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佛本無我菩提一心

    元順帝會設計龍舟,會造計時器,還會編排舞蹈,人稱魯班天子。

    在位期間,宰相脫脫總編了遼金宋三史,所謂盛世修史大概就是如此。

  • 2 # 樂享百態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進入至正時代,元惠宗“圖治之意甚切”,脫脫為挽回元朝統治危機,亦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史稱“脫脫更化”。脫脫恢復了科舉制度,頒行《農桑輯要》,整飭吏治,徵召隱逸,蠲免賦稅,開放馬禁,削減鹽額,編修遼、宋、金三史,實行儒治,包括開經筵與太廟四時祭、親郊祭天、行親耕禮等活動。在元惠宗的勵精圖治與脫脫的勤勉能幹之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現迴光返照的局面,在伯顏時代受壓抑的漢族儒生也為之振奮,當時的歐陽玄寫道:“至正賓興郡國賢,威儀重見甲寅前。杏園花發當三月,桂苑香銷又七年。豹隱山中文澤霧,鵬搏海上翼垂天。明時禮樂須奇俊,莫道儒生自聖顛。”

    元末明初文人權衡:“帝在位三十六年,當元統、至元間,帝受制權臣,相繼或死或誅,帝恐懼之心弛,而寬平之心生……向使庚申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則終保天下,何至於遠遁而為亡虜哉!……庚申帝豈昏愚者哉?觀其欲殺是人也,未嘗不假手於人,外為不得已之狀,內實行其欲殺之志。其問甲則曰:‘乙與汝甚不許也。’問乙則曰:‘甲與汝甚不許也。’及甲之力足以去乙,則謂甲曰:‘乙嘗欲圖汝,汝何不去之也?’乙之力足以去甲,則亦如是焉。故其大臣死,則曰:‘此權臣殺我也。’小民死,則曰:‘此割據弄兵殺我也。’人雖至於死,未嘗有歸怨之者,豈昏愚者所能為之也?……庚申帝豈優柔不斷者哉?自至正改元以來,凡權臣赫赫跋扈有重名者,皆死於其手,前後至殺一品大官者,凡五百餘人,皆出指顧之間,而未嘗有悔殺之意,此豈優柔不斷者所能哉!然則竟以何者而失天下?曰:由其陰毒故也。且自古有天下之君,蒞九五之位,惟秉陽剛之德、總攬陽剛之權者,為能居之。若操陰毒之性者,適足亡天下耳!”

    清朝宗室昭槤在《嘯亭雜錄》:“元順帝亡國之君,無足置議,然有二三政事遠勝前人者。巴延擅權,舉國依附,帝能識托克托於行間,密與之謀,一旦立解兵柄,貶謫遠方,頗有英颯之姿。明宗被弒多年,帝首發其逆謀,將雅爾特爾穆子孫鹹置於法。雖遷逼太后,謀害皇弟,不無太忍,然較唐敬宗敬禮陳宏敬,明天啟之不究詰方從哲、崔文升,反將劾奸諸臣屈陷成獄者,不啻霄壤矣。又能任漢人賀惟一為相,改革蒙古勳臣專擅之風,亦良能也。”

    清朝史學家邵遠平《元史類編》:“絕人巧智,惟事荒恣;綱紀懈弛,用殄厥世;稗史所稱,非明宗嗣;附會詔書,事近曖昧。”

    清朝史學家曾廉《元書》:“世有畏其子之悍戾而柔之以秘密佛法者乎?昔隋煬父子相忌,至死而俱不悟,可哀也。寵妾驕子,目羸豕蹢躅之戒而忘為潛龍,至於屠戮將相,擅興兵戎,脫脫、太平因是隕身喪家,而激孛羅、擴廓之闢,如人之有肢體,而構之傷殘,雀彀未成而社稷墟矣。然以禿魯帖木兒之言,殺合麻、雪雪,而曾不察廢立之謀之出自宮闈也。則帝亦諺所謂莫知苗碩者也。猶復徘徊塞下,考終沙漠,非不幸矣。”

    清代蒙古族史學家拉喜彭斯克:“在漢籍中將元朝的滅亡說成是在順帝手中,愚昧的我不那麼認為。……現在可汗沒像漢獻帝那樣沒落,沒像晉惠帝、晉愍帝那樣被敵人俘殺,亦沒像宋徽宗、宋欽宗那樣被別人虜獲,而是以身逃出鎮守蒙古國,所以怎能說是元朝滅亡了呢?……應該寫成順帝失去漢國而鎮守蒙古國,繼續傳承元朝。……那時,所謂漢國是被我們虜獲的國家,如果坐鎮大都而死,就像上述幾位皇帝一樣成為恥辱。如果死亡,蒙古國的傳承將會被斷破成亂,成為漢國的戰利品。因此,不關心蒙古國而守住漢國從而捨棄生命有何用?……如至正時期,蒙古人的英勇沒有衰弱,漢人的英雄亦沒有增加,而且漢地變亂的時候亦沒有從北方來蒙古兵進行作戰,而是阿魯輝帖木兒反叛了。此即由於順帝失德而眾人之心變壞之徵兆,由此觀之,要想永久打消對權力的驕傲須勤於德事,眾皆知之。……明太祖皇帝作為臣民而背叛自己的主上,所以無法逃避破壞綱常倫理的謀叛大罪。”

    清末民初史學家屠寄《蒙兀兒史記》:“帝沖齡踐阼,頗能尊師重道,自誅伯顏,躬裁大政,一時有中主之目。久之暱比群小,信奉淫僧,肆意荒嬉,萬幾怠廢,宮庭褻狎,穢德章間。遂令悍妻幹外政之柄,驕子生內禪之心,奸相肆蠹國之謀,強藩成跋扈之勢。九重孤立,威福下移,是非不明,賞罰不公,水旱頻仍,盜賊滋起。人心既去,天命隨之矣。

    民國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惠宗自以新意制宮漏,奇妙為前所未有,又曉天文災異。至元二十二年,自氣起虛後,掃太微垣,臺官奏山東應大水。帝曰:‘不然,山東必隕一良將。’未幾,察罕帖木兒果為田豐所殺。其精於推驗如此。乃享國三十餘年。帝淫湎於上,奸人植黨於下,戕害忠良,隳其成功。迨盜賊四起,又專務姑息之政,縻以官爵,豢以土地,猶為虎傅翼,恣其摶噬。孟子有言:安其危,而利其災,樂其所以亡者。嗚呼,其帝之渭歟!然北走應昌,獲保餘年;視宋之徽、欽,遼之天祚,猶為厚幸焉。”

