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淡影談歷史

    歷史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難道僅僅是靠幾杯酒、一頓飯嗎?

    杯酒釋兵權

    第一,趙匡胤把兵權分散,使之不能一呼百應!趙匡胤坐上龍椅後,把原來的“兩司”變成“三衙”,即後來的宋軍“三帥”——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兵都指揮使。然後又在“三帥”下面設立“四衛”,又在“四衛”下面設立“四廂都指揮使”,進一步分散兵權,以達到削弱個人兵權的目的。這樣想擁兵自重的話難度非常大,因為軍隊不是在一個人手上,而是在很多人手上!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

    第二,以文官養兵,武將用兵!簡單來說就是平常軍隊由文官管轄,包括調動軍隊都是文官,而有戰事的時候武將帶兵打仗。這種兵權分管制度,可以說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軍隊的主人只有皇帝!

    影視劇中的宋軍

    第三,削弱地方部隊,強化自己的禁衛軍。宋朝的部隊,主要由禁軍、廂兵、鄉兵、藩兵四個部分組成的!禁軍就是宋朝的正規軍,皇帝直屬的部隊,相當於皇帝的私人部隊。其它的都是地方部隊,或者像類似僱傭兵之類的。趙匡胤下令:無論廂兵還是鄉兵,凡身強力壯、武藝高強者,全部都要編入禁軍。這意味著,禁軍以後越來越強大,地方兵留下的都是一群老弱病殘,根本無力起兵造反。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軍隊

    第四,不允許擁有私人武裝,趙匡胤明確下令:不論什麼級別,不論什麼高官,也不管對帝國的忠心程度,只要敢私自招兵,培養自己的私人武裝,就一個字——殺;補充一個詞——無赦!從唐朝開始的藩鎮之禍,仗的就是自己強大的私人武裝。而趙匡胤的這項規定直接來了個釜底抽薪,讓你們造反有心無力。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

    綜合上述原因,在“杯酒釋兵權”之前,這些大將啊,什麼大元帥等,其實已經被趙匡胤架空了!他們早就變成了無牙的老虎,因為不管是《宋史紀事本末》,還是《續資治通鑑》,他們都加了這麼一句話:其實兵權不在也。

    影視劇中的趙匡胤

    所以“杯酒釋兵權”不在於“杯酒”,而是這些政策的作用,趙匡胤才能完美的到達“釋兵權”目的。

  • 2 # 苦茶庵

    公元955年周世宗柴榮即位後,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使得北方經濟得以恢復,政治局面趨向穩定,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柴榮在穩定北方的基礎上,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勢力開始向南方擴充套件,佔領了肥沃的淮南地區。959年,柴榮死後,七歲的幼子柴宗訓繼位。象這麼一個幼年的皇帝,是無法繼續完成統一事業的。趙匡胤本來是柴榮手下一名有軍事才能的高階軍事將領,他控制了後周的兵權。柴榮在臨死前,提拔他為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為了奪取後周七歲皇帝的政權,佈置了一幕“陳橋兵變”。960年的正月,正當後周君臣歡慶新春佳節的熱鬧時刻,突然接到北方邊境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和契丹貴族聯合入寇。後周的執政大臣不辨真假,倉卒決定派趙匡胤出兵抵禦。趙匡胤率領大軍北上,到了陳橋驛。趙匡義、趙普等人及隨徵將領,就把早已準備好的、皇帝穿的黃袍披在趙匡胤的身上。於是就立即回軍,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後周的政權。由於趙匡胤原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因此他把國號改為“宋”,都城仍在汴京,這就是北宋王朝。趙匡胤建立政權之後,經過三年時間,基本上消滅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反抗力量,使局勢大體上穩定了下來。於是,他就立即準備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趙匡胤根據當時的形勢,鑑於南方是經濟的重心,而北方契丹貴族的遼政權,實力又比較強大,因此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首先向南方用兵,消滅南方几個割據政權。963年,趙匡胤調派慕容延釗率兵進政今湖北地區的南平地方政權,取得了勝利,又繼續佔領了湖南地區,使北宋在戰略上處於有利地位,西邊可以攻滅後蜀政權,東邊可以威脅南唐政權,南方可以直取南漢政權。965年,北宋軍隊攻入成都,蜀兵虛弱而又驕躁,蜀國主孟昶束手被擒,上表投降。公元971年,北宋軍隊直逼廣州城,南漢“兵不知旗鼓,人主不知存亡”。南漢主劉鋹在廣州焚燒府庫宮殿,出城降宋。盤踞在今兩廣地區的南漢政權,一下子就被削平。

    這時南唐已陷入北宋的包圍之中。南唐統治者李煜大為恐懼,願意自動取消國號,自稱“江南國主”。公元974年,趙匡胤派曹彬等帶領十萬大軍攻伐南唐。腐敗透頂的李煜派人兩次到汴京會見趙匡胤,說自己沒有犯什麼罪,請求北宋休戰。趙匡胤怒氣衝衝地說:“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還下令給曹彬,宋兵入城,不許殺掠,要儲存江南腦富。 975年冬,宋兵整隊進入金陵,李煜被俘,南唐政權滅亡。南唐亡後,吳越國王錢俶立即遣使向北宋朝貢。976年,錢俶帶領妻子到汴京入朝。離汴京時,趙匡胤送給他一個黃包袱,開啟一看,裡面全是北宋朝臣請求扣留錢俶的奏疏。錢俶對宋太祖既是恐懼又是感激。從此以後,只好唯命是從,等待削去國號。

    趙匡胤還沒有完成南北統一的事業,於公元976年病死。自從他963年出兵到976年病死,前後用了十三年的時間,消滅了南方各地的長期割據。後蜀的宰相李昊對孟昶說:“宋朝立國不象後漢、後周。天厭亂久矣。一統海內就在此朝吧!”南漢的內常侍邵廷琄對劉鋹說:“天下亂久矣,亂久必治。現在宋朝已經立國,形勢非統不可。”這是當時人們對於國家統一的共同看法,歷史趨向統一的必然趨勢。

  • 3 # 金山萬丈

    就在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柴榮突然得了重病,只得班師回京。途中,柴榮在審閱各地送來文書的時候,看到一個皮口袋子,開啟是一塊三尺多長的木片,上邊寫著“點檢做天子”五個字,再聯絡到京城裡流傳“點檢做天子”的傳言,柴榮很生氣,也很擔心。

    這是一個很蹊蹺的事情,木牌顯然是中傷當時的點檢張永德的,是誰做了這個一箭雙鵰的事情,史書沒有記載,推斷應該是趙匡胤。當時有實力取代皇帝的,除了趙匡胤,還有兩個人,一是郭威的女婿李重進,擔任馬步軍都虞候;另一就是張永德,擔任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是張永德的直接下屬,要想取而代之成為殿前都的最高領導,必須將他拉下來。

    真相應該是這樣的:柴榮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趙匡胤不忍也不能保證成功的可能性在柴榮在世的時候反叛,現在柴榮重病,趙匡胤覺得自己的時機來到,安排了這一切。先是在京城散步“點檢做天子”做天子的謠言,再暗中讓人給柴榮這樣的木條,讓柴榮罷了張永德的職位,自己來做,等到柴榮去世,自己就可以憑藉掌握的兵權取後周而代之。

