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婉兮歷史
-
2 # 破乞
唐代大臣魏徵是歷史上很有名的諫臣,他總是向皇帝提出各種建議,也不管皇帝是高興還是不高興。魏徵和唐太宗,這倆人一個竭力進諫,一個虛心納諫,成就了君臣關係上的一段佳話。
歷史上真實的唐太宗和魏徵之間,只是表面上的深情脈脈,實際上沒有看起來那麼美好。兩個人是在小心翼翼地製造出一種假象,目的只是要形成一種雙贏。魏徵的“成功”其實飽含血淚和辛酸。
魏徵在遇到唐太宗之前,是很不順利的。他自己先後跟過五個主人。最後一個,就是唐太宗的哥哥,太子李建成。跟了太子總是能有個盼頭了吧,結果李建成在玄武門事變中被殺,魏徵倒黴催的,辛苦了幾十年,連個穩定的靠山都沒找著,每一次押寶都押錯地方。
李世民從歷史上看,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皇帝。但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自己的親兄弟,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原罪,非常不光彩。因此他就特別希望有一個人能出來幫他洗脫這個罪名。這個人不能是自己這邊的——肯定會越抹越黑的嘛。讓民間人士來洗地也不現實——不瞭解朝廷的狀況嘛。那最好的方式就只能是,讓敵對陣營的某個人出來給李世民洗底。恰恰這個時候,魏徵出現了。
作
為敵對陣營的人,魏徵去見李世民的時候,是相當危險的。不單是可能被當做餘孽殺掉,更嚴重的是,魏徵曾經向李建成建議,要他早點把李世民幹掉。這還了得?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啊,一見到魏徵,李世民就問他。你好大的膽子,竟然妄圖破壞我和我大哥的感情。出人意料的是,魏徵既沒有跪在地上,咣咣咣磕頭求饒,向李世民懺悔說自己當初瞎了狗眼,跟錯了人;他也沒有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主動檢舉揭發別人、戴罪立功。他只說了一句話:“如果李建成早點聽我的話,現在死的就不是他了。”
這話一說出來,氣氛驟然緊張起來。但李世民聽了以後卻露出了笑容,這並不是李世民被魏徵的直率打動了,僅僅是因為啊,魏徵說出了他想聽的話。
魏徵當著大家的面,赤裸裸地說出了當年李建成要幹掉李世民的陰謀,這麼一來,這事兒就成了李建成先起了殺心,李世民只是被逼無奈,不得不除掉李建成,一下子就把玄武門之變的性質給翻了案。
魏徵本人是李建成的重要謀士,他本身就是見證者。所以他的話可信度高,成功洗刷了李世民身上的原罪。魏徵的回答看似狂傲、直率,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只有這麼說才是他的唯一活路。這就讓李世民也不能殺掉魏徵,這兩個智商超群的男人過招,一句話就達到了雙贏的境界。
魏徵之所以能夠用這種巧妙的方式保護自己,是因為他曾經學過“縱橫術”。什麼叫“縱橫術”呢,就是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用什麼方法、什麼角度說服對方,不存在一種不可更改的主張。這其實就是無原則、沒節操。但走投無路的魏徵只能利用“縱橫術”保護自己。
後來,魏徵充分發揮自己這方面的特長,利用李世民對他建立起來的好感,開始了不斷進諫。他先給李世民洗腦,什麼叫“忠臣”,什麼叫“良臣”。“良臣”呢,就是讓自己獲得美名,也輔助君主獲得聲譽的臣子;“忠臣”呢,就是自己被殺掉,讓君主背上殺臣子的惡名,雙方都受損。
洗過腦以後,魏徵就不斷進諫,“直諫”就成了魏徵生存的武器和邀寵的法寶。李世民如果不耐煩,想殺了魏徵呢,就是讓魏徵成為了“忠臣”,兩個人雙輸;李世民要是聽他的諫言,不殺魏徵,那就讓魏徵成為“良臣”,兩個人就雙贏。
-
3 # 唐朝的長老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確實有很多人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幹掉李世民的,以李建成當時的勢力要暗中幹掉李世民完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而當時建議幹掉李世民的人當中就包括齊王李元吉和文臣魏徵。但是這個建議一一被太子李建成拒絕了,當然李建成並不是婦人之仁,而是李建成根本無需用如此卑劣的手段就可以成功繼位。但是事與願違,李世民最終還是逆襲了!
為何李建成不採納魏徵的建議李世民在當時已經是李淵欽定的太子了,這其中不僅是因為李建成是嫡長子,而且李建成也被李淵栽培多年,他是李淵苦心培養的接班人。所以李建成只要不出現再大的過失,皇位遲早是自己的,根本沒有必要去和別人一較長短。
其二就是李建成其實一直在對李世民進行政治打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就是因為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失利。此時李世民要麼眼看著被李建成和李淵一點點打壓,一點點削弱實力;要麼就奮起一搏,或許還有勝利的可能,最終李世民選擇了後者。
所以說李建成婦人之仁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一個勝券在握的人完全沒有必要對對手使用陰險的方法,不然可能還會得不償失。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是勝券在握也有翻盤的可能,就是因為李建成太厲害了,所以他大意了,被李世民一舉翻盤。
李世民不殺魏徵是為了拉攏李建成舊臣李建成已經當了多年的太子了,李建成在初唐時期是具備很大的勢力的,雖然李建成已經死了,如果李建成曾經的舊臣全部被逼反的話,李世民能不能做的了皇帝其實還是很難說的,即便李世民將他們鎮壓了,必定也是會大傷元氣的。對此,李世民寬容了所有李建成舊臣,並且重新量才錄用,魏徵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代表。
魏徵的重用讓李建成舊臣投降李世民魏徵不僅是李建成的屬下,而且是一個很忠心的屬下,即便是魏徵被李世民抓住了,還說是說出了因為太子心軟李世民才能成功的話。面對這樣反對自己的太子黨如果能夠赦免的話,李建成的部下肯定就不會造反了,所以李世民用魏徵給李建成的舊部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魏徵太重要了。
還有就是魏徵本身的能力了。正是因為魏徵具備非常厲害的政治能力和舉世無雙的口才讓李世民越來越器重他,所以魏徵的位極人臣一方面是因為李世民的政治需要,一方面是因為魏徵就很有能力!
