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水塘大鱷魚

    袁世凱向李鴻章提了這建議的,李鴻章還訓斥他多事,李鴻章當時掌握實權,李鴻章怕事,怕收朝鮮為省,日本就會作出反應而干涉,可李鴻章不管朝鮮,日本照樣吞併了朝鮮,李鴻章怕事退讓不但無法竭制日本,反而助長了日本的野心,此悲劇接著又在琉球和北洋艦隊身上反覆重演!

  • 2 # 獨獨散人

    由於朝鮮地方偏僻多山,人煙稀少,周邊民族偏多,統治起來不方便。統一後不但沒有稅收,還要國家給予很多補貼,統一的成本代價太高,不划算。所以元朝和清朝沒有統一它,只是把它當做附屬國對待,讓它每年“納貢”就行了。。

  • 3 # 執斧談史說事

    元朝實際上已經吞併了朝鮮半島設立了徵東行省進行管理,而清朝《康熙皇輿全覽圖》可是把朝鮮半島也包括在內的,坦白來說元明清時期朝鮮是中國領土還是獨立的藩屬國是根據政治需要而定的。

    我們知道朝鮮半島的北部長期以來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在漢朝之前朝鮮半島北部被中國商朝遺民建立的箕子朝鮮所統治,到了漢朝前期來自中原的流民又推翻了箕子朝鮮建立了衛滿朝鮮,後來漢武帝滅亡了衛滿朝鮮設立漢四郡對朝鮮半島北部進行直接統治,而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則被漢朝樂浪郡羈糜統治,事實上在漢朝中國就統治了整個朝鮮半島。

    漢朝滅亡後中國的地方政權高句麗趁機崛起不斷吞併了原漢朝在東北的郡縣,到五世紀初高句麗最傑出的君主好太王終於擊敗後燕吞併了樂浪郡和遼東郡等地。到了隋唐時期經過兩個王朝不斷的努力隋朝甚至因此滅亡,高句麗這個中國割據政權終於被消滅了,朝鮮半島北部被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而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部落也形成了新羅、百濟和伽耶等國家,後來新羅吞併了伽耶並奪取了百濟的漢江流域實力大增,又聯合唐朝滅亡了百濟並趁唐軍主力撤離攻佔了唐朝控制的百濟故地,接著又不斷北進攻擊唐軍把疆域擴張到平壤附近的大同江流域,後來在遼宋夏金時期又趁中國內亂把疆域擴張到鴨綠江,這時中國在朝鮮半島的疆域就只剩下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咸鏡道等少部分地區了。

    到了元朝時期蒙元大軍如秋風掃落葉般的征服了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並把自己遼陽行省的邊境重新定在了大同江,而高麗王朝雖然沒有被廢掉可是卻變成了和徵東行省並存,實際上所以權力都在蒙古人手中直到元朝末年。

    可是明朝興起後高麗王朝又趁機擺脫元朝統治把疆域重新擴張到鴨綠江,而朱元璋也傻乎乎的把朝鮮半島東北部的鐵嶺衛送給了取代高麗王朝的李成桂,而且傻乎乎的把中國古代地名朝鮮賜給了他作為新王國的國號,但是朝鮮王朝這時候可是真正的把明朝視為了自己的父母之國。

    明朝末年皇太極率領大軍南下一舉征服了朝鮮王國(韓國人稱丙子胡亂),迫使朝鮮國王給自己行三跪九叩大禮和立功德碑,於是朝鮮王朝又變成了清朝下面的藩屬國,康熙皇帝在繪製全國地圖的時候把朝鮮也包括在內,可見清朝統治者認為朝鮮也屬於清朝的版圖,只不過因為這裡沒什麼油水懶得直接控制罷了。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元朝和清朝某種程度上已經統治了朝鮮半島,只是把朝鮮半島上的王國視為高度自治的地方政府而已,只不過現在我們不這樣講是為了避免引起國際矛盾,因為歷史從來是為政治服務的。

  • 4 # 澹奕

    自然是代價高於收穫啊。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朝鮮半島是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從數千年前殷商遺族箕子前往半島以後,半島與中原的關係就密不可分。然而始終都沒哪個朝代完全將半島納入領土範圍。

    併吞容易破壞朝貢體系

    雖然近在咫尺,但對於任何入主中原的王朝來說,朝鮮半島都是個很特殊的地方——臣服已久,而最重要的是這裡是東方古代秩序的重要象徵,是朝貢體系最重要的一環。明王朝時代,朝鮮王朝甚至被列入第一藩屬,朝鮮國王享用親王儀仗冠冕,這在當時眾多藩屬國中是絕無僅有的。

    元朝時代,高麗王朝名存實亡,被廢置為“徵東行省”;清朝前期,女真鐵騎甚至攻入漢城俘獲朝鮮國王,但始終都保留了其相對獨立。

    實在沒什麼好處,費勁費力不討好

    朝鮮半島地處東北亞,多山地,自古以來相對比較貧瘠。無論對農耕民族還是遊牧民族都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雖然如今的韓劇中各種吹噓,說古代中原逼迫朝鮮半島上貢大量金銀財寶,但很打臉的是,歷史上,朝鮮半島能夠上貢、交易的東西非常有限,主要就是獸皮、人參、土布,而最多的就是女人。元朝與明朝宮廷中,來自半島的宮女妃嬪等非常多。

  • 5 # 槓我所能槓的一切

    元朝最巔峰的時期差不多統一歐亞大陸了,但是卻不對朝鮮半島出手是有原因的。

    其一:朝鮮半島不大,而且人口也不多,也是屬於北方了,在冬天也是非常的寒冷,最主要的是耕地面積小,無法創造出大量的糧食,沒什麼可收益的。

    其二:雖然半島人口不多,但是去征服,去統治它也是需要花費不少力氣的,倒是讓當它當個附屬國,每年進貢人參什麼的。

    清朝也是差不多這個原因吧。而且從前至此,都沒怎麼打過朝鮮,它也掀不起大風大浪,而且中國是個傳統的國家,不會以大欺小,愛好面子,雖然元朝跟清朝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但是基本都被漢族的思想同化了。

  • 6 # 姚遠專號

    其實元朝和清朝都統一了朝鮮半島。這是不爭的事實。元朝時期蒙古人都去攻打日本列島了。怎麼會留著朝鮮不去佔領呢!

    清朝時期更是有袁世凱駐紮在朝鮮,並和日本打仗過 。直到敗給日本才撤出朝鮮。朝鮮被日本人佔領其實是清朝讓出去的。清朝能夠和日本人簽約並決定朝鮮半島的歸屬權,難道不是朝鮮半島的主人嗎?

