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教師飛飛生活日記

    我是鄉村教師飛飛老師。

    寶寶還不會說話時,哭往往是他們意見的表達,但一些孩子大了以後,遇事還是習慣鬧情緒,發脾氣、哭鬧甚至打人。如果順著他們事事哄著,過一段時間可能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哭鬧得更嚴重了。

    一句“慣壞了”並不能完全概括這種現象,事實上是孩子沒能學會正確的情緒理解與表達。小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腦區發育不均衡,無法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正確地加以教育,是引導孩子走好未來的第一步。

    所以遇到孩子發脾氣時先別頭疼,這正是鍛鍊孩子科學思維能力的好機會。

    一、控制情緒

    孩子鬧脾氣時,一味順從或者簡單呵斥都是不正確的,一定要對孩子保持充足的耐心,幫助孩子描述、分析和反思情緒。

    1、引導孩子描述情緒

    孩子鬧脾氣時,家長一定要保持情緒的穩定,“冷處理”一段時間,等孩子平靜下來。

    首先要引導孩子儘量清晰、詳細地描述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這是幫助孩子定義情緒的過程,讓他們明白什麼是憤怒、焦慮、傷心、委屈等,並能理解自己現在的情緒狀態。

    2、引導孩子分析情緒

    引導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緒是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這種情緒。

    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和孩子的溝透過程,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略他們的思考,家長的引導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3、引導孩子反思過程

    在事情過去之後,引導孩子反思整個過程。

    家長一定要用溫和的語氣,讓孩子明白髮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有事情一定要溝通清楚,如“你對媽媽發脾氣,媽媽很傷心,媽媽也不知道你怎麼了,所以下次直接告訴媽媽你想的是什麼好麼?”

    二、規則意識

    一些孩子會有些“任性”行為,比如在就餐時跑來跑去,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有暴力傾向喜歡打人等等,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規則意識淡薄,沒有遵守規則的概念。

    在遇到這些情況時,家長一定不能以暴制暴,比如孩子喊叫就以更大的聲音呵斥他,孩子打人就反過來打他,這樣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孩子只是因為自己弱小而屈服於家長的權威

    1、給孩子框架性指導

    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家長可以提前給孩子設定好明確的期望。小孩子對於抽象性的概念沒辦法很好的理解,所以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清晰明確。

    比如去遊樂園時和孩子約定好什麼時間去、什麼時間回,讓孩子選擇好自己想玩什麼專案,或者在去購物時和孩子提前約定好買什麼東西,不買什麼東西。

    2、家長應言行一致

    規則意識的建立身教大於言傳,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

    孩子的認知還不成熟,分不清楚各種場合下規則細微的變通,如果父母教的是一個樣子,在家裡是一個樣子,在外面又是一個樣子,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擾。所以家長最好能做到言行一致,家裡和外面也統一。

    3、降低干擾,做好規劃

    孩子周圍總是一堆玩具就別怪孩子貪玩,家裡總是放著一堆零食就別怪孩子不愛吃飯,孩子做作業時家長看電視就別怪孩子不好好學習,不能要求孩子在一堆誘惑面前咬著牙忍耐。

    生活中的誘因太多,很容易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首先要規劃好家裡的各種區域和時間規律,比如把玩具和零食收納在合適的地方,劃分好家裡的玩樂時間、學習時間、三餐時間、睡覺時間等,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

    控制情緒是個高階技能,有些大人尚且不能做好,更不能苛責孩子。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保持耐心,需要幾次甚至幾年的不斷重複,並做好榜樣,身教勝於言傳。

  • 2 # 魚寶寶來了

    如果是2—6歲孩子,那麼這就是敏感期中很可怕的兩歲半到了。由於這時哦的寶寶已經有了自我認知,所以很多事情都想讓別人依著自己的想法。這是寶寶長大的表現。媽媽對待這個時候的寶寶要有耐心,但也要有自己的底線。寶寶的敏感期是螺旋式發展的,媽媽要做好面對寶寶更多敏感期的準備

