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舒心暢然
-
2 # 峰峰說史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太平,以軍功上位的宋江也就沒必要存在了。最主要的是,朝廷被高俅、楊戩、蔡京、童貫等奸佞把持,而這些人都是與梁山有仇怨的。不是朝廷要害死宋江,而是這些人要除掉宋江,以報私仇!自從宋江接受招安那一刻,水泊梁山就已經不存在了!可惜了義結金蘭的那麼多英雄好漢!真是可惜!
-
3 # 武大官人
《水滸傳》作為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吧,即使沒看過原著的也都看過影視作品,一部水滸讓後人看到了江湖豪情快意恩仇,看到了忠信仁義俠氣肝膽,也看到了世事變幻命運無常。
今天我們來聊聊水滸的結局,宋江接受朝廷詔安後反被御賜毒酒一壺
首先高俅童貫等人視宋江他們為眼中釘,(因為他們武藝高強而且很多是被他們直接或者間接所害落草為寇的。)一心想要除掉宋江這一頭領。於是先用毒酒殺盧俊義,然後和皇帝說唯恐宋江為了盧俊義之死造反,皇上可以賜御酒給宋江並希望他再接再厲為國效忠。而高俅那廝便可趁機在御酒裡面下毒,害死宋江(皇上要是問起來就說什麼暴病身亡就好了)。
再說宋江宋江接受招安後,對朝廷更加忠誠。他怎麼會不知道那御酒不是毒酒呢(以前因為皇帝懷疑他曾經賜他一杯毒酒試探過,當然是假的毒酒)。但是他認為“寧可朝廷負我,我不負朝廷,這便是大忠大義。”
為了為梁山留下一個忠義之名,死了之後他宋江以及梁山的眾兄弟們,會因為國奮戰平方臘而以忠臣之名被永遠銘記,而不是一群草寇,保全了他們的忠義之名,也不負“替天行道”這面大旗。兩人死後,宋江給吳用和花榮託夢。吳用去了宋江託夢給他的蓼兒窪,看到了二人的墳墓,準備在宋江墳墓旁的樹上吊。這時,花榮從船上飛奔到宋江墳前,兩人一驚,二人雙雙懸於樹上,自縊而亡。
我們再來看看宋江其人,前期的宋江疏財仗義、濟弱扶貧、孝親敬友,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的英雄豪傑願意跟隨他上梁山。但是他子裡卻還是效忠皇權,虛偽自私,為了自己所謂的“忠”,不顧大半梁山兄弟的反對,執意接受朝廷的詔安,這時的宋江也已經不是梁山上那個匡扶正義受眾人愛戴的大哥了。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才幹超人的大臣都過不了皇帝這關,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不也是把身邊的開國功臣殺了。
其實皇帝都這樣,再者梁山好漢都是草寇,朝廷緝拿要犯,雖說是投靠了朝廷,卻也是一顆危險的定時炸彈,皇帝可不想把賊留在自己身邊,宋江想要造反簡直就是易如反掌。還有,皇帝聽信身邊的佞臣,所以梁山好漢的結局才會敗的那麼慘。
-
4 # 我是星星之火
自古以來各位君主最怕的就是他的政權被取代,所以對自己的統治有威脅的都會被消滅,宋江是做梁山的老大後多次打敗朝廷的軍隊,無奈之下才詔安的,從心而論,大宋朝廷根本不會信任宋江等人,詔安後派梁山人馬去平方臘,打大遼,來個驅虎吞狼,兩敗俱傷,等宋江打完對手,自然是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不被信任的宋江當然要殺之以絕後患。
-
5 # 任馳贏天下
朝廷賜死宋江屬於卸磨殺驢。朝廷接受宋江一夥的目的大家有目共睹,朝廷無非就是利用梁山大軍替他們剿匪,田虎方臘被剿滅後,宋江等人完全失去了利用的價值。所以高俅等奸臣豈能放過你宋江。於是一壺毒酒你是喝也得死不喝也得死。宋江沒辦法,喝了毒酒自縊而死。
宋江本來信心滿滿,本以為自己的梁山大軍立下了大功,自己可以謀個一官半職的,起碼可以不枉活一生。可是萬萬沒想到,朝廷居然對他下了毒手。宋公明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梁山好漢一大半死在了征討方臘的戰場上,宋江心知肚明,這都是他一意孤行的結果。所以我覺得就算宋江沒有被朝廷害死,他也絕不可能枉活在世上,因為宋江無顏面對死去的梁山好漢們。
朝廷毒死宋江也是必然,梁山那麼多弟兄有幾人被朝廷免死的,除了那幾個名不見經傳但有一技之長的傢伙以外,幾乎都上了戰場,方臘一戰使得梁山集團是徹底瓦解。宋江雖然活著回來了,可是依然成了光桿司令,對於朝廷來說根本沒有價值了,之前是借宋江的威望拉攏梁山歸順朝廷,現在宋江大勢已去,所以朝廷一盒濁酒就輕鬆把宋江擺平了。
