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電競囡囡
-
2 #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唐朝宰相有很多,並不是唯一的,唐朝實行”群相制“,宰相是給中國唐朝一段時期授予一批高官的一項半正式官名(此列表也包括武則天年間的宰相,儘管武則天稱唐王朝為“周”)。
高祖: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劉文靜。蕭瑀。竇威。竇抗。陳叔達。楊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齊王元吉。宇文士及。長孫無忌。杜如晦。房元齡。
太宗: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蕭瑀。陳叔達。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溫彥博。岑文字。魏徵。侯君集。楊師道。戴胄。劉洎。李世績。張亮。馬周。褚遂良。崔仁師。楊宏禮。王珪。杜淹。楊恭仁。許敬宗。高季輔。張行成。
如果說有名的,秦王李世民算一個,一個最厲害最後是太宗皇帝,太宗時期就是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為代表吧
-
3 # 我愛中國
魏徴,狄仁傑,姚崇,宋璟,張九齡等。得人才者得天下,國君有知人善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腐敗變質不理朝政貪圖享受自私自利的領導,衰敗期的國家政府就快更朝換代了。
-
4 # 關注岐哥不迷路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洩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后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后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覆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
5 # 小龍女5505
唐朝最出名的宰相有:長孫無忌、魏徵、房玄齡、杜如晦、上官儀、裴炎、狄仁傑、姚崇、張柬之、張九齡等,都是一代賢相。
-
6 # 任十三讀史
唐朝出名的宰相實在太多,很多都是一時瑜亮,難分軒輊。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狄仁傑、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等。如果一定要說最出名,個人認為是房玄齡。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世時被封為梁國公。死後被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可謂是臣子能到達的頂峰。
房玄齡是李世民的死黨。他少年的時候就才華出眾,詩書俱佳且又聰明過人。在李淵剛剛起事的時候,就投入了李世民的帳下,不能不說是眼光獨到。
和李世民一起征戰天下的時候,房玄齡就表現的與眾不同。每打敗一方勢力,大家都忙著搜刮財物,尋求奇珍異寶。只有房玄齡偷偷的尋訪人才並招納他們,然後再引薦給秦王李世民。唐朝著名的大臣如張亮、薛收、李大亮、杜如晦等,都是房玄齡拉入李世民陣營的。
房玄齡擅長謀劃,所以在秦王府一直掌管軍謀大事,負責檔案起草的工作。他思路清晰,寫東西倚馬可待且又言簡意賅,曾被唐高祖李淵贊為當世奇才,加上擅長決斷的杜如晦,李世民的“房謀杜斷”此時已經成型。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大局已定後,李世民論功行賞,有五個人是一等功,分別為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和侯君集。李世民還特意稱讚房玄齡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從公元629年到公元648年,房玄齡共擔任了近二十年的大唐王朝宰相。在職期間,他總領百司,忠心耿耿,參與制定各種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
他還負責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他主張精兵簡政,大力調整政府機構,裁撤中央官員,以求減輕百姓負擔。
他一生用人,不關心對方出身貴賤,不求全責備,真正做到了毫無私心的選賢任能。因此,貞觀年間的官場形成了良好的氣氛,像馬周這樣出身寒門的人才才能來到李世民身邊,併成為後來朝廷的宰相之一。
房玄齡在臨終之際,還在勸阻李世民以天下蒼生為念,停止征討高句麗。這讓李世民大為感動,稱讚他如前世的諸葛孔明一般,是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公元648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齡與世長辭,享年七十歲。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小花絮。
據說房玄齡是唐朝的丞相里面,最怕老婆的一個,因此長期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有一回,唐太宗李世民宴請群臣,酒過三巡之後,開玩笑說起了房玄齡懼內之事。房玄齡酒壯慫人膽,說自己並不害怕老婆,李世民便賜給了他兩個美人兒,讓他領回家去。
房玄齡酒醒之後,看著兩個皇帝所賜的美人大驚失色,茫然不知所措。尉遲敬德給他出主意說:“這兩個美人乃是陛下所賜,你領回家去,她還敢怎麼樣?”
