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扎西鍋鍋鍋

    明朝和清朝之分析

    明朝自永樂年間派遣鄭和下西洋,

    是那個時代最強大的海上艦隊!

    明朝期間有湖凇,泉州,廣州,南京,廈州

    等海上通商口岸和西洋商人有大量的商業往來

    在清朝直到外國艦隊打破一直閉關鎖國的國家之前,

    只有廣州(十三洋行)一個通商口岸,

    這對於偌大的一個國家,正常嗎?

    明朝時期遍繪的《永樂大典》堪成是中華文化最璀璨的寶珠,

    而清朝的《四庫全書》僅僅把文字侷限於經史子集死套裡面,

    而且大量對帶有滿清不利的字眼的書籍在編書期間被完全毀掉!

    明朝軍隊中火器的使用佔到整個軍隊的70%以上,

    而到了清朝,直到乾隆年間,軍隊中最厲害的遠端武器不過是弓箭,

    道光年間,林則徐抗擊英軍期間,魏源獻出的武器圖案是明朝的紅衣大炮,

    可見,清朝期間,軍事科技比起明朝是大大的落後.

    腐敗,在任何封建時代都有,

    只是在國難危急的明朝晚期,這個問題突現的特別危險!

    清朝乾隆年間,和(王申)貪汙了10億兩白銀,是那個時代20年國庫收入!

    由此可見清朝腐敗一斑.

    當然,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只要是像崇禎,雍正這樣勵精圖治的話,

    皇帝還算神智清醒,都不會容忍貪汙的存在!

    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規定只要發現官員貪汙超過80兩銀子就要活扒人皮!

    可以說,明朝除了像天啟這樣的木匠皇帝,基本上在這個問題都不會手軟的!

    儘管明朝和清朝對腐敗問題都看的很重,

    但是,這兩個朝代都會有大量的腐敗份子!

    腐敗問題很嚴重,但在國泰民安的洪武永樂或是康熙乾隆時代,

    不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大局.

    但是到了外敵入侵的問題出現時,腐敗就成了架在國家頭上的一把刀!

    至於,明朝的滅亡,接著清朝跟著出現,

    如果不仔細研究問題的本質的話,

    還會真以為清滅明,而立!

    明朝在軍事上的失敗,

    非兵不利,戰不善,或者武器裝備不齊全.

    關鍵是用人失誤.

    如果從軍隊數量,單兵作戰力,武器裝備等各方面的比較,

    清兵的作戰能力遠遠不及明朝軍隊.

    明朝有最優秀的將軍,

    從徐達,常遇春到後來的袁崇煥,熊庭秉,

    無不具有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

    可是在制度上缺陷,

    卻導致了明朝後期軍事的失敗,

    文官節制,將軍不放權是限制將軍發揮才能的最大障礙.

    明朝時代的起義軍大順或者大西都是不成氣候的,

    關鍵是那個時代地方政府軍缺乏優秀將領所導致,

    讓起義軍隊坐大.

    很可惜,李自成,張獻忠不是成大事的人,

    他們做個優秀的軍事將領可惜很出色,

    但絕對不是治理國家的人才.

    明朝的內亂,

    讓後金揀了便宜,

    明朝當時如果能夠徹底改變用人制度,

    可能會扭轉局面.

    當時的局面很像20世紀30-40年代的抗日戰爭,

    明朝(國民政府)究竟是聯合後金(日本)剿滅叛亂(其實共產黨能成功,關鍵在於能夠有效治理國家),還是聯合起義軍消滅外敵,都沒有作出很好的決斷,當時如果能夠順利把起義軍招安收編調配到東北前線,局面可能是另種情況.

    假如歷史發生改變,明朝延續下來,起義軍肯定會被鎮壓,當然基於世仇,明朝肯定會對後金(清)發動戰爭,至於重新建立"奴爾甘多司",東北的版圖可能會擴充套件到北大興安嶺以北至少有300公里.漢朝能夠平定匈奴,明朝對蒙古的戰爭肯定是各有勝負,當然,皇帝不會去親征,由於文化的落後,蒙古的土地上人會被明朝政府征服.因為那個時代是由冷兵器向熱兵器時代轉型的時代,明朝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當然明朝政府也從沒間斷和西洋之間的聯絡.至少是在17世紀到18世紀之間,明朝軍隊完全近代化,近代化的結果會完全改變軍隊實力的對峙.在冷兵器時代,文明是很難戰勝野蠻,因為野蠻就無所畏懼,短兵相見蠻者勝.但是到了熱兵器時代,文明的軍事實力就遠遠高出野蠻,因為近代化所需的資金沒有文明的財富長期支撐的話,是無法完成的.如果明朝順利完成近代化,那麼漢人將成為西伯利亞的主人,而且俄羅斯也將只是一個荒蠻小國,明朝版圖不止是(原)明朝中期的盛況,至少擁有1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明朝的文明確保了這個政府比元朝能夠更加有效的管理起新獲得的土地.如果這樣的發展趨勢到了19世紀到20世紀,明朝政府可能逐漸變成一個君主立憲的政府,即便是再次出現像天啟一樣的皇帝,不會再對政府產生惡劣的影響.而我們這個時代可能是延續數千年的世界第一大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明帝國.

    而這一切都因為野蠻的後金政權的出現所改變,這個政權把我們帶入了荒蠻和落後,這個政權極度封閉自守,可想而知,我們中國蒙受災難從何而來?是文明的毀滅!!!明朝的開放的毀滅!!!滿清是中國永遠的噩夢,我們要永遠銘記這樣的災難