  • 3 # 愛上我和你

    十個建議:

    1、足夠冷靜

    孩子鬧脾氣時父母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被鬧脾氣的孩子激怒而對孩子也發起脾氣來。孩子們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特別是在鬧脾氣的時候,如果你自己做不到,你怎麼能期望他們平靜下來呢。做幾個深呼吸,在決定給出一個反應之前至少等幾秒鐘。

    2、阻止自己的挫敗感上升

    孩子鬧脾氣同樣會讓父母血壓升高,壓力變大。如果你實在沒辦法處理孩子鬧牛脾氣,確保孩子是安全的情況下,離開孩子一會。時間能讓你們兩個都安靜下來。在你需要安靜下來的時候,讓你的配偶或另外負責任的人照顧你的孩子。

    3、試著找到孩子鬧脾氣的原因

    很多事情都會使他們發脾氣,而且找到原因可以幫助你決定用什麼樣的應對方式。如果是因為餓了或者困了,你應當儘快給他們弄吃的,或者讓他們去睡一覺。如果是因為挫折或害怕,你需要安慰他們。如果他們覺得被忽視了,你需要花一點或更多一點時間陪他,和他玩或者讀書等等。然而,如果是因為他們想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4、在家設立“反思角”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和他直接對話,這時候,他會什麼也聽不進去。可以在家裡的某個角落,設立一個“反思角”。當孩子發脾氣時,可以讓他坐到反思角去反思,想一想自己做得對不對?等他脾氣穩定下來,或想清楚了,再和他說話,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做法究竟哪裡不好。

    5、採取措施預防傷害

    有的小孩鬧脾氣的時候會變得相當躁動。如果是這樣,要把孩子周圍危險的東西都拿走,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儘量不要在孩子鬧脾氣的時候束縛住他,但有時候這也是必須的手段,並且有安慰作用。要溫柔地(不要過分用力)但緊緊地抱著他/她。向孩子說安慰的話,特別是當他們因為失望、挫折或環境不熟而鬧脾氣的時候。

    6、不要獎勵鬧脾氣的行為

    如果父母妥協,自己被孩子的脾氣控制住了,鬧脾氣就會成為孩子的一招殺手鐧。當孩子發脾氣大哭大鬧時,必須讓孩子意識到哭鬧是無濟於事的。等孩子停止了哭泣,能夠心平氣和的回答問話時,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態度堅決,自然會停止哭泣,聽從教育。

    7、冷處理

    當孩子首次因為得不到滿足而亂髮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因此而妥協,更不能一出現問題就透過買玩具或買吃的來滿足孩子以“買到和平”。

    孩子從無知到認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保持是非明理的教育態度,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能用發脾氣來解決。

    8、在孩子盛怒的時候不要試圖用道理說服他們

    讓他們釋放出來,說一些能解釋他們現在的情感的短句。比如說,“一整天下來你一定累了吧。”或者,“你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一定很難過吧。”這不僅會讓孩子用言語表達感受,還能表示你對他們的同情,而且還不需要妥協。

    10、不要訴諸暴力

    不要甩耳光或打屁股,大人是孩子模仿學習的物件,用暴力相待,孩子很容易學會以拳頭解決問題。如果你覺得你想要體罰他們,把這留到以後,等大家的情緒都平靜下來的時候。

    小提示

    1、如果你在一個公共的場合,有時最好的辦法是離開,即使你得抱著你那個又哭又鬧的孩子。保持冷靜,記住你的孩子只是因為情緒太滿,並不是無理取鬧。

    2、 不要嘗試控制孩子的行動:在他鬧脾氣時,除非有立即危險,如跑到馬路上或傷害自己,否則不要控制他們的行動。

    3、不要威脅或處罰:孩子不理性時,這些方法絕對無效,只會火上加油,讓情緒更糟糕。

    4、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處理:帶孩子到四下無人的地方單獨談話。這是對周遭他人的禮貌,也讓你較容易處理問題。

