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剪輯小建建
-
22 # 無筆
朱元璋是從一個農民發家,自幼受到封建傳統的影響頗深,思想很固化,一直都恪守著嫡長子繼承製,這制度從夏商時期傳承下來的,對於統治有利也有弊。按照嫡長子繼承皇位,其他的皇子也都不會對皇位有任何的非分之想,但是如果嫡長子真的沒有能力,那皇位戰爭是必不可少的,就比如康熙的九子奪嫡。
朱棣是皇位的最佳人選,但是在朱元璋心裡朱棣一直都不是皇位的候選人。可能是傳聞所講朱棣並不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如果朱元璋將位置傳給他,那就是一個歷史性的笑話了,況且封建制度下都是傳長不傳賢,而且必須是嫡長子,並不是年齡最長。
朱元璋是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了長子朱標,但是朱標天生沒有富貴命,僅僅只活了四十歲。朱標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朱允炆才十四歲,朱允炆小小年紀,但卻有很大的魄力和膽識。他在父親生病病重之時日日夜夜的陪護,在父親去世後對自己的弟弟照顧周全。
他的所作所為都被朱元璋看在眼裡,他的明事理很得朱元璋的歡心,而且朱元璋也是一個愛屋及烏的人,自然也很喜歡朱允炆,所以直接將孫子朱允炆立為儲君。不過他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朱棣在他死後竟然發動戰亂,直接搶佔皇位。
這朱允炆其實也不是一個做皇帝的料,但是朱元璋也是愛子心切,作繭自縛的將皇位傳給朱允炆。值得慶幸的皇位還好是留在自己的家族中,不然這江山就白打了。
朱棣發動戰亂奪得皇位,他深知自己的皇位來之不易,自然是不會讓自己的子孫再起內亂。朱棣有四個兒子,他的前三個兒子都是嫡出的,大兒子朱高熾是皇位的第一首選人。但是朱高枳卻是一個胖子,而且還患有小兒麻痺腿不舒服,生活中走路都成問題。
朱高熾日常還喜歡讀書、練習毛筆字,而且因為身體肥胖不能練習騎馬射箭,朱元璋對他很是反感,但是偏偏朱高熾有一個好老婆和一個好兒子。況且相比較朱高熾,其他兩個嫡子更不是做皇帝的料子,朱棣是直接將他們兩個人排除在外的。
因為封建傳統是傳給嫡長子,其他的皇子更是沒有機會。朱棣死後的一年朱高熾也去世了,然而朱棣早就將自己的孫子朱瞻基立為皇太孫,那就意味著只要朱高熾死後,朱瞻基就成為下一位繼承人,朱棣也很欣賞自己的長孫,將皇位傳給朱瞻基他也是放心的。其實現實來講,朱棣是不想再看到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不想再重蹈覆轍罷了。
歸根結底,歷史是不能重寫的,朱棣如果再活一年,皇太子也只能是朱高熾,故事的結局依舊還是如此。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的,沒有如果,只有未來。
-
23 # 魏青衣
如果朱棣能夠多活一年,不用多想,皇位肯定是要傳給他的孫子的,有人可能會問,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呢?別急,看看朱棣與朱高熾兩人去世的時間。
朱棣死在了公元1424年,而朱高熾死在了公元1425年,意思就是,如果他朱棣晚死了一年,朱高熾也就死了,皇位繼承人還得換成其他人。
可以這麼說,朱棣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也是朱元璋幾個兒子裡面跟朱元璋最像的一個兒子,但是這樣的人卻不適合當統領天下的帝王,適合統領天下的,是那些文人。
武將適合打天下,文人適合治理天下,朱高熾就是一個文人,雖然朱棣對他一向看不順眼,朱高熾腿上有毛病,還過度肥胖,朱棣有這樣一個兒子,他心裡也很不舒服,但誰讓朱高熾是個文人呢,還是朱棣的嫡長子,最適合當皇帝的確實是他。
除開朱高熾,朱棣還有一個好皇孫,朱瞻基自小就很有才華,很是聰明伶俐,這樣朱棣對這個皇孫是非常的喜歡,這不,朱高熾當上太子沒幾年,朱瞻基就被朱棣封為皇太孫了,而朱瞻基當時還只是個小孩子。
朱棣這麼做,朱高熾的幾個兄弟會同意嗎?當然不同意了,何止是不同意,他們一早都認為自己哥哥不爭氣,自己很有希望當上新一任的太子,但最終整個天下卻被朱棣直接隔著他們交給了朱瞻基,不得不說,這幾兄弟這時候是惱羞成怒的。
跟朱元璋時期不一樣,朱元璋有一個好兒子,朱棣,雖然朱元璋將天下交給了朱允炆,但是朱棣足夠強,而朱允炆又不夠強,所以最後天下還是被朱棣搶走了,而朱棣的幾個孩子就沒有朱棣這麼厲害了,相對的,朱瞻基卻是比朱允炆要厲害一些。
朱高熾對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太孫這件事自然是沒有意見的,這意味著就算是自己出了什麼意外,走在了朱棣前面,天下也會由他的兒子繼承,不會被其他兄弟搶走,這無疑讓朱高熾十分的放心。
朱高熾最終還是撐住了,當上了皇帝,比朱棣多活了一段時間,他的皇位幾個兄弟自然是不敢搶奪的,而朱高熾當上皇帝以後沒多久,他竟然也去世了。
朱瞻基能夠登上皇位,也是因為他的能力夠強,朱瞻基去往北京赴任的路上,要經過自己哥哥幾位兄弟的地盤,而他們也早就準備好了在路上截住朱瞻基,但朱瞻基就是繞開了,順利登上了皇位。
朱瞻基當上皇帝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朱高熾本來就才華不足,主要就是靠著自己有個寶貝兒子,還有就是自己是朱棣的嫡長子這個身份。
可以說如果朱高熾走在了朱棣前面,朱棣是肯定會像朱元璋一樣將皇位傳給朱瞻基的,這個皇太孫本來就讓他很喜歡,事實證明,朱棣的幾個兒子的確是不如朱瞻基的,讓他繼承皇位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
