣形容李如松。

    平壤收復後,明廷授意遠征軍乘勝追擊。明軍佔領開城後又在碧蹄館與日軍發生衝突。從結果上來看,這場遭遇戰似乎誰也沒撈到便宜:名義上勝利的日軍並未追擊,反而退守王京,而李如松則退至平壤,守城不出。

    就在兩軍隔城對壘之時,明廷內部出現了“反戰爭要和平”的呼聲。而這呼聲最高的竟是兵部尚書石星。贊成戰爭的官員們本著“大國不可欺”的態度吵嚷著繼續戰爭:“打到日本去!”,而石星則發言列舉了財政困難等一系列應該由戶部處理的問題。直到皇帝親自幹預了這場論戰:一名未被公開的低階官員因高喊“打日本”而被削去了職務並逮捕。至此,廟堂上的這場看似無休止的論戰才得以畫上句號。

    日本方面似乎也急於求和——朝鮮水師在李舜臣的指揮下與日本水師決戰並取得了重大勝利。這使得日軍不得不面對後勤補給線被切斷的現實。豐臣秀吉知道,自己的權力如果想要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那征服朝鮮就不能受到挫折,與其讓供應出現問題的軍隊繼續爭端,他更願意等待時機。為了表示誠意,他甚至撤離了王京的駐軍。

    和談開始。

    明廷派去和談的隊伍有些奇怪。領隊人是一個毫無官銜的平民——沈惟敬——但他由兵部尚書石星舉薦,這樣看起來此人可信度很高。但坊間卻傳聞“這是一個市井無賴”。當然,這無從考證。當1594年沈惟敬和談歸來後曾春光滿面的對皇帝說:“這是一次成功的談判”,而對於談判的內容他卻閉口不談。而同行的謝用鋅、徐一貫則憂心忡忡的表示:“我們甚至不知道哪個是豐臣秀吉。”

    日方的代表小西如安在1594年來到了北京。這位八木城城主的兒子似乎從小就知道如何取悅對方:他答應了明廷提出的所有條件,包括日軍撤離朝鮮、與朝鮮修好不再侵犯等。

    漫長的討價還價固然讓人頭疼,但和平的曙光還是讓雙方使臣激動不已。當然,朝鮮人被排除在和談會議室外,他們無法抉擇自己祖國的命運。

    當明廷送來嶄新的冊文和標榜著“日本王專屬”的綢袍時,豐臣秀吉卻發起了脾氣:這不是他想要的。他幻想著送來一個朝鮮王子做人質、一個明皇帝的女兒來做妻子,而看起來這兩個政治意味頗濃的條件被雙方使臣刻意忽略了。明廷卻仍是一副“勸你見好就收”的老大帝國態度:“捧你時你就是個玻璃杯子,鬆手時你就是個玻璃碴子”。所以,“直到冊封的冊文實際放在他(豐臣秀吉)的眼前時,他對爭論的是什麼仍一無所知。”(黃仁宇語)

    “這是個不可避免的誤會。”雙方使臣曾試圖用語言溝通不便、和談態度模糊不清等作為藉口推卸己方的責任,但惱羞成怒的豐臣秀吉不願意承認這個誤會。和談被取消,使臣被驅逐。象徵戰火的陰雲似乎又飄到了韓半島。

    戰火再起。

    1597年,日軍出動了軍隊近二十萬人,再次登陸朝鮮。而明廷方面,楊鎬被任命為新軍的經理。但耐人尋味的是刑玠這個作為防禦的協調者卻擁有高於楊鎬的權利:他還擔任著北京地區的軍事力量的總指揮。當然,先前主和的官員們被一一貶黜,沈惟敬與他的舉薦者石星被判處了死刑。捎帶一提,信奉“基督教”的小西如安躲過了軍事裁決,在馬尼拉活到了七十七歲。

    第二次開戰日軍顯然汲取了教訓:登陸朝鮮之前使用反間計使李舜臣不被統治者信任而成了階下囚。這杜絕了日軍補給線被這位水師奇才切斷的隱患。而朝鮮水師的繼任者幾乎把艦隊的命運拱手相讓給敵人:當朝鮮統治者改正錯誤重新啟用李舜臣時,水師中能作戰的船僅剩數艘。“我們仍要與敵人決戰。”這位愛國將軍如此說道。而事實也印證了這絕非盲目的自信:鳴梁海戰中擊毀日艦數百艘,殲敵數千人人,而己方傷亡微乎其微,只有三十四人傷亡。