    這一計劃看似完美無缺,只忽略了一點,柴榮對趙匡胤的信任程度,這一疏漏,幾乎讓這個計劃夭折。開始的一切都按計劃進行著,柴榮罷免了張永德,讓趙匡胤取代他做了殿前都點檢。

    這年六月,柴榮病逝,年僅39歲,柴榮是五代中傑出的皇帝,他為中原的統一做了很多努力,趙匡胤後來的統一方針,很多都是和柴榮學來的。假設柴榮再多活三十年,也許就不會有大宋了。

    柴榮為了讓他七歲的小兒子柴宗訓坐穩皇位,做了周密的安排,在託孤人選方面,安排了範質、王浦和魏仁浦三人掌握軍政大權。《宋史》評價這三個人都有“宰相之器”,尤其是範質,趙匡胤稱讚他不靠職權貪汙,是一個稱職的宰相。趙光義也說,只可惜柴榮死得早,範質的才華沒有全部發揮。範質自己經常手不釋卷,有人覺得他已經很博學了沒必要這樣,他回答說:“有會算卦的人說我將來能當宰相,如果真是這樣,不學習的話怎麼能當好”,這點遠勝於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軍務方面,柴榮安排韓通和三位託孤大臣共同商量,而不是趙匡胤,柴榮有防備之心。想來,這個託孤安排出來之後,趙匡胤是很鬱悶的,這意味著自己也經被排斥在權力核心圈之外。趙匡胤有著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天性,不久,他和智囊團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年十一月,河北正定和定縣守將,先後報稱遼國和北漢聯合進攻兩地。我認為這就是趙匡胤想出的辦法,安排兩地守將謊報軍情(若不是謊報,遼國和北漢怎麼會在這樣政局不穩的時候,不久就無緣無故的退兵了呢)。託孤大臣們研究了近一個月,決定派趙匡胤北上抵禦。正是這個決定,彌補了趙匡胤計劃中唯一的漏洞。

    不久,開封城裡就傳出了出征之日,點檢將作天子的謠言。有一個精通天文的軍校苗訓,聲稱自己看到了太陽底下還有一個太陽的天象,也開始宣傳這是改朝換代的徵兆(古代這類人真多!)。我想發生這種情況不會是因為趙匡胤自己做宣傳,那樣等於找死,只可能是因為準備工作做得太多,成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開封城一時人心惶惶,很多富貴人家連夜搬走了。這也難怪,過去的幾十年間,開封城發生了好幾次兵變,每一次都是生靈塗炭。

    這年大年三十,趙匡胤在軍營裡想著自己的家人,如果成功了,固然好,如果失敗,家人也要跟著受牽連,就乘著夜色回了趟家,他姐姐正準備做饅頭。他就問姐姐,外邊鬧得兇極了,怎麼辦。

    趙姐姐聽完後拿起擀麵杖就要揍他,說,男子漢遇到大事,應該自己做主張,回家來嚇唬女人幹什麼!趙匡胤沒再答話,回到了軍營。姐姐的這句話,更加堅定了趙匡胤的決心。

    第二天,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作為主帥,帶兵北上。初三,大軍抵達開封東北四十里的陳橋驛。十二年前趙匡胤抽到的那上上籤,就要在這裡應驗了!

    這天晚上,將士們聚在一起聊天,聊到這次北征(懷疑有人故意引到這個話題),有人說,柴皇帝現在還是個小孩子,我們這樣冒死抵禦北漢和遼國,有誰會知道我們的功勞呢!不如先擁護點檢做了皇帝,然後再北征,也不算晚。一時間,大家都說得熱血沸騰。

    都押衙李處耘作為代表,把將士們的意圖告訴了趙光義和趙普。

    趙光義,趙匡胤的弟弟,當時任供奉官職位。他和哥哥的性格完全不同,話不多,像個書呆子。現實生活告訴我們,書呆子往往更陰險更可怕。《宋史》說他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屋,鄰居們都以為著火了。

    趙普,趙匡胤的秘書,《宋史》說他“沈厚寡言”,也是個深沉的人物。五年前趙弘殷(趙匡胤老爸)生病的時候,趙普主動做特護,十分盡心。趙匡胤和他聊天,覺得小夥子說話很有水平,就帶在了身邊。

    趙光義和趙普聽到軍心已經煽動起來,十分高興,馬上按照早已制訂好的程式開始安排。一方面,帶領各位將軍,圍在趙匡胤帳外,等著天亮。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派心腹郭延斌趕回開封通知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侯王審琦管好京城內外的大門。這兩人都是義社十兄弟的成員,是趙匡胤的死黨。

    晚上發生這麼多事情,向來治軍有道的趙匡胤怎麼會不聞不問呢,《宋史紀事本末》裡說他“時被酒臥”,喝醉了酒呼呼大睡,根本什麼都不知道。這心理素質和自信實在令人佩服,這樣的大事當前,能夠不是緊張的徹夜未眠尚且很難做到,更何況像沒事一樣呼呼大睡。

    第二天天剛亮,趙光義和趙普進入帳房內,趙匡胤伸了個懶腰慢慢坐起來,外邊站了一晚的將士們拿著兵刃陸續進入帳房,邊進邊說,大夥群龍無首,要讓你做皇帝。

    趙匡胤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被大夥七手八腳的把龍袍套上了。將士們接著都拜倒在地,三呼萬歲,然後連拉帶扯,把趙匡胤抬上馬,請他回京城。大家誰也不提情報中說的北漢和遼國正在侵犯。

    走著走著,趙匡胤突然不走了,拉著馬橛子問大家:“你們貪圖富貴擁立了我,能聽我的話嗎?要是不聽,我就不當這個皇帝了。”(試探民意)

    將士們都下馬回答說:“當然聽你的命令!”(不聽只能是反革命罪)

    趙匡胤又說:“太后,柴皇帝,以前是我的領導,不能侵犯;各位大臣,以前是我的同事,也不能侵犯;公家和老百姓的財物,都不能搶奪。聽我的話,有重賞,不聽就要嚴辦。”

    雖然這樣說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我還是很感動,趙匡胤沒有打算殺後周這些有權力和號召力的人。

    大家都表示同意了,趙匡胤這才繼續向京城出發。

    有石守信和王審琦做內應,大軍沒遇到任何抵抗,就進了開封城。趙匡胤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楚昭輔告訴自己的家人不用擔心,一切按計劃行事。這回姐姐不會再用麵杖揍自己了。

    接著,趙匡胤又讓潘美(民間都叫他潘仁美)召集柴榮的託孤大臣們開會。當時,後周大臣們的早朝還沒有結束,宰相範質知道兵變後,緊緊抓住王浦的手說,“派大將出去迎戰太倉促了,這是我們的罪過啊!”王浦的手被掐出血來,緊張的一句話也說不出。

    柴榮的軍事託孤大臣韓通,見到這種情況,急忙離開皇宮,準備召集衛士們抵禦這場兵變,軍校王彥升追了出來,情急之下殺了韓通和他的全家。這為趙匡胤的和平演變塗上了後周忠臣的鮮血。

