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乃李先生0
-
2 # 順德晴兒
本人比較喜歡道家和法家.
道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法家講究法規,有規則才可以成“方圓”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才是人生、世界,最圓滿、幸福的時刻
-
3 # 尚上覺v江畔寒舍
你好!根據你所提,我的回答如下:
你所提的,我簡稱為“儒釋道”文化;
“喜歡”這一詞,我個人覺得有些籠統了
“儒釋道”三家文化,是我們中國文化一種融合文化,儒道兩家文化是我國本土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長;釋家文化,屬於文化傳播引進,對我國文化有著新里程碑的意義!
三家文化都離不開“愛”字,對每個人都有牽引作用!
我個人不會說我最喜歡三家文化的哪一種,我只能說,我個人對三家文化都很認同,我更加願意從儒家入手學習,在進行釋家學習,最後學習道家文化,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內容和典故的指引,也可三家文化融合學習!畢竟“儒釋道”文化,是國之文化,不是短暫時間內就能理會貫通的!能把三家文化之所長融會貫通,那麼在人生旅途中,將獲得無上之果報![祈禱]
-
4 # 知識就是力量3009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和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他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如儒家的思想是:仁、義、禮、智、信。
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
道家代表人物有盤古、伏羲、廣成子,黃帝、炎帝、姜子牙、老子、莊子、列子、鬼谷子、張良,張道陵,司馬徽、諸葛亮、冉閔、徐茂公、劉波溫、顏真卿、王羲之、張三丰等等英雄人物。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道教始源於黃帝,集大成於老子,發揚於張道陵天師,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書法,美術,體育,史學,軍事等等影響極為深遠。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研究國家治理方式的學派,提出了富國強兵,依法治國的思想。
法家思想以法治為核心思想。
法家思想內容豐富。結構較為完整。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法家重視法律,而反對儒家的“禮”。他們認為當時的新興地主階級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勞與才幹授予官職,這是很公平的,正確的主張。而維護貴族特權的禮制則是落後的,不公平的。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
兼愛:完全的不分彼此,無差別的博愛。
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
尚賢:實際上就是推薦有才的人,無論身份貴賤。
尚同:以天子的口徑為標準。大一統思想與口徑,阻止禮崩樂壞的蔓延的同時順便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準。
天志:按章辦事,按照章程來操作。
明鬼:希望以神鬼之說使君主警惕。殺無辜者得不祥。不可以因為一些怒氣而殺害臣民生命。所以和無神論者一樣的不相信巫術。不信有命運,卻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
非命:否定命運的存在,認為世界是公平的。賴其力者得其身。不賴其力者不得其生是理所當然的。認為不存在宿命。一種絕對不改變的命運,來安排人的富貴、生死的意志與偶然,一切都是人自作的,必然且合理。
非樂: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製造和演奏。古代音樂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並無生產的行為。乃無用之事。廢除大型音樂,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準。
節用:認為貴族浪費,過度享受導致老百姓群起為盜。觀察到萬物節則陰陽合。以此勸說貴族,節約開銷。
節葬:農村把家庭的大量財富浪費在葬禮籌辦,請客吃飯,周朝的厚葬,對貴族是小事一樁,對窮人則要傾家蕩產,還不能勞動生產。廢除遠古留下來的葬禮習俗,符合有利於平民的標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個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每個都是我們要傳承的,離開了這些,我們就沒有文化底蘊了,中華民族能歷久不衰,也都是這些思想的力量,也都是每一代人需要學習的,每個行業,每個人,都有可取的,這就是我們華夏兒女的精神才富。
