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從一張壁畫說起,它是西安乾陵的陪葬品,唐章懷太子墓,自從發現之日起,它就成了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沒錯,它就是客使圖,這幅畫構圖極為精美,尤其人物表情極為生動傳神,壁畫描繪了前來大唐朝賀的外國使節,這樣場景的壁畫,迄今為止就發現這麼一幅,其實藝術價值是一個原因,它能成為鎮館之寶,還因為它是1000多年前一樁驚天謎案的見證,哪樁謎案呢,就是他的墓主人章懷太子被殺之謎,章懷太子又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我們知道武則天一家絕對是帝王之家,一家有五人做過皇帝,而唯獨李賢,雖然一度被封為太子,但始終沒跨過最後一步,當上皇帝,相反最後是慘死異鄉,那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被逼自殺的,也可說是自殺,那是誰比他自殺的呢?舊唐書上這樣寫道:文明元年,則天臨朝,領左金吾將軍秋神勣,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愈,神勣遂別於別室,逼令自殺,可見史料中說的很明確,這李賢是被武則天派去的使者逼死的,當然一個使者不敢殺皇子,所以歷史上歷來都以為,李賢是被武則天逼死的,那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的話,她為何要殺自己兒子呢?如果不是,那這個章懷太子又是怎麼死的呢?而國寶客使圖又跟這樁謎案有什麼關係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章懷太子李賢,21歲被封為太子,但只在太子位置上當了5年,公元648年因私藏盔甲,被告謀反,就被武則天流放到巴州,四川的一個偏遠之地,而在第二年李賢就死了,享年29歲,那麼武則天為何要逼死自己兒子,是因為他不學無術,失德失志,任性胡為嗎?那當然不是,相反在歷史學家眼中李賢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兩個好太子之一,舊唐書記載了唐高宗李治的對還在孩童時期的李賢的誇讚:此兒以讀得《尚書》《禮記》《論語》,通古詩賦復十餘篇,遂記不忘。這段就是說這個李賢從小就是個學霸,有著過目不忘得本領,所以唐高宗也是一直細心栽培李賢。就在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李賢被封雍王,讓他輔佐他的哥哥李宏,也就是當年的太子處理政務,因為李宏從小就體弱多疾,一來可以減輕太子壓力,二來可以鍛鍊李賢,可以看出,唐高宗早有打算讓李賢接替太子的意味,到了上元2年,李宏病逝,果然李賢順利的當上了太子,那麼當上太子之後,李賢有怎樣的表現呢?舊唐書也有記載,說唐高宗在巡視期間,李賢監國,他對政務非常用心,不僅細心聽取大臣的建議,同時還非常關心百姓,此外他還很用心學習,在忙也要擠出時間來,苦讀古人經典,總之監國期間,李賢做事是盡心盡力,讓父親唐高宗非常滿意。而且最讓唐高宗滿意的是在當太子期間,李賢召集了以幫學者,對後漢書進行了批註,這就是著名的章懷注。所以說李賢是歷史上著名的好太子,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個好太子,那麼後來怎麼會被廢,又會被殺呢?它到底隱藏了怎樣的真相?我們分兩塊來說:
章懷太子被廢,和一個叫明崇嚴的人有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說這個唐高宗身體越來越差,這時就有人向武則天推薦了一個術士,他他能幫皇帝調理身體,這名術士就是明崇嚴,說來也怪,在這個明崇嚴的調理下,這個李治的身體確實有所好轉,所以明崇嚴深得李治和武則天的信任,直到有一天,這個明崇嚴就對武則天說他還會看相,武則天有興趣的說,你看看我這幾個兒子怎麼樣啊?那麼明崇嚴怎麼說的呢?新唐書這樣說:崇嚴言,英王類太宗,而相王貴,賢聞,惡之,英王就是當時的李賢,說李顯像唐太宗李世民,而相王李旦,有富貴相,而太子李賢不堪承嗣,就是說李賢不適合繼承皇位,所以這個李賢很討厭這個明崇嚴,但不久後,這個明崇嚴卻被人殺了,被誰殺的呢?不知道,一直沒抓到兇手,但武則天一直懷疑是李賢乾的,因為明崇嚴不是說過李賢壞話嗎,她也知道李賢很討厭這個人,於是就派人去搜,這一搜就搜出了一樁驚天大案,資治通鑑這樣說於東宮馬坊搜的皂甲數百領,以為反具。這個就是太子被廢的起因,因為當時任何人私藏兵甲,一律以謀反論處,這在這時武則天又找到了李賢謀反的人證,資質通鑑這樣說:道生款稱,太子使道生殺崇嚴,前面說了在明崇嚴的調理之下,高宗李治身體越來越好,但是李賢卻把他殺了,這不是把老爹的救命稻草給扯了嗎?他不就是想老爹早死自己好即位嗎,人證物證具在,所以李賢最終被廢。
