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城酒痴

    朱元璋,中國明朝開國皇帝,漢族,姓朱,名元璋,原名重八,後更名興宗,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之東鄉(今安徽省明光市趙府村躍龍岡)。俗稱洪武帝、朱洪武,諡高皇帝,廟號太祖,其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參與元末起義,並透過連年征戰,最終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大一統的明皇朝。明太祖在位期間透過廷杖大臣、廢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也包含懲治貪贓枉法的元勳)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維護皇權的體制,正是由於他的這些舉措,使得明朝276年時間內,沒有外戚專權或軍閥割據,黨爭現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黨爭”的禍亂。然而,他為鞏固君權,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後廢除丞相,令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而臣下權力分散,進而導致明朝後來內臣宦官亂政的局面,不過宦官僅是皇帝牽制文官集團所扶植的力量,其並未對皇帝的權力基礎造成影響,沒有達到漢唐宦官動輒廢立皇帝的程度。

  • 2 # 鴻猷c

    明太祖朱元璋,他可以說是第一位從平民百姓一躍而成為皇帝的人。(劉邦是從亭長)朱元璋由於是從貧苦農民出身的,所以當他成為皇帝之後,特別能夠體諒民間疾苦,也特別痛恨貪官,於是他將農民的稅賦定得相當的低,並且嚴厲處置貪官汙吏,可以說造福了一方百姓。

  • 3 # 鉤沉史海

    大明王朝,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裡還是留下了很多讓後世記憶深刻的東西。自洪武元年1368至崇禎十七年1644,歷任十六帝。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朱棣,有昏庸無道的朱厚照、朱由檢,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要數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生性溫和善良,寬厚仁慈,待人真誠。他從小深受儒家思想洗禮,推崇仁愛禮讓。雖得不到自己父親的賞識,卻深得祖父朱元璋的喜愛。有一次,朱元璋讓幼小的朱高熾於拂曉檢閱軍隊,朱高熾轉了一圈很快就回來覆命。朱元璋問道,為啥這麼快就回來了,朱高熾答到,士兵們還沒休息好,又餓又困,還是等天亮了白天再檢視。朱元璋聽後讚賞有加。認識到自己的這位孫子具有仁愛之心。朱高熾不愛殺伐,不計較仇恨,對待一直想置自己於死地的弟弟朱高煦,寬容大度,不報復,即使登上皇位後也沒有進行半點打擊報復。登基伊始,果斷糾正前朝錯誤做法,赦免建文時期舊臣遺孤,為曾經的罪臣平反昭雪,尤其是歷史上有名的慘案“誅十族”案,同時也是給歷史正名。還百姓以公道。停止對外用兵,恢復生產,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天下一片祥和氣象。見到百姓無糧可食,免除其賦稅,大量縮減政府開支,取消鄭和下西洋和安南開採黃金的計劃,短短几個月就讓百姓過上了太平日子,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短短的八個月時間裡就開創了仁宣之治。這更能彰顯其明君的本色!

  • 4 # 楓葉0829

    明朝皇帝多奇葩,代代皇帝代代奇葩。要說印象深刻的話,可以說說熊孩子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寵信奸臣宦官,卻很少因此耽誤正事,朱厚照的原則很簡單,該乾的事我都會做,但是你們不要限制我的自由,就算朱厚照在豹房在宣府,也都會讓人將奏章全部送過來,一件不落的處理完成。

    朱厚照還喜歡帶兵打仗,可以說是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最喜歡打仗的皇帝了,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武宗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寇關來襲,非常高興,親自佈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戰一場,即“應州之戰”。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明軍一度被蒙古軍分割包圍。武宗見狀親自率領一軍援救,才使得明軍解圍。雙方大小百餘戰,期間武宗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還親手殺敵一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最後,小王子自度難以取勝,引兵西去,明軍取得了一場難得的勝利,史稱“應州大捷”。想明英宗當年率20萬大軍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成了蒙古軍的俘虜,而此次武宗率五六萬人抗擊四五萬蒙古軍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此後蒙古兵長時間內不敢內犯便是這次戰鬥的直接結果。而且在這場戰鬥中,武宗親為指揮佈置,戰術正確,指揮得法,體現了較高的軍事指揮才能。應州之役,成為武宗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時刻。

