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利劍歸來31

    演義史說而已,漢史教眾人明白,曹操挾天子令諸候,得天時而垂簾聽政,想霸天下。孫權遠居南方,水清山秀,佔地利之優,糧滿堆侖,和睦適情。劉玄德乃皇戚叔代,不想平平無聲,以弱求相,三顧茅廬,孔明軍事才能方得在弱勢上顯,劉備得亮從縣令開始,終了稱帝,足見二人各施心力,互顯才能。

  • 2 # 老劉侃評書

    假如當初來三顧茅廬的是曹操的話,諸葛亮是不會出山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曹操手底下文臣謀士數不勝數,諸葛亮去了也不知道會不會脫穎而出,就算能也無法獨佔鰲頭!如果是劉備集團就好辦了,當時的劉備幾乎就是個光桿司令,手底下正缺人正好沒什麼出色的謀士,如果讓諸葛亮選的話一定會毫不猶豫選擇劉備。

    這就好比挑選公司是一樣的,曹操集團就是500強,而劉備就是個剛成立的小公司,如果讓你選擇,你說在哪邊更能施展自身的才華?去到500強縱然能夠一躍成為成功人士,但是在小公司發展更能擁有充分的自主權,這也就證實了後來諸葛亮獨掌蜀漢大權,意氣風發叱吒風雲。

    第二:人各有志。有可能諸葛亮就喜歡匡扶漢室的劉備,而恰恰不喜歡有狼子野心的曹操也不一定。當然普遍來說,人才大都是按照血緣和地域來劃分的。

    曹操的幾大謀臣世家都是和曹操有關係的,都是當世的大氏族比如荀氏、夏侯氏。投靠劉備的也是在四川各地的氏族,比如糜氏、劉氏等。說到底人才的歸屬其實和地域也有分不開的關係。

    第三,諸葛亮心裡是忠於漢朝正統的,曹操對於諸葛亮來說那是亂臣賊子。而且諸葛氏在黃金之亂之前是徐州琅琊人,他們一家是目睹過曹軍屠殺徐州百姓的,因此在心裡首先就不能接受曹操。

    第四,諸葛亮有自己清晰的政治主張。想要推行推行自己的主張,需要掌握權力。曹操已經是天下霸主,諸葛亮一介書生,雖然很有才華且名氣不小,但是是否能真正作出成績,誰也不知道。

  • 3 # 筆中乾坤

    曹操不可能三顧茅廬!

    1、當時的諸葛亮還不出名,擁有荀、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等眾多謀士的曹操不會把諸葛亮放在眼裡。

    2、當時有人說諸葛亮有拜相之才。如果投靠曹操,只能謀取一官半職,不會被重用。諸葛亮未出山便有(隆重對),對當時的形式分析非常透徹。他要出山,肯定是輔佐君王,做說了算的官。去了曹操那裡,說了不算,去幹什麼。又不是沒飯吃。

    3、劉備其實不象小說裡說的那樣窩囊,如果那麼窩囊,諸葛亮也不會輔佐他。曹操更不會在滅了荊州之後追殺劉備。如果劉備窩囊,關羽、張飛也不會捨命追隨他,孫權也不會聯合劉備,也就不會有赤壁之戰。一代梟雄,皇室後裔的劉備事實上也很厲害。他氣量很大,能聽得進去建議和意見。諸葛亮到了劉備那裡,能說了算。

    就象去應聘,你到大集團公司,只能做個小職員;到小單位應聘,你可能做個部門經理,到有發展希望的公司,你就隨公司一起發展,說不定能當上老總呢。

    所以諸葛亮不會投靠曹操,也就沒有曹操的三顧茅廬。

  • 4 # 黑白歷史說

    三顧茅廬的典故,耳熟能詳,人盡皆知。

    主要是劉備三次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二人相談甚歡,天下大勢分析頭頭是道,引為知己,諸葛亮方才出山,輔佐劉備,匡扶漢室,博得生前身後名。

    如果曹操前去,諸葛亮能否出山?

