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史海魅影
-
22 # 聶安東
如果說明朝是海洋強國,只能是在明成祖時期。鄭和船隊七下西洋,確實算得上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強國。
鄭和船隊規模龐大,人員多達27000多人,船隊有200多艘大船組成。最大的船長達48丈,即159米,寬18丈,即59米,和現代驅逐艦的長度大致相同,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少見的大船。鄭和船隊成功的遠洋航行,充分證明了明朝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水平已經領先世界。
鄭和船隊雖然規模龐大,在大洋稱雄一時,但是他們不像西方地理大發現時的冒險家一樣,一是為了經濟貿易,二是為了殖民擴張。鄭和下西洋肩負的是尋找建文帝下落的政治使命。等到確認建文帝確實不在海外,他們的使命也就算完成了,從此以後明朝再也沒有遠洋活動了。
明朝一直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禁止民間海運通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鎖國政策。另外,遠洋活動需要鉅額投入,如果沒有豐厚的回報,這樣的遠洋活動是難以為繼的,所以,海洋強國的地位也難以維持下去了。
明朝政府雖然明文規定禁止民間海運通商,但是因為國際貿易巨大利益的誘惑,走私貿易屢禁不止,世界各國的冒險家,都想來中國大撈一把。這些冒險家中日本人最多,因為他們殺人越貨,無惡不作,被沿海百姓稱為“倭寇”。
倭寇使用的船隻,最大的長達100尺,寬達30尺,船殼厚達七寸,超過了明軍戰艦的規模。據記載,極盛時期,每天有大小1200多艘船隻在沿海活動。他們勾結當地士紳,欺壓民眾,猖獗一時。
鄭和下西洋100多年後,到了嘉靖時期,皇帝迷通道教,二十多年不理朝政。嚴嵩專權後,政治腐敗,人民貧困,財政崩潰,軍紀鬆弛。嘉靖32年,即公元1553年,倭寇與漢奸汪直、徐海勾結,在浙江,江蘇登陸,搶掠幾十個城市。因為明軍軍紀渙散,軍無鬥志,紛紛潰逃。這一事件徹底震驚了朝野!
因為倭寇對明朝政府的統治造成了嚴重威脅,使得明朝政府下決心消滅它們,徹底斷絕倭寇之患,於是先後派俞大猷和戚繼光兩位將軍率軍去抗擊倭寇。經過長達十年的戰鬥,終於消滅了猖獗一時的倭寇。
-
23 # 塵埃讀歷史
明朝中期,倭寇猖狂,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明朝的“海禁”政策。“倭患”猖獗的原因,在於明朝反動的“海禁”政策。理 由是:
(1)“不許下海”的禁令,不啻置沿海人民於死地,使 沿海人民無法謀生,沿海商民無由致富。他們於無可奈何之 際,裝扮成“倭人”模樣起來反抗。
(2)明代已出現了資本 主義萌芽,這與沿海及海外貿易的開展是互相促進的。可明 代海禁政策,窒息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生長,必然同沿海 商民、百姓的謀生及發展海貿的要求產生矛盾。“倭患”就是 這種矛盾的激烈表現,也是對海禁的一種嚴厲懲罰。
二、日本方面的原因自元初至明末,倭變產生之原因, 既有元、明朝政治、軍事方面的因素,又有流民、奸民、勢 家貴族為了生活和貪圖財利而與倭寇勾結的情況,但最主要、 最根本之原因,乃是日本封建割據勢力對倭寇的支援所致。
從日本方面來看,15世紀 70年代以來,日本戰亂不已。 於是,破產的農民、失意的官員、失業的流民、戰敗的武士、 無業的浪人、貪利的奸商、掠劫為生的海盜,在各地領主支 持下,向海外謀求出路,從而造成了倭患的猖獗。
從明朝方面看,中央政權黑暗腐敗,吏治昏暗,國家“海防無 備”,對外政策處置不當,這是造成了倭患猖獗的另一方面原 因。
三、中日本海盜相互勾結倭患嚴重的關鍵因素,是中國海 盜與日本海盜的勾結。理由是:假如沒有內奸的助紂為虐, 倭寇就只能在沿海臨時劫掠,而不可能長久停留,聲勢不可 能那麼大,危害也不可能那麼嚴重。
回覆列表
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進行生死對決,此時的戰船分上下三層,高數丈(一丈是3.33米),而且每一層都可以騎兵在上面靈活走動,大的船容納3000人,小的2000人,這樣的戰船絕對是世界巔峰水平。朱元璋深感陳友諒戰船威力,在戰勝陳友諒後,按照陳友諒戰船的標準改良了明朝戰船。1405年,鄭和率領龐大艦隊出海,其中大型寶船62艘,最大者長44丈,寬18丈,設有九桅十二帆,出海船隻在陳友諒原有戰船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比陳友諒的戰船有過而無不及處。從這兩個事件來看,明朝不僅是海洋強國,更是海洋大國,只是為什麼倭寇如此猖獗呢?
