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深圳創師記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生於書香門第,在家庭薰陶下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對詩詞散文書畫音樂無不通曉,以詞的成就最高。詞清新委婉,感情真摯,且以北宋南宋生活變化呈現不同特點。前期反映閨中生活感情自然風光別思離愁,清麗明快。後來因為丈夫去世再加亡國傷痛,詩詞變為淒涼悲痛,抒發懷鄉悼亡情感也寄託強烈亡國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等。其文學創作具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稱為“易安體”。

  • 2 # 漠上獨釣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1.李清照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說,提出詞是與詩不同的一種獨立的抒情文體,它對音樂性和節奏感有更獨特的要求,意即它不僅要像詩那樣分平仄,而且要講究音律。

    2.李清照生動地展現了她的生命歷程和情感歷程。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3. 李清照創造了詞的獨特風格——李易安體。她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的語言獨具特色,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一經她提煉熔鑄,便別開生面。她還善於用最平常最簡練的生活化的語言精確地表現複雜微妙的心理和多變的情感流程。李清照的語言清新素雅,加之她精通音律,使她的詞聲韻和諧,音韻流轉。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創造力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傑出的創作成就改變了男子一統文壇的傳統格局,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

  • 3 # 未能與時間和解

    李清照寫的詞非常具有女性審美,用女性獨有細膩之感,現在大體上都認為她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換做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李清照寫的詞非常文藝。之前有仔細品讀她寫的長詞,發現她優雅清新的詞句裡,也有對國家、人民和個人際遇的深沉傷感。還有一些對女性內心世界嚴肅而深刻的描繪。

  • 4 # 老外二三事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另一首 :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她因趙明誠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別詞,更是情意深摯,別具一格。如《醉花陰》描寫女詞人在“佳節又重陽”時,倍感孤寂,於是以黃花自喻說:“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她的構思新穎,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體怨詞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篇抒發詞人盼望丈夫來信的心情: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   

    後期的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如 《聲聲慢》上片表現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託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 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簡明、節奏急促,情調悽 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篇寫到: “中州盛日 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 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 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全詞流露出對國家變故、昔樂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後來宋末詞人劉晨翁讀此詞,不禁“為之淚下”。

  • 5 # 行善如水潤萬物

    看見“李清照”幾個字,腦海裡不知不覺的就浮現出“悽悽慘慘慼戚”這句話來,六個字,已經不需多餘的話辭,足以表達出內心那種揪心的複雜心情。

    相信各位也隱約感到了李清照的詞是屬於什麼型別的風格,只是不知道用哪個詞來形容。

    其實,同時代的詩詞文壇委員會就已經總結出來了,那就是“婉約”一詞,並且還把橫向同年代和縱向同類型的詩詞作者劃分為一派別,稱為“婉約派”。還有一派別,詩詞風格與婉約派的正好相對,大大咧咧,直抒胸臆,一點不扭扭捏捏,豪邁自信,讀來精神抖擻,荷爾蒙飆升的那種感覺,稱為“豪放派”。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的主流派。婉約,顧名思義,即婉轉含蓄。其內容主要是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其代表人物大致有柳永、晏殊、秦觀、李清照等。

    拓展備註: “婉約”一詞,早見於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是為纏束,引申為精煉、隱約、微妙。

    李清照其人,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悲就悲在她是一個文化女性,思想先進,可是卻生活在封建禮教最為嚴格的宋代,個人與時代之間的矛盾,可想而知,悲催的只能是個人。李清照其詞風,也就不言而喻。

    其實,李清照前期作詞也比較明快,積極,後期的詞作卻是消極,鬱鬱寡歡的。這種轉變,更為關鍵的導火索是她自己的婚姻經過。其夫趙明誠仕宦之人,常不在家,導致李清照思緒較重,後其夫病逝,更加重了悲思之苦,又值宋朝國亂,生活變故,情感豐富的才女,面對如此局勢,悲苦孤獨的離開了人世之苦。留下了一首首傷感詞賦。

  • 6 # 希倫寶貝

    李清照,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自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但是金兵入侵之後,生活顛沛流離,境遇孤苦。所以前期寫的詞比較清新悠閒,後期的詞就顯出個一個女詞人的多愁善感。對身世的感嘆,對中原的懷念。因為在不同的時期有不一樣的生活經歷,所以她的詞在不同時期顯示出不同的藝術風格,但是都飽含了李清照的真情實感。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淺談一下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一、直率大膽與委婉含蓄的抒情藝術

