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彥隨侃

    應該不是現有疑似病例不一次性檢測完的問題。並非只要從現有疑似病例數中扣除當日確診病例數後就可以直接把現有疑似病例清零了。從邏輯上說 ,現有疑似病例和當日確診病例數字之間的關係至少受以下因素影響:

    1.疑似病例被排除需滿足相關規定,並非檢測一次就能排除。按現有規定,疑似病例滿足下列條件才能排除:“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取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且發病7天后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抗體IgM和IgG仍為陰性”

    2.當日確診病例並非全部由疑似病例轉來。

    3.每天都有可能會增加若干當日新發現的疑似病例。

    4.每天都可能有被排除的疑似病例。

  • 2 # 波波醫生說健康

    大家好,我是波波醫生,我來給大家解答一下。

    截止3月5日,累計新冠肺炎確診感染者為80565人,較前一日增加143人;現有疑似522人,較前一日增加143人。

    可能很多人有一個疑問,現階段疑似病例才幾百人,為什麼不一次性做核酸檢測來確診或者排除呢。

    我們先來看看疑似病例的定義:

    疑似病例是指患者具有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學史,然後具有相應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外周血象改變,胸部CT示磨玻璃影。

    當流行病學史和實驗室檢查滿足後,則先報為疑似病例。報為疑似病例後,則由當地疾控中心對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採集咽拭子檢測,而咽拭子檢測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這期間報為疑似病例。

    “最美好”的情況是第一次咽拭子就顯示陽性,這樣就可以很快的將疑似病例修改為確診病例。但是我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案例,大家在網上也關注過一些報道,有些病人第一次咽拭子陰性、第二次咽拭子還是陰性,按照規定我們應該將患者排除。但是患者的實驗室檢查和胸部CT表現又很明顯,因此為了謹慎一點,還是報為疑似。

    確診病例必須以咽拭子檢測陽性為標準,如果咽拭子為陰性,不能臨床表現再怎麼典型,都不能報為確診。

    確診病例的確診如上圖。需要說明的是,第三點,關於新冠病毒IgM抗體是《新冠肺炎診療指南(第七版)》新新增的。

    就現階段的資料來看,疑似病例在一天天的減少,這很值得我們的欣慰,說明防控已經到了收尾階段了。

    也期待早日戰勝新冠,早日解除疫情,這樣大家就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了。

  • 3 # 平江人家

    這個問題,是否可以這樣認識:

    大家一起做鼻、咽拭子核酸檢測,由於目前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人檢測一次就是陽性了,有人需要檢測3次或者再多幾次,才能確診或排除。

    關鍵一點,輕症病人,可能CT 檢查還不明顯。

    所以說,不能夠同步確診或排除,也讓人感覺,怎麼不能夠一次完成檢測。

  • 4 # a蟲二

    這群人有疑似症狀後,需要幾次檢測才能確診。期間需要二至三天。

    確診病例來自兩方面,一是疑似病例,二是未納入疑似,但從臨床表現上達到了最新確診標準,比如不透過核酸檢測,從肺部CT和體溫等綜合症狀,直接確診。但這類病例為少數。

    我們只需要參照每日新增疑似病例,就可以大概判斷疫情是否出現轉機。

  • 5 # 葉律師

    核酸檢測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我們也經常看到報道,有的患者經過數次核酸檢測才確診。專家也表示在診斷過程中,我們不知道患者究竟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這種情況下采取多次取樣,是為了確認在不同時間點,病人咽部到底是否存在新型冠狀病毒。多次檢測可以避免在時間點還未出現時造成的一些檢測漏洞。

    疫情防控仍具有不確定性,近期陸續發現一些無症狀檢測陽性患者,甚至極少數出院患者複檢陽性的現在。疫情防控積極變化的基礎比較脆弱,像老舊社群、特殊場所等地方,還存在著薄弱環節。

    即便是有的省市已經連續出現好幾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不過仍然不能掉以輕心。昨天會議上也再次強調要持續用力加強湖北省和武漢市疫情防控工作,繼續保持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