-
4 # 娛樂好事君
他是臣子,而不是梟雄……臣子的目的是為了在規矩之內幫助主子達成他的目的。而梟雄則是完全無視了規矩,直接幹!
所以魏徵能夠再後來還能被重用恰恰是因為他是個講規矩的臣子。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以魏徵之明為何不勸李建成先下手?
魏徵,原名“魏徵”,是隋唐時期的政治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開創“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譽為“一代名相”。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侵犯山東。已經歸唐 一年多了的魏徵身為太子洗馬,李建成對他禮遇甚厚。魏徵看到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秦王李世民,於是建議李建成去向李淵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了他的建議,終於擒斬劉黑闥,平定了山東,為自己贏得了聲譽。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審時度勢,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因為聽說魏徵此前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調換職務,李世民便問魏徵此事,魏徵也不含糊:“太子當初要是聽了我的話,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如此乾脆,直爽,沒有絲毫隱瞞,就赦免了他,並用為詹事主簿。由此可見,魏徵是勸太子先下手為強了,只不過這個先下手不是革秦王的命,而是較溫和的調換秦王工作崗位。李建成沒有聽取他的意見,並不是他有婦人之仁,而是當時在長安,身 為文官之首的李建成非常自信,覺得秦王在京城是掀不起浪花的。又依立嫡立長原則,他李建成成為太子是順理成章的事,李淵栽培李建成多年,只要自己沒有大過失,皇位遲早是自己的,起初,他並不擔心。後來,讓秦王日益坐大,悔之晚矣,終於釀成了大禍。玄武門之變後為何還能位極人臣?
魏徵當時李建成的謀士,他說“太子當初要是聽了我的話,就沒有今日之禍了。”,這句話可以理解成魏徵要太子殺掉秦王。這正中急於為自己開脫罪責的李世民的下懷,這句話能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是出於不得已才進行政變的,李世民喜歡在殺哥弟這件事上裝無辜。
魏徵這句可深可淺的話,保護自己。李世民在此基礎上再重用他,能體現自己胸懷寬廣、不計前嫌的品格。臣子會“縱橫術”。皇上會“帝王術”。二人心知肚明,雙方都不說破,各自安好,何樂而不為呢?魏徵後來充分利用李世民對自己精明回答建立起來的好感,不斷地犯顏直諫。而且他又發揮自己史識豐富的專長,苦心孤詣地給李世民洗腦,灌輸了“忠臣”、“良臣”、“明君”等概念。讓李世民懂得,如果你殺我,我就是忠臣,你是昏君。你不殺我,你是明君,我是良臣!為了明君的美譽,李世民在魏徵面前當了半輩子的小媳婦。而魏徵因為國計民生總找李世民的茬,長此以往,口碑就立起來了,終於位極人臣了
-
6 # 公元前
魏徵是李建成的鐵桿嫡系,他很早就開始跟著李建成,為李建成出謀劃策,比如:當初李世民拿下洛陽功高蓋太子之後,魏徵就建議李建成親征劉黑闥,去戰場上建功立業,否則很有可能被李世民取而代之。隨後,李建成平定了劉黑闥,並建立了自己的以羅藝為統帥的嫡系軍隊。李建成和李世民開始了皇位之爭,魏徵向李建成建議幹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情,不忍心下手,結果卻李世民來了個一箭穿心。隨後,李世民抓住了魏徵,並詢問他:為啥離間我們兄弟。魏徵說:“太子要早聽我的話,估計也不會落得這個下場。”於是李世民就把魏徵給放了。魏徵能夠活下來全靠賣主求榮:
按照李世民最初的想法,他會在玄武門之變後大開殺戒,把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全部殺掉,出一口惡氣,但是尉遲恭阻止了他。本來李世民是要殺魏徵的,但是在尉遲恭的勸說下,李世民才放了魏徵的。而且魏徵曾多次置李世民於死地,李世民對他是恨之入骨,但是為了顧全以大局,於是就放了他。
後來魏徵為了配合李世民的政策。於是決定親自去河北安撫以羅藝為代表的的叛軍。走到半路,遇到了兩個李建成的嫡系大將正被押解去長安,魏徵命士兵放了他們。並一起去了河北,叛軍一聽李世民既往不咎,於是都放下了心。但是羅藝仍然要起兵造反,最終被部下殺害。
魏徵立了大功以後,並不是說李世民就不殺他了,卸磨殺驢的事情李世民還是做得出來的,於是魏徵為了討好李世民,他決定做一諍臣,處處給李世民作對,但是,李世民卻看上了他這一點。其實李世民知道魏徵這樣做,就是為了給自己博得一個明君的好名聲。魏徵一輩子都非常小心,他生活勤儉克己,李建成時候,他從沒有參與任何黨派的鬥爭,一直在河北群雄、山東豪傑、關隴集團之間來回遊走。因此李世民在貞觀之治之後對魏徵是非常的信任,並給予起高官厚祿。
-
7 # 醉眼觀唐
《舊唐書·魏徵傳》有這樣一段記載:
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及敗,太宗使召之,謂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素器之,引為詹事主簿。魏徵見唐太宗功勳日盛,便經常勸太子李建成早點除去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讓人把魏徵找來,怒斥道:“我與你無冤無仇,為何總要離間我們兄弟?”