    在抒情方式方面,直接抒情是李清照詞抒情方式的最突出的特點,但是也不缺委婉含蓄。有“婉約之詞宗”之稱的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婉約的抒情特點。讀李的詞,我們會明顯地感覺到其中的婉約之風,詞人善於從女性的心理出發,挑選女性在悵然迷茫時容易聯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獨有的細膩的筆法加以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致。而體現其婉約詞風的諸多作品中,首推《聲聲慢》,詞中表現出的那種哀婉的悽苦之情,讀來更動容。結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悽苦之情一波高過一波,到此高潮,戛然而止。這樣的詞,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原原本本地烙在了紙上,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作者的血淚。它的線索是若隱若現的時間,串接客觀事物,作者行動及情感的變化,都透過事物表現得淋漓盡致,委婉而含蓄。在委婉含蓄中,李清照的詞也不乏直率,利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吐露內心的真實情感。如:《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詞的下闋,直接抒寫自身的離別情緒和相思之苦,這也體現了李清照抒情大膽,強烈,直率。李清照也寫了很多來抒發國破的哀傷之情。她的詞《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認取長安道。”長安是故國的象徵,詞人認為“空夢長安”而永夜歡意少,一個“空”字,領起全夢,將女詞人思念故國的滿腹情愁抒發得淋漓盡致。而在她的詩作《夏日絕句》中,透過詩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詞大膽而直率地抒發了作者的愛國之情。李清照的作品中,詩作佔少數,但是多數流露豪壯激昂的愛國主義情感,她的詞被後人視為“絕似蘇辛派”“無一毫脂粉氣,自是北宋風格。”這首詞可以說正是李詞人遠大的理想,不凡的抱負,勃勃的雄心,熾烈的愛國情懷的自然流露與抒發。李清照在抒情方面,無論是抒發自己的身世悽苦之情還是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都是在委婉中帶著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抒情方式更能讓讀者通俗易懂。

    二、自然清新的語言

    李清照詞的語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諧流轉的音樂美,濃淡相宜的繪畫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詞最突出的語言藝術特色。李清照以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承“花間”之婉約去“花間”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語,口語化甚至方言入詞,使詞語代“俗”而來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詞真語,清新淺俗,渾成大雅。

    李詞人在語言方面善於用疊字,口語化。如她的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泠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惟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的開始用了疊字來達到語言上的音韻美,而且用疊字,更加強了語言的口語化,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鮮明的節奏感。也把環境進行了極致的渲染,極力的反映出作者內心的孤獨、悽苦與辛酸,從而加強了詞自身的抒情性。到下片“到黃昏點點滴滴”又用二組雙聲疊字,與開頭的十四個疊字相對應。環境的悽、冷、清內心悽、慘、戚,環境與心理的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自始至終。雖然這詞用了淺近的文字,卻給人一種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感覺,更加增添的詞的簡單性,讓詞顯得更加的清新自然。再如下面的詞句: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鳳凰臺上憶吹簫》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

    於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永遇月》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念奴嬌》

    上面這些都是淺顯易懂的常語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可蘊含極其豐富的內容。猶如美酒,越品越覺得其綿厚芳醇,與濃豔香麗的花間詞風截然不同,使讀者耳目一新。明代楊慎《詞品》中評論說:“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如她的《聲聲慢》中,“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與上面的例子都是化淺白為清新,化俗俚為摯詞。清代彭孫鴻在《金慄詞話》裡評到“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如李清照的詞《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能把淺俗的文字,組成極其清新鮮明的詞句,以尋常語創造不尋常的意境。讓人讀來,更是心馳神蕩。通篇淺白語言,產生的清新工巧,真摯感人的藝術效果卻不由得為後人稱道。詞中的譴詞句,天然率直,創造了以尋常語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真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李清照用淺顯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創造了耐人尋味的優美境界,正是“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她匠心獨運,特別是善於創造這種平淡而絕妙的境界,這應該是李清照詞作語言中最突出最重要的藝術特色了。

    三、莊重典雅的詞品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了很多個階段,從優裕輕鬆的生活到丈夫的離去,最後國破家亡,她一生坎坷,挫折不斷。她依然不屈不撓,儘管生活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她卻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出眾絕代的才華,敏感深悟的思想,高潔的人品,作了很多清新婉麗的詞作流芳後世。李詞人用她高潔的人品寫出了讓人覺得清新自然的詞作,也讓我們讀懂了她那莊重典雅的詞品。

    在李清照結婚之前就有了個性鮮明的性格。如她的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用日常生活的小事,透過簡單的對話,反映出少女作家對大自然的敏感和熱愛,流露出她是一個樂觀向上,無憂無慮的少女性格。