    當然,對於明軍來說在異鄉作戰的戰場上並非一帆風順。楊鎬在蔚山之戰中因為指揮不當而受到指責——他被指控在戰役快要勝利時遇到敵軍偷襲而逃跑。而楊鎬與大學士沈一貫接觸親密——後者擁有相當數量的政敵,有人認為這才是導致楊鎬被免職的真正原因。“有時候文人嘴上的話比敵人射來的箭更可怕。”這位罷免者說道。

    日軍指揮官小西行長曾警告豐臣秀吉:“(這種情況下)日本在朝鮮的陣地是守不住的”。但日本軍隊還是抵禦了順天、泗水上蜂擁的明朝軍隊。泗水之戰甚至打亂了明軍的步伐:減員萬人以上。親歷者驚恐的說:“這簡直是朝鮮之役中的的絞肉機”。明廷承認這場嚴重的失敗,這在以前中國人的戰爭史上是不可想象的:他們樂於掩蓋跟編造數字,以此來鼓舞自己計程車氣。

    膠著狀態因豐臣秀吉的突然辭世而打破。這個訊息使得正陷在戰爭泥潭中一籌莫展的明廷歡呼雀躍,而日本人在這時開始撤軍。“這是一場虎頭蛇尾的戰爭!”日本批評家這樣評論道。而和談時被排除在門外的朝鮮統治者卻面無表情:他即將面對的是戰火燒焦的國土和大量流離失所的平民。

    朝鮮戰爭結束後,明廷開始了大規模的慶功。但統治者對經濟上即將出現的問題充耳不聞,官員們也樂於頌文讚揚“天助國威”而懶得計算這個支撐數年境外戰爭的農業大國的得失。日本則因豐臣秀吉的逝世陷入了混戰的狀態,不過看起來德川家康似乎取得了絕對優勢。當然,這是後話。

    李如松沒有在朝鮮戰場上堅持到最後。這位喜歡奇襲的將軍在與日本和談前就班師回朝。在韃靼進犯遼東時輕騎進擊,終寡不敵眾,力戰而死。而後被封為“寧遠伯”——他的家人也以此為榮。

  • 6 # BKB31117961

    個人認為,有沒有李舜臣對於結果影響不大,首先,陸地才永遠是主戰場,縱使李舜臣能夠摧毀日本海軍封鎖海峽,但是陸上被打崩,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水軍又有何用。第二,作戰主力是日本和中國,朝鮮軍隊連配角都算不上,不過海上情況確實是李舜臣的天下,其戰績不愧於當時最強海軍將領,沒有之一,所以李舜臣說是朝鮮的民族英雄當之無愧。

  • 7 # 加伊與格爾達

    基本沒朝鮮什麼事,李舜臣只有他的龜船戰艦在水戰上獲勝過,朝鮮當時可以說是全線潰敗求救於明朝,當時他們稱天朝,軍隊他們稱天軍,後來李如松帶軍隊加火炮跟日本打得熱火朝天這裡面基本也沒朝鮮什麼事,李舜臣確實是當是朝鮮一名將但決定性的是陸地戰,所以嘛,呵呵

  • 8 # 立91218031

    有沒有他都不會,打贏日本的不是朝鮮而是明朝。日本要挑戰明朝的重器 藩國制度。是明朝的核心利益,立國的外部條件或曰國際關係。明萬曆不可能讓他滅了朝鮮。我們近來被西方化,覺得一個英雄能拯救一個世界。明朝如果農民起義提前爆發,無暇東顧朝鮮。就是有十個李舜臣,朝鮮能和日本打平嗎?