    美籍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順帝是有權能的政客,適於生存,富於彈性,願意將就妥協,擅長利用一個人物或一種機構去平衡另一人物或因素。例如他自己好佛而主持佛教的各種儀節,卻又經常出席經筵聽儒臣講解詩書。在他手下蒙古人和色目人佔上風,他卻援引一個漢人賀惟一做御史大夫和左丞相。賀說這些職位依成例只有蒙古人能任就,皇帝則賜賀蒙古姓名太平,一定要他居此職位,並且詔省臺官兼用南人。他的本紀裡也看不出任何偏激的言辭。他對臣下的諫勸接納與否,也不追究進諫人,我們想象以當時宮廷處境之艱難,妥歡帖睦爾只能將就現實。他固然沒有領導能力,可是不是他的機警圓滑,也決難在位如是之久。”

    歷史學家邱樹森:“妥歡帖睦爾登上皇帝寶座,從他自己掌權開始,近30年政治生涯中,似乎判若兩人:第一個妥歡帖睦爾是與脫脫組合在一起的,給歷史上留下了一度是有生氣的、立志革除弊政的、有作為的年輕皇帝的形象,另一個妥歡帖睦爾是與哈麻、搠思監組合在一起的,這是一個荒淫無度、昏庸無能、製造內亂的昏君。”

    歷史學家雷慶:“順帝是一個由好變壞的皇帝,應該有所肯定,也應該有所否定,不能用‘昏庸不堪’一詞作為他整個一生的評價。”

    歷史學家張朋:“作為元朝在位時間最長,且被《元史》記載為亡國昏君的元順帝,對於亡國的確難辭其咎。但他在元朝發展中就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容抹煞的。”

  • 3 # 譚天說帝

    元順帝雖然導致了亡國的出現,但是人家對於歷史還是有著很大的貢獻的。

    1、元順帝在位期間,剷除了權臣伯顏,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糾正之前造成的暴政,一定程度緩和了社會矛盾。

    2、他還恢復了科舉取士,由他實施下來的科舉制度,推進了政權的漢化。

    3、他還推崇程朱理學,使得民族矛盾得到緩解,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士及第的。

    4、經濟上,減輕農民的賦稅,緩解社會負擔。

    5、元順帝在治理水患方面也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繼位後就下定決心要治理黃河,並下令記載和總結方法,一定程度是解決了黃河沿岸老百姓的顧慮。

    6、元順帝還是個建築師。

    7、他在天文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8、主持編寫宋、金、遼史。

    10、平反昭雪一批冤獄;

    11、編篡《至正條革》。

    12、逃至漠北,中原得以安定!

  • 4 # 大碗說史

    元順帝是元朝在位時間最的皇帝,執政將近30年,《元史》記載他為亡國昏君,對於亡國的確難辭其咎,但他在元朝發展中就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容抹殺的。至正更化,起用脫脫當政,實行一系列改革,對歷史貢獻最大一條是主持編寫了宋、金、遼三史。

  • 5 # 禾風之戀

    元惠宗,又叫元順帝,1320年出生,於1370年在應昌去世,名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他是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時間是1333年6月~1370年5月23日。

    本來,元惠宗妥歡帖睦爾十三歲登基之時,元朝的興盛時代早已成為過眼煙雲。從元成宗鐵穆耳死後到他即位的二十六年間,朝廷竟換了九個皇帝,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要散架子的爛攤子。政局風雨飄搖,到手的皇權,來之不易。作為天子,理應力挽狂瀾,致力於國家中興,元惠宗卻一任朝權旁落。當時,朝中大臣結黨拉派,爭權奪利;地方官員互相勾結,魚肉百姓;元朝軍隊腐化墮落,尋歡作樂;廣大人民則飢寒交迫,流離失所。農民戰爭的暴風驟雨即將來臨。元惠宗卻把大權轉手交給右丞相聰聰,自己開始深居宮中,過起了聲色犬馬的生活。

    他寵信的是宮中宿衛哈麻。哈麻是怎樣一個人呢?原來,他的母親曾經是順帝之弟寧宗的乳母。因為這層關係,哈麻的父親和哈麻兄弟都得以在宮中擔任職位。口才出眾的哈麻尤其受惠宗寵幸,兩人關係頗為親密,親密到了肉麻的程度。哈麻為了迎合他喜歡玩樂的心理,暗中向他推薦了一人教他學淫術,一群男女赤裸,一塊淫亂,令惠宗極為著迷,整日沉溺其中。另外,在哈麻的建議下,惠宗在皇親國戚中選了十個人,稱為"十倚納",在宮中學練秘宗法。這"十倚納"與他在皇宮中跟眾多美貌女子都脫光衣服,醜態穢行令人不堪入目。惠宗則日夜以此為樂。後來,淫行越演越烈,惠宗竟下令在避暑地上都修建穆清閣,設密室數百間,強擄民間美女入住,以供他與"狐朋狗友"們夏季避暑享受之用。他親手設計了長120多尺的龍舟,經常乘舟在宮苑湖內往來遊戲。舟行時龍首、眼、爪、尾一齊擺動,他坐在舟裡宛如天神在天宮中巡行。

    惠宗還選了十六名宮女,稱之為"十六天魔",身披纓絡,頭戴佛冠,赤腳露臍,表演擺臀扭胯的天魔舞,供他與親信們觀賞。為了與天魔舞女廝混,惠宗讓人在宮中秘密挖掘地道。歌舞之後,惠宗就與這些天魔舞女在地道里以盡淫興。惠宗對寵愛的舞女,則不吝嗇資財,大肆賞賜,甚至傾盡了府庫積粟也在所不惜。而文武百官的俸祿,則僅僅支給茶紙等雜物,弄得朝野上下,一片怨聲。

    至正十八年五月,紅巾軍起兵一直打到距京城120裡的地方,惠宗這才驚慌失措,朝中亂成一團。幸而,紅巾軍一部內訌,另一部被鎮壓,妥歡帖睦爾才保有半壁江山,得以苟延殘喘。

    另一支起義軍在朱元璋領導下趁機崛起,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明朝大將徐達率大軍兵臨城下,妥歡帖睦爾在深更半夜裡,率后妃、太子及大臣們慌忙出逃,奔向上都。八月,徐達大軍乘勝追擊,攻入上都,惠宗又逃往應昌,1370年5月23日,在應昌病死。至此,元帝國葬送在了這個荒於遊宴,溺於聲色的昏君手中。

