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水濂翰墨

    初學毛筆書法,大多從中楷、小楷入手,在於掌握點畫結字,悉心領會筆鋒運動效果,力量主要集中於手指上,懸腕最好,即便枕腕也可以,不宜揠苗助長地追求懸肘。

    當手指練習到運用自如,字也寫得流利了,這時會發現擱在案子上的肘部成了揮灑的障礙,即所謂“掣肘”,可以站起來練習了。

    剛站起來練習懸肘,會發現痠痛的地方不是肘部,反而是腕部。原因是坐著寫字時握筆角度小,筆桿下部靠近手掌,並習慣了這種姿勢。它恰恰說明改變姿勢的重要。先將執筆的角度加大,就是筆桿與手臂的夾角增大,讓筆桿遠離手掌,執筆形如提、抓,讓手指關節充分舒展——這不光是為了緩解手腕痠痛,更是書法進層的必然。只有這樣,才能練好臂、肘、腕、指各個部位的協調動作,寫出來的字才不會侷促如“轅下駒”。

    總之,懸肘、懸腕是外在的姿勢,形式需要適合內容,根據內容(練字的水平程度)去選擇形式。同士兵練習射擊一個道理,一開始還是從“有依託”入手,步步前進才能紮實‍。

  • 22 # 李宣書法教室

    你好!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來說不管是怎麼拿筆怎麼寫都要能耐住性子,在這上面不能很糾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包括執筆也一樣,只要自己感覺到舒適能寫好都是對的。

    先說平腕,就是肘平放到桌面上,這其實給你的感覺是最舒服了,因為有平穩的支撐。在寫小字或碑帖楷書的時候建議用這種方式,手穩了字才能站穩,聽說過有蠅頭小楷懸肘的,這可能是書家長時間練的書寫習慣。本人也懸肘寫過小楷,終究還是功力不夠,雖然能寫,但怎麼寫也沒胳膊平放寫的好。

    第二點建議是初學者練習寫楷書也平肘寫,本來都控不好筆,再懸起來會難上加難,等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再提起筆來也不遲。

    還有一點就是臨帖了,大部分的帖,不論是碑帖還是墨跡字都不大,古人在寫的時候想必也是平肘,加上像晉唐時期有書家用的雞距筆(有點類似現在的鋼筆)應該也不會立著寫,現在正播的《大唐女法醫》前面有一集中看到有個雞距筆,這說明劇組對書法還是有所研究的,裡面的書法也不錯,可以看看。

    唉!無意中做了個小廣告!

    再說說枕腕,自我認為這是現在人創造的一種寫法,是介於寫的字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平肘吧有些筆畫送不到位,懸又手穩不住筆。其實這種情況下應該練習懸肘了,功到自然成,但枕腕呢又是一種捷徑,也可用之,所以也無所謂了。

    最後說懸肘,像現在的大字,榜書,建議用懸肘,一來書寫方便,二來字也能寫活了。大字很精道的筆畫表現不多,多表現的是字的氣韻和精神,所以氣場有了就好了。

    這就又得練懸肘了,建議有條件的話可以站著練練懸肘,有助於提高下書寫感和氣場的練習。也可以多練幾種字,有助力腕力和肘各部分肌肉的協調練習。最後平時多做體育鍛煉,毛筆除了修身養性還要體格的支援。

    補充一點,真是懸不起來也不是不行,回到剛開始說的,能寫好才是硬道理,我也見過寫大字寫完後整個手臂上沾滿墨水的,還聽說過當代有個著名的書法大家,這裡不說名子懸不起肘用繩子吊著手臂寫大字的。

    好了,盡是自己的短見。附兩張創作的小細條!