魏徵說:“太子若是早聽我的話,又怎會有今日之禍?”
李世民見魏徵如此耿直不畏死,非但沒有殺他,反而讓他做了詹事主簿。
從記載原文可知,在玄武門事變之前,魏徵是曾經勸過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早早除去李世民的。但在這件事上李建成有些優柔寡斷,或者說他還沒想好是不是用更加激烈的手段來對付李世民,沒想到反而讓李世民搶了先機,終於命喪玄武門。
有人說李建成之所以沒聽魏徵的話,沒有對李世民痛下殺手,是因為他的仁慈,他不想發生兄弟相殘的事。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自古以來,皇權的唯一性決定了它在取得過程中的排他性,李建成身為太子,在面對李世民咄咄逼人的 攻勢時,更加不可能引頸就戮。事實上,很多事端,反而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引發的。
李建成都做了哪些事呢?
他與李元吉聯手,收買了大量宦官和嬪妃,利用他們時常陪伴李淵身邊的優勢,說李世民壞話,散播不利於李世民的謠言。
《資治通鑑·唐紀》:建成與元吉曲意事諸妃嬪,諂諛賂遺,無所不至,以求媚於上。……世民獨不奉事諸妃嬪,諸妃嬪爭譽建成、元吉而短世民。李元吉曾與李建成密謀殺掉李世民,事發時李建成發現李淵也在旁邊,臨時反悔,李世民得以逃脫性命。
《資治通鑑·唐紀》:世民從上幸元吉第,元吉伏護軍宇文寶於寢內,欲刺世民;建成性頗仁厚,遽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有!”李建成私募兵卒,培植了許多武裝勢力散佈在長安各處,隨時準備使用武力對付李世民。
《資治通鑑··唐紀》建成擅募長安及四方驍勇二千餘人為東宮衛士,分屯左、右長林,號長林兵……又密使右虞侯率可達志從燕王李藝發幽州突騎三百,置宮東諸坊。此外,楊文幹謀反和李世民中毒案,也都和李建成脫不開干係,只是李世民比較幸運,每次都能夠安然無恙,最終果斷出手反制,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奪得皇位。
再來說說魏徵在玄武門之變後,為何能夠位極人臣。魏徵投唐以後一直在太子門下任“太子洗[xiǎn]馬”,很受李建成重視。他時常勸李建成要先下手對付秦王,因此早早便和李世民結下了仇怨。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魏徵也被套上了“太子餘黨”標籤,本應在誅殺之列。
但李世民為何又饒過了他,還對他委以重任,直至位極人臣,排名凌煙閣第四把交椅呢?
我覺得原因有三個:
一、魏徵性格耿直,是個諫臣的好苗子,恰好契合李世民“廣納諫言,勵精圖治”的執政風格,因此兩人算是一拍即合。
二、李世民急於擺脫“殺兄戮弟,逼父讓位”的負面形象,而重用李建成手下以耿直聞名的魏徵,不但可以樹立大度和仁恕的正面形象,還能趁機讓太子門下其他的可用人才消除疑慮,為李世民所用,可謂一舉兩得。
三、魏徵通博古今,頗有才學,自身又很清廉。他的一生都致力於修正李世民的言行,以史為鏡,以先賢為鏡,督促李世民摒棄惡習,做一個賢明守持的君主。
李世民雖然上位的方式讓人詬病,性格中也有肆意妄為的一面,但骨子裡,卻是個有興國夢想的一代明君。他重用魏徵,是因為看出魏徵是個敢於逆著他犯顏直諫的人,而一個興盛的王朝需要魏徵這樣的賢臣,可以提出很多有利於唐朝興盛發展的建議,又能在李世民驕傲自滿,肆意妄為的時候幫他剎車,或是澆上一大盆冷水來幫他降溫。
這樣的唐朝才能健康順利的發展下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正是由於魏徵的犯顏直諫,替李世民把關,才成就了李世民一代明君的名聲,也間接導致了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的出現。
因此李世民才對魏徵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並在李治立為太子後,任他為太子太師,專門給李治壓場子,算是寵信到了極點。
貞觀之後,盡心於我,獻納忠讜,安國利人,成我今日功業,為天下所稱者,惟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貞觀政要·任賢第三》 -
8 # 一葉小舟168521774
魏徵是大唐明臣,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共創了一段千古流傳的君臣佳話。玄武門政變之前的魏徵是李世民的對手李建成的鐵桿忠臣。貞觀年間卻搖身一變成了李世民朝堂上的常客。這裡邊有著怎樣的不為人知的變化。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李世民成了大唐的第二個皇帝,是為唐太宗。
上任伊始的李世民,面對的是個人心惶惶不可終日,朝局支離破碎的局面,大唐的各個角落都飄蕩著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
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之黨散亡在民間,雖更赦令,猶不自安,徼倖者爭告捕以邀賞,<<資治通鑑>>。
李世民一方面急於治理這個剛剛從戰火中安定下來的國家,另一方面也極力走出玄武門之變的陰影,包括他和大唐的各級官員。這一切,都的需要寬大的政策和能幹的官員來完成。
基於此,李世民快速招撫了前東宮和齊王府的將領薛萬徹,馮立,謝叔方。又起用了太子集團的魏徵和王珪。
李世民這樣做的原因,一是利用這些原來不是一個陳營的人來安撫動盪不安的人心。二是,這些人畢競都是能員幹吏做起事來能儘快上手。雖然,李世民發動了政變,但是,他發動政變是為了取得國家的治理權,不是為了發動政變而發動政變。
接下來,李世民又把魏徵派往河北,那裡曾是太子李建成苦心經營的地盤,也是竇建德原來的勢力範圍,本來就充滿了變數。魏徵去處理地方事務,一方面可以用原太子舊屬的身份儘快平息混亂的局面。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有心試一下魏徵的理政能力。對於魏徵的能力,李世民雖早有耳聞,他還想眼見為實。