    但是隨著年齡的長大,有了婚姻之後人的思想發生了變化,而且在婚姻之後又有了比較曲折的生活路徑,從一個少女到一個少婦,從安定的家庭到一個動亂的國家的環境,詞品也有了相對的變化,她自身的人品也逐漸的形成。詞品也從一個無憂無慮的清新到莊重典雅的境界。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李清照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上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境界。她能珍惜自己的存在,珍重自己的人格,她不像那些心靈軟弱的人做小服低,自輕自賤,這是她性格發展的前提。因此,她筆下的形象(例如桂花)就很自然的顯示出一種極為清高,頗為自詡的情調,如《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作者用堅決的語氣,一種自視不凡的豪邁氣概,躍然紙上。指出:“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詞人的這種高昂的自信,在其文學創作上得到了印證:宋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胡云翼說:“詞家之有二李,李後主與李清照,真是詞中的‘雙聖’。”這是李清照在少婦時期最完美的喻寫。她筆下的白菊,更是以清麗、瀟灑的個性而稱奇一世,如《多麗》: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釄。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臯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這支白菊如此清高、孤傲、飽經風霜,不減清奇,它不同凡俗,截然區別於那種濃施粉黛,搔首弄姿的做作。她欣賞的不是人工美、裝飾美,而是人格美、自然美:“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釄。”在大自然無情地摧殘下,它依然情致深深,一點兒也不缺乏人情味兒,愈發楚楚動人:“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毫無疑問,李清照筆下的桂花、菊花,正是她自己高傲、自尊、樸直的性格和獨立人格的化身。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她的經歷在詞中都有所表現。前期——少女時期的天真、活潑、大膽、任性、閒適風雅;中期——少婦時期,生活儉樸,在甜蜜的生活中帶有著一股多愁善感,同時,也流露出她對愛情的忠貞;後期——晚年時期,雖然愁苦深重,流落天涯,但她堅強、勇敢,有著強烈的愛國意識。這些性格的特徵和思想意識匯聚了她冰清玉潔的崇高的人品。從而奠定了她詞品德爾莊重典雅。

    四、情真意切的意境

    李詞人寫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動讀者而引起共鳴,除了詞人口語化的語言,還有詞人所創造的真情意切意境。李清照寫的詞都是反映她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詞人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其中抒寫的國恨家仇,都是發出詞人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如她寫的《一剪梅》、《醉花陰》、《聲聲慢》、《武陵春》、《永遇樂》這些膾炙人口的詞作中所創造的意境,如果詞人沒有真情實感,詞人絕對寫不出如此深刻的詞句,而且還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

    李詞人詞中的事物都不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而且還是活生生存在的,獨特的藝術形象。比如她筆下的海棠不是別人口中的海棠,李詞人筆下的海棠花是“綠肥紅瘦”的;而落花也不是別人那樣描寫的落花,而是“擁紅堆雪”的落花。還有“暗明滅”的青燈,有“嫋殘煙”的玉爐,有“玉骨冰肌”的雙銀杏,有“初斜”的皎月,有“上窗紗”的殘月,有“滿西樓”的彎月,還有“不與群花比”的寒梅等等這些意象,都顯出詞人的獨特的特徵,她憑著豐富的聯想,獨到的運筆,以女性特有的體味和情懷,把人物內心世界的所有抽象的感情細膩溫婉地然而又十分深刻地藉助自然景物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梅花是易安詞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意象。宋代女作家用自己的靈心慧性 , 飽蘸濃情深意,描繪出一枝枝勁拔挺秀、搖曳生姿的眼中梅、意中花,她們披雪戴霜,花魂月魄,含笑迎日,灑淚風中 —這是宋代女性作家創造的文學審美意象,也是女性個體生命生存經驗的詩意描述。而李清照筆下的梅花給人的則是另一種感覺,如“年年雪裡 ,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清平樂》),“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菩薩蠻》),“笛裡三弄,梅心驚破 ,多少遊春意”(《孤雁兒》),從這類意象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女詞人對於梅花一類潔美素質的珍視 , 表現出一種孤獨人的感傷。這種感傷雖然在詞中若隱若現,但是無處不在並且由於詞人一貫的對於人生問題的深刻思考,類似老莊的追求靜逸,超脫塵世,自我解脫的達觀信念,使得她在描寫感傷情懷時,經常使用一種自我解脫性質的開宕之筆,總是含蘊有一定自我解脫的要求和魄力。所以李清照筆下的格高韻遠的梅之意象,雖然沒有以松柏自居的偉大作家的豪邁氣魄,但也總滲透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傷情調,這些美的象徵體,經常總是處在風雨飄搖,美質難久的威脅當中。

    李清照詞意象審美特徵含蘊有深邃的思想內涵和意,是李清照富贍的內心世界和客觀世界相融合、聚集的具體表現,是精神內容和物質形式的統一,李清照詞中的意象意境高遠,風格獨特,寄託遙深,措語忠厚,運筆空靈,別有一番天地,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詞人的詞作很多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表現出詞人極為執著和較高層次的審美追求。

