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夏小蝦米

    這種觀點是中國傳統的育兒方法,也一直延傳至今。到了現在這種方式是不是還有用,是不是還有必要呢。個人觀點來說那是古時候每個家庭孩子多管不過來,而且那時候對人的瞭解沒有現在這麼科學也不會去考慮所謂正確的育兒方法,只是覺得前人的經驗都是如此,便覺得應該就是這樣。

    “棒打出孝子,手捧忤逆兒”這句話本來就不是絕對的,並不是所有棒打的就都是孝子,所有手捧的就都是忤逆兒。這不過是古人以自己的經驗而來的一句話。那這句話是不是就完全是錯的呢,也不盡然。我們中國人做事都講究一個度,這句話也是如此。到了現在已經有了很多不同的科學的育兒方法,而且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大家對於幼兒的心理也有了更多的認知。瞭解的更多自然相對應的方法也就更多了。所以我覺得“棍棒教育”作為傳統的教育方式可以由更科學的方式去替代。同時拒絕棍棒教育當然也不是說就對孩子縱容,我們只是換另一種方式去處理。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正面管教”就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以目前更多的實驗和經驗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在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氛圍中更有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讓孩子能有自律、有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對於這句話我覺得應該辯證的去看待,對於孩子確實不能嬌縱,當然也最好不要用“棒打”的方式。

  • 2 # 祁銀心

    這個也不一定

    1.父母是否脾氣好,父母脾氣好的一定不好去棒打

    2.棒打大的孩子,心裡不夠強大的話,心裡一定是會扭曲的,

    3.小孩過於去寵愛,一定是失去生存能力,就是現在所謂的啃老,因為從小你沒有給你引導,沒有讓他她獨立,寵還是害

  • 3 # yoshiko3646

    這句話有否道理不在於它是不是古人說的,而在於它本身是否符合你的育兒觀念。

    如果是我的話,這句話是不符合我的育兒觀念的。

    先說說棒打能不能出孝子。

    在我小的時候,我有過很多被父母打罵的經歷,那些經歷並沒有讓我成為一個孝子。我從中學時期,就學會了在父母老師面前做乖乖女,只有在朋友和自己獨處時才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甚至對好朋友說過,我不喜歡自己的家人,我像逃離。高中時我最渴望的就是早日高考,然後讀一所離家特別遠的學校。無它,只因厭惡原生家庭。

    再說說手捧會不會忤逆兒。

    大學時我的三個舍友都是獨生女,每次看到她們爸媽對她們的那種毫無條件的寵溺,我都無比羨慕,有個舍友的媽媽經常會讓長途司機帶飯菜給她,每次她和媽媽打電話都是甜甜蜜蜜要說很久。這真的讓我嫉妒,那是從來沒有享受過的來自父母的愛意啊。如果說我的三個舍友從小被父母寵愛就成了逆子,我萬萬不會贊同。成年以後,她們跟父母的關係顯然比我跟父母之間更親近,我經常一年只回家一次,沒有事情不會想到跟父母通話,而她們有的就願意一直待在父母身邊,願意多陪伴父母。

    天知道,在碰到我的舍友之前我一度以為天下父母都一樣的,奉行孩子不打不成材的理論,因為孩子花的是父母的錢還要對父母的這種暴力教育感恩戴德。

    最後說一下什麼是孝子什麼是逆子,在現代社會,我認為區別就是能否多陪伴父母,給予父母足夠的關心。但是人是情感動物,小的時候沒有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長大後怎麼可能再把愛傳遞給父母呢?