  • 4 # 傳承SD木槿

    孩子任性,鬧脾氣都是心中有事無法解決,情緒找不到宣洩出口的表現。因為不知您的孩子具體幾歲,我的建議如下:

    如果是學前孩子,可以先透過滿足做他喜歡的事,比如動畫片、玩遊戲等轉移他的注意力,在孩子情緒平復下來時再試著與他溝通,能告訴媽媽你剛為什麼有這個反應嗎?去慢慢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是到了能講理的階段,首先作為大人要表示對孩子情緒的理解。不能打壓或者責備他,那樣只會讓孩子情緒更加壓抑。而接受孩子情緒會讓他覺得被接受的,會對家長敞開心扉。

    最後,給建議而不是給方案。孩子遇到問題,家長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後,可以適當給孩子自己的意見,而不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一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二來也不利於培養孩子自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建議。

  • 5 # 松子教育漫談

    對待任性孩子有沒有好辦法?

    答案:有!

    任性孩子也有可愛的一面,當您面對自己孩子暴跳如雷時,您是否想過孩子為什麼任性?你可能會說,孩子不聽話,沒有滿足他,於是就耍脾氣。可是您是否想過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我來告訴你,原因就是孩子在幼兒階段隨便滿足孩子的願望,尤其是老人帶大的,基本上都很任性,因為老人慣孩子是一種本能,無論您怎麼跟他們說,都沒用!因為隔輩人就是這麼溺愛孩子,他們也知道這樣做對孩子未來沒好處,可是就是做不到!

    怎麼辦?

    能自己帶孩子的儘可能自己帶!

    已經有孩子的並且孩子很任性的怎麼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一、先從減少滿足慾望開始。剛開始孩子可能又哭又鬧,做家長的一定要挺住,要不理不睬,等孩子情緒穩定後慢慢跟孩子講為什麼不行。

    第二、每滿足孩子一個願望就提一個要求,其中一條就是不許任性哭鬧。家長在心裡要提醒自己控制好情緒,不可隨孩子哭鬧而暴跳如雷,要冷靜對待!最後堅持一段時間必有一定的效果。

    其實孩子的問題一定是家長的問題,無論任性還是別的什麼問題。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任性或其他問題,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先認真地一絲不苟地做給孩子看!

  • 6 # 等待花開20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任性以哭鬧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呢?

    很明顯,因為平常一哭鬧,大家都依著他,輕易妥協滿足了他的要求。所以他覺得哭鬧是有用的。

    面對孩子哭鬧作為父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先冷處理,讓他自己靜靜地哭泣一會兒,等他哭完了再去抱抱他,跟他講清楚為什麼不能順著他。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愛孩子不是一味的遷就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學會選擇對的事物,學會分辨事情的對與錯。

  • 7 # 豌豆教育

    孩子最近很任性,一有不順心就開始鬧脾氣,哭鬧不止,怎麼辦?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是分析,在你這一句話裡最重要的是什麼。不順心的時候開始鬧脾氣,哭鬧。

    說明你們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小孩子順心的。同時也說明孩子只要透過哭鬧發脾氣,就能夠有不順心,變得順心,所以為了能順心才去苦惱。這屬於典型的溺愛過度。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可以透過以下幾步:

    第一步,當孩子有要求得不到滿足而選擇哭鬧時,家長可以置之不理。所謂的置之不理,通常指的是看見當做沒看見,聽見當做沒聽見。既不解釋,也不表示關懷,該乾的活繼續幹,該睡的覺,繼續睡。不要讓孩子覺察到你在關注他,一直堅持到孩子不在哭鬧。目的是告訴孩子,哭鬧並不能引起我的注意和解決問題,還是別哭了。