宋江之死是死不足惜,明知朝廷是不懷好意,可是宋老大卻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沒辦法,這就是宋江的命。
-
6 # 90後小孟
被高俅宋江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殺害過程:
高俅童貫等人視宋江他們為眼中釘,(因為他們武藝高強而且很多是被他們直接或者間接所害落草為寇的。)一心想要除掉宋江這一頭領。於是先用毒酒殺盧俊義,然後和皇帝說唯恐宋江為了盧俊義之死造反,皇上可以賜御酒給宋江並希望他再接再厲為國效忠。而高俅那廝便可趁機在御酒裡面下毒,害死宋江(皇上要是問起來就說什麼暴病身亡就好了)。
再說宋江
宋江接受招安後,對朝廷更加忠誠。他怎麼會不知道那御酒不是毒酒呢(以前因為皇帝懷疑他曾經賜他一杯毒酒試探過,當然是假的毒酒)。但是他認為“寧可朝廷負我,我不負朝廷,這便是大忠大義。”為了為梁山留下一個忠義之名,死了之後他宋江以及梁山的眾兄弟們,會因為國奮戰平方臘而以忠臣之名被永遠銘記,而不是一群草寇,保全了他們的忠義之名,也不負“替天行道”這面大旗。
而且水滸傳的作者這樣設計的原因就是為了表現當時統治者的腐敗和老百姓的悽苦生活
-
7 # 公元前
謝邀,宋江被招安以後,朝廷派遣宋江到各地去平叛亂,其實朝廷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利用宋江消滅對宋朝有威脅的反賊,等到所有的反賊都被宋江消滅完了大宋內部也就安定了。方臘被宋江消滅,這正是朝廷的計謀,但是雖然方臘被梁山軍消滅了,而梁山108個好漢也死傷慘重,最後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後來宋江被朝廷封為了武德大夫,可他還沒去赴任,就被高俅設計給毒死了。
高俅毒死宋江也是有私心的,當初宋江讓高俅損兵折將,顏面掃地,高俅肯定恨宋江等梁山好漢。宋江從被招安開始,高俅就已經為宋江等梁山好漢設好了陷阱。而此時的宋江因為打方臘手下弟兄所剩無幾,所以宋江再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了。
當初,朝廷派宋江攻打方臘,也是朝廷設的計謀。等到宋江消滅了方臘等反賊,高俅終於鬆了一口氣。
但是高俅仍然不放過宋江,因為宋江當了官,雖然宋江當的只是一個七品芝麻官,但畢竟宋江是文官系統中的一員,這樣宋江就會在朝廷有了一席之地。而且宋江人緣甚好,那麼以後肯定是高俅的心腹大患,再說梁山好漢還有20多人圍繞在宋江周圍,而且這些人都非常能征善戰。
當時的宋朝還處於叛亂中,而且宋江很得朝廷的賞識,這樣一來宋江就會威脅到高俅的地位,而高俅卻為了防患於未然,肯定要毒死宋江。
說不定哪一天宋江就會上位,而高俅絕對不會放任仇人上位。所以高俅先用毒酒毒死了盧俊義,後來又上書皇上說盧俊義死了,宋江有可能會造反,希望皇上能夠殺死宋江,以免後患,於是高俅利用皇上給宋江賜御酒的機會在酒中下了毒,但是宋江明知酒中有毒,但是他為了表示對朝廷忠心,還是喝了下去,最後卻被毒死了。
-
8 # 國哥愛生活
自招安後宋江為朝廷出了不少力,為什麼會被毒死?落得這樣悲慘的下場呢?讓我來說一下:
(一),宋江的勢力,讓皇帝感到威脅。看看宋江一夥人都什麼出身,有殺人的,有劫法場的,有劫蔡京生日禮品的等等一些夭不怕,地不怕的草莽英雄,只聽宋江的,這些人就象一顆顆炸彈,搞不好,還不得把朝廷炸飛了,宋江就象引信。雖然他自己真心招安,但是皇帝也感到壓力,就是隨皇帝多年的大臣還有些不放心,別說宋江了,所以招安後朝廷想要削弱他們的勢力,派他們去征討起義軍,可幾年征討,擊敗了起義軍,勢力反而壯大了,沒有制衡這夥人的勢力就是對皇帝威脅,沒有辦法了,只有毒死他們,皇帝才徹底安心。
(二),對朝廷權臣構成威脅。宋江自招安之後,征討遼國,王慶和方臘起義軍。經過四年的堅苦作戰,終於勝利了,自己也損失了不少人馬。宋江想這次朝廷一定能重用,給自己和兄弟們以後留個好名聲,但他沒想到,雖然皇帝賞賜,分封了他們,但由於他們的功勞高,給朝廷權臣蔡京,高俅等帶來了威脅,讓他們很不安,這還了得,就是皇帝不處理他們,高俅他們也得把也們幹掉,他們晚上才能睡好安穩覺。
(三),因為宋朝是文人治國,奸臣當道。正義的力量很難發展,即便宋頭領再怎樣忠心,再打幾個勝仗也難免被害死的命運。
-
9 # 老龔166916589
毒死宋江,盧俊義的不是朝廷也!是朝廷的權奸。宋江有眼無珠,捉住了髙俅還放生,林沖要殺以報仇,被宋江喝退,使親痛仇快。
。盧俊義順應宋江意願,放了童貫也死在他們(吃了水銀)手裡。梁山宋江不是領頭,是豬豬豬頭!!!!