  • 2 # 紫霄塵浮

    所謂強盛與否的評價,是一直感性認知,透過建立、擴張、衰退、延續、結局等直觀表象,做出的結論。如果同意“明朝不如漢唐強盛”,自然可以舉出論證。比如明代前後七子就有口號: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按道理,宋詞詩文、元曲評書也是很優秀的文學,明朝自己還有許多著名小說、戲劇,但明代文壇選取了秦漢盛唐,顯然是有認同其國勢強盛、功業卓著之意,進而表現在散文、詩歌上面。另一個很明顯的對比,就是隔海相望的日本。漢朝時日本還在列國並存,其中一個倭奴國還向漢光武帝稱臣,得到“漢委倭奴國王印”,如今是日本的國寶。唐朝時日本已統一,但白江口一戰被唐軍教做人,從此“日本遣唐使”“唐人、唐人街”之名顯留於世。宋朝時,日本人訪華仍以“唐”稱中國,宋亡之後,日本屢屢挑釁元明清三朝,而元朝沒教做人。明朝一昧海禁避倭寇,雖最終抗倭成功,也援朝粉碎豐臣秀吉的圖謀,但畢竟沒漢唐那樣令日本臣服,清朝更不用說了,一恥於甲午海戰,二恥於庚子國變,三恥於日俄戰爭。自近代以來的亞太圈,日本文學 醫學 影視 文化 科技,無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日本對中國朝代的認知、態度,都會體現在裡面,進而國人可以明顯感知到。  還有就是邊疆形勢,明朝開國才80餘年就遭受了土木堡之變的重挫並被蒙古人圍攻京城。交趾只統轄了20來年,河套幾度易手,哈密很早就無法掌握,長期依靠長城來被動防禦,最終一亡於李闖,二亡於滿清。對比漢朝前期對匈奴雖然屈辱、兩敗俱傷,但很勵志很奮進,之後滅朝鮮、收西南夷、並南越、佔河西走廊、進軍西域,幾乎無敵於東方,即使東漢末年四分五裂,也能徵烏桓、並南中、討高句麗、統百越。唐朝則是四面開戰,似乎還真是沒哪個國家沒交過手,滅三個突厥、吐谷渾、薛延陀、百濟、高句麗、突騎施、大小勃律、石國,不論勝敗,從唐太宗到唐玄宗末年,始終是“天可汗”的存在,即使安史之亂後藩鎮並起,依然能構建起圍困吐蕃的大戰略,直到把回鶻、吐蕃、南詔這些硬對手都送走完。這些都很能反映出,漢唐的開拓精神、主動進攻是貫徹始終的,而明朝則是起初80年有開拓、進攻,後面200年裡就越來越保守被動。明朝確實在一些方面不輸於漢唐,甚至有所超過。有的答主已提到,明朝核心區域的穩定時長,是遠遠超過其他朝代的,從靖難之役結束到崇禎初年。中間的一些中小規模的起義以及廠衛閹黨的動靜,妨礙不了這樣的大局。另一方面,明朝的鼎盛時期,確實得到“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評價。至少鄭和七下西洋這樣的壯舉,比漢唐的官方使團之視野要廣闊,規模更龐大。  漢唐都有一些思想家,但漢的思想繼承於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唐的思想繼承於魏晉南北朝的三教體系,沒有非常大的突破。明朝也繼承了兩宋的程朱理學,發展出陽明心學,對亞太各國都影響深遠,並且還出現李贄粉碎了舊時代,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啟蒙了新時代。漢唐也有引進一些國外的藝術、技術轉為己用,但明朝晚期引進與翻譯的技術、理論要更邏輯思維化,也據此有了自己的新創科學。

  • 3 # 嗯呢呀哈爾西

    清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如果直接對比各項資料的話,明朝肯定沒戲。但清朝對比明朝是有先天優勢的,清朝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了其對於農耕地區和遊牧地區都有需求,遊牧地區可以使其直接獲利,而在明朝,大多數時候是一種負擔,這也就使得清朝統治者有著比明朝統治者更加強烈的擴張慾望。

    清朝與明朝如果放在同樣的高度上去比較的話,清朝未必更強大,八旗兵並沒有比其他進入漢地的其他民族軍隊腐化的更慢,不管是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還是平定其他的叛亂,主要參與者都是漢人八旗和其他人處於遊牧狀態的少數民族部隊。而在明朝,地方軍與清朝情況差不多,而邊軍卻一直保留著相對強悍的戰力。清朝的經濟相對於明朝體積更大,卻未能得到發展。清朝比明朝強大的地方,大多數是以量來戰勝的。

    個人覺得明朝是有漢唐雄風的,永樂時期便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在黑龍江東岸設立了奴爾幹都司,東北地區更設定了大量衛所,統治了蒙古南部,迫使蒙古各部臣服,編修永樂大典,進行永樂大閱兵,一幅萬國來朝的景象,這難道沒有漢唐雄風嗎?明朝於捕魚海之戰擊滅北元,深入大漠,到達貝加爾湖,蒙古各部無不來降,難道沒有漢唐雄風?(下面為網上結果)

    明朝對努爾幹都司確實任用了很多女真官員,但這些女真官員是服務於明朝統治努爾幹都司的。就如同清朝入關統一後,任用很多漢人官員治理漢地,能否認為因為是漢官,就不屬於清朝的直接控制,更何況清朝時皇權不下縣。清朝是實際控制過外東北,但在咸豐時割讓給了沙俄,是否可以理解成外東北不是清朝的地盤?不能拿清朝最大時的疆域對比明朝最小時的疆域,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再說明朝時雲南還控制現在緬甸北部的大片地區,而清朝並沒有控制這些地區。明朝控制過東南亞的部分地區,設舊港宣慰司,清朝可涉足於此?

  • 4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明朝和清朝之分析

    明朝自永樂年間派遣鄭和下西洋,

    是那個時代最強大的海上艦隊!

    明朝期間有湖凇,泉州,廣州,南京,廈州

    等海上通商口岸和西洋商人有大量的商業往來

    在清朝直到外國艦隊打破一直閉關鎖國的國家之前,

    只有廣州(十三洋行)一個通商口岸,

    這對於偌大的一個國家,正常嗎?

    明朝時期遍繪的《永樂大典》堪成是中華文化最璀璨的寶珠,

    而清朝的《四庫全書》僅僅把文字侷限於經史子集死套裡面,

    而且大量對帶有滿清不利的字眼的書籍在編書期間被完全毀掉!

    明朝軍隊中火器的使用佔到整個軍隊的70%以上,

    而到了清朝,直到乾隆年間,軍隊中最厲害的遠端武器不過是弓箭,

    道光年間,林則徐抗擊英軍期間,魏源獻出的武器圖案是明朝的紅衣大炮,

    可見,清朝期間,軍事科技比起明朝是大大的落後.

    腐敗,在任何封建時代都有,

    只是在國難危急的明朝晚期,這個問題突現的特別危險!