  • 6 # 醫者良言

    自我國12月份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來,全國就進入了緊急狀態。在政府的全力控制和醫護人員的救治之下,我國疫情得到了極大的緩解。目前現有的確診病例只有2500多個了,有近52000病例被治癒,而疑似病例僅有500多個。像題目所問的,為什麼不對這500多個疑似病例一次性全部檢測呢?下面就具體解釋一下。首先我們要知道確診病例是從疑似病例轉來的,而疑似病例是每天都在增加的,不是固定的。比如今天有疑似病例500人,就算是全部做了核酸檢測,那麼明天還會有疑似病例出現。再者並不是所有的疑似病例都需要做核酸檢測。

    哪些人群算是疑似病例呢?根據國家釋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試行),對疑似病例定義如下:

    第一是發病前14有武漢及其周邊居住史;

    第二是與已經被確診的患者有接觸;

    第三是與來自武漢的人有接觸;

    第四是聚集性發病,也就是說14天內出現的公共場所有2人以上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而發病是指有發熱和呼吸道症狀,肺部影像學有病毒肺炎表現,血液檢測發現白細胞數量和淋巴細胞數量正常或者降低。一旦被定位疑似病例,就需要進一步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目前的核檢測手段除了核酸檢測外,還有病毒基因測序,或者血清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但是這些檢測是需要時間的,不是立馬就可以出結果。還有一點就是檢測結果並不一定準確,有些患者連續幾次的咽拭子檢測都是陰性,而做其他部位的檢測反而顯示為陽性。對這些檢測顯示陰性,但是又符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史和臨床表現的,不能就此排除,還是應該定位疑似病例。

    疑似病例每天都有所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有所減慢,所以不可能一次性把所有的疑似病例都做核酸檢測。再者,有些人群雖然被感染了,但是卻沒有任何的臨床表現,比如說乾咳,發燒等。這些無症狀人群自然也不會去主動做檢測,那麼他們就會把病毒感染給其他人,這就增加了傳播的風險,被感染者也會慢慢轉為疑似病例。因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長,所以期間的疑似病例的增加是不可能完全停止的。

    最後小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這是中國舉全國之力控制的結果,要感謝那些奮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但是,就目前來看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大家還需要同心協力,共渡難關,爭取儘早戰勝病毒。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 7 # 心血管黃醫生

    截至3有5號下午14時左右,全國現有疑似病例522例,比昨日增加了143例。有些朋友不禁會問:試劑盒子夠用了,醫護人員也不緊缺了,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疑似病例?既然核酸檢測可以確診新冠肺炎,那全部做檢測不就能判斷是不是新冠肺炎了嗎?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有些人呈現假陰性

    目前,核酸檢測可以說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只要檢測結果呈陽性,就可以確診。但是,媒體已經多次報道,很多患者核酸檢測結果呈假陰性。為什麼是假陰性呢?因為主體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沒有測出陽性結果。這些患者需要做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核酸檢測,最終才能得出陽性結果。英雄李文亮醫生的前兩次核酸檢測結果也是陰性,直到第三次才呈陽性。所以,醫生並不會僅憑核酸陰性結果就輕易下結論,假陰性患者需要繼續隔離,待進一步檢測。這一系列過程都是需要時間的,所以疑似病例不可能在短時間清零。

    其次,疑似病例還在增加

    對於現有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都需要進行隔離觀察,在隔離觀察期間,有些人會出現一些疑似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進而根據診療指南,可能會被確診為疑似病例。另外,病毒存在潛伏期,患者在沒有出現症狀時,一般不會主動去醫院就診,在這期間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新增被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如果出現一些症狀,也可能被列為疑似病例。現在疫情尚未結束,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還是會小幅度增加,所以不可能一次全部檢測完。

    換個角度來看,疑似病例小幅度增加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說明各地排查力度加大,人群感染的風險在降低。就拿印度來說,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的確診病例一直都是3例,很多人在分析這個事情的時候,表示很擔心,因為有些人感染後可能沒有就醫,這可能造成人群大面積感染。雖然這些都是猜測,但是不無道理。所以,每天都有新增疑似病例,其實是件好事。

  • 8 # 醫療工作者張

    我們先來看看最新的訊息

    3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其中說明了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結合下述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診斷為疑似病例:

    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群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群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臨床表現 (1)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2)具有上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徵;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