    最後武宗的遺言:“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武宗說得很明白,自己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但是自己只是想要自由,想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一生都只能待在紫禁城中。這只是一個熊孩子,卻錯誤的待在了皇帝的位置上。

  • 5 # 天地學史

    明朝的嘉靖皇帝我認為印象最深刻。他是藩王世子身份繼承的皇位。從小非常聰明,繼任後不久就掌控了朝政,趕走了楊廷和等元老重臣。他信奉道教神仙不老學術,喜歡練丹,幾十年不上朝。甚至很少見自己的兒子,說是雙龍相會,不詳!但在他在世時,雖然幾十年不上朝,但仍牢牢掌控了朝政大權,當時傑出的政治家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都在他當政的朝代,南青天海瑞,軍事家胡宗憲,戚繼光,餘大猷等也是在他這個時代,明代三大文人之楊慎和徐渭也在他這個時代。可謂群星燦爛。

  • 6 # 漯河小史哥

    建文帝下落已有較為確定答案

    之前建文帝去了哪裡是未解之謎,

    現在建文帝下落似乎已有較確定答案。

    因靖難之役失蹤的明朝建文帝眾所周知,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父親朱標雖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在早年立為太子之後卻早逝。因此,朱元璋才會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為新一任的王朝繼承人。在朱元璋死的時候,朱允炆才21,此時的朱允炆登位,建年號為“建文”,稱“建文帝”。但他在位時間僅僅四年,就被其四叔燕王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給推翻了。燕王朱棣在奪了侄兒建文帝的皇權之後,改年號“永樂”,稱“明成祖”。

    朱棣成了新帝,那麼建文帝朱允炆又去了哪裡呢?

    先看一下明史中隊建文帝的評價和記載。

    建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松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

    在《明史·恭閔帝本紀》中載:“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雲,帝由地道出亡。”從這裡來看,建文帝並非就真的已經死在了靖難之役中。若是如此,那麼朱棣又為何要派遣胡灐和鄭和在各地尋找其下落呢?

    隱居雲南可能極大

    在《胡灐傳》中明確記載著:“灐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由此可見,朱棣當時也不確定那個從火中拉出來的屍體就是建文帝,而為了永除後患,他才會到處派人去找建文帝的下落。眾說紛紜,真相竟是如此靖難之後,關於建文帝的結局始終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薄霧。在這場靖難之役之後,建文帝究竟下落如何,一直是當時明朝人心中一個大大的疑問,也成為了困擾著後來者的一個謎團。

    因為明朝史官記載的模糊以及朱棣前後態度的矛盾,使得在這基礎之上,又衍生出了許多關於建文帝的傳說。諸如建文帝出家為僧、去往南洋、遁入道門等。後來經過史學家一遍遍的考證和翻閱史書之後,他們終於在清朝修訂《明史》中,得出來建文帝可能逃到雲南的觀點。《明史》載:“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此外《武定府志》中也記載:“建文帝,止於獅山正續寺數十年。”這種種的跡象似乎都表明了,建文帝最終落腳處便是雲南。其實,雲南也算是較為偏僻之地,躲避在這裡也是合理的。

    很可能在雲南出家為僧

    還有一個事例也能夠加強對建文帝蹤跡的肯定。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曾問首相張居正關於建文帝的下落。當時年僅11歲的朱翊鈞詢問老師張居正道:“建文帝當時正在逃逸,是不是真?”對比,張居正說道:“國史雖不載此事,但故老相傳,言建文當靖難師入城,即削髮披緇從間道走出,人無知道。至正統間,忽於雲南郵壁題詩一首,有‘淪落江湖數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覺其有異,召而問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歸骨故園。’乃驗知為建文也。御史以聞,遂驛召來京,入宮驗之,良是。是年已七八十矣。莫知其所終。”這就足以說明建文帝的下落之謎。

    獅子山,建文帝的最後落腳處雲南的獅子山是一座海拔近3000米的佛教名山,又因與建文帝的行蹤有著不解之緣,所以被譽為“西南第一山”。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副楹聯之外,其實獅子山中關於建文帝的遺蹟有許多。諸如“乾坤雙樹”、“龍鳳古柏”、“月牙潭”、“禮斗閣”、等。在正續禪寺藏經樓的一個配殿中,曾經還專門供奉著護送建文帝出逃的大臣們靈位。此外,獅子山所在的地方史也有很多關於建文帝的記載。諸如在上世紀90年代的人民日報,就曾刊登了一位歷史專家的研究報告。據說專家多方面考證後,已經確認了獅子山就是建文帝的最後落腳處。在當時“苟且偷生”的情況下,建文帝若是在獅子山削髮為僧,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結論