  • 4 # sam的爸爸

    “孝子”這個詞直到現在聽起來都異常刺耳,在現實社會中好像只有“不孝”的時候才會被提到。而不孝其實更多發生在沒有順從父母的意願的時候,和有了獨立思考的過程中。

    如果把“棍棒”解釋成嚴格要求,“手捧”翻譯成溺愛,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就我所瞭解的大多數人的認識,好像並非這樣。一句押韻的民間傳言彷彿披上了傳統文化的外衣,當成了很多父母的育兒之道。說難聽點,題目的本意是暴力教育出孝子,尊重孩子就會養育出逆子。這樣說你還會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嗎?就最新的科學育兒方法來看,洽洽相反。

    大多數父母在各種平臺提出育兒問題的時候,其實很有可能親子關係或者育兒觀念已經出現了問題。在我看來,我們應該做的是離開螢幕扔掉書本,去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充滿親情的童年。最不應該的是進去一個討論怎麼教育孩子的惡性迴圈的怪圈,而忽略了最應該被教育的我們(父母)。

    觀察周圍受到過暴力對待的孩子,有可能會看到他們的懂事早、獨立要強、勇敢好勝,這些優點的反面卻嚐嚐被忽視,比如心智不全、自我中心、敏感易怒。很早就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孩子,這和好多童年失去父母的孩子一樣,沒什麼值得驕傲,更應該引起關注的是他們過早失去了親人的安全感缺失。因此他們會有嚴重的人格缺陷和認知偏差。

    那些暴力犯罪者,幼年時無一例外經常見到或者承受過成年人之間的暴力相向。而只有把暴力當成解決問題的手段時,他們才會熟悉暴力。在如今社會,暴力更會讓人聯想到的並不是勇敢,而是違法犯罪。

    再來說說“忤逆”,原意就有嚴重的貶義,含義之中就有不孝順的意思,父母真正想得到的是什麼?孩子的唯命是從?如果你希望孩子普通意義上的成功,我想說孝不孝順跟會不會成功毫無關係。而父母真正想看到的是孩子成功之後還能對自己百依百順。那是我們做父母的貪婪。但是能不能即有個成功的人生又能和我們保持深厚的親情呢?我想能做到這樣的唯一辦法就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和獨立成長,成功的路上永遠一條特質是唯命是從。

    其實簡單來說,看看身邊那些童年經常遭到父母毒打的孩子就會發現,他們不一定就是“孝子”,“手捧”著的也不一定忤逆。單純的棒打和手捧都不是造成這些問題的直接原因。各位讀者,如果有在暴力中成長的,請問你們對自己滿意嗎?如果有,是因為單純打出來的嗎?我想結果是否定的。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把“棒打”理解成在正確的引導下的嚴格要求,把“手捧”解釋成充滿愛意的陪伴和關懷,我想更有道理。

  • 5 # 中原小芳

    這句話萬萬不妥,孩子不聽話,我們要言傳身教慢慢讓他改正,一位的打罵,長大後他會沉默寡言,懦弱無能,完成一生的缺憾!

  • 6 # 兒科醫生小愛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萬千家庭關注的熱點。所謂“棒打出孝子,嬌養忤逆兒”,是我國古代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至今仍然有許多父母認為很有道理,只要孩子犯了錯誤,就透過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和約束孩子。其實,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這種做法的是非常不對的。這樣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身體及幼小的心靈,對孩子的心理可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調查發現,摧毀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經常打罵孩子。

    經常打罵孩子會有以下的問題:

    1. 會使孩子感到孤獨和無助感。

    本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有限的,經常打罵孩子,會導致孩子心情抑鬱、焦慮、沉默少言、懦弱、膽小,不易與人親近,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等。孩子既不會與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也不會與父母親密交流。

    2.缺乏安全感,產生自卑感。

    經常打罵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還會影響孩子早期的性格塑造。這種家庭的孩子內心一般是極度自卑,缺乏自信,更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常會自暴自棄。

    3.容易養成不誠實、愛說謊的習慣。

    由於經常被父母打罵,為了避免再次捱打捱罵,孩子就會編造假話掩蓋事實,用說謊的方式來欺騙父母。長此以往,孩子會養成不誠實、愛說謊的習慣。

    4. 長大後往往容易與人產生對立的情緒。

    因為長時間的被父母打罵,孩子會出現負面情緒的堆積,加之缺乏情感交流,長大後遇到一些問題,更多的是直接用暴力方式解決,出現一些攻擊性、破壞性的行為。

    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經常打罵孩子不僅會造成孩子身心方面的傷害,也會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和行為,而且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再次提醒,各位家長千萬不能以簡單粗魯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應做好榜樣,自身作則,耐心教導、循循善誘,讓孩子懂得是與非,並形成良好自我約束能力。