-
5 # 臻頑主
首先因每人經歷思想不同,對待同一事物評價也會不同,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互粉]寫在文章前的總結:這些學術思想對現代人都有所影響,但很少有人說自己是某一思想的代言人。時代在發展進步,某些不適合當代的言論行為已經被拋棄。針對我們個人而言,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積極向上有所幫助的內容。大多數學派思想都是當權對民眾的教化,對於精神和身體上個體的影響和管束。比如現今社會價值觀,道德上的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國家的法律管理和規範,都體現了多個思想對個人影響。
所以信奉任何思想或教義不主要,只要三觀和行為不違反所在國內法律與道義就可以了。
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
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道家是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
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這為後來建立的中央集權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來的漢朝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體制,這就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法家思想作為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這就足以見得他們對法制的高度重視,以及把法律視為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這些體現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
6 # 龍門天成
諸子百家各有所長,相對來說我更傾向於道家。
道文化也是很多人非常喜歡一直不斷研究踐行的中華文化。也有很多人從道文化當中悟出了自己的人生之道。同時我本人也更是道文化的受益者。
比如到文化裡面講的“道法自然”。這句話的整句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的內涵非常豐富。這句話基本的意思解讀就是,人要效法大地,以厚德而載物。大地要效法於天,潤萬物而不自生。有句話叫“天道不親,常與善人,天之道利而無害”。因此天在行其道效法於道。“道法自然”。這句話就是一個總結。我們可以理解為。宇宙萬物,包括我們人都屬於天地自然一體的。就是我們人明白了道文化以後就應該要效法大自然。整個自然界的萬物都在按其規律在執行。所以我們人只能遵循自然規律,但是不能創造自然規律。這個可以講是對道文化最基本的一個理解和認知。一個人掌握的自然規律越多,那麼他成功的機率就越大。
順著這個結論,我們再看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不是指的我們人和天地一體。真正的意思是我們人和天地萬物相通。就是萬物的“道性”都是相通的,“道性”指道的本性。其實道文化裡面強調。宇宙萬物本性皆相通。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天地人三者皆通”。這個講的就是整個宇宙萬物相通的本性。這也是道文化裡面“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
中華文化以道為核心、以道為根,道家對宇宙萬物都有非常深度的論述。所以我更側重於我們中華的道家文化。
-
7 # 人間良正
法家,我最喜歡的是法家,有人說法家會嚴苛而沒有人情,我不這樣認為,既然設立法律,就說明人情道德已經不能約束這個社會上的人了,那麼設立的法律必然是來管束的,我最不喜歡儒家親親仁仁和和的那一套,為什麼民主科學沒有誕生在我們這個民族,就是儒家的親親和和作祟,上層社會利用儒家來禁錮新思維新邏輯,推崇仁和愚忠來維護統治,底層宗族有用儒家裡的血緣親族來維護家長制。完成整個社會一潭死水沒有生機,都不是長久之計,看看清末的社會變遷,整個中國快倒退林野人社會了,除了官僚在死命壓榨底層人民外,他們有什麼本事可以做到衣食無憂的,而底層人民尼,那個不是在生死邊沿掙扎,整個社會有何進步的地方,而法家就不同,凡事依法執行,什麼事尊法而行,政府以法而動,就會好很多,人民也會用法識法懂法,看看現在這個社會誰願意走後門?又有誰願意天天的去跪舔出路,沒有幾人願意,這說明人的本性不是都願意去做違揹人性的事情。只有社會規則被損害,而個人有無法改變,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如違背規則,繞路行駛,只有法,認真的去執行法律,才能大治天下,法家比儒家管用,歷史上也是重用法家的基本比較厲害,重用儒家的,基本比較弱雞,比如宋朝趙二,他就說過江山在德不在險。結果呢??