    總之,李清照在她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品,在藝術特色上面的創作手法很多都值得我們去借鑑,讓今天很多的詩歌創作者借鑑。更難得可貴的是,她可以去除下層市民的粗俗,又能遠離當時詞壇的豔詞麗語,真正做到化俗為雅。品易安的詞,讓人忍不住想起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已化為日常用語的千古名句,感嘆於他們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 7 # piupiu君的禮物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在宋代詞壇上,她是卓然自成一家的人物,被奉為婉約派的正宗。

    那什麼是婉約派?“婉約”一詞,早見於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意是為纏束,引申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流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和諧。

     不過我覺得,用”易安體“來形容李清照的詞更貼切。因為在她的一生當中,影響她最深的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豆蔻年華,春光 淡蕩試新衣(少女時期)

    《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嫋殘煙。夢迴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溼鞦韆。

    第二階段:明月入夢,和羞試理並雙枝(結婚早期~南 渡之前)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第三階段:國破南渡,角聲催斷夢傷悲(國破南渡)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第四階段:一別永訣,秋墳瘦卻損梨枝(趙明誠之死及晚年生活)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有《漱玉詞》傳世,錄詞六十多首。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以靖康之變為界,前半生幸福,後半生悽苦。個人覺得,只是一個”婉約“體現不了她的全部,還是用她自己的名號”易安“來得好

  • 8 # 向上吧意思君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一、李清照在理論上確立了詞體的獨特地位,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說。所謂“別是一家”,是指詞是與詩不同的一種獨立的抒情文體,它對音樂性和節奏感有更獨特的要求,意即它不僅要像詩那樣分平仄,而且要講究音律。

    二、在創作上,李清照生動地展現了她的生命歷程和情感歷程。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三、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成就了李清照詞的獨特風格——李易安體。

    1、她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

    2、她的語言獨具特色,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一經她提煉熔鑄,便別開生面。

    3、她還善於用最平常最簡練的生活化的語言精確地表現複雜微妙的心理和多變的情感流程。李清照的語言清新素雅,加之她精通音律,使她的詞聲韻和諧,音韻流轉。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創造力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傑出的創作成就改變了男子一統文壇的傳統格局,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

  • 9 # 平陽一虎

    李清照,作為宋朝第一才女,她的詞幾乎代表了宋詞的最高境界。李清照的詞以南渡作為一個分界點,前後風格差異很大,也可以說是截然不同。至於區別在哪兒,我們分前後兩期分析。

    前期表現: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後期表現: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

    李清照南渡後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淒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下面分享兩首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宋詞的經典。

    一、《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透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二、《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離別之後,寄寓著詞人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婦沉溺於情海之中的純潔心靈。

    全詞以女性特有的沉摯情感,絲毫“不落俗套”的表現方式,展示出一種婉約之美,格調清新,意境幽美,稱得上是一首工緻精巧的別情佳作。

    細品以上兩首小詞,不難看出李清照在不同心情和意境中,兩種截然迥異的用辭風格。

  • 10 # 小影片趕集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一、李清照在理論上確立了詞體的獨特地位,提出了詞“別是一家”之說。所謂“別是一家”,是指詞是與詩不同的一種獨立的抒情文體,它對音樂性和節奏感有更獨特的要求,意即它不僅要像詩那樣分平仄,而且要講究音律。

    二、在創作上,李清照生動地展現了她的生命歷程和情感歷程。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後期: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三、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成就了李清照詞的獨特風格——李易安體。

    1、她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

    2、她的語言獨具特色,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一經她提煉熔鑄,便別開生面。

    3、她還善於用最平常最簡練的生活化的語言精確地表現複雜微妙的心理和多變的情感流程。李清照的語言清新素雅,加之她精通音律,使她的詞聲韻和諧,音韻流轉。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創造力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傑出的創作成就改變了男子一統文壇的傳統格局,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

  • 11 # 讀心賞文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所作之詞,留下的共49首,在宋代詞壇上,她是卓然自成一家的人物,被奉為婉約派的正宗。

    她善於選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境、行動、細節來展現自我的內心世界。她的語言獨具特色,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一經她提煉熔鑄,便別開生面。她還善於用最平常最簡練的生活化的語言精確地表現複雜微妙的心理和多變的情感流程。李清照的語言清新素雅,加之她精通音律,使她的詞聲韻和諧,音韻流轉。

    李清照的詞情感真摯、含蓄委婉、先隱後露、清新自然,構成了她獨特的藝術特色,她以獨特的風格和詞品,繼承和發展了婉約詞派,奠定了她在詞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

  • 12 # 阿文920

    在宋代詞壇上,李清照是獨樹一幟的人物,其文學創作是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被奉為“婉約 詞宗”,“易安體”提出“詞別是一家”,以女性詞人特有的細膩纖巧寫閨情詞而有丈夫氣。如果把李清照詩與詞加以比較,就會發現其詩其詞在藝術風格上有同有異,其詩頗具男子的陽剛之氣,其詞則較多地集中體現了女性的柔性之美,詞善用白描方法,語言溶煉通俗,多傾訴真情實感。前期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與丈夫別離相思的痛苦。後期間,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傷時念舊,思鄉悼亡,孤獨生活中的濃重衰愁。

  • 13 # 山居齋主

    感謝提問。我認為李清照在詞壇的風格以婉約為主。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兩宋之交的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創作,除《夏日絕句》等極少數詞以外,婉約是其主流風格,這也難怪後人把她與李煜、柳永、晏珠等稱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與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派形成鮮明的對比,亦柔亦剛形成宋詞的空前絕後!