於是房玄齡就壯著膽子把這兩個女人領回了家,然後被夫人用雞毛撣子趕了出來。房玄齡無奈只好把兩個美人還給李世民。李世民也有些生氣,就決定幫房玄齡治治他的老婆。他讓人喚來房夫人,一本正經的對她說:“兩個選擇,要麼把這兩個美人領回去;要麼喝了這碗毒酒。”房夫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毒酒,卻發現是一碗陳醋。李世民雙手一攤,徹底的服了。
可能正是從這時候起,吃醋這個詞被廣泛的應用於男女關係。
-
7 # 齊桓與晉文
大家好!唐朝宰相中既有賢明流於千古的名相,也有臭名昭著萬世不可洗刷的奸相,更有參與激烈政治鬥爭但卻體現出非常才能的是非之相。下面就給大家談談我的認識。
救時宰相:梁文獻公 姚崇
姚崇自幼受父影響,孜孜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入朝論政,答對如流,且下筆成章,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初拜侍郎(四品官),後連續升遷,成為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是中國封建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開元盛世名相:燕文貞公 張說
張說年才弱冠,對策第一,授太子校書。累官至鳳閣舍人。因忤旨流配欽州,中宗朝召還。睿宗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開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罷知政事。復拜中書令,封燕國公。出為相州、嶽州等地刺史,又召還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俄授右丞相,至尚書左僕射,中與張嘉貞有過權力爭鬥,最後扳倒張嘉貞,自任首席宰相。卒諡號文貞。與蘇頲(封許國公)齊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誥著作,人稱“燕許大手筆”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壽63歲。
口蜜腹劍:晉國公 李林甫
李林甫長期專權,遍用蕃將、阻絕邊將入相,又一手炮製了針對太子李亨(唐肅宗)的多起冤案,李適之、王忠嗣、皇甫惟明等重臣良將均遭其迫害。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終於有年老勢衰之時,被唐玄宗提拔的另一奸臣楊國忠所算計。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十月抱病而終。
中唐權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載李輔國的驕橫使代宗深為憂懼,亦引起宦官程元振的不滿。因之,代宗用元振之計,逐步限制李輔國的權力。十月,李輔國被暗殺,程元振起而代之。代宗依靠魚朝恩除了專權的大宦官程元振。隨之魚朝恩又恃寵專權,引起朝廷內外的憤怨。在這期間,元載靜觀政局變化,耐心等待機會。魚朝恩驕橫跋扈,欺壓大臣,也威脅著代宗的權力。元載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安全,伺機進行反擊。李國輔、魚朝恩相繼被除,元載的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代宗最重用的人。後元載的恣意妄為引起眾怒,元載及其妻並三子全逼令自殺,其女原已為尼,命收入掖庭,其黨徒多處死刑。
-
8 # 駙馬君
最出名的當屬賢能宰相狄仁傑。
一、真心的愛才不妒才
狄仁傑的才能不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了破案奇才。更為重要的是他具備當宰相真正之才——善於發現人才、推薦人才。這點相當不一樣,歷史上很多宰相都做不到這一點,即便具有極高的治國理政才能。
以張柬之為例,當時張柬之是荊州刺史,由於不肯趨炎附勢得罪權貴,年紀很大仍然沒有得到升遷,狄仁傑見到他後覺得此人很有才能,便在武則天面前極力推薦。
二、選人用人不夾雜私利
狄仁傑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十分重視和發現人才,向朝廷舉薦人才。
他曾經說道,"賢能之士無處不在,如果我們心存偏見,就無法尋找到人才了。為官者不能為朝廷招攬人才,應該是最大的失職,也是最大的無能。"
總而言之,作為宰相的狄仁傑,總是把找到的人才放在關鍵的位置上大膽使用,為朝廷儲備了一批傑出人才。 -
9 # 花開水不流
唐朝有名的宰相有如下幾位:
直諫賢相魏徵 凌煙功臣長孫無忌 賢輔文臣杜晦 開國賢相房玄齡 板蕩誠臣蕭瑀
齊梁詩風上官儀 南陽憲公岑文字 書法名家褚遂良 武皇國老狄仁傑 武皇左手武三思
武皇右手武承嗣 三次為相張說 開元名相張九齡 馳譽丹青閻立本 笑裡藏刀李義府
口蜜腹劍李林甫 裙帶之臣楊忠 三起三落李泌 漢陽郡公張柬之 經緯之臣李吉甫
救時宰相姚崇 天下奇才韋執誼 雅澹寬仁杜黃裳 詩人宰相武元衡 曾經滄海元稹
謙和宰相裴度 富國安人杜佑 叛國小人柳璨
-
10 # Monooooo
唐朝最出名的宰相應該是房玄齡!