    第二步,當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告訴孩子為什麼你的要求家長不同意。如果家長一說孩子又哭了,那麼立即停止,走到一邊,繼續幹自己該乾的事情。一直等到孩子徹底平靜,並且開始自己找其他事情做的時候後,找合適的機會,給孩子解釋家長不同意的原因。目的是告訴孩子:下次碰到同樣的事情你就別提了,提也沒用。

    第三步,我們要注意,孩子的要求很多,特別是小時候,我們要合理滿足。所謂的合理,就是該滿足時滿足,不該時候,就拒絕。如果你實在把握不住的話,可以用數字來表示。比如說:孩子連續四次要求買玩具,可以滿足一次。目的是要告訴孩子,不是你的所有要求,都是合理的,也不是說你的所有要求,都是必須滿足的。

    透過一年以上的訓練,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習以為常,不在哭鬧了。

  • 8 # 教育原理

    馬斯洛認為,人的內心需求有五個層次。

    一是溫飽感(姑且稱其為“溫飽感”),即生理需求,主要有食物、睡眠等;

    二是安全感,包括家庭結構安全等;

    三是歸屬感,主要指親情、愛情和友情;

    四是認同感,被他人尊重、自信等;

    五是自我實現需求,即對自己有合理評估與定位。

    我想說的是,人的內心需求一般是從低層次滿足到高層次滿足,也就是說,只有低層次需求滿足了,才會對高層次需求產生需要,但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實際上人的內心需求有時是穿插進行。

    題主的問題,我想這個孩子屬於低齡段,在幼兒園或者在小學低段。如果從人的內心需求來分析的話,孩子任性是個人安全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沒有得到滿足而造成的。

    一、安全感:一個優秀的家庭,一定是民主、和諧和溫馨的氛圍,家庭中父母關係和諧,相互尊重,親密感表露無遺,這些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間,會讓孩子對家庭感到滿足與溫暖,安全感也得到滿足。所以,如果家庭結構出現問題,如單親或留守等,孩子內心會感到焦慮不安,影響情緒。二、歸屬感: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或者父母對孩子管理只是簡單粗暴式的管理,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輕則責罵,重則毆打,導致孩子與家庭產生隔閡,心無所依,這樣的孩子也會產生任性表現。三、認同感:在這一層面,最能說明,如果在前兩項都沒有問題的話,比如說,有的家長否認前兩項,認為家庭既沒有支離破碎,也沒有指責打罵,但孩子仍然如上所述,任性、驕橫,那應該是認同感出了問題。具體來說,就是父母一貫地對孩子溺愛有加,但從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聽從孩子想法,不耐煩孩子情緒,不能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想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是打著“愛”的旗號越俎代庖,漠視孩子的感受,排斥孩子的情緒,懷疑孩子的能力。

    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其日益增長的自主意識和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之間,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這些矛盾無法排解,孩子只能以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

    只可惜,這些行為密碼,作為家長的,有的竟無法解讀,因此會出現更多指責與專權,甚至斷言孩子的任性是與生俱來的,這會導致更多的惡性迴圈。

    那麼,如何解決呢?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毽翻飛 建議:

    一、接納孩子的情緒與感受,不要試圖去改變孩子的感受,要有共情意識,與孩子增強信任關係。二、嘗試用尊重的語氣來跟孩子交談,在試圖解決問題前,給孩子以選擇權。三、努力營造民主氛圍,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孩子的事要與孩子商量解決。四、父母要有自我反省意識與勇氣,孩子的問題十之八九是由家長造成的,解決也是從家長層面開始的。五、跟孩子明確做人的原則與底線,不能觸碰,也沒有商量餘地,即使孩子鬧情緒也要堅持。六、增加父母與孩子的共處陪伴時間,這種陪伴當然是“人在心也在”式的陪伴,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真心陪伴,適時與孩子溝通,增進彼此瞭解與理解。

    總之,撫育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其難度不亞於宏偉工程,只有心與心的交流,用一顆心去搖動另一顆心,孩子才會感同身受,並在父母言傳身教之下,變的理性與成熟。

  • 9 # 小王老師的王老師

    孩子的壞習慣一般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想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需要父母投入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家庭教育對於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想要糾正孩子的壞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的壞習慣扼殺在萌芽裡,但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很可能在學校或者跟同齡人在一起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養成了壞習慣,怎麼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呢?