    不會,雖然當時曹操雄踞北方,不可一世,本人也是求賢若渴,魅力無限。但他與劉備相比,有明顯劣勢,曹操會被諸葛亮直接無視。

    一、曹操實為漢賊

    曹操為當世梟雄,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罵名。以漢相之名,剷除異己,多數諸侯,盡被他斬於馬下。

    但曹操漢賊身份早已坐實。漢獻帝曾多次寫“衣帶詔”,望能除去曹操,只是未能成功。

    諸葛亮雖躬耕南陽,一介布衣,卻也是心繫百姓,關懷漢室之人。諸葛亮之才名,天下傳揚,卻始終未出山遠謀,其中原因便是未遇明主。

    若諸葛亮無興漢之心,以諸葛亮的人脈關係,完全可以去投奔姨夫劉表,或者北上依附曹操。

    但諸葛亮都沒有,他是在等真正能賞識自己,又有匡扶漢室之心者。

    問當今天下,兩者兼備者,僅劉備一人耳。

    二、劉備魅力難當

    在隆中對時,諸葛亮說過這樣的話,誇讚劉備。

    《三國志•隆中對》: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這些話,多多少少有些逢迎的成分,卻也算是諸葛亮內心真實想法。他對劉備的人品及理想是認可並讚譽有加的。

    劉備對外始終秉承仁義,寬以待人,這些個人魅力,都是曹操所不具備的,也恰恰是諸葛亮最為看重的。

    相反,諸葛亮對曹操一口一個“漢賊”,可見曹操在諸葛亮心中絕非好人。

    而且諸葛亮後來與曹操幾次對峙,對曹操多疑善變、對手下人不信任的性格摸得很透,常常加以利用,導致曹操數次無功而返,大敗而歸。

    三、孔明政治前途

    劉備三顧之時,手無寸鐵,足難立錐,雖經多年經營,還是一貧如洗,只能暫依附劉表。可以算是一股新興的政治力量。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的思想、謀略可以得到重用,諸葛亮必成為劉備不可或缺的倚重,劉備會言聽計從。政治前途,值得展望。

    然而,曹操已平袁紹,天下只餘孫權、劉表、劉璋、張魯。曹操手下謀臣眾多,智者不少,諸葛亮若去曹營,人微言輕,年少輕狂,必不容於曹營。結果難料。

    命都可能保不住,談何政治前途,談何管仲、樂毅的興邦定國之策?

    諸葛亮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與理想境界,除了劉備,無人能給。

    四、諸侯天下大勢

    當時天下四分五裂,曹操獨佔鰲頭,北方霸主,孫權踞江東。只有劉備孑然一身。

    劉備雖弱,諸葛亮在隆中對時,已將劉備日後出路,分析安排的很清晰,天下三分,已成定局。

    曹操雖然勢大,但諸葛亮有信心在自己的輔佐下,可以搞定,幫助劉備三分天下之後,徐圖天下,滅掉曹操。

    可惜劉備後來有點膨脹,不聽勸阻,夷陵之敗,蜀國元氣大傷,劉備亡故,打亂了諸葛亮的如意算盤。

    出於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對劉備能力的認可,蜀國可以打敗魏國,曹操將會是戰敗方。諸葛亮又怎麼會依附將來自己的手下敗將呢?

    結論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並非輕易為之。而是諸葛亮深思熟慮的結果,天下大勢,都分析的無比透徹。諸葛亮對劉備、曹操二人更是深入瞭解。

