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60幀高畫質影視

    老版《三國演義》好,好在哪裡?

    我認為是導演與編劇,懂英雄,懂大歷史,更懂大歷史與英雄碰撞出來了的那份滄桑與悲涼。

    在此以老版《三國演義》第五十四集結尾處的一個小片段舉例——

    孫權為感謝周泰的救駕之功,設宴酬謝。在席間,孫權為周泰解開衣衫,細說每處傷疤的來歷。孫權每說出一處,就賜周泰一碗酒。君臣相知,群雄相賀。

    此時,背景音樂變奏版《滾滾長江東逝水》響起,按照這部電視劇的慣例,一般這個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是感情的高潮與英雄的高光時刻。

    我原本以為這一段Bgm是送給本集的正面主角孫權和周泰,來烘托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並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

    背景音樂響起兩三秒後,畫面一轉,鏡頭給了準備班師回朝,在長江岸邊最後向對岸江南遠眺的曹操。

    曹操在望什麼呢?此時旁白開始了。

    注意,一般在電視劇中用旁白是大忌。因為電視劇是靠畫面與臺詞來推進劇情的,你總用旁白來講,這不是成廣播劇了嗎?但這一次旁白卻加的恰到好處。

    旁白這樣說:“曹操和孫權在合肥這場戰爭,以東吳求和,雙方各守原來疆界而告結束。曹操班師北去之際,當然沒有料到,從此之後他也再未到江南,更沒有親手征服東吳的時機。”

    誰能想到這是曹操最後一次眺望江南呢?劇中的人物不可能提前預知未來,電視劇前的觀眾也很容易忽視這樣的歷史細節,但該劇的編劇很懂,他透過這段簡單的旁白,站在上帝視角,告訴了大家這一幕畫面的深刻意義。

    還記得曹操在劇中上一次遠眺嗎?那是消滅袁紹,平定北方之後,他站在高山之上,吟誦《觀滄海》。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這是何等的雄心萬丈。

    北方已定,該去江南轉一轉了。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曹操第一次發出想要平定江南的訊號。

    赤壁之戰的折戟沉沙,讓曹孟德的壯志暫時落空,可他並沒放棄,華容道的三聲大笑就足以說明他的自信。因為此時他還不老,他還有時間。在能者眼中,只要有時間,就有一切可能。

    但這一次不同了,白髮生了,皺紋長了,歲月逝了,英雄老了,我還有時間嗎?

    那段旁白結束後,曹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然後說:“看來老夫欲平江南,還需時日呀。”誇讚自己的小輩,這不是正是對自己衰老的感慨嗎?

    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從意氣風發到英雄遲暮,從雄心萬丈到無奈嘆息,真的還有會時間呢嗎?估計曹操自己心裡也不清楚。

    既然對未來不清楚,那就讓我再望一望這美麗的江南吧。壯志終究未能實現,亂世終究未能平定。那不如和他們說聲再見吧,向那個“夏冬讀書,春秋狩獵”的少年,說聲再見。向那個“欲為徵西將軍曹侯”的能臣,說聲再見。

    再見了,我的宿敵。

    再見了,我的江南

    再見了,我的夢想。

    人生終歸是要帶著遺憾,繼續前進。

    《新三國》關於這一段跟本沒有拍攝,沒有拍合肥會戰,沒有拍周泰救主,沒有拍甘寧百騎劫魏營,至於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言,《新三國》編劇腦洞大開的把它放在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期,孫堅帶著年幼的小孫權見到了曹操,曹操看到小孫權聰明,便說:“生兒子就要像你一樣呀。”

    大家想想,這兩者所表達的意思能一樣嗎?一句是夢想壯志,一句是家長裡短。編劇白白浪費了一句千古名言。

    其實《三國演義》原著對這一段也是一筆帶過。第六十八回:“孫權從其言,令步騭往曹營求和,許年納歲貢。操見江南急未可下,乃從之。”

    老版《三國演義》這段細節的加入,足以起到昇華原著的作用,它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讀懂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到了在歷史大洪流中,英雄的悲壯與時光的蒼涼。

    寫的這裡,我覺得本集那段《滾滾長江東逝水》的BGM,不是給孫權周泰的,也不是給曹操的,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所有英雄們。不管他們是活著還是死亡,不管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是巴丘的周瑜,是麥城的關羽,是白帝城的漢昭烈,是五丈原的忠武侯……

    他們是此刻眺望江南的曹孟德。

    第一次讀曹操的《龜雖壽》是在課堂上,紙上乾巴巴的文字,老師枯燥的講解,讓我不以為然,當我看到電視劇中的這一幕時,才徹底讀懂了那首《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原來英雄,從未老去。

  • 2 # 山中雪間一枝梅

    我覺得各有千秋,說到三國的歷史。那就不得不提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了。這本小說的出名程度造成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的廣泛。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內也是有的廣泛的影響力。還有就是不得不提的兩部劇。1994年由中央電視臺根據三國演義改編拍攝出的劇和在2010年也是根據三國演義改編出的劇。這兩部劇在收視上可以說都是非常的棒。都是有著各自的一個精彩方面。劇情可以說都是是一樣的。因為都是根據三國演義這本書改編而來的。兩部劇可以說都是非常的好看。接下來給大家來說說這兩部劇。出色的方面都有哪些。

    1994年這個版本。可以說是非常地尊重原著。對於書本中的精髓可以說都是拍攝出來了。整部劇的情節都是根據原著的故事進展而推動,這對於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人來說。非常的好如同在看書一樣。對於書本所描寫的一個思想傾向表現的非常棒。不管是對於當時那個時代的精神體現。還是對統治者和黑暗社會的揭露。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這在劇中都是得到了新明的體現。再來就是在人物塑造方面非常有成就。劇中的各類人物不僅立場分明。愛恨表現的很清楚。而且主要角色的個性都十分的生動和鮮明。

    而且製作精良。整體的構思非常的獨特。整部劇都是透露出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和那份大氣。讓人在看到後不得不誇讚。對於全劇的整個情節。劇中的人物勾畫。在美術。歌詞的創作以及對於歷史氛圍的營造都是在追求一種豪放。雄健和悲壯的藝術形式。這種風格可以說與當時的時代是相符合的。整部劇完美地體現了這一風格。尤其是在對話這一款。都是採用了小說中最為淺顯的文言。保留了小說中對話語言的簡練和生動。使得整部劇在對於三國時代的社會風貌。整個社會環境表現得最為真實。2010年的這個版本。對於實景這一塊給人的感覺是大氣磅礴。不管是各類的宮殿還有各種的戰爭場面展現出有氣勢的畫面。尤其是在打鬥時場面的一個描寫更加的真實,場面不再只限於武將的打鬥,而是軍隊之間真實的打鬥。四冰。士兵之間的對抗。武器之間的交鋒。鮮血直流的畫面。這一切變得更加真實。歷史上真實的戰爭似乎就應該是這樣。再來一個就是角色的顛覆。曹孟德變成了主要描寫的人物。把曹孟德擺在較為公正的位置。不再像書本中那樣,有著太多的主觀色彩。更多的尊重史書上的記載。看到一個真實的曹阿瞞。