所幸,魏徵沒有讓李世民失望。從此,李世民知道魏徵不僅可以信任,而且,還可寄以厚望。
致於,魏徵在太子李建成手下時,為什麼沒有勸李建成提前下手這個問題,由於,史料的缺實,沒有什麼充分的證據。但是,從一則小事上可以佐證一下。
一日,在朝堂上,突然,李世民問魏徵:當時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魏徵沉著地說:前太子如果早聽我的話,事情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魏徵當時,給李建成出過除掉李世民的主意,但是,李建成沒有采納。
-
9 # ww3721王建文
魏徵是大寫家,也是有戰略眼光軍事家,並不是離間李家兄弟的陰謀家。
他最早隨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反隨 的人。聚集到了瓦崗寨李密手下秘書,王世充擊敗李密後,隨李密歸降李唐的李世民,在相州又被竇建德俘虜。
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大本營洛陽,河北竇建德率軍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魏徵再次回到李唐。太子李建成因他文才叫他到手下為自己洗馬,從而跟隨李建成在一起。
魏徵建議太子多立功,才有超過李世民功勞穩定太子地位。李建成也聽從他建議,率軍征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李建成以為天下太平沒有危機。魏徵卻看出有強大軍事實力李世民會爭取皇權,也建議李建成要讓皇帝調李世民遠離都城。
但李世民突然發動玄武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誅殺,威脅李淵,交出皇帝寶座。魏徵眼看事變發生,自己只是太子的洗馬人,無權無職卻趁機積極地為李世民拉攏原來李建成李元吉的勢力骨幹人員,為李世民樹碑立傳,使原來李建成李元吉的原來統帥的將領,因玄武門事件而人人自危,個個難安,有爆發全面內戰可能。魏徵自動到李世民那裡,請求前往河北,山西,山東,原來的太子齊王舊勢力地方去安撫,釋放赦免他們罪狀,仍舊宣佈任命他們官職依舊,穩定了大局。從此進入李世民的秘書監。
有了參預朝政的機會。己經不是原來只是李建成的洗馬人,沒有權力的人。
從此跟了李世民,是才有權力正式官員。魏徵有文才,懂心術做事得太宗歡心,成為李世民骨幹秘書。
乘李世民詔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機,全面地系統完整地總結國家開創時代政事,上奏《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李世民搜求珍玩,縱慾,勞役百姓,暱小人,疏君子,崇尚奢靡,頻事遊獵,無事興兵,使百姓疲於兵役等等不克終十漸之事情,批評了李世民的驕傲自滿情緒,再次提醒他,慎終如始。
魏徵才機會成為有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參加唐朝早期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成為唐朝開國時代有名的名君名相。但魏徵只是二品光祿大夫,他為唐朝編輯《群書治要》。為《隋書》《梁書》《陳書》的總記總結。功勞主要為摶寫唐太宗日常言論所記《貞觀政要》得以流傳下來。死後在入凌煙閣。
-
10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他先勸過李建成先下手好不,這是魏徵傳記都承認的。“徵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魏徵混過瓦崗軍跟過竇建德,在瓦崗軍、河北都有很大影響力,李績就是接到他的書信後投奔李世民,他還幫助李建成搞定河北,是山東豪傑心中的自己人。李世民不光收容了魏徵,還吸納了李綱。李綱是楊勇、李建成的老師,後來還是李承乾的老師,這個太子殺手也被李世民重用。
-
11 # 漩渦鳴人yy
魏徵不是沒有提過建議魏徵跟李建成說了很多回,但是李建成都不聽!
不說,其他的,我如果是李建成,我也不會去聽魏徵的話去對付李世民!
講一句實話,李世民當時那個情況李建成沒少折騰,他們肯定折騰他了,他不僅學到兵權,而且外放將軍,而且李世民最後被逼到走投無路才發動玄武門兵變,由此可見李建成對於李世民的步步緊逼,魏徵當時說如果當時李建成聽他的話,就不會有今日之禍,大家想想魏徵當時能提什麼建議,無非就是最後一步,把李世民給殺了!
這種建議講句實話,作為太子的李建成你會採納嗎?絕對不會!
首先第一點你是太子太子是什麼,只要你老是嘎嘣兒一下子走了,那接下來繼承位子的肯定是你!就算你老子留下來一道詔書說要立李世民作為皇帝,都有權利第一時間拿到詔書,然後把這詔書死死地攥在手裡,這是什麼?這就是作為長子,這個就是作為太子的權利,你是太子,是法定意義上的第一繼承人,所以你有這個權利!
且這個時候李世民已經被你削弱的不成樣子了。用一句現代的話來形容就是飛龍都騎臉了,這個時候你還想著出去浪,那你這不是作死,你這是什麼?
你把李世民給殺了,第一,殺兄弟這樣的名分誰承擔的起?如果李世民真的死在了你的手裡面,你老子第一時間絕對饒不了你,你怎麼敢殺你兄弟?而且是這樣已經快要被瀕臨失敗的兄弟!你連他都不放過,你會放過我,李淵不同於李建成啊,李建成死了,他手底下的人除了終於李建成以外,還必須得忠於李淵!也就是說李建成死了之後不至於群龍無首,然後聚起來反叛去對付李世民!畢竟只要李淵下一道旨意,李建成手底下的人就得乖乖聽話,否則都是叛國賊子!
我是你如果去對付李世民,那李淵第一時間是絕對不會答應的!李世民最後反擊那是被迫自衛再弄下去,李世民自身不保,而你這個時候對一個已經瀕臨自身不保的李世民下毒手,你接下來就算跑到宮殿裡面對我怎麼表忠心,我會相信你嗎?所以李建成絕對不會去動李世民動了李世民等於給了李淵一個訊號,李建成六親不認了!就算你認慫,就算你服輸他也不會放過你那裡冤能不魚死網破,最後拼死一擊嗎?