    說到建文帝的下落之謎。它成為了大明王朝最大的懸案之一,百年來猜測不斷,最近有了這個比較確定的答案,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 7 # 主持人唐朝

    朱祁鎮。朱棣,朱祁鈺,朱由檢。讓我印象深刻的朱祁鎮,是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次當皇帝的人。朱棣是唯一一個 篡位成功的皇帝。朱祁鈺其實是一位攝政王,但是也做了皇帝。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可惜被害了。朱由檢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當時的明朝已經沒有時間給他了。

  • 8 # 山家往事

    明英宗朱祁鎮。

    如果單獨站在人性的角度分析,毫無疑問,朱祁鎮是一個好人。

    一、為胡善祥恢復尊稱

    提起胡善祥,不得不說一下她與朱瞻基、孫氏(即後來的孫皇后,朱祁鎮的生母)三人的感情糾葛。

    當年,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在永城縣衙見到主薄孫忠的女兒,一時驚為天人,又從別人那裡打聽到這小女孩賢良淑德,這老太太就想把她立為自己的外孫媳婦,在朱棣同意後,年僅十歲的孫氏搬到了太子府。

    可是,當朱棣給朱瞻基選皇太孫妃的時候,採納了司天監的意見,根據司天監的觀察,最終濟寧府的胡善祥成為太孫妃。

    對於朱瞻基來說,一邊是青梅竹馬的孫氏,一邊是從未見過的胡善祥,他的心思自然在孫氏這邊,再加上胡善祥經常“訓導”他,而孫氏則一味順承,三年後,胡善祥便因為沒有子嗣而被廢后,成為一名道姑,賜號靜慈法師。

    雖然被廢,但是她婆婆,也就是朱瞻基的母親張氏很喜歡胡善祥,經常把她叫到乾寧宮去陪伴,內廷舉辦宴會的時候,也讓她坐在皇后的位置,這樣一來,更是讓孫氏氣憤不已。

    在張氏去世後沒幾個月,胡善祥因為思念過度,再加上孫氏的打壓,很快撒手人寰,以嬪御之禮下葬。

    天順七年,朱祁鎮對其改葬,恢復皇后諡號,但不祔廟。

    二、堅持立殘疾夫人為後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成為也先的俘虜。

    訊息傳回京師,他的母親孫太后想用銀子將其贖回,於是發動宮中募捐,錢皇后將自己的首飾全都變賣一通,但是,瓦剌人收到錢財後並沒有放人。

    錢皇后鑽進了牛角尖,堅持認為是自己這個皇后失德才導致明英宗“北狩”,於是日夜禱告。

    累了就直接躺在冰冷的地面上睡覺,她期望以自己的這種自殘行為來換取朱祁鎮的回京。幾個月下來,她的一條腿癱瘓了,一隻眼睛也因為經常哭泣瞎掉了。

    一年後,明英宗終於被放回來,不過,皇位已經被朱祁鈺坐穩了,等待朱祁鎮的是在南宮近七年的囚禁生活。

    在這幾年中,為了生活的好一點,錢皇后經常做女紅以換取點零花錢。

    七年後,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

    所謂“子憑母貴”,周氏仗著自己生了皇太子,而錢皇后沒有子嗣,且現在又變成了這樣一個廢人,如何能擔起“母儀天下”的職責和形象?就想到了前朝胡善祥的故事,意圖讓朱祁鎮立自己為皇后,孫太后亦是同意。

    沒想到的是,這一建議遭到了朱祁鎮的斷然拒絕,錢氏再度被立為皇后!