    潘美帶著範質等人來見趙匡胤,趙匡胤表現出很為難的樣子說:“世宗(柴榮)待我恩義深重。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實在慚愧,你們說怎麼辦?”範質還沒回答,將軍羅延環就聲色俱厲地叫了起來:“我們沒有主人,今天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範質和王溥各自轉頭互相看著,不說話。

    過了一會,王溥決定不再做無用功,退下臺階向趙匡胤下拜,表示已經承認這個事實,範質不得已也跟著下拜。

    然後大家就去崇元殿準備舉行禪讓登基儀式,人都到齊了,卻沒有禪讓詔書,翰林承旨陶谷從袖子中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份,於是就用了這份詔書。

    33歲的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因趙匡胤曾在宋州任節度使,就以“宋”為國號,定都東京(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

    《宋史》和《續資治通鑑長編》中提到陳橋兵變,都說趙匡胤事先毫不知情,被逼無奈才做了皇帝。事實上還是有眾多的細節能證明這是一件有預謀、有計劃的事情。譬如柴榮死後軍隊將領方面的調動,出兵前趙匡胤和趙姐姐的對話,以及事先準備的禪讓詔書等等。

    趙匡胤建立大宋,結束了五代幾十年的戰亂,這對人民、對歷史都是有積極意義的,至於陳橋兵變是否是陰謀,並不影響趙匡胤的偉大功績。

    這一年,陳摶老祖90歲,騎驢的時候聽到了趙匡胤稱帝的訊息,高興的從驢背上摔了下來,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天下從此太平了。老祖的推斷總是很準,大宋帶給了中原百姓三百餘年和平富裕的生活。

  • 4 # 鐵馬冰河wu

    《宋史》載,宋太祖趙匡胤是涿郡(河北涿縣 )人。他於五代後期的後唐二年(927年)出生於洛陽夾馬營。

    五代後漢初年,趙匡胤已經長成一條虎彪彪的漢子,無所事事的他開始闖蕩江湖,漫遊四海,恰逢後周軍隊招兵買馬,他便投奔到樞密使李守真軍中為卒。趙匡胤家族世代行伍,因此他自幼練得一身好功夫,加上其人生性彪悍勇猛,頭腦冷靜,有謀略,所以很快便立功被升為東西班行首、渭州副指揮使。周世宗柴榮繼位前他已任京兆尹,不久又被攫升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柴榮繼承後周皇位後,委任能征慣戰的趙匡胤執掌禁軍,並將其倚為肱骨。彼時,北漢(定都山西太原的小政權)發兵侵犯後周。周世宗親率後周軍隊前去抵禦,雙方在山東高平一帶展開激戰。戰鬥剛打響,膽怯無能的後周主將樊愛能就臨陣逃跑了。北漢軍隊乘機掩殺,後周軍一時抵敵不住,形勢危急,只見趙匡胤一馬當先,率麾下禁軍將士突入北漢軍中,很快便擊潰漢兵,又鼓勇追擊敵軍至河東城下,並縱火焚燒城門。正欲攻城,不料城上一枝冷箭射中他的右臂,世宗柴榮見狀忙令停止進攻,全軍回撤。回師後,趙匡胤被提升為殿前都虞候,兼任嚴州刺史。

    之後,驍勇善戰的趙匡胤屢立戰功,升遷神速。周世宗三年(956年),趙匡胤隨徵南唐,渦口(安徽懷遠)一戰,他率部擊潰萬餘敵兵,陣斬敵軍兵馬都監何延錫 。接下來的清流關(安徽滁州)之戰,南唐軍隊號稱15萬,趙匡胤大敵當前,並不慌亂,他沉著迎戰,一舉擊敗了人數佔優的南唐軍,擄獲無數。是役,趙匡胤斬殺南唐節度使皇甫暉,生擒都監姚風。後周軍平定揚州後,南唐大批援軍趕來增援,主將韓令坤見敵軍勢大,於是與諸將商議退兵。趙匡胤率2000人馬鎮守六合,他下令:“揚州兵膽敢退到六合者,砍斷其足”!逼迫韓令坤固守揚州。沒多久,趙匡胤在六合東面大敗南唐齊王率領的部隊,斬殺萬餘人。班師回朝後,趙被升為殿前都指揮使,隨後又被拜為定國軍節度使。

    之後,智勇雙全的趙匡胤隨世宗屢次挫敗南唐軍隊,並將原屬南唐的淮南一帶給奪了過來。南唐皇帝懼怕趙匡胤,想用反間計離間周世宗與趙的關係,孰料趙已窺破其謀,陰計不攻自破。

    世宗顯德六年(959年),柴榮抱病北征,趙匡胤為水陸都部屬隨徵。趙為先鋒進抵瓦橋關(河北雄縣),收降北漢守將姚內斌,並擊敗北漢騎兵數千,一舉平定了關南的大片區域。

    恰在此時,周世宗“無意中” 得到一個錦囊,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五個大字。 世宗感到奇怪 。同時病入膏肓的他也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年幼的兒子柴宗訓肯定駕馭不了這些驕兵悍將。當時後周的殿前都檢點是世宗的妹夫張永德,見此讖語,世宗心裡七上八下,很不放心,於是忙令撤軍。回朝後,他撤了張永德之職,又將他逐出京師,拜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檢點。

    其實,這一切,都是趙匡胤事先設下的一個局。

    世宗病死後,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 ,他又拜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趙匡胤徹底掌握了後周軍權,為日後的奪位提供了條件。

    此前,趙匡胤和石守信等禁軍中的豪傑之士結為“義社十兄弟”,在軍中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接著,他以趙普、韓令坤為謀士,積極為之後的篡位做準備。

    彼時的後周,主少國疑,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派心腹四處散佈流言,說北漢勾結契丹軍隊聯合南下,目標就是後周。小皇帝柴宗訓被唬得六神無主,朝廷在慌亂中竟祭出昏招,命趙匡胤率後周所有軍隊北上禦敵。大軍行到京師北面的陳橋驛時,士兵們不願再向前,大家議論道:“天子年幼,我等即使立下戰功也不會獲得賞賜”。眾軍紛紛圍繞趙匡胤歇息的地方聒噪道:“現在朝中無主,請點檢作天子” !還不等老趙答應,就有人將一件黃袍披在他身上。旁邊所有人一起跪下行三拜九叩之禮,並山呼“萬歲”。老趙假意推辭,不過還是“拗”不過眾人,只得“勉為其難”做了天子。

    隨後,趙匡胤約束軍紀:大軍進京後,不得侵犯太后、恭帝,不得凌辱眾朝臣,嚴禁侵害百姓,封存朝廷府庫,任何人不得靠近,遵令者重賞,膽敢違犯者斬!大家聽命,立即整頓隊伍,裡應外合開進京師,後周恭帝柴宗訓被迫退位。