這裡說的是最出名的宰相,不一定是公績最好的!
有人認為,在凌煙閣排名中,房玄齡排名第五,這說明房玄齡咖位不高。
這屬於對歷史的誤讀。
凌煙閣並非是按照功勞排名的,而是在選出24名功臣後,按當時的虛職排名的。
畫凌煙閣之時,長孫無忌虛職第一,是司徒。長孫無忌是玄武門第一功臣,是皇親國戚(長孫皇后的哥哥),還是李世民的好友。
他在貞觀時期為了避嫌,放棄仕途,長期賦閒,自然需要補償。出於這四點原因,李世民自然應該給他很高的虛職。
實職最高的首相房玄齡虛職第二,是司空。
此時,李孝恭、杜如晦、魏徵已經去世,是贈司空。死後贈官,總是會大於生前的職務。
雖然房玄齡活著就獲得了司空,但是出於死者為大的原則,房玄齡才排在3個“贈司空”之後,排名第五。[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
11 # 府少爺的歷史觀
唐朝自建國到滅亡共289年!光皇帝就有21個!宰相更是多到難以計數,我們耳熟能詳 脫口而出的恐怕就有十幾個吧!
防微杜斷的房玄齡杜如晦 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白衣山人李泌 大唐柱石 狄仁傑 哪一個搬出來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不分好壞哈)!實在是不敢說哪個最出名! 但今天讀史書 讀到房玄齡了!那咱們今天就說一下這個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大唐名相!
清代的房玄齡畫像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但房玄齡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資治通鑑》有這麼一段描寫!
初,杜如晦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長史。時府僚多補外官,世民患之。房玄齡曰:“餘人不足惜,至於杜如晦,王佐之才,大王欲經營四方,非如晦不可。”世民驚曰:“微公言,幾失之。”即奏為府屬。與玄齡常從世民征伐,參謀帷幄,軍中多事,如晦剖決如流。世民每破軍克城,諸將佐爭取寶貨,玄齡獨收採人物,致之幕府。又將佐有勇略者,玄齡必與之深相結,使為世民盡死力。世民每令玄齡入奏事,上嘆曰:“玄齡為吾兒陳事,雖隔千里,皆如面談。”
起初唐朝名相杜如晦,也只不過是秦王府的一個參軍,而當時府中幕僚太多,李世民想要遣散一些!房玄齡說道:您誰都可以不用,但杜如晦 乃是王佐之才,您將來若想治理天下,非杜如晦不可!(房玄齡這話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了,當然 也說進了李二爺的心坎裡)
所以李世民故作姿態的說道:不可能亂說話的,然後把杜如晦收入帳下! 每有徵戰都會待著他!而杜如晦也不負李世民的期望,參謀 部署 都能一針見血!(當時杜如晦和房玄齡關係還不密切,但就因為杜如晦有能力,房玄齡便大力舉薦,可見其人!)