    三、為王振立廟祭祀

    在北京市東城區祿米倉東口路北,矗立著一座明代寺廟------智化寺,它本是王振為報朱棣、朱高煦、朱祁鎮三代君王恩情而建,在土木堡之變後,他成了祭祀王振的家廟。

    隨著近年史學的研究進展,關於王振的爭議越來越大。

    土木堡之變,六師盡喪,天子蒙塵,面對這種災難,王振顯然有責任,但不應該是全責。

    王振早年進宮,“太宗文皇帝眷愛”,朱棣為此破例讓他“得遂問學”,後來去侍奉朱高煦,又因其“小心敬慎”被“委以腹心之任”。

    朱瞻基繼位後,讓他“以經書勸上(朱祁鎮)讀講”,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朱祁鎮將他當成了“先生”。朱瞻基在去世前,將朱祁鎮託付給了他。

    很多人認為,朱祁鎮之所以御駕親征,無非是和王振出去遊玩而已,但事實還真不是這樣。

    1449年,瓦剌南下。

    6月17日,朱祁鎮下令大同防線將領“相機剿殺”;

    6月30日,在京營中挑選出四萬五千人馬開赴大同、宣府,以增強宣大防線;

    7月11日,瓦剌兵分四路南下,分別為遼東、大同、宣府、甘州,對明朝形成壓頂之勢;

    7月12日,明軍與瓦剌在陽和城外展開激戰,明軍全軍覆沒,總兵官武進伯朱冕、駙馬都尉西寧侯宋瑛戰死,只有石亨逃了出來。

    御駕親征勢在必行。

    但是,瓦剌騎兵來去如風,根本找不到其蹤跡,群臣一再要求朱祁鎮回撤,朱祁鎮不想就範,於是沿著長城沿線來回折騰,不料在土木堡被截殺,王振究竟是死於亂軍還是自殺,想必朱祁鎮最清楚。

    二十餘年的主僕關係,他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當年確實是王振“逼脅”朱祁鎮出征,那麼,在他復辟後,再給他立廟,這就匪夷所思了,至少在邏輯上說不過去。為他立廟,也正是朱祁鎮對王振的一種哀思。

  • 9 # 史學經典

    最後一位皇帝,崇禎讓我印象很深刻。首先,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以外,算是明朝後期一個最好的皇帝了。首先,從能力上,作為皇帝而言已經不輸於任何一個開明之君,其次,從個人作風而言,堪稱優良,節儉,愛戴百姓,勤勤懇懇,算是一個十足的中興之君。可惜生不逢時,從大的趨勢上,遇上了又一個歷史變更的時候,人力無力迴天,再加上從小生活環境(閹黨專政,皇帝淪為擺設,皇子們被迫害的不計其數)造成了多疑的性格,無法真正相信一個人。最終落到一個吊死煤山的結局,可悲。

  • 10 # 九俊楚子

    說實話,明朝有好幾個皇帝都讓我印象很深刻,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武宗和明世宗這幾個皇帝都讓我印象很深刻。要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明世宗吧,執政四十幾年,前期執政清明,後期潛心修道,玩弄朝臣於股掌中,尤其是玩弄那些聰明絕頂的朝臣。雖然被海瑞罵過,但終究還是很清醒,並沒有殺海瑞,這一點勝過清朝所有皇帝。

  • 11 # 雲中樵叟

    木匠皇帝朱由校 —熹宗皇帝

    朱由校童年不幸,被囚禁在紫禁城時就對紫禁城裡面的精雕細刻所吸引, 剛繼位就沉迷於木工活裡。他登基後每天早起後不是準備早朝,而是幹木工活,為了有充足的時間來幹木工活,他把朝政大權交給了備受信任的乳母客氏,而客氏與魏忠賢二人狼狽為奸禍害朝野。魏忠賢為了更好地掌權,特意將一些大事放在朱由校幹木工活的時候說,而這時候朱由校便會讓魏忠賢自己看著辦,就這樣魏忠賢權傾朝野。

    熹宗皇帝木工水平也確實很高。朱由校沒事就愛和宮裡的木匠交流,一旦有了靈感來臨,他就立刻開始動手,如果做得不滿意則會銷燬重做,可以說朱由校不光有興趣還非常努力還有木匠“老師”教他,這就讓朱由校的木匠水平非常高深,無論是花草鳥獸還是各種人物他都可以雕刻的惟妙惟肖,朱由校製作的十座護燈小屏上雕刻著《寒鵲爭梅圖》就可以展現他的木工活水平。他還非常喜愛發明一些新鮮玩意,如親自設計發明出的摺疊床和拖床,巧奪天工。