。三權奸商送毒酒宋江,有人奏明徽宗帝,即派五百里快馬追回已來不及了,毒酒已入宋江之肚,這豈非很明顯,作惡的是蔡,高,童三奸。
-
10 # 奇葩歷史大觀
宋江入主樑山之後。它的根本目的就要接受朝廷的招安,但是奸臣們顯然不能讓宋江如願,他的想法是讓宋江征討方臘,以賊治賊。方臘的實力其實並不比梁山軍隊差,最終水泊梁山2/3的人馬葬身戰場。
最終只有宋江、李逵、盧俊義等人主要頭領倖免於難,但後來宋江的最終結果卻被奸臣下毒。這是什麼?
宋江等人俘虜了方臘後返回京城。宋江雖然也被皇帝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但是他們的地位和高球童貫相比,簡直判若雲泥。宋江只是一個小人物。為了報仇,高俅等人趁機毒死了宋江。並且他們還是打著皇帝賞賜御酒的旗號,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毒死了宋江。
宋江缺乏當官的經驗。他雖然在宋代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但是並沒有考上,只是做了一個縣城的小吏,而他的能力也僅限於此雖然,他在縣中混得不錯。和縣官稱兄道弟。
不料,一場意外改變了他的命運。在殺死閻婆惜之後,宋江開始流亡江湖,。宋江的名氣雖然很大,但是他的心裡的想法還是接受招安重新迴歸體制。而梁山眾兄弟的性命就是他接受招安的籌碼。
宋江雖然是個能幹的小官,卻沒有當官的經驗。他一心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但是卻忽略了一點,宋徽宗並不是一個賢明的皇帝。
事實上,他並沒有看到王朝的本質。當時,北宋政府被奸臣控制。皇帝只是個傀儡。而真正的權力法則在高俅,蔡京童貫等奸臣手中。
宋江雖然受到宋徽宗的賞識,但他只得到了一個小小的官吏,一個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即便是一個小官,奸臣們已經看不下去了,他是不能容忍宋江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的。宋江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奸臣們又怕宋江代替自己,於是將他毒死。
當然宋江,也並沒有獲得皇帝的信任。宋朝是最害怕武將掌握兵權的,宋江的軍隊,只聽從宋江的領導,在皇帝眼中,那就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隨時會發生爆炸。並且高俅這一夥奸臣也給宋江挖了一個大坑,那就是讓宋江的部隊駐紮在陳橋驛。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帶。當年的趙匡胤就是因為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才有趙家的天下。
趙宋皇帝,自然最為忌憚這一點。趙匡胤自然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威望杯酒釋兵權,宋徽宗,當然也可以有樣學樣,學著趙光胤的手法,用御酒收拾了宋江這夥。雖然說高俅、蔡京他們在御酒中下了毒,但是沒有得到皇帝的默許,他們也不會這麼猖狂。
而奸臣能夠,上下其手翻雲覆雨,說白了還是,摸準了皇帝的心思。一百個文官貪汙也比不上一個武將造反的危害大。對於宋江這一顆不定時炸彈還是早點把他拆除的好。
-
11 # 聻零零捌
一方面,宋江外號及時雨,又是梁山好漢的頭,本著射人先射馬的基本原則,加上大宋士大夫的尿性,所以老宋在接受招安後就必須得弄死,領頭的沒了,剩下的也好辦了。另一方面,當時的大宋扛把子高俅被宋江領導的梁山集團幾次弄的臉上不好看,所以高俅為了自己的威信,也一定會弄死老宋。
-
12 # 墨雪問心
不是朝廷要毒死宋江,而是高俅、楊戩等幾個奸臣容不得宋江,欺上瞞下,假借皇帝宋徽宗之手,在御賜的酒裡下慢性毒藥,毒死了宋江。
書中高俅和楊戩倆奸臣見宋江等人都受了皇帝重賞,心裡是羨慕嫉妒恨,因為早先本就和宋江等人結仇,所以楊戩出了個毒計要害死宋江:
“排出幾個廬州軍漢,來省院首告盧安撫,招軍買馬,積草屯糧,意在造反。便與他申呈去太師府啟奏,和這蔡太師都瞞了。等太師奏過天子,請旨定奪,卻令人賺他來京師。待上皇賜御食與他,於內下了些水銀,卻墜了那人腰腎,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再差天使卻賜御酒與宋江吃,酒裡也與他下了慢藥,只消半月之間,一定沒救。”定下毒計後,高俅和楊戩這倆佞臣就按計行事。先把盧俊義騙回京城,然後用水銀毒殺了他。再連哄帶騙讓皇帝宋徽宗賜給宋江御酒,又在酒裡下了慢性毒藥,最終毒殺了宋江。
朝廷(宋徽宗)並沒想毒死剛立下大功的宋江等人,但皇帝耳根子軟,沒主見,最終還是聽信了讒言當時高俅等人誣告宋江、盧俊義密謀造反時,皇帝宋徽宗並不信,這才把盧俊義招來京城問問,徽宗道:
“朕想宋江、盧俊義征討四方虜寇,掌握十萬兵權,尚且不生歹心。今已去邪歸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虧負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詐,未審虛的,難以準信。”而當徽宗聽說盧俊義因酒醉墮水而死,高俅等人又請他給宋江賜酒以示安撫時,徽宗其實心裡已經有所懷疑,但他最終還是聽信了一幫老臣的話,因為宋江等人畢竟初來乍到,跟他不熟啊!這也足可見這徽宗昏庸到何種程度,活該大宋滅亡。
高俅、楊戩等幾個奸臣把控了朝政,皇帝已經成了傀儡在整個害死盧俊義和宋江的計策實施過程中,宋徽宗雖然不知道幾個奸臣的本意,但卻是完全被動的被他們牽著鼻子走,這說明奸臣們已經把持了朝政,摸透了皇帝的心思,皇帝已經成了名符其實的傀儡。
即使徽宗對高俅等人有所懷疑,但“終被奸臣讒佞所惑”。皇帝已經對奸臣們形成了依賴,又怎麼能把宋江等人的死活放在心上呢?