    元惠宗退至上都(內蒙古正藍旗境)之後,元朝繼續保持著政權,這個政權史稱"北元"。元惠宗死後,其子愛猷識裡達臘在哈拉和林繼位,史稱元昭宗。他是北元的第二位皇帝。這個政權又苟延殘喘維持了29年,合法的元朝皇帝不復存在了,蒙古各部又回到了爭奪蒙古帝國大汗寶座的紛爭當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元惠宗死後的廟號本來叫惠宗。明太祖朱元璋卻因為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不斷地退卻,疲於應戰,所以又給其加號為順帝。

    作為末代皇帝,就算是有些許想法,但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後改朝換代,那身故後肯定只有壞沒有好評了,最大的貢獻恐怕就是讓漢人重掌了河山。

    [引自舊聞新知]

  • 6 # 珂珂愛好歷史

    元順帝1320.5.25—1370.5.2,廟號惠宗,是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在位37年。

    我個人認為元順帝對中國古典文化尤其是歷史文化還是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的。1343年,他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脫脫(後改由阿魯圖)主持,於1345年修成。另外,現在有一種說法:《水滸傳》可能是由元順帝組織漢人史官編纂的,“施耐庵”有可能是元順帝的筆名或說是編輯組委會成員中的某一人名。

    總的來說,元順帝雖然算是一個昏君,但是他也是做出了一些貢獻的。

  • 7 # 小滿豫看文化歷史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3日),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生母是邁來迪。

    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於察合臺汗國境內,天曆二年(1329年)元明宗繼位後回到元朝,不久後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將妥懽帖睦爾流放到高麗大青島與廣西靜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寧宗相繼駕崩後,妥懽帖睦爾被太后卜答失裡下令迎回,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八日即位於上都。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廟號惠宗[1],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為其上尊號為“順帝”,民間又稱其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元順帝是一個賢德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士,實施“至正新政”等一系列改革。他的這些努力為挽救末期的元朝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最終還是抵擋本來朝代發展的潮流。因為無法全面解決農民的生存問題,而被起義。最後,明朝代替了元朝。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是元明宗的長子,元寧宗的長兄。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於察合臺汗國境內,其父元明宗即位後,被迎回元朝,但不久元文宗毒死元明宗,妥懽帖睦爾也就作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先後被流放到高麗和廣西。然而命運卻彷彿在開一個天大的玩笑,元文宗、元寧宗相繼去世後,皇位虛置,在各種政治勢力的鬥爭和妥協中他最終被選為繼承人,由太后卜答失裡下令迎回,並在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於上都。

    元順帝即位時,只有十三歲,面對錯綜複雜的朝局,他不得不學會妥協。比如,答應已被尊為太皇太后的卜答失裡,以後傳位給她的兒子。比如,接受明宗舊臣的進言,重用伯顏,元王朝由此進入伯顏專權的時代。而順帝本人只好深居宮中,韜光養晦。

    幼年元順帝

    伯顏雖是位專斷權臣,不過他還是試圖有所作為的。比如,建議改元“至元”,意在重現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的那種盛世;比如,減少宮廷支出,減輕賦役稅收,增加對各地的賑濟。但也是他,禁止漢人參政,取消科舉,禁止漢人學習蒙古語。伯顏對漢人政策的激進,不僅加深了民族矛盾,也使得順帝對他更加不滿。

    終於,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元順帝和他的親信大臣脫脫抓住了伯顏出獵的機會,果斷髮動了政變,伯顏被罷黜免官。自此以後,專斷權臣的勢力得到清理,元順帝真正開始掌握大權。在罷黜伯顏的過程中,順帝親自發號施令,進行決策,開始展露出他的帝王才能。罷黜伯顏之後,順帝還對文宗的勢力加以整肅,比如,將太皇太后遷往別地,以削弱其影響力。這些舉措都充分加強了順帝的權力,為他接下來的一系列作為奠定了基礎。

    元順帝作為元朝最後一位皇帝,雖然早年也曾銳意圖進,然而他最終無力挽狂瀾於既倒。他接手的是一個潛伏著各種危機的王朝,如何治理國家以緩和矛盾和解決問題一度是他不得不直面的。可惜的是,深層的原因並不像表面那麼容易察覺,龐大的蒙元組織也並沒有真正在漢地建立起牢固的基礎,處理好蒙漢矛盾和治理好國家始終是不可及的政治理想。由此,迴歸草原和馬背,不能不說是他的宿命。

    元順帝所做的努力和真實複雜的本人一樣漸漸被歷史過濾和淡忘,倒是那些“魯班天子”的設計創造還在坊間熱談裡流傳。這可真是讓人感慨。

  • 8 # 漫談文史八卦

    元順帝,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清刊《元史》、清《續資治通鑑》改翻譯為託歡特穆爾,元朝廟號為惠宗,明朝諡號順皇帝,又稱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是元朝北遁前最後一位皇帝。他在位時間是1333年7月19日至1370年5月27日,在位37年。

    他在位期間,鼓勵並加強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當時羅馬教皇遣大主教在中國推廣天主教。元順帝派遣留住在中國的佛朗國人安德烈等十五人回訪歐洲。羅馬教皇派遣以馬黎諾里為首的代表團再次回訪中國,受到元順帝的熱情接待。至元四年(1338年),元順帝接受了德里蘇丹國的訪問。

    至元六年(1340年),元順帝消除右丞相伯顏專權隱患後,得以親政。在此期間,他恢復了科舉制度,大興國字監,推行機制更新,鼓勵經筵教育,提拔了以歐陽玄為代表一批儒臣,自己也虛心納諫,史稱“至正新政”。這些措施促進了元朝文化發展,使朝政氣象為之一新,政治趨於清明。

    此外,元順帝在位前期下詔讓漢人編修遼金宋三代歷史,對籠絡漢族知識分子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開放馬禁,減輕鹽稅,免除老百姓其它的賦稅,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至正四年(1344年),中書右丞相脫脫以病辭官。脫脫辭官後,元順帝繼續推行了以廉政建設為中心的一些改革措施,如頒行《至正條格》、制定薦舉守令法、派遣24名官員巡視各地以求肅清吏治,改變元朝官場腐敗的現狀。他的做法為完善我國封建社會律法體系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無論元順帝付出多少努力,元朝這座大廈已經腐朽到骨子裡,加上黃河水患、旱災、瘟疫暴發,民不聊生,暴發了紅巾軍起義。至正二十八(1368)年八月初二日(9月14日),明朝軍隊從大都的齊化門攻城而入,元朝正式退出中原。元順帝也於洪武三年五月二日(1370年5月27日)因痢疾在應昌城(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去世。

    綜上所述,雖然元順帝是元朝末代皇帝,但不可否認他在繼位初期也曾努力變革,做出過一些貢獻。只是,歷史的車輪終究會繼續向前,一個國家機器太腐朽終究會被淘汰!