    清朝乾隆年間,和(王申)貪汙了10億兩白銀,是那個時代20年國庫收入!

    由此可見清朝腐敗一斑.

    當然,明朝和清朝的皇帝只要是像崇禎,雍正這樣勵精圖治的話,

    皇帝還算神智清醒,都不會容忍貪汙的存在!

    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規定只要發現官員貪汙超過80兩銀子就要活扒人皮!

    可以說,明朝除了像天啟這樣的木匠皇帝,基本上在這個問題都不會手軟的!

    儘管明朝和清朝對腐敗問題都看的很重,

    但是,這兩個朝代都會有大量的腐敗份子!

    腐敗問題很嚴重,但在國泰民安的洪武永樂或是康熙乾隆時代,

    不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大局.

    但是到了外敵入侵的問題出現時,腐敗就成了架在國家頭上的一把刀!

    至於,明朝的滅亡,接著清朝跟著出現,

    如果不仔細研究問題的本質的話,

    還會真以為清滅明,而立!

    明朝在軍事上的失敗,

    非兵不利,戰不善,或者武器裝備不齊全.

    關鍵是用人失誤.

    如果從軍隊數量,單兵作戰力,武器裝備等各方面的比較,

    清兵的作戰能力遠遠不及明朝軍隊.

    明朝有最優秀的將軍,

    從徐達,常遇春到後來的袁崇煥,熊庭秉,

    無不具有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

    可是在制度上缺陷,

    卻導致了明朝後期軍事的失敗,

    文官節制,將軍不放權是限制將軍發揮才能的最大障礙.

    明朝時代的起義軍大順或者大西都是不成氣候的,

    關鍵是那個時代地方政府軍缺乏優秀將領所導致,

    讓起義軍隊坐大.

    很可惜,李自成,張獻忠不是成大事的人,

    他們做個優秀的軍事將領可惜很出色,

    但絕對不是治理國家的人才.

    明朝的內亂,

    讓後金揀了便宜,

    明朝當時如果能夠徹底改變用人制度,

    可能會扭轉局面.

    當時的局面很像20世紀30-40年代的抗日戰爭,

    明朝(國民政府)究竟是聯合後金(日本)剿滅叛亂(其實共產黨能成功,關鍵在於能夠有效治理國家),還是聯合起義軍消滅外敵,都沒有作出很好的決斷,當時如果能夠順利把起義軍招安收編調配到東北前線,局面可能是另種情況.

    假如歷史發生改變,明朝延續下來,起義軍肯定會被鎮壓,當然基於世仇,明朝肯定會對後金(清)發動戰爭,至於重新建立"奴爾甘多司",東北的版圖可能會擴充套件到北大興安嶺以北至少有300公里.漢朝能夠平定匈奴,明朝對蒙古的戰爭肯定是各有勝負,當然,皇帝不會去親征,由於文化的落後,蒙古的土地上人會被明朝政府征服.因為那個時代是由冷兵器向熱兵器時代轉型的時代,明朝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當然明朝政府也從沒間斷和西洋之間的聯絡.至少是在17世紀到18世紀之間,明朝軍隊完全近代化,近代化的結果會完全改變軍隊實力的對峙.在冷兵器時代,文明是很難戰勝野蠻,因為野蠻就無所畏懼,短兵相見蠻者勝.但是到了熱兵器時代,文明的軍事實力就遠遠高出野蠻,因為近代化所需的資金沒有文明的財富長期支撐的話,是無法完成的.如果明朝順利完成近代化,那麼漢人將成為西伯利亞的主人,而且俄羅斯也將只是一個荒蠻小國,明朝版圖不止是(原)明朝中期的盛況,至少擁有1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明朝的文明確保了這個政府比元朝能夠更加有效的管理起新獲得的土地.如果這樣的發展趨勢到了19世紀到20世紀,明朝政府可能逐漸變成一個君主立憲的政府,即便是再次出現像天啟一樣的皇帝,不會再對政府產生惡劣的影響.而我們這個時代可能是延續數千年的世界第一大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明帝國.

    而這一切都因為野蠻的後金政權的出現所改變,這個政權把我們帶入了荒蠻和落後,這個政權極度封閉自守,可想而知,我們中國蒙受災難從何而來?是文明的毀滅!!!明朝的開放的毀滅!!!滿清是中國永遠的噩夢,我們要永遠銘記這樣的災難!!!

    明朝沒有漢唐雄風自錯誤的觀點:

    從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1368)到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於北京景山明朝滅亡(1644),歷經十六位皇帝,共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的建立使得漢人推翻了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在整個中國封建歷史算是比較長壽的朝代,其中更有兩位皇帝在位時間超過四十年(嘉靖45年、萬曆48年),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明朝繁榮昌盛,軍力強大,重振漢唐雄風。尤其是永樂一朝,經過洪武年間的勵精圖治,形成了萬國來朝的局面,周邊眾多國家每年都向明朝納貢稱臣。在當時世界的地位可媲美當今的美國,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傳播的是和平,美國發動的是戰爭。

    朱元璋打天下,以歷史最卑賤的身份先後滅掉陳友諒、張士誠,把蒙古人趕出北京。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把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自此開始,這片土地一直都在外族手裡。後來宋朝建立,宋太祖趙匡胤夠雄才偉略了,亦未能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後整個宋朝也沒人能做到,宋亡後燕雲十六州落到了蒙古人的手裡。朱元璋舉起“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這個口號後來被孫中山借鑑),重新奪得了這塊寶地收歸漢人所有,五百年間只朱元璋一人做到。朱棣坐天下,靖難之役從北京打到南京,北征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太祖、成祖兩父子都心狠手辣,做事毫不含糊,其功績個人認為比唐高祖、唐太宗父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朝洪武年間罷中書省,廢除了千餘年的宰相制度,使皇權高度集中,明朝前一百年由於太祖和成祖的影響,明朝一直政治清明、社會穩步發展。