    這一切美國人的地圖最能夠說明一切。美國人的清朝地圖朝鮮半島是中國的領土。也是和日本人戰敗才丟了的。

    其實歷史都是人寫的,不過我們新中國在從學生的歷史課裡面把朝鮮半島一直排除在歷史的中國版圖以外是不對的也是不尊重真正的歷史。

    這個可能與新中國成立當時和朝鮮有著親密的關係,所以寫歷史教科書的時候為了照顧朝鮮人的感情就在歷史教科書的版圖上一直把朝鮮半島排除在中國版圖以外吧!

    看看日本人的歷史教科書和美國人的清朝時期地圖,就能夠知道朝鮮半島原來是不是中國的領土。

    如果清朝時期朝鮮半島不是中國領土為啥,日本人要和清朝簽約讓朝鮮半島獨立。直接和朝鮮簽約就行了。可見朝鮮半島是中國的,沒有清朝的同意朝鮮半島是沒有自主權的。

  • 7 # 千佛山車神

    因為古代的朝鮮半島比較貧瘠,滿洲和蒙古對這裡興趣都不高

    朝鮮半島三面環海,在地理環境上相對比較封閉,因此也比較安全。從商周時期,就有很多中原人為了躲避戰爭而跑到朝鮮半島居住。朝鮮半島歷史上的第一個正式政權就是由商紂王的叔父箕子所建立的,史稱“箕子朝鮮”。

    (圖中方框內的就是朝鮮半島,其地處亞洲大陸東北部邊緣地帶,三面環海,比較安全)

    箕子朝鮮立國超過900年,比周朝的壽命還要長。直到西漢初年時,才被同樣來前來避難的燕國人衛滿所滅。此後衛滿繼續使用朝鮮國號,史稱“衛滿朝鮮”。

    雖然都叫朝鮮,但衛滿朝鮮的國祚並不長,只建國87年就因為作死被漢武帝所滅。隨後漢朝在衛滿朝鮮建立了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史稱“漢四郡”。

    不過此時漢朝只是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但漢軍並未未涉足過朝鮮半島南部(今天的韓國)。

    在西漢時期,朝鮮半島南部也開始出現了許多帶有部落性質的小政權,最後行了了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此後這三韓逐漸演變為百濟和新羅,到南北朝時期,與北方興起的高句麗政權在朝鮮半島形成三足定力之勢。

    目前中韓對於高句麗的歸屬問題一直爭執不下,韓國認為高句麗是朝鮮民族建立的政權,屬於韓國曆史。而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中國史學界則堅持認為高句麗是中國地方政權,屬於中國歷史。

    對此本文不做討論,不過高句麗這個國家確實非常強大。隋朝統一中國後曾三次征討高句麗都沒能成功,最後反而為此引發國內民變,成為隋朝滅亡的導火索。直到唐太宗年間,高句麗才被唐軍消滅。此後唐軍又聯合新羅,消滅朝鮮半島上的百濟,至此中國再度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

    不過唐軍在這裡的統治並沒有維持多久,在百濟滅亡後,新羅和大唐之間的盟友關係宣告結束,新羅開始試圖驅逐唐朝在半島的勢力,最後新羅擊敗唐軍,奪取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而唐朝和渤海國則分別控制半島西北和東北地區。

    唐朝滅亡後,中原王朝連遼東和幽雲十六州都丟了,就更顧不上朝鮮半島了。而新羅政權也在公元9世紀時被高麗王朝所替代。此後高麗王朝又歷經與遼、金的戰爭,均成功擊退入侵者。

    到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對高麗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但由於朝鮮半島多山,非常貧瘠,而且冬天非常冷,因此蒙古人搶完就走了。此後蒙古軍再次征伐高麗,高麗支援不住,只得向蒙古投降,成為蒙古內藩。

    (首爾周圍都是山,朝鮮半島土地稀少,在古代非常貧窮,佔領這裡並沒有多少油水)

    元朝建立之後,為了進攻日本,忽必烈在高麗設立“東征行省”,由高麗國王兼任東征行省平章政事,也就是東征行省丞相。不過高麗雖然在名義上是蒙古的大元帝國的行省,但實際上還是保持著獨立的。

    當然,元朝也動過徹底吞併高麗的想法,元英宗時期就曾經想在高麗設立三韓行省,與內地各省地位一致。不過這遭到大學士王約的反對,王約認為:“高麗去京師四千裡,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最後英宗聽從了王約的建議,放棄了吞併高麗的想法。

    從王約的話中可以看出,中原王朝不佔領朝鮮半島,主要還是因為這裡沒啥油水。古代朝鮮人曾經自豪的聲稱本國是“三千里錦繡江山”,雖然這話聽起來比較吹牛,但確實非常寫實,因為朝鮮真的都是山!

    由於山多地少,朝鮮半島支撐不起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因此這裡也相對比較貧窮。所以在古代人看來,朝鮮就是一片山區,要它幹啥?

    (朝鮮半島地形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這裡都是山,只有在半島西海岸有少量平原)

    至於日後的清朝,其主要的征服目標是富饒的大明,清軍征服朝鮮僅僅是為了剪除明朝的右翼,為自己南侵掃除後顧之憂。對於朝鮮半島,滿人與蒙古人一樣,都不太感興趣。

    不過在後金初年,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在征討朝鮮時曾想在此地自立為王,但是他的想法遭到隨軍將領的全部反對,最後只得作罷。

    縱觀整個朝鮮半島歷史,來自東亞大陸的政權對半島都不怎麼感冒,只有日本一直覬覦此地。因為作為一個島國,日本若想逐鹿中原,就必須奪取朝鮮半島。而朝鮮歷經千年,最後也是在1910年亡於日本手中,這是朝鮮半島歷史上首次徹底亡國。

  • 8 # 玄道馬先森

    簡約梳理一下朝鮮半島的歷史

    箕子朝鮮,箕子,商朝宗室,紂王的叔父,據《史記》說晚年統治朝鮮。但此“朝鮮”並非現在的朝鮮,也非朝鮮半島,應該指河北、遼寧和內蒙古東南部,後被衛滿朝鮮取代。

    衛滿本來是燕國人,東逃至今天平壤地區稱王,和中原漢朝有衝突,後被漢武帝滅掉。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東征朝鮮,設立四郡,總稱“漢四郡”,把朝鮮半島大半部分領土歸入漢朝版圖。可以粗略的說漢朝是把朝鮮半島納入了版圖的。