    把曹阿瞞的行為表現出來。讓看劇的人去判斷他是忠還是奸。不再以直白的觀念去批判人物的對錯。劇中的人物著重回到歷史,回到史書上所描寫的那個情況,不再像小說中那樣。過多的對於劉玄德的歌頌。而且還加大了對於東吳這一方面的描寫。對於劇中三方更多的是對歷史的還原。對於一些人物也是加重了感情戲。這使得整部劇變得更加的生動。讓劇更好看。最後一個就是特技場面像有名的影片一樣。像劇中對於叢集。煙火等難度較大的場面都是用了特性表現出的畫面也是非常的好,像有名的故事情節畫面也是非常的逼真,像借箭情節和在赤壁大戰時的畫面。更別說其它的戰場畫面了。

    兩版電視劇。可以說都是非常好看的電視劇。都是有著各自優秀的一面。由於1994年版拍攝的這個版本更加的經典。因為這一個版本的藝術成就。遠遠的超過2010年拍攝出的這個版本。兩個版本可以說也是有著一定的差距。如果從收視這一塊來說。兩部都是非常好。但是在口碑這一塊。1994年拍攝出的這個版本則要高於2010年拍攝出的這個版本。或許是因為1994年的這個版本給人的印象太為深刻了,再加上又是第一部。在那口碑這一塊兩部可以說有著很大的差距。但量兩部可以說都是非常的好看。

  • 3 # 晃悠的會飛

    這個問題是讓我今天覺得最有意思的問題,《紅樓夢》,《西遊記》,《封神演義》我都覺得老版的好。唯一《三國》我還是覺得新版的更好些,先不說演員演技高低,首先場面和氣勢是老版沒法比的,新版看起來更應該是三國時期更應該有的樣子,再加上演技顏值都線上,已經就超越老版的了。如果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三國》,那新版三國只是更符合我的口味罷了

  • 4 # 喜鵲影視

    老版《三國演義》好,好在哪裡?

    我認為是導演與編劇,懂英雄,懂大歷史,更懂大歷史與英雄碰撞出來了的那份滄桑與悲涼。

    在此以老版《三國演義》第五十四集結尾處的一個小片段舉例——

    孫權為感謝周泰的救駕之功,設宴酬謝。在席間,孫權為周泰解開衣衫,細說每處傷疤的來歷。孫權每說出一處,就賜周泰一碗酒。君臣相知,群雄相賀。

    此時,背景音樂變奏版《滾滾長江東逝水》響起,按照這部電視劇的慣例,一般這個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是感情的高潮與英雄的高光時刻。

    我原本以為這一段Bgm是送給本集的正面主角孫權和周泰,來烘托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並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

    背景音樂響起兩三秒後,畫面一轉,鏡頭給了準備班師回朝,在長江岸邊最後向對岸江南遠眺的曹操。

    曹操在望什麼呢?此時旁白開始了。

    注意,一般在電視劇中用旁白是大忌。因為電視劇是靠畫面與臺詞來推進劇情的,你總用旁白來講,這不是成廣播劇了嗎?但這一次旁白卻加的恰到好處。

    旁白這樣說:“曹操和孫權在合肥這場戰爭,以東吳求和,雙方各守原來疆界而告結束。曹操班師北去之際,當然沒有料到,從此之後他也再未到江南,更沒有親手征服東吳的時機。”

    誰能想到這是曹操最後一次眺望江南呢?劇中的人物不可能提前預知未來,電視劇前的觀眾也很容易忽視這樣的歷史細節,但該劇的編劇很懂,他透過這段簡單的旁白,站在上帝視角,告訴了大家這一幕畫面的深刻意義。

    還記得曹操在劇中上一次遠眺嗎?那是消滅袁紹,平定北方之後,他站在高山之上,吟誦《觀滄海》。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這是何等的雄心萬丈。

    北方已定,該去江南轉一轉了。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曹操第一次發出想要平定江南的訊號。

    赤壁之戰的折戟沉沙,讓曹孟德的壯志暫時落空,可他並沒放棄,華容道的三聲大笑就足以說明他的自信。因為此時他還不老,他還有時間。在能者眼中,只要有時間,就有一切可能。

    但這一次不同了,白髮生了,皺紋長了,歲月逝了,英雄老了,我還有時間嗎?

    那段旁白結束後,曹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然後說:“看來老夫欲平江南,還需時日呀。”誇讚自己的小輩,這不是正是對自己衰老的感慨嗎?

    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從意氣風發到英雄遲暮,從雄心萬丈到無奈嘆息,真的還有會時間呢嗎?估計曹操自己心裡也不清楚。

    既然對未來不清楚,那就讓我再望一望這美麗的江南吧。壯志終究未能實現,亂世終究未能平定。那不如和他們說聲再見吧,向那個“夏冬讀書,春秋狩獵”的少年,說聲再見。向那個“欲為徵西將軍曹侯”的能臣,說聲再見。

    再見了,我的宿敵。

    再見了,我的江南

    再見了,我的夢想。

    人生終歸是要帶著遺憾,繼續前進。

    《新三國》關於這一段跟本沒有拍攝,沒有拍合肥會戰,沒有拍周泰救主,沒有拍甘寧百騎劫魏營,至於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言,《新三國》編劇腦洞大開的把它放在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期,孫堅帶著年幼的小孫權見到了曹操,曹操看到小孫權聰明,便說:“生兒子就要像你一樣呀。”

    大家想想,這兩者所表達的意思能一樣嗎?一句是夢想壯志,一句是家長裡短。編劇白白浪費了一句千古名言。

    其實《三國演義》原著對這一段也是一筆帶過。第六十八回:“孫權從其言,令步騭往曹營求和,許年納歲貢。操見江南急未可下,乃從之。”

    老版《三國演義》這段細節的加入,足以起到昇華原著的作用,它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讀懂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到了在歷史大洪流中,英雄的悲壯與時光的蒼涼。