  • 9 # 影視TV小書童

    元順帝昏聵無能的元代末帝

    人物簡介: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為“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生母是聖裔邁來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於察合臺汗國境內,天曆二年(1329年)元明宗繼位後回到元朝,不久後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將妥懽帖睦爾流放到高麗大青島與廣西靜江(今桂林)。元文宗、元寧宗相繼駕崩後,妥懽帖睦爾被太后卜答失裡下令迎回,至順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於上都。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

    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廟號惠宗 ,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為其上諡號為“元順帝”,民間又稱其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 10 # 曾經的阿楚

    這位皇帝對歷史貢獻很大,卻因為亡國,被後世辱罵千年

    人們的印象中,亡國之君必然是昏庸無能之人,在後世也不會有很好的名聲,誠然,中國的歷史上,由於昏庸導致誤國的帝王不在少數,但是亡國卻並非是因為昏庸。今天要說的這位皇帝對歷史貢獻很大,卻因為亡國,被後世辱罵千年。

    這為皇帝就是元朝的元順帝。元順帝即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在蒙古語裡面是“鐵鍋”的意思,正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把元朝的滅亡全都歸罪於他,就相當於給他甩了一口大鐵鍋。只是這口鍋元順帝不背也得背了。

    導致元朝的滅亡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元順帝作為最後的統治者,自然脫不了干係,那麼除了元順帝這一直接原因之外,還有其他的根本原因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我們都知道元朝是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國家,這與元朝統治者崇尚征服有著分不開的關係,據統計,元朝在歷史上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但是沒有戰爭的年份加起來也就只有區區22年。長期的戰爭意味著勞民傷財,就是這個國家再怎麼強大,沒有注重休養生息終究是會埋下敗亡的伏筆。

    再次,元朝內部鬥爭嚴重,據統計1295-1368短短的七十年間,元朝就更換了十個統治者,這樣頻繁的帝王更迭自然不是什麼好事情,忽必烈打下的江山的時候原本正是輝煌鼎盛時期,卻都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給敗完了。

    所以,元朝滅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元順帝本人,將這個鍋結結實實的丟給他,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了,因為不管是誰來接手這樣的爛攤子,都沒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了。另一方面,元順帝雖然導致了亡國的出現,但是人家對於歷史還是有著很大的貢獻的。

    第一,元順帝在位期間,剷除了權臣伯顏,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糾正之前造成的暴政,一定程度緩和了社會矛盾。此外,他還恢復了科舉取士,由他實施下來的科舉制度,推進了政權的漢化,要知道此前的元朝統治者一直實行的是內蒙外漢的政策,而元順帝的這些制度扭轉了這樣的局面,同時,他還推崇程朱理學,使得民族矛盾得到緩解,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士及第的。

    第二,經濟上,減輕農民的賦稅,緩解社會負擔。元朝此前的統治者由於向外擴張,需要大量的糧食、經費,元順帝這一舉措適當的給當時困苦的老百姓“止咳”。

    第三,元順帝在治理水患方面也有著突出的貢獻,他繼位後就下定決心要治理黃河,並下令記載和總結方法,一定程度是解決了黃河沿岸老百姓的顧慮。

    第四,元順帝還是個建築師,建造宮殿時,順帝自畫屋樣,又親自削木構宮,讓工匠按他的圖紙來搭建,他還親自設計過宮殿的建築圖和模型,“自畫屋樣,又自削木構工,高尺餘,棟樑楹檻,宛轉皆具”。這種技能在統治者中是很少有的,此外他在天文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這樣看來,元順帝是個多才多藝的奇才,並非後世人們所說的昏君。

    然而,亡國的恥辱還是遮蔽了他的功績,後人記住的只是他是個亡國之君,所以平叛一個人的是非功過我們儘可能的要客觀,還歷史一個真相。

  • 11 # 歷史的小學生

    元順帝繼位之初,國事由權臣伯顏一人掌管。七年後,元順帝和伯顏的侄兒脫脫,乘伯顏在柳林春獵的機會,發動政變,剝奪了伯顏的兵權,貶其為河南行省左丞相。後來,伯顏死於南下貶謫途中。之後,元順帝獨秉大權,臨朝聽政。

    元順帝親政之初,一度想勵精圖治,光大祖業。元順帝很崇拜元世祖忽必烈,因此,把年號改為“至元”,起用脫脫為右丞相,進行一系列改革。史稱“脫脫更化”。第一,將伯顏廢除的科舉考試重新恢復起來,並置宣文閣繼續開“經筵”,籠絡漢族士大夫,消除伯顏時期製造的民族隔閡和對立。第二,為剡王徹徹禿平反昭雪。剡王徹徹禿是蒙哥漢第三子玉龍答失之孫,而伯顏出身於蒙古蔑兒乞部,先祖曾被成吉思汗鐵木鎮擊敗,族群大部被俘為奴,世代成為蒙哥及其後裔的奴婢。按慣例,他應當稱蒙哥汗曾孫郯王徹徹禿為使長。但隨著權勢日隆,伯顏越來越目空一切,乃至放出豪言:“我為太師,位極人臣,豈容有使長耶!”結果,誣陷剡王徹徹禿謀反,不等皇帝同意,伯顏即將郯王推到光熙門外處死。第三,親自主持修撰《宋史》、《金史》和《遼史》,並確定宋、遼、金三個王朝各為正統。當然,元順帝亦有私心,因為元朝與金國、遼國同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確定金國和遼國的正統地位,實際上是為了反證元朝的正統地位。第四,治理黃河。黃河自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始,連線發生決口淹田,進而禍及百姓的災害。元順帝為了徹底治理黃河水患,作用賈魯全權負責此事。但是它的問題是出在時間和方式兩個方面。當時的社會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各地常有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這次修河耗時八個月,徵發民工達十五萬人,完全是無償勞役。再加上官府拔給的飯錢也被治河官員層層盤剝,民工常常是餓著肚子去苦役。這樣一來,直接爆發了元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