    ↑從上圖可以看到,玄菟郡、樂浪郡、臨屯郡、真番郡。南部為啥沒一起併入,不知,求解。我猜想估計是因為地理環境的緣故。

    到漢昭帝(前82年)對四郡做了調整,並了兩個郡成了高句驪縣,後來有人在高句驪縣建立了高句驪國(又稱高句麗),版圖逐漸擴大,是一個在中國東北地區發展並延伸到朝鮮半島的一個政權。這個政權中國、朝鮮、韓國各抒己見。所以這段時間是否是“中國”“統一”朝鮮半島,可以自己琢磨一下,我這裡只是簡單梳理一下朝鮮半島的歷史。高句麗國是得到中原漢朝認可的,是從屬國關係。中國上古時代皇權並未像之後那麼集中和穩固,所以這種“從屬國”也並不像現在的“國家”概念所能闡述的。這種關係可以自己維基科普一下。

    南部逐漸發展起來百濟、新羅兩國,於是朝鮮半島也有了“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北部可以說一直和中原地打得火熱,雖然有很多南遷的早期漢人混入,但南部確實還是有挺多土著,所以現在的韓國人才一直叫囂著自古和中國沒關係,囂張也不是沒什麼道理,人家覺得自己是朝鮮半島土著嘛。之後朝鮮半島內部就一直打來打去,也和中原王朝打來打去。唐朝聯合新羅搞了高句麗和百濟之後接管了百濟和高句麗故地,短暫的結納過新羅為藩屬國,新羅不想被唐控制發起了反唐運動使唐朝退出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鮮半島。於是新羅統一了平壤以南的朝鮮半島。後來又亂,又統一,有了高麗王朝。高句麗、百濟、新羅這三個政權在前三國時期和後三國時期的高度融合,基本上奠定了朝鮮半島可以“自己玩兒”的政治、文化基礎。

    在這以後,中原王朝好像就並沒有要把朝鮮半島併入板塊的意圖了,因為中原都亂成一鍋粥,一會兒金人來了,一會兒蒙古人又來了,對於朝鮮半島的政策,好像都任由他們自己發展,給我朝貢點東西,我承認你的政權。到了李氏朝鮮的時候,和中原的明朝關係密切,但也仍然是從屬國關係。之後中原到了清朝,李氏朝鮮先不服後金的清朝,仍然使用明朝年號,後金攻打李氏朝鮮,後達成協議雙方不侵犯土地,與清朝成為從屬國。

    ------混割線----

    至於中原的不管是漢人王朝也好還是外族的征服王朝(如党項、契丹、女真、蒙古,後仨與朝鮮半島都有接觸),與朝鮮半島政權的關係都是個從屬國關係,沒有完全的入侵併入版圖,我想很大原因也是這裡多山多高原多島嶼,與歐亞大陸之間沒有陸地交接點相連,朝鮮半島被鴨綠江和圖們江一條“海峽”分隔著,儼如一“島”,土地貧瘠物產極少,不宜耕種也不宜放牧,放中國哪一朝代都不稀罕這種土地,所以那裡有一些人,建立一些政權,就隨他去吧,來朝貢點土特產,允許他們來點留學生,帶回去一些文化,大家都是漢語文化圈的嘛。

  • 9 # 無筆

    自打南宋徹底被蒙古人消滅後,一個巨無霸的帝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大哉乾元,是為大元。大元立國之初,也陷入了一個行政困擾,那就是如此巨大的版圖,以往的中央朝廷舊的行政管理制度無法繼續適用。

    元朝的大皇帝和宰相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那便是重新自我定義一個嶄新的行政管理制度——行省制度。

    元朝的行省制度又稱行中書省制度,俗稱為“宰相府的派出所”,採取流動政府的管理方法,行省當中的行政長官代行中樞決策,因而有此等“宰相府派出所”的名義。

    元朝統治者有一個特點,他們對於被征服地區原來的主人的安置處理大不相同,總的來看:一是評估原主人在抵抗過程中的舉動,若抵抗激烈如南宋,舊主人必須要牢牢掌握,若是抵抗意志不強,甚至直接投降的,往往保留其原本在當地的榮華地位,但不給實權。

    二是按照所拿下的地方的價值重要程度進行分析,若該地屬於特別重要的,舊主人是一定要被消滅乾淨的,例如西夏,幾乎全國被屠,党項族就此消散、再比如金國,完顏皇族與宗室舉族被戮,后妃子嗣則盡數押送入草原深處,自此失蹤。

    我們來看朝鮮半島在元朝屬於上面哪一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朝鮮半島的原有主人是高麗,高麗王朝對於元朝統治者的赫赫武功,自然是生不起什麼太多的抵抗意志,畢竟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高麗都是臣服於蒙古的附庸國東夏國的存在。

    後來元朝廢除東夏國,將原先金人的老家、後來的割據政權東夏國東北那地兒正式歸為遼陽行省,相當於元朝小弟的小弟,那自然是倒頭便拜,因此元朝在征服高麗王朝的時候,是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的,那麼元朝是不是保留了它在當地的榮華地位呢?

    據史料記載,確實沒有動高麗王室,依舊讓高麗王室舒舒服服的待在朝鮮半島之上,至於實權,那肯定是沒有了,財政權力和兵權以及行政權力全部都該是元朝的遼陽行省,並且此後元朝經常派人與高麗王室聯姻,此後高麗王室雖然不是實權者,但幾乎每一代都與元皇室有姻親關係,雙方經常互通有無。

    表現與內地藩王並無什麼太大不同,事實上幾乎不存在什麼獨立的可能性,收到遼陽行省的直接管轄。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情況,朝鮮半島這種地方重不重要,在現在看來極為重要,可如果你仔細站在當時元朝的角度,你會發現,朝鮮半島這種貧瘠且多山的地方,實在價值有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此,對於元朝來講,朝鮮半島保留高麗王室,再把權力基本上收歸進入行省之中便可。

    我們再來談談另一個朝代,清朝,清朝同樣也是一個疆域極為龐大的朝代,在清朝的時候,清朝奉行的是一種成於明朝的朝貢貿易體系:這個體系之下,朝鮮屬於藩屬國,而明朝屬於宗主國,宗主國有義務保護藩屬國,藩屬國也有義務隨從宗主國作戰。