    但因明朝中後期,皇帝大多慵懶,怠於政事,使得奸臣當道,宦患成災,比如愛鬥蛐蛐的宣宗、給自己封官的武宗、渴望成仙的世宗、愛做木工的熹宗,如果這些只是個人的一點業務愛好那也無可厚非,畢竟誰沒有一點愛好呢,但如果玩物喪志那遭殃的不僅是國家,還有老百姓。嘉靖二十五年不上朝,所以才有了嚴嵩、嚴世藩父子獨攬朝政二十年。他的孫子萬曆比他還多了兩年,二十七年不上朝。正是因為皇帝偷懶,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使得明朝成為了太監的歷史舞臺,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流,由於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騙取皇帝的信任,玩弄大權、貪汙受賄、禍國殃民、禍害忠臣、擾亂朝綱。經過長時間的折騰,明已元氣大傷,國力日漸衰退。縱使明朝最後一位好皇帝思宗有扶大廈之傾倒的雄心,可因國家積病已深,最後也是有心無力。

    但明朝人是剛強的,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在滿清統治之初,寧被砍頭,也不剃髮。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思宗寧死也不屈服,最後在故宮後面的景山上吊而亡,並留下遺書: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與朱元璋打入北京時元順帝的倉皇而逃是不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後還不得不提一個人,一個“立德、立言、立功”的聖人,他的思想對宋朝程朱理學進行顛覆和批判,不僅對當時的明朝產生巨大影響,而且遠播海外。這個人就是王守仁,號陽明,他的思想理論被稱為“陽明心學”。 “知行合一”、“良知說”都是陽明心學的觀點,徐階、張居正、唐順之都是心學的推崇者。本人對陽明心學只知皮毛,其博大精深不是一時能參透的。王陽明認為“知”與“行”是同一個過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相互包含,即知識與實踐永遠是一回事。這與朱熹的“真知必然行”,先知後行的觀點不一樣。朱熹認為格物而窮理,王陽明則認為心即是理,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得到。王陽明的心學對明末的思想啟蒙運動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明末以李贄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解放思想禁錮,打破傳統,發揚個性,這些心學觀點與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形成對抗,因為朱子學說一直在封建社會佔據主流,明末的心學主張被認為是異端學說。海外受心學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日本,心學傳入日本後,一些信奉陽明學的傑出人物,如伊藤博文,以陽明學為理論武器,倡導開國倒幕,推動了明治維新的實現,瓦解了日本封建體制,由此而開啟了日本社會通向近代化的大門,為日本實現資本主義奠定了基礎。

  • 5 # 一杯紫米露

    1,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強盛期。也有自己的衰退期,不能依據朝代的更替來判斷朝代的強弱,元朝還是被明朝終結的呢,說明勝過元也不一定吧,蒙古人的鐵騎可是打到波德平原了。

    2,強大與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國家的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體現,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等,就算清朝軍事強過明朝(注意,我說的是就算,明粉別激動),其他方面呢,至少文化方面肯定比不上,明亡數百年朝鮮還用崇禎年號呢。

    3,至於漢唐雄風,明朝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個表現在方方面面,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深,程朱理學對思想的進一步禁錮等等,這就導致社會的創造力被壓制和限制。同時北方遊牧和漁獵民族的組織能力已遠超漢唐時期,後金很短的時期就建立媲美明朝的中央封建組織架構,更有效的調動全部國力對抗明朝。反觀漢唐,北方的匈奴突厥一直都是遊牧民族鬆散的組織架構。統一的漢唐對於他們而言是降維打擊。綜上所述,在對內的文化和對外的戰爭上,明朝自然不如漢唐來的氣勢磅礴。

  • 6 # 白鶴林小酒館

    明朝也有強大的時候,比如朱元璋時期北逐蒙元,多次深入草原。永樂大帝時期,更是多次親征,掃蕩蒙古殘餘勢力。直到後期,憲宗時期,仍然對女貞進行了一次進攻,史稱成化犁庭。說明朝弱於清朝,是不對的,要看具體時期。

  • 7 # 念川憶流

    首先強盛的標準是什麼?活得久?實控地盤大?人口多?耕地多?

    如果只是感官上對周邊的強盛,那隻能說是宣傳口問題。

    時代問題:

    漢的周邊環境跟唐不一樣,明跟漢唐更是天差地別。

    漢的時代在東北亞方向有大敵麼?沒有,他在西北方向和草原方向有長期敵人。

    唐的時代東北亞已經有了完整的成熟的地方政權,武力並不弱於草原,一茬茬的地方政權在東北亞雨後春筍一般,西北和草原方向不比漢要面對的好多少,西南已經開始出現強權。

    漢的時代沒有唐的時代這麼棘手的多方面競爭對手,如果唐朝崩潰之後迅速崛起的中央政權武力強勁,迅速打崩周邊地方政權,不給對方整合的可能,後一個朝代會好過的多。

    認同感問題:

    胡無百年國運,宋之前是籠罩在周邊的魔咒,中原武力輸出差不多有點起色就會被弄死弄殘,典型的如高句麗,東北亞第一個地方民族強權就這麼滅亡了,有民族會在高句麗之後自稱濊貊又或者扶余?整合出來一個高句麗人了嘛?沒有

    但是宋的時代,北方和東北方整合出來了倆認同感極強的ID——蒙古+女真人

    原因很簡單,女真按著趙宋摩擦把北宋趙官家熬燈油,蒙古的和尚刨了趙官家的皇陵砍了頭蓋骨做法器,所以前後兩個毀滅了中原王朝中樞的貨色一個成了東北亞地區的認同,一個成了草原遊牧的認同,東北亞女真人之後只剩女真人,北方的蒙古之後只剩蒙古。

    漢唐需要面對這種規模巨大的認同感之後的敵人麼?不需要的。

    只是一個自我掛著高句麗的名義上的朝鮮,都不是一個善茬,蒙元對王氏高麗的提攜,帶來的後果就是豬爸爸起來那會,只是東北亞邊陲都蹲著一個步騎十萬+級別的國家李氏朝鮮,靠著參考中原制度建立起來的李朝初期,一邊跟明軍邊境摩擦一邊在討論入主中原,最後憋出來50多萬軍職人員出來,即便是在16世紀後期軍制體制雙重崩潰的情況下,八道瓦解三都淪陷之餘,這些貨色手下依舊有17W+的軍隊,導致十幾萬本子只能確保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事實上從來沒有全境佔領的能力。胡亂之時滿洲軍隊更是快進快出,逼迫朝鮮臣服就立刻撤軍不多深陷。

    明朝僅僅是朝鮮半島一地所要面對的政權,就不是唐朝更不是漢朝所要面對的敵人的組織度,那麼出發基地下的遼東,中原王朝又丟掉了多久才被豬爸爸重新收復?北中國又是丟了多少年?全中國又丟了多少年?