    趙匡胤奪位後,於是年正月改國號宋,改元建隆,並大赦天下,依然定都開封。趙匡胤是謂宋太祖。

    趙匡胤的江山雖然得來並不是那麼光明正大,有乘人之危之嫌,但同時他又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 還是一位頗具人性之美、恢弘大氣的偉丈夫。建宋後,他善待功臣、禮遇後周皇室舊戚、與民生息、倡導文教、發展經濟、尊重讀書人、首倡“偃武修文”之國策,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相較於“五代十國”時期遍地兵燹的亂局,北宋建立16年後,逐漸恢復了戰爭造成的瘡痍,社會繁榮,人文發達,經濟活躍,民眾安居樂業,堪稱海晏河清。宋太祖趙匡胤理所當然地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擁戴,也為後世史家所讚譽、推崇。

    對“陳橋兵變”的是是非非已無較真之必要,但它確實也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封建社會中人們對於君權以及天命所歸的迷信;二是掌握兵權的將帥可以對“君權神授” 用讖言的形式加以利用並隨意踐踏,甚至可以憑武力強行奪取至高無上的帝位 。

    插圖源自網路

  • 5 # 炎開1

    從這個心裡因素來講趙匡胤道德素質不好,比較黑,歷史上柴榮對其挺好可謂高官厚祿;從另一個大的客觀因素來說柴榮不明對人和事物沒有明確的分析做不出正確的判斷據趙說柴殺方面大耳者,趙也屬於此列,由於趙巧言善辯柴的輕浮疏漏最終導致柴不能壓服看清趙在軍中的團體幫派導致叛亂由來已久!

  • 6 # 置身黑白的精彩

    趙匡胤是個好演員,好導演,好編劇

    這場奪權大戲不僅載入史冊,而且留下了眾多精彩的故事情節,讓我們驚歎太祖皇帝不僅文成武治,還有極強的導演天賦

    而這場戲中,如黃袍加身、陳橋兵變作為現場環境描述都已經廣為流傳了,這讓我們驚歎太祖的“導演”能力。於此同時,他的個人演技也是非常精湛的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場戲的故事情節是有多精彩,演員演技是有多優秀吧!

    劇組集結完畢,陳橋舞臺準備就緒

    “來來來,演員到影視城集合啦!”遼兵入侵,趙匡胤奉命前往平亂,大過年的二話不說,立馬收拾好包袱上路了。中途有個休息點,叫做陳橋!

    “燈光、音響、劇務都到位了嗎?”副導演趙匡義(他弟弟)緊張的準備著當晚的踐行酒宴

    而導演趙匡胤因為忙碌了好久,喝的有點多,就沉沉的睡去了

    還好,他睡覺前安排了一個宣傳導演,此時這個人的任務已經保質保量的完成了

    此人便是苗訓,擅天文精謀略,軍中地位頗高。他在這一天大肆宣揚,在天上看見了兩個太陽,但是除了他以外誰都沒看見,由於他這一搗鼓,一時間滿城風雨,大家議論紛紛,是不是預示著改朝換代了(宣傳的不錯,加盒飯!)

    到了晚上,喝醉的趙匡胤呼呼大睡,等待著他的戲份

    早已到位的男配角們也都躍躍欲試

    而副導演趙匡義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正在練習義憤填膺,握拳怒吼狀

    一件黃色特製服裝也提前藏在了某處

    大戲即將拉開序幕!

    高潮迭起的劇情對白

    突然有人提議:“幼主孱弱,我等拼命殺敵,他知道麼?他能信任我們嗎?不如我們先立點檢(趙匡胤)為天子,然後再北伐!”這大義凜然的表情,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精神,讓在座的群眾演員都激動了起來,紛紛入戲

    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掌聲,並伴隨著幾乎一致的口號:“好,就這麼辦,就這麼辦!”

    於是,群情激憤的一眾演員來到了搭好的戲臺,趙匡胤帳前,開始情願。

    本來,此事就因該告一段落了,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趙匡胤必然驚恐不迭,栽倒在眾人眼前,再被眾人扶起,強行拉扯著讓他穿上那件黃色戲服,趁他整理表情準備大怒的時候,齊刷刷的跪下山呼海嘯般的喊“萬歲”

    此時,趙大明星則應該嘆口氣,再次推阻,反覆幾次後,勉強答應。

    可是,趙匡胤演戲的功底實在太過強大,他還有其他的設計,這樣的橋段騙騙自己就好了,他還想再演一會,好好過把癮!

    正當大家坐等趙匡胤出來就位的時候,副導趙匡義出來了,說:“太祖,不,點檢喝醉了,不省人事現已酣睡”

    這是演的哪一齣?

    歎為觀止的精彩劇情

    “明明你導演的讓我們找你,你咋還睡了?”不解的眾將和趙匡義大眼瞪小眼,隨即一名副導安排的男配角站了出來,大聲說道:“我們要擁立點檢做天子,你塊讓他出來見我們啊!”

    緊接著,群演們開始鬧事,大呼小叫“軍中決定了,就要擁護他”“天子之位,非點檢不可”云云

    趙匡義調整氣息,厲聲正色道:“造反的事情,咱們做不得啊!”

    雙方開始爭執起來,又一個重要演員出現了 ,他拔刀相向,並拉著其他人抄傢伙,意思是你趙匡義不答應,我等就要動手了!

    動靜鬧得很大,但趙匡胤卻似乎一點都沒聽進去,因為他還在“酣睡”,當晚的所有情節控制都在副導趙匡義手中。

    將士持續逼宮,趙匡義也“扛不住”了。隨即他對諸將領說道:“好吧,改朝換代雖為天命所在,實際上是惹您所想。但你們要答應我一件事,各回軍營後,勢必約束好諸軍,不得縱容士兵搶掠,只要都城人心安定,國家也會安定,你們也可享有榮華富貴!”

    “好演技!”這一出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

    何出此言呢?

    趙匡義大義凌然,為國為民,並不因為自己是未來的皇族就沾沾自喜,反而是正直忠勇體恤百姓。並在最後提出“你們老老實實,大家一起發財”的動員

    群演們很入戲,霸刀拔劍一氣呵成,似乎是練過;最後也都一致認可副導的“即興”表演。

    趙匡胤呢,更是老練,自始至終他都沒出現過,深藏功與名。意思是自己對這一齣戲不知情,和我沒關係。

    就像現在幕後出錢炒作的明星一樣,看起來很可憐很無辜,被趕鴨子上架一般,實際上操控的就是他自己

    等會,還沒完呢!

    陳橋大戲完美殺青

    天才演員趙匡胤終於要登臺了

    第二天,醉眼朦朧中,他“醒”了過來。看到帳前的這一切,先是表示吃驚,然後是短暫的沉默(醞釀表情和情緒並等待其他演員的動作)

    謹記著,幾個演員麻利的將早就發到手中的小黃褂往他身上一披,就山呼“萬歲”

    陳橋兵變的大戲,徹底進入高潮並伴隨著落幕

    緊接著他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躲了躲腳:“罷罷罷、你們這些人貪圖富貴,立我當天自,我不當也不行了。哎,你們這些人啊!只是我若發出號令,大家願意聽從嗎?”

    眾演員齊呼早就排練好的臺詞:“唯命是從,絕對服從!”

    話說到這裡,導演組的人心裡樂開了花,終於殺青了!