  • 12 # 花開水不流

    歷史學家邱樹森:“妥歡帖睦爾登上皇帝寶座,從他自己掌權開始,近30年政治生涯中,似乎判若兩人:第一個妥歡帖睦爾是與脫脫組合在一起的,給歷史上留下了一度是有生氣的、立志革除弊政的、有作為的年輕皇帝的形象,另一個妥歡帖睦爾是與哈麻、搠思監組合在一起的,這是一個荒淫無度、昏庸無能、製造內亂的昏君。”

    歷史學家雷慶:“順帝是一個由好變壞的皇帝,應該有所肯定,也應該有所否定,不能用‘昏庸不堪’一詞作為他整個一生的評價。”

    歷史學家張朋:“作為元朝在位時間最長,且被《元史》記載為亡國昏君的元順帝,對於亡國的確難辭其咎。但他在元朝發展中就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容抹煞的。

    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爾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

    元順帝親政後,採取儒治的文化政策,包括恢復科舉、開經筵與太廟四時祭、親郊祭天、行親耕禮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編修三史。

    順帝親政之初,任用脫脫進行“更化”,其經濟政策主要是蠲免賦稅、削減鹽額、立常平倉等。但當時元朝統治已十分腐敗,加之天災連年,因此國家財政收入不斷減少,經濟狀況依然不容樂觀。

  • 13 # 妙哉五千歲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翻譯成漢語就是“鐵鍋”。這個名字有點直白啊……

    元順帝在位期間對歷史有何貢獻?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第一方面,他給歷史留下了什麼印象深刻的談資?第二方面,他對元朝是否有勵精圖治的作為?

    第一方面:他給歷史留下了什麼印象深刻的談資?

    一、他是元朝待機時間最長的皇帝

    元順帝是元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元朝前後存在了98年,而元順帝一個人就幹了35年(1333年7月19日—1370年5月23日),頂的上三分之一個元朝,工齡可以說很長了。

    二、他在位期間朱元璋霸氣登場

    作為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註定是為元朝背鍋的“天選之子”。而他的名字“鐵鍋”似乎更是為背鍋人設而生的。

    他在位期間,黃河氾濫。元朝徵發15萬人修治黃河,並派兵2萬沿河鎮壓。監督修河的官吏貪汙作弊,剋扣民工“食錢”,致使民工挨餓受凍,群情激憤。

    當時流傳著一首歌謠:“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北方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及其教友劉福通等抓住這一時機,發動紅巾起義。

    起義軍分很多股勢力。而這其中,安徽有一支郭子興領導的隊伍。後來,朱元璋加入,不就就成為郭子興的左膀右臂。奮鬥途中,朱元璋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勢力逐漸壯大,消滅了最大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創立了明朝,成為元朝的終結者。

    我醜……我瞅你咋地

    三、“天高皇帝遠”說的就是他

    “天高皇帝遠”本來不是一句孤立的話,它最早一首民謠,出自元代無名氏的《臺溫處樹旗謠》。

    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由於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浙江台州、溫州的百姓起義反元,並樹起了“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幟。後來,被明朝人黃溥收入《閒中今古錄摘抄》,這才得以流傳至今。

    而元朝至正八年的元朝皇帝,正是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第二方面,他對元朝是否有勵精圖治的作為?

    一、實施“至正新政”

    至元六年(1340年),元順帝扳倒權臣伯顏而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

    1.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平反昭雪一批冤獄。2.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3.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4.頒行《農桑輯要》。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官修農書,是我國農業生產的總結,通俗易懂,影響遠及國外。5.恢復伯顏廢黜的科舉制度。元仁宗時開始實行科舉制度,伯顏掌權後,為防止漢人做官,下令廢止科舉。6.實行儒治,置宣文閣,開經筵,恢復太廟四時祭、親郊祭天、行親耕禮等活動。7.開馬禁、為農民減負,放寬政策。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種稅收,放寬了對漢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間禁止養馬,脫脫上臺廢除了這一禁令。8.主持編寫宋、金、遼三史。中國曆來有修前朝歷史的傳統,元朝建立以後,宋遼金三朝的歷史一直沒有正式編寫過。至正三年三月,公元1343年,元順帝詔修遼、金、宋三史。後來,這三部史書被列入中國正史《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只有《宋史》、《遼史》、《金史》三部是少數民族宰相主編的,也只有這三史是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歷史學家共同完成的。

    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至正初年的元朝一度呈現迴光返照的局面。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積弊已久的社會問題,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發了元末農民起義。

    二、任用一代名臣“脫脫”

    元順帝初期,伯顏當政,倒行逆施,使元朝盡失民心。1340年,元順帝聯合伯顏的侄子脫脫,發動政變,伯顏倒臺。

    公元1341年,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改元“至正”,宣佈“更化”,歷史上稱為“脫脫更化”。他實施的“至正新政”,其中很多都是脫脫領銜主持的。

    脫脫在四年多時間的改革中,使元朝末年的昏暗政治一度轉為清明,取得了不少成績。

    至正四年(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五年後,即至正九年,脫脫再次被起用。至正十二年(1352年),率兵擊敗徐州紅巾軍。至正十四年(1354年),他被朝中政敵彈劾,流放雲南。至正十五年被人毒害。

    沒有脫脫的元順帝,國事日非,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怠於政事,荒於遊宴”,一味地沉湎於享樂和女色,紀綱廢弛,官吏貪蠹,財政窘迫,社會動盪不安,人民起義風起雲湧。

    脫脫一死,元朝再無起色。

  • 14 # 愛看書的猴

    元順帝(1320-1370),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漢。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元朝末年階級矛盾和蒙漢民族矛盾,元順帝即位初期宰相博彥把持朝政,推行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在他的主導下,蒙古,色目毆打漢人,漢人不得還手,禁止漢人學習蒙古,色目文字,漢人不得執兵器,嚴格控制漢人做官的限界,1335年博彥取消了科舉制,博彥甚至提出了殺絕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的主張,所幸元順帝沒有聽從。1340年元順帝利用宰相博彥出獵之機,發動政變,罷黜博彥。元順帝親政後,拜脫脫為相,實行改革,回覆了科舉制度,頒行《農桑輯要》,整飭吏治,徵召隱逸,減免賦稅,開放馬禁,消減鹽額,編修遼,金,宋三史,實行儒治。

  • 15 # 博物歷史觀

    誠邀!這裡是@雜談會客室 ,元順帝雖然是亡國之君,但卻不似夏桀商紂一般。是他讓數百萬漢人免於殺戮!!若非生逢亂世,雖不能成為秦皇漢武,但做個固疆守土承上啟下的明君未必不可!