文中還寫道,李世民的軍隊每攻克一座城池,大多將官都是急於入城爭 財物!唯獨房玄齡四處招攬人才,有用的就幫李世民收為幕僚!
然後如果發現有能力的將領,他一定會跟那人結交,為的可不是結黨營私,而是說服此人能為李世民出生入死!
連李淵都誇獎道:玄齡替世民奏事,我就跟親眼見到他似的!
房玄齡之功 百世傳頌
而關於房玄齡收攏人才的例子還有很多!
初,洛陽既平,杜淹久不得調,欲求事建成。房玄齡以淹多狡數,恐其教導建成,益為世民不利,乃言於世民,引入天策府。
杜淹是李世民天策府的兵曹參軍,最初杜淹想要投李建成,而房玄齡知道杜淹多有詭計,如果他跟了建成會對世民不利,所以跟李世民商量把他吸收進了天策府!(真可謂是一心為世民呀!)
李世民稱帝以後 房玄齡升任宰相!
玄齡明達吏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至於臺閣規模,皆二人所定。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決。”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蓋玄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
房玄齡任宰相以後 可謂是 殫精竭慮 !對朝堂之事 事無鉅細皆用心用力! 對人和善 用法寬容,真正做到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且他不居功自傲(玄武門之事便是由房玄齡為主策劃實施!並親自參與的!) 朝堂的人員選拔排程皆與杜如晦一同決斷! 太宗皇帝每次跟房玄齡商量事兒,房玄齡都說:“這事兒要跟杜如晦商量了才能決定”然後叫杜如晦來,如晦來了以後每次決定用房玄齡的方法!所以說 玄齡善謀 如晦能斷 !這就是著名的 《防微杜斷》!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派名醫為其醫治,每日供給御膳,並親臨探望。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於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停止征討高麗。太宗看見奏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
七月,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諡曰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並供奉於“凌煙閣”。
-
12 # 御史大夫001
現在來看應該是狄仁傑了,唐朝有名的宰相太多了,大都出現在唐初,君明臣賢的典範。
要說最出名的狄仁傑應該是最有名的了。
《神探狄人傑》的電視劇就拍了五部,電影那是更多。現在不知道狄仁傑的人真是太少了,所有關於狄仁傑的電影和電視那都是最吸引人的。
歷史上的狄仁傑也確實是千古名相,在當時武則天時期能夠叱吒政壇幾十年不衰,不提政績光憑這一點就足夠讓人佩服。
武則天時期除了一個霸道的女皇帝之外,還有很多勢力爾虞我詐,有武則天的武氏家族一派,太平公主一派,太子一派,李唐舊人一派。
狄仁傑能夠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各個勢力組成的政府之間遊走,而且還遊刃有餘。不可不佩服狄仁傑的聰明和圓滑。
各個勢力還有武則天對狄仁傑都沒有敵意。最後還能對政權回到李唐起到關鍵性作用。
武則天在猶豫不決中也是聽了狄仁傑的話把江山交到了李姓手中。
要說唐朝哪個宰相最有名,無論能力和知名度都狄仁傑莫屬了,元芳你怎麼看?