    對於當時朝鮮半島的李氏朝鮮王朝,早在入關之前,後金(清朝)軍隊就對朝鮮半島進行了攻打併征服,為了防止朝鮮半島這個明朝的藩屬國偷襲後金的後背,征服之後,同樣是因為朝鮮半島土地貧瘠且多山,對於後金地理優勢並不明顯,所以對於當時的後金政府後來的清朝政府來說沒有留守價值,因此後金政府對朝鮮半島的評估戰略價值有限,只是逼迫李氏朝鮮宣誓從此朝貢後金(清朝)即可。

    對於後來坐擁天下的清朝來說,既然明朝時候朝鮮就是一個乖乖的藩屬國,那麼以後就讓它繼續做藩屬國,因而朝鮮雖然沒有被大清設為自己州府,但卻一直是清朝的藩屬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 10 # 靜夜史

    那麼數千年來的中原王朝,即便是領土面積廣大,擅長開疆拓土的元朝和清朝,對朝鮮半島也未行“征服”一事,實在是匪夷所思得很。

    1、位置太偏

    說沒有徵服朝鮮半島其實並不準確,因為最起碼漢朝、唐朝、元朝都對朝鮮半島用兵,其中蒙元更是前後九次出兵朝鮮半島,最後迫使高麗投降,成為元朝的“徵東行省”。

    “徵東行省”,顧名思義就是為“徵東”做準備,也就是為征討日本做準備。而在元朝三次征討日本失敗,斷絕了征服日本群島的慾望後,徵東行省重新成為元朝的藩屬國高麗,其藩屬國地位一直保持到1392年李氏朝鮮建立。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進攻日本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這個半島對中原王朝的意義等於沒有意義。

    除了元朝對火山地震頻發的日本群島不甘心,歷朝歷代從未將日本作為征服目標,朝鮮半島自然沒有戰略價值。從漢朝以來,中原王朝的戰略中心始終在西域和蒙古高原地區。即便自唐朝滅亡後,政治中心東移,東北政治地位凸顯,與朝鮮半島關係逐漸密切,但蒙古高原依然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努力方向,東北自金朝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後,其穩定性雖受到朝鮮半島的高麗和李氏朝鮮等形象,但決定其歸屬的力量,依然來自蒙古高原。

    所以,位置偏僻的朝鮮半島,因為戰略價值的確實,歷來不受中原王朝重視,元清也是如此。

    2、環境惡劣

    戰國時期逐漸佔據生產力主力的小農經濟,最喜歡的是雨熱同期的自然環境,朝鮮半島比同緯度的東亞大陸更加溫和溼潤,自然是小農經濟的優良場地。

    但崎嶇的地形阻礙了小農經濟的大規模開展,使得這裡長期難以實現糧食自給,這一局面至今都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而且,最要命的還是它的位置太過遙遠,雖然這裡和東亞大陸直線距離不遠,但淺淺的黃海是海洋經濟一直不發達的中原王朝不願去經營的自留地,所以對於黃海彼岸的朝鮮半島,中原王朝感到了深深的無力。

    雖說陸路也可直達,但連結東北的遼西走廊直到隋唐時期才從灘塗變成沿海平原。而且這一走廊在歷史上還極易受到來自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威脅。加上東北地區的女真等少數民族、東部的日本等勢力,經營朝鮮半島需要耗費的精力實在太多。

    本質上說,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決定了中原王朝不可能對入不敷出的區域進行長時間有效的管理,所以這注定了朝鮮半島在歷史上不可能成為中原王朝的菜,保持羈縻統治或者列為藩屬國是個不錯的選擇,元朝和清朝循先例也無可厚非。

    3、骨頭太軟

    中原王朝之所以願意將朝鮮半島列為藩屬國而不是直接統治的疆域,除了成本高入不敷出,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裡的統治者一直以來都很“乖巧”,從高麗到李氏朝鮮,呈現出越來越乖巧的趨勢,這就讓元清這樣的野蠻王朝也不由自主地融化了。

    對於地狹人少的朝鮮半島政權而言,裝慫絕對比逞能好得多,李氏朝鮮的李成桂已經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透過對朱元璋裝慫,李成桂如願以償得到了幾輩子戰爭都拿不到的鴨綠江以東所有土地。明朝後期,後金和朝鮮打了兩仗後,朝鮮就稱帝改弦更張成為清朝的藩屬,作為清朝的第一藩屬國,朝鮮不僅政治地位較高,而且保留了更多的自主權,其中就包括准許穿戴明朝冠服,使用崇禎年號等。

    無論元朝還是清朝,因為將蒙古高原牢牢納入版圖,東北地區的統治空前穩定,在對朝鮮半島沒有徵服慾望的情況下,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只需要朝鮮半島臣服自己,不犯上作亂侵擾東北就可以了。

    實踐證明,朝鮮樂意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所以元清等中原王朝自然沒有必要勞心費力將其拿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1 # 大國布衣

    首先說下,在歷史上中國是有吞併過朝鮮的,在漢武帝時期佔領了朝鮮全境,並把當時朝鮮設立為四郡,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如果只算佔領朝鮮半島的全部領土的話,元朝時曾把朝鮮國王都感到了島上。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如果要佔領朝鮮半島其實是有實力的,但很少有會去長期佔領朝鮮半島的朝代,至於這個原因主要還是從多方面因素考慮。

    成本因素

    不管是元朝、清朝還是別的朝代,從統治者角度來看,統一朝鮮不是不能,而是不值得。我們知道國土面積越長必然是邊境線越長,而所需的兵力就越多,然後邊境就的關口就需要重兵把守。既然在邊境駐兵,那麼國內的糧食和軍需品就要源源不斷的運往邊境,而這些動輒幾萬的駐軍會對朝廷造成極大的壓力。

    如果朝鮮是個豐碩之地那也值得,但當時的朝鮮卻是荒蕪貧瘠之地,說白了就是鳥不拉屎的地方。這樣的地方無法為國家帶來經濟效益,佔領了也沒什麼用,還要消耗國家資源。

    附屬國的價值

    既然朝鮮沒有經濟上的收益,那麼就讓它成為附屬國。附屬國就可以成為緩衝地帶,明朝時期抗日援朝的戰爭就能體現出來。打戰在別人地盤上打,花錢也花人家的,我過來幫你趕跑敵人總不能還要我出錢吧。

    如果戰打贏了,附屬國千恩萬謝,送錢送女人,可以宣揚國威;如果打輸了,可以回國整頓兵力重新再來。 反正怎麼算都不虧,而附屬國每天還必須歲貢,牛羊布匹什麼的,不用派兵駐守消耗還能有收入,豈不美哉?