    身世坎坷,胸懷大志

    元順帝名叫妥懽帖睦爾出生那年正值元仁宗駕崩之年。此後至天曆元年(1328年),元朝皇位更迭頻繁、內亂不斷,先後經歷了元英宗、泰定帝、天順帝三位皇帝。元順帝的父親、嫡母先後被謀殺。無所依附的妥懽帖睦爾,被認為是潛在的皇位競爭者,被四處流放。先是流放到高句麗監禁,後又流放到廣西靜江(今桂林)。

    年少的妥懽帖睦爾在四處流放之際,仍不忘學習。據記載,在靜江流放期間,寓居大圓寺,受寺裡的秋江長老教導,學習了《論語》《孝經》,並每日練習寫字兩張。後來妥懽帖睦爾被召回大都時,還將他學習所用的書冊文具藏入小皮匣中,隨時翻看。可見生逢亂世的元順帝,有強烈的上進心。

    十三歲登基,韜光隱晦忍欲負重

    1332年八月元文宗駕崩時遺言:“當年在晃忽叉(指:王忽察都)弒殺明宗皇帝(乃:文宗哥哥)是我鑄成的大錯,後悔莫及。如今我有一子燕帖古思,雖然我愛他,但現在理應將皇位傳給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這樣我去世後也對明宗有個交代了。”

    皇位兜兜轉轉,轉到了十三歲的妥懽帖睦爾身上。然後沒有任何背景的少年順帝,到大都後才發現:上有太皇太后(文宗的皇后)、文宗兒子燕帖古思,下有權臣燕帖木兒,他只是一個傀儡一個隨時都會被換下來的棋子……

    元順帝只能韜光隱晦,登基後,先是尊先帝文宗的皇后為太皇太后、封文宗兒子為皇太子,然後又封權臣燕帖木兒的女兒為皇后。等待時機……

    帝王之術,扳倒權臣,拯救百萬漢族

    權臣燕帖木兒病故後,伯顏當上右丞相開始專擅朝政。同時燕帖木兒的家族勢力依然很強,尤其是她女兒又有皇后之尊。

    元順帝先是封伯顏秦王,封燕帖木兒弟弟為左丞相、兒子為御史大夫。讓他們相互掣肘。

    伯顏當政期間,一手遮天,倒行逆施。據說都出入後宮與太皇太后私通。伯顏實行民族壓迫政策,積極的排漢:劃定漢人做官的界限,禁止漢人持有兵器,廢除科舉制,甚至提出了殺絕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的主張,所幸順帝沒有聽從。

    社會上對伯顏專權怨聲載道,此時元順帝看在眼裡,他聯合反對伯顏的脫脫,趁伯顏外出打獵,實行宮廷政變,罷黜伯顏流放廣東,同時廢太皇太后流放燕帖古思。元順帝得以親政。

    銳意圖治,中興元朝

    親政後的元順帝,重用脫脫等一批賢臣,重開科舉,重視農業,削減賦稅,開放馬禁,整治吏治,編修遼、宋、金三史,實行儒治。元朝一度中興。

    總結:不難看出,元順帝登基後還是很有抱負,很有一番作為的,梳理了混亂的朝政,鞏固了皇權,穩定發展了社會。看到這,似乎萬世明君就在眼前了。

    後續:脫脫退隱後,面對成績元順帝有些飄飄然了,雖然一開始依然想著體桖百姓,但小人在側,政令不達,民情不報,政務日漸荒廢於酒色之間。曾經元順帝為了,考察官吏體察民情,設立了24個巡使,替皇帝巡查天下,(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可悲)僅一兩個忠於職守,其它的都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好手……就這樣元順帝后期就生活在奸佞小人編制的盛世之中無法自拔……

    後期,元順帝真是有點點背,社會剛剛起色,天災不斷,黃河決口,瘟疫爆發,再加上宮廷內鬥的消耗。元順帝,最終無法抵抗明軍,遠遁上都,在逃奔時看到饑民遍野義軍四起時說:“朕不出京師,安知外事如此!”從此元朝失去了對中原的統治。

    拜謝~~

  • 16 # 九萬里風

    順是他的諡號,這個是咱大明朱皇帝給他的。

    順:慈和篃服 柔賢慈惠

    按照這個諡號的解釋還是不錯的。尤其對於一個亡國之君來說,還能得到這個諡號已經很好了。

    他在位35年,佔了元朝的1/3時間。

    總體來說,他的前半生,可以說是勵精圖治的,有點兒像康熙的意思,幹掉權臣任用賢臣,想要改變元朝的頹勢。後半生很多人給的評價,就說荒淫無道了,又趕上黃河發水,各路起義軍揭竿而起,自然就沒得完了。

  • 17 # 左史右經

    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元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元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後史稱元順帝。他出生於察合臺汗國境內,早年被流放到高麗的大青島和廣西。元文宗、元寧宗相繼駕崩後,他被太后迎回。

    元順帝劇照

    1333年6月8號即位於上都,即位時只有13歲,面對複雜的朝局,他不得不妥協。他答應已尊為太皇太后的卜答失裡,以後傳位給她的兒子。接受明宗舊臣的進言,重用伯顏。

    元王朝進入伯顏專權時代,而元順帝本人只好,久居深宮,韜光養晦。伯顏掌權後,排斥異己,壓迫漢民,聚斂財富,窮奢極欲,甚至出入太皇太后卜答失裡宮中,與其私通。

    元順帝劇照

    伯顏制定了一系列的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禁止漢人,南人學習蒙古,色目文字,限制漢人做官的界限。伯顏的倒行逆施導致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多地爆發了農民起義。這一切元順帝都看在眼裡。元順帝等待時機,與伯顏之侄脫脫利用伯顏出獵之機,發動政變,罷黜了伯顏。

    至元六年(1340年)元順帝親政。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他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

    元順帝劇照

    另外恢復科舉制度,整治官場,採取儒時的文化政策,編修了遼,宋,金三史,實行儒治,設定宣文閣,恢復太廟四時祭,平反昭雪一批冤獄,開馬禁、為農民減負,放寬政策。

    脫脫上臺後,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種稅收,放寬了對漢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間禁止養馬,脫脫上臺廢除了這一禁令。在元順帝與脫脫的勵精圖治下,元朝曾經一度迴光返照,令許多漢人儒生為之振奮。