-
13 # 一鳴驚人影視
先看一下唐朝出名宰相
杜如晦,唐代名相,和房玄齡並稱房謀杜斷。一直是李世民手下重要的參謀,李世民不管到哪裡,都要帶上杜如晦,被李世民稱為張良。
房玄齡,唐朝名相,是李世民的智囊。並且是玄武門之變的總策劃。
魏徵,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曾效力於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收入麾下,因直言進諫,輔佐李世民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世稱為一代名相。
長孫無忌,洛陽人,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妻兄,李世民起兵時,就跟隨李氏父子,官至宰相。
李靖,雍州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原為隨將。後效力大唐,為唐朝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被譽為唐朝第一名將。他文武雙全,出將入相。
溫彥博,太原祁縣人,唐朝宰相。曾在隋朝擔任文林朗,後隋羅藝歸唐。
徐茂公,曹州離狐人,唐朝初期名將,與李靖齊名。出身瓦崗軍,後來投奔李唐,被李淵父子重用,深通謀略,出將入相。
我認得最出名應該是魏徵,因為魏徵敢於直諫,輔佐李世民完成貞觀之治,開創了大唐盛世。
-
14 # 見字如晤
單論出名,必然是李林甫楊國忠這對兒“閒相”啊。
口蜜腹劍這個詞就是形容李林甫的,死前在朝堂上可是威壓安祿山,排擠楊國忠的存在。
當然,李林甫死後受楊國忠與安祿山從中作梗,誣告李林甫謀反,親黨盡被貶謫,子嗣皆被流放,甚至被玄宗命人從棺木之中抬出遺體,扒去官服又以庶人身份下葬。
李林甫雖個人操守不高,但行政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任相時期說不上有多大功業,但也保持了唐帝國的運轉,李林甫最大的不足就個人私念太重,為了保證自己能夠獨攬朝堂。
和楊國忠聯手各種排除異己,妒賢嫉能,能殺則殺,殺不掉也想盡辦法流放。為了保證自身權力,又打擊士族,提拔寒士,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打破士族壟斷的局面。
當然,李林甫好歹還算有能力,還能壓住安祿山,楊國忠拜相後,朝堂之上可就真的一塌糊塗了。所以論起知名度,李林甫跟楊國忠還差點兒,今天我們就主要來講講楊國忠。
楊國忠這個人呢,嗜酒不說,還經常出沒於賭場之中。
算的上是不學無術了吧,楊國忠就是那種親戚同族什麼八大姨七大姑背後指指點點的物件。不幹什麼正事兒,又沒事真才實學,免不了落魄光景,為了生計,只好參軍。
楊國忠從軍隊幹起,屯田工作幹得非常出色,雖然日子也不太好過,但這老哥突然就轉運了,從妹楊玉環得了玄宗恩寵。
楊玉環得到玄宗恩寵,這對楊國忠以後是升遷之路是起決定性幫助的,雖然也有楊國忠自身長袖善舞的因素在其中,但楊國忠履歷之中可沒少利用楊玉環親戚這一身份謀權謀財。
楊國忠與當朝宰相李林甫起初是走的很近的,一唱一合,排擠異己。楊國忠竭力討好李林甫,而李林甫認為楊國忠沒啥真材實料,也因為楊玉環這一因素而拉攏楊國忠,以鞏固自己的勢力。
王鉷得寵,本是李林甫和楊國忠同時打擊的物件。但李林甫為了牽制楊國忠,則極力提拔王氏;楊國忠為自身利益而陷害於王,李林甫又竭力為其開脫罪責,由於楊國忠從中作梗,玄宗便開始疏遠李林甫。
玄宗之所以重要楊國忠有兩個因素,一是牽制李林甫,二是楊玉環。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拜相,身兼四十餘職。
民間自然災害爆發,楊國忠漠不關心,並矇蔽玄宗,有人直言不諱,則受到打壓,此後朝堂之上便成了楊國忠的一言堂,獨斷專言排擠異己不說,更壓制不住安祿山這個有野心也有實力的藩鎮。
李林甫期間,安祿山尚且懼怕,但楊國忠接替相位之後,安祿山絲毫不懼楊國忠,楊國忠見安祿山不給面子,便時常向玄宗吹安祿山要謀反的耳邊風。
玄宗不置可否,因為安祿山得玄宗寵幸不比楊國忠少半分。
楊國忠為立軍功,兩次進犯南召,兩次大敗,折盡二十萬兵力。
(凡舉二十萬眾,棄之死地,只輪不還,人銜怨毒,無敢言者)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看到此等機會,當即反叛。
這一亂,唐王朝便亂了整整八年,歌舞昇平下的暗流湧動紛紛爆發。
安祿山打著“清君側,剿滅楊國忠”的名義,逼近長安。
眼看安祿山逼近,朝堂之上,群臣愁容滿面,唯楊國忠洋洋自得:“當初我便預料到安祿山早有反叛之心,無人相信,現在看到了吧,是不是我有先見之明?”