    諸葛亮秉承忠義之人,對劉備本人的能力及品格認可,同時考慮自身的前途,才會出山輔佐。

    除了劉備,天下沒有任何一人能具備請諸葛亮出山的條件。

  • 5 # 隨風而逝1800

    曹操又稱為“亂世之奸雄”而且他自己也是政治家和軍事家。其聰明才智不輸於周瑜,同時他也特別惜才愛才,當時大多數的能臣巧將都在曹操那謀職。

    所以說曹操不缺人才,但是如果曹操真的三顧茅廬而不是劉備的話,我猜他肯定會出山,為什麼這麼說一起來看看。

    第一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有才之人,大都是心高氣傲之輩。諸葛亮被稱為臥龍,是否有真才實學不從得知,也有可能是朋友吹出來的。曹操去請諸葛亮可以證明他確實有真材實料,同時也能滿足諸葛亮的虛榮心,使諸葛亮的名聲更大。

    第二點“招賢納士,求賢若渴。”

    三顧茅廬中的“三”有可能是三次,但是在古代三、六、九等都是泛指多數。如果曹操真的自降身份多次去請諸葛亮,足見其對諸葛亮的重視。

    如果劉備去請了一次就不去了,那就說明劉備是個庸才。手下武將多無文將,跟著劉備出山也不會得到重視。

    第三點說諸葛亮想遇“明主”,那什麼是明主?

    自己被主公重視,才華得到施展那就是遇到了明主。都說劉備是“明主”,龐統為取西川獻出上中下三計,但是都被劉備否定了,這是對龐統最大的侮辱。對龐統來說劉備是明主?

  • 6 # 利景軒逸

    首先來說曹操根本就不會去請諸葛亮,曹操那時候的手下,文有荀彧叔侄,郭嘉,賈詡,陳群,程煜,手下人才濟濟,曹操雖然愛才惜才,還不至於折腰去找諸葛亮。那時候諸葛亮聲名不顯,即使到了曹營也難進入核心圈。另一方面,諸葛亮自詡清流,和曹操的理念不同,即使去請也難以出山。

  • 7 # 我的祖國萬歲

    根本不會去,因為他知道曹操不敢稱帝,而劉備是漢是正統 稱帝了自己就是丞相 權力就大了 而在曹操那裡就是一個沒有多大用處的謀士 根本不會受到重用

  • 8 # 越躍

    如果三顧茅廬不是劉備而是曹操,則諸葛亮會跟曹操出山嗎?為什麼?

    "寧我負人,休教人負我"。

    所以說曹操是不會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就不會出現諸葛亮跟不跟曹操出山的問題。今天我就為什麼曹操不會請諸葛亮進行分析。

    一.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只能算襄陽一帶的名士,曹操應當年刺殺董卓早已名滿天下,如今又是一方諸侯,曹操知不知道有諸葛亮這號人物還倆說了,更談不上三顧茅廬。

    二.曹操就算聽過諸葛亮有才華,曹操也不會親自去請。徐庶幫忙劉備打敗曹仁,曹操在荀彧的介紹下,瞭解徐庶的才華,曹操也只是設計誘騙,更何況沒有實踐證明的諸葛亮。

    三.襄陽是劉表的勢力範圍,從許昌到襄陽還是有一段距離的,萬一洩露了行程。一但離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能不能見到諸葛亮多難說,謀臣們也不會同意曹操去冒險。

    總結:不管是時間、地點、人才方面曹操多不可能去請諸葛亮。就算去了諸葛亮也不可能出山幫曹操。二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諸葛亮是匡扶漢室。

  • 9 # 基情燃燒歲月

    我認為諸葛亮不會跟曹操出山。

    第一,諸葛亮心裡還是忠於漢朝正統的,曹操對於諸葛亮來說那是亂臣賊子。而且諸葛氏在黃金之亂之前是徐州琅琊人,他們一家是目睹過曹軍屠殺徐州百姓的,因此在心裡首先就不能接受曹操。

    第二,諸葛亮有自己清晰的政治主張。想要推行推行自己的主張,需要掌握權力。曹操已經是天下霸主,諸葛亮一介書生,雖然很有才華且名氣不小,但是是否能真正作出成績,誰也不知道。就好比今天一個好牛好牛的哈佛、劍橋之類的年輕博士後,來到華為這樣的巨頭公司,也不能直接掌權,推行自己的主張。因此諸葛亮需要一個弱一點的勢力,主公最好能力弱一點但是志氣要高,胸懷要廣闊,肯聽別人的話。天下諸侯符合這幾個條件的,也就只有劉備了。東吳已經經歷三任君主,羽翼已豐,諸葛亮去了首先頭上就