所以,即便魏徵一而在再而三的券李建成實施的最後一步李建成還是不願意動手,畢竟如果他真的動手,那增加了自己繼承皇位的這樣一個風險!
但是誰又能想到最後,李世民竟然還真的魚死網破,跟他玩兒就最後一手!只能夠說李世民最後玩兒的這一手,確實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
不過說實話,對於李世民來講,李建成的死反而給他提了一個醒魏徵最後說的那一番話,實際上救了自己一命,如果衛生一直說自己只是勸李建成對付李世民,那李世民說不定還真的把衛生給殺了!但是魏徵就說到了自己曾經提醒李建成做的最後一步,那就表明了魏徵當時已經看出來李世民會做那最後一步!這樣的人以後說不定能夠在生死之際給你提個醒,告訴你什麼什麼人將會最後對你最後一期魚死網破,這樣的話,很多情況之下這種人會救你一命。
據說類似於魏徵這樣的人簡直就是一個寶貝,說白了這是給你的生命上一道保險!他能夠看到很多其他的人看不到的東西,給你提那最後一個誰,而且他的話絕對能說給你聽,這個就是這種人的可貴之處和寶貴之處!
-
12 # 十分之七君
魏徵當然知道李世民的威脅,他也曾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殺了李世民,但是李建成當時還顧念兄弟情義,而且自己太子之位名正言順,父皇又信任有加,未有太重視李世民的威脅危險,所以沒有采納魏徵建議。
魏徵畢竟是臣屬,也不能力勸,死勸主上殺自己親兄弟。所以最終李建成沒殺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一方面李世民為了安撫李建成屬下殘餘勢力,畢竟太子黨勢力不小,要是逼的太緊,鋌而走險鬧出大亂子更不好收拾。重用魏徵這個曾經勸李建成殺他的舊臣可以向其他東宮舊臣釋放善意的訊號,拉攏他們。
另一方面,魏徵有名望,特別是在河北山東一帶名聲很隆,可以幫助李世民遊說安撫這些地方,穩定局勢。
第三,魏徵本身很有才華,能治國安邦,而且只要他認定為主必定忠心耿耿,勸李建成殺李世民正是為他著想的忠心之舉。李世民當然能看出魏徵的才幹和忠心,所以肯重用他,而魏徵沒有辜負這般信任,施展平生抱負,一同開創“貞觀之治”成就一段君臣佳話。
-
13 # 安定郡小書生
縱覽魏徵一生,以謀臣為立身,從最初反隋投靠李密,到跟隨李密投靠李唐,到跟隨太子李建成,到成為太宗李世民的諫臣,無一不是以參謀勸諫為己任。那麼,魏徵在成為太子李建成太子洗馬,勸諫防備秦王李世民似乎才是職責所在。
事實上,魏徵在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太子洗馬之後,面對太子功績不如秦王李世民的情況,也是積極建議李建成出朝請戰立功。李建成也聽取了魏徵的建議,在劉黑闥被李世民擊敗後投降突厥,之後又帶領突厥軍作亂山東,李建成請命前去征討劉黑闥;結果李建成於魏州大獲全勝,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第二年突厥頡利侵犯朔州,李建成與李世民駐兵幷州防備,之後突厥退兵,李建成班師回朝。
面對日益壯大的秦王府勢力,作為太子的謀臣,魏徵當然非常憂心,經常勸諫李建成對李世民的勢力進行削弱,將秦王府的將領進行外調。至於魏徵有沒有直接勸諫李建成針對李世民直接來如同後面玄武門之類的強行行動,不得而知,但是小生認為魏徵應該不會出這種注意。後來,還是秦王府的勢力率先發難,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誅殺在玄武門之前。
在處理完一切之後,然後李世民找來魏徵質問道,為什麼要離間自己兄弟。面對李世民甩鍋行為,魏徵當然也很光棍,懟道:我吃的就是這碗飯,端的是太子的飯碗,當然就要為太子出謀劃策;如果太子早點聽我的建議,也就不會有今日的下場。面對魏徵的直爽回答,李世民也很舒服,就當場赦免了魏徵,順便讓魏徵端了自己的飯碗。
在成為李世民的手下後,魏徵依然非常敬業,多次犯顏直諫,一路從尚書左丞、秘書監,到侍中,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
14 # 南方鵬
作為山東集團的代表人物,魏徵對李建成的穩固皇儲和爭位是有過幫助和建議的。他原是隋末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官員,先歸瓦崗後再歸唐,隨李密歸唐旋即立下大功,以他在山東人士中的人望和瓦崗中的人脈,招降了瓦崗鎮守黎陽的大將徐世勣即李勣,立下大功,恰好竇建德也在攻略瓦崗舊地,魏徵和李淵族弟李神通和新降的李勣都被擒,為竇建德看重,百般攏絡。直到李世民虎牢關之戰,一舉擊敗王世充和竇建德,才再次回唐。
李唐初期,由於人手不足和信任等的原因,李淵三個嫡子各自被派往前線作戰,各有勝負,隨著形勢漸穩,李淵便讓太子多練習處理政事,軍事多交給李世民和元吉及親人李神通之類。這次魏徵勸太子親征,正是為了鞏固他的權位,李建成聽從了,督兵進討劉黑闥,取得節節勝利,在洺州將劉黑闥及弟劉十善一併斬首,山東平定,人心悅服,魏徵此策為太子增輝不少。而李世民最終的僥倖勝出,關鍵在於擒賊先擒王的玄武門之變,斬首成功。不然怕是難以擺脫敗將命運。
李世民雖在玄武門中以奇兵設伏,殺死建成元吉,並威逼李淵,但這二人原先在長安與李世民爭鬥時,太子府齊王府也有不少心腹雄兵,主將雖死,舊部仍在,李世民多方施策收這些人的心,重用魏徵便是一種政治姿態,又讓他前往河北安撫太子舊人,表示李世民既往不咎的心思,這些做法,是玄武門武爭後續的重要一步,以武搶天下,以文守天下,魏徵後來也以他傑出才能為李世民治天下出了不少力氣。
-
15 # 樾檬侃歷史
魏徵,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此時李密便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招致身邊。到了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