    寫的這裡,我覺得本集那段《滾滾長江東逝水》的BGM,不是給孫權周泰的,也不是給曹操的,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所有英雄們。不管他們是活著還是死亡,不管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是巴丘的周瑜,是麥城的關羽,是白帝城的漢昭烈,是五丈原的忠武侯……

    他們是此刻眺望江南的曹孟德。

    第一次讀曹操的《龜雖壽》是在課堂上,紙上乾巴巴的文字,老師枯燥的講解,讓我不以為然,當我看到電視劇中的這一幕時,才徹底讀懂了那首《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原來英雄,從未老去。

    新版不叫三國演義,拍得很差。導演編劇都是拍過大型歷史劇的人,但他們僅善於拍那種大一統王朝一根線貫穿到底的戲。而三國這種史詩級的亂世,需要極其廣闊的大局觀,他們沒有把握住,還在玩宮廷那一套,所以我不認為新三國是一部合格的作品。所以感覺舊版好

  • 5 # 娛樂星光村

    老版《三國演義》好,好在哪裡?我認為是導演與編劇,懂英雄,懂大歷史,更懂大歷史與英雄碰撞出來了的那份滄桑與悲涼。在此以老版《三國演義》第五十四集結尾處的一個小片段舉例——孫權為感謝周泰的救駕之功,設宴酬謝。在席間,孫權為周泰解開衣衫,細說每處傷疤的來歷。孫權每說出一處,就賜周泰一碗酒。君臣相知,群雄相賀。此時,背景音樂變奏版《滾滾長江東逝水》響起,按照這部電視劇的慣例,一般這個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是感情的高潮與英雄的高光時刻。我原本以為這一段Bgm是送給本集的正面主角孫權和周泰,來烘托個人英雄主義。然而並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 曹操在望什麼呢?此時旁白開始了。注意,一般在電視劇中用旁白是大忌。因為電視劇是靠畫面與臺詞來推進劇情的,你總用旁白來講,這不是成廣播劇了嗎?但這一次旁白卻加的恰到好處。旁白這樣說:“曹操和孫權在合肥這場戰爭,以東吳求和,雙方各守原來疆界而告結束。曹操班師北去之際,當然沒有料到,從此之後他也再未到江南,更沒有親手征服東吳的時機。”誰能想到這是曹操最後一次眺望江南呢?劇中的人物不可能提前預知未來,電視劇前的觀眾也很容易忽視這樣的歷史細節,但該劇的編劇很懂,他透過這段簡單的旁白,站在上帝視角,告訴了大家這一幕畫面的深刻意義。還記得曹操在劇中上一次遠眺嗎?那是消滅袁紹,平定北方之後,他站在高山之上,吟誦《觀滄海》。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這是何等的雄心萬丈。北方已定,該去江南轉一轉了。“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曹操第一次發出想要平定江南的訊號。赤壁之戰的折戟沉沙,讓曹孟德的壯志暫時落空,可他並沒放棄,華容道的三聲大笑就足以說明他的自信。因為此時他還不老,他還有時間。在能者眼中,只要有時間,就有一切可能。但這一次不同了,白髮生了,皺紋長了,歲月逝了,英雄老了,我還有時間嗎? 那段旁白結束後,曹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然後說:“看來老夫欲平江南,還需時日呀。”誇讚自己的小輩,這不是正是對自己衰老的感慨嗎?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從意氣風發到英雄遲暮,從雄心萬丈到無奈嘆息,真的還有會時間呢嗎?估計曹操自己心裡也不清楚。既然對未來不清楚,那就讓我再望一望這美麗的江南吧。壯志終究未能實現,亂世終究未能平定。那不如和他們說聲再見吧,向那個“夏冬讀書,春秋狩獵”的少年,說聲再見。向那個“欲為徵西將軍曹侯”的能臣,說聲再見。再見了,我的宿敵。再見了,我的江南再見了,我的夢想。人生終歸是要帶著遺憾,繼續前進。《新三國》關於這一段跟本沒有拍攝,沒有拍合肥會戰,沒有拍周泰救主,沒有拍甘寧百騎劫魏營,至於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言,《新三國》編劇腦洞大開的把它放在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期,孫堅帶著年幼的小孫權見到了曹操,曹操看到小孫權聰明,便說:“生兒子就要像你一樣呀。”大家想想,這兩者所表達的意思能一樣嗎?一句是夢想壯志,一句是家長裡短。編劇白白浪費了一句千古名言。其實《三國演義》原著對這一段也是一筆帶過。第六十八回:“孫權從其言,令步騭往曹營求和,許年納歲貢。操見江南急未可下,乃從之。”老版《三國演義》這段細節的加入,足以起到昇華原著的作用,它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讀懂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到了在歷史大洪流中,英雄的悲壯與時光的蒼涼。寫的這裡,我覺得本集那段《滾滾長江東逝水》的BGM,不是給孫權周泰的,也不是給曹操的,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所有英雄們。不管他們是活著還是死亡,不管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是巴丘的周瑜,是麥城的關羽,是白帝城的漢昭烈,是五丈原的忠武侯……他們是此刻眺望江南的曹孟德。第一次讀曹操的《龜雖壽》是在課堂上,紙上乾巴巴的文字,老師枯燥的講解,讓我不以為然,當我看到電視劇中的這一幕時,才徹底讀懂了那首《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好,我看過兩版的《煮酒論英雄》,對比一下。三國裡的重頭戲煮酒論英雄,老版三國曹操問天下誰是英雄,劉備一個一個的回答,都被曹操否認,最後說英雄就是你劉備和我曹操。 新版三國除拍這些,接下來加戲了,是書上沒有的。劉備說:“劉備豈敢與丞相相提並論?”。曹操說:“玄德啊,你覺得我不會識人是吧? 我只說幾件事便可見端詳。”然後bala bala說了原因一二三四條,解釋為什麼劉備是英雄。然後問:“你看我說得對嗎? ”。劉備說:“對,非常對! 我也有點疑問,如果我懷疑得沒錯,你好幾次想殺在下,為什麼沒殺呢?”。曹操語重心長的說:“玄德啊,問得好啊,我也把實話告訴你吧。第一,捨不得,自古英雄相惜嘛;第二,你雖是英雄,卻無用武之地,是無害於我曹操的,所以我才能跟你相敬如賓,青梅煮酒論英雄啊。 相敬如賓,指的是夫妻之間互相敬重、愛護、感恩,建立動態平衡和諧的良性關係。同義詞有:舉案齊眉,琴瑟之好。曹操為什麼不殺劉備呢?曹操說的那些都是表面話,真正的原因是曹操愛上了劉備,捨不得。他倆不是青梅煮酒,他們是青梅竹馬!