    從構思到籌劃到準備到結束,一共用了12年啊,終於在這一天結束了。

    而這場戲也堪稱是經典

    不是我貪圖富貴,是你們這些將領;不是我要兵變,是你們在搞陰謀;不是我要謀反,是你們逼我的。總結一句話就是:“我趙匡胤真特麼的窩囊,被你們脅迫當老大不是我的意思!”

    被迫出演最後一場戲

    而後的故事,我們不多說,太祖皇帝確實雄才大略,統一了國家重新建立大一統王朝宋朝

    並且,他再次導演了“杯酒釋兵權”的歷史大戲,堪稱是心理博弈的扛鼎之作

    演員兼導演趙匡胤同志,的確很有才華

    只是,常在河邊走,總會溼了鞋

    正值壯年的導演趙匡胤,在與副導也是弟弟趙匡義的一次喝酒後,就突然暴斃了

    有人懷疑是副導覬覦導演的位子,也想當老大

    而且史書記載,導演總是在人前人後誇副導演,又是長得帥又是有能力的,將來必定當導演

    而且導演兄弟倆的老媽也曾說,要求導演不幹了以後讓副導演幹云云

    看樣子,這個副導演的水平也不錯啊!

    但至於這是不是一場戲,或者確實如此,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不過綜合多個史料來看,的確趙匡胤很有可能是被趙匡義謀殺的

    一代明君就此落幕,卻留下了他精湛的演技傳於後世,一如後來的宋徽宗、欽宗二人以及跑回來即位的高宗,都是演技派的代表

  • 7 # 陳超175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趙匡胤的陳橋兵變看上去是黃袍加身,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但是隻要稍微一分析,就知道這是一場趙匡胤自導自演的橋段,絕對是蓄謀已久的一場政變。但是從歷史的程序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正事因為趙匡胤的陳橋兵變,一統了天下,使天下儘快平安了下來,免受了很多戰火的塗炭。更是建立號稱文人的盛世的強大宋朝,雖然,趙匡胤的上位從道德上來說是值得批評的,但是從歷史的功業來說,是值得肯定的。

  • 8 # 帝國的臉譜

    “陳橋兵變”是中國歷史上最溫柔的政變,是封建社會政權更替最溫和的版本。

    我們見過太多政權更替,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即使是父子、弟兄之間的政權更替,有時都是在蕭牆禍起之後,血流滿地,屍橫遍野。比如,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就是一個更替政權的流血政變,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不僅親手殺死了作為兄長的太子李建成,手下大將尉遲恭殺死了他的四弟李元吉,殺光了李建成的侍衛兵馬2000人,政變之後,李世民更是將李建成的兒子李承道、李承明、李承訓、李承德、李承義,以及李元吉的兒子李承業、李承獎、李承度、李承裕、李承鸞等無論長幼,一律殺死,可謂慘不忍睹。

    相對於李世民發動的“武門之變”,趙匡胤對不是自己親族的後周皇室發動的“陳橋兵變”,卻反而溫和得多。

    後周顯德七年(960)的正月初一,趙匡胤安排人謊報軍情,說北漢軍隊聯合遼國南侵,當時皇帝柴宗訓才七歲,政事由宰相範質等全權處理,範質看到軍情緊急,立即派掌軍的殿前司都點檜趙匡胤率軍前去阻擊。這都是事先謀劃好的。趙匡胤得令後,率軍到達黃河邊上的陳橋驛,部下以如今朝中皇帝幼小,不能主持朝政為由,提出擁立趙匡胤為皇帝,並將一件黃袍披在他身上,“逼”他當皇帝。趙匡胤在非常“無奈”的情緒中,同意“黃袍加身”,安排第二天全軍回京接管政權,並三令五申,嚴格約束部下的軍紀。

    第二天,趙匡胤便回京接管了政權,由於事先的工作做得紮實,除了一個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得到資訊後反抗被殺外,趙匡胤接管政權時,其他沒有殺一個人。同時,他接管政權後,仍以後周的政府原班人馬為政府班子,宰相還是宰相,百官還是百官,除軍隊稍有調整之外,其他全部照舊。

    再者,在宰相範質的要求下,趙匡胤在對待後周皇族的問題上,還承諾了三條:一是趙匡胤向柴宗訓行禪讓之禮,接受少帝禪讓;二是如同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柴宗訓的母親符太后;三是承諾照顧好柴宗訓。

    有了這幾條承諾,並履行好承諾後,這次政變幾乎是一次兵不血刃的政變。所以,說“陳橋兵變”是中國歷史上最溫柔的政變,應該不是誇大其詞。

  • 9 # 焱焱qwer

    周世宗才榮和趙光胤是拜把兄弟、把兄弟也沒靠住、後來趙光胤給老才家封在了雲南大理,永世為王,也算是補償吧。

    歷史上對待前朝的皇帝如趙光胤這樣的還是頭一份。可見趙光胤的仁慈。也正是他的仁慈才有了後來的刀光斧影的點故。

  • 10 # 模擬先生

    柴榮最大的錯,就是把禁軍交到了趙匡胤手上,還沒有輪換制度,如此在禁軍經營已久的趙匡胤有了軍隊基礎;而柴榮去世後,七歲登基的柴宗訓對軍隊就更沒有控制權了;後周的軍權已基本掌握在趙匡胤手中。後來上演了一出狼來了的故事,不知道是誰在放風說契丹人打過來了,然後宰相範質推舉趙匡胤北上禦敵。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11 # 順其自然65491946

    實際上陳橋兵變嚴格地講並不是趙匡胤發動的。而是他的部下謀士和幾個大將策劃發動的。趙匡胤並不太知情。不過他是主帥,好運來了。於是乎黃袍加身,被迫加自願的順理成章的當上了皇帝。趙匡胤很不間單。在他當上皇帝不久,就辦了一個酒席,請那些有功的大將們喝酒。喝到半醉。老趙開口了,說,你們都是我的大將,手握重兵。前一陣你們發動政變,讓我老漢當了皇帝,可時間長了,你們對我有意見了,會不會再發動政變,另讓他人上臺呢?眾將聽了,面面相覷。有機靈的就說,即然如此,大王對我們不放心,乾脆我們把兵權交還給你得了。眾將也連連點頭。趙匡胤高興地說,如此最好,如此最好!你們交了兵權,我也放心了。但你們還可以當官,吃香的喝辣的,享受榮華富貴。眾將也挺高興。這就叫杯酒釋兵權。不動一兵一槍,沒有流鼻血,就把事情解決了。這就是老趙的高明之處。不得不佩服!