  • 10 # 林慶生267

    不一定,首先劉皇叔性格上比曹操更正統些,還有直接因素是曹操比不過劉備誠懇虛懷若谷的態度,這就使諸葛亮視才挺傲的個性難以在見人多疑的曹操身邊共事共鳴。

  • 11 # 國哥愛生活

    曹操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諸葛亮是不會去的,因為他在隆中對裡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曹操很反感,曹操在當時名聲不好,就因為挾持天子,都罵他奸雄,漢賊。不象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名,收攏人心,所以當時不少人對曹操是不理採的。

  • 12 # 額不當老大好多年

    如果三顧茅廬的是曹操,諸葛亮會不會出山幫助曹操?

    不會的,因為劉備是漢室後裔。諸葛亮一心想扶持漢室。再一個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看到的是劉備身上的優點,對人的真誠,匡扶漢室的決心。

    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想推翻漢室,建立自己的朝代,諸葛亮想幫扶漢室,就是說白了諸葛亮不想當漢奸,再一個諸葛亮沒有看到曹操的優點,所以說他不會幫扶曹操。要是他想幫曹操的話,早就可以出山了,何必讓劉備去請他才出山。

  • 13 # 漫步者旳Vlog

    謝謝邀請 我想說以下絕對不會當時的天下人向漢的還是很多的。諸葛亮心裡還是忠於漢朝正統的,曹操對於諸葛亮來說那是亂臣賊子。而且諸葛氏在黃金之亂之前是徐州琅琊人,他們一家是目睹過曹軍屠殺徐州百姓的,因此在心裡首先就不能接受曹操的 諸葛亮有自己清晰的政治主張。想要推行推行自己的主張,就需要掌握權力。曹操已經是天下霸主,諸葛亮一介書生,雖然很有才華且名氣小,但是是否能真正作出成績,誰也不知道。況且曹操身邊謀士眾多自己能不能脫穎而出 他自己也不清楚的 投劉備才能讓自己的才華得到充分發揮 所以投曹永遠都不可能

  • 14 # 社H主義好

    會的,諸葛亮隨劉不隨曹無非是在曹營競爭壓力大,難被重用。而若曹操肯三顧茅廬,那證明他能得到重視,為啥不去。

  • 15 # 揚生解史

    這個問題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曹操為什麼不請諸葛亮?二是如果曹操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會答應嗎?

    曹操為什麼不請諸葛亮?

    1、曹操本身就是一個有雄才的人,他早早就確立了軍事領先的優勢。天下的名士都是慕名來投他的,如荀彧、賈詡等,他從不上門去請人,就算司馬懿也是他派人上門去請的,他自己並不出面。

    2、曹操的社交圈子在北方,而諸葛亮生活在荊州,他們之間沒有交集,曹操可能不知道世上有臥龍這回事。

    3、荀彧投靠曹操後,曹操的主要謀士都是由荀彧推薦的,如程昱、郭嘉等人。但荀彧不認識諸葛亮,所以也就無從推薦了。

    4、水鏡先生、司馬德操等隱士已看出曹操的野心,所以沒有主動向曹操推薦諸葛亮。

    以上所述,曹操不知道天下有諸葛亮,所以也無從請起了。

    如果曹操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會答應嗎?

    1、曹操當時已有謀士荀彧,曹操稱之為“吾之了房”。而且曹操當時已很強大,諸葛亮如果去了也只能是當一般的謀士,所以他不會答應出山的。

    2、諸葛亮沒有主動去投靠曹操,而是隱居在家耕田,說明他是不考慮投靠曹操或其它人這一選項的,他早就計劃要跟隨劉備了。實際上跟隨劉備也是諸葛亮唯一的選項,他不管是投曹還是投孫權,都不可能得到在劉備處這麼大的許可權。曹操是奸雄而孫權是權力控,這點諸葛亮看的很清楚。

    所以,如果曹操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是不會答應?