  • 6 # 小樣4792

    無論三國也好,水滸也好,老版的永遠是經典,只能被模仿,絕不被超越的,現在很多電視劇翻拍了一部又一部,對原著修改的太多了,自然也就食之無味了

  • 7 # 丟丟崔小寶

    老三國更讓人有代入感,感覺他們“就是”這些人,而不是他們“演的”某某某

    話不多說,看圖

    畢竟演義是更側重蜀漢也以其為正派的,那我們先看劉關張。

    個人感覺新三國裡的劉備沒有老版的飽滿,老版相對來說感情演繹得更豐富,顯得就更加生動。二爺的話,我覺得老版的選角更貼合關羽的英武形象(對事不對人,尊重所有演員)。

    有人說還是欠了點丞相青年時壯志滿懷的風采,我覺得總體來說已經很強了。

    陸毅版……emmm我是覺得陸毅還hold不住丞相這個角色,當然,對演員本人是沒意見的,我也不太瞭解,但生圖上來比比,這個氣質是不是……不太諸葛亮?

    不信再看看其他的

    空城計裡的唐國強版諸葛亮

    秋風五丈原這段即使是加在鬼畜影片後面還是忍不住淚目啊

    陸毅版: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諸葛亮牽著劉禪去投降了,再看看曹操,老版鮑國安,新版陳建斌。曹老闆這個角色我想單拿赤壁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這段來對比一下。

    身披紅袍的曹老闆,在大醉中邊舞邊唱,笑得放縱,周圍一群將士也陪著他嗨。

    高一語文課講短歌行時候老師還給放了這一段,至少在我心裡,我覺得這才是曹操本操。

    嗯,我們再來看看女性角色。當然先看貂蟬

    新三國是陳好飾演貂蟬,陳好漂亮嗎當然漂亮了,問題是總覺得這和貂蟬不是一種漂亮你懂我意思吧選角導演???

    怎麼說呢,所有經典電視劇,老版本的都會高於新版本的影響,僅代表個人意見。我依舊還是看好老版本。

  • 8 # 林子去哪兒

    電視劇老版三國和新版三國那個更好看。

    新版《三國》這部電視劇是陳建斌飾演的曹操這一版本。用曹操來說三國,當然也是有原因的,曹操是三國鼎立的重要人物,雖然他一直沒有稱帝,但曹操可以當之無愧被稱為當時影響風雲的人物。

    當然,《三國》裡肯定不止曹操一個人物,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電視劇本身,而不是來評論歷史的。新版三國和老版三國對比起來,我覺得我可以給這部劇打8分,不能說哪個更好看,是各有特色。老版的三國演義是不可超越的經典,但是我覺得這部新版三國也毫不遜色。

    新三國中曹操的扮演者陳建斌將曹操那種混混、有膽識、有魄力又心狠手辣的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曹操在野外小便,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混混級別的村野匹夫。於和偉飾演的劉備也演得不錯,將一個仁義而又到處“行騙”的形象也演得深入人心,劉備騙曹操,騙荊州。劇中飾演諸葛亮的是陸毅,個人覺得陸毅實在不適合演這個角色,不是說陸毅演技不行,而是陸毅那種臉,也太帥了點,感覺也太不像諸葛亮了,在這不是說諸葛亮長得醜,而是陸毅那種臉怎麼看都不像諸葛亮,感覺很稚嫩,沒有諸葛亮那種不漏聲色的智慧。

    孫權和呂布的扮演者也是相當不錯的,劇中的演員大部分都是有相當表演功底的,角色拿捏也很到位。

    翻拍經典是好多導演的選擇方向之一,新三國剛開播的時候好多網友評論說如何如何不好,說新三國是在侮辱老三國。看過之後我覺得這部劇和演員都可以評到8分。新三國是我在大二的時候看的,是我當時看的眾多電視劇中沒有快進的一部,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一點沒落地看完了。所以說,有內涵的東西是經得起考驗的。新版的和老版的相比,沒有說哪個更好看,我的感覺是旗鼓相當。希望對您有幫助。

  • 9 # 翔翔看影視

    好與不好 個人感覺要看角度, 同樣一個劇本兒,不同的年代要適應不同年代觀眾的價值觀和欣賞水平。這就是為什麼有些電視劇一再翻拍,還一直有觀眾在看。時代不同啦,再用老的版本,老的技術拍電影,電視劇觀眾是不買賬的。

    專業角度來講,就要講電影的拍攝手法,文學內涵。

    在此以老版《三國演義》第五十四集結尾處的一個小片段舉例——

    孫權為感謝周泰的救駕之功,設宴酬謝。在席間,孫權為周泰解開衣衫,細說每處傷疤的來歷。孫權每說出一處,就賜周泰一碗酒。君臣相知,群雄相賀。

    此時,背景音樂變奏版《滾滾長江東逝水》響起,按照這部電視劇的慣例,一般這個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是感情的高潮與英雄的高光時刻。

    我原本以為這一段Bgm是送給本集的正面主角孫權和周泰,來烘托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並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

    背景音樂響起兩三秒後,畫面一轉,鏡頭給了準備班師回朝,在長江岸邊最後向對岸江南遠眺的曹操。

    曹操在望什麼呢?此時旁白開始了。

    注意,一般在電視劇中用旁白是大忌。因為電視劇是靠畫面與臺詞來推進劇情的,你總用旁白來講,這不是成廣播劇了嗎?但這一次旁白卻加的恰到好處。

    旁白這樣說:“曹操和孫權在合肥這場戰爭,以東吳求和,雙方各守原來疆界而告結束。曹操班師北去之際,當然沒有料到,從此之後他也再未到江南,更沒有親手征服東吳的時機。”

    誰能想到這是曹操最後一次眺望江南呢?劇中的人物不可能提前預知未來,電視劇前的觀眾也很容易忽視這樣的歷史細節,但該劇的編劇很懂,他透過這段簡單的旁白,站在上帝視角,告訴了大家這一幕畫面的深刻意義。

    還記得曹操在劇中上一次遠眺嗎?那是消滅袁紹,平定北方之後,他站在高山之上,吟誦《觀滄海》。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這是何等的雄心萬丈。

    北方已定,該去江南轉一轉了。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曹操第一次發出想要平定江南的訊號。

    赤壁之戰的折戟沉沙,讓曹孟德的壯志暫時落空,可他並沒放棄,華容道的三聲大笑就足以說明他的自信。因為此時他還不老,他還有時間。在能者眼中,只要有時間,就有一切可能。

    但這一次不同了,白髮生了,皺紋長了,歲月逝了,英雄老了,我還有時間嗎?