  • 12 # 子說非說

    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據稱是宋太祖趙匡胤“被迫”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的兵變。歷史都是有勝利者寫的,那麼事實是不是這麼回事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個事件的具體過程。

    公元959年,五代最有作為的皇帝柴榮歸天,七歲的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階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公元960年農曆正月初一,傳聞北漢聯合契丹南下攻周,宰相範質等未辨真偽,急忙派趙匡胤統率軍隊北上禦敵。大軍行至陳橋驛,眾將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就這樣兵不血刃建立了宋朝。

    世界上真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我認為是沒有的。很多疑點證明,陳橋兵變其實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兵變。

    1、趙匡胤出兵的理由

    按照《宋史•太祖本紀》的說法,是這樣的:“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這是最初出兵的理由,等到政變發生之後,大宋朝已經建立,又說:“鎮州郭崇報:契丹與北漢軍皆退。”但是根據同期的《遼史•穆宗本紀》,卻沒有這樣的記載。就是說,當時契丹根本就沒有出兵攻打後周的事實,這是為了給趙匡胤發動兵變,故意製造出來的虛假情報。

    2、兵變時後周群臣的反應

    兵變發生後,宰相範質、王溥在收到兵變的訊息後第一時間便被百官推舉去見趙匡胤,兩人剛一進門,趙匡胤就對著他們難堪地說:“我受世宗厚恩,現在被將士所逼,到了如此的境地,真是無地自容,愧對世宗皇帝!”說罷,放聲大哭起來。範質卻只說了一句話:“倉促遣兵,是我等的失誤哇!”接下去,王溥首先跪拜,範質跟著跪拜,三人配合,自圓自畫,事情已成。範王二人,深受世宗恩寵,面對奪取後周江山的趙匡胤,沒有大義凜然的質問趙匡胤,只是假惺惺的說了幾句後悔的話,便承認了既成事實。可見兩人即便不是同謀,也是知情者。惺惺作態太明顯。

    所以,哪有什麼身不由己,被迫黃袍加身。陳橋兵變根本就是一場有計劃,有組織,有預謀的兵變。

  • 13 # 南朝居士

    發動陳橋兵變他肯定知道的,這個毋庸置疑,他是總導演,他弟弟是副導演,他的同志們是主演,一起自導自演的,

    他也不是第一個這樣玩的,早在十年前的951年,他就在當時的樞密使郭威軍中任軍官,參與了郭威的黃袍加身的戲碼,別說郭威的黃袍加身也是不知情,也是下屬們裹挾他做皇帝的啊?

    武將造反在安史之亂後一直到五代十國,都是屢見不鮮,後晉有一個節度使安重榮,曾經說出了五代時期當皇帝的秘訣,“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而五代的開國皇帝真的是完美的演繹了這句話。

    那就是個誰拳頭大誰就是皇帝的時代,不說那個年代,就是七八十年前,耄就說了,“槍 杆 子 裡 出 政 權”,也沒見誰忠於誰啊。

    五代54年,五代八姓十四帝,一個盛世天子就超過了五代,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非正常死亡的,

    所謂的五代,除了梁,唐晉漢周(包括宋),都是李克用一系內部輪流坐莊罷了。

    趙匡胤起於輪流坐莊,也結束了輪流坐莊,建立宋朝後,就立即削奪武將兵權,讓武將在之後的一千多年裡,再也沒厲害造反了。

    當然,他能成功,是因為前面二百多年裡,對武將權力的逐步削弱,到他了武將權力已經很弱了,他才能成功。

    而前面的皇帝亡國,基本都是武將權力太大,對武將削權,導致武將造反而亡國的。

  • 14 # 清水空流

    陳橋兵變是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次武將造反,也是最成功,最“文明”的一次造反,至此以後,華夏再無篡位。造反之事。一方面說明封建制度的完善,但更為重要的是華夏的尚武和進取精神喪失。保守和內斂逐漸成為國家的主題精神。

    趙匡胤之所以陳橋兵變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柴榮託孤失策,柴榮遺詔命王著為相,曹翰為宣徽使。二人對柴榮的忠心沒有問題、一人主外,一人主內三班。但光有忠心沒有用,能力不行,基本上被範質架空,但範質是文臣不是武將,在五代時期,沒有兵權秉政。實在是不靠譜。而柴榮為了防止武將造反,將最有能力兩個武將張永德和李重進進行了重點防範,張永德基本上被閒置,李重進被放置地方,把自己一提拔起來,沒有任何根基的趙匡胤與韓通提拔起來掌控兵權,但韓通志大才疏,而趙匡胤則是面善心黑,最終篡位“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其實得國最易其實是趙匡胤,應該說,北宋的基業就是就是建立在柴榮的基業之上。

    當年郭威撤下軍旗當作黃袍篡位登基。作為親兵的趙匡胤就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好戲。他這才知道,政治戲還可以這樣演,當皇帝還可以這樣玩,這應該給趙匡胤留下了深刻印象。趙匡胤日後的陳橋兵變和郭威的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趙匡胤的更加的嫻熟和文明。趙匡胤黃袍加身具體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關鍵是趙匡胤前期的謀劃,柴榮駕崩前讓趙匡胤接任殿前司都點檢,但沒有將禁軍兵權都全部交付給趙匡胤,更不是把自己的身後事完全寄託在這個根基略淺的禁軍大將身上,趙匡胤周世宗剛剛駕崩的時候不具備作亂的時機和條件,但他確實在周世宗駕崩以後就開始籌劃。原本坐鎮東京東面鄆州的李重進被周世宗調往揚州,張永德周世宗被免職後,趙匡胤繼任,副都點檢慕容延釗,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審琦都是趙匡胤的義社兄弟,殿前司基本上就姓趙了,柴貴,是周世宗血親的弟弟,在歷史上幾乎被遺忘。原本是侍衛親軍龍捷右廂都指揮使,被罷去軍職出任了虢州防禦使可見周世宗主要防範的都是親族,而對外臣十分信任。但後周恰恰被外臣篡位。

    趙匡胤空有軍權,沒有相權。 朝堂之上,趙匡胤必然要有合謀的物件,魏仁浦?範質?吳廷祚?王溥?我們根據排除法,範質肯定不是,範質是憂憤而死的,而且不要諡號。可見他對自己的失職,愧對周世宗是十分愧疚和懊悔。王溥碌碌無為。就算他投靠趙匡胤,人家也未必要,吳廷祚倒是樞密使掌控最高軍權,但也是能力不夠,最大的嫌疑物件就是隻有魏仁浦,這個小吏出身宰相。老早就是趙匡胤的人了。但他只是被利用,但不是核心集團成員。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王樸的早逝。如果王樸死於周世宗之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王樸之死為何是後周最大不幸,趙匡胤說“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這應該是趙匡胤的心裡話,核心內容就是如果王樸在世,趙匡胤的兵變佈局壓根就不可能完成!也不敢兵變造反。

  • 15 # 職場老鳥呱呱呱

    陳橋兵變是指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久無戰事的邊境忽然傳來了遼國大舉進犯的訊息,原來是北漢聯合遼國,趁著世宗柴榮新喪的時候想要滅掉後周。接替柴榮即位的是年僅七歲的恭帝,垂簾聽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只好問計於宰相範質,範質思來想去只有朝內趙匡胤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不料趙匡胤卻託言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升任殿前都點檢統帥全國兵馬。

    初二點兵,初三出發,大軍行進到一個叫陳橋的驛站,安營紮寨,一晚相安無事。第二天一早,大軍譁變,兵將們擁到了帥府的寢帳門口。異口同聲地向裡面高聲大叫:“諸將無主,願冊太尉為天子!”並衝進屋裡來,把一件黃袍,強行套在了趙匡胤的身上。然後大軍開拔,遼軍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暢行無阻,守衛都城的石守信聽聞趙匡胤返京,居然直接開啟城門接應。

    從上面返回京城一路通行無阻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陳橋兵變”是一個突發事件嗎?顯然不是!