-
8 # 待FM之音
問的可真大。不過你所說的這儒家君子人格,法家的嚴紀守法,墨家的簡愛非攻。道家的水的哲學,我喜歡道家,中國本土宗教。
-
9 # OldBaby
我當然喜歡道家了:
一、道家思想的精華指的是道法自然,大道無為。道家思想核心內容無所不能、永恆不滅,蘊含了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老子總結出了道家思想精華,當時以“道”為最高哲學,“道“是宇宙萬物本源和賴以生存的依據,“道”在老子的道家思想學說下,被譽為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注重自然和諧,人與宇宙和諧統一,古代的天人關係,是指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二、道家思想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不是指不作為,以自然為本,但不是恣意妄為,對於政權的統治者來說,是讓統治者遵守自然的原則,讓人民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而政府則可起到輔助作用。讓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總體思想是一個沒有壓迫和剝削的社會。道家思想是一種理想的社會,民眾不受干擾,自由平等,各盡其性,社會安泰和美。
三、道家思想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如漢文帝、漢景帝、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明太祖皆以道家思想治國,開創了當時漢文帝和漢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在道家思想的管理下開創了開元盛世。宋仁宗則開創了仁宗盛治,明太祖在道家思想的管理下開創了洪武之治,道家思想管理下的盛世被史書,永久的載入史冊。
-
10 # 百家諸子
吾獨寵儒家和道家,為何乎;自古儒道不分家,儒家思想和各類經典,為人道根本立身處事之本,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等等之類,儒家思想為和諧原動力,講究事事合乎人的本性和思想,不能有悖與她,孔孟之道古時候為,為官之道著所奉持,那麼道家經典和文化就比較面廣了,道家思想個道門文化博大精深和複雜深奧了,道教道士所說的,山醫命相卜,經律齋戒科,古語曾說十道九醫,就是十個道士裡面就有九個會中醫醫術,道門崇尚自然無為而治,效法天地自然,順應大道提倡天人合一的最高思想,同時並提出了對修行者很多的規矩和律法來約束道門弟子的思想和行為,道德經,清靜經,太上感應篇等等都是道家的常規書籍和日常朗誦的功課,道教對人的要求門檻是比較高的,日常修行注重從內而外的自我修持和日日精深,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兩者是不分的,在日常用語包括思想都會提現出來的,因為都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信仰,法家注重的是已法治國,和已法治民,來約束人們的日常思想和肢體語言行為,無法則不興,無法則不通,無法則不富,法家在日常生活中提現的特別的多,法家創始人韓非子當初創立法家的時候,已經看到了當時的人們,無法則不治也,儒道法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
11 # 臘肉哥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我更喜歡道家。
因為道家的一些思想觀念,我個人更加能夠接受一點。
比如:無為而治。
“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在一定的規定下,一定的條件下,讓他人順其自然的發展。
我只要時不時的給他們提供一點價值,給他們提供一點乾貨。
比如: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è)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hè),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就像我現在幫助別人做的一些事情,我也從來不要求別人的回報,我也不會邀功自賞,更不會自誇。
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幫助了別人,別人得到了價值,總有一天,他們會自然而然給我做推廣。
而且即便他們沒有給我做推廣,我覺得我已經非常開心,因為我已經幫助了他們,他們因為我得到了改變。
比如: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jī)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我們做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成為像水一樣的人,因為水有“五德”。
孔子云:“水有五德,有德、有義、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觀”。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
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好像有義;
浩大無盡,好像有道;
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懼,好像有勇;
安放沒有高低不 平,好像守法;
量見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
無孔不入,好像明察;
發源必自西,好像立志;
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淨,又好像善於變化。
道家還有很多的觀點,我個人都特別的遵從。
其他幾個門派我也甚是喜歡,我也會去研究會去學習。
綜上所述,我比較喜歡道家的觀點,也喜歡老子先生。
-
12 # 正義大兵
本人最喜歡儒家;因為儒家是最符合我們國家國情、最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傳統思想!他的中庸之道表面看似消極實則暗藏順勢時時永久發展的不朽思想!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只有傳承和弘揚偉大的儒家思想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永遠佇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13 # 皖南李姨
在先秦諸子百家之中,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儒家無疑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在創立之初,儒家與其它諸子百家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係。從個人角度說,我還是比較喜歡以墨子代表的墨家。
首先從當初的影響上面看,墨家不輸儒家。儒墨同為春秋戰國時期顯學,當時有“不入於儒,即入於墨”之說。先秦時期,儒、墨兩家也曾是分庭抗禮的。戰國後期,墨學的影響一度甚至在孔學之上。只到西漢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出現,墨家和其他學派不斷遭到打壓,才逐漸失去了其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西漢時期逐漸消失,但誰也不能否認墨家在歷史上曾經輝煌果過。
其次,從墨家的思想主張看,在現代的二十一世紀一點也不過時。墨家當時所處的時代是以強欺弱的亂世,人民過著“飢者不得食”的痛苦生活,他們認為原因是“天下之人不相愛”,應該代之以一個“天下之人皆相愛”的理想社會,為了實現這一理想,他們提倡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利的“兼相愛、交相利”,反對戰爭,希望建立一個強不欺弱,富不欺貧的理想社會。雖然這種理想在當時的社會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在我們今天看來墨家的“兼愛”主張與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多麼的吻合,愛黨愛國愛人民是我們時代的主旋律。因為有大愛,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戰略,在致富的道路上,我們沒有也不會落下一人;因為有大愛,在2020庚子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才會有一批批的物資運往荊楚大地,才會有一群群人卻迎難而上,奮戰一線,也才會有後來我們的醫護人員帶著物資奔向世界需要幫助的國家。面對疫情,我們的世界需要大愛,我們唯有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能度過難關,而不是向西方某些國家所倡導的透過戰爭解決問題(“非攻”)。墨家還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等。是的,如果不節約,我們的資源總有一天會枯竭;沒有對前人的繼承哪來今世的發展,只有掌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協調發展。墨家的這些思想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指引著我們前行。我想,如果墨子穿越來的我們的時代,那他將會是多麼的欣慰,因為他的一大部分思想和主張正在被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踐行!