綜上所述,所以說並不是朝廷(宋徽宗)要毒死宋江,而是高俅、楊戩等奸臣容不下宋江等人,他們假借朝廷(徽宗)之手來害死了宋江!
本文參考文獻:《水滸傳》
-
13 # 萍風竹雨123
朝廷並沒有想要毒死宋江,江山是皇上的江山,如果宋江能夠保護自己的江山安穩,他高興還來不及呢,哪裡會想著讓宋江去死?所以,一直到宋江死,皇上都不知情。宋江被毒殺,原因如下:
一,奸臣們容不得宋江。
宋江擒了方臘,功大,在皇上心中有了印象,奸臣們擔心宋江得了皇上重用,與自己做對,而自己彈壓不了,甚至被宋江壓制,再加上活捉方臘之後,梁山好漢許多人都得到了重賞,這股勢力奸臣們擔心控制不住,於是先是在朝廷面前詆譭宋江,想借朝廷的手把宋江除了,這樣就群龍無首。後來見朝廷不上當,就又想了暗中毒死宋江的毒計以除後患。
宋江等人曾活捉高俅,高俅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在梁山上,宋江雖然對高俅以禮相待,畢恭畢敬,但是被活捉的恥辱卻是留在了高俅心裡,如果真讓宋江受到重用,梁山好漢個個得到大官,這無形之中是在高俅的心裡紮了一根刺,邁對受到重用的高俅來說是一種無法忍受的屈辱,因而宋江等人必須死。
二,社會道義容不得宋江。
宋江立了大功而被毒殺,看似應該得到同情,但是,宋江在活捉方臘之前的行為也有違背社會道義的地方,如為了逼朱仝造反,李逵摔死了朱仝的四歲幼子,李逵濫殺無辜,為逼盧俊義造反而設計盧俊義等,這些都是在宋江的默許範圍內所進行的,如果宋江高官得坐駿馬得騎,這些違背道義的作為就會成為人們模仿的物件,整個社會也就更亂了,恐怕這也是作者安排宋江臨死之前毒殺了李逵之故吧。
-
14 # 上頭派掌門
柴進簪花入禁苑,看到睿思殿屏風的正面畫著山河社稷混一圖,背面乃是御書的四大寇姓名: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睿思殿是皇帝讀書和謀劃國家大事的地方,皇帝把四大寇的姓名寫在江山社稷圖的後面,很有深意。很顯然,皇帝把四大寇看作國家最大的禍患,宋江正是首惡,必除之而後快。
可宋江一夥實力強大,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朝廷無可奈何,迫不得已才去招安。招安之後,不授其官職,而是令其即刻征討大遼,損耗其實力。這條驅虎吞狼之計,朝廷用得很爽,接著又讓宋江去征討王慶、田虎和方臘。等到宋江得勝歸來,梁山已經十去七八,朝廷坐收漁翁之利。
宋太祖曾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宋徽宗繼承了祖上的智慧,並將其發揚光大。很多讀者以為毒死宋江的是奸臣高俅和楊戩,表面上看確實是這樣,但實際上害死宋江的是宋徽宗,高俅和楊戩不過是執行人:高俅和楊戩當然清楚宋江是皇帝的心腹大患,以前不殺是時機不到,條件不允許,如今機會來了,條件允許,他們趕緊替皇帝完成了心願。
小說極力渲染四大奸臣的奸與惡,實際上也是在寫宋徽宗的昏庸無道——這是作者的
春秋筆法:上樑不正下樑歪,宋徽宗疏於朝政,貪圖享樂,為了跟李師師相會,還專門挖了一條地道;重用奸臣,導致官逼民反……
宋江談不上功高震主,徵完方臘,他已沒有了羽翼,鬥志也消磨得差不多了,加之忠心耿耿,朝廷沒必要弄死他。想當初,宋太祖厚待柴氏子孫,善待有功將領,而宋徽宗殺害忠良宋江,可謂不肖——北宋的衰落亦可見一斑。
-
15 # 卜軒閣
宋江之所以被高俅等奸臣毒死,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
一是因為高俅和宋江的仇恨由來已久,看過水滸傳的人都應該知道,高俅是北宋時期的大奸臣,為了自己的權勢,害了不少人。梁山之上,有很多人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受到過高俅的陷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林沖,林中本是東京城八十萬禁軍教頭,和自己的妻子過著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生活,就是因為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看上了自己的老婆,使得自己被高俅迫害,最終只能殺人風雪上梁山。所以梁山的這些人對於高沒有好印象,再加上宋江曾率領梁山大軍三敗高俅,使得高俅在同僚面前丟盡了面子,所以高俅對宋江非常怨恨
二是在於宋江自己,宋江沒有在朝堂之上混過,他不理解朝堂之上的那些規矩,宋江只當過個小吏,他所經歷的官場和招安後的官場是不ー樣的。在宋江的眼中,大宋朝廷的老大肯定就是徽宗了,他將朝廷看成了自己的小山寨,認為徴宗在朝堂之中有著主導地位。其實,他的判斷是錯誤的,當時的北宋朝廷,宋徽宗雖然是皇帝,但是整個朝堂都把高俅和蔡京這些奸臣所掌控,徴宗沒有什麼實權的。而宋江將自己的所有小心思都放在徴宗的身上,雖然得到了徽宗的賞識,但是卻被蔡京和高俅所嫉妒
後來,宋江征戰方臘,回來之後,宋徴宗為了安撫宋江,賜他美酒,高俅從中作梗,將美酒換成了毒酒,最終毒死了宋江。這就是宋江為什麼會被毒死
-
16 # 揚生解史
朝廷招安宋江的目的就是要“以夷制夷”,利用梁山的人馬去鎮壓方臘的農民起義軍。這是一箭雙鵰之計,既消除了梁山的威脅,又消滅了方臘,一舉兩得!