  • 7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近日,日美科學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小時候犯錯時“打屁股”並不能起到令其聽話的效果,相反更容易對其未來的成長產生負面作用。研究還表明,那些小時候被監護人打過屁股的小孩在5歲半的時候,相比沒有被打過屁股的同齡小孩,“不聽話”的機率高達1.6倍;“不遵守約定”的機率高達1.5倍,而且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行動。

    與專家們的研究一樣,平日裡教育孩子,“打屁股”不如“講道理”來得有效。為什麼大人熱衷於“打屁股”,與粗暴落後的教育觀有直接聯絡。許多人認為,孩子小,講道理無疑是徒費口舌,不如“打屁股”效果明顯。當然了,“打屁股”僅僅是粗暴教育的一種手段,還可能伴隨著“抽嘴巴子”、“罰跪”等傳統的教育形式,所謂的“棒打出孝子”,似乎只有以暴制暴,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大人在嚇唬孩子,說什麼如果再這麼樣,就要棍棒伺候。孩子可能被嚇唬一段時間,等到風停了,雨過了,一切又回到原來的樣子。打與罵是大人教育孩子的常用手段,原因就在於“講道理”需要花費精力與工夫,需要不斷地學習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識。平日裡,許多大人寧可坐在沙發上摸手機、看電視,就是不願意蹲下身子,與孩子靜靜地講道理。一旦孩子不能理解大人的粗暴行為,就會從心底萌生出以暴制暴的錯誤邏輯。

    一些孩子之所以長大後如脫韁的野馬,隨時準備報復周圍的人,只要有一點點不順心,立馬橫眉怒目,就會以粗暴的方式傷害別人。事實上,孩子之所以出現暴力傾向,與其從小接受的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聯絡。一般情況下,大人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只要是孩子身上發生的問題,我們往往能夠從大人的身上看到影子,孩子喜歡打人,大人平日裡也好不了多少,孩子喜歡罵人,大人往常又何嘗不是如此。

    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大人“打屁股”,未必能夠理解大人為什麼如此,他們的腦袋瓜裡充滿著困惑,會認為只要將來胳膊長粗了,個子長高了,世界都會以自己為中心。與一些大人交流,他們特別納悶,為啥孩子上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時稍微教育幾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如今長大了,嗓門變粗了,那些粗暴的方式似乎沒有了一點作用。小時候,小孩子不聽話,大人吼幾下,順便送上竹筍炒肉絲,整個環境都安安靜靜的,長大了,無論大人怎麼吼叫,拳頭捏得再怎麼緊,孩子站在面前,眼睛朝著其他地方,完全不把周圍的人放在眼裡。可以想象,大人不能走進一個孩子的心靈,無論手段如何的粗暴與恐怖,遲早有一天,教育漸漸地會變得蒼白無力。

    一方面,作為大人,我認為要更新觀念,你的行為往往會成為孩子今後效仿物件。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可以棍棒伺候,自己樂得逍遙自在。等到孩子個子與你一樣高了,就會變成相互之間的對峙,試問,家庭教育又有什麼用呢?幾米在漫畫裡說得好,“孩子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大人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做好榜樣。教育的力量不在於說了多少,而在於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如果大人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向上,不怕困難,堅定不移地挑戰自我,可以相信,孩子一定也會奮發圖強,戰勝自我。

    另一方面不要把小看孩子,不妨以平等的姿態來對待。人生而平等,事實上,大人如果小看孩子,就會無意中產生一些錯誤的教育行為。什麼說起話來挖苦諷刺,動不動就動起拳頭來,似乎教育孩子就是讓其無條件服從。毋庸置疑,孩子儘管仰望著你高高的身軀,不敢吞聲,但心底卻一百個不服氣,只不過在等待著時機而已。過去,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不是經常會說,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實際上,孩子又何嘗不會模仿,他們也會在心底說一百遍,什麼小孩說話大人不要插嘴。一個人想要在晚年時享受天倫之樂,我認為就應該從孩子出生時起就尊重其個性,而不是以壓迫者的姿態出現。可以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教育孩子時用粗暴的方式,那麼,等到你年紀大了,孩子說不定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世事難料,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輪迴,想要獲得幸福人生,我們千萬不能瞧不起小孩。如果你瞧不起小孩,就會小孩子還小。