    婉約是委婉含蓄的意思,又指柔美。細品易安之詞,無不恰合其意。

    她曾有“誤入藕花深處,沉醉不知歸路″的迷茫;

    她也有“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的感傷;

    她也有“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惆悵;

    她更有“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潔身自愛與孤芳自賞!

    這就是李清照,怎一個婉約評得!

  • 14 # 大漠慢行者

    李清照,中國第一才女,“詞”帝國的皇后,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獨創“易安體”,被奉為婉約派“詞宗”。

    所謂婉約派是跟豪放派相對而言的,婉約即婉轉含蓄,旨意朦朧,內容側重於兒女風情,表現在結構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婉約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婉”為柔美,婉曲。“約”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對立。其內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別情緒,傷春悲愁,光景流連等等。李清照的詞,用做畫的白描技法,發清新之意,在通俗中見典雅,樸素中見純美。樸素,簡練。正如陸機在《文賦》中所說“詩緣情而綺靡,賦物體而瀏亮”。既華麗浮豔,又清朗明亮。

    跟婉約相對立的“豪放”,表示雄豪奔放,氣魄大有時不拘小節,用在作詞上表現為氣象恢弘雄放,喜歡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崇尚直率,有時不拘守音律,甚至狂怪。在創作內容上,事事都可入詞,除了兒女情長,更多了家國天下,軍情國事。比如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有時豪放派的詞人寫的詞有時也很婉約。比如豪放派代表人物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寫的是主人公在好女如雲中尋覓一位立於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語言精緻,含蓄婉轉,跟李清照很有一拼。同樣,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也寫過豪邁的詩:《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語出驚人,直抒胸臆,直指男人脊骨。說人活著,就要做張良,蕭何,韓信這樣的人。死了也要做項羽這樣的鬼雄,雖敗猶榮。直指南宋王朝貪生怕死,希望趙構能以死謝天下。李清照這首詩跟五代十國時期花蕊夫人的《述亡國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直接,一個婉轉,都罵男人軟骨頭,沒骨氣。對山河破碎的憤怒與無奈。李清照如男人般的豪爽性格在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李清照出生於齊魯名家,山東人的豪爽性格完美繼承,同時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飽讀詩書,慧質蘭心,正統的書香門第,讓李清照很小就才華橫溢。《點絳唇.蹴罷鞦韆》就是她少女深閨時的作品:“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農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樸素的語言,“劃”,“溜”,“羞”

    ,“倚”,“嗅”,幾個字就把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的青春活力,好奇,嬌羞,還有一絲調皮都表現的淋漓盡致,逼人的才氣,把當時很多名家前輩驚得瞠目結舌。

    李清照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對賭術也很有研究,自創遊戲《打馬》(據說是麻將的前身)還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一篇叫《打馬賦》,一篇叫《打馬圖經》,寂寞的時候還會小賭一把。宋朝是禁止賭博的,被官府知道會打一百軍棍,可李清照不管這些,總偷偷的賭,並且逢賭必贏,手氣絕佳。跟趙明誠結婚後,二人常賭,賭《金石錄》,哪頁寫的什麼內容,然後罰酒罰詩,玩的不亦樂乎。李清照曾說:“餘性喜博,凡所謂博者,晝夜每忘寢食”

    玩得飯都忘吃了。

    除了喜歡玩之外,李清照跟別的大詩人一樣,也好喝酒,在宋代,喝酒是一種文化象徵,不論男女,這是當時的一種生活方式。李清照也喜歡喝,而且喜歡喝那種“扶頭酒”

    就是烈酒,可她雖愛喝,卻並不擅長喝。賭博是逢賭必贏,喝酒是逢喝必醉。但李清照喝酒是真能帶來創作靈感與激情的,跟李白一樣,酒後總能寫出好做品。酒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具有獨特的藝術美,酒使她的作品更加空靈,具有韻味。

    李清照傳世的六十餘首詞中,有二十六首是關於酒的。細品,很有意思。

    在出閣前,她寫的關於酒醉的詩:《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喝得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都,就差沒掉水裡了。