宋江之所以同意被朝廷招安,就是要落得個“忠義”的名聲,不願被後世稱為“賊寇”。對於被招安後的結局,宋江一開始是抱有美好的期望的,他已經做好衣錦還鄉的準備了。但是最終等來的卻是一杯毒酒。
到了此時,宋江想到的還是如何才能保住“忠義”的名節,於是他讓李逵也喝了毒酒,以避免他死後,李逵造反鬧事。為了“忠義”之名,他寧可負兄弟!這就是宋江的愚忠,是封建思想對古人的毒害!同時可看出,宋江的“忠義”是假的“忠義”。因為他只考慮自己而不考慮別人,為了自己所謂的忠義而害死兄弟,這能算“忠義”嗎?
至是是朝廷要毒死宋江,還是高俅假傳聖旨毒死了宋江,這都不重要了。因為作者要表達的就是宋江的假“忠義”,誰還在乎他是被誰毒死的呢?
-
17 # 海賊說歷史
宋江為首的梁山一夥人徵方臘勝利歸來後,朝廷給他們以高官厚祿,但是不久後朝廷又派人賜毒酒給首領宋江。
朝廷想要毒死宋江的根本原因是那些奸臣想要宋江死。具體原因如下:
1、奸臣高俅等人與梁山泊素來有恩怨,當梁山眾人都領功封官的時候,在他們眼裡的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一夥人一定會伺機報負。因而高俅等人堅信,先下手為強,就必須要在他們根基未穩的時候除掉他們。
2、俗話說,擒賊先擒王,宋江是梁山的首領,那麼除掉宋江,那麼其他人就都不足為懼。本來眾人都是被分配到各處為官,只要宋江死了,他們就沒辦法抱團鬧出大動靜了。
3、宋江等人的利益和高俅等人相違背。宋江是代表的平民階級的利益,而高俅等人代表的則是官僚主義的利益。說人話,就是宋江是想著保護百姓的錢,高俅則是想著保護自己的錢。這樣勢必會產生矛盾,最終必然是你死我活的爭鬥,趁著宋江的根基還沒有扎穩,抓緊時間行動。
4、宋江追求權利的慾望眾所周知,對於高俅等人來說,他活著自己就寢食難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必須在他羽翼未豐之前幹掉他。
5、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皇帝想不想要宋江的命。我認為,皇帝對於害死宋江這件事持觀望態度,如果皇帝不下令賞賜宋江酒喝,又有誰能逼迫宋江去死呢?所以其實真正的黑手還是皇帝。因為畢竟宋江曾經是匪徒,保不齊還會犯上作亂,畢竟他給國家立下了功勞,所以不能明面上殺死他,只能動用一些手段來達到目的。無緣無故賜酒喝,還不就是為了給高俅這幫奸臣機會嘛!不過對於君王來說,這種手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18 # 綠野萍蹤01
《徵四寇》中交代了梁山好漢的結局,其中,寨主宋江是被毒死的。題主說得沒錯,即便是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大奸臣商議,毒死了宋江、盧俊義,但他們都是朝廷重臣,宋徽宗不知道,不等於朝廷沒責任。
但是,蔡京、高俅等人為何要毒死宋江?