    脫脫劇照

    不久後,黃河決口,脫脫不顧眾臣反對,起用賈魯治河,使黃河恢復故道。順帝乃於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下詔治河,由賈魯指揮15萬民夫和2萬戍軍展開浩大工程。這次治河用了半年多時間,大功告成,賈魯獻《河平圖》。但就在治河期間,韓山童、劉福通等白蓮教勢力製造獨眼石人、發動元末農民起義。至此元朝陷入農民起義的困境中,在也無法自拔。。。

    縱觀元順帝一生,雖然推行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的政策,但由於元朝積弊太深加上天災人禍,以及施政不當。使力圖挽救元朝,再創中興的理想破滅。對於亡國,元順帝的確難辭其咎。但他在元朝發展中的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卻是不容抹煞的。

  • 18 # 冰之藍

    親政初期,他勤於政事,任用脫脫等人,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史稱“至正新政”,包括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佈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後期逐漸怠政,沉湎享樂,元廷內鬥不斷,外部民變迭起,無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閏七月,明軍進攻大都,妥懽帖睦爾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對全國的統治結束。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廟號惠宗,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為其上尊號為“順帝”,民間又稱其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等。

  • 19 # 青年論

    導讀:在歷史上,亡國之君一般都會遭到被人唾罵的下場。我們的主人公元順帝不是啥大能人,作為元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當然不可避免地會有一大堆屎盆子往他頭上扣。無意為他洗白,但要說他只是個廢物昏庸皇帝,我就不敢苟同了。名垂青史的大貢獻雖沒做過,實事還是不少的。

    影視劇中的元順帝

    腥風血雨中綻放

    元順帝原名是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蒙古語是鐵鍋的意思,咱就暫且稱他為鐵蛋。鐵蛋是個倒黴蛋,他老爹和世瓎(元明宗)更是當仁不讓。鐵蛋於1320年出生在新疆附近,還沒出生時,他老爹就捲入皇位爭奪戰中,意料之中,他老爹那一方敗得一塌糊塗。所幸他老爹的弟弟也就是他叔叔圖帖睦爾(元文宗)有能耐,經過一系列爭鬥取得勝利。為籠絡人心,圖帖睦爾假意推辭讓哥哥和世瓎做皇帝,鐵蛋老爹呢,倒也耿直,二話不說做了皇帝。哪有天上掉下的餡餅?果不其然,不到一年鐵蛋老爹便被弟弟毒死,圖帖睦爾又做回皇帝。明文宗擔心鐵蛋長大後復仇,但心不狠未將其趕盡殺絕,僅僅軟禁作罷。所謂心不狠,皇位坐不穩。加之毒害兄弟,上天也看不下去了,沒過幾年將其帶走。苦盡甘來,總算熬出了頭,鐵蛋在一群心懷不軌的權臣運作下成功當上了傀儡皇帝。

    扳權臣,重賢人

    鐵蛋心比天高,不滿足於做傀儡皇帝。當時朝廷上最有權勢的人是右丞相伯顏,堪稱隻手遮天,據說和太后都有一腿,是真是假咱就不管了。這種情況下,另一股勢力坐不住了,他們是以御使大夫唐其勢為首的燕帖木兒家族。1335年時,唐其勢升為左丞相,雙方一度劍拔弩張。若細心經營,唐其勢優勢極大,但經過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後,伯顏成功將其一波團滅,到此時,伯顏可謂是囂張跋扈到極點。咱們的鐵蛋也沒閒著,私下拉攏各種人才,貴族脫脫便是典型之一。伯顏的囂張終於讓鐵蛋忍不了了,同時伯顏實行嚴厲的民族壓迫政策並進一步廢除科舉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科舉制對百姓士人的吸引不可謂不大,因此伯顏民心盡失,孤立無援。1340年二月的一天,伯顏興致匆匆地帶著下人出京狩獵,機不可失,鐵蛋和脫脫果斷髮動政變,成功廢黜伯顏。1341年,鐵蛋真正掌握大權,任命脫脫為一把手。

    在脫脫當政期間,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歷史上稱這段改革為“脫脫更化”。因為伯顏之前倒行逆施,南方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地主和地方官僚紛紛觀望。脫脫深刻認識到科舉制對讀書人的重要性,首先宣佈恢復科舉制。農民們是起義的主體,吃不飽穿不暖,大量的稅收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幾千年來的封建王朝晚期總會爆發各種各樣的起義。於是在對下層百姓方面,免除了農民欠下的各種稅收。在脫脫等大臣的支援下,鐵蛋也實行了大批對漢人和南人友好的政策,以安撫民心。

    編史書,修法典

    文化方面,鐵蛋更是親力親為,開經筵、親郊祭天和行親耕禮等。我們都知道中國每個朝代都會為前朝修訂歷史,但元朝前期只顧著四處征伐,後期皇室內部由於皇位內亂不休,鐵蛋胸懷大志,頭一熱便宣佈編修遼、松和金三朝的歷史。這下文人可高興得不行,備受打壓的自己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爭相踴躍報名史書的編撰,這其中便有一代謀士,比肩張良的劉伯溫,但劉伯溫的高光時刻是在明朝,這都是後話了。這次修史集中了各民族的優秀人才,開創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這三本史書全部被列入正史《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中,只有這三部是少數民族宰相主編的,由此可見這三部史書的歷史重要性,鐵蛋的皇帝生涯也就算沒白過。另一方面我們的帝國是靠倫理道德維繫的,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即便是被捧到天上的《唐律》和《唐律疏議》也只是人治下的利用工具,鐵蛋不能免俗,裝模作樣地號召百官在《風憲宏綱》的基礎上將一系列典章制度彙編為《憲臺通紀》,此外還編纂了《至正條格》。別的不說,在元末起義不斷的情況下,鐵蛋有心做這些就很值得表揚了。

    總結:

    在元朝大勢已去的背景下,曾經的那個屠龍少年早已滿身鱗片,終於成為了惡龍。也許他猶豫過,憤怒過,但天災人禍的雙重打壓下,他選擇了退卻,沉溺美色不問朝政是他後期生活的主旋律。喪鐘已然敲響,明軍兵臨城下,什麼“天子守國門”只是一句空話罷了,國滅北元起,至少曾經努力過……

  • 20 # 朝文社

    中國曆代亡國之君裡,“作精”從來不少,而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卻堪稱其中“作天作地”的一位。

    這位皇帝的執政生涯,除了橫徵暴斂,就是天天聲色犬馬,放任老婆奇皇后與太監樸不花亂政,各路貴族權臣也是掐架不停。歷代昏君禍國的戲碼,到他這裡全齊活。最後折騰得天下大亂,明朝北伐軍兵臨大都(北京),他輕飄飄一句“今日豈可復作徽、欽!”然後就撒腿開溜——版圖空前廣大的元王朝,就這麼活活斷送在他手裡。“作”得如此硬核,以至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裡,都忍不住調侃他一把:當明教的仁人志士們熱血澎湃,決心刺殺元順帝時,智囊彭瑩玉卻潑了盆涼水——咱明教能發展得這麼好,還不是因為這皇帝太“作”?倘若把他殺了,上哪再去找這麼廢物的對手?所以“這韃子皇帝,可不是咱們的大幫手麼?”堅決不能殺!