武德四年(621年),身為太子的李建成重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太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恐怕其被取而代之,就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了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並建立了以羅藝為統帥的嫡系軍隊。
在記載魏徵的傳記有這樣一段記載:
徵見秦王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
雖然平定劉黑闥之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嫡系軍隊,但魏徵卻深知李世民對其構成的威脅,所以曾多次勸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只是李建成沒有采納罷了。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事變,太子李建成及李元吉等被誅殺,事後李世民登基為帝。
稱帝后的李世民一面急於治理這個剛剛從戰火中安定下來的國家,另一面也想早日從玄武門之變的陰影中走出來,而這一切都需要寬大的政策和能幹的官員來完成。
而魏徵便是其中一員。
而李世民啟用魏徵,個人覺得還有三個原因:
一、魏徵原是李建成的忠實支持者,重用魏徵能夠更好地安撫動盪不安的人心,以期儘快平息混亂的局面。
二、魏徵是滿有才能之人,用他做事能夠儘快上手處理一些事務。
三、測試一下魏徵的理政能力。
結果就是以上三點都顧到了,而且可以說完成的還很完美。至此以後,李世民對於魏徵更加信任,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諸多事宜,李世民全然接納。
-
16 # 唐風宋月
魏徵勸了,李建成沒聽。魏徵之所以能被李世民重用,三條。
第一,李世民為了統戰需要,安定人心,沒有對魏徵下手。李世民本來準備大開殺戒,把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人全殺了,但被尉遲恭攔住了。尉遲恭說,你要是這麼做了,就會人人自危,到時候反你的人會很多,得不償失。李世民聽了尉遲恭的進諫,饒了魏徵一命。
第二,魏徵為了保命,出賣了李建成。李建成被殺後,他的嫡系都在河北地區,以羅藝為首,準備聯合突厥人跟李世民幹一場,給李建成報仇。魏徵親自前往河北地區,招撫了這幫舊部,羅藝也被部下殺掉。李世民大喜,決定重用魏徵。
第三,大唐有三股力量,關隴勳貴集團,山東豪傑集團,河北群雄集團。魏徵是平衡三股勢力的關鍵人物,所以被李世民所倚重。
以上觀點出自陳寅恪先生《隋唐政治史述論稿》。
-
17 # HuiNanHistory
魏徵其實已經勸過李建成了,只是李建成不聽勸罷了。
在成為貞觀名臣以前,魏徵的身份是太子洗馬。這個職位是皇太子東宮的隨從官員,始設置於漢朝,主要負責的工作是輔佐太子,教導太子政事。
根據史書記載,“隱太子聞其名,引直洗馬,甚禮之”,就是說李建成對魏徵非常禮遇,很看重他的意見。
魏徵一眼就看出李世民是能夠威脅李建成地位的人,一直在勸諫李建成乾脆點直接動手,但李建成沒有聽這條建議,只是想軟刀子割肉,最後等來了玄武門之變。
根據《舊唐書·魏徵傳》的記載:
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及敗,太宗使召之,謂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太宗素器之,引為詹事主簿。這條記錄是魏徵勸李建成先下手的證據。
至於李世民對魏徵的寬縱也很好理解——他是靠著政變上臺的,可以將李建成本人殺個乾淨,但如果株連太廣,就會影響政局不穩。
李世民是透過重用魏徵,才塑造了自己寬仁聖明的形象。
-
1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說不定勸過也未可知呢?
魏徵是唐朝貞觀時期的名相,也是有名的直臣,唐太宗李世民以之為自己的鏡子。對於太宗皇帝,魏徵多次在公開場合據理力爭並指出他的錯誤,有時候激動了,唾沫星子都能噴到李世民的臉上,這常常使得李二下不來臺,多次生出殺意,多虧了長孫皇后的勸諫,魏徵才保住了自己的腦袋。當然了魏徵死後還是受到太宗的清算,這是後話了
但是你知道嗎?李世民如此倚重的大臣其實一開始卻是李世民的敵人魏徵出生於北周末年,此後天下戰亂不斷,隋煬帝即位後東征高麗,修大運河極大透支了民力,於是天下不穩,人心思變。魏徵本是瓦崗麾下,後來王世充打敗了西魏,於是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
不久竇建德又俘虜了他,於是魏徵又成了竇建德夏國官員,而後李世民打敗竇建德,魏徵被俘,又轉投李唐。當時魏徵這種經常改頭換面的人是很難被人信任的,但是太子李建成非常賞識他,不僅封為太子洗馬而且待遇深厚,因此魏徵是妥妥的太子黨,和李世民可以說是勢不兩立
那麼問題來了,魏徵是個明白人,那麼他為何不勸李建成先下手幹掉李世民呢?其實這還真是冤枉了魏徵,對於李世民魏徵是保持了相當大的警惕,他多次對李建成建議要削弱李世民的勢力。小編記得以前在讀《資治通鑑》的時候曾有魏徵多次勸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記載,只不過當時的李建成害怕父親李淵反對,不敢去做罷了
-
19 # 玄坤文史
看魏徵的經歷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人,三國時期的呂布,兩個人都是多次更換陣營,但是兩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呂布最後是身敗名裂,而魏徵成為了一代名臣,究其原因,無非是魏徵投奔一個陣營之後,忠心耿耿直到這個陣營倒臺,而呂布卻反覆無常,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在背後坑主公了。
魏徵畫像