    我們明確的是新增確診病例是從疑似病例中進一步檢測得到的,在試行第七版中明確提到了確診的檢測方法。

    疑似病例同時具備以下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者: 1.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3.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1)病原學檢查:採用RT-PCR或/和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下呼吸道標本(痰或氣道抽取物)更加準確。標本採集後儘快送檢。 (2)血清學檢查: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 5天后開始出現陽性,IgG 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我們平時生病上醫院肯定要做檢查,最普遍的做的就是血常規和尿常規檢查,沒有人是採集了血液或者尿液後立馬就出結果了吧?都需要時間的。這種資料分析並不是人為進行分析,而是由儀器進行資料分析的。如果是人為我們還可以加派人手大力排查,儀器的資料分析不行,它有固定的時間,時間到了資料就出來了。血尿常規都要半天時間,更何況是病毒的檢測呢?而且我們知道核酸檢測也有假陰性的存在,這導致我們要做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核酸檢測,才能取得真正的結果。最新出來的血清學檢查更要在三到五天後才能得知結果。

    結語:慶幸的是防控措施做得很好,我國的疫情形勢也在逐漸的緩解,新增疑似和確診病例逐漸減少,我相信新冠疫情的結束就在不久的將來,繼續做好自己能做的,耐心等待疫情的結束。

  • 9 # 骨科木匠劉醫生

    現在還有疑似病例522人,昨天新增了143個疑似病例。從2月29日開始每天都是新增一百多個疑似病例,於是不少朋友心中就在想,為什麼不把這些疑似病例檢測完?為什麼每天都還有一百多例?還有完沒完了?今天劉醫生給大家分析分析這到底是什麼情況。一,疑似病例肯定都是做了檢測的,但是結果肯定不是陽性,要是陽性那就是確診病例了。所謂的疑似病例,那就是醫生根據患者的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認為患者極有可能是新冠肺炎,但是又缺乏病原學和血清學的明確證據。比如一個患者有發熱、咳嗽和乏力,14天內和新冠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觸史,但是咽拭紙試驗卻是陰性的!這個時候肯定不能給他下明確診斷,因為缺乏病原學診斷。那這個病例就只能算疑似病例。怎麼辦?重新做咽試紙試驗!在這個確認的過程中時間就慢慢流逝了。但是有一點好的趨勢,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幾天每天的疑似病例雖然都是新增一百多例,但是2月29號的時候疑似病例累積有851例,而今天只有522例了,總體來看疑似病例是在減少的。

    二,疑似病例無法“一次性檢測完”。上面也提到了,確診病例肯定是疑似病例明確找到病原學或者血清學依據的!只要還有處於潛伏期的患者,那就很有可能還有疑似病例,只要有疑似病例那基本上也還會有確診病例,而確診病例肯定有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很有可能被感染上病毒,有的可能很快就表現出來,有的則帶病毒潛伏。所以,要想徹底沒有疑似病例,那麼起碼要在最後一例確診病例的時間往後推兩週以上。

    希望新增確診病例為零,新增疑似病例為零的那一天早點到來!加油!

  • 10 # 佳園道

    現有疑似患者幾百人,每天確診一兩百人,為何不一次檢測完?

    其實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這個想法,為什麼一次不把所有的人都檢測完,當然還有人有其他的想法,把全國人民都做一次核酸檢測,不是一次性就解決問題了沒嗎?

    目前是不可能把全國的每一個人都做一次核酸檢測,主要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感染的能力非常強大,運輸儲存和檢測均需要全程保證安全,對檢測核酸的實驗室和運輸儲存的條件均有特殊的要求,所以核酸檢測成本極高,包括運輸、儲存成本和檢測成本,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每個醫院或者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檢測條件。而且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不一定檢測一次核酸均提示陽性,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取樣的標本不合格,患者在發病開始的時候複製的病毒比較少採樣的時候不一定能夠把病毒逮個正著,運輸儲存標本不當影響檢測結果,另外核酸檢測試劑也會影響檢測結果,而且檢測一次核酸提示陰性,因為各種原因的影響,並不代表著以後就不一定不會被感染。

    所以目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主要是從疑似患者中來,對疑似患者均要採集標本進行核酸檢測。

    而疑似患者主要表現為:

    1、發病前兩個星期去過有新冠肺炎的地區,包括武漢、武漢周邊或者武漢及周邊以外的有新冠肺炎的社群。或者接觸過來自武漢及周邊的人或者接觸過社群發病的患者。

    2、發病前的兩個星期之內和新冠肺炎患者有過近距離密切接觸。

    3、家庭、醫院、辦公室、聚餐或者聚會出現聚集性發病。

    4、出現發熱、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等表現。

    5、發病早期抽血化驗提示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正常或者減少。

    6、胸部CT 出現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學表現。

    有流行病學歷史,臨床表現出現任意兩條表現或者沒有流行病學歷史,臨床表現三條都出現則需要高度懷疑新冠肺炎,及時按要求隔離和診治。

    新型冠狀病毒成功侵入人體之後並不是馬上發病,而需要潛伏1~14天才發病,而且目前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已經出現了第四代,所以導致了疑似患者並不是一次性全部出現,而是逐漸出現,而伴隨嚴防嚴控措施和醫療資源的不斷投入,診斷及治療程式的簡化,疑似患者也就越來越少,而新冠肺炎患者主要從疑似患者中來,所以確診患者也逐漸減少,伴隨疫情的發展,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疫情總有消失的一天,即各種資料清零的時候,從中國的疫情來看,逐漸好轉,但是中國以外的疫情如韓國疫情等卻不容樂觀,而且有境外輸入病例,所以目前疫情依然沒有解除,目前依然需要做好防護措施。

  • 11 # 蘇堤春嘵

    動態,動態,動態明白嗎?就像一池水,下面往外排,上面往裡流。每天都有走的,都有來的。只是逐漸走的多,來的少,所以庫存慢慢在下降了。想一次清零還得一些時日。

  • 12 # 醫師禚

    相信您對疫情一定特別關心,看著焦急的數字坐立難安,彆著急,我來一點點給您解釋著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科學道理。

    疑似確診的比例

    截止到今日2020年3月5日,目前共有522例現存疑似患者,而累計確診患者較昨日上升146例,佔現存疑似的27.9%。

    那麼為什麼不一次性全部檢測完呢?

    這裡面有幾個概念您需要知道:

    1、疑似病例的確定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對於疑似病例的確定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群的旅行史和居住史;

    2、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陽性監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3、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有病例報告社群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4、聚集性發病:是指同一個單位或家庭內有2例以上發生;

    上述條件滿足1條的同時需要在符合以下3條的任意2條臨床症狀

    即:

    1、發熱或呼吸道症狀;

    2、發病早期有白細胞總數異常或淋巴細胞減少的情況;

    3、具備肺炎影像學改變;

    此時我們才能稱之為疑似患者。

    請注意疑似患者確定後還需要進行以下操作:

    咽拭子、痰液、血液、肛拭子的檢測;隔離觀察14天;.

    所以疑似患者是做過核酸檢測的並不是您所理解的那樣沒有核酸檢測。

    確診病例

    只有經過疑似患者才能繼續追蹤是否日後能發展為確診患者。

    疑似患者在自覺隔離14天后,就正如上面所說接近有27.9%的患者被確診。

    其實這種比例可能會讓群眾們很懷疑為什麼如此之大,但是對於在工作總結有很多經驗的醫師而言其實並不是很吃驚。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有遇到過7次核酸檢測的疑似患者隔離14天后發病的;

    有遇到過肺部恢復良好,核酸檢測2次陰性出院即轉陽的;

    病毒的狡猾詭異的行蹤才有了方案的逐漸修訂,才有今日的審查嚴格標準。

    所以這種現象其實並不奇怪,特別是處於疫情風暴的湖北武漢。

    所以

    透過流行病學調查後鎖定人群,核酸檢測隔離14天期間的疑似;

    在14天的隔離期間很有可能會發病;

    才會出現“現有疑似病例幾百人,每天確診一兩百人,為何不一次檢測完?”的疑問。

    有沒有幫助到您?