    不過,不吹不黑的說,作為一位連金庸都“捨不得殺”的“作精”皇帝,亡國之君元順帝的一項歷史貢獻,不但遠遠超越“昏君”範疇,更叫諸多歷代聖君望塵莫及——科技貢獻。

    元朝本就是中國古代科技的黃金年代,而以能力論,元順帝也是個實打實的“科技學霸”。動手能力出名強。他曾親自設計建造了一艘長達一百二十尺的“龍船”,該船不但做工精美,且內部有強大機械裝置,可以操控機關前行,龍頭龍尾龍眼還能擺動。還製造了名為“宮漏”的計時裝置,整個“宮漏”全由機關操作,上面有神殿宮女飛仙等各式工藝品,每到子午時報時,這些工藝品就會自動擺動,場面十分好看。

    (宮漏)

    當然,別看手藝登峰造極,但這位元順帝,可沒有什麼遠大的科研目標。每次做好了“作品”,就問身邊太監們好不好,只要聽人說不好,立刻把“作品”砸稀巴爛。說白了,就是圖個樂。

    但如此精妙設計,也叫當時的元順帝,有了“魯班天子”的雅號。就算是後面同樣以“手藝”著稱的明熹宗朱由校,倘若看過元順帝的“作品”,恐怕也要服氣叫聲師父。

    而放在中國古代手工業史上,元順帝的這類“作品”,更有著重要意義。就以他那“全自動操控”的“龍船”來說,以設計工藝論,堪稱繼承了唐宋車船工藝的核心技術,更將其水準抬高一臺階。元朝亡國後,這種“龍船”技術也代代升級,變成了明清年間活躍在內河裡的“四輪足踏車船”,運輸護航都是好手。

    當然,以元順帝這麼強大的手藝,要是隻有自己窩在深宮裡“搞發明”,顯然也“英雄寂寞”。所以在元順帝那瞎指揮的執政時期,他也時刻注意網羅科技人才。他身邊的詹希元、範舜臣、李國鳳、張庸等寵臣,都是當時中國一等一的科學大牛,為他陸續造出了“紡紗碾”“三村小日晷”“五輪沙漏”等新發明,每一樣都代表當時的高精尖技術,叫他玩得龍顏大悅。

    值得一提的是,元順帝還高度重視科技圖書,元代的諸多科技典籍,比如《農桑衣食撮要》《農書》《河防通議》等鉅著,多次被他蒐羅並重新印刷,收藏在元朝皇宮裡。雖然在當時,這些寶典主要供他閱讀消遣,卻也因此躲過了元末的戰亂荼毒,幸運流傳下來。

    除了“宅”在深宮裡“玩科學”外,元順帝也十分重視“科學實踐”,最出名的一樁,就是元末的黃河治理。這場由水利科學家賈魯主持的大型工程,雖然惹出了“挑動黃河天下反”的大亂,卻到底扛著千難萬難成功竣工——這項工程,是中國古代第一次採取“北堵南疏”治理理念的黃河全面治理工程,動員十幾萬人,成功以新型工程技術,結束了黃河為害數十年的水患,留給未來明王朝,一條暢通安全的黃河。

    就連滿滿槽點的元末農業,元順帝竟也進行過“科學嘗試”,他曾經專門招募培養精通農業生產的“農師”,然後派去農村“教民播種”。可見,在“科技興農”這事兒上,一輩子作天作地的元順帝,理念很先進。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理念如此先進,元王朝為何還會土崩瓦解?看看元末的景象就明白,當時的大元朝,腐敗已經爛到骨頭裡。連年的天災人禍,民間餓殍遍野,可朝堂之上,元順帝卻還在一擲千金,忙活他的“科學娛樂”,大小官員照貪照撈,如此悲慘現狀,又如何“教民播種”?就連一條治理成功的黃河,都成了元末大亂的催命符。

    反而是接下來的明王朝,充分嚐到了“元順帝科技探索”的甜頭,元順帝苦心印刷的大批農業科技圖書,都被明王朝照單全收,然後推廣全國。接著就有了空前的工程奇蹟:明太祖朱元璋執政的三十年裡,元代時種植有限的棉花等作物,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種植。

    元順帝“寵臣”們苦心開發的“高科技傑作”,比如“紡紗碾”“筒車”等“作品”,都成了全國推廣的新型農具。還有曾藏於元順帝皇宮的《河防通議》等圖書,更助推了明初一系列工程奇蹟:明朝開國不到二十八年,就修治塘堰四萬九百八十七處,整治河道四千一百六十二處,治理堤岸五千四十八處。

    就連元順帝“教民播種”的舉措,明初也繼承下來。明朝開國的前三十年裡,曾以立法的形式,強力推廣桑麻作物的種植,並派人到各地推廣農業種植技術。這一系列的苦心,也換來了強大的治國成果。開國時歷經戰亂,到處“田野荒蕪,人煙斷絕”的大明王朝,不到三十年時間,耕地面積達到八百五十萬頃,農業稅糧突破三千二百萬石,是宋元最高數值的近三倍。鐵產量高達9232噸,是宋元最高數值的兩倍多。中國古代史上一個“遠邁漢唐”的黃金時代,就此震撼開場。

    如此治國奇蹟,實事求是說,真有元順帝的“貢獻”。甚至更證明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核心技術更是國家重器。當然更重要的是,再強的科技,也要以正確的方式,用對地方。

    參考資料:彭少輝《元代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陳梧桐《明史十講》、申友良《元順帝時期的防災救災研究》、李紹強《中國手工業經濟通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果樹園正確使用防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