    總結

    如果三顧茅廬不是劉備而是曹操,則諸葛亮不會跟曹操出山的。原因如上所述

  • 16 # 古靈精怪志

    不會的。個人認為有三點原因,多方投資,個人抱負和劉備個人魅力

    第一:“不要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話在古代士族階級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士族因為掌握著當地資源和部分知識資源,通常會參與政治活動。中外都是如此。你可以研究一下戰國史,不管是中國的春秋戰國,還是日本的安土桃山戰國,個個豪族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會多方面參與政治鬥爭。諸葛家族是中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方投資的家族,很值得一說

    首先要說諸葛亮的家族。諸葛亮家族是漢朝名門,琅琊諸葛氏。先祖是西漢名臣諸葛豐。諸葛亮的人脈關係也很複雜,岳父黃承彥和荊州牧劉表是連襟,二人都娶了荊州最大豪族蔡諷的女兒。三國演義裡有名的奸臣蔡瑁就是蔡諷的兒子。劉表號稱八駿,正宗的漢室宗親。穩坐荊州後,荊州可以稱為當時最繁華的州郡,對諸葛亮來說,劉表是他姨夫,蔡瑁是他舅舅,荊州地面上,諸葛家族可以說是上層地位了。

    再看諸葛亮本家的幾位,哥哥諸葛瑾出仕東吳,是東吳重臣,曾經擔任東吳大將軍。他的族弟諸葛誕出仕曹魏,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共榮之。後期這三個人的後代,諸葛恪把控東吳朝政,諸葛瞻承襲武鄉侯,和董厥統領蜀漢中央軍務,諸葛誕就有點可惜了,反叛魏國失敗而死。不過他的後代諸葛頤受司馬氏欣賞,在東晉時擔任尚書令。女兒則嫁給了琅琊武王司馬伷(琅琊人嫁琅琊王,沒毛病。),司馬伷有個孫子就是晉元帝。

    所以在當時很多勢力中,諸葛家族都有自己的人,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為了家族利益,應該找一個諸葛家族沒有涉及的割據勢力加入。劉備作為漢室宗親,以扶保漢室為旗幟,又素有美名,是諸葛亮的優秀候選主公之一。

    第二:為了自己的政治抱負。曹操那邊有郭嘉賈詡荀彧程昱,袁紹有田豐審配逢紀沮授許攸,劉表有蒯良和蒯越兄弟伊籍王粲蔡氏家族,劉璋地在西川,有法正張松。公孫瓚在北,被袁紹阻隔,袁術稱帝野心極大,是諸侯的靶子,更不可能去投靠了。這其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忠,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不智,公孫瓚殺死老上司劉虞,不仁,劉表偏安一隅,難成大事。劉備這邊,徐庶剛走,沒有什麼謀士了。諸葛亮到劉備這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劉備的個人魅力。現在有很多人替曹操說話,可愛的奸雄什麼的。真正瞭解過劉備的發家史才知道劉備有多不容易。曹操的背景遠遠超過劉備,真把曹操放到劉備的處境,他不一定能起得來。劉備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個人魅力還是很大的。