    在此基礎上,我們有必要認清講道理的重要性。馮恩洪校長認為孩子不是不喜歡聽大道理,而是我們的大人不善於講大道理。實際上,孩子們從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就在腦袋瓜裡不斷地判斷,到底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只不過大人常常不給孩子講道理,只是以簡單的行與不行來教育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講道理就在於說為什麼不行,為什麼不能幹,等到與孩子達成了共識,又何必存在粗暴的教育方式呢?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家長,我發現,許多問題只要說清楚了,形成了約法三章,孩子是能夠認真遵守的。事實上,許多規則章法,不是孩子在破壞,而是我們大人在踐踏。如果我們的家庭教育能夠建立在人人平等,共同遵守的基礎上,家庭教育又有什麼難的呢?

    記得妻侄兒有一次不好好吃飯,老婆大人就沒有簡單地用對與錯了吆喝壓迫之,而是用約法三章的方式教育餐桌上所有的人把飯菜都吃完,沒想到,其他人都乖乖完成了,三歲不到的小傢伙也跟在後面完成了。

    從老婆大人的做法來判斷,妻侄兒肯定在心底想,不好好吃飯到底會怎麼樣。如果我們用“打屁股”等。粗暴的方式來教育,就會給小傢伙產生錯誤的判斷,誤認為不好好吃飯就要捱打,不是真心地接納。老婆大人沒有這樣做,而是教育所有人,想要長高個子,有精神力氣,吃飯就應該認認真真。在此基礎上,建立人人吃飯認真的規章制度,飯桌上,人人都認真遵守,小傢伙沒有理由不認真執行。這時,妻侄兒就會認同只有認真吃飯才能長高個子,有精神力氣的道理。試問,今後,妻侄兒還會在吃飯問題上挑三揀四嗎?只有我們的大人破壞了,小孩子才會跟在後面破壞。

    我相信,只要掌握了“講道理”的藝術方式,如老婆大人一樣,又何必棍棒伺候,讓孩子吃許多無謂之苦呢?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體【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

  • 8 # super木易

    是有道理的,不要用現在那些科學育兒論來說事,當下大多數年輕人並不會過日子更別說管孩子,只有照書教。科學的引導孩子的良好習慣(衛生、禮貌、餐飲、作息、與人相處等)是必要的,但是小孩子永遠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知道下一刻他會闖禍還是製造危險,有些東西更是沒有絲毫科學道理可講,這個時候只有棍棒伺候使其畏懼並留下印象,以後不敢造次。百無一用是書生,棍棒底下出孝子,老祖宗的話還是要聽的,五千年的智慧不是這短短几十年新文化運動能夠比肩的。

  • 9 # 小文文的一天

    個人覺得說的不全對,很多老一輩的,都覺得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好孩子是打出來的,我的爺爺就是這種想法,我爺爺說什麼我爸爸都不敢頂嘴,所以我爸爸和我伯伯從小沒被我爺爺打,但是吧要把握尺度,把握分寸,每個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更多的還是需要教育,不能沒事就打孩子,要從小就要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一個正確的目標,要教育他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不聽話的時候可以打,我覺得打孩子但是經常打的孩子話,還是給孩子童年留下一個陰影,我覺得還是應該打和教育相結合,不能一味的打,到最後他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打。

  • 10 # 月飛雜談

    我覺得這句話有道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每句古語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經歷歲月的檢驗流傳下來的真理,我記得小的時候父親因為我每次出門不關門狠狠的打了我一次,自打那以後我從不再犯,所以打也是有益處的,當然不能虐待打,要講究打的地方和尺度

  • 11 # 歡樂園之家

    “棒打出孝子,手捧忤逆兒。”這個是以前的說法做法,現在時代不同,孩子們接受的觀念也不同,父母們的家庭教育也不一樣。

    我是80後,記得以前父母那輩他們的父母對他們大部分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能動手絕不動口,父母之命大於天,倘若不聽父母的話不管對錯都是大逆不道,罪孽深重,咋們父母似乎也習以為常,接受為主,反駁幾乎沒有。