    1.查原因

    家長要仔細觀察並耐心跟孩子溝通,弄清楚壞習慣養成的來龍去脈,然後對症下藥。

    2.創環境

    3.做榜樣

    榜樣的力量對孩子是無窮的,特別是父母,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另外也可以帶孩子多看一些正面的積極的書籍或者影片,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讓我們先成為別人羨慕的父母吧!

  • 10 # 數學思維馮馮

    我家也有小姑娘一枚,也是一不小心就哭鬧。早上醒來有時會哭鬧不高興。中午睡覺醒來,睡覺多了會哭鬧不止。睡不夠也會哭鬧。

    玩的過程中自己搞不定情況立刻會哭(這種哭肯定就是在告訴爸爸媽媽快來幫助我。我已經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這個時候我都是很有耐心的跟她解釋說:“不要哭,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告訴爸爸,不許哭不許鬧(2歲7個月的小笨蛋)”,這個時候她會稍微安靜一些,停下來聽爸爸說話,觀察爸爸有沒有生氣。思考一下爸爸的話是不是理解了。

    聽懂了,她會說:"爸爸幫幫我吧。"我會耐心走近看看到底出了什麼狀況。

    然後,我會發現,可能是她的玩具找不到了。可能是她的拼圖拼不好了。也有可能是積木扣不到一起了。等等,各種問題。

    這種問題我一般是耐心的幫幫她,很快就會變得開心了。但是,作為家長,不能把這些事當成小事,孩子的能力畢竟小,她處理不好也是正常的。

    我一般是幫助之後,再重複一次我的動作,甚至是重複幾次,讓孩子看看我是怎麼做的,讓她模仿,學習,期待下一次遇到這個問題可以自己解決。一般情況下,我不會對她一頓吼,因為吼了之後問題沒有解決,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有可能受到驚嚇。

    中午睡覺醒來哭鬧,我一般抱起來(2歲7個月的小笨蛋)詢問:“你喝水嗎寶寶?”。“你尿尿嗎?”。“你吃水果嗎?”。“那我們玩彩泥吧?”“我們出去玩吧?”。“哎呀,我的小寶寶睡醒了。”

    總之我要說出好多的話,去猜想她要做什麼?她想做什麼?完全沒有必要,對她沒有耐心。對她沒有耐心,你發完脾氣之後,又會後悔,這是一定的吧?(孩她媽就是這樣,孩子一哭她就爆了,孩子還沒怎麼樣,孩媽先沸騰了。說是受不了哭。)說實話,誰也不願意讓孩子哭,可是她就是哭了,而且還經常哭。那怎麼辦?你要一直跟她火爆的對抗嗎?

    確實是哭起來煩人。那麼有沒有什麼策略?

    我的策略是:

    預先發現問題,看到孩子快要哭了,首先制止,也就轉移注意力。玩累了要哭,馬上問:“吃水果嗎?”“想吃什麼水果?”“吃果凍嗎?”“吃海苔嗎?今天可以給你多吃兩片。”“喝酸奶嗎?”“喝喜樂嗎?”“聽會音樂吧?”