    《如夢令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醉了一宿,天亮了,還問海棠有沒有被風雨打落,少女心總那麼可愛。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鍾已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酒沒喝完就醉了,妝沒卸就睡了,髮髻都睡鬆開了,都是寂寞惹的禍。

    嫁人前喝個沒完,嫁人後還喝。《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

    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

    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新婚的李清照借詠梅自比,先把詩做好了,然後說,在這花好月圓的美好時刻,我們開喝可好?一個可愛調皮的李清照躍然紙上。

  • 15 # 人生在世詩酒花

    李清照,號易安,所以她的詞又被稱為易安詞。宋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名。

    李清照的詞風並不是從始至終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境遇、時代背景的轉變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或清新明麗,活潑俏皮,或纏綿細膩,哀婉動人,亦或沉鬱悲涼,悽楚愁苦。

    下面我們就透過不同時期的作品來感受一下易安詞風的轉變:

    一、天真爛漫的少女時期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初任冀州司戶參軍,後為鄆州教授(縣教育局局長 ),詩詞文章皆俱工緻,受到蘇軾賞識而成為“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而母親王氏,也是出自名門之後,是宋時翰苑名流、最年輕的狀元王拱辰的孫女,“亦善文”。那麼,這樣一個書香門第出生的李清照自然深受浸潤,再加之她聰慧靈秀,所以很早便顯現出她的文學才華。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是自李清照待字閨中少女時期的經典作品,描寫的是一個“蹴罷鞦韆”的生活片段剪影。

    “露濃花瘦”的春日裡,一個女孩子剛剛蕩完鞦韆,慵懶得無暇揉搓纖纖素手,薄汗略微沁透了羅衫。

    “慵整”一詞把女孩因累怠惰的嬌憨躍然於紙上。

    然而下闋的一個“客”字,立刻讓這種“慵”“憨”之態蕩然無存。

    一個陌生男子突然闖入,讓少女慌忙躲避,鞋襪來不及穿好,金釵下滑髮髻散落,一副狼狽姿態。但是女孩心中又很好奇“這個翩翩少年是誰呢?”,於是便有了“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假借嗅青梅的動作,躲在門口偷偷的看著。

    詞人把女孩的心理活動刻畫的十分鮮明,由驚——慌——羞到內心怕見不敢見,不敢見又想見的矛盾心理。

    詞風清新明快,俏皮活潑,可謂妙筆生花。

    二、細膩哀婉的婚後時期

    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左僕射趙挺之第三子,先後出任萊州、淄州知州。古代,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格局中,他們的婚姻是幸運的,算得上伉儷情深,有情人終成眷屬。也正因這樣,李清照才會在與丈夫小別時創作出如此纏綿細膩的相思之作。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詞人以明豔色彩開篇,但是卻表達秋來玉簟寒的意境。本想泛舟疏解愁思,但望雁懷遠,不由想起遠方的丈夫,他是否鴻雁傳書。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既承接上闋的“獨上蘭舟”,又有起興之意,引發詞人所詠之情。“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由己及人,共受相思之苦。“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情緒本就無法化解,剛剛從眉頭隱退,卻又在心中湧起。這種相思正如李煜筆下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寫於李清照與丈夫新婚不久的一次離別,情感細膩真摯,哀怨動人。

    三、國破家亡的南渡時期

    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南宋建立。而此時,趙明誠在去湖州赴任的途中因病去世,面對國破家亡夫死,李清照承受了極大的痛苦,所以她南渡後的作品詞風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聲聲慢》寫於李清照晚年寓居金華時期,年過半百的她,經歷了人生鉅變,在無清新活潑,細膩纏綿的淺斟低唱,而多的是一份沉鬱悲涼。

    開篇十四個疊字連用,似尋覓而又無所得,似希望有所寄託,而所剩又皆是哀婉悽清、孤寂悲涼…在這乍暖還寒之際,即使有酒做伴,也無法抵消這來自心底的寒意。此時的“雁”,似曾相識,但人早已“非昨”,只能空留傷心罷了。

    秋意正濃,菊花正盛。而自己卻一如“昨日黃花”,憔悴枯萎,容顏不在。唐人杜秋娘曾有“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一句,但相較之下,“如今有誰堪摘”更勝一籌。從日暮到黃昏,從“晚來風急”到“梧桐更兼細雨”,“怎一個愁字了得”…戛然而止、欲說還休、言有盡而意無窮…

    四、寫在最後

    李清照的詞,完成了她從懷春少女——多情少婦——沉鬱寡嫗的浮華褪盡,有別於蘇軾的豪放、柳永的世俗、周邦彥的格律而自成一家,形成“易安體”,大有“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之勢,被後世稱讚至今。

  • 16 # 一片紅與紅樓夢

    李清照在詞壇中的藝術風格應該是她抓住了寫作重點:“真情實感”。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她填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特別強調情致。

