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豹眼看歷史

    那可不嘛,肉是高檔奢飾品,吃頓肉就像過年一樣。普通百姓在平常一日是不能吃肉的,只有在祭祀、節日才可以。

    遠的不說,就說寒食吧。

    記得小時候,每到寒食,一人兩個煮雞蛋,有時還可能只有一個。那時候因為物資缺乏,生產力嚴重不足。不是那時候的老母雞不下蛋,而是雞屁股當銀行,指望它換錢買生活必需品。

    古時候的情況,可想而知。

    《公羊傳》記載:

    “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這是周朝時期祭祀的禮制,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普通百姓也要祭祀哦。雖然沒有說明,估計也就是一鼎。

    具體鼎的規制也不近相同,天子、諸侯用青銅鼎,百姓家恐怕也就是用陶瓷之類類似於鼎的器皿而已。

    每鼎的食物也不相同,並且有明確的規定。

    據《禮記》記載:

    天子九鼎祭品是:牛、羊、豕、魚、臘、腸胃、膚、鮮魚、鮮臘,稱之為太牢。只有兩樣是新鮮的,其餘都是醃製或者乾製的,恐怕冷凍的較少。

    諸侯七鼎祭品是:牛、羊、豕、魚、臘、腸胃、膚,稱為大牢。諸侯或者卿大夫所用,沒有新鮮祭品。

    大夫五鼎祭品:羊、豕、魚、臘、鮮,不能用牛,有一樣新鮮祭品。

    士為三鼎或者一鼎祭品:豕、魚、臘或者羊、豕、魚。級別是一鼎計程車,只能用豚。豚是小豬,還不是豕,大豬。

    這是祭祀的規模,如果是宴會和招待,那麼也是如此,不能超過這個規制。

    太子、諸侯、大夫、士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情況就可見一斑,至多上一個碗碟就是啦,絕不可以超越。

    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尚且如此,日常生活就更不能隨心所欲了。

    孔子在魯國代理國相,幹得好好的,就因為魯公祭祀,主政的季桓子沒有把祭肉分給他,因而惱怒棄官而去。

    西漢時期大夫主父偃的名言就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也要五鼎烹”,這就是古代士大夫人生的奮鬥目標。

    這一方面說明古代等級森嚴,不可僭越。不僅僅是吃得起吃不起的問題,而且是身份的體現。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說明了肉食品的極度短缺,祭祀這麼重要的活動,尚且不能大肆鋪張,所用祭品極為嚴格,日常生活也就更加苛刻。如果是普通百姓隨便吃頓豬肉,恐怕會招致麻煩。

    三國時期可能沒有這麼嚴格,呂伯奢因為殺豬就被曹操滅了全家。雖然不是一個情況,豹眼認為隨便就殺一口豬,不令人生疑也難。

    在古代,吃飯都是個問題,吃飽飯很難。養一口豬需要多少糧食呢?飯都吃不上,哪來的肉可吃?

    自古以來,豬肉就是奢飾品,豬肉價格很高也在情理之中。殺豬的都是富豪,何進之父那麼有錢,也就不是奇事啦。

    祖祖輩輩經營高檔奢飾品的主,可想而知,比家裡有礦還富裕。

    中國許多節日與吃有關,正月十五吃元宵,寒食吃煮雞蛋,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餅,壽辰要吃長壽麵,過年要吃餃子。諸如此類,說明一個問題,物質匱乏,不是想吃就吃,只有到了節日,才無論如何想方法吃一下。

    因此,老百姓吃頓豬肉就很困難,是很不容易啦哈。

  • 2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古代老百姓吃肉當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畢竟現在有些地方的百姓也不是能夠負擔頓頓有肉的開銷

    中國古代是農耕文明,這一點和草原民族不同,我們的主食是大米,小米,玉米等穀物,而遊牧民族的主食是牛羊肉。飲食習慣的不同使得草原百姓一般都比較強壯但是人口稀少,而食用從地裡生產的穀物的中原人體型往往比較瘦弱,但是穀物產量高,可以餵養更多的人,所以中原王朝人口富庶。

    古人吃肉有多難呢?這裡有史為證

    先秦時期的百姓幾乎吃不到肉,因為按照周禮所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豬),諸候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豚,士食魚炙,庶人食菜,就是說肉也是分三六九等的,而最底層的老百姓是不能吃肉。後來進入封建時代,社會生產力逐漸發達,百姓也可以食用狗肉雞肉了,但是很珍貴,一般只有客人上門或者過年的時候方可殺雞殺狗,不然吃完了就沒有了。“故人具雞黍”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23 # 探索0解密

    在秦朝之前,因為當時的社會,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或者說是從奴隸制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階段。在那個時期,肉是不能隨便吃的。

    吃肉是一種禮。

    按照周禮所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豬),諸候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豚,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也就是說,在秦朝之前,想要放肆的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那是隻有周天子才能享受到的事情。至於說普通的平民,按照禮制的話,是不允許吃肉的。

    當然,後來隨著社會動盪,這套周禮開始逐漸失效。普通人也可以開始接觸肉食。但從當時的生產條件來說,養殖業遠沒有後來那麼發達,大家能夠提供的肉食也非常的少。所以平民如果想要吃頓肉,仍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在先秦的時候,能夠吃肉,往往是身份的象徵。比如說,《曹劌論戰》當中就曾明言: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這裡面的肉食者,就是指代了那些居於社會高位的達官顯貴。

    2.漢朝開始禁止殺牛

    到了漢朝之後,社會生產力雖然相對進步,但是在吃肉這件事上,限制反倒越來越多了。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能隨意吃馬吃牛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禁令,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牛則是重要的勞動工具。尤其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殺馬殺牛更是重罪。當時漢朝開始對匈奴用兵,而漢朝本身並不盛產馬匹。所以在當時,任何人只要敢殺馬,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了。

    至於說牛,從漢朝開始,在接下來的上千年時間裡,都是不允許隨意宰殺的。在很多時候,牛甚至需要到官府去備案。如果牛死了,官府還要下來查驗。

    那麼,當時的人,主要吃什麼肉呢?

    當時的人們,主要吃羊、魚、豬、狗,以及一些家禽,當然,偶爾還可以去山裡打一些野獸。

    但是同時,因為禮制的關係,羊有時候也是不能隨便吃的。所以在當時,很多平民開始選擇吃狗肉。比如漢朝著名的開國大將樊噲,職業就是一名專業殺狗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裡的屠狗輩,泛指那些市井底層沒什麼文化的普通人。之所以用屠狗輩來指代,就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狗是普通平民吃的東西,而殺狗的人,同樣也是社會最底層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練肌肉後補蛋白質少有危害嗎,只是肌肉增長少嗎,影響力量增長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