公元684年,也就是李賢被指謀反的第四年,唐高宗李治駕崩,老三李顯即位,這就是唐中宗,可是李顯當了55天的皇帝,就被他母親武則天給廢了,老四李旦就成了傀儡皇帝,當時完全掌握大權的武則天,史料記載,她做了兩件事,第一是把李顯發忘湖北做了廬陵王,第二件就是派左金吾將軍去湖北前往巴州逼死了李賢,有人就說了,史料不是已經說了是武則天派人去逼死李賢的嗎?那怎麼會是個謎案呢?這裡就要說到著名的史學家兼文學家郭沫若的考證了,郭沫若說了雖然武則天派人前往巴州,風使殺之,因為聽說李賢要造反,所以殺了他,但是同樣作為史料,新舊唐書裡《章懷太子傳裡》卻沒有這四個字,那麼作為資治通鑑的司馬光,他是怎麼知道武則天風使殺之的呢?我們認為司馬光說這話是沒有根據的,那麼武則天派人去巴州幹什麼呢?他認為是想讓李賢回京師i,重新啟用,只不過在這個當口,有人設下陰謀,這人是誰呢?唐朝有人寫了本書,叫朝野金載,郭沫若根據書裡的事實推測,使壞的這個人,就是當時的中書令裴炎,根據推測裴炎是讓去巴州那個人誤解了武則天的意思,以為是要殺李賢,而李賢也以為母親容不下他,所以就自殺了,這就是章懷太子成為謎案的由來。但是有學者認為郭沫若這種推測有點牽強,為什麼?首先武則天為為了權力,可以六親不認,是大家公認的,早年為了陷害王皇后,他不是殺了自己女兒嗎,在殺個兒子也不奇怪,而且當年的局勢武則天不可能容得下李賢,因為中宗李顯登基是公元684年,55天后被廢,然後是睿宗上臺,但是睿宗被廢,武則天君臨天下又是那一年呢,也是公元684年,也就是說同一年裡李家唐王朝換了三個皇帝,說明什麼,說明唐高宗死了過後,武則天對登基是迫不及待,但是他身邊危機四伏,因為當時得軍隊還掌握在李家皇族的手中,只要她貿然登基,只要有人反對,這個人又很有威望那局勢會怎麼樣?所以她必須除掉這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沒錯就是前太子李賢,所以風傳李賢造反,進而逼死李賢,不過是武則天為了下一步登基做準備。
後來武則天死了過後,睿宗重新即位,也就是李賢死後得27年,才得以恢復李賢皇太子得身份,加封諡號章懷,這才有了章懷太子的稱號,又對李賢墓進行重新修整,而客使圖就是重新修整加上去的。
說的這裡,我認為章懷太子極有可能就是武則天殺的。
純屬個人觀點
我們先從一張壁畫說起,它是西安乾陵的陪葬品,唐章懷太子墓,自從發現之日起,它就成了陝西曆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沒錯,它就是客使圖,這幅畫構圖極為精美,尤其人物表情極為生動傳神,壁畫描繪了前來大唐朝賀的外國使節,這樣場景的壁畫,迄今為止就發現這麼一幅,其實藝術價值是一個原因,它能成為鎮館之寶,還因為它是1000多年前一樁驚天謎案的見證,哪樁謎案呢,就是他的墓主人章懷太子被殺之謎,章懷太子又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我們知道武則天一家絕對是帝王之家,一家有五人做過皇帝,而唯獨李賢,雖然一度被封為太子,但始終沒跨過最後一步,當上皇帝,相反最後是慘死異鄉,那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被逼自殺的,也可說是自殺,那是誰比他自殺的呢?舊唐書上這樣寫道:文明元年,則天臨朝,領左金吾將軍秋神勣,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愈,神勣遂別於別室,逼令自殺,可見史料中說的很明確,這李賢是被武則天派去的使者逼死的,當然一個使者不敢殺皇子,所以歷史上歷來都以為,李賢是被武則天逼死的,那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的話,她為何要殺自己兒子呢?如果不是,那這個章懷太子又是怎麼死的呢?而國寶客使圖又跟這樁謎案有什麼關係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章懷太子李賢,21歲被封為太子,但只在太子位置上當了5年,公元648年因私藏盔甲,被告謀反,就被武則天流放到巴州,四川的一個偏遠之地,而在第二年李賢就死了,享年29歲,那麼武則天為何要逼死自己兒子,是因為他不學無術,失德失志,任性胡為嗎?那當然不是,相反在歷史學家眼中李賢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兩個好太子之一,舊唐書記載了唐高宗李治的對還在孩童時期的李賢的誇讚:此兒以讀得《尚書》《禮記》《論語》,通古詩賦復十餘篇,遂記不忘。