  • 9 # 手機使用者52145531498

    首先萬曆二十年朝鮮有李舜臣,朝鮮七道只剩一道,朝鮮王室談過鴨綠江尋求政治避難。同年李如松入朝鮮境平定日本侵略,李舜臣可以說是唯一朝鮮具有戰鬥力的軍隊,不過是海軍,而且發揮了一些作用,不過也可以忽略不計。萬曆二十五年,日本第二次在朝鮮發動戰爭,那時候李舜臣的朝鮮國已經連條漁船都沒有了,李舜臣想打漁估計都難,日本人控制了海面,於是同年麻貴帶兵進去朝鮮,順便帶來了陳磷以及五千廣東海軍,李舜臣同志也找到了新工作,在陳磷的帶領下重新上崗。麻貴久攻不下,豐臣秀吉正好掛了,日本人要撤退了,撤退需要走海路,於是李舜臣同志在陳磷的帶領下把撤退的日本人幹了一把。朝鮮不虧是東北以北的地域,風太特麼大了,從此以後李舜臣被吹的都快飛起來了。想了解李舜臣的真實歷史地位,可以參考他的老上司陳磷同志,99%以上的人是不知道這個總兵官大人的。不過也可以理解,就像中國足球武磊都被稱為13億人國家的球王,要是放在歐洲南美國家,武磊的能力估計連職業隊都進不去的,不過朝鮮人吹就吹了,你們可不能信啊!

  • 10 # CHN大佬

    抗倭援朝戰爭,第一階段沒有李如松,第二階段沒有麻貴。水軍沒有鄧子龍和陳璘。朝鮮就成今天的琉球。至於李舜臣,在當時的朝鮮水軍將領裡可能他比較優秀,但對整個戰局來講,就是個打醬油的。要是他真像韓國現在說的那樣,是個不出世名將,也不至於去求明朝出兵。當時朝鮮國王李昖都被打的去長白山啃人參了,向大明請求去明避難。還說出:‘’與其死於賊手,毋寧死於父母之國‘’。可見,實在被打得沒辦法了。

  • 11 # 花恐滅雲

    首先要明確,李舜臣在整個戰爭中僅僅是海戰部分,朝鮮八道基本被日軍陸軍佔領,朝鮮藩王已經退到邊境一帶。。。。所以,有沒有李舜臣重要嗎?有,會減輕明軍壓力;沒有,明軍也不會讓朝鮮落入日軍手裡。

    現在很多人把豐臣秀吉大軍過於誇大,當時日本大名和軍隊確實身經百戰,但和大明相比還差的遠,經過萬里中興,明朝的家底還很厚,萬曆不上朝忽然奇葩,但是軍政都沒有停滯,明朝的輔政大臣們依然在正常推動歷史前進。當然,萬曆朝也是明朝最後的餘暉,後面的事大家懂的

  • 12 # 鄔兒迎鄔

    從史料記載上看,在1592-1598年的戰爭期間,李舜臣主要活躍於1592年和1597-98年兩個階段,前後共參加近20次海戰,並在與日軍的交戰中取得了絕大多數勝利,勝率高達90%以上。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鳴梁海戰和露梁海戰之外,其中更不乏傷亡極少、殲敵眾多的大勝。在此僅舉幾例說明:

    豐臣秀吉

    1592年5月7日的玉浦海戰,李舜臣率領91艘船隻對陣日軍藤堂高虎的50艘戰船,擊沉日軍40艘戰船,己方僅輕微傷亡、無船隻沉沒。

    1592年6月5日的唐相浦海戰,李舜臣率領51艘戰船對陣日軍26艘戰船,將其全殲,己方無傷亡。

    1592年7月8日的閒山島海戰,李舜臣率領59艘戰船對陣日軍脅坂安治的73艘戰船,以陣亡19人、傷400餘人的代價擊沉59艘敵船。

    為什麼中國的歷史沒有詳細的記錄這場戰爭?因為在萬里看來,這一場戰爭,甚至不如當時國內鎮壓的幾個農民起義戰爭。中國出兵朝鮮,一直維繫在3萬人左右。直到戰爭末期才勉強達到了6萬。這種規模的戰爭在中國,幾乎都不值得一提。另一個方面看,這場戰爭邊打邊談,談判的主要物件就是日本和中國。幾乎跟朝鮮都沒啥事兒。足夠說明中國在這場戰爭中起到的作用。其實說老實話這場戰爭的精彩程度,遠不如中國的一代忽悠大外交官沈惟敬先生與日本談判精彩。豐臣秀吉在沈惟敬先生的忽悠之下,居然接受了萬曆封給他的日本王。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沈先生忽悠。真是一笑天下。