    這種方法還是比較好操作的,因為媽媽很瞭解自己孩子喜歡什麼。

    總歸一點,要有耐心。孩子的時代就只有2年多一點,過了這個時候,就是回憶了。所以苦惱大可不必。

  • 11 # 官莊幼兒園太陽

    人的內心需求一般是從低層次滿足到高層次滿足,也就是說,只有低層次需求滿足了,才會對高層次需求產生需要,但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實際上人的內心需求有時是穿插進行。

    題主的問題,我想這個孩子屬於低齡段,在幼兒園或者在小學低段。如果從人的內心需求來分析的話,孩子任性是個人安全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沒有得到滿足而造成的。

  • 12 # 合肥車泊樂

    孩子天生就自帶技能試探性,喜歡哭是吧,慢慢哭,哭累了自然幾天不哭了,如果哭一次你妥協一下,那麼後面你就被動了,時間長了想改都改不掉了,十幾歲的孩子打媽媽就是這樣養成的,別覺得這是一件小事,在家你慣著,出門踏入社會沒人會慣著。

  • 13 # 愛講故事的牛仔爸

    孩子最近很任性,一有不順心就開始鬧脾氣哭鬧不止,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他們之所以任性、哭鬧、發脾氣並不是因為他們傷心,而是他們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哭鬧、發脾氣,父母就一定會去滿足他們,所以孩子任性、哭鬧、發脾氣這樣的毛病就是家長的一再縱容和妥協造成的。

    我們有時候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商場又或者在超市,熊孩子們指著某個想要的東西又哭又喊、滿地打滾,又或者揮著拳頭衝父母大喊大叫。他們的家長要麼就在旁邊大聲呵斥“以暴制暴”,要麼就是默不作聲“冷處理”。如果你注意觀察,大部分的結果肯定是家長妥協了。

    如果父母放任孩子這種不良的習氣習慣不加以糾正,那麼孩子長大不僅依然暴躁、易怒,而且也會自私和沒有耐性,成為一個成年“熊孩子”、“巨嬰”,所以奉勸各位家長,不要輕易屈服於寶寶的哭鬧、發脾氣。

    那麼如何教會熊孩子們不發脾氣呢?

    1.首先要教會孩子等待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等待,並且在滿足他的願望前,等待的時間需要一點點地變長。愛發脾氣的孩子,經常會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而哭鬧不止。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他認為透過這種方式有可能會讓家長妥協之外,還有他對家長所說的“不”無法預期,從而陷入了焦躁不安、易怒的狀態。

    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不妨先說“好的”,先接受他的請求和願望,然後再告訴他只要稍微等待一段時間也可以是滿足某一個條件,他的願望就會得到滿足。

    用理智的“冷處理”來和孩子進行溝通,過一段時間後。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告訴他這樣並不對,希望他改正。

    2.學會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要求“我能看電視嗎”“我能吃零食”的時候,不要直接拒絕孩子說“不”。而是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時間或數字來回答他,比如“可以,做完作業後可以看10分鐘”又或者“好的,吃完晚飯可以吃一塊餅乾”。

    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不使用“以後”、“過幾天”、“一會兒”這樣含糊的詞彙,儘量用時間和數字來明確他們的願望。

    這樣他們才能認為他們的願望是可以預期的,也就不會再發脾氣了。

    3.家長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確認滿足願望的時間和前提條件,這必須是一個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認可的過程,不能僅僅是父母單方面的確定。

    如果一味強調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圖去做,那麼孩子孩子有可能既不認可,也不遵守,甚至會哭鬧的更兇。所以家長應當與孩子充分地、心平氣和地協商。一旦這樣的規則確定下來,孩子會超出你的心理預期地去遵守和執行。

    在這也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認為孩子還小,過兩天就忘了,或者說隨口一說,隨意地哄騙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在騙自己,下次就不會再聽家長的話了,我們前面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另外,家長們也需要靈活判斷來決定孩子的哪個要求應該馬上滿足,哪個要求應該適當的再等等,又或者哪個要求根本就不能滿足,將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 14 # 重獲新生的螞蟻