    大國氣度

    當時朱元璋把朝鮮立為不徵國之一,除了上面講到的幾點外,主要是還能讓周邊國家感受到來自天朝上國的大國氣度,當然這是一種外交策略,而這些國家也是感恩戴德。而作為大局戰略觀來看,自己有一兩個小弟打下手可以避免很多麻煩事,別人欺負小弟了,兩國聯合起來揍他,大哥要打別人了,帶上小弟一起走他,只是中原王朝歷代是高傲的,不屑於找人幫忙,最後苦的也是自己。

    最後提下,中西方作為宗主國的觀念不同,中國曆代的附屬國都有自己的經濟、文化,他們向中國王朝年年進攻。而像唐、明、清朝這樣的大國雖然都有接受他們的進貢,但自稱天朝上國的我們賞賜他們的更多,幫助平叛、禦敵所花的錢更多於進貢。

    像元朝、清朝那樣的統治者心裡都看不起朝鮮這樣的窮鄉僻壤,每次進貢的都是些泡菜、毛皮什麼的,都是扔在倉庫發黴,這樣的地方統一了幹嘛?

  • 12 # 四十五度歷史

    元朝和清朝是封建中國最後的幾個朝代,如果翻看元朝和清朝的國家版圖不難發現其國土疆域已經和現如今我們國家的疆域非常接近了。尤其是元朝時期的中國,其軍事力量達到了頂峰,機動性極強的騎兵讓整個亞洲都為之瑟瑟發抖,而且元朝的統治者們在治理國家上更是非常有心得。

    元朝的統治者實行了一種新的制度來治理國家,這種制度被後世稱為“行省制度”,這種制度最大的特點就是地方官員的權力會大大提高,其可以利用自已的權力來為百姓們謀取利益。而且元朝的統治者在疆域的分配上相對的更加和柔,如果該領域的舊主沒有激進的想法,做法或是直接投降的會讓他們仍然居住在故土上,不過權力會大大銳減。

    又或是根據該地域的重要程度進行決斷,如果是軍事要塞一定會進行清洗處理的,而當時的朝鮮選擇了直接投降,並且得到了統治者的接納。朝鮮因為地形偏遠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其舊主還是在故土上生活了下來。

    在清朝統治者們更是忽略了朝鮮的作用,當時的朝鮮地形比較偏遠,而且多為山脈,地勢複雜,根本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可以說是非常貧瘠了。當時清朝的統治者沒有剝奪朝鮮統治者的權力,只是將其歸為自己的一個附屬國,規定了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而朝鮮也是遵循了當時的協議,自此之後每年都像清王朝進行朝貢,直到近代才慢慢獨立起來,所以元朝和清朝的中國都有足夠的實力統治朝鮮,但都忽略了朝鮮的價值沒有加以重視!

  • 1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因為元清興趣不大。

    元朝和清朝都是我國曆史上疆域無比遼闊的王朝,但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他們在東北亞留了一個角,那就是朝鮮半島。實際上,元朝和清朝都曾對朝鮮半島發起軍事進攻,但並沒有將之完全佔領,設立州縣治理,究其原因,還是朝鮮半島的價值不大。

    朝鮮半島這塊土地在今天看來當然無比優越,三面環海,優良港口眾多,可在農業為本的古代,朝鮮半島毫無用處,半島到處是山,平原極其狹小與破碎,因而導致物產很少,對中原王朝而言,吸引力很低。

    歷史上,箕子朝鮮的建立者是商朝遺族,也曾接受周朝冊封,但很少去朝貢,在西漢時期,漢武帝發兵攻佔朝鮮大部,設立漢四郡,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混戰,這些地區才落入高句麗之手,高句麗因此成長為盤踞東北亞的一霸,隋唐兩朝廢了不少力氣才將之滅掉。

    唐朝曾短暫佔領朝鮮半島北部,因鞭長莫及而給新羅打工,也讓後來者明白朝鮮半島這塊土地佔領比不佔領壞處更大。

    元朝時期朝鮮半島的主人是高麗王國,元朝對其進行了深度的滲透,但沒有進行直接管轄。

    在元朝還是大蒙古國時,主要對手是金國和西夏,對高麗是瞧也不瞧,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野狐嶺之戰後金國衰落,屢屢遭受蒙古進攻,金宣宗斷然南遷汴京,蒙古隨後攻陷中都,佔領河北地區,金國被截斷成南北兩段。

    金國在河南鬧騰著北失南補,跟南宋開戰,遼東卻爆發契丹族起義,契丹人耶律留哥建立東遼政權,不久金國留守遼東的將領蒲鮮萬奴自立,建東真國,後改東夏。

    後來蒙古決定向遼東進兵,東夏投降,成為蒙古屬國,東遼被滅,殘部轉進高麗,四處劫掠,搞得高麗不厭其煩。直到蒙古、東真聯軍不請自來,高麗才解決了契丹之亂,高麗和蒙古結為兄弟之國,向蒙古繳納“國贐”。

    1225年蒙古使者在高麗邊境被殺,蒙古於6年後發兵進攻高麗,高麗向蒙古稱臣。不過蒙古人一撤退,高麗遷都江華島,又跟蒙古人幹起來了,斷斷續續一共打了五次,直到忽必烈上位才結束了高麗蒙古戰爭,高麗也真正認識到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勢力,從此唯元朝(忽必烈改國號為元)馬首是瞻。

    元朝疆域遼闊,為了治理如此廣闊的疆域,他們開創出一種新的行政制度,即行省制度。行省全稱行中書省,是中央機構中書省在地方的派出機構,是今天省制的開端。

    在元朝諸多行省中,有一個最為特殊,那就是徵東行省,其管轄範圍就是高麗王國,但行省首領不是元朝派遣,而是高麗王兼任,自闢官屬,且賦稅不用上繳,只需定期入貢,名為行省,實為屬國。

    搞出這麼一個行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元朝要對日本下手,朝鮮半島只是跳板,所以徵東行省又叫徵日本行省,元朝在此進行進攻日本的準備,可惜兩次進攻日本都以失敗告終,徵東行省就這麼一直存在下去,直到高麗滅亡。

    元朝滅亡後,高麗還跟北元混,甚至想發兵參與北元對明朝的進攻,結果半道上大將李成桂反了。李成桂嚮明太祖請賜國號,明太祖賜高麗古名朝鮮,朝鮮王國取高麗而代之。

    朝鮮的建立與明朝有莫大關係,朝鮮一直對明朝非常恭敬,萬曆年間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也是明軍幫忙打退,所以明末後金崛起於東北亞之時,朝鮮是堅定站在明朝這邊的。