    說了這麼多,我還沒有提到李舜臣。那麼,在這場戰爭當中,李舜臣究竟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這麼說吧,我們看看李舜臣到底有多少實力。李舜臣是朝鮮的民間武裝。不完全屬於政府軍,他手上有四十多條戰艦。他的戰艦號稱龜船。按照朝鮮的記錄,這種船,應該就是當時最牛逼的戰艦。銅頭鐵臂,刀槍不入,一戰力掉日本四百多條船。這種戰績本來不值得懷疑,但因為是朝鮮人的記錄,我表示保留意見。

    露梁海戰

    李舜臣確實以輕微的代價擊敗了藤堂高虎、並擊殺日軍大名來島通總,重振了朝鮮海軍計程車氣,但鳴梁海戰的實質是李舜臣對日軍前鋒的一場規模不大的伏擊戰。與13艘朝軍戰船交戰的日軍戰船不過數十艘,日軍本隊並沒有投入戰鬥,遠非"以一當十"。至於日軍的傷亡狀況則更與實際不符,藤堂高虎所率的日本水軍總數只有7200人,在日軍只有前鋒部隊與朝軍交戰的情況下,古日軍想征服夫人賈魏三個替一個恩和一二零,而且朝軍顯然不可能取得超過對方總數的殲敵戰果,何況戰鬥親歷者李舜臣在《亂中日記》中所記錄的數字不過是撞破敵艦30艘而已。

    綜合看來,鳴梁海戰只是一場規模不大的勝利,無論從戰果還是影響方面都被高估,更談不上對日軍的決定性勝利。真正對日軍造成決定性打擊的,還是規模更大的露梁海戰。

  • 13 # 使用者夏天的風

    李舜臣不過是大明水帥的配角,大明水師主帥陳璘及他的先鋒鄧子龍才是主力。小西行長及加騰正雄的日本水師主力是他們消滅的,而日方有記錄的在露梁海戰中被李舜臣一出沉的船不過十幾艘死了幾百人。

  • 14 # 朝文社

    首先必須說,這個話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在持續七年,險些造成朝鮮民族亡國滅種災難的萬曆朝鮮戰爭裡,朝鮮名將李舜臣,雖說在朝鮮本國曆史上,長期享有盛譽,亦是整個戰爭期間,朝鮮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將領。但放在整個戰爭大局下,他並非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人物。

    而如果真正梳理一下萬曆朝鮮戰爭的始末,誰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力量,答案不難找!

    在萬曆二十年四月十三日,日軍悍然發起侵朝戰爭,二十萬日軍直撲朝鮮半島時,朝鮮王國的整體表現,只能當得一個字:坑!

    朝鮮的釜山等重鎮,號稱防衛森嚴的門戶,幾乎是被日軍一個照面,就在血火中淪陷。號稱擁有強大龜船的朝鮮艦隊,更是嚇得連日本艦隊的影子都沒瞧見,竟然就自己主動鑿沉。好些朝鮮軍隊只知道倉皇逃跑,甚至為了能在日軍屠刀下逃命,他們不敢去打日軍,反而強行驅趕著朝鮮百姓,甚至為了奪路而逃,大肆屠戮朝鮮平民!

    也就是在這種集體坑的表現下,日軍四月開打,朝鮮國王五月就跑到中朝邊境,甚至連光復河山的勇氣都丟盡,一門心思就想跑到遼東養老,朝鮮的江山,幾乎全數落入日本的鐵蹄之下,這樣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坑表現,看上去神仙難救,而就在這個坑爹時刻,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挺身而出了!