大敵當前,一朝宰相不想禦敵之策,反而如同小兒鬥嘴,婦人吵架。
安祿山逼近長安,又硬逼的哥舒翰出了潼關與其決戰,果然,唐軍中伏。
長安隨後失陷,血流成河。
玄宗無奈逃往蜀地。
途徑馬嵬坡,六軍停歇。
楊國忠與楊玉環雙雙被殺。
奸人誤國是其一,最主要還是楊國忠蜀地多年經營,頗為勢大,太子李亨本就與楊國忠不合,便藉機除了楊國忠。
至此,奸相楊國忠雖身死,但名氣大到遺臭萬年。
-
15 # 小金獅
劉幽求
劉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強(今河北武強)人,唐朝宰相。劉幽求進士出身,武周時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雲元年),劉幽求輔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擁立唐睿宗,封尚書右丞,徐國公。後進拜侍中,獲賜鐵券。
712年(先天元年),劉幽求謀誅太平公主,因事洩流放嶺南。先天政變後,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因與姚崇不和,被罷為太子少保,因此頗有怨言。714年(開元二年),劉幽求被貶為睦州刺史,後又調任杭州。715年(開元三年),劉幽求在赴任郴州途中病逝,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獻。
-
16 # 大江侃歷史
唐朝歷二十二代,前後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西安)。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
如果問唐朝最出名的宰相是誰?我認為是房玄齡。
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且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寫得一手好書法。
房玄齡在隨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曾被招為“十八學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二十,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
所以,我認為唐朝最出名的宰相是是房玄齡。
-
17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道破天下事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房玄齡(579—648)
唐朝初年名相。名喬,字玄齡,以字行。
唐武德九年(626)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世民),因才華出眾,第一個被李世民封宰相,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二月為尚書左僕射。十一年封梁國公。至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圖形於凌煙閣。晉王李治為太子時,他任太子太傅。太宗徵高麗時,他留守京師。貞觀二十二年病逝享年69歲。
-
18 # 緣禦寒
貞觀名相之首:梁文昭公 房玄齡
房玄齡(579~648),別名房喬,字玄齡(一說名玄齡,字喬松),漢族,齊州臨淄人(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北人),是中國唐朝時的開國宰相。其父房彥謙,大業(605至616)時為涇陽令,諡定伯。善草隸。《北史本傳》。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隋末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謀士。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政變成功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房玄齡任太子左庶子。七月初五(8月2日),升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十一年封梁國公。與杜如晦、魏徵等同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曾受詔重撰《晉書》。太宗徵高句麗時,他留守京師。二十二年病逝,玄齡公去世後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
貞觀前,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奪取皇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貞觀中,他輔佐太宗,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其參與制定的《貞觀律》為後來的《永徽律》及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奠定了基礎;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為貞觀善政之首;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如《舊唐書》贊曰:“文含經緯,謀深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因玄齡善於謀劃,如晦善於決斷,史稱“房謀杜斷”。