    如果你覺得豬爸爸格局生娃都爛,你能否給當年的中國一個漢朝或者唐朝時期,中國周邊的格局環境出來呢?連漢、唐時代只配零星帶過的日本,在明朝都能揮軍十餘萬渡海遠征。所以每個朝代都屬於自己的魅力,我覺得強大應該從多方面結合。

  • 8 # 艱辛打工人

    可能是你接觸的是一些影視作品,或者是一些有指向性的書籍,這些都有些片面。明朝一直都是很強大的,只是在一些決策上犯了錯誤,其綜合實力一直到萬曆時代都是強大的。後來如果不是各種錯誤的決策,以及上層的腐化墮落,也不會有黑暗的三百年

  • 9 # 牛在天1166

    我大明沒有滿清強大嗎?除國土面積是沒有,科技 軍事 經濟 文化 哪樣不甩滿清幾條街!但國土面積也不能代表強大呀 俄熊國土面積比美國大多了,但是美國比俄熊強大不知道多少倍吧!

  • 10 # 夏雨風

    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最後的五大封建王朝。任何朝代都有巔峰,也都有沒落的。盛衰興亡都有各自的規律。

    大明有《永樂大典》,有《三國演義》丶《水滸傳》等古典小說,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有李時珍《本草綱目》丶徐光啟《霞客遊記》等。

    大明有當世最強大的海軍和海艦,鄭和大寶船隊七巡南洋,南洋諸國頂禮膜拜,有許多國願入華夏丶甚至有國王客居泉州。

    大明也有"洪武之治”,大明君王不和親,寧死無降。總之,大明也曾有輝煌,也有強盛。大漢盛唐,還有強明,都是中華歷史的偉大篇章,永放光彩!

  • 11 # 楊石頭子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朝代,滅亡以後甚至有人認為明亡之後無中國,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是這樣一個朝代就這樣亡國了,也的確是可惜了。

    那麼今天我們來說說明朝亡國的根本原因。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宋安之認為在於封建社會的土地兼併,開國及其之後的利益集團已經接近於飽和,而其他諸如底層被壓迫的百姓和邊關後金(清)為代表的勢力不滿足於現狀,所以進行了顛覆行動,重新劃分了利益。

    說白了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封建社會王朝不過三百年的魔咒。當然肯定有人會認為兩漢四百餘年兩宋三百多年,但是請注意,兩漢四百餘年是西漢和東漢兩個朝代加起來的,兩宋三百多年是北宋和南宋兩個朝代加起來的。

    王朝為什麼不過三百年呢?

    因為封建社會的王朝建立說白了就是以開國皇帝為首和開國功勳集團瓜分全國資源的成功。由此形成了皇族居中,其他利益集團瓜分利益拱衛這個龐大統治階級的局面。

    但是資源就那麼多,只是夠一小部分利益集團享受,其他階級自然不滿意。封建社會的主體經濟是農業,土地可以說是國家的根本,老百姓有地種有飯吃自然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但是其他官紳階級擴大家族利益的方法就是擴張土地,而他們兼併土地就意味著百姓民不聊生。開國初期兵強馬壯還有政治清明倒是沒什麼,皇帝還可以抑制土地兼併。到了後期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利益集團一年偷偷的兼併一點點土地,累計起來也是了不得。這時候官場腐敗政治黑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軍隊戰鬥力下滑,所以一旦出現一些天災人禍或者有人起兵造反,那麼就意味著其他不甘於受壓迫的勢力可以乘勢而起了,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改朝換代。

    明朝處於封建社會,自然逃脫不了土地兼併這個問題,所以最後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此。

    當然像小冰河期的天災,導致了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民起義大規模爆發,也是客觀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12 # 千山暮雪

    一百個人眼中可以有一百個哈利波特。拿明朝去跟漢、唐比,這本身就說明他已經夠強盛了,漢唐的強大是無敵騎兵,明朝的強大是無敵艦隊,從疆域拓展來說,明朝遠勝漢唐,可惜當時不流行殖民地

  • 13 # 倚樓聽風雨137

    明朝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大一統國家,不管是經濟,軍事,科技包括政治制度,都是在當時的世界前列甚至巔峰。明朝的皇帝給我們的感覺都沒有大作為,這其實只是假象,洪武大帝,永樂帝,還有仁宣之治,包括明成化犁庭,差點把女真搞絕,會把他寫好嗎?後來的孝宗,武宗,嘉靖,萬曆三大徵,都有賴於皇帝能夠做到內閣平衡,直到崇禎不會玩平衡,又遇到了天災!昏招頻出,有心無力,所以有明一代並不弱。而清朝是封建皇帝個人集權的頂峰。因為是漁獵遊牧民族,對於蒙古的控制手段是漢族政府所不及的,透過信仰的力量控制了今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為現代中國版圖提供了基礎!任何一個朝代建立時都會借鑑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制定不同的政治體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舊的制度不改進,不變革,階級差異越來越大,社會基層收到的剝削越來越大,也就不穩定了!

  • 14 # 西城長樂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歷史上的明朝遠比清朝強大。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與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連清朝修的明史稿中也明確承認明朝“遠邁漢唐”,就是說連滿清統治者也承認明朝超越了漢朝和唐朝。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哪個王朝有這種氣魄?