    李舜臣的高光表現,這以後十分出彩,其率領自己親手摔打出的強大水師,多次力挫日本艦隊,但是必須說的是,這樣高光的表現,也只是力挫了日本水師的銳氣,而日本的陸軍,正在朝鮮境內肆意殺戮,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就算李舜臣能夠在海面上贏一百次,也別想把朝鮮救回來!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真正挽救朝鮮命運的,就是朝鮮一直以來的宗主國:大明王朝。在自身面臨嚴重國防壓力,青海與寧夏都爆發大規模叛亂戰事的情況下,大明朝還是騰出一隻胳膊,向朝鮮派出了援軍。儘管只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軍隊,但李如松的明軍依然摧枯拉朽,面對絕對優勢的日軍,一路碾壓般吊打,終於令朝鮮局勢轉危為安。

    從萬曆朝鮮戰爭的海陸戰局上,一個客觀的事實是,無論單兵作戰能力還是整體戰鬥力,人數少的多的明軍,都佔有絕對的優勢,在各個重大戰役上,都是無可爭議的主力。所謂可歌可泣的朝鮮軍隊,基本都是看熱鬧打醬油。那為什麼這場戰爭還要持續七年?真正拖了後腿的,不是大明將士,而是朝鮮方面的坑表現。比如平壤戰役打完後,應該朝鮮負擔的糧草,卻是遲遲送不上來,大批為朝鮮浴血作戰的明軍傷兵,在後方就被朝鮮官員隨意扔在一旁,寒風裡凍餓而死!

    當時明軍主帥李如松,在看到明朝將士受到的苛刻對待後,忍不住暴怒,他下令士兵們拿著他的令牌,用刀押著沿途朝鮮官員出人出糧,才叫明軍將士吃上了幾頓飽飯。而朝鮮的官員們打日本沒膽,說壞話卻在行,他們隨後在北京大造謠言,明朝援朝將領們為何普遍被黑?就是朝鮮人的功勞!

    試想一下,這樣一個腐敗透頂的朝鮮,一個李舜臣如何能救的過來,這樣一個坑爹的戰局,明軍卻依然把日本打到全軍覆沒。這支明軍,了不起!

    但必須承認的是,即使有這麼多坑表現,但毋庸置疑的,卻是李舜臣強大的軍事才華,與他共事的明軍名將陳璘,對此也非常認同。

    而一心為國的李舜臣,在多年戰場生涯裡,從明軍這裡收穫的是尊重,在朝鮮這邊,卻是不停遭到猜忌,哪怕最後血沃疆場,朝鮮也是在明朝方面的壓力下,才給李舜臣追認了名分。當然,這些糟爛歷史,今天那些拍韓劇醜化明朝的人,還有那些韓國古裝劇的鐵桿粉絲們,多半是無視的!

  • 15 # 蕭春融

    李舜臣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真正導致豐臣秀吉征服朝鮮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明王朝出兵援助了朝鮮,如果沒有明王朝取得在朝鮮北方的勝利,僅憑李舜臣領導的雜牌軍,是無法阻止日本軍隊進攻的。

  • 16 # 武功盡廢的鳩摩智

    豐臣秀吉徵朝鮮能否成功的關鍵要素只有一個:大明是否出兵。

    萬曆三大徵之中,只有援朝抗日之戰在國內沒有取得一致意見。無論兵部還是六部那幫雜碎言官(不好意思,有明一代,言官大部分時候就是自己不幹事也不準別人幹事的攪屎棍角色)都反對出兵,堅決出兵平亂的(是的,倆藩屬國打起來,說起來也都是率土之濱,所以嚴格來講也算大明內亂)只有一個人,就是那個成天不露面、看上去啥也不管的萬曆皇帝。

    大明出兵之前,朝鮮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國王和王室逃過鴨綠江來,要求“死在父母之國”。李舜臣確實有兩把刷子,日本人的水師在他那裡吃了不少苦頭。但是似乎並沒有擋住日軍前進的腳步吧?大明不但出兵,而且自己發餉、甚至還要自己運糧……

    在七年入朝戰爭中,明軍實際兵力從未超過日軍,幾乎一直在以少打多,原因也很簡單,這是萬曆三大徵當中最不費力的一個對手。入朝明軍最多不過四萬餘人。萬曆三大徵最費力的楊應龍之亂,明軍兵分八路,每路均為三萬人左右,統帥李化龍是前任遼東巡撫;先鋒官劉綎、部將麻貴、陳璘、董一元、馬千乘都是遼東系將領,部將秦良玉是馬千乘妻子、歷代正史中唯一以名將單獨入將相列傳的女英雄;首次入朝明軍統帥李如松是李化龍在遼東任職期間部將李成梁的兒子;二次入朝各路軍隊的統帥分別是李如梅(李如松五弟)、麻貴、陳璘、劉綎。對比一下不難發現,大明在朝鮮戰場上的投入真的算不上個啥。再加上六部言官對此戰非議頗多,所以記述援朝抗日戰爭的史料非常少。