    疫情趕緊過去吧,全國21個城市的級別響應陸續降低,我們所處的省份依然處於1級響應,就在剛才又又一例患者轉陽,我們才是最辛苦最惱火的。

    嗚嗚嗚好想出去吃火鍋,好想出去賞桃花。

    戰役必勝,最後幾天給我們加個油吧!!!┭┮﹏┭┮

  • 13 # 歷史三日談

    這也是很多人困惑的資料,每天的疑似病例都在數百的增長,但是憑藉現在的檢測能力,每天萬人份都綽綽有餘,但是每天的確診新冠病毒依舊有上百人,一天兩天還能理解,因為官方也提到。

    現在新增加的確診病例,主要是從疑似病例轉化而來,這也能夠理解,畢竟疑似病例好幾百,確診出來一百多個新冠病毒感染者也合情合理,大部分情況下,疑似病例基本上小於等於確診病例。

    但是一直不斷的新增的話就有點讓人費解了,不管是疑似還是新增,按道理來說經過幾遍的摸排和耙梳,底數應該早就出來了,現在外放輸入,內防擴散,本地疫情的發展,基本上也很難受到外界的影響。

    尤其是武漢,前面因為監獄犯人出漢事件,很多人因此受到了問責處理,目前來說武漢的封城,應該是嚴絲合縫密不透風,也就是說不管是新增疑似還是新增確診,都是內部正常人群轉化過來的。

    但是前面已經說了摸排清零,即使清零不徹底,畢竟有一些可能潛伏期的原因,不見得就能摸排出來,但每天這樣的漲漲漲,關鍵是所有人都在焦急的等著武漢,等著武漢增長的數字清零。

    等待武漢確診病例每天不斷的減少,直到清零,雖然現在的情況已經十分好轉,至少武漢地區已經出現了可控的趨勢,這已經是十分難得的成就,而且每天的治癒率的確大幅高於確診病例。

    但是現在大家看到每天幾百的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依舊會覺得心裡不託底,每天一百多人的增幅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既然在曾,也就意味著情況有惡變的可能,大家付出的心血也有功虧一簣的可控。

    反轉大家肯定是受不了的,因此,武漢一百多的數字什麼時候變成幾十,三位數變成兩位數,兩位數變成一位數,恐怕只有到那個時候,全國人民才能放心,才能真正的鬆一口氣,真正的笑逐顏開。

  • 14 # 營養醫師小麥姐

    目前,武漢新增確診病例中80%~90%由疑似病例轉過來的。這是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新聞釋出會上介紹的。看了一下今天疫情通報,昨日累計確診143例,目前現有疑似病例522例,昨日新增疑似142例。看到這些資料,朋友們很奇怪,每天確診一兩百,幹嘛不一次檢測完呢?檢完了集中治療不是省事了嗎?肯定不會這麼簡單了。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疑似病例,依據來自3月3日國家衛健委釋出的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1.什麼人是疑似病例呢?就是臨床表現與確診病例很像,再加上下列流行病史中任何1條就是疑似病例。

    ①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群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

    ④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以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2.湖北地區確診病例主要來自疑似病例,那疑似病例怎麼轉成確診病例呢?

    疑似病例同時具備以下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者:

    ①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這也是目前最常用於新冠病毒篩查方法。

    ②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這個一般用於科研,很少用於臨床。

    3.疑似病例怎麼排除新冠肺炎呢?

    疑似病例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兩次取樣時間相隔24小時。而且,還要發病7天后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抗體IgM和lgG仍為陰性,這樣可以排除疑似病毒。

    4.為什麼不一次性把疑似病例全部檢測完呢?

    這在技術沒有難度,事實上也在做,但為什麼不能轉為確診或排除呢?因為所有檢測方法都需要時間,前期單純應用核酸檢測還存在較高假陰性,現在加上特異性抗體檢測,應該會增加準確度,並加快速度。

    結言:現有疑似病例幾百人,並不是沒有進行一次性檢測原因,是因為檢測結果需要時間等待。然後,重要的是,疑似病例是個動態資料,有人排除,有人確診,也有新增。
  • 15 # 張壘醫生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自進入3月份以來,我國的疫情形勢已逐步進入“可防可控”的階段了,體現在每日的新增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較前相比急劇減少,治癒出院者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好訊息,但每天都關注疫情資料變化的朋友可能有疑問了,既然現在的核酸檢測已經達到了“供>求”的時候,怎麼還有疑似病例呢,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看法。

    先看看最新的疫情資料是什麼情況

    ▼3月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39例,新增死亡病例31例(湖北31例),新增疑似病例143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189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584人,重症病例減少464例。截至3月4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5352例(其中重症病例5952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52045例,累計死亡病例3012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0409例,現有疑似病例52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6902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2870人(注:以上統計資料均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