    那段旁白結束後,曹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感嘆。然後說:“看來老夫欲平江南,還需時日呀。”誇讚自己的小輩,這不是正是對自己衰老的感慨嗎?

    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生子當如孫仲謀”,從意氣風發到英雄遲暮,從雄心萬丈到無奈嘆息,真的還有會時間呢嗎?估計曹操自己心裡

  • 10 # 追憶影像廳

    首先從演員的角度來講,流量不是原罪,拋開粉絲濾鏡,肖戰的演技至少是合格,從前期的懵懂單純善良的張小凡再到後期的鬼厲的轉變,作為演員,他理解並詮釋的很到位,也看過他的其他作品,劇拋臉,不是萬篇一律的演繹。再說孟美岐,對於許多原著粉來說,不是心中的碧瑤最佳人選。但是從片場花絮來看,再接了這部戲後,也是努力的再詮釋這個角色,從高空摔到地上,主動要求不鋪墊子等等,從這些方面來說,作為新人演員,態度是認真的。但是,確實也沒有將碧瑤人物性格刻畫出來,盈盈笑意沒有隻有兇惡。對於肖戰和孟美岐,作為新人演員,演技確實需要提升,但絕不至於大家跟風去嘲。對於李沁,大家對她這幾年的演技也是有目共睹,無須贅述。

    其次,從大家的吐糟最多的服化道來說,作為仙俠電影,抱歉,該影片的服裝真的和“仙”沒有半點關係,無論是田靈兒的一身橙,一身白,一身草綠,還是陸雪琪那一身紫衣,加上各位掌門的服裝。直觀感覺就是,裹了一層又一層的布,毫無仙風道骨之感。還有碧瑤和林驚羽的髮型真的是醜的不忍直視。再說,道具,說好的師姐的琥珀朱綾呢?一會白綾,一會綠綾?碧瑤的合歡鈴呢?小凡的燒火棍也只能勉勉強強。

    最後,有許多人都知道,這是一部大ip改編的電影,但是,卻改的面目全非,這自然會讓淑芬不滿,但是對於普通沒有看過原著的普通觀眾而言,卻是成功的,前半段笑點滿滿,影院大家都笑得很開心,後半段,感覺節奏有點過快,不過大家也被各種場面震撼。

    總之,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是合格的,如果不頂著誅仙的ip,普通觀眾在中秋節,去看一看,也是可以的,既然頂著誅仙的名稱又魔改,也就該接受來自部分原著黨的批評,但是這一切,不應該全部由演員背鍋,流量背鍋。

  • 11 # 九幽遊戲點

    首先,我認為還是老版的比較好一些。

    我覺得吧,如果對三國一無所知或者只知道幾個人名,那可能會覺得新三國更好,畢竟畫質好,打戲也精彩,如果是三國愛好者,那肯定妥妥老三國,新版三國那些什麼“鴻雁往來藕斷絲連相敬如賓”的亂用詞我都可以接受,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導演組要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詮釋三國,什麼關張聯手排擠諸葛亮,劉備猜忌諸葛亮,(你們可能不信這版諸葛亮被關張欺負的哭著要回南陽種地)孫權周瑜互相不信任,魯肅夾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每次看到說這版魯肅還原史實塑造的好的時候我都想呵呵,歷史上魯肅會跟孫權說周瑜有謀反之意?)這麼一詮釋下來,英雄氣概全無,什麼君臣一心肝膽相照惺惺相惜全沒了,看完新三國就跟看了一百篇三國陰謀論那樣的感覺,不要因為現在大家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覺得古人都是那樣啊!

    然後撇開陰謀論啥的,就對人物塑造來說,新三國也是很糟心的,三國演義的三絕全部演崩,曹老闆那些莫名其妙的加戲比如撒尿和吃飯鏡頭讓人反感,而且曹老闆年輕時的英雄氣和晚年的那種陰鷙感沒有演出來,想一統天下的豪情壯志也沒有,太過注重於刻畫曹老闆平易近人可愛的一面,卻忘了曹老闆還是個帝王類角色啊,寫到這裡我又想吐槽新版的橫槊賦詩。

    諸葛亮的角色也不用說了,我是陸毅的顏粉,但他的諸葛亮,前期太端著了,孔明經天緯地之才,“有英霸之氣”年輕時總該有點稜角鋒芒畢露的,而且劇本對諸葛亮實在太不友好,二爺三爺成天想著要排擠他,甚至跟大耳說孔明號臥龍是帝王象徵。。三爺去孔明那日常砸東西,孔明在原著的高光時刻要麼刪了(博望坡跟七擒孟獲)要麼削弱了(孔明借東風是靠小喬幫忙逃走的),結果就是看了這劇的人更加堅信各大營銷號所說:孔明果然不咋地嘛,正史不出名,演義吹過頭。我知道肯定有人說博望坡跟借東風這些正史上沒有,關鍵是歷史上孔明前期除了外交主要就是搞內政,你寫小說怎麼寫搞內政的過程啊,什麼平衡各方勢力關係解決糧草問題,寫了大家也看不懂啊,看得懂也不愛看啊。

    至於老版,確實畫質問題特效問題啥的,但是演員選的真TM好啊,有些人說老版臉譜化,我嚴重懷疑他壓根沒看老版,老版曹老闆爆炸可愛!我當初把老版三國演義推薦給我室友,然後她們全成了曹老闆的粉絲,說曹老闆那個小眼神太可愛了,印象深刻是打漢中之戰的時候,村夫派人半夜去騷擾曹老闆,一會兒喊一聲一會兒喊一聲,那邊大耳村夫在那吃飯喝酒大開嘲諷,曹老闆在這邊本來頭風犯了就睡不好,還被這麼折騰,最後無能狂怒大喊一聲:退兵!真的是超級可愛了啊。在赤壁之戰逃出來後還瘋狂給自己立flag,尤其是此處程昱的表情,程昱(生無可戀):我現在換老闆還來的及嗎?(我知道此處當有圖,但是作為一個流量黨,我決定等有wifi再補圖!)哎,我一個季漢粉本來對曹老闆無感的,看了老版之後成功粉了曹老闆。

  • 12 # 影評小跟班

    老版《三國演義》好,好在哪裡?我認為是導演與編劇,懂英雄,懂大歷史,更懂大歷史與英雄碰撞出來了的那份滄桑與悲涼。在此以老版《三國演義》第五十四集結尾處的一個小片段舉例——孫權為感謝周泰的救駕之功,設宴酬謝。

