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21 # 紫伊慕婉

    客觀來講,劉備能白手起家,成就帝業。是著實讓人佩服的。想多少有家業有背景的人最終都在鬥爭中慘敗,我們不得不佩服劉備的智慧和能力。縱觀劉備一生,戎馬倥傯。受過屈辱,能忍;沒有勢力,能得人心,積蓄力量;與敵戰鬥,能屈能伸;最後民心所向,勢力愈大,得以與諸侯抗衡。實屬不易,讓人由衷欽佩!

  • 22 # 華夏問長安

    蜀漢昭烈帝劉備,他是怎樣一個人?對於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一定都會有自己的一種認知,對於劉備的看法歷來存在著不同的爭議,再加上《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於劉備的藝術性加工,又使得人們對於劉備的印象往往被小說所誘導,那麼今天,小編就站在歷史的角度來儘可能為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劉備!

    一、英雄出身微末,起於草莽之間,卻胸有大志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室宗親,大漢皇叔……錯!

    劉備起步之初,只是一個劉姓的社會最底層百姓,連維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非常的艱難,袁術的一句“織蓆販履之徒”實在是非常貼切的評價。但是,即使是這樣的低微的出身,劉備卻始終胸懷遠大的志向!這裡有如下幾點表現:

    一是外出求學。拜盧植為師,與公孫瓚等人為同窗。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知道盧植這個人,他是後來東漢平定黃巾之亂的主要將領,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身份: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家。經學是漢代學術的主體,劉備拜盧植為師實際上就很有深意了,這是希望自己得到主流文人的承認!另一個層面,他在盧植身邊學習,身邊的朋友如公孫瓚等後來都成為了一方諸侯,那麼可見其打造人脈圈子的時候是多麼的“有的放矢”。

    二是對外始終宣稱自己是漢室宗親之後。儘管史書上也都承認,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是小編始終認為這當中未必沒有貓膩,畢竟劉姓子孫傳了這麼多代,大多又是散落在民間,如何能夠做得準?但是劉備卻就是死死扣住“漢室宗親”這一條不放,長期以宗室自居,這種自居實際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宗室身份也漸漸被其他人所認可。劉備也在這過程中,成功的將自己的血脈“高貴化”!

    綜合前面兩點,也許人們會說這不過是一些“投機鑽營”的手法,但是我們要結合劉備後續所做的事情整體來看。如果劉備僅僅是利用盧植、公孫瓚等人的關係獲取些蠅頭小利,或者靠著漢室宗親的身份坑蒙拐騙,那麼“鑽營”之說確實站得住角。但是劉備沒有這麼做,他後來成就的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帝業,那麼我們要說他前期的這些手段,難道不是為自己開創偉業所做的鋪墊嗎?

    二、卓爾不群,獨樹一幟的人格

    一是創業之初便提出興復漢室的目標。劉備因為平民出身,所以在創業之初起步較晚,無論是人才、地盤、兵馬各方面的積累都要遠遠落後於其他諸侯,但是就是這樣他依然以“興復漢室”做為自己集團的政治口號。正是這樣的政治目標,使得劉備集團與漢末時期普通軍閥、流寇、盜匪有了顯著的不同。而正是這種不同,讓很多有識之士都願意死心塌地跟隨劉備,因為在於……他們認為跟著這樣的人是有前途的!這些人當中有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等,哪一個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二是抓住關鍵機會,打造偶像神話。人們往往說劉備的人生轉折點是在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後;而小編要說,劉備人生的轉折點是獲得“皇叔”身份之後。儘管史書上並沒有為劉備明確“皇叔”的稱呼,但是卻真實的記載了劉備與漢獻帝的這一次會面。就是這樣一次會面,實際上卻成為了劉備“漢室宗親”這一身份的官方認證!從此以後,劉備的宗室血脈再無任何人可以質疑,而那些心向漢室的頂級人才也開始投向劉備的懷抱!

    從上面兩個層面我們可以看出,劉備雖然出身低微,但是他卻能夠為自己貼上獨樹一幟的“人格標籤”,善於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彰顯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並不是我們所謂的“偽善”或者“裝”,而是一種將自己內在人格外化於形的特殊技能。

    三是團隊核心,生來的領袖氣質。劉備雖然在創業前期屢屢遭受挫折,但是大家要看到他每走一處地方其核心圈子都是在不斷壯大。在徐州,孫乾、糜竺拋家舍業相隨,在荊州馬氏兄弟、伊籍等輩生死相隨,雖然一次次在失敗,但是身邊的追隨者卻越來越多,而且還是那種不論成敗死心塌地的追隨,這就非常厲害了!說明劉備本身具有極強的領袖氣質,這種氣質對有為之士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同時,小編特別要說,這和《演義》當中的偽善仁義,好哭鼻子是兩回事,絕對不要把古人當成傻子!