-
14 # 漫談Q先生
不管儒家法家墨家,最初起源都來自於道家。雖說百家齊放,但歸一脈相承。
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前有一段歷史故事,便是百家爭鳴的重要一股推動力。要談喜歡哪家,追根溯源還是道家,其他各家都是在這個本源上發展的。
關於百家爭鳴前的歷史,我有寫過一篇文章介紹這段文化的傳承過程,有想了解的可以看看。
-
15 # 問道黃老
諸子百家,我幾乎都喜歡。但有階段性。和大多數朋友一樣,我們早年接觸最多的是儒家,其實我在小學時就接觸過《論語》,只是那時候不是把他當作學問看待的,只是把它當作一種別樣的小楷字帖,即便如此,依然還是記住了孔子說的一些話,儘管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以後開始接觸諸子百家,但也僅僅停留在喜歡的層次,胡亂看看,大概那時候主要是受寫作的驅動吧,很在意教科書對諸子們的評價,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莊子、孟子、韓非子,比如至今依然記得那時候教科書對他們的評價:莊子的汪洋恣肆,孟子的從容不迫,韓非的滔滔雄辯等等。這種喜歡不是因為他們的觀點和歷史文化影響,主要是從作文的角度來看待的。
這種喜歡大概算不上真正的喜歡,我覺得真正的喜歡應該是深入進去學習他研究他,才算真正的喜歡。
所以我真正的喜歡的應該是道家、墨家和法家,而最喜歡的是道家,為什麼呢?
我們的學習,一種是主動的有目的性的,一種是機緣性的。若是從功利主義的目的出發,可能一般人都會選擇學習研究儒家,因為它最直接,與官場最近,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很直接,也很功利,能用到的場合也很多。
而我對道家思想的學習主要是機緣。十五年前,單位領導送我一本《道德經》,看了第一章就不再看了,因為他對“道可道非常道”的解釋讓人越發地糊塗:道是可以說的,但說出來的只是常道,不是那個永恆不變的道。光禿禿地,就這一句話,再沒別的解釋。於是放棄。
18年去傳統文化出版社,再一次接觸《道德經》。這一次是編輯道學方面的文章,不得不硬著頭皮學習,於是挑選了比較好的注本,這才發現,原來十幾年前那個注本就是垃圾!真是誤人不淺,假如當年就開始學習,何至於今日之淺薄?