明初形勢,朱元璋採取外交手段解決明初,戰亂多年,由於明朝統治者忙於恢復經濟,工作中心全部放在國內建設中。當然,沿海地區安全也需要明朝政府負責,可是朱元璋想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倭寇問題,所以派遣楊載一行七人出使日本,警告日本。
可是,朱元璋派遣使者之時,正好日本內部也戰亂不斷,日本南朝的良懷親王對於元朝派遣軍隊攻打日本之事耿耿於懷,他並不知道朱元璋與元朝的敵對關係,所以非但不接受和解,還殺了使者,扣留了楊載。日本的內亂範圍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日本武士在國內待不下去,紛紛走上了倭寇的行列。此時,倭寇不僅是侵擾山東半島,連江浙、福建沿海也出現了倭寇,猖獗程度史無前例。
倭寇雖然猖獗,但朱元璋還是想透過外交手段解決此問題,所以派出了第二波使團,這一次使團也不辱使命,將朱元璋的意思與日本人交代清楚。當然,朱元璋也瞭解到日本的現狀,因此對外交手段解決倭寇問題產生了懷疑,開始加強海防,並且實行海禁政策,此時由於海防政策,倭寇也未能掀起大風浪。
朱棣的外交與清剿日本的南北戰爭最終以北朝的勝利而結束,日本執政者主動清剿倭寇,派出使者與明和好,一方面為了緩和與明朝的關係,一方面嚮明朝納貢換取明朝的賞賜。由於日本和平時期持續時間較短,國內戰亂又導致倭寇侵擾明朝沿海地區,因此朱棣派出劉江清剿倭寇,經過望海堝一戰,日本的倭寇基本被肅清,此後百年間倭寇未敢侵擾明朝。
海禁政策再引倭寇戰亂明朝海禁政策,受害最深刻的還是沿海地區商人,一旦正當途徑無法進行貿易,走私便開始盛行。無政府管理狀態下,一旦有人走私賺錢,其他人就會蜂擁而至,但蛋糕永遠都是有限的,所以走私者在海上建立非法武裝,武裝走私也成為了主旋律,亦商亦匪的倭寇成為主力。明嘉靖年間,倭寇又開始囂張,此時的倭寇已經不是真正的倭寇了,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是華人。嘉靖年間,還發生了日本使者“爭貢事件”事件,嘉靖皇帝頒佈了更加嚴厲的海禁誕生,這樣以來倭寇更加囂張。
明朝的商匪在海上不斷壯大,尤其是王直,掌握海上所有的倭寇,勢力不斷增加,此時很多日本人也為王直效力,倭寇在王直的帶領下,有計劃的侵擾明朝,但不至於無組織、無紀律,胡宗憲抓住王直後,被迫將其殺害,導致倭寇瘋狂報復,反而讓倭寇氣焰更加囂張。
嘉靖皇帝忙於煉丹,朝廷內政有嚴嵩把持,奸臣當道,殘害忠良、邊事廢弛、吞沒軍餉。同時,地主階級的土地兼併越來越厲害,軍屯田他們都敢下手了,衛所軍丁被豪強勢家佔役,軍士不堪虐待紛紛逃亡。倭寇對於沿海地區的侵擾,也使得地方官員懼怕倭寇,不敢與之交戰。倭寇漂泊與海上,居無定所,即便是派出強大的明軍艦隊,也找不倭寇落腳點,往往是無功而返,這樣以來,反而又助長了倭寇的囂張氣焰,因此即便明朝是海洋強國,對於倭寇之亂海上相當“頭疼”。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應了這句古話,囂張的倭寇被明朝民族英雄戚繼光消滅,換來了明朝沿海地區的安全。明朝也在張居正、高拱等人的努力下,調整了海防政策,開放一小部分地區,長久被壓制的民間商業活力仍然迸發出來,明朝迎來了久未的安定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