    三、堅韌不拔,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一是屢敗屢戰,從未放棄。劉備的前半生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投陶謙、奔袁紹、降劉表……倉皇之間幾無容身之地。當他的年紀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還在新野小縣彈丸之地依附劉表,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劉備依舊沒有放棄!任何一個成大事的人,可以沒有高人一等的才華,可以沒有極強的能力,但是他一定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而劉備恰恰就具備了這樣的特點!

    二是為達目的,不遺餘力。劉備三顧茅廬雖然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當中杜撰的橋段,但是劉備為了求得諸葛亮出山確實多次前往拜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劉備此人一旦認準了一件事情便會想盡各種辦法達到目的,百折不撓,永不放棄!正是這種堅韌的執著,才使得劉備在舉步維艱的狀態下一點一點的積蓄自己的實力,並最終迎來了一飛沖天的機會!

    四、軍事指揮能力不遜於曹操

    這一點小編要特別的說明一下,劉備集團當中最能打仗的人就是劉備!大家不要被《三國演義》所誤導,簡單的說吧:大家耳熟能詳的戰役中,博望坡之戰是劉備打的,入蜀之戰是劉備打的,漢中之戰依舊是劉備打的……好啦,現在大家明白劉備的軍事指揮能力有多強了吧,不說別的,但是漢中之戰正面擊潰曹操率領的曹魏大軍主力,便足可證明其統率力不在曹操之下。

    所以,不要把劉備看成《三國演義》中仁德近偽的偽君子,百無一用的爛好人,他無論從人格魅力上、個人能力上、軍事水平上都具備和三國頂尖人物曹操抗衡的實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劉備是一個胸懷大志的英雄,其出身在曹操、孫權當中是最低的,卻憑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於夾縫中求生存,依靠著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不斷積蓄實力,當時機來臨之際終於能夠一飛沖天,入西蜀、佔漢中,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偉業。這樣一個優秀的人物,難道不值得我們喜歡嗎?

  • 23 # 品讀歷史人生的意義

    喜歡 劉備是仁厚君子,儘管並不完美,缺點也很多,但他的仁義還是讓我喜歡劉備,和曹孟德比劉備從個人能力上儘管不如曹操,可是選擇劉備為伴顯然要多一份安全感。

    劉備

    玄德從來不願意傷害他人,儘管因為他的仁厚也間接害死了不少人,但這不是他的本意,比如:軍事龐士元;長坂坡那些隨軍樊城和新野不計其數的百姓。還有三讓徐州的陶謙【字供佐】;和幾次讓荊州的劉表【字京生】;還有那個一心賣主求榮的張松。如果是曹操恐怕這樣的機會還求之不得呢?

    陶謙 三讓徐州

    公元184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死後,劉備竟然為了關羽和張飛不顧諸葛亮和趙雲,秦宓一些文武的勸告,改變了國策,親提傾國之兵殺本東吳,雖然最後兵敗,相信在九泉有知的關羽,張飛知道兄長劉備這樣的舉動,定會趕緊涕零,在義字方面劉備做的無可挑剔。

    劉關張桃園結義

    兵法曰:愛民可煩也。劉備在大敵當前不顧諸葛亮的勸阻不忍心丟下百姓,竟然帶著大批百姓轉移到荊州,蔡瑁拒不開城,城中魏延殺出城外,斬落吊橋,迎接劉備人馬,不料劉備怕百姓死傷阻止張飛進攻荊州城,只好再次轉移,在當陽橋被曹兵追上,一場廝殺百姓死傷不計其數,劉備也落得一個兵敗妻亡的下場。在攻打益州西川的時候,劉備又拒絕龐統的建議在自己大營殺死劉璋;也不願意直接進攻益州四川政府首腦成都,而採取了中策兵退迦錳關,在拿下這個關口,以此為根據地起兵進攻成都。

    龐統身亡落鳳坡

    就是這個個決定不僅間接讓龐統備萬箭穿身yi封信死於落鳳坡,還間接害死了自己的得力內應張松。張松見劉備遲遲不來進攻成都,心急如焚。

    張松獻地圖

    萬般無奈之下緊急修書一封,問劉備為何還不攻城,自己早已做好接應的準備,此信還未發出,兄長來訪,張松的這封信從袖子裡掉出來自己一點也沒感覺到,不料信被其兄長撿走,還到劉璋那告密了,劉璋大怒,把張松滿門斬首,好友法正,孟達聞聽冒死逃出成都。

    劉璋 益州牧

    成都被劉備攻破後,劉備並沒有殺死劉璋,而是給了一塊封地做了個富翁。

  • 24 # 影視職員

    我們就拿劉備和曹操直接作對比吧。有人要問了,不是三國鼎立嗎?孫權也是人中龍鳳啊,怎麼就不能和他們一較高下了。曹操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這不是一句隨便的感慨,實在是算算孫權的年齡確實應該排在他們的兒子輩,整整小二十來歲。這麼一說,劉備和曹操,確實是有可比性的,既是同輩,又是亂世殺出的梟雄,評價還截然相反,很是有趣,待我們一點一點來剖析。