魏徵輔佐李建成,為何沒讓李建成先下手為強?魏徵在公元619年隨李密一起投奔了李唐,從公元621年開始就一直追隨李建成,說魏徵是李建成的心腹也不為過,李建成任命魏徵為太子洗馬,他非常的賞識魏徵,對魏徵禮遇有加,而魏徵也沒有辜負李建成的期望,經常為李建成出謀劃策,當時天下未定,李世民帶著將領們在前線建功立業,李建成待在後方,李世民的勢頭都快超過李建成了。
影視劇中的李建成
魏徵輔佐李建成,自然就要為李建成的未來考慮,所以魏徵提議李建成,不要忽視李世民的威脅,也應當主動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了魏徵的建議,出兵平定了山東,後來局勢逐漸穩定之後,魏徵見李世民黨羽眾多,已經對李建成構成了嚴重威脅,又多次建議李建成一定要想辦法將李世民調到偏遠的地方去。
魏徵人品是比較正直的,他不像李世民心狠手黑,他也不希望李建成成為一個殘害手足的君王,所以他並沒有建議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剷除李世民,另外一方面如果他真給李建成提了這個建議,魏徵估計也活不了多久了,畢竟手足相殘這是個汙點,如果還是手下的大臣提出來的建議,事成之後,魏徵多半也會被李建成清算,所以魏徵是不會讓李建成先對李世民下手的。
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還會重用魏徵?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兵變,魏徵這個李建成重要的謀臣,李世民當然不會放過他,但是魏徵對李世民說,如果李建成聽了自己的建議,就沒有李世民什麼事了,李世民一想,魏徵說的也有道理,而作為李建成的謀士,給李建成出謀劃策也是分內之事,所以李世民也沒有為難魏徵,繼續讓他出來做官。
玄武門之變
而魏徵在李世民手下能夠得到重用,這還和魏徵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魏徵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大臣,也有可能魏徵看李世民不爽,所以李世民在執政過程中,出了點差錯,魏徵常常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來,處理政務的時候,魏徵又非常的公正高效,所以他經常把李世民惹得火冒三丈,但是礙於面子又不好處罰魏徵。
李世民曾說過,在貞觀以前,輔佐自己平定天下這是房玄齡的功勞,貞觀之後,矯正自己的過錯,防微杜漸這是魏徵的功勞。在滿朝文武大臣中,只有魏徵敢觸犯李世民的威嚴,進諫矯正李世民的過失。在大唐社會逐漸穩定之後,李世民有些安於享樂,魏徵又及時的進諫李世民,讓他要善始善終,後來李世民又派遣魏徵去輔佐李承乾,為自己培養接班人。
魏徵畫像
結語魏徵雖然最開始是李建成的謀士,也給李建成出過打壓李世民的主意,但是並沒有對李世民造成直接的威脅,而魏徵也不是一條道走到黑的大臣,李世民見魏徵能為己所用也就接納了他,而相處下來,魏徵十分的忠誠,不為權貴,還敢對自己直言進諫,讓李世民非常欣賞他,所以魏徵在李世民執政時期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
20 # 國學微知
大家好,我是微知,我答一下。
魏徵畫像
第一點,魏徵不是沒勸過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李建成也不是不聽。李世民出人意料、鋌而走險,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集團才以失敗告終。
第二點,玄武門之變後,魏徵能在李世民手下位極人臣,一是靠魏徵的過人智慧,二是靠李世民的胸襟和眼光。特別是兩人在言談話語間達成一個默契,開始精誠合作,收穫雙贏結局,共同開創貞觀盛世。
一、李世民集團把魏徵視為“仇人”唐高祖武德初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間的傾軋就開始了。李元吉之所以跟著大哥李建成死磕二哥李世民,是因為大哥是太子,李建成答應他,將來即位以後,立他為皇太弟,“故元吉為之盡死”。這就形成了以李建成、李元吉為首的“太子集團”。
唐朝開國,李世民功勞最大,被封為“天策上將”。他的天策府,等於大唐第二朝廷,府裡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將。試想一下,即便李世民不想奪太子位,手下人也一定會慫恿他去奪位。何況李世民絕非自甘平庸之輩,早就覬覦太子之位呢!
因此,唐朝建國不久,兩大集團圍繞大唐皇位,展開了殊死爭奪。如《新唐書·袁朗傳》中說,雙方“爭致名臣以自助”。
李世民畫像
武德四年,李淵任命魏徵為太子洗馬。據《貞觀政要》的記載,魏徵是李建成向李淵提出,經李淵批准才得到這個任命的。新舊唐書都有記載,魏徵入東宮後,李建成“遇之甚厚”。《貞觀政要》記載,魏徵“見太宗與隱太子陰相傾奪,每勸建成早為之謀”——經常勸李建成早點下手幹掉李世民。
此後五年,魏徵深深捲入兄弟奪位的漩渦之中。史書中只記載了兩大集團各出“陰招”,想整死對方的情況,沒有記載具體哪個主意是誰出的。但是,我們根據其他史料的推斷,不難看出魏徵給李建成出過不少整李世民的主意。
《貞觀政要》記載:貞觀六年,魏徵已經在李世民手下做到檢校侍中(宰相)。這年八月初四,李世民在九成宮宴請近臣。酒席上氣氛十分歡快,酒至半酣,玄武門之變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站起來,對李世民說:“王珪、魏徵過去追隨李建成,我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仇人一樣,想不到今天能坐在一起參加宴會。”
長孫無忌這話,恐怕是酒場上的無心之言。正因如此,也是他的真心話。李世民回答說:“魏徵,過去確實是我的仇敵,但他能盡心盡力辦他分內的事兒,這就值得表揚。我能提拔重用他,與古聖先賢相比,也毫無愧色!魏徵常常不顧情面勸諫我,讓我不辦錯事,所以我非常器重他!”