    第二個問題,“陳橋兵變”到底是不是趙匡胤兄弟策劃的?顯然是,從陳橋兵變裡,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郭威(趙匡胤前上司)兵變的影子,表象上差不多,但是具體框架模型是完全照搬的,拿到兵權,離開京城,再折回。當然趙氏兄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良。變成了趙匡胤是被迫的樣子。我們可以假想一個問題,趙是武將出身,在軍中威望非常高,如果趙匡胤真正不知情,他的下屬有多大把握能捆綁他上位?顯然是很難的。

    所以陳橋兵變就是趙氏兄弟聯合部署的,只是封建王朝講究信義,趙匡胤要拿結拜兄弟的江山,還是需要一個面子上過得去的理由的。

  • 16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基本上就是翻版了周太祖郭威當年的黃袍加身。只不過,陳橋兵變中趙匡胤由當初起鬨的小嘍囉搖身一變,成了黃袍加身的那一位。換句話說,當年郭威黃袍加身時,趙匡胤就是親歷者之一,整個流程趙匡胤再熟悉不過了。

    但是,趙匡胤在陳橋兵變時黃袍加身和當年的郭威還有所不同。郭威是在實際取得了大權、架空了小皇帝之後黃袍加身的。個人覺得,很大可能性郭威才是被趕鴨子上架的。因為彼時的郭威已經掌握了實權,改朝換代僅僅是時間問題,他似乎沒有必要如此急迫,而且還上演這麼一出黃袍加身。此外,郭威那件所謂的“黃袍”僅僅是部下臨時扯下的一面黃旗而已,這怎麼看也不像是事先準備好了的。但是,郭威想當皇帝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因此,很可能是郭威的部下為了自身將來的利益,同時為了迎合郭威當皇帝的心理而上演了這麼一出,郭威僅僅是就坡下驢。既能當上皇帝,還逃避了篡位的罵名,何樂不為?“下面人硬要讓我當皇帝,我也是勉為其難嘛!”

    趙匡胤則不同,雖然不少官方史料將趙匡胤描繪得多麼心不甘、情不願。但是,從陳橋兵變的整個過程來看,早有預謀的可能性要遠大於是突發事件的可能性。首先,當初郭威一直走到了澶州附近才發生了黃袍加身的一幕。而趙匡胤僅僅走到了汴京郊區的陳橋驛便迫不及待地黃袍加身了,很顯然,他怕夜長夢多。這一點恰恰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陳橋兵變的早有預謀。其次,契丹入侵的時機。眾所周知,因為彼時契丹掌權的是號稱“睡王”的遼穆宗,此人極度昏庸無能,這段時期是契丹實力最弱的時候,曾經強大的契丹被周世宗郭榮打得屁滾尿流。自顧尚且不暇,哪還有功夫南下?而且,趙匡胤一出發,契丹軍隊離奇地消失了……這怎麼看也不想是突發事件,不是嗎?

    除此之外,陳橋兵變時趙匡胤玩的可不是當年郭威的“乞丐版”,拿面黃旗一裹就完事了。人家可是帶了正兒八經的“黃袍”,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在上面繡上幾條龍呢?試想,如果是麾下將領臨時搞出的突發事件,怎麼可能準備如此充分?更何況,陳橋兵變之後,當天趙匡胤就回到了汴京,絲毫沒有猶豫、觀望或者試探虛實,而且當天就正式“受禪”登基了,以至於周恭帝郭宗訓的禪位詔書都忘了提前擬好。很明顯,趙匡胤有些迫不及待想當皇帝了,生怕出現意外、夜長夢多。這分明是在製造既成事實,哪裡像是被逼的呢?

    因此,我們幾乎可以肯定,趙匡胤陳橋兵變是早有預謀的。不僅編造了契丹入侵的謊言,而且預先謀劃了整個流程,甚至汴京城中的內應也都全部準備妥當了。只等趙匡胤“心不甘、情不願”地黃袍加身了。於是,陳橋兵變之後的趙匡胤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回到了汴京,當天便逼周恭帝禪位。一切就好像在按照預案進行一般,除了那篇禪位詔書……

  • 17 # 天涯野草28884343

    首先說說三國,三國時有曹操、司馬懿和諸葛亮,曹操輕而易舉奪了漢獻帝的權,司馬懿又毫不費力奪了曹氏的權,諸葛亮如果和曹操司馬懿一樣,也能輕鬆地奪阿斗的權。但是諸葛亮沒有那麼做。不僅沒有奪阿斗的權,死後家裡也只有一點桑樹。用今天的話說,是做人的標準不同。再說趙匡胤,他可以學周公和霍光,做一個忠臣,但他沒有這麼做。中國人民歷史就是成者公侯敗者賊,沒有多少人指責他。

  • 18 # 磨史作鏡

    趙匡胤總體上是個厚道人,但是奪了老領導柴榮兒子的江山,怎麼也不大好意思明著來,於是乎自導自演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被迫”稱帝這一個戲碼,沒辦法,被大家逼得呀,只好對不起老領導了,也只好用善待柴家後人來彌補一二了。

    其實黃袍加身也不是老趙的發明,實際上柴家江山也是這麼得來的。因為柴榮皇位繼承於其養父郭威,實際上他在五代時期名字是郭榮,郭威是他的姑父。由於郭威子嗣後被殺害,所以郭榮(柴榮)以養子身份繼承大位。

    而郭威的皇位來自於後漢,後漢的建立者劉知遠也是郭威的老領導,劉知遠死後,兒子繼位,對史弘肇、楊邠、郭威等幾個老臣的指手畫腳不滿,開了殺戒,帶兵在外的郭威由於有人通風報信倖免。

    一通亂之後,後漢幼主被殺,郭威監國,注意還是後漢的監國。但是據說有契丹來侵犯邊界,郭威帶兵出去,後邊的故事和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事情一樣了,不對,是趙匡胤和郭威的一樣。

  • 19 # 秦野雁

    宋朝建立的重要事件就是發生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的“陳橋兵變”,這場兵變讓趙匡胤“黃袍加身”,成為萬民敬仰的皇帝,成為天下之主。

    公元959年7月,後周一代明主柴榮駕崩,這一年,深得柴榮信任的趙匡胤34歲,他已經被提拔為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殿前都點檢,成為當時軍事方面的首席長官。由於柴榮的託孤輔政系統很嚴密,如果他要調動軍隊的話,必須經過範質、王溥和魏仁蒲三個宰相的同意;當然,還有他的死對頭——韓通,韓通和趙匡胤各統領一半禁軍。這讓軍事第一人的趙匡胤心中十分不爽。

    然而,趙匡胤憑藉自己的才智、人脈和威望清除一切障礙後,逐漸掌握軍權並迅速地控制了軍隊、地方和朝廷。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一,大家都在開開心心的過春節時,從北方邊關的鎮州和定州傳來了北漢聯合契丹入侵的加急檔案。