    熹宗不僅喜歡木工活還想做建築師。朱由校親自設計製造一座大宮殿模型,並在1625年親自擔任重修紫禁城三座主殿專案的負責人,從宏觀樣式到細節裝飾,他親自設計和現場督工,還脫掉龍袍親自和工匠們一起幹,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境界。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朱由校絕對算不上是一位好皇帝,甚至有些人會覺得他非常荒唐,但是在如果從藝術的角度看,那麼朱由校絕對是個雕刻大師、木器大師,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讓人非常羨慕的。如果他不成為一代帝皇,那他肯定成為一代建築大師留名於世。

  • 12 # 乾坤看世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透過奮鬥從最底層翻身成為最高統治者的人物,其奮鬥史就是一部勵志史。他對百姓充滿了感情,痛恨貪官汙吏,手段殘酷,古今少有,是一位偉大的平民帝王。

    他建立的明朝,終結了元朝的統治,使漢人從四等低劣民族變成了堂堂正正的人,掃除了籠罩在漢人心頭的挫敗感,是民族英雄。

  • 13 # 貝克街的蝸牛

    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的歷史,共有16個皇帝,卻有17任皇帝位。因為有1個人做了2任皇帝,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登基的時候只有9歲,因為年紀太小,不懂國事,國家大權基本都在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后張氏手裡,自己沒有什麼權力,自己的母親孫太后在後宮也沒什麼話語權,只能說這母子倆也不容易,好不容易熬成皇帝皇太后了,奶奶太皇輩的人還在,而且權力還非常大,沒轍,還得再繼續熬著。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的童年。

    好在大明王朝的太皇太后張氏,非常有魄力,任用賢臣,打擊宦官,治理國家有方,大明王朝一派欣欣向榮(蝸牛評論:這點和康熙與孝莊有點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孝莊注重培養康熙,而張氏只是放任英宗)。好景不長,朱祁鎮16歲的時候,太皇太后走了,沒過兩年,平時壓著自己的幾個老臣也都隨太皇太后而去。這下子,明英宗朱祁鎮就如同解開韁繩的野馬,可以放開性子撒歡了。先是把自己喜歡的宦官王振提拔上來,把國家的事一股腦兒全交給他,包括軍機大事、對外交往等等。這可不得了,一個宦官啥也不懂,就統攬朝政,敢亂拍腦袋胡亂指揮,頓時國家就有點亂套了。為了掩蓋自己能力不行,王振就對朱祁鎮不停地出餿主意,把皇帝的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

    年輕人激情滿懷想著幹票大的。

    有一次,王振竟然鼓動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出去打瓦剌(這裡解釋下,明滅元,太祖朱元璋把元順帝打回了漠北的蒙古,元一分為二,也就是瓦剌和韃靼)。朱祁鎮20剛出頭的愣頭青一個,一聽立馬來了興趣,想著當年自己太爺爺的太爺爺牛叉,把元朝趕回了漠北,自己的老爹明宣宗朱瞻基也很厲害,曾御駕親征打敗瓦拉的漢王,自己要像他們學習,也出去幹一票,說不定也能名垂青史。年輕人有激情是好事,可是朱祁鎮沒看到,朱元璋那是戰火裡爬出來的,作戰經驗極為豐富,自己老爹朱瞻基也是一度跟著爺爺朱棣南征北戰,帶兵打仗也是很有一套的,自己自幼就在深宮,頂這個皇帝的頭銜,這麼些年來基本也都是玩過來的,怎麼辦?明英宗朱祁鎮再一次想到了王振,主意是你出的,你也很有能力,就當皇帝的先鋒吧,出去後什麼事你做主,我照辦就行。