房玄齡少年時代隨父親去京師,當時隋文帝當國,天下寧晏,一片大好太平景象,但弱冠之年的房玄齡已經對世事有精到的分析,私下對父親講:“隋帝本無功德,只知誑惑百姓。而且他不為國家長久之計,諸子嫡庶不分,竟相淫侈,最終會互相誅夷傾軋。現在國家康平,但滅亡之日翹足可待。”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獲封羽騎尉。由於父親常年臥榻重病,房玄齡一直伺奉左右,以孝聞名。李世民領兵過渭北,房玄齡謁于軍門投靠。兩人一見,便如平生舊識,馬上任其為記室參軍。房玄齡為報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一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惟獨房玄齡四處訪尋英傑人物,並把他們薦於秦王李世民。因此府中的謀臣猛將,心中都十分感念房玄齡推薦之恩,盡死力報效。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而且於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全,不用草稿。高祖李淵也對房玄齡深加歎賞,對侍臣講:“此人深識機宜,足堪委任。每為我兒(世民)陳事,必會人心,千里之外,猶對面語耳。”後來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宮屬,房玄齡與杜如晦一併被驅斥於外任。“玄武門之變”前夕,李世民密召二人化裝成道士入閣秘計,最終贊畫計成。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政變成功後,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房玄齡任太子左庶子。七月初五(8月2日),升為中書令。論功行賞,太宗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功為一等,進爵邢國公。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不服,說:“義兵初起,臣率兵先至。現在房玄齡、杜如晦等刀筆之吏(這位皇叔不敢提長孫無忌,因為他是太宗大舅子;也不敢提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二人都是武將,而且尉遲敬德老拳連世民弟弟臉上也不能倖免),反而功居一等,臣心不服。”李世民也不客氣,當廷駁斥道:“義旗初興,人各有心。叔父您雖率兵前來,也是因為懼禍怕被株連殺掉,而且從未親自上陣打過仗。與竇建德交手,您全軍陷沒(還被俘獲,只是建德仁德沒殺他。李世民給他面子沒點破);後來劉黑闥起兵,您又望風敗逃。如今論功行賞,玄齡等人運籌帷幄,安定社稷,功比蕭何,雖無汗馬之勞,但能以大計居功一等。叔父您國家至親,朕並不吝惜封賞,但不能因私情濫於功臣同受獎勵!”一席話,講得這位常敗皇叔慚愧退下,好沒面子。
貞觀二年,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夙興夜寐。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論者皆稱之為良相。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齡護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開府儀同三司。十一年封梁國公。與杜如晦、魏徵等同為太宗的重要助手。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師。至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曾受詔重撰《晉書》。太宗徵高句麗時,他留守京師。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為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征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派名醫為其醫治,每日供給御膳,並親臨探望。七月,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於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罷軍止伐高麗。太宗見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房玄齡受遇如此,死時定當含笑。卒年七十,誠為喜喪之年。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諡曰文昭,陪葬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由畫聖閻立本畫像並供奉於“凌煙閣”。
唐人柳芳嘆道:“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玄齡不言己功;王圭、魏徵善諫,房玄齡贊其賢;李績、李靖善將兵,房玄齡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輔太宗,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真賢相也!房玄齡身處要職,然不跋扈,善始善終,此所以有賢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評論可謂恰如其分,司馬光、歐陽修後來寫有關這段歷史評論時,都全文抄錄。
-
19 # 歷史的足跡66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洩露宮中機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韋后殺中宗立少帝,命為宰相,僅十餘天,韋后被殺,他亦被貶。