    ▼從近段時間國家衛健委釋出的疫情統計資料中進行對比後不難發現,疑似病例已經從疫情嚴重時候的五位數下降到了現在的三位數,不是說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金標準”嗎,隨著科研的投入,核酸試劑大批次的生產,核酸檢測機構的增多,現在應該是出於“供>求”的階段了,為什麼每日還是零星的有百來個疑似病例呢,其實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沒有詳細閱讀過最新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指南的話非常容易走進這樣的一個“誤區”,注意了,實際上這些疑似病例並不是沒有給他進行核酸檢測,相反,肯定是第一時間就進行了這項工作,很大可能是檢測為陰性,但臨床症狀與新冠肺炎卻非常的相似,下面我們來看看對於“疑似病例”官方是怎麼解讀的。

    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疑似病例、確診病例”?

    ①流行病學史

    ●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它病例報告社群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發病前14天內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者)有接觸史;

    ●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群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聚集性發病(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②臨床表現

    ●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

    ●具有上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特徵;

    ●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兩條。

    ●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三條。

    ●小結中的兩項中,必須具備其中的一項,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

    ④確診病例

    ●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血清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小結:疑似的病例同時具備以上所講到的病原學或血清學證據之一即可診斷為“確診病例”。

    為什麼不把病人一次性檢測完,然後直接宣佈是新冠肺炎患者還是不是新冠肺炎患者?

    ▼在開篇我就談到,這其實是對新冠肺炎診斷的認識上的一種“誤區”,很多人可能認為僅僅是透過一次核酸檢測就可以根據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來當機立斷並宣佈答案,大錯特錯,我前面之所以苦口婆心的把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一條一條的羅列出來,就是為現在的解答做鋪墊的。

    ▼乾貨來了,我假設現在就有一個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人,不論是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肺部CT、血常規都滿足疑似病例的那些條條框框,但是,在接下來為他做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時並不是陽性,或者血清的IgM抗體、IgG抗體陰性,或者做病毒基因測序後和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並不能達到高度同源的地步,所以,這個病人暫時是不能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有可能是核酸檢測時標本取得不規範出現誤差,也有可能是暫時還檢測不出來需要多次複查,醫學是嚴謹的,所以這個人暫時只能稱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人”,需要等待他符合確診病例的那幾個條條框框中的任意一項時,才能宣佈並上報為“確診病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個人可能符合疑似病例的標準,但是多日複查病學、血清學還是不符合,那這個人有可能是個就是流感,說白了,流感它也是病毒感染,它完全可以出現發熱、乾咳、血常規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等情況,所以鍾南山院士也曾經提到,區分開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也是防疫中重要的一項,所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它是一個傳染病,我們既不能隨隨便便的放過蛛絲馬跡,但也不要一刀切,所以每日都有疑似病例完全屬於正常現象。

    綜合總結

    ▼醫學它是一門複雜的學科,正是由於專業的特殊性,疾病的不確定性,在臨床上就會“千變萬化”,臨床診療指南只是給你一個參考方向,不能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所以沒有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普通人容易走入一個誤區,而醫生診治疾病是必須走出象牙塔的。如同尿路感染一樣,有的人有腰痛的症狀,有的人就沒有,有的人有尿頻尿急尿痛,有的人就沒有,有的人尿培養做出來有細菌,但有的人就是培養不出來細菌,所以需要視情況而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方能精確診斷,然後對症治療。

  • 16 # 汪醫生小課堂

    今天的疑似病例522人,這個數字相對於前段時間高峰期每日新增幾千人已經少了很多,而且隨著復工復產,核酸試劑的產量也上來了。要說高峰期檢測試劑少疑似患者多檢測不過來可以理解,那麼現在僅僅數百人為什麼不一次檢測完呢?估計很多網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確實現在每日新增疑似患者不多,核酸檢驗試劑的供應量也比以前更充足。但這裡有一個檢驗陽性率的問題,會有部分患者是假陰性的,透過一次核酸檢測沒有檢測出來,但是卻又接觸史和比較典型的症狀,那麼這些人還是疑似患者,還需要多測幾次,這也是疑似患者沒辦法一次檢測完的原因。