《徵四寇》突出“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主題,美化了宋徽宗且說宋江破大遼、滅田虎、剿王慶、擒方臘,率部回師朝覲宋徽宗。書中寫道:
宋江等二十七人,來到正陽門下,齊齊 下馬入朝。待御史引至丹墀玉階之下,宋江、盧俊義為首,上前八拜,退後八拜, 進中八拜,三八二十四拜,揚塵舞蹈,山呼萬歲。
宋徽宗一見梁山好漢當初何等齊整,今日卻只剩二十七人,“心中嗟念”。於是,宣宋江、盧俊義登上金階,齊齊跪在珠簾之下,宋徽宗則捲起珠簾,賜予宋江等人近距離仰視天顏的殊遇。天子乃曰:“朕 知卿等眾將收剿江南,多負勞苦。卿等弟兄,損折大半,朕聞不勝傷悼。”
這一節描寫,宋江投降派的嘴臉暴露無遺,宋徽宗好皇帝形象躍然紙上。
宋徽宗傷悼梁山好漢,遂在金殿之上封賞宋江等人,以及在徵方臘戰事中陣亡的梁山將佐。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其餘各人具得官職封號。
得封官職後,梁山泊好漢分道揚鑣,各自赴任,或者掛冠回鄉。書中交代,宋江終於實現“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的人生目標,便衣錦還鄉了。大概就是在宋江還鄉期間,四大奸臣開始合謀,先後在御酒中灌入水銀和慢性毒藥,將盧俊義、宋江毒死。書中寫道:
且說宋朝原來自太宗傳太祖帝位之時,說了誓願,以致朝代奸佞不清。至今徽宗天 子,至聖至明,不期致被奸臣當道,讒佞專權,屈害忠良,深可憫念。
因而,盧俊義、宋江死後,高俅等奸臣封鎖訊息,宋徽宗竟然完全不知情。這天,宋徽宗到李師師家喝酒,忽然感到睏倦,房裡燈燭渾熒,颳起了一陣冷風。宋徽宗迷濛之中,見神行太保戴宗站在他面前。於是,宋徽宗跟著戴宗神遊梁山泊,夢中得知宋江等人被奸臣害死的情況。
宋徽宗醒來後,竟然為夢中之事“輾轉心疑,龍體不樂,派宿元景前往楚州打探宋江的近況。宋徽宗從宿元景那裡瞭解到宋江確實被高俅等人毒死,便當殿責罵高俅、楊戩:“敗國奸臣,壞寡人天下!”。
後來,宋徽宗為表彰宋江,賞賜給宋清,賜錢十萬貫,田三千畝。敕封宋江為忠烈義濟靈應侯,仍敕賜錢於梁山 泊,起蓋廟宇,大建祠堂,妝塑宋江等歿於王事諸多將佐神像。
宋江之死的這段文字,把宋徽宗摘得一乾二淨,說的就是害死梁山好漢的人不是宋徽宗,這朝天子與霹靂大仙一樣英明。要譴責的是蔡京、高俅、童貫、楊戩等貪官奸佞,是這夥小人瞞著宋徽宗害死了宋江。《徵四寇》旗幟鮮明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這是《水滸傳》嗎?
蔡京、高俅聯手陷害宋江、盧俊義,可能嗎?《徵四寇》中說,因眼紅宋江等人得封高官,高俅、楊戩心中好生不然。這二人悄悄計議道:“這宋江、盧俊義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之臣,受朝廷這等恩 賜,卻教他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恥笑?”
沒錯,高俅確實與梁山有仇,逼走史進的師父,陷害林沖上了梁山,高唐州失陷了叔伯兄弟高廉,呼延灼被宋江收降。但楊戩與梁山有仇嗎?《水滸傳》沒寫到此人與梁山有何過節,是《徵四寇》中橫生出來的。而三敗高太尉,也是續書的功勞,算不上《水滸傳》高俅與梁山的冤仇。
兩個奸臣商議了一條計策,差人寫狀紙到樞密院狀告盧俊義在廬州招兵買馬,結聯宋江試圖謀反。高俅、楊戩這招與蔡京、童貫不謀而合,樞密院接到狀子後,蔡京立即召集高俅、童貫、楊戩議事,定下了下毒藥害死宋江、盧俊義的計謀。
這四人聯起手來,在宋徽宗面前狀告宋江、盧俊義謀反。這夥奸臣在宋徽宗面前花言巧語,騙取宋徽宗召見盧俊義,賞賜御酒,卻先在御酒中下水銀,毒死了玉麒麟。然後,又遣天使到楚州用御酒毒死了宋江。
蔡京、童貫與高俅之所以一拍即合,書中說,也是因為對梁山的仇恨。但是,《水滸傳》中,與梁山有仇的只是蔡京,劫生辰綱、鬧江州,打大名府,梁山得罪的是蔡太師,與童貫有何相干?還是因為續書的問題,寫了梁山兩贏童貫,然後,在打方臘時搶了童樞密的功勞。
按照《徵四寇》的邏輯,這四人聯手陷害梁山好漢講得通。問題是,這絕不是《水滸傳》。題主大概很清楚《水滸傳》與《徵四寇》的關係,所以,提問沒有涉及到“水滸傳”這幾個字。
問題是,《徵四寇》現今已堂而皇之與《水滸傳》合為一體,宋江之死也稀裡糊塗的成了施耐庵筆下宋江的最終結局。《徵四寇》這樣續寫《水滸傳》簡直就是對施耐庵的極端褻瀆,這是一部徹底的反《水滸傳》續書,完全顛覆了施耐庵“既反貪官,更反皇帝”的主題思想。
按照《水滸傳》的伏線,宋江之死,或者說宋江的結局根本就不是《徵四寇》這樣的。而且,四大奸臣也不可能聯手,共同對付梁山好漢。
《水滸傳》伏線,宋江的結局與“二龍戲水”有關首先可以肯定,宋江不是死於四大奸臣之手,假如一定是死於毒酒,也絕不會是奸臣們乾的,而是皇帝的賜死。這麼講有依據嗎?