從開始寫作《道德經》相關文章,喜歡的程度在不斷提高。我發現我的選擇是對的。因為諸子們關注的都是社會和人生,而老子是唯一一個仰望星空的人,他把社會觀和人生觀建立在一個宏大的“道論”基礎上,為社會觀和人生觀提供了足夠強大的理論支撐。而其他學派相比老子的思想,顯得相對蒼白,無非就是一個帝王,都是以帝王為核心建立起來併為統治階層服務的學說。
老子的學說歸根結底也是為君主服務的,但是方法途徑和口吻大不同。老子是以帝師的角度,告訴帝王應該怎麼做,而諸子們是以臣子的角度告訴同僚們,或者臣民們應該怎麼做,尤其是儒家更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法家,比如韓非子就是站在大王的角度,告訴聖王應該怎麼做。韓非受他的老師荀子的影響,荀子是一個儒家的改革派,他對各家學說都廣納博採,尤其不反對道家學說。到了韓非子,更是以“解老”“喻老”來“弘法”闡法,因為在他看來,“道生萬物”因此“道生法”。以至於後來司馬遷在位諸子們作傳時,也將韓非子與老子合併在一起。
所以,相比之下,老子的學說宏大而深刻,影響至深,孔子多次問道於老子,自稱老師是他的老師(《孔子家語》載: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並稱老子“其猶龍耶”。中國的思想家幾乎沒有不瘦道家思想影響的。而在國外,除了哲學家群體,國家領導、科學家等均對老子給予極高評價,略舉一二例子;
美國科學家威爾·杜蘭說:除了《道德經》,可以燒掉全世界的一切書籍;約翰·惠勒則說:現代物理學的結論,早在老子那裡有了答案。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認為,當今世界人類擴張,生態惡化,而道家給人類提供了最深刻、最完美的生態智慧。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說:道家思想是一切科學思想的基礎!李約瑟為何這麼說?
不要以為就這麼幾個例子,孤證不足證,可以舉幾百個名家評價老子及其思想的例子,有興趣可以網搜一下國外評價老子,看看能搜到多少?
要說理由,這也算是我喜歡道家的理由吧。
-
16 # 有光依然
道家
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道家是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最深遠的學派,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還透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
1.和諧社會的處世境界老子說萬物保持陰陽平衡才能存在,在世間也需要保持和諧狀態。首先是自我身心的和諧。
在物質至上、慾望張揚的當今時代,人心的迷茫、焦慮等負面情緒需要和諧的力量進行調整,這就需要人們回到道家所強調的少私寡慾、抱德煬和的修養工夫,回到自我性情的本真平和狀態上來。
其次,自我與他者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道家認為真實呈現的人性是自足的、不喜干涉的,每個人遵循自洽自適的性情,以無為的方式生活在世間。
而是一種不為外在名利引誘也不為內在思慮控制的自我性情的自然發顯,是一種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精神境界。在道家的處世哲學中,如果人們都能達到這種境界,那麼和諧社會的理想就是現實的。
2.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曰:領導者的行事原則是做而不爭奪。正因為不爭奪所以普天之下的人們都無法與之爭奪。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商場之高手,也為而不爭。不爭者之所以反而得勝,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無害於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爭而勝。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曰:知道適時終止可以不陷入危險的境地。因為沒有達到滿盈的程度,所以能夠在事物趨於破舊的時候浴火重生。老子認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事物發展壯大而達到滿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漸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說它漸漸不再近於道了,不近於道就會早衰亡。因此領導者不應當過分追求壯大,使事物趨於滿盈而過早走向死亡。反而應當注意發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於過早滿盈的程度,因而能夠從容創新,使事物在破舊死亡之前能夠浴火重生,脫胎換骨而處於有足夠發展空間的新狀態,因而能夠繼續發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聰明。能勝人的稱得上是有力量,能自勝的人才算得上是強大。因此呂氏春秋先己篇曰:“故勝人者,必先自勝,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敗莫大於不自知。”一個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勝之功力,就很難知人善任而進行有效的管理。
5.無為而無不為。老子曰:不違反規律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還說:“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說管理者治理企業,不可以違反規律妄為滋事,如果管理者經常大膽妄為,不斷滋事以彰顯自己的權勢,企業就難以治理。老子總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管理者的行為應當順應自然規律,不恣意妄為,要實事求是地尋求現實可行的道路,才能“無不治”。