  • 17 # 時間穿越者

    會,曹操比劉備要強,諸葛亮只想出人頭地,沒想過其他。孫權也罷,劉備也罷,曹操也罷,只要對方給機會,肯定會,臥龍就是說他有才能,但沒機會出人頭地

  • 18 # 我又來聊歷史了

    我認為不會,曹操不會去三顧茅廬,諸葛亮也不會跟曹操出山。

    一、政治立場不同。

    古人是講究忠孝仁義的,這裡的忠就是忠於朝廷,忠於姓劉的皇權者,如曹操早期謀士荀彧就是心向大漢,和諸葛亮一樣,最初荀彧把曹操看成霍光一樣的人物,那是為了大漢在清剿各個反王,去接獻帝時,荀彧所說奉天子以令不臣,這也是早期曹操的真實想法,而世人以為曹操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看錯了曹操,後來,荀彧也沒有想到隨著勢力的漸大,曹操有了封公不臣之心,這時荀彧發現自己看錯了曹操,鬱鬱寡歡,與曹操矛盾日深,最後以毒酒自縊而亡,這時人們都以為曹操要稱帝了,沒人阻擋他了,但是曹操沒有,曹操一生未稱帝,只稱王,世人又看錯了曹操。

    諸葛亮也是心向大漢的,縱觀諸葛一生都在為光復中原而努力,他就是因為劉備姓劉,並且帶著“如蒼生何”的問題才被劉備請出山的,而這時的曹操卻有不臣之心,諸葛亮是無論如何不會輔助曹操的,而且荀彧就是前車之鑑啊,只會以曹賊稱之,他倆本身政治立場就不同,更不會君臣相宜了。諸葛亮和曹操就像兩條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

    二、曹操愛才護短,因傳言而輕諸葛。

    先看看時間線,196年,曹操崛起,這時27歲的郭嘉仕於曹操,200、201年與袁紹對峙於官渡,207年統一北方,這一年郭嘉病逝,37歲。再看看諸葛亮,208年出仕於劉備,28歲,那麼以此推算,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應該是208前後3、5年傳出來的,不可能諸葛亮不滿20歲就名傳天下了吧。

    曹操這時候悲痛欲郭嘉之死,而這時諾大的聲音傳來,臥龍鳳雛得之安天下,我去,我郭嘉剛走,就來了兩個人物得之安天下?你們逗我,是我跟不上時代了,還是你們太超前了。這時在否定郭嘉嗎?要不諸侯別爭天下了,都去搶人得了。曹操這時是鬱悶的,郭嘉用了11年時間幫我評定北方,剛死卻來句不管是誰得到這兩個人能得天下,先不說沒人評論郭嘉,這兩個人憑什麼呢。就像現在,咱們憑藉一個有能力的人好不容易打造出一個企業,眼看步入正軌,要進軍世界了,這時候網上來條評論有兩個人,哪個企業得了他倆就能打垮國內所有企業,這兩人還很年輕,都是985、211畢業的。那麼,請問這時有為企業會怎麼樣呢?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可見,就是這時候知道諸葛亮在哪,曹操也不會去顧的,還三顧,扯遠了吧,這之後曹操南下也引來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三、曹操本身做事只憑個人喜好,留有個人汙點,不被接受。

    曹操做事不看世人觀點,封建王朝舉人,先以德行為主,但是曹操在兗州高舉招賢令,其意思就是我不管你是幹嘛的,有才我就用,我就說三人,陳留典韋,當街行刺鄉長的人,譙郡許褚,當地黑幫老大,郭嘉,私生活紊亂,有說吸食五石散(漢朝海洛因)。這就是曹操招的有能之士,但是品德不高,這是與當時主流思想相悖的行為,諸葛亮一生自比管仲、樂毅,是不會給這樣的曹操效力的。

    再說曹操討伐陶謙之事,起因是其父曹嵩被殺,不是陶謙之本意,後曹操在徐州陶謙管內進行屠殺,只為出口氣,卻成了曹操永遠的汙點,這必定不被諸葛亮所接受。這兩位註定走到對立面。

    四、政治生涯有限,限制諸葛亮發揮。

    諸葛亮如果要出山,是必定要發揮自身能力的,三國時期的有志之士先覺條件,那就是要有長遠眼光,老闆選擇人才,人才也在選擇老闆啊,諸葛亮出山時,曹操已經成為北方大佬,手下能人異士成群,他過去想要發揮自己,那得先展現自己,只能說出人頭地太難了,這和賈詡的眼光頗為一致,早在官渡之戰時,張繡問賈詡投何方時,賈詡說錦上添花不如需中送碳,那就是選曹操了,袁紹當時兵多將廣,張繡過去沒什麼用,但是曹操不一樣啊,過去那是高級別待遇呀。諸葛亮就像當時的張繡,但是他選的老闆更逆風,那逆風翻盤感覺好嗨啊,這時的劉皇叔遇到的是暴風雪,諸葛亮這碳是救命救前程啊,所以他選擇劉備,並且很好的完成了反殺,三分天下。