張柬之,唐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武則天長安四年(704),拜為宰相,次年發動政變,入宮殺張昌宗,張易之,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辟,以功昇天宮尚書、中書令等職,仍居相位。
張仁願(?-714)華州下圭(今山西富平東)人,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拜為宰相 ,封韓國公。是整個唐代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宰相。
張嘉福(?-710),籍貫不詳。唐睿宗景雲元年(710)拜為宰相。同年被誅殺。
張說(667-730),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睿宗景雲二年(711),拜為宰相,監修國史。同年免相,改任尚書左丞。玄宗開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為燕國公。不久免相,貶為相州刺史,唐玄宗開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開元十四年,為奸臣李林甫彈劾免相。
張嘉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南)人。開元八年(720)拜相。開元十一年免相,封河東候。子延賞、孫弘靖分任德宗、憲宗朝宰相,史稱“三相張家”。
張九齡(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廣東)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後受李林甫排擠,罷相。
張鎬(?-764?),唐博州(今山東平西)人。肅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亂。
張鎰,蘇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罷相,謫鳳翔右節度使,後為叛將所殺。
張延賞(727-787)德宗貞元元年(785)拜相,旋罷。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於相位。
張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張延賞之子。肅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張浚(?-902),河間(今屬河北)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順二年(891)免相,貶為武昌軍節度使。後被朱溫殺害。
張文蔚(?-908),河間(今屬河北)人,唐昭宗天覆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滅唐,任後梁宰相。
6
2020年助理註冊安全工程師_報名條件_已公佈
-
20 # 暗翼說
在宰相之位待了19年的李林甫
奸詐狡猾,善於玩弄人心,像從前的那些賢臣一樣利用手段維持了自己時代的繁榮。他死後,各方政治勢力之間的平衡崩潰,安史之亂爆發,隨後朝政崩潰不可收拾。
李林甫是當時時代寒族與士族鬥爭的一個主導者之一,他因為自身利益的原因身處這個無意識鬥爭的漩渦之中。他提拔中小貴族、寒族來對抗大的世族,依靠高仙芝、封常清等人對抗皇甫惟明、王忠嗣這種大世家。導致唐朝政治在李林甫時代有更加中央集權的趨勢,他因這種策略被廣泛的稱為奸相,朝中百官為之側目。
說白了就是,他跟一群聰明的富人鬥,為了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就提拔了一大群窮人和蠢逼,窮人因利益問題和他結盟,蠢逼則受他擺佈,這樣一來李林甫就愈發得勢了,像哥舒翰安祿山這種,不怎麼認識字,怎麼擺佈都行,打仗也許李林甫不行,但政治上李林甫控制他們易如反掌。(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戰有勇,寒族無黨援——李林甫)
李林甫是一個政治強人,依靠相權鬥敗了無數強敵,皇甫惟明等邊帥結交太子李亨,形成中央和地方的一個政治聯盟,被李林甫透過手段竟然一網打盡。
他死後,安史之亂不久便爆發,唐朝廷擊敗安祿山等人後又被世家奪權,經歷了連續兩次失敗,只等待完全的崩潰了。
李林甫被人稱為攻擊為“無學術”“非有素行、才望高者”,“口蜜腹劍”“肉腰刀”,李林甫性格非常狡詐,連續害死了多名皇子,導致皇太子李璵為防止被他陷害,惶惶不可終日,連休一妻一妾,如同喪家之犬。
李林甫死後被楊國忠搞的很慘,時人都為他呼冤,李林甫文化應該確實不高,他給表弟寫信把“弄璋”寫成“弄獐”,被人戲稱為弄獐宰相。
李林甫將安祿山控制的很死,安祿山每見他則惶惶然有如見神,懼怕他的狡詐,李林甫死後安祿山則和繼任的楊國忠平等的撕逼,這麼一襯托,把李林甫的本事給襯托出來了。
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肉腰刀》:李林甫妒賢嫉能,不協群議,每奏御之際,多所陷人,眾謂林甫為肉腰刀。又云林甫嘗以甘言誘人之過,譖於上前,時人皆言林甫甘言如蜜。朝中相謂曰:“李公雖面有笑容,而肚中鑄劍也。”人日憎怨,異口同音。
意思是說李林甫這人滿肚子壞水,跟人說話時常常微笑猶如吹風拂面,讓人感覺非常舒服,但話裡藏著很多陷阱,讓你放下防備後被他所誘惑,說出他願意聽的內容。因此是口如蜜而腹中暗地裡準備著殺人的劍。久而久之大家都懷恨這個人,覺得李林甫這種人不能深交。
回覆列表
1. 房玄齡
2. 杜如晦
3. 長孫無忌
4. 狄仁傑
5. 魏徵
6. 姚崇
7. 宋璟
8. 張柬之
9. 張九齡
10. 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