回到施耐庵的《水滸傳》,來看看宋江之死的伏線,大概就能夠搞清楚《徵四寇》是如何反《水滸傳》的了。
第四十一回(貫華堂本)“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宋江在還道村進了九天玄女廟,見到了九天玄女。這九天玄女大有來頭,她是道教最高階神,掌管著道教上界。“楔子”開篇時,交代了趙匡胤乃道家雷部的霹靂大仙,奉命下界,取代後周郭世訓(後周皇帝應當姓郭),結束五代紛爭。而張天師又放走道家紫府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禍亂宋徽宗朝。這兩人都是九天玄女的部下,《水滸傳》所發生的故事,皆此神一手導演。
九天玄女將宋江引到還道村,寓意為梁山妖魔要從此“還道”。所以,賞賜三卷天書,囑託宋江“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趙匡胤是《水滸傳》中第一個“替天行道”之人,而宋江無疑就是道家上界選定的第二個“替天行道”的天魁星。以此邏輯,施耐庵的本義是要取宋徽宗而代之的。
因而,書中大量出現了反皇帝故事,以梁山戰爭的逐步升級,直到將戰火燒到了宋徽宗的臥榻之側。高俅、蔡京與梁山有仇不假,宋徽宗也與梁山有仇,三山聚義打青州時,秦明揮舞狼牙棒,擊殺了宋徽宗的舅哥慕容知府。
《水滸傳》隱寫了宋徽宗朝諸多禍國殃民的罪行,以花石綱、生辰綱事抨擊宋徽宗的失道。以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火燒瓦罐寺,揭露宋徽宗“崇道抑佛”,破壞宗教的惡行。這樣的皇帝是好皇帝嗎?
宋徽宗乃亡國之君,書中借魯達與金翠蓮的父女故事,隱寫了發生在宣和元年的一段歷史。這段歷史就是導致北宋迅速滅亡,靖康之難迅速爆發的“宋金海上之盟”。北宋與金國相約,共同攻打遼國。在征討方臘之後,宣和五年,金兵攻佔幽州,遼國滅亡。隨之,金兵圍攻太原,大舉進犯宋境。靖康二年,金兵打破汴京,宋徽宗、宋欽宗做了俘虜,被押到五國城坐井觀天。
宋徽宗父子被擒,九天玄女早在《水滸傳》第四十一回就讓宋江提前預見了,這就是書中寫到的“二龍相戲(二龍戲水)”。
宋江見到北宋亡國一幕,然後被九天玄女的青衣女使推下石橋,則是隱喻宋江的結局一定與“二龍相戲”有關。綠野老道分析過,宋江最終追隨童貫參與宋徽宗鎮江復辟,死在了鎮江。至於是不是被宋欽宗賜毒酒而死,那就不得而知了。
史載,熙寧變法導致了朝廷黨爭,《水滸傳》楔子以范仲淹、文彥博這一對改革派與守舊派人物,隱含了北宋的黨爭矛盾。高俅是宋徽宗這朝的新黨領袖,蔡京則一直追隨司馬光,是一對政見不同的新舊兩黨代表人物。
高俅在《宋史》中沒有立傳,但史家評價他“大節不虧”。這個評價除了高俅曾經在西北邊境抗擊外侵建有軍功,很講義氣照顧蘇軾家人,以及報答西北將領劉仲武而舉薦其子劉錡外,最重要的事蹟則是宋徽宗南渡復辟時,高俅所做的正確選擇。
靖康元年正月,“詣亳州太清宮,行恭謝禮,遂幸鎮江府”,《宋史·徽宗本紀》的這條記載,講的是宋徽宗在蔡京之子蔡攸、蔡翛(江州知府蔡九的原型)串通童貫,裹挾宋徽宗南渡,到鎮江復辟。童貫當時命高俅率三千禁軍扼守泗州,以攔截試圖向北逃跑的南下人員。
《紀事本末》有這樣一則記載:高俅父子兄弟在傍,僅得一望上皇,君臣相顧泣下,意若有所欲言者。而群賊在側,不敢輒發一語,道路之人,莫不扼腕流涕痛憤。
這則記載講的是高俅不願意南渡,試圖將宋徽宗帶回汴京。但是,童貫卻讓自己的“勝捷軍”放箭殺北歸官兵。高俅無奈,只得與宋徽宗相顧而泣。記載中說,“群賊在側”,宋徽宗、高俅相互之間一句話都不敢講。看來,《紀事本末》將童貫等人列為“群賊”,高俅不在其中,他不是“賊”。
當然,僅以這一條史料就判斷高俅的忠奸是不恰當的。但是,至少說明高俅與童貫不是一夥的。果然,高俅此後稱病率兵返回汴京。高俅回京後是不是向宋欽宗報告了童貫等人試圖復辟的情況,史書上沒有記載。不過,宋欽宗隨之下旨追斬童貫、蔡攸等人,靖康元年九月,“梟童貫首于都市”。
《史書·欽宗本紀》說:太學生陳東等上書,數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勔罪,謂之六賊,請誅之。可見,北宋六賊並不包括高俅。
上文講到,施耐庵作《水滸傳》隱寫了很多歷史事件,而且,與歷史真實很吻合。高俅在施耐庵筆下被作為奸臣寫,是因為此人在《宋史》中沒有立傳,發揮的空間比較大。而此後的大事件,施耐庵會不會讓這個形象反轉呢?是不是也按照史家所評價的那樣,寫高俅的“大節不虧”呢?很難講。但至少不會如《徵四寇》那樣,寫高俅與蔡京、童貫等“六賊”同謀,害死了宋江。