    整個戰爭過程中,朝鮮軍隊除了李舜臣部之外,其他表現基本上是負數,因為他們居然還搜刮明軍的後勤糧草……

    沒有萬曆皇帝慧眼獨具,大明官軍浴血奮戰,李朝有多少個李舜臣都不夠用。

    藩屬國永遠都是藩屬國。曾經是大明大清的藩屬,曾經是日本帝國的藩屬,現在是合眾國的藩屬,腰桿子從來都直不起來!

  • 17 # 說書人國師

    簡單回答一下:

    1、雖然李舜臣很牛,但有沒有李舜臣一個樣,主力反正也不是他。

    2、李舜臣的功績在於阻擋了一部分日軍的海上補給線,但實際上日軍以戰養戰在朝鮮本地掠奪諸多,而且日軍主力也是陸軍。

    3、朝鮮軍戰鬥力低下,給明軍送糧食也做不好,賊雞兒坑爹。有個李舜臣就讓他們吹吧,要不然韓國人沒文化自信要哭了,咱們還是積點口德吧。

  • 18 # 彪就是牛

    應該這麼說沒明朝援助朝鮮能頂得住日本嗎?答案是不能如果能就不會求援了。這場戰爭朝鮮顯然不是日本的對手即使你有十個李舜臣也白搭。國力如此不是一個名將能扭轉的。這個時候的朝鮮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蘇秦張儀式的外交家去求援。

  • 19 # 弦記

    首先,問的這個問題就有語病。有沒有李舜臣,以豐成秀吉當時的實力,佔領朝鮮半島還是綽綽有餘的。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為什麼一提到豐成秀吉入侵朝鮮,就認為主要功勳要歸李舜臣呢?這裡有一個誤區。當時朝鮮的軍事武裝力量基本上都被打垮了,你認為他李舜臣靠13艘龜甲船就能打垮入侵朝鮮的日軍?朝鮮的戰鬥力從歷次戰爭就可以看出來。

    明朝萬曆三徵,其中一次就是在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明朝應朝鮮之請,出兵援朝。

    二十五年日軍再次發動進攻,明神宗朱翊鈞下石星等於獄,以邢玠為薊遼總督,因李如松已經在與蒙古人的戰爭中戰死,所以任命麻貴為備倭大將軍,調薊遼、宣府、大同、山西、陝西兵及福建、吳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漢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軍兵分四路,中路董一元、東路麻貴、西路劉綎、水路陳璘,分道向釜山挺進,陳璘與朝鮮水軍將領李舜臣緊密配合,在海上打敗敵人最精銳的小西行長所部。

    八月,豐臣秀吉死,日軍撤兵,中朝聯軍乘勢進擊,日軍大敗。但李舜臣和明軍老將鄧子龍也在與日軍的露梁海之戰中犧牲。十一月,戰爭基本結束。主要戰役有碧蹄館戰役,南平血戰,釜山攻防戰,露梁海戰等等。

    回到問題,有沒有李舜臣,豐成秀吉都不可能佔領朝鮮,為什麼這麼說呢。以豐成秀吉當時的年齡,就算他有實力也撐不到佔領朝鮮。有大明王朝的軍事援助,即使日本當時剛剛結束戰國,軍事實力不容忽視,但作為入侵者,再加上日軍內部矛盾嚴峻,不可能說佔領就佔領朝鮮的。

    李舜臣,說白了就是朝鮮棒子意淫出來的牛逼。咱不是看不起李將軍老人的功績,但不能像棒子一樣無視歷史的正確認識。

  • 20 # 還得是你龍兄

    這居然是中國人提的問題。。悲哀啊。。戰爭的勝負不是一個人決定的。希望提問的大哥去看看歷史再提問而不是看完棒子yy完的電影。不是大明出兵,全朝鮮再出十個李舜臣也是亡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可以對女閨蜜下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