    清朝入關起一共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從簽訂中英《南京條約》起一直到清朝滅亡,總共簽訂了大大小小多達343個喪權辱國的條約,(這還不包括《尼布楚條約》等實際上也是割地換和平的條約)清朝割地賠款,遺臭萬年,讓中國陷入半殖民社會。

    再來對比明朝最後的皇帝崇禎的遺言和清朝末代皇帝宣統的豪言:

    崇禎皇帝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留了一首絕命詩給李自成:“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宣統溥儀的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

    兩下對比就可以看出清朝的統治者到底是什麼貨色,清朝是怎樣一個王朝,清朝這樣的一個王朝有何強大可言。

    有人拿清朝取代明朝試圖論證清朝的進步性,這是站不住腳的,在世界人類歷史上的冷兵器時代從來就不乏野蠻征服文明的例子,例如蒙古人和匈奴人在歐洲的征服擴張,征服的原因是由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的生產方式與民族特性決定的,遊牧民族的兇殘程度遠遠超過了農耕文明,遊牧民族的剽悍兇猛與農耕民族的相對溫和。

    滿清這種遊牧民族恰恰因為野蠻才沒有那麼多的道德文化的制約,導致了滿清這種遊牧民族在爭強鬥狠的冷兵器時代對農耕文明的征服。(幸好現代的工業社會熱兵器時代這種野蠻征服文明的事情已永遠不會發生)

    也有人拿清朝人口的爆增來論證清朝的強大,這種說法同樣站不住腳,比較明朝與清朝的農業生產,生產方式沒有什麼改變,而農業生產唯一的改變是:番薯等從美洲引進的高產作物在中國推廣開了。而正是番薯這種可以在沙地上種植成活的農作物的推廣養活了大量的人口,造成了清朝人口的大量激增。

    縱觀整個清朝基本沒有什麼科技發明,文化也談不上什麼繁榮,思想更是停滯不前, 工商業受到清朝政府極力遏制, 明朝中國商業和手工業繁榮景象在清朝已經大為衰退。

    最重要的就是清朝對比明朝,清朝對人思想的禁錮,在開放的明朝,朝廷內閣認為皇帝的聖旨有問題是可以反對並封回的,最高統治者也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會犯錯。在整個明朝不乏有骨氣的官員,敢於對抗皇帝,對皇帝的錯誤提出尖銳的批評,並且敢記錄皇帝的錯誤言行。

    反觀整個清朝,大興文字獄,殺害知識分子,禁錮整個民族的獨立思想,把人都變成了奴才,甚至無恥到以做奴才為榮,在整個清朝從來就沒有人敢對皇帝提出不同的意見,所有的清朝皇帝在奴才文人的筆下都成了聖主明君,其實人哪有不犯錯誤的呢?

    清朝的統治深深割裂了中華民族的肌體,清朝在中華民族的原先的錚錚鐵骨中強行注入了可悲的奴性血液,清朝這種對民族思想、民族血性的傷害至今仍無法痊癒,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明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明朝的風骨、包容、進取。是清朝的野蠻、落後、奴性遠遠無法相比的。

  • 15 # 宸亮說歷史

    對於你的問題,首先我要表示質疑。因為無論從軍事,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而言,明朝都要比清朝強。但是有一個事實是,清朝最後滅掉了南明,統一了中國,而且清朝的疆域大於明朝,以及清朝的經濟發展要稍微優於明朝。

    為了證明的我的觀點,我將從軍事,政治和文化三個方面,對此進行論述。

    一、軍事上

    明初時,明朝率軍大戰蒙古,朱棣時期還派大軍平定安南,明朝中期時,于謙在北京用二十萬的二線部隊,打跑了精銳的蒙古軍隊,明萬曆年間,明朝又開始三大徵,將日本從朝鮮給趕到海里面。雖然明朝與後金在薩爾滸戰敗,導致明軍元氣大傷,可是明朝仍然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與後金抗衡,之後袁崇煥還一炮幹掉了努爾哈赤。之後皇太極建立清朝,與明朝發生多次戰爭,也沒有佔領明朝,連山海關都沒攻破,最後入關還是吳三桂投敵的,同時內部還有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否則清朝根本就無法入主中原。

    除了介紹明朝的軍事成績之外,我們再來看一下,清朝軍事成績。沙俄八百人入侵中國,清軍死傷眾多,最後康熙還是帶了十萬大軍才平定沙俄入侵,而明朝與日本幹戰的時候,日本有十二萬,明朝只出動了四萬人馬。之後,乾隆時期,攻打緬甸,損失頗多,最後也沒打下來。到了中後期簡直不能看了,與英軍打,敗;與英法聯軍打,敗;與日本打,還是敗;最後還與八國聯軍打,還是敗了。也許有人會說,這些都是外國人,人家武器裝備好一些。那麼我們看一下平定太平天國,平定太平天國,清軍沒有軍力可以對抗,依靠曾國潘的自己軍隊打贏的,這其中還藉助了不少外國勢力幫助。

    因此,在軍事上,明軍和清軍無法比擬,無論是前期,中期還是後期都要強於清軍。

    二、政治上

    政治上,清朝幾乎照搬照抄明朝的各項政治機構,當然也有創新,創新之處就是創立了軍機處,架空了內閣權力。使得中央集權達到頂峰。

    除此之外,清朝政治上重用滿人,對漢人的待遇較低,朝廷重臣多為滿人,致使民族矛盾激烈。明朝卻重用各個民族的人,只要是人才都用,而不論你是漢人還是哪個民族的人。

    因此,在政治上,明朝比清朝更民主一些,兩朝政治情況類似,綜合而言,稍強於清朝。

    三、文化上

    文化上,明朝也是勝於清朝的。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明朝有江南四大才子,有解縉,楊慎,徐渭這三大才子,還有一位聖賢——王守仁。解縉,楊慎以及徐渭還有王守仁這些都是文化界響噹噹的人物。然而縱觀清朝,才子是沒有的,聖賢也是沒有的,對了,曾國藩被稱為半個聖賢,具體如何看待,那需要大家去辨別了。

    科舉方面,明清兩朝都採取八股取士,清朝完全照抄明朝,連創新都沒有。

    因此,在文化方面明朝也遠勝清朝。

    至於明朝有沒有漢唐雄風,我認為是有的,起碼前期是有的,後期由於採取戰略防守的態勢,沒有前期那麼猛了而已。而且,每個朝代的英勇之風都是看皇帝的,漢唐雄風也僅僅在幾位皇帝手上如此而已。

    至於有沒有,我想引用《明史》評價朱棣的話,大家可以一起看看,明朝到底有沒有漢唐雄風。(注意明史是清朝人寫的哦!)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 16 # 自漂自流

    首先,我明確下觀點。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王朝,絕對不是電視劇上那樣的,皇帝無能,官員貪汙,東廠錦衣衛橫行,百姓民不聊生。真正的明朝,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不納貢,不稱稱。他對得起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尊嚴。對明朝的誤解,主要是清朝史官的黑化,以及這些年辮子戲盛行,明朝電視劇較少且都是反面教材(文化部的成員問題)。下面,我從君主、文臣、武將、文化、經濟、制度等方面介紹下明朝的情況。