    咱們這個時代不同了呀,社會在飛快發展,我們的見識和思想也在不斷進步,父母們的覺悟也與以往不同,他們不再用以前他們父母的觀念來教育培養我們,那麼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自由發揮為主,主動干涉為輔。

  • 12 # 為您著想

    棒打出孝子。手捧杵逆兒這是古人流傳至今的家教!不管放在何時我覺得都管用,現在有多少孩子缺乏家教,都是一味的報各種補習班,卻忽略了家教這一塊,棒打出孝子的意思並不是非要拿棒打,而是告訴大家對孩子一定要嚴厲,不能過於溺愛,所以我感覺現在仍然可用這句流傳至今的名言家教!

  • 13 # 悠悠老師講育兒

    這是教育觀點中的糟粕!成人對孩子棍棒教育,只是換來了表面的服從,偏離了孩子的內在發展規律,給孩子造成內在的創傷,讓孩子的內心總是處於防禦狀態,無形之中消耗心裡能量,對孩子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阻礙,也妨礙孩子養成實事求是的道德品質。

  • 14 # 咯噔糊塗心

    咯噔君認為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不會輕易出棒,能透過溝通解決的儘量溝通加以斥責,實在不行偶爾打打,但不可以經常打。如果經常打的話就形成了一種慣性,說明打他也於事無補,該換種教育方式了。至於經常寵溺的小孩,養成的一些壞習慣,長大之後即使知道這個習慣不好,也很難糾正了。所以帶小孩,還是必須從小培養好習慣,堅持自己的原則,畢竟好習慣難養,壞習慣難改。

  • 15 # 孕期育兒小貼士

    在教育孩子學習時,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過於粗暴,甚至有的家長會覺得用棍棒教育孩子是最好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很多家長都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教育方式,覺得孩子“不打不成才”,但往往這種教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棍棒教育只會讓孩子出現厭學的後果和反叛的心理。

    有的孩子會在家長嚴加管教後費盡心思的想著如何去逃避捱打,於是很多孩子便開始抄襲作業,篡改成績,考試作弊。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方法不能過於粗暴,以免給孩子造成身心傷害。

    孩子的內心是比較脆弱的,尤其是經不起來自父母口中的諷刺、挖苦等語言。很多家長對孩子有“精神虐待”,可能你會反駁我,並且義正言辭的說:“這不可能。”但事實上,你仔細想一想,在你著急的時候,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這種話?

    你這個榆木腦袋,笨死了。你怎麼這麼沒用?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哪個不比你強?

    這種訓斥、謾罵的語言來對待一個孩子,當他們聽到後,自尊心會受到強烈的傷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自卑心理。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不能用諷刺、挖苦的方法。

    還有很多家長,平日裡忙的幾乎不著家,但一到各種考試結束後,總會有大把的時間來拷問孩子的成績。平日裡不管不問,考試結束算總賬。孩子沒考好,家長就開始訓斥,絲毫不考慮自己平日裡根本沒有管孩子的學習,如果平日裡多抽些時間陪孩子學習,幫孩子解決難題,輔導、關心孩子的學習,那孩子自然會努力。

    我國有句老話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成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甚至給孩子安排很多的作業、輔導班、技能培訓班,嚴重影響了孩子的休息,超過孩子負荷。其結果便是讓孩子疲憊不堪,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成長髮育,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人的大腦負擔是有限度,超過最大限度後會影響學習效果,長時間學習不僅不會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反而會拖慢學習進度。

    現在的家庭中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子轉,有的家長心疼孩子便開始大包大攬包辦一切,怕孩子作業寫的不好會被老師批評,又怕孩子作業太多寫不完影響休息,於是便出現了家長親自上陣代替孩子完成作業的現象。這種替代式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會把家長當成“柺棍”,離開了“柺棍”便不能自行行走。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絕不會那麼難,只要家長肯用心,肯細心,那何愁孩子不成材呢。