    奈何明朝走向衰落,保不住自己的屬國,在皇太極的進攻下,朝鮮被迫與明朝斷絕關係,這是後金第一次進攻朝鮮。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汗為皇帝,要求朝鮮稱臣,朝鮮不願,清朝第二次入侵朝鮮,朝鮮被迫稱臣,成為清朝屬國,清軍退兵。

    元清兩朝明明都已經攻佔朝鮮了,為何不佔住而只是留作屬國呢?原因就是上面說的,朝鮮半島價值低。

    佔領朝鮮半島肯定要駐軍,當地的物產又供給不了駐軍,那就要從中原運糧,長此以往,消耗非常大,得不償失。而作為屬國的話,朝鮮半島可以提供一定的緩衝作用,萬萬歷年間的抗倭援朝戰爭就是很好的體現,如果朝鮮半島是明朝領土,明朝損失只會更大。

    再有就是中原王朝的朝貢體系,朝鮮半島一向都是屬國之地,屬國都有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自主,向中原王朝進貢即可。

  • 1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蒙元和滿清是我國曆史上幅員最為遼闊的朝代,這大概是因為二者都是以北狄入主中原,天生具有漢族中原王朝對四周邊界所不具有的親和力。是以蒙元和滿清的北部邊疆都能接觸到西伯利亞,西邊能包括西藏新疆一部分。那麼問題來了,二者疆土十分遼闊,卻為什麼沒有完全征服朝鮮呢?朝鮮半島自古到唐就是中國的領土。

    最早在西周時期,殷商貴族箕子不願意臣服武王,於是逃亡今天的朝鮮半島建立這裡第一個有史記載的王朝,後來東周燕國人衛滿擊敗箕子朝鮮,建立衛滿朝鮮。西漢時期,漢軍擊敗了衛滿朝鮮,在此設定樂浪等郡,隸屬幽州。將今天的朝鮮北部大部分納入中原王朝的實際控制之下,此後的一千年裡,雖然中原王朝更迭不斷,朝鮮的歸屬卻一直沒有改變。

    唐朝末年開始,朝鮮開始獨立

    公元9世紀左右,唐朝已經是風燭殘年自顧不暇,曾經的安東都護府也被裁撤,大同江以北鴨綠江以南出現權力真空,王建趁機發難,將王氏朝鮮的地盤推進到鴨綠江,從此以後,雖然朝鮮還是中國的附屬國,但是其再也沒有被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為什麼蒙元滿清不打朝鮮?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實元朝一度佔領朝鮮全境,後來在形式上擁有朝鮮,在此地設立徵東行省,任命朝鮮國王兼任。為什麼蒙元要撤,因為當時的東北並未開發,到處都是原始森林,蒙元和滿清的騎兵很難同行,除了遼東走廊,中原王朝和朝鮮沒什麼其它聯絡,就算征服了朝鮮,又要駐軍又要應付起義,何必呢?富庶條件遠高於蒙元的隋朝都能被拖垮,忽必烈又不傻

  • 15 # 鄧海春

    其實不止元朝和清朝,中國歷史上直接統治過朝鮮半島的朝代很少,而且這些朝代大都只是統治了朝鮮半島的北方部分割槽域,統治的時間也都不長,就更別說統一朝鮮半島了。筆者認為元清兩朝沒能將朝鮮納入版圖的原因,應該從放眼於整個中國歷史來分析而不是單單看這兩個朝代。朝鮮半島位於中國東北鴨綠江對岸,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歷史上朝鮮和中國一樣使用漢字,還一直以“小中華”自居,是和中國最相似的一個國家了。不僅如此,朝鮮半島的戰略位置也極其重要,是遏制日本的第一道防線。中國古代王朝多次在朝鮮與日本爆發戰爭,那麼朝鮮既然如此重要,為什麼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沒能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之中呢?

    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朝鮮半島的地形。朝鮮半島地形屬於丘陵地形,多山多水,尤其是朝鮮北部,百分之八十的地區都是山區,可供耕作的平原地區星星散散的散落在這些山區之間。多山,使得整個朝鮮半島易守難攻,而古代農業社會,缺少平原就代表著貧窮。中原王朝想要征服朝鮮一方面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但另一方面即使征服了朝鮮能帶來的收益卻低得嚇人。

    二、朝鮮和中原地區的聯絡非常脆弱。在古代,朝鮮和中原地區的聯絡,主要依靠燕山旁邊狹窄的山海關,經過遼東半島,再到朝鮮。這一條路線經常要受到東北漁獵民族的威脅,在王朝強盛的時期還能夠震懾住那些漁獵民族,一旦實力衰落遼東地區就會成為中原王朝和東北漁獵民族的拉鋸地帶。朝鮮半島就會失去和中原的聯絡,變成了一塊飛地,明朝就是這樣和朝鮮失去路上通道的。而在中國古代,遼東地區一直是軍事前線,沒有戰事的時間很少。中原王朝控制遼東地區已經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沒有餘力去佔據朝鮮半島。

    三、朝鮮半島的軍事實力並沒有那麼弱。朝鮮半島雖然很窮,但在歷史上挺長一段時間裡,它都像一隻刺蝟一樣。雖然說不上強,但你硬要打的話,他還是挺能噁心人的。隋唐時期統治朝鮮半島的高句麗(高句麗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就讓隋唐兩朝吃了不少苦頭,蒙古人征服高麗也足足打了九次花費四十二年,才徹底征服到了明朝,朱元璋冊封李成桂為朝鮮王,還把朝鮮列為不徵之國,之後朝鮮依靠明朝,數百年沒有大的戰事,這才使得軍事實力大大下滑。

    四、元朝之後,朝鮮半島已經被中原王朝半征服了。從唐朝在朝鮮半島扶持新羅起,朝鮮半島就臣服於中原王朝。到了元朝時期,對朝鮮半島的影響大大加深,甚至有了高麗國國王必須立元朝公主為王后的傳統。到了明朝,尤其是在壬辰倭亂之後,朝鮮已經成為明朝的附庸國了。朝鮮國王立誰為太子必須經過明朝同意,國王登基前必須先去覲見明朝皇帝,而且朝鮮對明朝異常尊重。可以說百依百順,甚至在明朝滅亡後還一直用著明朝的年號,明朝對待朝鮮也“待以加禮,他國不敢望也”。清承明制,到了清朝,雖然朝鮮暗中不服清朝,但在面對清朝時還是乖乖俯首稱臣。所以對明清兩朝來說,這個已經乖乖稱臣的朝鮮,比再花力氣去征服更加划算。

  • 16 # 共論矛盾

    中國的統一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極為漫長,歷經幾千年的發展過程。

    再說,適宜之地,中國都佔的差不多了,苦寒之地,稍後又何妨。

    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之日,將再無國家之分了,又何必急於一時。

  • 17 # 三井壽Mitsui

    1. 中國古代王朝對長城以北的區域實際控制時間並不長,力量不足以輻射到朝鮮並建立比當地政權更強力的統治。

    2. 朝鮮學習中國文化,也就是意識形態相同,北方遊牧民族和日本在不同時期是中原和朝鮮是共同的敵人。就是說,問這個問題前,要講清楚,為什麼要征服朝鮮?理由在哪裡?

