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袁天罡奇門遁甲觀典
-
22 # 藝客笑點
1、顏回是一個仁德的人,是一個賢德的人,但是無論是仁德還是賢德都是比較大的一個詞語,可以根據一些小事來看其具體的表現,來總結其品質。首先是知錯就改,顏回輸冠就講述了顏回對孔子產生了誤會,但是知道自己錯了之後,顏回立即對孔子跪拜認錯,可見其知錯能改,同時孔子評價顏回“不貳過”也說明了顏回知錯能改。
2、顏回是一個尊師重道的人,顏回對孔子的評價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見其對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見其對孔子是尊重的,對知識的學習是刻苦的。
3、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顏回的生活清貧,但是卻能夠做到安貧樂道,不會因為貧困而煩惱,而不愉快。
4、顏回是一個稱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稱得上“復聖”稱號的人,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賢德、仁德的人。
5、孔子評價顏回說,講學的時候顏回總是沉默寡言,以為他很愚笨,但是後來發現顏回不僅僅能夠理解孔子的精神,還能夠發揮運用。從這裡可以看出顏回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學生
我們生逢太平之世,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卻仍有太多的鬱悶;顏回貧困窘迫,多病短壽,又生不逢時而處亂世,可他內心卻喜悅充滿。這就是凡人與聖賢的差距。聖賢並非天生,凡人透過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也能達到聖賢境界。當然,這需要配合以正確的方法,及將其貫徹到底的決心。
顏回樂學好問,從老師那裡求得“克已復禮”的方法,立即依之實踐,並最終因此體證了儒家的最高境界一“仁”,完成了自我精神的昇華、淨化。他那遠超常人的豁達心境,即是這博大境界的流露。什麼是 “克已復禮”呢?簡單的講,就是不斷反省內心,掃除其中不符合道德、情理的過度慾望,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為什麼“克已復禮”能使人“歸於仁”呢?按照儒家的觀點,每個人的心中本來具有聖賢的境界,只不過在追名逐利時生起的慾望覆蓋了它。一日我們幡然醒悟,將心力由馳求外物轉為返觀自心,即可分辨出這些慾望,進而掃除它。掃之又掃,欲盡情空,本有聖賢境界自然顯現無餘。
有人會覺得:為成聖賢而放棄眼前諸多現實的享受,不是太得不償失麼?可心平氣和地想想,我們最終所求,不正是快樂嗎?而聖賢之鏡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人雖擁有名色財勢,卻不快樂,他是否算是幸福?又是否算是成功呢?我們中有些人擁有財富、地位的,希求更多更高;已經夠多夠高的,則擔心失去;不擔心失去的,又覺得空虛,沒有一刻不在煩惱中。如此說來,我們所珍視的名利帶給我們的快樂,遠遠不及短命、貧困的顏回從聖賢之境中得到的!
另外,達到聖賢之境界確實要掃除對財富、名位等的過度慾望,但這並不意味著要拋棄財富、地位等本身。顏回安貧樂道是聖賢,孔子求聞達於諸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同樣是聖賢!因此,他們的境況雖不同,卻同樣獲得了內心的康寧!