    2018-12-22 回答

    孩子愛發脾氣,有其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幼兒的大腦神經系統功能發育還不完善,興奮和抑制過程發展不平衡,易興奮而難抑制。另外,幼兒的道德意識正處在剛剛開始形成階段,是非觀念和評價是非的能力還停留在幼稚的水平。再次,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獨苗,是家庭教育因素造成的。 採取的措施和方法: 有的家長可能採取不理睬的方法,有的家長採取打,有的家長採取哄的方法。這些方法不是很合理。處理幼兒發脾氣的事件,應根據幼兒的不同個性的心理特點以及發脾氣的原因來解決。

    1、孩子剛開始發脾氣時,迅速轉移視線,以新的事物或新的活動吸引幼兒的吸引力,並立即讓其離開現場。

    2、如果幼兒脾氣特別厲害,作為家長要 “冷處理”,明確地對幼兒講這樣鬧是不對的,家長可佯裝離開現場,讓幼兒明白自己的行為已經惹大人生氣了.讓孩子逐漸冷靜下來.積極的方法是平時對孩子加強教育和培養,這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家長要把幼兒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平時,家長還應經常利用電視、故事中好孩子的形象,給幼兒講一些淺顯易懂的道理,在他們心目中樹立好孩子的榜樣,使孩子情緒穩定,心情舒暢,懂得道理,避免因無知而任性和隨便發火的現象。

  • 15 # 怪獸秒懂指南

    這屬於孩子情緒管理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分為不同的情況。

    一、0-1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還不會說話,無法順暢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只能透過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比如小嬰兒睡醒了會哭鬧,在確定他們沒有生病的情況下,一般是孩子想翻身了。

    這就需要家長留心觀察並根據孩子生長髮育時期的不同特點來判斷孩子的需求,並100%的滿足孩子的這些需求。

    如果0-1歲的小嬰兒希望被抱著,那麼家長儘量就抱著他們。

    這不是在慣著孩子,因為出生第一年的孩子的行為大多都是無意識的,他們只是誠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沒有判斷和計劃的能力。

    家長的無條件滿足可以讓孩子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安全的並被愛著的,這樣的感覺會對他們今後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和人格的關鍵基礎。

    二、2-6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力和自我意識,家長要開始給孩子立規矩了。告訴他們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認知。

    如果6歲之前家長無法樹立威信,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話,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再想讓他們不叛逆,那就更困難了。如果孩子很任性,哭鬧耍賴,那麼家長可以等孩子先冷靜下來之後再和他們進行溝通。

    比如把他們帶到安靜的房間,家長坐在旁邊看著孩子哭鬧。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是哭鬧給家長看的,所以家長要看。另外家長待在旁邊也能保證孩子的安全,避免意外發生。最重要的是,此刻家長守在一旁能讓孩子感覺到安全以及被愛的氛圍,不會認為自己被拋棄。

    家長要記住的就是堅守住原則,不可以的事情就是不可以,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繳械投降”,避免讓孩子的任性和哭鬧成為讓家長讓步的利器。這樣孩子只會進一步無視規則,變得無法無天。

    三、6歲以上

    這個時候如果還會一不順心就哭鬧不止的話,家長真的要嚴肅對待了。如果覺得自己搞定不,可以請老師或者專業諮詢師幫助。不要等到孩子青春期,那時候就很難再改變了。

  • 16 # 惠惠育兒記

    我家孩子現在就是這樣,是不是這個年齡段啊都這樣,但是你跟他講道里的時候他還是能聽進去的,孩子慢慢引導吧,不能太著急,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天性,讓孩子釋放天性吧。

  • 17 # 喻氏小姐姐

    孩子都存在判逆期,父母在面對孩子很任性,動不動就發脾氣時,如果強制施壓,用命令讓孩子屈服,可能結果不盡人意,孩子不僅不服,而且以後也不容易管教,基本上會被弄得筋疲力盡。

    但如果父母自己心疼孩子,有可能導致孩子越來越任性。因此,正確引導孩子的立法心理,直接關係到孩子心理健康。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