    3. 古代戰爭很多都不是為了利益,而是要師出有名。

    4. 相當程度上講,朝鮮並不弱,政權穩定的情況下,守住一些要害,能抵禦住遊牧民族,同樣這些也能抵禦中原王朝。

  • 18 # 桃花石雜談

    元朝和清朝的疆土如此廣闊,為什麼都沒有統一朝鮮半島?其實這個問題有點絕對,清朝時中原與朝鮮的關係基本上是從唐朝以來的宗藩關係,但元朝時其實在名義上已經將朝鮮半島完全納入了版圖,當然實際情況還不太一樣,至於這兩個時期中原於朝鮮半島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就請看下文詳解吧。歷史傳承的原因

    我們要回答這個疑問,首先就要明確一個基本認識,也就是即使在戰爭頻發的古代,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政權要進行戰爭也都是有明確目的的,而且其中多數情況其實歸根結底都可以說是為了經濟和人口。比如農耕民族擴張多數情況下都是為了取得對某地的土地和人民的控制權,從而透過賦稅增加財政收入,同時能夠養活更多人口,以增加國力。而遊牧民族的擴張則很多時候更加直接,為了搶奪財富和人口,或者也是為了佔據農耕區,透過賦稅和人口增加財富和自己的實力。所以單純為了尋找君臨四海的感覺或者為了君主個人的私慾,沒有經濟利益摻雜其中的擴張在歷史上其實是非常少見的。

    漢四郡樂浪、玄菟、真番、臨屯的大致方位

    所以在早期中原王朝對於同樣屬於農耕區的朝鮮半島也是發生過興趣的,比如漢朝在今天朝鮮半島北部設立過漢四郡,隋唐時期則對發源於中國東北,後來領土擴充套件到朝鮮半島的高句麗持續用兵,最終在唐高宗時期將其徹底滅亡。不過在滅亡高句麗之後,唐朝也只是佔據了曾被高句麗佔據的朝鮮半島北部,半島南部則成為了滅高句麗時的盟友新羅國的領地。但朝鮮半島對於唐朝來說畢竟只是邊陲之地,所以唐朝對於當地的投入和重視程度是遠遠比不了新羅的,而且在滅亡新羅之後不久,西線的吐蕃和阿拉伯其實很快成為了唐朝的主要對手。因此之前征討高句麗的一些名將,如劉仁軌和薛仁貴等很快都被調往西線。

    而新羅則在此前後開始支援高句麗餘部反唐,並很快與唐朝爆發了直接衝突。雖然新羅和唐朝總體實力相差懸殊,但強龍難壓地頭蛇,最終經過數年大戰之後,雙方還是基本達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結局,即唐朝認可新羅佔據朝鮮半島北部大同江以南區域,但新羅繼續向唐朝稱臣,同時認可自己的疆域完全侷限在朝鮮半島,對朝鮮半島之外的地區不再有任何非份之想。而在此之後,歷代中原王朝和朝鮮半島之間基本都維持了這種關係。

    唐與新羅也曾大戰數年

    雙方都願意維持這種關係是因為,首先朝鮮半島各個王朝深知自己的實力和中原任何一個王朝相比都有幾何級數的差別,所以如果自己在任何情況下主動挑釁,最終除了滅國不可能有任何其它結果。但中原王朝卻也認識到,雖然滅亡朝鮮半島的王朝沒有問題,但在滅亡之後的統治卻麻煩很大。因為經過新羅和後續幾個朝鮮半島王朝的經營,在朝鮮半島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民族認同的朝鮮民族,它雖然漢化程度很高,但其獨特性也很明顯,所以對外族統治很難認可。而這種不認可就會給征服之後的統治造成很大麻煩,維持治安需要長期派駐大量軍隊,這就會抵消因此佔領該地而獲得的賦稅收益,其人口也很難為己所用,所以是得不償失。所以還不如就維持原有的關係,使朝鮮半島成為中原防範日本的屏障。所以這種體制對雙方都是最有利的。

    元朝對朝鮮半島的控制

    但我們剛才說到,元朝在一定程度上承襲了大殺四方的蒙古帝國,所以雖然元朝從建立起的定位就是中原王朝,但其擴張性相對於其它中原王朝還是要強一些的,而這一點在元朝時朝鮮半島的狀態上其實也有體現。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元朝建立之前,蒙古帝國對朝鮮半島的經略。早在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在從金朝奪取了東北和北京等地的控制權之後,就曾派軍進入朝鮮半島,但當時蒙古軍隊的目的卻不是滅亡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王朝,而是聯合高麗去剿滅當時盤踞在半島北部的契丹殘餘勢力乞奴和金山等部。當年12月,蒙軍哈真部和高麗軍趙衝部聯合將契丹殘部剿滅,雙方主將還結為兄弟,蒙古與高麗與也約為兄弟,相互建立了比較友好的外交關係。

    但僅僅過了6年之後,實力越來越強的蒙古帝國就開始要求高麗稱臣,之後高麗還將蒙古派去的使節殺死。但因為蒙古帝國當時正忙於南征和西征,所以沒有立即報復高麗。但該來的總是會來,在公元1231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命令撒裡臺統兵數萬出征朝鮮半島,很快攻下高麗北部40餘座城池,進逼平壤。高麗高宗王皞(hào)無奈之下只得賠款求和。但蒙軍卻在高麗各個州郡留下了70多名達魯花赤(掌印官),事實上間接控制了高麗。