    從另一個角度看,每天都會有新增的疑似患者,我覺得不太可能來一個疑似就檢測一個,應該還是每天固定時間做檢測,檢測出來也需要時間,這是疑似患者不能清零的原因之一。只有哪天不再新增疑似患者,然後集中把那些現有疑似患者檢測掉,一般連續兩到三次檢測陰性可以暫時排除,但是還需要單獨隔離14天以上。

  • 17 # 我是帥哥還是

    兄弟,你想想,500多人當中可能有一大半症狀不明顯,或者要更科學的檢測方法,血檢,可能要7天時間。然後每天也有100多人增加,所以還要個週期才能消化掉

  • 18 # 有溫度的住培醫生

    很理解這位題主的心情,看著國內疫情場面逐漸控制,疑似病人卻遲遲不能清零,還有新增疑似病例的出現。我們會有疑問,咋回事呢?隨著疫情的控制,核酸檢測試劑的充足、醫務人員的合理調配,應該所有的疑似患者都能接受病原學檢測,確定是不是呀?事情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以下為你詳細解釋。

    1、疑似病例病原學檢測陰性,不一定能從疑似病例裡完全排除,還要繼續觀察臨床表現,複查病原學檢測。

    新型冠狀病毒診斷的金標準仍然是病原學檢測,符合流行病史和臨床表現的患者可以確診為疑似病例。截止目前我國還有522名疑似病例患者,就算所有的疑似病例患者都接受了病原學檢測,檢測結果陽性即可確診。但是檢測結果陰性的患者並不能完全排除,我們知道存在假陰性的情況,接下來需要繼續觀察患者臨床表現及複查病原學檢測,才能進一步明確患者是被從疑似病例裡排除還是成為確診病例。當然也存在一些可能,有些患者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病原學檢測一直陰性,所以疑似病例的清除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2、處於觀察期或者剛最追蹤到的有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診斷條件的人被確診為疑似病例。

    我們知道一部分疑似病例成為確診病例,一部分被排除,還有一部分還處在疑似病例的位置,這是疑似病例的去處。但是我們知道目前我們國家疫情還未取得全面的勝利。有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存在,就有傳染別人的風險,就會出現新增的疑似病例。這也是全國各地陸續返工後,反覆強調自我防護措施的原因。我們要保護好自己,避免被傳染,成為新增疑似患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陸續報道的出現典型症狀,最終被確診的一線醫務人員,他們已經經過嚴格的培訓,在現有的防護措施下做好自我防護,但還是有人會被傳染,他們是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無法選擇良好的環境,不幸被傳染。但我們生活的環境比他們好多了,只要做好自我防護,被傳染的風險性也大大降低。疫情防控的任何一個階段,我們都要全力以赴。

    小結:疑似病例的清零還需要些時日,因為很多時候病原檢測陰性,就不能完全把他從疑似病例裡排除,還需要繼續觀察患者臨床表現及複查病原學檢測,這都需要時間的。另外目前還有新增疑似病例。在疫情未完全結束之前,我們不可驚慌,也不可掉以輕心,疫情防護工作,我們一直在路上。出門戴上你的口罩,不聚群。

  • 19 # 李固雨

    問題是你做完檢測是陰性但症狀典型你也不能排除啊,還是繼續歸為疑似,反覆檢測觀察1個星期,這一個星期這個人都是疑似。有些人檢查好幾次才測到陽性的。

  • 20 # 有點理想的住院醫

    你好,我是一名內科醫師,來回答你的問題。經過全國各地的努力,疫情在逐步的得到控制。現在每天新增確診的人數在逐步減少,新增疑似的人數也在逐步減少。截止到北京時間03.05 20:00,全國現有疑似病例522例。有很多網友如題主一樣,心裡面有疑惑,為什麼不一次把疑似病例都檢測完呢,這樣就可以一下子明確疑似病例到底是不是感染病例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存在偏差的,下面來給大家來解釋一下!

    疑似病例為何不一次檢測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明確一下疑似病例及確診病例的診斷標準,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有流行病學史中的任何一條,且符合臨床表現中任意2條。無明確流行病學史的,符合臨床表現中的3條,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有些留學生歸國隔離嫌隔離條件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