  • 16 # 豆豆ww

    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對,看年齡大小分類管教,太小你打也沒用,這主要針對3歲以上的孩子,如果孩子過份無理取鬧,小懲大誡是應該的。必要的動手可以讓孩子認清父母的底線,做事做人有個度。

  • 17 # 乙陽

    這是國人的傳統教育觀,我們要繼承教育傳統,宏揚教育精神;而不能侷限於摳字眼,要用發展的眼光看繼承。

    《增廣賢文》有言:“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精確地表達了古人的教育觀。

    俗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就是指嚴厲的家教,和規矩形有助於孩子對家族權威的尊重,這是孝順的重要標準之一。

    古人說的嚴父絕非指那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嚴”的意義有多重,1,不放鬆,認真曰嚴。嚴肅的態度,嚴謹的作風,嚴格的要求,嚴明的紀律與賞罰無不是一個合格教育者應具備的個人品質,同時也都應該是對受教育者的要求。具備了這些品質的教育者也就具備了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威嚴。古今中外的宗教無一例外地有一尊威嚴的神,可見教育者須威嚴是人類共識。2,嚴者,鄭重,莊重也。教育是國家大事,是家庭大事,沒有人懷疑其重要性。行使教育權責的父母、老師的使命是神聖而莊嚴的,其尊嚴必須得到維護。

    3,嚴者,厲害也。就象以德治國離不開以法治國一樣,說服教育不是萬能的,只有附之於嚴厲但不嚴苛的懲罰教育才可能達到教育效果。懲罰教育的核心與棍棒教育一致。

    古人稱父母,尤其是稱老師為“嚴慈”,用來形容兩種不同型別的愛護和教育方式。

    現在人們都在盡力採用更加科學的教育手段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目的只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似乎已經袂現代的家庭拋棄。但是,我認為,應該賦予“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新的意義和內涵:“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提倡家庭暴力,它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使孩子糾正錯誤擺正態度不得已而為之的教育手段。“棍棒底下出孝子”反對溺愛,提倡用“說服+懲罰”來管理孩子,教育孩子,其實更體現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理性。

    “過猶不及”不能單一地說哪中方法好,哪種方法不好,必須要剛柔並濟,一番棍棒之後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孩子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必須接受懲罰,現在不懲罰你,以後走上社會,會受到更大的懲罰。讓他知道,任何人都必須為自已的行為負責。

    但是打。要 “適度”,懲罰要及時,即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及時進行懲罰,指出其錯誤所在和應該承擔的後果。打完以後要愛撫,講道理。應該是因人而異,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不能一味打。

    但作為老師來說,教書育人,最好是不要打罵孩子,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脆弱,一不小心,也許你是好意,也有可能出問題。每個家長肯定都不願老師來打自己的孩子。可真要管好學生,有的學生的壞毛病是用說服的辦法行不通的,有的學生就適合你用打的辦法,千萬慎重,一不小心打出事來沒有替你說話的。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完全拋棄打是不明智的,捧殺的後果更嚴重。中國孩子在國外闖大禍甚至殺人的,僅就報匯出來的看,都是在家被溺愛的孩子。

  • 18 # 浩爸育兒

    看到這個問題,我特意查了一查,這句話可不是古話,古話是“棒打出孝子,嬌養忤逆兒”,這是我國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與其同意的一句話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另外注意的是不要曲解古文,嚴父不等於棒打,慈母按照今天的兒童心理學解釋就是沒有讓孩子學會獨立成長,通常所說的“嬌生慣養”,成為了事事依靠父母的人,事事由父母做主的人,成為今天所說的巨嬰。

    實際上每句話都跟父母脫不了關係,我要說的是:棒子打不出真正的孝子,孝子的後代才能教育出孝子,逆兒才教育出下一個逆兒。

    父母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

    說真的,所有人的性格、飲食習慣、習慣、認知,很大程度都是父母的翻版。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是一個全程的“影印機”和“監控器”,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孩子記在心裡,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任何行為負很大責任的。

    為什麼大人要打孩子?為了洩憤而已,因為父母在某種程度上感受到了失敗,孩子都沒法“贏得”,氣憤下選擇了打的方式“贏了”孩子。懲罰有用嗎?懲罰只會變本加厲的打孩子,孩子”聽話“也只是因為懼怕。今天打孩子,孩子轉頭就去幼兒園,學校打別人,再往後孩子成為父母,他們會自己打自己的孩子。那些嚴重的犯罪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棒打出來的童年。