    有一段日子,丈夫趙明誠赴青州去做地方長官,家中只有李清照一人在家,其寂寞君可想而知。

    她常常在夜中因為自己一個人無法入睡,這個寂寞的黃昏和深夜,讓她腦海中湧現出了無數個感發,所謂感發,就是她在寂寞中因思念親人而心中有所鬱結,泣淚無可告語,遇有景物,觸而發之,形成文字,寫出了讓讀者感人的文章。

    她的最佳代表作之一《醉花陰》,便是在重陽節時,她懷念親人的思緒,這種寂寞中的思緒想排遣也排遣不開,那就喝上兩杯酒吧,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她的思緒非常的煩亂,這漫長的深夜,又怎能入眠。於是提起筆來,把這種無可告語的心情,熔鑄到一首詞中——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灑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任何時代,每一個從事寫作的人,在寫作中,單靠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沒有李清照的“真情實感”,硬拼湊起來的作品,是不會感人的。

    我們應該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比如:寫作構思,自己的精神活動能到達很遠的地方。靜靜思考的時候,便會聯想到數千年之前。其時,容顏開始有所變化的時候,其視線也已經到達萬里之外了。

  • 17 # 靜聽花解語

    李清照在詞壇上的藝術風格是“婉約”與“豪放”兼有。

    說起李清照,自然而然想起三首詩詞:

    一、《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少女情懷。詞中描述一位少女盪鞦韆後的慵懶和身邊景物“露濃花瘦”。突然,家中客人來訪。少女顧不上穿鞋,穿著襪子急著“逃走”了。害羞,怕人,卻又忍不住想看人。於是,倚在門旁,嗅著“青梅”,眼睛卻瞟向客人。

    詞人細緻的觀察,生動、活潑的語言,為讀者勾畫出一位少女“欲看還羞”的純真、好奇的可愛模樣。

    這是李清照前期作品。

    李清照在家和嫁給趙明誠後的生活可謂快樂和幸福的。

    隨著金兵入侵,北宋滅亡,李清照和趙明誠隨之南下。北宋滅亡和丈夫的去世,使李清照的生活、處境和心情急劇轉下。因此,她後期寫的詞多是悲慘、哀婉、感嘆的。

    二、《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她晚年顛簸流離生活的寫照。李清照隨著逃難人一路南下,走過很多地方,居無定所。她諸多藏書、與丈夫一起收藏的金石書畫流逝、被盜或被別人據為己有,再婚被騙……國破家亡壓在一個女子身上。因此,她的詞由浪漫、抒情改為描述現實的心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於是,孤獨,心冷,人憔悴。

    面對南宋王朝的軟弱、妥協和無力抗爭。李清照寫出了具有豪邁、奔放、抒發悲憤、借古諷今的詩。

    三、《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不愧為女中豪傑,短短四句彰顯出她的“大丈夫”情懷:人活著要當“人傑”,死了也要為“鬼雄”,大丈夫要敢於擔當,有所作為。透過歌頌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壯舉,諷刺了南宋統治者苟且偷生、不思進取的可恥行徑。

    李清照,一個弱女子,以纖纖之筆,道出了剛勁有力的豪言壯語,凸顯一個“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豪氣。 

    李清照的是中國詞壇上一顆閃閃發亮的星。前期多寫悠然生活,自然風光,小女子的浪漫和清雅,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李清照後期作品著眼現實,感嘆自己審視身世,憶舊懷鄉,詞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是歷史長河中不可多得女詞人,她巾幗不讓鬚眉,被後人譽為“宋代偉大詞人之一”和“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

  • 18 # 若巖17

    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計程車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聰慧穎悟,才華過人,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生活幸福美滿、思想積極向上,主要描寫她在少女、少婦時期閨中的生活,表現了她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以及與丈夫別離時的愁悶心情。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這首小令語言明白通暢,筆調輕鬆活潑,用“日暮”、“藕花”、“歐鷺”等一系列客觀事物,勾勒出一幅五彩繽紛的荷塘日暮圖,又用“回舟”“誤入”、“爭渡”、“驚起”等動詞,在這幅畫面上渲染上一層迷離動盪的愉悅氣氛。這首詞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平淡樸實,生動有趣。,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率真灑脫的少女。