    在席間,孫權為周泰解開衣衫,細說每處傷疤的來歷。孫權每說出一處,就賜周泰一碗酒。君臣相知,群雄相賀。此時,背景音樂變奏版《滾滾長江東逝水》響起,按照這部電視劇的慣例,一般這個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是感情的高潮與英雄的高光時刻。我原本以為這一段Bgm是送給本集的正面主角孫權和周泰,來烘托個人英雄主義。然而並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 曹操在望什麼呢?此時旁白開始了。

    注意,一般在電視劇中用旁白是大忌。因為電視劇是靠畫面與臺詞來推進劇情的,你總用旁白來講,這不是成廣播劇了嗎?但這一次旁白卻加的恰到好處。旁白這樣說:“曹操和孫權在合肥這場戰爭,以東吳求和,雙方各守原來疆界而告結束。曹操班師北去之際,當然沒有料到,從此之後他也再未到江南,更沒有親手征服東吳的時機。”誰能想到這是曹操最後一次眺望江南呢?劇中的人物不可能提前預知未來,電視劇前的觀眾也很容易忽視這樣的歷史細節,但該劇的編劇很懂,他透過這段簡單的旁白,站在上帝視角,告訴了大家這一幕畫面的深刻意義。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3 # 電影之迷

    豆瓣評分中,老版三國 9.3 分;新版三國 7.8 老版《三國演義》好,好在哪裡?

    我認為是導演與編劇,懂英雄,懂大歷史,更懂大歷史與英雄碰撞出來了的那份滄桑與悲涼。

    在此以老版《三國演義》第五十四集結尾處的一個小片段舉例——

    孫權為感謝周泰的救駕之功,設宴酬謝。在席間,孫權為周泰解開衣衫,細說每處傷疤的來歷。孫權每說出一處,就賜周泰一碗酒。君臣相知,群雄相賀。

    此時,背景音樂變奏版《滾滾長江東逝水》響起,按照這部電視劇的慣例,一般這個背景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是感情的高潮與英雄的高光時刻。

    我原本以為這一段Bgm是送給本集的正面主角孫權和周泰,來烘托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並沒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更為豐富。

    背景音樂響起兩三秒後,畫面一轉,鏡頭給了準備班師回朝,在長江岸邊最後向對岸江南遠眺的曹操。

    曹操在望什麼呢?此時旁白開始了。

    注意,一般在電視劇中用旁白是大忌。因為電視劇是靠畫面與臺詞來推進劇情的,你總用旁白來講,這不是成廣播劇了嗎?但這一次旁白卻加的恰到好處。

    北方已定,該去江南轉一轉了。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曹操第一次發出想要平定江南的訊號。

    赤壁之戰的折戟沉沙,讓曹孟德的壯志暫時落空,可他並沒放棄,華容道的三聲大笑就足以說明他的自信。因為此時他還不老,他還有時間。在能者眼中,只要有時間,就有一切可能。

    但這一次不同了,白髮生了,皺紋長了,歲月逝了,英雄老了,我還有時間嗎?

    還記得曹操在劇中上一次遠眺嗎?那是消滅袁紹,平定北方之後,他站在高山之上,吟誦《觀滄海》。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這是何等的雄心萬丈。

    北方已定,該去江南轉一轉了。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這是曹操第一次發出想要平定江南的訊號。

    赤壁之戰的折戟沉沙,讓曹孟德的壯志暫時落空,可他並沒放棄,華容道的三聲大笑就足以說明他的自信。因為此時他還不老,他還有時間。在能者眼中,只要有時間,就有一切可能。

    但這一次不同了,白髮生了,皺紋長了,歲月逝了,英雄老了,我還有時間嗎?

    老版《三國演義》這段細節的加入,足以起到昇華原著的作用,它讓我們走進了歷史,讀懂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到了在歷史大洪流中,英雄的悲壯與時光的蒼涼。

    寫的這裡,我覺得本集那段《滾滾長江東逝水》的BGM,不是給孫權周泰的,也不是給曹操的,而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所有英雄們。不管他們是活著還是死亡,不管他們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是巴丘的周瑜,是麥城的關羽,是白帝城的漢昭烈,是五丈原的忠武侯……

    他們是此刻眺望江南的曹孟德。

    第一次讀曹操的《龜雖壽》是在課堂上,紙上乾巴巴的文字,老師枯燥的講解,讓我不以為然,當我看到電視劇中的這一幕時,才徹底讀懂了那首《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原來英雄,從未老去。

  • 14 # 追劇剪輯龍龍

    老版主要人物選擇不錯,這個不錯以原著為判斷標準。唐國強版諸葛亮,鮑國安版曹操,陸樹銘版關羽,洪宇宙版周瑜可謂其中翹楚,不足者如張光北飾演呂布勇武有餘英郎不足,陳紅飾演的貂蟬流於俗豔矯揉造作,吳曉東版孫權雖略具碧睛紫髯之風,然孫郎18歲坐領江東,吳曉東的過渡感立體感實在不強。該劇配角演繹,路人太多,且換角頻繁,令人遺憾。劇情尊重原著,章回體痕跡明顯,情節合理嚴謹可拖沓鬆散,常令人昏睡。臺詞大量照搬古白話與淺近文言,更增古風,卻不利普眾理解和廣泛傳播,當年播出時為此曾遭遇觀眾和文化界劈頭蓋臉的臭雞蛋。音樂和插曲可謂本劇的最大亮點,點睛妙筆!特地在此重點表揚!或古韻悠長,或意境滄桑,或雄渾壯美,古典的音樂和插曲配以典雅端方的歌詞,於畫面和故事融為一體,嘗令觀者蕩氣迴腸,感慨萬千,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全劇立意視角,幾照搬羅貫中原著(毛宗崗修訂)中的思想,其中雖不乏文化精髓,亦保留下很多散發著封建腐臭的理念。