    最後再說一下人氣,就是人緣,那劉備就是翹楚,無論到哪,君主都是出城相迎啊,這人格魅力真是沒當了,也難怪諸葛亮把持不住啊,曹操絕對比不過啊。

  • 19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如果三顧茅廬的不是劉備而是曹操,諸葛亮不會出山。諸葛亮居住的隆中並不在曹操勢力範圍內,曹操不敢輕易涉險;曹操手下人才濟濟,不缺諸葛亮一人;諸葛亮在曹操手下得不到施展的機會。

    曹操不會為了一個地方名士,深入敵人管轄範圍。

    諸葛亮居住的隆中地處荊州地區,是劉表的轄區。一旦自己冒險前往沒見到諸葛亮,還暴露的行蹤,那麼第二次再去的時候就會被有心人擒住。

    再有就是按照情節要三次才能見到諸葛亮。曹操可不像劉備一樣清閒,到處收攬民心、招賢納士的。曹操疆域廣闊,每天需要處理的問題很多。挾天子在手,就要把天子的工作全部攬過來,再加上自己需要處理的問題。

    曹操手下人才濟濟

    曹操帳下有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等人,他們每個人的才智都不比諸葛亮差。而且曹操本人的軍事謀略和治國之策都不遜色於諸葛亮。諸葛亮即使接受了招募,在史書中無非就是曹操手下多了一位謀士。這樣諸葛亮也不會給三國時期的歷史帶來濃重的一筆了。

    諸葛亮不會接受招募

    三顧茅廬諸葛亮才肯出來相面。說明諸葛亮心理已經有了想要效忠的人群,未來效忠的人必定是小股勢力,而且能給他很大權利或者是言聽計從的人,符合這個條件的人只有劉備一人。諸葛亮也只有在劉備手下才能證明自己,諸葛亮確實是位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諸葛亮也用歷史向大家證明了他的才能。用演義裡的一句話說更貼切“主公又多大的膽量,我孔明就有多大的計謀。”

    其他諸侯都不是特別合適,荊州的劉表年事已高,而且也曾風光一時;漢中的張魯望風而降,不值得效忠;益州的劉璋昏庸無能,手握天府之國確無力守護;東吳孫權又偏安一隅。

    而曹操也不符合要求,因為曹操已經平定了北方,霸業已經有了雛形。諸葛亮出山輔佐曹操並不能體現出諸葛亮的才能,只能是一介謀士。正史的發展就證明了,有沒有諸葛亮曹魏都能統一了。

    總結:諸葛亮需要的是一個證明自己的舞臺,在曹操的手下很難證明自己,所以諸葛亮不會接受曹操的招募。

  • 20 # 雲鎖高飛

    首先這是我個人的意見。我覺得諸葛亮可能不會跟曹操出山。第一點是曹操那邊。謀士如雲,將士如雨。為什麼這麼說?首先你看啊,前有郭嘉。後有賈詡。還有,當時的名門望族,尋家的人。反觀劉備那邊有誰呀?之前有個徐庶徐元直。還因為母親最後弄了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可見當時,曹操那邊。是不缺這個謀士了。而劉備這邊缺缺。其實想想也就知道啦!到曹操那邊兒還得等機會出頭啊,但是到劉備這邊兒直接就是上任。換誰可能想想都會這麼想吧。因為有句話嗎?叫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你去了曹操那邊兒。可能。沒有出頭的日子,但是在劉備這邊卻不一樣。以上是我自己個人的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樹如何防食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