  • 23 # 簡藝書法

    懸肘練習手臂的穩定性,可以先練平穩,再加提按,有一些方法可以迴圈漸進的練習。

    平穩練習可以從提按很少的篆書練起。可以在紙上畫橫線、豎線、圓,線條的粗細均勻再臨帖比如鄧石如的篆書(圖一),難度大點的《嶧山碑》李陽冰的《篆書千字文》(圖五)等,篆書(篆文,篆體)是古老的漢字書體,廣義指隸書以前的書體,狹義則特指大篆和小篆。 篆書筆法瘦勁挺拔,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收筆“懸針”居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型,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較籀文更易書寫。現代漢字就是從小篆演變而來的。

    學篆書也不單單是練懸肘,其用筆節奏都為以後的書法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可以對漢字的發展追溯本源,在繁體字的學習和認知上,在漢字的發展演變上為後面的學習打基礎。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懸肘書寫的水平穩定程度會有很大的提升。這時再加縱向用筆提按,可以選擇筆法相對簡單,結字平穩,主筆靈動的隸書如《曹全碑》(圖四)、《張遷碑》、《禮器碑》、《乙瑛碑如》等名帖,選一本自己喜歡的練習。也可以選擇唐楷練習,

    唐楷最大的特點是講究法度,這裡講的“法度”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指在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藝術規範;其二,是指書法的審美標準、審美模式。

    學習唐楷建立起嚴謹的藝術規範,像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創作,永遠是垂範後世的“法書”。

    從唐楷嚴謹的法度中練習筆法、結構,在過渡到行草書,可以選擇從《蘭亭序》(圖六)到米芾的《苕溪詩卷》(圖二)、《蜀素帖》再到王羲之的尺牘練習,之後如果對草書有興趣可以選擇張旭的《古詩四貼》(圖三),懷素的《自述貼》。如果前面的懸肘練習是勻速運動,行草書就是加速減速在加速再減速的變速運動了,大開大合、龍飛鳳舞,

  • 24 # 縱橫書法

    建議可以從隸書開始學起。因為隸書大部分筆畫都是純粹的中鋒,尤其是橫和豎。

    將手臂水平端起來,平移手臂在紙上書寫練習中鋒,注意一定是平移手臂,而不是手指和手腕。

    可以參考邱振中先生出版的《中國書法147個練習》,其中有關於這個問題的圖示。

  • 25 # 申正義文

    首先說明我不是書法界老師,只是和您一樣正在自學的書法愛好者。

    運腕之法是書法筆法的基礎。古人十分重視“腕法”。唐李世民雲:“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自然手腕虛,則鋒含沉靜”。執筆不光是手指的動作,還要掌握好手腕的運用。“運指不如運腕”。初學書法時,常習慣於將右手腕直接貼在桌面上寫,此時談不上運腕,從嚴格訓練的角度,初學者從練字一開始,就必須過懸腕這一關,因為只有將腕,肘懸起,整個右臂離開桌面,憑虛而運筆,才能自如地寫除小楷以外的大字,懸腕使全身氣力可透過臂肘腕指,達到毫段,寫出的字才會氣韻貫通。元代書家陳繹雲“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行草即須懸腕,懸腕則筆勢無限,否則拘而難運。”此番論述相當精彩。初學書法之所以必須過懸腕這一關,其目的就在於書寫的文字剛勁有力,氣勢雄強,氣韻貫通。蘇軾《論書》雲“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闕一,不成書也。”唐蔡希綜雲“每字皆須骨氣雄壯,爽爽然有飛動之態也。屈折之狀,如鋼鐵為鉤,牽掣之蹤,若勁針直下”。明豐坊《書訣》謂“書有筋骨血肉,筋生於腕,腕能懸,則筋脈相連而有勢,指能實則骨體堅定而不弱”。這些被千百年來書法先賢們總結出的懸腕與塑造字的血肉筋骨之間必然聯絡,充分說明學會懸腕等運筆方法,對於寫出有骨有肉有生命力的線條來是多麼重要。關於具體如何掌握懸腕這一書法基本功,很多教材把其作為執筆法而有專述,在此不多講了,我的體會是:懸腕並不難,關健是多寫多練,熟能生巧。只要認識到懸腕對於書寫的重要性,自學中結合臨帖,加大訓練的強度,堅持天天練不間斷,堅持一個月,最多兩個月,就能達到腕肘不酸,運筆自如而漸趨穩定,習慣以後,可長期受用。

    好吧,就此打住,說的太囉嗦,僅供參考。

    以下是我懸腕書寫的大字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舉一些例子證明今年春節你很窮,但不許提到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