    如果孩子跟父母說心裡話,父母一定要耐心傾聽,不要急著反駁,否則,就有可能聽不到他內心真實的聲音,也有可能加深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當父母耐心傾聽孩子可能會說一些抱怨父母的話,這是父母要爭取解釋並告訴他自己這樣做的原因,還要告訴他父母很愛他。其實,孩子叛逆大多是因為他感受不到愛。

    2.多用選擇法。

    選擇法是孩子與父母發生對抗衝突時,可假設孩子已經同意,然後給他一個選擇的機會。他的優點是在不把父母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避免和孩子發生正面衝突的同時,也讓孩子享受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決定的過程。

    3.必要時進行冷處理。

    當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時常會以哭鬧耍賴的方式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要學會忽視,不理孩子的哭鬧行為,等孩子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再嘗試與其溝通。

    4.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父母不要一味要求孩子,不要做某事,不能做某事。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告訴孩子可以做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比一味的強制孩子要好得多。

    5.融入孩子的生活。

    想要孩子以自己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試著融入他的生活,孩子喜歡什麼,父母應該去嘗試去體驗去喜歡,讓他覺得父母是他的好朋友。

  • 18 # 寶兒輔食坊

    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讓他獨自在一個屋子裡呆一會,不要急於去說服他,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在和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沒有危險的前提下,可以讓他嘗試,當他碰壁時,在給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 19 # 好強媽咪育兒記

    1.孩子應該是進入叛逆期,一般孩子兩歲左右會進入一個小叛逆期。不要太擔心,如果他當時哭的很厲害不要打不要罵,也不要過度安慰,等他哭完冷靜下來,你再問問他為什麼哭,來合理的引導她。跟她說有什麼不開心可以告訴媽媽,只有說出來媽媽才能明白。

    2.還可能是最近你關注他的比較少,他透過這種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和關愛。平時要多和孩子互動,一起玩玩遊戲看看繪本,一起看看動畫片,一起聊聊動畫片,這樣和孩子打成一片他們就會有什麼問題主動跟你說的。

    3.最重要的一點兒是,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任性而焦慮,因為你一焦慮就容易用極端的方式來處理他們的任性,比如打和罵,甚至不理他們,這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沒安全感,反而會更任性。家長心態放好,多專注孩子,慢慢得孩子就不會那麼任性了。

    總之,孩子任性一定要長出他任性的原因,“對症下藥”這樣孩子才會慢慢變好。

  • 20 # moon鑫鑫

    孩子任性跟教育方式還有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的孩子還是3-6歲時期,它的性格都是偏自我為中心,做事都是比較自私的!你問他們誰畫的畫好,她們基本都會說自己畫的畫是最好的!你問他們誰最漂亮,他們肯定會說自己是最漂亮的!這跟古人王應麟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有些背道而馳!

    根據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2-3歲的性格衝突是自主感對羞愧、懷疑感、主動感對內疚感,也就是說當孩子想做一件事情時,可能因為這事存在危險性,家長總是制止孩子去做,或總是以負面的教育去壓制孩子不要去做那件事,就會造成自主和主動感缺失、懷疑和內疚自己做不好!潛意識裡自我否認自己會做不好,但又很想去嘗試,就會透過鬧脾氣、哭鬧來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家長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太多的負面教育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他們大人越不讓它做的事情他們好奇越要去做!或者家長有些暴力傾向,會讓孩子模仿他們也會產生暴力傾向!所以家長要想自己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以身作則,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些孩子青春期很叛逆不聽自己親爹親媽的話反而聽別人的話,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做好孩子榜樣!舉例:他們會這麼想,這件事你都做不到為什麼要我去做到!我幹嗎要去聽一個loser的話!而孩子能聽進一個陌生人的話很可能是那個陌生人在某一方面是他將來想要成為的人的形象,他喜歡她,敬佩他,才會聽她的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人不適合學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