    新版,畫面清晰精緻,自不待論。服裝,造型,化妝,武器,兵鎧,道具大多製作精美,設計感強,但和歷史有較大偏差。場景華麗,戰爭場面恢弘氣勢雄渾,動作設計在目前歷史劇中可謂精品,觀賞性娛樂性上佳。主要人物的詮釋借鑑了小說及歷史,又摒棄固有觀念的桎梏,加之現代角度理解,重新定位塑造。作為一個個獨立藝術形象,大多飽滿立體,個性突出,富於人情味,如於何偉飾演的劉備全新演繹,其獨特的個人魅力令人刮目。沙溢飾演的孫策,戲份不多,然小霸王果決剛毅之氣直衝江東六郡八十一州。黃維德版周瑜,目前僅驚鴻一瞥,“曲有誤,周郎顧”,儒雅倜儻的形象已教人難忘。此外陳建兵版曹操亦別有風格,將曹公年輕時好為遊俠,放蕩不羈的氣質帶入其後的戎馬生涯,多疑豪放奸詐坦蕩殘忍不拘一格的矛盾個性被演繹的霸氣十足,只可惜性格有餘文豪風骨大為不足,望後期可以看見“魏武揮鞭”“對酒當歌”令天下歸心的氣韻!該劇配角被大量縮減,三國故事中最蔚為壯觀的謀士群體像被淡化,實在遺憾。情節大多取自小說結合少量歷史,編導經二次創作藝術重組後,更加符合電視劇藝術的要求,故事緊湊有趣,矛盾衝突集中,可看性強。其中為了更新理念而做的故事調整,如貂蟬呂布的戀愛,創意雖好,橋段老套蒼白,反使的創新的實際效果不佳。最可惜在失之精緻,不少故事細節經不起推敲甚至出現錯漏和邏輯混亂,成為了網友炮轟的一大目標。活潑有趣的白話對白更有利於普眾接受和理解,也符合現代劇作創作的語言要求,相信此劇觀眾範圍之廣必遠大於老版。白話臺詞古意稍欠,而最大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在於病句不少,語言有欠考究,這又成為網友詬病招來板磚無數的另一大問題。情節和語言在細節上的疏漏,嚴重暗淡了本劇優點的光芒,也相當程度影響了受眾的範圍和接受度,編劇導演製作方創作態度不夠嚴謹,該當以此為鑑!本劇立意主題更為合理,取之原著與歷史思想精華,結合現代史觀道德思想等,傳達出了更為先進的中華文化“人本”理念,創新精神值得提倡!

    對觀劇的態度方面,我個人覺得,老版我看過了,它要傳達的古文化知識和原著內容我已經知道,實沒必要再看,否則浪費時間。對沒看過的朋友特別小朋友,觀之亦需保持理性態度,客觀看待劇中觀點。

    如真要深入學習三國演義裡的人心術數,政治和戰爭智慧,那麼看老版三國劇集是遠遠不夠的,還是要去精讀原著。

    新版,原本就不叫三國演義,名為三國,可首先定位為歷史題材娛樂大劇,我們稱之為史詩大劇亦無不可。欣賞磅礴恢弘的古代戰爭場面,緊張刺激的各類武戲動作表現,讓千姿百態的帥哥美女型養足眼球,品評不同以往的各色人物風采,在獲得視覺享受和審美滿足的同時,接收到一些歷史知識文化傳統和現代理念,亦是一件賞心悅目的樂事。

  • 15 # 編走編拍

    有人說新版是三國志,不是三國演義,有人說老版畫面打鬥場面不行,那麼問題來了,老版西遊記呢?為什麼超越不了,現在科技秒殺那個年代了。無外呼演員的演技入人心,畫面和打鬥場面拋開不說,因為年代的差異無法比較,也不公平 ,但是對於演員的演技,總能斷出高低吧,新版劉備演的一臉木訥,絲毫看不出仁字,更多的是假仁假義,從頭到尾有表情嗎?曹操演也沒有演奸詐之輩,諸葛亮一個神機妙算的人物,演的絲毫沒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火熄上方谷時那種抱怨口吐鮮血,絲毫看不出一個大胸襟之人,關羽除了演的也沒有老版氣質 ,張飛不想說了,就能大呼小叫。再看看老版,各人物塑造,大多對話都是三國演義原詞,人家取名三國演義,就按照三國演義這個定位來演了,新三國呢?定位是什麼?三國志?還是演義。我自己覺得還是舊版演的好。

  • 16 # 影視充電寶

    在我心中老版《三國演義》跟新版《三國演義》各有千秋,老版是不可磨滅的經典,新版是講述三國演義最詳細的一版。

    老版《三國演義》雖然經典,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看懂的,而新版《三國演義》卻讓每一個人都能看懂,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新《三國》,因為他的故事情節講的特別詳細,讓自己看到激動人心,新版的《三國》,在特效,動作,劇情上都勝出老版。

    老版《三國演義》被無數人奉為心中的經典,因為老版刻畫出了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精華,是最寫實的一部三國演義,老版的三國演義在演員方面勝出新版,每個演員都演出了小說中的人物,感覺每一個人物都是從小說中走出來的一樣,每一個演員都把小說中的人物演的活靈活現,讓人看完回味無窮,不管看多少遍,只要劇荒的時候都想拉出來看一遍,一部讓人難以忘懷的經典。

  • 17 # 宇哥愛撩劇

    我覺得吧,如果對三國一無所知或者只知道幾個人名,那可能會覺得新三國更好,畢竟畫質好,打戲也精彩,如果是三國愛好者,那肯定妥妥老三國,新版三國那些什麼“鴻雁往來藕斷絲連相敬如賓”的亂用詞我都可以接受,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導演組要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詮釋三國,什麼關張聯手排擠諸葛亮,劉備猜忌諸葛亮,(你們可能不信這版諸葛亮被關張欺負的哭著要回南陽種地hhh)孫權周瑜互相不信任,魯肅夾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每次看到說這版魯肅還原史實塑造的好的時候我都想呵呵,歷史上魯肅會跟孫權說周瑜有謀反之意??)這麼一詮釋下來,英雄氣概全無,什麼君臣一心肝膽相照惺惺相惜全沒了,看完新三國就跟看了一百篇三國陰謀論那樣的感覺,氣的慌,不要因為現在大家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就覺得古人都是那樣啊!