    第一、明朝的皇帝。很多人的印象中,明朝皇帝不是木匠就是不上朝休閒,長得不是鞋拔子臉就是死胖子,而清朝,則都是玉樹臨風、風流倜儻,勤政愛民的皇帝。其實不然。有明一代、明君聖主有:太祖朱元璋,主要功績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廢丞相、加強中央集權、開創洪武之治。明成組朱棣。主要功績是五徵蒙古、平安南、修建北京城、疏通大運河、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使大明國力走向巔峰。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史學家將齊與西漢的文景之治相媲美,這時期大明帝國文治武功均達到了巔峰。明孝宗朱佑樘,開創弘治中興。讓土木堡之變以來江河日下的大明帝國又一次回到了巔峰。

    除上述皇帝、明朝的其他皇帝也不是那樣一無是處。建文帝在位四年,也曾經逼的各地藩王走投無路,只是操之過急加上用錯了人,不然歷史或許會改下。兩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雖然導致了土木堡之變且自身被俘,但是被俘後的表現比宋朝的那兩位好出太多,從不曾辱沒皇帝的榮譽,並且透過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邊看守的人,最終回到北京重奪帝位。且前期任用“三楊”輔政,也曾取得一定成就。明代宗朱祁鈺,在危難關頭登位,面臨帝國精銳損失殆盡,蒙古兵臨城下的局面,啟用於謙力挽狂瀾。明憲宗政治表現一般,確是難得情種。明武宗朱厚照雖然離經叛道,卻不失為守成之君,他的所作所為,更多是對自身處境的反抗,對文官集團的反抗而已。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雖然後期沉迷修煉,但確實明朝智商最高的皇帝,輕而易舉王弄朝臣與股掌之間,統治帝國40多年,期間風起雲湧,精彩紛呈。明穆宗隆慶皇帝在位期間,名臣輩出,徐階、高拱先後輔政、張居正逐步成長,開創隆慶之治。萬曆前十年、張居正改革,開創萬曆中興,在國本之爭之前,萬曆也不失為一個勤政的好皇帝,後期雖三十年不上朝,但依然牢牢把控朝局,發動萬曆三大徵。那位著名的木匠皇帝,或許真的選錯了職業。崇禎帝上位時,那是氣數已盡,迴天無力。崇禎雖然能力一般,但是其勤政,愛民,勤儉,不近女色,如果不在明末國,不失為一位好的守成之君。那種局勢,朱重八復生也是迴天無力的。

    第二、文臣部分。開國之相李善長,一統江山的劉伯溫,黑衣宰相姚廣孝(朱棣靖難的核心謀士),三楊內閣(楊士奇、楊溥、楊榮)、徐階、高拱、張居正、申時行,都是國之柱石,宰相之才。一代聖人王陽明,更是光耀千古。清官模範海瑞的故事,也與包公比肩。

    第三、武將部分。絕代帥才徐達、無敵先鋒常遇春、湯和、李文忠、鄧愈、沐英、藍玉、張英(靖難名將),于謙(扶大廈於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王陽明(他在那個時代是無敵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遒、遼東長城李成梁、打的日本戰國名將們落花流水的李如松,努爾哈赤的苦主:熊廷弼,明末柱石孫承宗,功過參半的袁崇煥、左良玉、最後的名將盧象升、大明最後的帥才孫傳庭。堅貞不屈的史可法等等。

    第四、文化部分,明代誕生了古代四聖之一的王陽明,其心學風靡一時,其傳人開創的泰州學派,是中國第一次的思想啟蒙。明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都具備劃時代的價值,《金瓶梅》客觀的講,思想價值足以與《紅樓夢》比肩。《永樂大典》卷帙浩繁,比閹割傳統文化的《四庫全書》要高出太多,李時珍的《本朝綱目》,徐光啟《天工開物》,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唐伯虎等四大才子,他們在大明的天空中交相輝映,璀璨奪目。

    第五、經濟部分。明代誕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市民經濟飛速發展,東南沿海地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資本市場、手工作坊,一直到清軍入關,明朝江南的經濟都十分發達,如果不是清軍入關打斷了歷史程序,我相信中國會率先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第六、制度。明朝的內閣制度,是現代內閣制度的雛形、這個制度下,皇帝成為一種制度的產物,加上明代的言官制度,太監製度,形成了一種平衡的政治格局,皇帝的權利受到了制度的約束,因此才出現嘉靖朝的“大禮議之爭”,萬曆朝的“國本之爭”,因為皇帝受著禮儀制度和文官集團的制約,他們之間更像是一種合作關係。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確實加強了皇權,但是那龐大的工作壓力,也只有朱元璋、朱棣這種超人才能適應,後代皇帝無奈只能依靠內閣。若順其發展,是有可能將中國從君主專制轉變成議會共和制的。

    最後說下明朝滅亡的幾個主要原因:第一、小冰河時代造成的北方數省顆粒無收,形成明末大規模農民起義。第二、北方女真崛起,經歷萬曆、天啟,已經尾大不掉。第三,文官集團勢力龐大掌握了國家大量資源,崇禎窮的叮噹響,第四,朱元璋時代起分封的藩王耗費了國家大量資源。第五,明末無大才可用,看看崇禎手下那幫人,啥水準,確實很難帶動。明末名將不少,帥才只有一個孫傳庭。以上因素任何一個單獨出現,都不是問題,不足以導致明朝滅亡,但加在一起,尤其是農民起義和滿清,使明朝拆東牆補西牆,無法集中力量解決。

    作為一個封建朝代,明朝有著其本身的侷限性和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問題,但放眼整個封建時代,這個朝代是個偉大的朝代。比之清朝更為偉大和強大。歷史的偶然導致清軍入主中原,從而開了歷史的倒車,無數偶然形成的必然導致近代的屈辱,但歷史沒有假如,我們需要透過表象看到本質,客觀的看待一切。