24 # 大國布衣
太祖朱元璋立太孫朱允炆為儲君,是因為太子朱標早於他,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風寒早逝,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儲君,實乃無奈之舉。而歷史上的明仁宗朱高熾 ,於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即朱棣駕崩當年的九月繼位,於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駕崩,在位不足十個月,如果朱棣再多活一年,而朱標又同時早於皇父去世,朱棣絕對有可能效仿太祖傳位於皇太孫朱瞻基。
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雖然皇太子朱標早於他去世,朱元璋還是有十幾個兒子在世,可以說他的選擇範圍還是很大的,明朝皇位傳承製度,主張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按理說太子朱標既已病逝,與朱標一奶同胞如秦王朱鋼等嫡子更有資格繼承皇位,但最後卻偏偏選擇了不到20歲的皇太孫朱允炆。究其原因,一來是朱元璋是個比較傳統的皇帝,對皇位繼承製度不願隨意更改,畢竟太子雖故,他的遺脈還在,如果立其他兒子,若諸藩王不服,兄弟骨肉相殘更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而朱棣有三個嫡出兒子,分別是皇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后所生,都是一奶同胞的嫡子,太子朱高熾仁孝好學,喜靜厭動,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則長年隨父征戰,好勇鬥狠,有乃父之風。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還救過朱棣的性命,因此,若太子朱高熾早亡,在“有嫡立嫡”的祖制下,朱棣不立朱高煦而改立皇太孫朱瞻基,就顯然是耐人尋味了。
和朱元璋的保守傳統不同,朱棣立朱瞻基,並非是為了嚴守祖制,而是因為皇太孫朱瞻基確實可堪大位,從小就深得朱棣的喜愛。據說,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個晚上,朱棣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父皇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皇帝無上的權利,朱元璋賜大圭給他,還說了一句“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棣醒來後正在回想夢中之事時,下人報喜說世子妃誕子了,朱棣大喜過望,這豈不應驗了夢中之事,此事對朱棣影響很大,也對他下決心發動靖難之役起到重要作用,朱瞻基的誕生,在朱棣眼裡就是天人投胎下凡助他奪位成功。
朱瞻基從小就天資聰穎,經史子籍騎馬射箭無所不通,經常陪同朱棣狩獵巡邊。15歲時,朱瞻基還隨同皇祖父參加第二次遠征北元的戰役。可以說朱棣對這個皇孫的培養已經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永樂九年(1411)年朱瞻基被朱棣立為皇太孫,進一步確立了他未來儲君的地位。由於朱瞻基聰明仁孝,所以深得朝中大臣的喜愛,特別是解縉、楊榮等大臣更是對他讚不絕口,太子性格柔弱,雖無過,但朱棣隱有廢長立幼之意,一日朱棣找大學士解縉商討儲君之事,解縉只說了“好聖孫”三個字就讓朱棣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徹底粉碎了漢王、趙王陰謀爭儲的企圖。
可以說朱棣是愛孫及子,朱棣善武,而太子朱高熾體型肥胖且有腳疾,雖仁孝寬刑,但始終讓朱棣心存懷疑是否能勝任大明之主,在奪嫡之爭中,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聯合起來不斷向朱棣進讒言構陷太子,而皇太孫朱瞻基則常常利用他和皇祖父親密的關係保護他父親使其免遭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擊。如此優秀的太孫,在明知朱高煦、朱高燧明目張膽參與奪嫡的情況下,朱棣是不可能棄太孫而立漢王或趙王。
朱棣和朱元璋所不同的是,朱元璋是受制度所牽絆,不得不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儲君。相比朱允炆,朱瞻基的能力要遠在他之上,要不然後來漢王朱高煦造反,朱瞻基御駕親征怎麼會輕易就生擒了皇叔?正因為朱瞻基實在是太優秀,再加上朱棣二十多年的辛苦培養,即便朱高熾早於他病逝,朱瞻基也是大明王朝唯一合格的儲君人選。
-
25 #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明仁宗朱高熾要比明成祖朱棣早死。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麼朱棣還是會將皇位直接傳給孫子明宣宗朱瞻基。
或許有人會認為,當年朱棣就是透過發動靖難之役,推翻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才坐上皇位的。既然有了前車之鑑,那朱棣應該不會再重蹈朱元璋的覆轍,直接立皇長孫為帝才對。其實不然!