老子還強調:“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規律就用以指導實踐,而不是用於空談。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的最終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規律辦事,也就是所謂的“順其自然”、“因勢利導”。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老子曰:話說多了,就會一再遇到無言與對的尷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尋找中的的辦法。也因此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並無所謂“仁愛”,而是把萬物都當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樣用完即扔,莫不相關,任其自然。聖人也無所謂“仁愛”,而把百姓都當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樣用完即扔,莫不相關,任他順從於道自然發展。認為“希言自然”,少說空話是本應如此的事。重要的是“從事於道者,同於道”,能夠得當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執其中”,順從於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認為以其多說空話而一再窮盡困窘,還不如信守切中於道的原則而能夠真正辦實事。
總言之,喜歡道家文化是因為它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作用值得我們去學習 -
17 # 一罈詞賦
儒道法墨四家思想流派中我最喜歡儒家。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形成百家爭鳴其中儒道法墨作為代表。這四種思想流派所提倡的也不同,其中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斷於法”,實行法治,強調暴力統治;道家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墨家提倡兼愛非攻,而我最喜歡儒家。
為什麼我最喜歡儒家?喜歡儒家原因有三點,中國儒家文化幾千年來在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這是其他思想流派不能做到的,其二中國儒家文化對世界文化都有著巨大影響,特別是周邊東亞地區,其三儒家文化的意義也是巨大的,對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影響都是根深蒂固的。
獨領風騷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儒家背景,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週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為啥儒家文化能一直可以幾千年獨領風騷
因為儒傢俱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隨時代需要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因其思想核心即哲學上的天人觀念、倫理上以“仁”為核心的“三綱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統主張,在根本上都有適應了封建專制統治需要的因素。影響全球
對於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中國現有的一切都是以傳統為基礎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代很多外國思想家正在反思社會的執行模式和走向,並感覺到了其中的潛在危機。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結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國,而他們關注的焦點就是中庸思想。
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化改新是受儒家文化影響下發生的。朝鮮,早在公元1世紀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誦《詩經》和《春秋》等儒家典籍。歐洲的耶穌會士歷經千辛,溝通中西文化,把中國當時的主體文化——儒學——程朱理學,用輪船運往17—18世紀的歐洲,在那裡曾經形成過100年的中國文化熱,儒家思想與義大利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歐洲新思想相結合,成為歐洲近代歷史發展的主導精神——啟蒙思想的一個重要思想淵源。意義重大
在儒學的思想影響下我們中國人才一直有所傳承,每個中國人血液裡骨子裡都有著對國家責任感,有著巨大的凝聚力,更有著對忠孝這一兩個品質的傳承。儒學思想的社會倫理觀也讓我們道德意識規範起來自己有意識的控制著自己行為。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張辛博士在學術報告講話中對中庸文化作了探討,他認為,發源于山東的“中庸文化”是孔孟對世界的重要文化貢獻,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中庸”就是強調“善”對於“中庸”的概念,張辛介紹了自己的觀點。“‘中’是適合,‘庸’是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長久,就是‘善’。”作為傳統文化,張辛認為“中庸精神”就是適度把握,按照適中方式做事,併力求保持在一個合情合理的範圍之內。“中庸”核心是禮樂文化論壇上,張辛博士對發源與齊魯大地的“中庸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張辛認為,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山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從山東走出來的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資源。對於中庸精神與書法的影響,張辛表示,“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中國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為核心的禮樂文化。”
-
18 # 喝雪碧尿床
那肯定是儒家,儒家的思想是大一統,大復仇。以禮治國、以德治國,對人是仁義禮智信溫良堅恭讓。主張階層、對內以仁,對外教化。
至於法家,這麼說吧,法家不是法制,法家是徹徹底底的帝王心術。以民為敵,國強民弱,國進民退,國家要想強盛,國民必須血淚度日。
在春秋諸子百家時期,法家和儒家都是顯學。
法家確實可以強國,但剛不可久,說白了就是軍國主義,整個國家都圍繞君王運轉。民從來不在考慮範圍內。所以秦亡時,特別痛快,都沒有掙扎一下。
至於儒家,統治2000年,哪個朝代滅亡都有不少遺老遺少,這就是儒家對人的深度。
至於墨家。墨家就不適合治國。墨家的中心思想是兼愛非攻。兼愛說白了就是人人平等,非攻就是別人打我我可以還手,但我不能主動對別人發起戰爭。
-
19 # 文瀚第一
哪家都不喜歡。沒有為什麼!