    孝道綁架的家教

    教育孩子不是棒打教育,一邊打,一邊擦眼淚,”這是為你好“。

    棍棒之下出不了孝子的,出的只是從小懼怕父母的孩子,孩子如果能看到父母如何孝敬爺爺奶奶,自然也會懂得如何孝順自己的父母。

    如果除了打孩子,家長沒有別的教育方式了,那說明這個家長根本不配做父母。

    棍棒出孝子是封建農耕社會的舊思想

    如果一個從小被打、羞辱的孩子長大後很有可能對父母有更強的服從性,也就是”孝順“。

    原理在於,人在四歲左右會開始形成獨立意識,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開始學習如何和其他人相處。父母是孩子和外界交流的第一步,而且孩子是天生就信任和依賴父母的,未成年子女天生就會向父母索取關愛和物質,這是人的本能。

    如果父母從孩子四五歲時,也就是孩子剛開始學習如何與父母建立親子關係的時候,就對他非常嚴厲,那麼這種關係模式會內化成為孩子思維模式的一部分。父母打他,羞辱他,對他很差。他不會想到“父母對我很差,我要保護自己,我要改變現狀。”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本能告訴他,脫離父母,他根本活不下去。

    相反,他必須在自己的內心把這件事情合理化。他會認為,都是我自己的錯,父母打我這個關係模式是合理的,我必須更加服從父母。當人無力改變現實的時候,在內心裡將這件事合理化,是人的心理本能。因為如果你認為一件事不合理,但你又發現自己無力改變,那你會活的更痛苦,你會瘋。這是人心理上的自我保護機制。

    這也是斯特格爾摩綜合症的原理:長期受虐待但又發現自己無力改變現實的人,自己就會將自己受虐的事實合理化,會對施虐者越來越服從。一開始只是害怕捱打所以不得不服從,到後期就會成為發自內心的自發性服從,因為他的內心已經對“服從施虐者”這件事合理化了。

    透過身體和心理上的施虐讓未成年子女認同“被自己的父母虐待是合理的”,達到承認父母權威,從而更聽話,更孝順的難度肯定要比抓個奴隸訓練聽話容易的多。

    一,未成年子女沒有什麼反抗的能力,打起來容易。

    二,未成年子女天生就有信任和依賴父母的本能。

    三,未成年子女剛好在建立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階段,訓練起來事半功倍,你弄個小牛從小訓練耕田肯定要比山裡抓個成年野牛訓起來容易。

    所以就“棍棒出孝子”這句話是有現實和歷史基礎的。從我的個人經驗來看,從小捱打嚴重的孩子,父母不在的時候也調皮,但在父母面前大多戰戰兢兢,半點也不敢違拗父母的意思,即使成年了也是這樣。這就是父母們所追求的“孝子”。

    原因在於,父母的權威已經在他們心中內化了。就像你從小就把一隻牛犢拿繩子拴著,牛犢長成成年牛了,也不會反抗,隨便拿根草繩一牽就走。而且這些從小被打大的孩子大多會自發的維護“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的合理性。

    因為,如果讓他們否定父母虐待子女的權威,就是讓他們否定自己從小形成的,已經根深蒂固了很多年的心理狀態。對任何人來說,否定自己都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人畢竟是有理性的一面。

    這就是“棍棒出孝子”的心理原理。

    當你讀書越多,理性和邏輯的能力就越強,就會越覺得這種親子模式是不合理的。你見識越多,看到其他人並不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生活,就會越有動力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現在的育兒或者未成年教育都嚴厲禁止打孩子,虐待孩子。雖然被棒打長大的孩子似乎是該怎麼成活就怎麼生活,該孝順就孝順,但這已經不提倡了,而且“棍棒出逆子”的機率更大,搜一搜那些暴力犯罪吧,一個比一個震撼人心,一個暴力的種子就在孩童時期被父母親自種下。

    最後,我不贊成“棒打出孝子”,我反對我嗤之以鼻。

  • 19 # 小鬍子式吾空

    "棒打出孝子,嬌養忤逆兒",是我國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嚴格管教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孝子,嬌生慣養孩子的家庭會培養出不肖子孫。

    我認同“手捧忤逆兒”,但是“棒打出孝子”就要分情況來看了!