    江華島的位置,右邊星處為今天的首爾,下方城市則是今天的仁川

    不過當時高麗對這種安排其實是不接受的,所以僅僅一年之後,王皞就將所有達魯花赤全部殺死,自己也主動遷都到了位於今天首爾西北的江華島,並修築工事應對蒙軍來襲。所以可以說當時高麗的抵抗決心還是很大的,而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讓大家瞭解為何中原王朝通常不願意用兵朝鮮半島將其完全納入領土了。

    所以從公元1233年開始,蒙古帝國和高麗之間又先後發生過6次戰爭,高麗王室在此期間始終留在江華島,持續抵抗蒙軍。最終雖然蒙軍佔據了上風,高麗同意向蒙古帝國稱臣,但蒙古帝國也同意高麗“從其國俗”,“自奏選屬官”,也就是讓其自治,但其王子要前往蒙古帝國作人質。而公元1260年,忽必烈開始執掌蒙古帝國,這一年高麗王皞也死了,所以忽必烈派軍護送高麗質子王禃(zhí)回半島即位。但王禃回去之後卻一度被高麗大臣給廢了,後來還是在忽必烈的強力干預下才復位,所以王禃對忽必烈可以說是感恩戴德,復位後還親自到北京去朝拜忽必烈。所以在此之後,蒙古帝國對高麗的控制比之前又上了一個臺階。在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前後,忽必烈更是直接將今天的平壤、朝鮮咸鏡南道和韓國濟州島等地區劃歸元朝遼陽行省管轄。

    現代史學界有許多人也認可蒙古帝國末期已經朝鮮半島納入版圖

    同時忽必烈為了準備對日本的征服行動,又很快在高麗其它地區設立了徵東行省,所以當時在名義上,朝鮮半島是完全成為了元朝的領土的。但徵東行省和元朝其它行省還是有很大不同,因為它並沒有改變高麗由高麗國王直接統治的局面,而且所有官員任命仍由高麗國王決定,賦稅也不上交元朝中央,所以當時朝鮮半島的多數地區可以說是元朝的一個高度自治區。但高麗國王此後不再有廟號,其臣民對其的稱呼也從陛下改成了殿下。此後高麗王室和元朝皇室連續幾代通婚,高麗歷代繼承人都要送到北京長大成人之後才能返回高麗。高麗王室和元朝皇室的緊密關係一直持續到元末。公元1358年,高麗在元廷風雨飄搖之時決定反元,其大將李成桂逐步重新佔領了被忽必烈劃歸遼陽行省的平壤和濟州島等地。但高麗王室因為與元廷關係過於密切,所以在元朝滅亡之後其統治也出現危機,很快被李成桂發動兵變推翻,等於也成了元廷的陪葬品。

    清朝和朝鮮半島的關係

    而明朝建立之後,和李成桂建立的朝鮮王朝又恢復了之前的宗藩關係。明朝還曾在公元16世紀末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助其免於滅亡的命運。但在後金和清朝興起之後,在公元1627年和1636年兩次攻打朝鮮,逼迫其向自己稱臣,並切斷其與明朝的聯絡。在公元1636年的丙子戰爭中,清軍很快攻破了漢陽,也就是今天的首爾,朝鮮仁祖李倧(zōng)在漢陽南方的南漢山城避難了一個多月後投降,向皇太極三跪九扣,同意向清朝稱臣,切斷與明朝的聯絡。

    描繪李倧跪拜皇太極,向其稱臣的浮雕

    之後朝鮮就與清朝建立了宗藩關係,而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清末的甲午戰爭時為止。在此期間雖然清朝與朝鮮的關係不如明朝與朝鮮的關係那麼密切,朝鮮王室和民間在暗中也曾有過一些反清的舉動,但在總體上清朝與朝鮮的關係與明朝時基本一樣,即仍然維持了朝鮮向中原王朝稱臣,充當中原王朝屏障,換得自主半島事務。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後,朝鮮每年向清朝朝貢一次。而在公元1884年朝鮮開化黨在日軍支援下發動甲申政變時,清朝還派袁世凱率領2000軍隊進入漢城,擊敗日軍幫助朝鮮高宗復位。等於在一定程度上重演了明朝時援朝戰爭的一幕。

    但隨著晚清中國國力的進一步衰落,最終朝鮮半島還是在甲午戰爭之後被日本完全佔領,朝鮮半島與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宗藩關係至此告一段落。

  • 19 # 清史詞典

    因為統治不了

    比如古代漢族控制管理不了長城之外的領土

    古代漢族說胡虎無百年之運其實就是遊牧民族管理方式管理不了農耕民族所以不到百年回草原放羊

    同樣對於其他民族也是一樣漢族也是無百年之運百年時間一樣回長城裡面種地

    元朝大沒用 漢唐大也沒用 唐朝中後期都沒有宋朝大 都是無百年之運

    只有清朝能統治 漢滿蒙藏回完成大一統

    不過對朝鮮清朝也沒辦法

  • 20 # 三思堂

    元朝和清朝無疑是大陸帝國,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最快的,尤其蒙古人的鐵騎可以四處征討,橫掃亞歐。但對於半島往往一籌莫展,交道不便,造船成本高,技術還有限。元朝是開放的,清朝就自閉了,中間的大明王朝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也沒有統一朝鮮和日本,這又是為何呢?

    首先,地理位置偏遠,不利於用兵。

    朝鮮半島與大陸之間有一道雄偉的大興安嶺隔斷,不利於用兵,隋唐時期如此,元清亦是如此。雖然可以打敗對方,但卻不利於管理和歸化。

    大陸和朝鮮豈止一道嶺的距離,是與另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距離。打敗對方容易,管理卻難上加難,極易出現反覆。所以構建了宗藩制的朝貢體系,元明清得以延續和發展,這就是中國和而不同治理思想的體現。

    其次,大陸文明和海洋文明在當時衝突較大,難以融合。這就好比說,你在大陸怎麼走都覺得是中國,但你翻過嶺卻明明是外國了,對於一個民族教化的成本是很高的,這在當時尤其困難。民族主義會對外來侵略持有長期的反抗意志,所以稱臣朝貢就可以了。

    最後,中央王朝朝貢體系是農業文明時期一種比較科學高階的管理形式。並不是屠城滅國才是最終的選擇,對於有著高度智慧和人性哲學光茫的儒學之士在認識到難以統一的歷史現實後,便用文化來加以影響,這就是大中華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這也許就是農業文明時期,對於地域偏遠又是單一民族區域的治理之道。不僅朝鮮如此,越南亦如此,日本就更不用了,離得更遠的一個島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癌細胞擴散時,身體會釋放哪些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