況且,宋江也不是死在宣和六年,他至少參與了宋徽宗與宋欽宗的帝權之爭,說他死於靖康元年,恐怕更為恰切。這是施耐庵早就有伏筆的,絕不是《徵四寇》寫的那樣,為了美化宋徽宗,顛覆《水滸傳》反皇帝主題,而肆意腰斬、篡改、詆譭《水滸傳》,從而,臆造了宋江被蔡京高俅等人聯手毒死的結局。
-
19 # 大漠金道伴狂沙
宋江一夥同意招安,也是想報國,遺憾的就是沒有清君側,從攔住豹子頭林沖殺高俅那刻就已經是敗局已定。奸臣當道,招安之後,皇帝的心還是會向著高俅、童貫。因此宋江必死,梁山必是悲劇。水泊梁山和朝廷交手數次,勝多敗少,兩贏童貫,三敗高俅,朝廷是無奈之下,迫不得已才同意招安之策。
招安其實就是何談,大家應該談好,按照道理來說,宋江一夥完全可以提出同意招安的要求是清君側,正法奸賊高俅,可惜他們卻答應了去征討方臘。然後兩敗俱傷,108將血染沙場,所剩無幾,正中了奸賊的奸計,讓朝廷坐收了漁翁之利。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此時的起義軍已經被滅,作為有前科的宋江一夥,曾經讓朝廷損兵折將,那奸臣賊子顏面掃地,玩政治,宋江還是簡單單純了一點。所以必死無疑了。 -
20 # Crazy歷史
被招安的宋江,總算是如願以償,而後成功消滅了方臘,雖然自己也損兵折將,但是總算混出了頭臉。
然而,就在宋江被朝廷封為武德大夫後,卻被一幫奸佞小人設計毒害,這個悲劇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首先,宋江被逼上梁山,但是心心念唸的還是升官發財。和其他梁山好漢不太相同的是,宋江原本是體制內的人。當然,體制內的人也不少,只是,宋江和林沖等人不同,他對當官痴心不改,而非林沖已經對官場徹底心灰意冷。所以,當梁山水泊眾人做大後,有了足以和朝廷談條件的資格,那麼宋江必然會走上招安這條路。
這一點從宋江的發跡歷程就能看出來。其人工於心計,不太像是綠林好漢,反而更像是一個遊刃在官場多年的官油子。所以,他對其他好漢其實能交心的很少。梁山其他好漢在他眼中也就是自己步入官場的棋子而已。
其次,高俅和梁山水泊的私怨。在被招安之前,高俅可謂是被梁山眾人整的灰頭土臉,不僅數次出動大軍卻無功而返,自己竟還被梁山好漢俘獲。在高俅這種心胸狹窄的小人看來,這是難以抹去的恥辱。而唯有讓梁山諸人付出血的代價,才能洗刷自己所受的屈辱。
而梁山的大哥宋江自然被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但是宋江卻看不透這一點,自以為將高俅俘獲,不僅制止了自己手下兄弟對其進行侮辱,還好酒好飯的招待,就可以讓高俅感恩戴德,從而在今後為自己招安後有所助力。不得不說,這種想法天真到了極點。
最後,宋江等人在朝廷眼中依舊是一群匪眾。很多人說,皇帝其實並不想殺宋江,想殺宋江的是高俅等一眾奸臣。這就太樂觀了。
高俅等人自不必說,於公於私,這些人都不想宋江活著。而宋江對大宋朝廷而言,有利無害,為何還要將其瓦解呢?
如果這種綠林好漢接受招安的事情發生在王朝的初創階段,那麼自然並無任何不妥,還要大力犒賞。但不幸的是,這次招安發生的時間卻是王朝的統治時期。如果招安宋江等人,並許以高官厚祿,那麼對其他人而言會樹立一個怎樣的榜樣?
只要我拳頭大,那麼最終就可以被朝廷封官加爵?如此的話,天下豈不是一窩蜂的爭相效仿?憑一個宋江,憑所剩無幾的梁山好漢怎麼能鎮壓的過來?
所以,朝廷一定要殺雞儆猴。雖然這樣會造成朝廷失信的印象,但是才大宋朝廷看來,唯有如此鐵血,才能鎮服一眾義軍。
回覆列表
宋江只是個能幹的小吏,他並沒有為官的經驗,在他看來大宋的朝廷和梁山的山寨沒有區別,宋徽宗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只要討好皇帝,自己一定會受到重用,其實他並沒有看清楚朝廷的本質,當時北宋朝政被奸臣把持,宋江雖然得到了宋徽宗的賞識,但是隻得到了一個武德大夫和楚州安撫使的小官。宋江為朝廷立了大功,而且受到了皇帝賞識,於是遭到奸臣的嫉妒,宋江帶領著梁山大軍經歷了四次大的征戰,為朝廷除掉了田虎,王慶,方臘等義軍,可以說立下了不世之功,所以受到了皇帝的嘉獎,此時的高球,蔡京等奸臣生怕宋江成為皇帝面前的紅人,也怕宋江會取代自己,所以才下毒害死了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