    南渡後,面對國破、家亡、夫離世的苦難,倍感身世淒涼,李清照開始關注社會現實。她把自己的人生遭遇之感抒發在作品裡,風格突變,詞風變得沉鬱悲苦,平易憂愁。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詞的開頭連用十四個疊字,出奇制勝,蓋過前人,顯示詞人在藝術上高超的才能,大膽創新。歷經戰亂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美好的青春、閒適的生活、美滿的婚姻、親愛的丈夫,她極力在往事的回憶中獲得一點點心靈的慰籍,而現實卻是冷清悽戚的。從前3句中便可感受到詞人無法派遣的愁苦,以及在絕望中痛苦的掙扎,奠定了整個詞的情感基調。聲音抑揚頓挫,可以感受到詞人如泣如訴,欲斷還流,心中堆積的鬱悶。難以言傳的情感,情聲和諧,千迴百轉,幽咽難渲;意境上清冷異常。下面的,乍寒乍暖的天氣,堆積滿地的黃花,院外淒厲的細雨,景物逐漸悽慘,反映了詞人度日如年的境況。無奈,只能發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哀婉的結束了全篇,身世之感,淪落之感盡顯詞中。

  • 19 # 疾風驟雨初歇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李清照字舒朗的風格和結構節奏優美,語言質樸,寓意含蓄(含蓄而不空洞,平淡而不生硬)。

    環境是美麗的(快樂和悲傷都是如此美麗,她善於徒然創造美,例如,有一個美麗的女人在水的一邊迷離而又虛幻,真實與迷離之間的虛幻讓人遐想不休,讓人陶醉)。

    李清照的文字描繪了生動的形象,並透過描繪風景影象來襯托人物的形象,描繪了人物的動態反應心裡,(鳳凰樹甚至還下著毛毛雨,點點滴滴直到黃昏。雨是無盡的愛淚。)和兩者完美結合,無痕跡,清新自然。這些文字李清照在美麗的環境和真實的人物中品味、搜尋和共鳴。

    李清照文質彬彬,不太精緻,諂媚但不真實,無味的詞風變化可以為前後鋪墊,協調和吟誦三聲嘆息,使詩歌內部飽滿,而結構舒朗語言簡潔明快,空間擴大,不臃腫,尤其是長調的跌宕起伏,穿插景物和抒情,往復往復。在一首聖歌和三聲嘆息之間,波浪起伏,音調低沉。李清照雖然說出來,但這些話充滿了情感,讀起來如此柔和,卻又如此有彈性,如此深入人心,令人恐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的話語是真實的、有力的和熾熱的。她用自己的靈魂和鮮血寫著文字。她唱著心中無法消除的真正悲傷,她在藝術地將簡單的思想轉化為對美的超越。

    莫刀不心動,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沒有辦法消除這種感覺。只有當我皺眉時,我才能在心裡感受到它。這是無聲的呼喊和咆哮。詩歌最終是唱出我心中最想說的話。我一唱它,它就會變成一個響亮的聲音。這也是她話語中的激情。

    李清照這些話很簡單,就像當面告訴你,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和感受。雖然它的顏色不豐富,但它的顏色和味道是無窮無盡的。不是故意的,可以說雕刻是自然的。盡其所能。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0 # 雪嫿思良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李清照才氣非凡,通音律、書畫,詩詞文樣樣兼善,是婉約詞派的代表,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曾寫過一篇詞論文章,對於詞體,她有著自己鮮明的觀點。第一點,主張詞的思想內容雅正和語言音律文雅;第二點,主張“詞別是一家”,強調詩詞有別,詞比詩有著更鮮明的音律特點,並且她在詞的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易安體”。

    下面透過李清照的詞來具體分析她的詞風。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中,多處用典,“佳節又重陽”,出處來自王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東籬把酒黃昏後”,出處來自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有暗香盈袖”,這一句更是用典用得深藏不露,出處來自《古詩十九首》的“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重陽節懷人,“半夜涼初透”,含蓄而深沉地寫出了閨中人的孤枕難眠,寂寞惆悵。在這首詞中,也體現出了李清照的詞中特有的一個藝術風格:既有閨中秀,又有林下風。李清照既具有女性細膩纖巧的心思,又具有士大夫清逸高雅的心性和嚮往。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表達出了詞人的無限惜春、惜花之情,展示了女性對大自然瞬息變化的敏感捕捉,以及閨中獨有的淡淡清愁。這一句用偏向口語化的對話組成,卻又道“綠肥紅瘦”,可謂雅俗共賞。這又體現出了李清照的詞中又一大特色:語言清新淡雅又通俗易曉。她的詞善用尋常口語,卻又能與情思、音律巧妙融洽。諸如: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永遇樂》)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

    在經歷了國破家亡、生離死別的磨難後,李清照的詞風也由清麗淡雅轉向了沉鬱哀痛。

    再來看這首詞: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首句七組疊字,可謂前無古人,堪稱絕筆。讀來給人一種咬著牙說出來的感覺,把這種寒冷悽苦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在音律上形成抑揚頓挫的聲調,讀起來有長吁短嘆之感,也娓娓動聽。這體現在藝術風格上便是:李清照精於音律,她十分善於將語言變化與聲情、詞情相結合,達到了表達情感的藝術極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一個文化學歷不高的人怎麼在未來的三五年社會劇烈變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