    年前回農村老家,幾個一起長大的夥計好不容易聚到一起,剛見面時的尷尬,在三五杯小酒過後,徹底劃開。大家聊的都很開心,話題基本圍繞著小時候一起調皮搗蛋的事。

    二狗是我的鄰居,他們家兄弟三個,從小長得就比較壯,為人豪爽。小杰是隔壁衚衕的,小時候胖墩兒一枚,現在卻變得乾瘦,為人比較圓滑。

    二狗是我們這一群孩子的“帶頭大哥”,上樹掏鳥、下河摸魚,飛簷走壁、鬥雞打狗,上課睡覺、考試墊底,小時候能搗蛋破壞的事一件不差。

    小杰是跟屁蟲,口袋裡永遠有她媽給帶的小糖果,一路吃一路流鼻涕,經常分不清楚吃的是鼻涕還是糖。

    80年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單一,調皮搗蛋就是“打”,情節一般打屁股,情節嚴重棍棒伺候。現在回想起來,屁股還會隱隱作痛。

    二狗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在村裡口碑不錯。每次二狗惹事回來,都免不了一頓臭打。一般都是一次打三個,打老大是因為做大哥的沒做好榜樣,打老三是要讓他長記性,不要跟大哥二哥一樣。所以每次打起來,鬼哭狼嚎,驚天動地,小半個村子都能聽到,像殺豬一樣。二狗的父母關係一直很好,在現在稱得上是模範夫妻,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兩個紅過臉。二狗的父親教訓完三個小崽子後,就會拿起他的老茶缸坐在院門口的石墩上。二狗的母親會語氣平和的跟三個孩子說話,類似“父親為什麼打你們?”“做哥哥的應該怎樣做榜樣?”之類的話,然後再到廚房準備飯菜,一家人圍在一起。二狗兄弟三個大氣不敢出,狼吞虎嚥吃完跟父親母親鞠躬就跑開了。

    小杰的父母屬於工薪階層,爸爸在縣裡工廠上班,媽媽是小學老師,家庭生活相對富裕些。貌似小杰爸爸媽媽的關係不是很好,經常能聽到他們的吵架聲,隨後是他媽媽的哭泣聲。一看到從外面跑回來髒兮兮的小杰,他爸爸無處發洩的怒火終於找到出處,那一頓毒打啊,沒有二斤肉還真扛不住。

    一晃20年過去了,昔日的小夥伴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並且很多已為人父母,對於小時候捱打的事都唏噓不已。

    二狗經營了一個工廠,起起落落好幾次,他說感謝父親那年的棍棒,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線。前幾年二狗父親突發腦中風癱瘓在床,兄弟三個雖然都有自己的事業,照顧父親方面都沒的說,吃飯、洗澡、上廁所三兄弟輪著來,照顧的很體貼。

    小杰今天沒來,聽說的父母在他高中的時候離婚了,後來母親改嫁。小杰畢業後沒去找工作,經常打麻將混日子,生活過的比較潦倒。成家後,小杰跟父母都很少來往,形同陌路人。

    說到這裡,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同樣都是棍棒下長大的孩子,人生的道路卻不盡相同。“棍棒教育”的根本還是父母的處理方式。父母表率在前,成長道路正確去引導,孩子將來我的人生觀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父母也許沒有太多的學問,有時候教育的方法過於“偏激”,但是他們用實際行動,讓我們明白了做人的準則!

  • 20 # Honey和你

    這個話題有兩面性,不能一概而論。怎麼說呢 視孩子和事件情況而定,有的孩子說教就可以起到教育作用。但有些孩子必須要吃硬的不打不行。如果牽涉到原則性問題呢 是要適量棒打的。但不可經常性 經常打了孩子心裡有問題沒安全感 叛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肆虐的當下,該如何培養熱愛大自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