這段就是說這個李賢從小就是個學霸,有著過目不忘得本領,所以唐高宗也是一直細心栽培李賢。就在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674年,李賢被封雍王,讓他輔佐他的哥哥李宏,也就是當年的太子處理政務,因為李宏從小就體弱多疾,一來可以減輕太子壓力,二來可以鍛鍊李賢,可以看出,唐高宗早有打算讓李賢接替太子的意味,到了上元2年,李宏病逝,果然李賢順利的當上了太子,那麼當上太子之後,李賢有怎樣的表現呢?舊唐書也有記載,說唐高宗在巡視期間,李賢監國,他對政務非常用心,不僅細心聽取大臣的建議,同時還非常關心百姓,此外他還很用心學習,在忙也要擠出時間來,苦讀古人經典,總之監國期間,李賢做事是盡心盡力,讓父親唐高宗非常滿意。而且最讓唐高宗滿意的是在當太子期間,李賢召集了以幫學者,對後漢書進行了批註,這就是著名的章懷注。所以說李賢是歷史上著名的好太子,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個好太子,那麼後來怎麼會被廢,又會被殺呢?它到底隱藏了怎樣的真相?我們分兩塊來說:
被廢:章懷太子被廢,和一個叫明崇嚴的人有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說這個唐高宗身體越來越差,這時就有人向武則天推薦了一個術士,他他能幫皇帝調理身體,這名術士就是明崇嚴,說來也怪,在這個明崇嚴的調理下,這個李治的身體確實有所好轉,所以明崇嚴深得李治和武則天的信任,直到有一天,這個明崇嚴就對武則天說他還會看相,武則天有興趣的說,你看看我這幾個兒子怎麼樣啊?那麼明崇嚴怎麼說的呢?新唐書這樣說:崇嚴言,英王類太宗,而相王貴,賢聞,惡之,英王就是當時的李賢,說李顯像唐太宗李世民,而相王李旦,有富貴相,而太子李賢不堪承嗣,就是說李賢不適合繼承皇位,所以這個李賢很討厭這個明崇嚴,但不久後,這個明崇嚴卻被人殺了,被誰殺的呢?不知道,一直沒抓到兇手,但武則天一直懷疑是李賢乾的,因為明崇嚴不是說過李賢壞話嗎,她也知道李賢很討厭這個人,於是就派人去搜,這一搜就搜出了一樁驚天大案,資治通鑑這樣說於東宮馬坊搜的皂甲數百領,以為反具。這個就是太子被廢的起因,因為當時任何人私藏兵甲,一律以謀反論處,這在這時武則天又找到了李賢謀反的人證,資質通鑑這樣說:道生款稱,太子使道生殺崇嚴,前面說了在明崇嚴的調理之下,高宗李治身體越來越好,但是李賢卻把他殺了,這不是把老爹的救命稻草給扯了嗎?他不就是想老爹早死自己好即位嗎,人證物證具在,所以李賢最終被廢。
被殺:公元684年,也就是李賢被指謀反的第四年,唐高宗李治駕崩,老三李顯即位,這就是唐中宗,可是李顯當了55天的皇帝,就被他母親武則天給廢了,老四李旦就成了傀儡皇帝,當時完全掌握大權的武則天,史料記載,她做了兩件事,第一是把李顯發忘湖北做了廬陵王,第二件就是派左金吾將軍去湖北前往巴州逼死了李賢,有人就說了,史料不是已經說了是武則天派人去逼死李賢的嗎?那怎麼會是個謎案呢?這裡就要說到著名的史學家兼文學家郭沫若的考證了,郭沫若說了雖然武則天派人前往巴州,風使殺之,因為聽說李賢要造反,所以殺了他,但是同樣作為史料,新舊唐書裡《章懷太子傳裡》卻沒有這四個字,那麼作為資治通鑑的司馬光,他是怎麼知道武則天風使殺之的呢?我們認為司馬光說這話是沒有根據的,那麼武則天派人去巴州幹什麼呢?他認為是想讓李賢回京師i,重新啟用,只不過在這個當口,有人設下陰謀,這人是誰呢?唐朝有人寫了本書,叫朝野金載,郭沫若根據書裡的事實推測,使壞的這個人,就是當時的中書令裴炎,根據推測裴炎是讓去巴州那個人誤解了武則天的意思,以為是要殺李賢,而李賢也以為母親容不下他,所以就自殺了,這就是章懷太子成為謎案的由來。但是有學者認為郭沫若這種推測有點牽強,為什麼?首先武則天為為了權力,可以六親不認,是大家公認的,早年為了陷害王皇后,他不是殺了自己女兒嗎,在殺個兒子也不奇怪,而且當年的局勢武則天不可能容得下李賢,因為中宗李顯登基是公元684年,55天后被廢,然後是睿宗上臺,但是睿宗被廢,武則天君臨天下又是那一年呢,也是公元684年,也就是說同一年裡李家唐王朝換了三個皇帝,說明什麼,說明唐高宗死了過後,武則天對登基是迫不及待,但是他身邊危機四伏,因為當時得軍隊還掌握在李家皇族的手中,只要她貿然登基,只要有人反對,這個人又很有威望那局勢會怎麼樣?所以她必須除掉這個人,這個人是誰呢?沒錯就是前太子李賢,所以風傳李賢造反,進而逼死李賢,不過是武則天為了下一步登基做準備。
後來武則天死了過後,睿宗重新即位,也就是李賢死後得27年,才得以恢復李賢皇太子得身份,加封諡號章懷,這才有了章懷太子的稱號,又對李賢墓進行重新修整,而客使圖就是重新修整加上去的。
說的這裡,我認為章懷太子極有可能就是武則天殺的。
純屬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