首先,正是有靖難之役的前車之鑑,朱棣才更放心的將皇位直接交給皇長孫朱瞻基。因為,那時朱高煦早已不具備造反的能力和條件。雖然,朱棣是被建文帝的削藩行動給逼反的。但朱棣當上皇帝后,自己卻也展開了削藩。只不過相較於建文帝,朱棣採取的是比較緩慢、“溫水煮青蛙”式的削藩措施。而經過朱棣的一系列削藩措施下來,各地藩王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
首先,是藩王的護衛,從三護衛削減為一護衛;其次,剝奪了藩王對地方駐軍的指揮權,而將之交給各地的都司衛所和邊將武臣。如此一來,朱棣以後的明朝藩王,實際上已難以構成對中央朝廷的直接軍事威脅了。
即便是野心勃勃的朱高煦也一樣,他的野心早就昭然若揭。所以,朱棣削去朱高煦的兩護衛,並強令其就藩樂安州。所以說,朱高煦本身就不具備起兵對抗朝廷的條件。
其次,朱棣當初正是看中孫子朱瞻基,才選擇讓朱高熾繼位的。所以,如果朱高熾早於自己死去,那麼朱棣自然會直接讓朱瞻基繼位。朱允炆獲得朱元璋的喜愛,被冊立為皇長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父親朱標。而朱瞻基不同,他自幼聰明,是深受朱棣喜愛的“好聖孫”。因此,朱棣本來就想好了隔代傳位,對朱瞻基加以培養,並且數度隨自己征討蒙古,歷練其軍事能力。
因此,不論朱高熾是否早於朱棣而死,對於朱瞻基的繼位,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再說,朱瞻基的能力優勝於朱允炆,而朱高煦的能力卻比不上朱棣。所以,朱瞻基繼位,完全有能力壓制住叛亂......
回覆列表
我給樓主說一個載入史冊的故事來回答這樣的問題:
永樂皇帝自登基開始,對於皇儲的繼承的問題一直是動搖的。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朱高熾,二兒子朱高熙。大兒子很早就被立為了世子,但是朱棣不喜歡這個兒子,因為這個兒子很胖,走路都需要好幾個人攙扶,顯得特別的平庸。而二兒子朱高熙,能征善戰,特別像朱棣。朱棣心裡十分喜歡。
就在南征建文帝的時候,朱棣一高興還對這個二兒子說:好好幹,世子多病。這裡外裡簡直就是默許了要傳位朱高熙的節奏啊。
可是到了天下大定的時候,朱棣卻舉棋不定了,雖然他不喜歡朱高熾,但是有兩個問題他繞不過去,第一,朱高熾是長子,第二他有一個兒子朱瞻基。
朱瞻基就是後來的宣德帝。朱棣十分喜歡這個孫子,行軍打仗徵漠北的時候都要帶著他,朱瞻基也是十分的聰明,還親自上過戰場救了老朱一名。朱棣就更加的喜歡了。
但是等到朱棣還朝看見朱高熾拿肥胖的身體的時候,朱棣又開始由於了。於是,很多大臣邊開始了頻頻了選邊戰隊,朱高熙也不斷活動,爭取取得民心。
眼看朱高熾皇位不保的時候,一個大臣出現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解學士——解縉。
有一天,朱棣請來了朝中幾個閣老想要徵詢他們的意見,夏元吉等幾個老臣知道,這樣的問題回答不好就是要掉腦袋的,於是基本上換顧左右而言他,朱棣十分沮喪。
這時,他看了一邊站著的解縉,問”愛卿以為如何?”,解縉僅僅回答了幾句話,就給朱棣吃了一個大大的定心丸:
“臣下以為,世子當為儲君”
朱棣的眼神都不對了,心裡想解縉這是幹什麼?
結果解縉說了三個字,朱棣開懷大笑:
這三個字就是:
“好聖孫”
意思是,皇帝有個好孫子啊!
短短三個字,立刻讓朱棣下了決心,立朱高熾為太子。
我想,這個故事應該可以回答樓主的提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