[發怒][發怒][發怒][發怒][發怒][發怒][發怒][發怒][發怒]
-
20 # 學數理的老莊
我認為這個問題必須從定義談起。傳統對儒家和墨家的定義我沒有異議,但是對道家和法家的定義,我認為與諸子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真實情況不符合。
首先史記中太史公對道家的闡述並非傳統的老莊思想而是戰國稷下學宮總結先秦諸子思想所得的黃老思想,即成就文景黃老之治的黃老思想。
兩者有何差異呢?且看太史公的觀點: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它明顯是結合了儒墨名法和陰陽家之長,實事求是而且注重實際操作。不像老子和莊子不食人間煙火,更像范蠡和姜太公或管仲,以黃帝或老子所總結的思想為主導,道術並重而且知識全面。在百度搜索黃老之學,其闡述與太史公相似,不過更為詳盡。由於篇幅太長,不摘錄,
第二個論證是上世紀90年代陳鼓應和李學勤對馬王堆帛書的考究,黃老帛書是失傳的稷下學宮黃老思想的核心代表作,主體思想出自范蠡。黃老帛書和道德經都是稷下學宮環淵所執筆。管子,晏子春秋和計然的文子都是稷下學宮黃老思想的代表作。
稷下學宮九流十家150年爭鳴,諸子思想去蕪存菁的結果才是成就文景和貞觀之治的黃老思想。核心代表人物是從政當宰相,帶兵能復國,從商成為商聖陶朱公的全才,老子的徒孫范蠡!
黃老之學的其他代表人物還有墨子的首席弟子禽滑離,改名慎子,儒家背景的李悝,春秋名相申不害等。這裡頭,管仲,李悝,申不害等被儒者歸類為法家。
我的結論是,老莊思想只是黃老思想或太史公所定義的道家思想的子集而已。黃老思想還包括行之有效和全面的實用知識,包括傳承墨家的科學知識。
儒家獨尊,特別是唐太宗死後,韓愈為儒家正名,強調儒家道統,柳宗元指責文子為盜竊黃帝和老子之名的偽學,黃老帛書失傳,蘇東坡譏笑范蠡和勾踐一樣鳥喙,而且范蠡標籤為商聖 ,管仲,李悝,申不害,慎子為法家,呂不韋,伍子胥,呂氏春秋,淮南子為雜家,計然和老子成仙,黃老思想被等同於老莊思想。從此中國不再有像范蠡,管仲,申不害等能富國強兵的全才。
肯定道家為黃老思想的定義,道家就是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的去蕪存菁,我不但選擇而且極力弘揚它。
回覆列表
諸子百家當中,我喜歡道家,我最喜歡莊子,因為莊子理性而很直率!
儒家有句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別人做到!
莊子怎麼說呢?莊子會說,即使你做得到,也不要要求別人去做。己所不欲,也勿施於人!在莊子看來,每個生命都是不同的,有他不一樣的追求和想法。
儒家:
你竟然不守禮法?!強烈譴責!激烈抗議!
代表作:《論語》《孟子》《尚書》等
道家:
這個世界太危險,無為而治最安全。
代表作:《老子》《莊子》
法家:
道德要是有用,還要法律幹嘛?
代表作:《韓非子》《商君書》《申子》
墨家:
同處一片江湖,何必互相傷害
代表作:《墨子》
兵家:
不管陰謀陽謀,能打勝仗就是好謀略。
代表作:《孫子兵法》《吳子》
陰陽家:
其實世間萬物都符合陰陽五行,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代表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
縱橫家:
臣, 是老實人
代表作:《鬼谷子》《戰國策》
名家:
所以白馬到底是不是馬啊?
代表作:《公孫龍子》
農家:
種田種田,都吃飽了你們就不會那麼多廢話了。
代表作:《管子·地員》《呂氏春秋·上農》
雜家:你們都很厲害,誇你就是誇自己。
代表作:《屍子》《呂氏春秋》《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