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二郎神發大財行好運
-
22 # 吃瓜群眾成都
曹操疑心重跟他的個人經歷有很大的關係,而且曹操不僅疑心重,還特別在許都設定特殊機構"校事",現在很多盜墓筆記的摸金校尉就是說的這個“校事”
這個校事不僅幹盜墓這些陰損的事情而且專門監督百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專門打小報告的。建安三年,回到許昌,曹操初置軍師祭酒(司空的僚屬,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後來又出現一種特殊的官員“校事”,第一任校事的頭目是盧洪、趙達。至於他們如何為所欲為、濫用權力、殘害無辜,古籍裡著墨不多,但記有當時軍中流傳的諺語:“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足以說明曹操的“特務”都是鬼見愁一般的人物。
曹操當時的法曹椽(相當於現在的最高大法官)高柔,曾就“校事”嚴重破壞朝政與體制等向曹操進諫:“設法分職,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達等數以憎愛擅作威福,宜檢治之。”曹操卻回答:“卿知達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舉而辨眾事(事無大小皆能偵悉),使賢人君之為之,則不能也。”曹操說得很坦然,如果將全部精力用在“刺舉”上,賢人君子能做得到嗎?這說明,這些校事是在曹操的默許下行事的,但曹操又根本沒拿他們當人看,最起碼沒把他們跟賢人君子同等對待。史書記載,數年間,吏民被校事刺探及秘密抓捕的案件達萬計,高柔等始終上表要求核對虛實,還民公道。從這些記載看,曹魏的“特務”構陷的“冤假錯案”已經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這個也側面反應了曹操不相信任何人。
-
2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引言:
說曹操完全沒有疑心非常的不現實、說曹操疑心也是分時候的。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誰還沒懷疑過誰。合理的懷疑及堤防是智謀,過分的猜疑則是一種愚蠢了,而曹操的疑心只是形勢所迫。
曹操的的疑心曹操的疑心主要體現在兵權上。曹操佔據的領土很大,曹操為了減少自己管內反叛的情況,將大部分的隘口、主要郡城都交付於自己的族親曹氏、夏侯氏的手中,而且都配備了大量的兵力。但我卻認為這是曹操的智慧,這樣的安排不僅能夠確保曹操的權利,還能有效的應變各種突發情況。
曹操不將大權外放給非族親的武將,這一舉動可以視為疑心。那麼為什麼呢?因為曹操非族親的武將、謀士大半以上都是南征北戰中招降的,並非一出山就投奔曹操而來的。那麼這些人心裡是怎麼想的、隱忍著什麼計劃都是他人不能夠知道的,所以曹操必須要有些堤防。不然真要是有居心叵測的人時常在左右,發生意外的機率非常高。所以曹操的疑心是合理的,並非小說中說的“寧可我負天下人,莫要天下人負我”。
曹操用人不疑在正史中曹操知人善用,根據不同的才能分配不同的職位,讓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得到發揮。如果曹操疑心重重又怎麼會有曹魏後來的規模,說曹操沒有疑心是有佐證的。
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摘自《三國志•武帝紀》如果曹操疑心重猜疑許攸的話,那麼官渡之戰勝負難料。正是曹操用人不疑的性格,讓曹操在官渡取得了勝利。那麼我們就此事而論,大敵當前敵軍參謀前來投誠,而且是在曹操處於劣勢的時候,那麼任誰都會懷疑但是曹操卻親自率軍前往。這足以說明曹操用人不疑的性格和非比尋常的智謀。
總結:懷疑是人的本性之一,我們對一些有違常理的事尚且懷疑,更何況作為一方霸主的曹操。作為君主曹操合理的懷疑是正常現象,疑心過重對於曹操及曹操的勢力都是一種災難。
-
24 # 一露殺龍手
曹操的價值觀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曾經為了刺殺董卓,竟然能獲得其信任!這樣的人,自然害怕別人也這麼對付他,所以他疑心重是正常現象!
-
25 # Bingo看世界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曹操是官宦世家。從小在官場打交道時間久了哪個人不是城府很深,更何況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人人自危。
亂世梟雄 有帝王之心者都有很重的疑心病,曹操也不例外
回覆列表
因為他早年錯殺呂伯奢一家,又曾經刺殺董卓未遂。看透了東漢末年大亂,諸侯割據現象下的本質,知道亂世出英雄。凡能被我用的,不殺,不能被我用的,殺了。這些被用的人也不是全都效忠曹魏,比如荀彧就效忠漢獻帝,所以曹操有疑心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