  • 17 # 大漠狼煙

    明朝自朱棣以後,就沒有了開疆拓土的進取精神,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了,大部分都是守成之君,還有很多昏君。所謂的天子守國門,使明朝的國都200年來飽受邊患,自華夏族立足於世,都是定都內地之中,而治理四方,唯獨明朝朱棣為自己定都邊關,大大加重了國防壓力,導致沒有遷都的餘地,而且明朝重文輕武,重農抑商,自朱棣以後,再也沒有縱橫漠北的名將了,更沒有把異族打的服服帖帖的決定性戰役了。所以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無非是被後人吹捧的。

    自古以來漢人很少大規模投降異族的,而獨在明末,幾十萬軍隊投降滿清,剃髮為奴,爭先恐後,尤其是高官投降數不勝數。而在漢唐這種事雖然也有少數人,但左右不了中國。

    西方人東方人直道現在還稱呼我們漢人、唐人。說明漢唐的影響力非常大。

    明朝中期以後,領土範圍只限漢地十八省,八股取士,禁錮人思想,市井之徒輩起。仁義道德拋之腦後,從小說興起就可以看出。

    清朝之所以比明朝強,

    第一,有開疆拓土的進取精神,雖然後面丟失不少領土,但奠定了目前中國的領土。

    第二,清朝的皇帝沒有不理朝政的昏君。比明朝的皇帝勤快。

  • 18 # 天晴愛睡覺

    明朝奉行的是: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的強硬外交策略

    朱元璋七徵蒙古,朱棣五伐漠北

    不知這樣算不上雄風?

    明朝沒有清朝強大,因為經濟是累積的,前人種地後人收。

    再有,清朝是滿族建立,和蒙古和藏族的關係很好,滿族當權融合了蒙古和藏族,清朝的疆界比明朝大

  • 19 # 浮華的滄桑

    大明雖然說並不是很強大,但是明朝確實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大明祖訓:無兩宋之歲幣、無漢唐之和親。不割地、不納貢、不賠款、不稱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2、縱觀華夏曆史、明朝當為最有骨氣的王朝。崇禎皇帝更是以身殉國!誰是誰非、歷史只有後人評!3、明朝當為後世子孫所敬仰!

    所以說一千個人眼中可以有一千個哈利波特。拿明朝去跟漢、唐比,這本身就說明他已經夠強盛了,只是沒達到第一名罷了。沒幾個人會拿明朝去跟晉、宋比。  

    所謂強盛與否的評價,是一直感性認知,透過建立、擴張、衰退、延續、結局等直觀表象,做出的結論。

    如果同意“明朝不如漢唐強盛”,自然可以舉出論證。比如明代前後七子就有口號: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按道理,宋詞詩文、元曲評書也是很優秀的文學,明朝自己還有許多著名小說、戲劇,但明代文壇選取了秦漢盛唐,顯然是有認同其國勢強盛、功業卓著之意,進而表現在散文、詩歌上面。

    另一個很明顯的對比,就是隔海相望的日本。漢朝時日本還在列國並存,其中一個倭奴國還向漢光武帝稱臣,得到“漢委倭奴國王印”,如今是日本的國寶。唐朝時日本已統一,但白江口一戰被唐軍教做人,從此“日本遣唐使”“唐人、唐人街”之名顯留於世。宋朝時,日本人訪華仍以“唐”稱中國,宋亡之後,日本屢屢挑釁元明清三朝,而元朝沒教做人。明朝一昧海禁避倭寇,雖最終抗倭成功,也援朝粉碎豐臣秀吉的圖謀,但畢竟沒漢唐那樣令日本臣服,清朝更不用說了,一恥於甲午海戰,二恥於庚子國變,三恥於日俄戰爭。

    自近代以來的亞太圈,日本文學 醫學 影視 文化 科技,無疑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日本對中國朝代的認知、態度,都會體現在裡面,進而國人可以明顯感知到。  

    還有就是邊疆形勢,明朝開國才80餘年就遭受了土木堡之變的重挫並被蒙古人圍攻京城。交趾只統轄了20來年,河套幾度易手,哈密很早就無法掌握,長期依靠長城來被動防禦,最終一亡於李闖,二亡於滿清。對比漢朝前期對匈奴雖然屈辱、兩敗俱傷,但很勵志很奮進,之後滅朝鮮、收西南夷、並南越、佔河西走廊、進軍西域,幾乎無敵於東方,即使東漢末年四分五裂,也能徵烏桓、並南中、討高句麗、統百越。唐朝則是四面開戰,似乎還真是沒哪個國家沒交過手,滅三個突厥、吐谷渾、薛延陀、百濟、高句麗、突騎施、大小勃律、石國,不論勝敗,從唐太宗到唐玄宗末年,始終是“天可汗”的存在,即使安史之亂後藩鎮並起,依然能構建起圍困吐蕃的大戰略,直到把回鶻、吐蕃、南詔這些硬對手都送走完。這些都很能反映出,漢唐的開拓精神、主動進攻是貫徹始終的,而明朝則是起初80年有開拓、進攻,後面200年裡就越來越保守被動。明朝確實在一些方面不輸於漢唐,甚至有所超過。有的答主已提到,明朝核心區域的穩定時長,是遠遠超過其他朝代的,從靖難之役結束到崇禎初年。中間的一些中小規模的起義以及廠衛閹黨的動靜,妨礙不了這樣的大局。另一方面,明朝的鼎盛時期,確實得到“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評價。至少鄭和七下西洋這樣的壯舉,比漢唐的官方使團之視野要廣闊,規模更龐大。  

    漢唐都有一些思想家,但漢的思想繼承於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唐的思想繼承於魏晉南北朝的三教體系,沒有非常大的突破。明朝也繼承了兩宋的程朱理學,發展出陽明心學,對亞太各國都影響深遠,並且還出現李贄粉碎了舊時代,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啟蒙了新時代。漢唐也有引進一些國外的藝術、技術轉為己用,但明朝晚期引進與翻譯的技術、理論要更邏輯思維化,也據此有了自己的新創科學

  • 20 # 侃剔

    為什麼明朝沒有清朝強大,這個有點難度,答不出來,但是換個問題,我肯定能答出來,換成清朝為什麼沒有明朝強大,我能舉出科技、文化、制度、思想……等等一系例子來說明清朝為什麼沒有明朝強大,但是問我清朝為什麼比明朝強大,那就有點強人所難了,這就好比,你問我為什麼1比2多,你問我,我問誰去呀!1為什麼比2多?你找專業的數學家也答不出來呀![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七龍珠》中的貝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