    然後撇開陰謀論啥的,就對人物塑造來說,新三國也是很糟心的,三國演義的三絕全部演崩,曹老闆那些莫名其妙的加戲比如撒尿和吃飯鏡頭讓人滿臉mmp,而且曹老闆年輕時的英雄氣和晚年的那種陰鷙感沒有演出來,想一統天下的豪情壯志也沒有,太過注重於刻畫曹老闆平易近人可愛的一面,卻忘了曹老闆還是個帝王類角色啊。還是老三國好。

  • 18 # 造作的楚狂人

    老版《三國演義》勝在文戲,適合細品;新版《三國》勝在武戲,能解饞。

    兩個劇各有千秋,也都有缺陷。如果能夠取長補短,就非常完美了

    老三國的文戲文言文對白

    老版《三國演義》的臺詞,有很多都是保留了原著的對白。非常有時代的味道,但又不晦澀難懂。

    個人最喜歡的兩段對白:一個是諸葛亮舌戰群儒,另一個是諸葛亮罵死王朗。這兩段在保留原文的基礎上,也加入了創新。

    最有名的就是諸葛亮那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簡直深入人心。

    老演員們的語言功底非常深厚,駕馭古文對白遊刃有餘,一點不刻意。無論是說話的節奏、語氣、神態,都渾然一體。

    作為對比,新版三國在臺詞方面,就差得非常多。單拎出諸葛亮的這兩段,做一個新舊對比,就能明顯看出差距。

    新版三國的對白,容易讓人跳戲,演員對於臺詞的把握也不夠好。往往給人一種念臺詞的感覺。

    劇情飽滿,節奏緩慢

    老版《三國演義》,幾乎照顧到了原著小說的每一個故事情節。這會讓熟知三國演義的觀眾,看起來非常滿足。

    《三國演義》是一部人物豐富、情節跌宕起伏的神作,尤其是小說中的鋪墊、伏筆,更是讓人拍案叫絕。電視劇把小說情節基本還原,能夠更好地表現這部名著的精彩之處。

    而新版三國,在情節方面,刪減太多。對於吳國和魏國,有很大的忽視。

    太史慈大戰孫伯符、張遼威震逍遙津這樣精彩的情節,都被漏掉了;後三國時代姜維九伐中原、與鄧艾鍾會的交鋒對壘,也沒有呈現。

    以上情節都是筆者非常喜歡的,而電視劇不表現,難免讓三國迷感到遺憾。

    新三國的武戲

    新三國當然也有新三國的好處,那就是武打場面和戰爭場景,做得十分精緻。

    要知道,一部好的小說,必須得有高潮才行。名將單挑、兩軍對壘,這是最令人激動和血脈噴張的部分。

    而新版三國在這個部分,做得比老版三國要好得多

    老版《三國演義》讓人失望的地方很多。如:

    典韋為了救曹操,空手獨斗數百人,壯烈身亡。

    這一段在小說中描述得異常精彩,令人扼腕。可老版《三國演義》卻完全沒拍出這種感覺。只是簡單幾個鏡頭就交代了。相信這一段,如果讓新三國來拍,會更令人滿意。

    三英戰呂布

    這一段,老版三國儘管已經表現得很好了。但筆者仍然認為新三國拍得更好。打鬥動作的設計和激烈程度,都讓觀眾十分滿意。

    趙子龍單騎救主

    這一段,也是新三國拍得更好。新三國的趙雲選角非常好,白馬銀槍,英勇無比,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曹軍圍攻下的戰鬥場面,也讓觀眾看得過癮。

    許褚裸衣鬥馬超

    這一段,老版三國也拍得略顯粗糙。新版三國則對這場打鬥進行了精彩呈現,它並沒有完全遵照原著,而是加入了許褚和馬超兩人落馬,在地上打鬥的場景。

    個人非常喜歡新三國的許褚,演得很好。大家可以找出來看一下。

    以上幾段,是劇中的幾大高潮情節,新版三國的表現,可以說碾壓老三國。

    至於戰爭場面的描繪,雖然老三國更加真實,但新三國給人的感覺就是爽。

    觀眾們看三國,要得恰恰不是真實,而是該爽的時候要爽。

    就如筆者非常喜歡的“張遼威震逍遙津”一段,讀小說感覺非常精彩過癮。

    張遼帶著八百精兵,主動迎戰孫權十萬大軍,殺進殺出,差點生擒孫權。從此,江東小兒聞張遼大名,不敢夜啼。

    這一段情節在新三國裡沒有。而在老三國中,表現得非常粗糙,一點也不精彩。筆者看到這段,感覺非常失望,一點也不爽。

    很遺憾新三國沒有拍這一段,不然應該會非常精彩。

    總結

    兩版三國,一個重在文,一個重在武。一個適合三國迷細細品味,一個則讓不懂三國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但是,筆者還是要為老版《三國演義》站一票。

    受制於時代和技術的限制,老版三國沒辦法把戰鬥場面表現得更好,但在其他細節上,可以說無可挑剔

    而新三國有著得天獨厚的技術條件,卻顯得沒有耐心。大量刪減情節,細節方面也做得有些糟糕。倘若它能有老版三國的態度,也許能拍出一部完美的神劇。可惜沒有。

    但是說句公道話,新三國相比同時代的一些粗製濫造,已經算得上是良心之作了。

  • 19 # 娛樂快前線

    老三國故事只能說比較完整。新三國更符合現代人的世界觀,完美詮釋了曹操的權謀天下,劉備以忠義為本謀天下。不得不說新三國中的曹操是還原度最高的一個版本。曹操知錯改錯不認錯的管理理念基本成為現代企業管理與官場的範文

  • 20 # 熱愛祖國熱愛母親

    剛剛

    ‍♂️‍♀️‍♂️

    各有千秋,喜歡看文縐縐些的就看老版,喜歡武打場面的就看新版,老版的劉備前面演的善良的心善待他人,後面(關公走後)演的鮁煳

    新版的劉備前面演的低調做人做事後面演的囂張。

    老版的曹操,讓人以為就是曹老闆

    新版的曹操,讓人認為就是陳勇斌

    老版蕩氣迴腸,新版蕩寇風雲。

    老版的諸葛亮當軍師,名副其實。

    新版的諸葛亮當軍師,演過其實。

    老版的司馬懿睿智中有憨態可掬。

    新版的司馬懿大智若愚忍者神龜。

    老版適合文化修養很高的人看。

    新版適合文化底蘊很寬的人看。

    老版,新版,拍完都是老闆。

    新版,老版,看完卻實不一般。

    ‍♀️‍♀️‍♂️‍♀️‍♀️‍♀️

    各有千秋,有人說,看完老版…

    特別想做曹老闆。

    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心態好,一切都好!

    有人說,

    喜歡關雲長,重情重義,義薄雲天..

    無論新版老版,

    滾滾長江東逝水,

    三國演義劇中的經典。

    讓人們記住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桃園三結義,讓人們記住了曹操的赤壁之戰大敗後的仰天大笑!嗯這是真男人,勝不驕,敗不餒!

    讓人們記住了諸葛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讓人們記住了司馬懿,誰忍誰能贏.

    嗯!這是重點中的經典。

    我是熱愛祖國熱愛母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玩家每天堅持開10個盒子,17天后圓夢開出“透明天空套”,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