    老孃和親弟弟不厚道地搶了位置。

    明英宗朱祁鎮被綁架已經很倒黴了,更悲催的是,明朝皇宮大內想的不是怎麼把他救回來,而是得抓緊找個人先頂上來當皇帝。因為朱祁鎮有兒子,按道理繼承大統的應該是他的兒子。可是這時候,皇太后孫氏起了關鍵作用,她覺得反正自己老公有兩個兒子,一個被抓了沒辦法,那就讓另一個當皇帝吧,反正自己皇太后的位置沒變動就成。於是,弟弟朱祁鈺和母親孫太后,就這麼簡單把他給算計了,朱祁鎮也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成了太上皇。景泰帝朱祁鈺登基後,更不考慮怎麼去營救自己的哥哥了,反而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瓦剌用朱祁鎮的名義來議和,沒不用搭理。明朝強大,瓦拉再怎麼也是小打小鬧,什麼事還得看著大明的眼色來,但瓦拉的政治智商可能真的一般,或者壓根就沒理解景泰帝的意思(朱祁鈺原本就是想瓦拉你直接把哥哥朱祁鎮幹掉,最起碼別放他回來),也有可能觀念不一樣,認為朱祁鎮是現在明朝皇帝的哥哥,又是太上皇,已經拘了1年了,還是放回去吧,於是又有了後來朱祁鎮7年驚恐不安的深宮生涯。

    歷經磨難終於明白了帝王之道。

    朱祁鎮7年的深宮生活,可不像小時候那麼無憂無慮,絕對是壓力山大危機重重,他很害怕,怕一不留神被自己弟弟找個把柄,就把自己給做了,所以就算弟弟不給吃穿也不敢多說,是在沒轍就讓媳婦錢皇后做些女紅,託人帶出去賣了補家用。軟禁的第8年,轉機來了,朱祁鈺病重了,當年擁護朱祁鎮的朝臣幫著密謀了一番,在某一天撞開深宮的大門,一股腦兒把驚恐之中的朱祁鎮又拽到了皇位之上,就這樣,斷檔的皇帝生活又接上了。苦難真的讓朱祁鎮長大了,重新當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把當年攢動自己弟弟當皇帝的大臣全做掉,然後把朱祁鈺降為郕王軟禁西苑,在朱祁鈺30歲的時候想辦法讓他離奇掛了,還給他封了個難聽的諡號叫戾,只以親王的禮節下葬,不入明皇家陵。做完這些以後,勵精圖治管理國家,任用賢臣,還廢除了洪武以來的嬪妃殉葬制度。

  • 14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古代王朝皇帝多奇葩,既有明君也有昏君。明朝,做為封建專制王朝自然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明朝皇帝讓人印象深刻,那麼還是選擇開國之君朱元璋!

    朱元璋憑什麼就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呢?這倒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是明朝的開國之君,而且是從最底層一步步地爬上皇帝寶座。這可比前朝那些官二代、將三代、宦四代們困難得多!

    試想,社會資源只有那麼多,每個人的發展空間又是那麼的有限,可以提供的上升通路也並不暢通。在古代封建專制王朝的統治下,整個社會基本上是固化的,根本沒有多少發展機會可以提供給中下層人士。就更不要說象朱元璋這樣的寂寂無名之輩了,在那些有權有勢者的元朝統治者眼裡,朱元璋不過是一隻螻蟻而已!

    但是,就是這個無名之輩,連同他的那些同樣是無名之輩的淮西夥伴,比如徐達、湯和等等等等,居然可以趁勢崛起,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世誠等一方梟雄,最後又將蒙元的勢力逐出了中原,還收復了昔日被石敬瑭割讓的幽雲之地。

    而且在1368年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因為功臣們都是自己的親朋故交,便縱容他們違法亂紀。在他的整治下,明朝沒有出現類似宋朝那樣的“開國伊始腐敗叢生”的局面,明朝機器的執行也大致在正常軌道之中!

    因此雖然朱元璋有冷酷無情、刻薄寡恩以及猜疑之心太過的缺陷,但對於明朝百姓來說還不失是位較有作為的好皇帝。如果給朱元璋在歷代帝王中排排名次,似乎還是可以排到中上流的水平,基本上與漢高祖劉邦差不多吧?雖然比不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卻也做出了一番非同尋常的事業。

  • 15 # 耆緣

    當然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這個人給人們的影響頗深。雖然他有篡位之嫌,但畢竟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為朱明王朝的社會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

  • 16 # CBB工作室

    【吾本淮南布衣】的太祖朱元璋,作為大一統王朝鮮有的平民出身,是特別值得後人銘記與關注的。元末,世道不公,統治者也是昏庸無能,作為外來統治者的蒙古,雖然勢力衰退,但依舊帶甲百萬。朱元璋作為貧民出身,加入元末義軍,以自己卓越的見識和能力,擊敗義軍各個分裂軍閥,北伐大都,驅除韃虜,做到了真正的恢復中華。開創了兩百餘年的漢家明王朝基業。是極為值得我們肯定的。