    當時,符太后和小皇帝都沒有主意,問事於三個宰相,範質等倉促命趙匡胤帶兵出征,即刻啟程,沒有任何人反對。趙匡胤出征後就發生了兩件事:一個是“點檢做天子”這句話迅速傳出;一個是“兩個太陽”的鬧劇。出征後的第四天,趙匡胤被下屬所迫,黃袍加身成為新的天子。

    上面就是“陳橋兵變”的大致過程。後人對於“陳橋兵變”充滿疑問。到底是趙匡胤自編自演的一齣戲,還是他真的是不知情,被迫黃袍加身的?其實,“黃袍加身”趙匡胤並不是第一個,前面還有郭威。郭威的“黃袍加身”和後來“陳橋兵變”時的“黃袍加身”如出一轍,郭威的“黃袍加身”趙匡胤是親身經歷過的,把它照搬過來也未嘗不可。再說,北方軍情是真是假?黃袍是哪兒來的?這些都是未知數。

  • 20 # 史無止境

    宋太祖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出身于軍人家庭。948年,他投到了後漢樞密使郭威的旗下,屢立戰功,深得其信任和重用。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被任命為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他發動陳橋兵變,建立了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中原地區常年混戰的分裂局面。

    關於陳橋兵變,官修《宋史》上的記載似力圖給人這樣一種印象:眾將士順從天意,自發自願地擁戴趙匡胤當皇帝;趙匡胤本不同意,怎奈有刀劍相逼,只好答應,然而,不少後世研究者卻認為,這起兵變其實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政治陰謀。不趙匡胤是周世宗柴榮手下的一員大將,南征北戰,為後周立下了許多戰功,由他統率的禁軍是後周一支最精銳的部隊。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經過一系列改革,國力逐漸恢復,於是準備向北進攻遼朝,計劃一舉收回燕雲十六州。然而就在柴榮進攻幽州(今北京),他卻病倒了,等回到開封后就去世了。柴榮的兒子柴宗訓繼承帝位,史稱周恭帝。周恭帝即位時年僅7歲,由於年紀太小,由宰相範質、王輔政,作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則的則掌握軍隊大權。

    960年,就在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鎮、定二州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勾結契丹,再次南下出兵攻打後周邊境,形勢十分危急。宰相範質、王立即派趙匡胤率諸將領兵出征。小皇帝、符太后還為趙匡胤置酒送行。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幾天之後,這個他們為之餞行的重臣就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取代他們,成為皇宮的新主人。而在這個時候,京城開始流傳一種說法,認為出師之日就是趙匡胤當皇帝的日子。由於前幾次武將奪權都伴隨著對京城的大肆搶掠,很多富人就帶著家眷到外地避難。這時候唯一不知情的就是年僅7歲的小皇帝以及他的20多歲的繼母。

    正月初三下午,趙匡胤率領的主力軍隊到達距開封城僅數十里的陳橋驛,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

    據說這晚趙匡胤喝多了酒,在帳中沉睡。而就在兵士休息的時候,一些將領卻聚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我們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做皇帝吧!”大夥聽了,都贊同這個意見,於是推舉一名官員把將個意見先告訴趙光義和趙普。趙光義和趙普聽了,表面上都說不同意,心裡卻暗自高興。眾將一再堅持,說:“若太尉不受命,六軍難以向前。”此時的趙匡胤卻因為醉酒臥營不省。

    趙光義和趙普見將士決心已定,於是一面叮囑他們下去安定軍心,避免造成混亂,一面立刻派人告訴留守在京城的大將石守信和王審琦做好內應,讓他們做好兵變的準備。這訊息沒過多久就傳遍了整個軍營。

    第二大大剛亮,軍營四周吶喊聲起,震動原野。將士們都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將驛館圍得嚴嚴實實。趙匡胤聽見外面一片喧鬧嘈雜的聲音,他剛開啟房門,就見部分將士就手持兵器,衝入帥帳,振臂高呼:“諸將無主。願策點檢為天子。”趙匡胤被將士們的舉動驚住了,他連忙披衣,還未來得及問話,就被扶到了議事廳。這時有人將早就準備好的一件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然後眾將士跪倒在地上,高呼“萬歲”。趙匡胤要推辭,將士們不答應,他們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一起回京城。

    趙匡胤騎在馬上,才開口說:“你們既然立我做天子,那就必須聽我的命令,不然我不做這個皇帝?”將士們齊聲回答說:“絕對聽從陛下的命令。”

    在進京前,趙匡胤嚴肅釋出相關命令:到了京城以後,要保護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準搶掠國家倉庫。執行命令者將有重賞,違反者要嚴辦並讓眾將士立誓,這才率軍返回開封城。

    趙匡胤本來就是禁軍統帥,再加上有眾多將領們擁護,沒有誰敢不聽號令。大軍返回京城,城門早在石守信諸將的控制之下,不但入城順利,整個京城也沒有因此發生大的動亂。趙匡胤不費什麼力氣就拿下了開封城。

    將領們把範質、王溥找來。趙匡胤見了他們,裝出為難的樣子說:“世宗待我恩義深重。可是現在我被眾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說我該怎麼辦?”範質、王溥見勢不妙,也只能相繼跪拜,口呼萬歲。就這樣,趙匡胤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正式登上皇位,改封后周幼帝為鄭王,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這次兵變應該是唐末乃至五代武將篡權的繼續,也是必然之事。自東漢滅亡以來,曹魏代漢、司馬代魏、八王之亂、南朝兵變、楊堅篡權、玄武門之變、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這些活生生的事實,讓皇權“有德者居之”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句空談,“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成為眾多有野心之人競爭皇位的真實想法。如果是突然兵變,那亂軍之中怎麼會有一件早已準備好的黃袍呢?正如有詩云:“黃袍不是尋常物,誰信軍中偶得之?”但趙匡胤卻要為這次奪權披上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他和柴榮曾經拜天祭地、稱兄道弟,從昔日並肩作戰的兄弟的孤兒寡母手中奪過天下大權,於情於理趙匡胤都說不過去。於是趙匡胤就將各種“神蹟”附於其身,企圖讓人相信他當上皇帝是天命所歸。

    趙匡胤當上皇帝之後,很多關於他是真命天子的說法便流傳開來。據說趙匡胤出生時體有異香,三日不散。還有一種說法,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幼時隨母親杜氏逃避戰亂,因他們年紀很小,便被杜氏放在籮筐裡擔著走,被當時名氣極大的道士陳摶見到了,不無感嘆地說:“都說當今沒有真龍天子,卻將天子挑著走。”就在陳橋驛兵變的前晚,趙匡胤的謀士苗訓告訴周圍的人他發現天有二日的奇觀,並說兩日相搏必有新王興,這個小太陽代表的就是小皇帝柴訓,大太陽代表的就是趙匡胤。實際上,天有二日完全是荒誕無稽的謊言,苗訓煞有介事地編造這個神話就是要在人們心中造成趙匡胤即位是順天應命的印象。

    實際上,趙匡胤即位後的一系列開國措施確實結束了五代動盪和中原分裂的政局,拉開了經濟與文化都頗為繁榮的宋代序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野味違反自然規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