長孫無忌畫像
魏徵聽到這裡,也站出來對李世民說:“陛下您鼓勵我勸諫,所以我才敢提意見;如果您不接受我的意見,我又怎麼敢冒犯龍顏、觸犯忌諱呢?”聽聽魏徵這話說得多麼體貼,一句話把功勞都給了皇帝。李世民聽後龍顏大悅,給在座的各位每人打賞15萬錢!
從玄武門之變到這時,已經6年了,魏徵已經成為李世民的重臣。而李世民集團的人仍清清楚楚記得,當年把魏徵當作仇人的往事,就連李世民也不否認。如果不是因為魏徵給李建成出主意整李世民,大家會有如此深刻的印象嗎?
那麼,以魏徵和李建成的深厚淵源,他又怎麼能在昔日“仇敵”李世民手下位極人臣呢?請看繼續看。
二、魏徵和李世民的“政治默契”玄武門之變後,太子集團的人都成了李世民的俘虜,魏徵也不例外。新舊唐書和《貞觀政要》都記載了這個場面:
魏徵被帶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憤怒地責問他:“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
李世民很清楚,“骨肉相殘,古今大惡”,但他自己就做出這樣的事兒了。這個黑鍋,他自己不想背。他這麼問,實際上就是暗示魏徵:我可以要甩鍋了。
如果魏徵沒有聽懂這句話,向李世民求饒或者辯解,恐怕就沒有後來的魏徵了。但魏徵顯然聽明白了,當週圍的人為他擔憂的時候,他慷慨自若地回答:“太子如果聽了我的話,就不會有今日的殺身之禍。”
這話很硬、很直,但說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魏徵這話有幾層含義:第一,我也給太子出主意搞你呢,很可能就把你搞死了,所以你的玄武門之變,有正當防衛的性質。言下之意,你的這個鍋,我們替你背了,是我們挑撥的你們兄弟相殘;第二,我是太子屬官,當然要為太子盡心盡力了。言下之意,我跟著你,也會為你盡心盡力的;第三,魏某人是忠誠的、有骨頭的,不會被嚇住。
魏徵畫像
李世民一聽,魏徵聽懂我的話了,回答得好!他馬上“為之斂容”,剛才的滿臉怒氣,轉而變為肅然起敬的臉色,當場赦免魏徵,並任命他為詹事主簿。李世民一登基,又提拔他為諫議大夫。
從此,魏徵與李世民達成一個“政治默契”:過去的一頁翻過去了。就李世民來說:你替我背了鍋,我也知道你有才能,此後跟著我好好幹吧;就魏徵來說:我有我的志向,只要能實現我的志向,不必糾結皇位上坐的是李建成還是李世民。
魏徵的志向是什麼呢?
三、魏徵不想做“忠臣”,而是想做“良臣”魏徵志在做一代“良臣”。
新舊唐書都記載:貞觀元年,有人告發魏徵包庇親戚,李世民派御史大夫溫彥博調查。不久,溫彥博回奏,告發之事查無實據,但魏徵平時言行舉止不大檢點。李世民就讓溫彥博代表自己去批評魏徵幾句,提醒他以後注意點。
過了幾天,魏徵上奏說:“我聽說,君臣應該協和默契,用道義結為一體。不想著至公大道,只注意言行舉止的小節,那麼國家的興衰,就很難預料了。”
李世民一聽,馬上就明白魏徵的意思。他和顏悅色地說:“我(對讓溫彥博批評你的事兒)已經後悔了,你也不要因此就心懷隱匿迴避。”
魏徵連連叩頭,說:“希望陛下不要讓座做忠臣,要讓我做個良臣。”
凌煙閣功臣圖中的魏徵畫像
李世民聽了很奇怪:怎麼還有不想做忠臣的人呢?他趕忙問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魏徵解釋說:“良臣不僅讓自己獲得美名,而且讓君主也得到聖明的稱號,能夠子孫傳世,福祿無疆;忠臣讓自身受到誅殺,讓君主揹著殺害忠臣的惡名,導致國破家亡,只留下他自己一個忠臣的名聲。這兩者差得很遠啊!”
李世民聽後非常高興,賜給魏徵絹五百匹,並說:“我希望你不要違背這些話,我也不會忘記國家安危的大事。”
此後,魏徵全心全意為唐朝興盛謀劃,不斷向李世民進諫;李世民也兢兢業業,不計較魏徵一些略顯過火的諫言,朝堂上形成風清氣正的氛圍。君臣齊心協力,開創出貞觀之治的盛世。
當然,魏徵的仕途一路開掛,貞觀七年位至宰相,封鄭國公。在李世民讓人繪製的凌煙閣24功臣圖中,魏徵位居第四。
參考資料:
《魏徵年譜》
《新唐書》《舊唐書》
《貞觀政要》
回覆列表
魏徵確實勸過李建成先出掉李世民的,只不過李建成念及兄弟之沒有動手,後來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由此登上了皇位,李世民是一個好皇帝,儘管他殺了兄弟逼退了父親,但是李世民是一代明主,他開疆擴土發展經濟完善科舉制選拔人才,最後開創了“貞觀之治”,把唐朝打造成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萬國來朝的盛世,李世民被少數民族稱之為“天可汗”,李世民是一代明主。
李世民不是不知道魏徵是李建成的手下,但是李世民不計前嫌的重用魏徵,而魏徵也真是個忠臣,經常勸諫李世民甚至有時候也會惹怒李世民,但李世民最後都忍了不說還繼續重用魏徵,所以是李世民有容人之量魏徵才有機會一展才華最後成為位極人臣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