-
23 # 管中窺古今
在我看來,顏子首先是一個注重品德的人。
儒家講究的是立德、立功、立言,顏回就是一個立德著稱的人,被稱為“復聖”。孔子稱讚他“不遷怒,不貳過”,“其心三月不違仁”,“善哉回也”。顏回從不發脾氣,總是待人謙恭有禮,兼且潔身自好。有一次,他的同窗為了考驗他,把一錠金子扔在地上,顏回路過的時候,把金子撿起來,寫了一行字,然後又放回去,這件事,使得同窗們更加佩服顏回。顏回為人謙遜低調,忠厚寬仁,所以才能夠使眾人誠服,位列七十二賢之首。
顏回,是一個有崇高追求的人。《論語》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也不改其樂”,這說明他是一個修養自身,追求崇高境界的人,這在今天看來,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不願入仕,而注重教育,向世人傳播仁義之道,幫助孔子整理典籍,編纂《六經》,在整理過程中,嘔心瀝血,以致勞累過度而死。
顏回是一個聰敏好學的人。顏回雖然看似忠厚愚笨,但這是因為他內向寡言、謙遜低調的緣故,但其實他聰穎過人,連子貢也自愧不如,孔子稱讚他“聞一而知十”,大智若愚,經常把他帶在身邊,以致於他的學問日益精深,品德更加完善,在眾弟子之上,所以才能列弟子之首,被後世稱為“復聖”。
顏回,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行,著重推行仁德,修養自身,克己復禮,所以才能夠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今人要想達到這樣的心境,就需要做到儉以修身、靜以養德,磨鍊心性,克己守仁,能夠像聖人一樣追求崇高的理想方能達到。
-
24 # 歡聚一家
1、顏回是一個仁德的人,是一個賢德的人,但是無論是仁德還是賢德都是比較大的一個詞語,可以根據一些小事來看其具體的表現,來總結其品質。首先是知錯就改,顏回輸冠就講述了顏回對孔子產生了誤會,但是知道自己錯了之後,顏回立即對孔子跪拜認錯,可見其知錯能改,同時孔子評價顏回“不貳過”也說明了顏回知錯能改。
2、顏回是一個尊師重道的人,顏回對孔子的評價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見其對孔子的崇拜之情,也可以見其對孔子是尊重的,對知識的學習是刻苦的。
3、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顏回的生活清貧,但是卻能夠做到安貧樂道,不會因為貧困而煩惱,而不愉快。
4、顏回是一個稱得上是一代大儒的人,是稱得上“復聖”稱號的人,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賢德、仁德的人。
5、孔子評價顏回說,講學的時候顏回總是沉默寡言,以為他很愚笨,但是後來發現顏回不僅僅能夠理解孔子的精神,還能夠發揮運用。從這裡可以看出顏回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學生,並且具有非常高的天賦。
-
25 # 邊工
我百度了下這個叫顏回的,大概就是個“老好人”吧,如今要想做到心境平和,也簡單,只要不缺吃的,無病無災有錢花心不煩意不亂與世無爭自然來[祈禱]。一己之見僅供參考[哈欠]
回覆列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顏回老先生。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
十四歲拜孔子為師,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踏實。
自古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歷代帝王封贈有加,可以說應得所得。
顏回聰敏過人,虛心好學,使他較早地體認到孔子學說的精深博大,他對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師之情。
孔子周遊列國之時,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忍飢挨餓,大家七天沒有吃到米飯,顏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飯,在米飯快熟的時候,孔子偶然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了一把米飯往嘴裡塞。孔子默默地離開了,裝作沒有看見,也沒有去責問顏回。
等顏回煮好了飯,將飯食獻給孔子的時候,孔子才說:“我剛剛夢到祖先了,我想,我們應該把這鍋沒有動過的白米飯,先敬獻祭祀祖先。”顏回立刻拒絕到:“不行的!這鍋飯我剛才已經吃了一口了,不能用作祭祀!”
孔子看著顏回說:“為什麼要這樣做?”顏回說:“因為剛才煮飯的時候,房樑上掉了些灰塵在鍋裡,我覺得沾了灰的白飯扔掉可惜,於是就抓起來吃了。”
孔子聽聞,教育弟子們說:“平時,我最信任的就是顏回,可是今天見到他抓飯,我還是會懷疑他,可見我們的內心是難以穩定和確定的,你們要牢記這件事,不要隨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別人,要了解一個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有些時候,即使是親眼看到的,也未必就是正確的,凡事應當從多種角度去分析、認識,不要過於主觀地去“我認為”、“我覺得”,這樣最容易造成誤會。
看人不順,未必是別人不對,有可能只是自己不能理解而已。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價值觀所認為的一切當做唯一。不要急著下判斷,不妨換位思考。
然而顏回的忠厚與內向,掩蓋了他的聰穎善思,就連孔子一時也難以斷定顏回的天資究竟屬於哪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