  • 17 # 劍客資承

    朱元璋朱棣我想 這兩位的大名一講出來,不用說理由了吧。

    講真 有明一朝 實現無為而治,實現百姓的忠誠度,包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氣魄,的確是一個極具魅力的朝代。

    而這些魅力根基的建立者,正是這二位。

  • 18 # 鄔龍信

    先說答案:當然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自古以來許多農民起義者,受過太多苦和委屈。於是有點錢和地盤了就貪圖享樂,麻痺大意。酒肉穿腸過。美女伴身旁,high的不亦樂乎。

    反觀朱元璋呢,他可是從乞丐做起來的啊,鬼知道受了多少冷眼和嘲笑,突然給他幾十個億,普通人估計早就樂不思蜀去了。可是老朱愛老婆,不花心,工作努力,從不放鬆。更可怕的是當他剿滅陳友諒,張士誠後,他本來可以選擇建一個南宋一樣的小朝廷,風險最低,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困難的那條路,誅元!要知道還從來沒有南方戰勝北方的先例,他在經歷了那麼多刀光劍影,生離死別,從來沒有忘記他的初心。沒有貪圖安逸的生活,選擇一條不勝就死的道路,這種魄力膽識,古往今來有幾個人有?

    他從開局一個碗,打下一個江山來,有明一代,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從南到北,統一華夏,把石敬瑭龜兒子割出去的燕雲十六州收復,如此功績,能有幾人?

    我一直都認為,真正的可怕的人不是他有多強的軍事政治交際能力,有著多高的智商。而是當他經歷了萬千挫折後依然可以保持初心,不動搖,不麻痺,依然做出最準確的判斷,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真正做到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人,這種人最為可怕。

  • 19 # 歷史哥

    明朝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皇帝是崇禎皇帝,因為它的故事非常真實,但卻非常殘酷

    崇禎皇帝很急躁,經常用力過猛,但是對於那個爛攤子,他若不用力過猛,也就只能早早收攤了。

    崇禎皇帝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是他走路非常慢,因為如果走的快的話,他的破衣服就會露出來,由此可見,他是十分節儉的,他的襪子和衣服上面的補丁打了又打,話雖如此,但並不是打補丁,就是節儉的人,清朝的道光皇帝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經常花50兩白銀去補一個補丁,

    另外就是崇禎皇帝工作非常努力,經常工作,十五六個小時,累得半死不活,但是沒辦法,睜開眼睛,第二天還要接著幹。由此可見,崇禎皇帝的這份工作,沒有分工,什麼事都要管,而且還要跟那些大臣吵架,還要面對各種爭鬥,甚至跟老婆在一起的時間都非常少,每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還時不時的有一些噩耗傳來。東邊失手了,西邊被人搶去了,將軍被殺了,祖墳被刨了!

    最不幸的是崇禎皇帝似乎知道自己的結局終將失敗,他經常做夢,夢到大明,會葬送到他的手裡,因此他經常會對大臣說“大明天下,奈何亡於朕手”,即使是他再用力過猛,也無法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因此我認為崇禎皇帝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以上僅僅代表個人觀點!

  • 20 # 談史官

    要說明朝皇帝新中印象最深刻的莫如建文帝朱允炆了。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長孫,因為太子朱標的過早離世,促使他提前登上大寶。朱元璋為使孫子可以平穩過渡,不惜大殺功臣,可謂用心良苦。可惜他還是稍顯稚嫩,削藩操之過急,同時又思慮不周,導致燕王朱棣靖難,最終不知所終,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不可謂不可惜。作為朱元璋欽點的接班人充分證明了朱允炆還是有能力的,但卻落得如此下場,徒留後人嗟嘆。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縱使永樂大帝如何英明神武,也掩蓋不了他忤逆犯上篡權奪位大開殺戒的犯罪事實,同時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報應,儘管朱棣在位二十多年,後宮佳麗無數,可惜他再未有子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位流浪大師,大家非常關注,卻被一位省級電視臺主持人叫板批評,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