    生子當如孫仲謀

    首先,劉備作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具備一些梟雄的特質的,得到老百姓的喜歡並不容易,你首先的具備一些英雄的基本條件。那些躊躇不前沒有主見的人,只能稱作庸人,而梟雄所需要具備的特性可以是殺伐果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等等,這些多多少少都能在劉備身上找到些蛛絲馬跡。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劉備殺張裕一事,張裕是西蜀的的一個算命先生,經常在劉備軍中散佈一些不利的預言,導致軍中士氣低落,劉備很是不滿。後來出兵漢中時,張裕諫言不能出兵,否則出師不利,劉備沒有理會並且勝利歸師了,便藉著此次機會想要除掉張裕。

    諸葛亮相勸

    諸葛亮前來勸阻,說西蜀人才本就不多,為了處理好和蜀漢本地人的關係,即便他犯了罪也饒他一命罷。劉備這次卻沒有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斷然回覆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意思是說,蘭草是芳香的,當然很好,但是如果生長在我的家門口,擋住了我的去路,我就一定要把它鋤掉。由此可見,劉備很是具有某些梟雄的特質,行事果斷,包括後來為了勢力奪劉璋地盤的例子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劉備和他的追隨者之間,能夠保持一種始終不渝的良好的關係,且相互信任。和曹操不同,曹操會因為僅僅想殺雞儆猴平息內部反對之聲便殺了一直輔佐他的荀彧和崔琰,劉備在君臣之義方面做得要比曹操好得多。如果說曹操用人是以權術相馭,那麼劉備用人則是靠性情相投,以感情相待。

    劉備諸葛亮雕像

    首先,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和諧的君王和丞相的關係,這種關係呢,和張良之於劉邦又有些微妙的不同。若張良和劉邦之間的關係是透明的,能坦誠相待,張良也不會在劉邦大業已定的時候立即辭官隱居,除非他十分了解劉邦,並且知道他最終是容不下自己的。但是劉備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最後永安託孤的時候曾對諸葛亮講,如果劉禪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你就取而代之罷,這句話有幾分真情實意我不知道,但是歷史上關係鐵到能讓皇帝對宰相說出這句話的,唯此一例。其效果也十分卓著,君臣心心相印之下,又有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必然不會抹煞這份情誼。

    永安託孤

    還有就是諸葛亮和趙雲和關羽的關係。其實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但是這幾人確實是恩若兄弟的,表面以君臣相稱,實際私下裡卻像親人兄弟。劉備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他確定此人忠心耿耿,便也會給予對方無條件的信任。比如赤壁之戰初期,劉備一眾人在長坂坡遭曹操追殺向南逃去,混亂之中手下大臣稟報:”趙雲往北而去,一定是投靠曹操去了“。劉備揮戟指著那個大臣說”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果然不一會兒,趙雲回來了,還救回了劉備的一家老小,由此可以看出劉備和趙雲是一種肝膽相照的關係。包括關羽被東吳害死之後,劉備竟失態到不顧諸葛亮的勸阻也顧及不了形勢的分析,舉全國之力向東吳出兵,落得一個慘淡收場,劉備又何嘗不知道這是一個錯誤決定呢,只是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唯有用鮮血來祭奠了。

    最後,有一個因素決定了劉備區別於曹操等人,就是他的寬容敦厚的道德品質。這體現在他對待黃權、徐庶這些投靠了曹操的屬下十分友好和體諒,他充分地相信黃權等人是走投無路才投敵,並且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如此。著名的謀士徐庶一直到死都沒有為曹營獻過策,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於是劉備不僅沒有聽從旁人的建議對付他們的家人以示懲戒,反而好生安頓和善待。

    徐庶表忠心

    從這些符合歷史的小說情節中,我們可以想見,老百姓知道這樣的一些事情後,內心是什麼感受。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個歷史上的偉人,他的事業再偉大,比如曹操,跟我們老百姓其實沒有關係。老百姓最在乎的事情是,所交往的身邊的人一定要是靠得住的人。所以看曹操和劉備對待身邊親近的人的差別,也一定會選擇和喜愛劉備,因為他是一個值得交的朋友,雖然事業做的不是最大的,但至少能在亂局之中保證你的身家性命和尊嚴。

  • 25 # 白錄松

    有喜歡和不喜歡的部分。

    喜歡是因為劉備做事不折不撓,屢敗屢戰,四處奔波,投劉表,附袁紹,跟曹操,和呂布,到處流浪,但最終三顧茅廬,聘得臥龍,覓得鳳雛,湊足五虎上將,成就帝業,走向人生巔峰!白手起家而掙得萬貫家財,大片土地,很勵志!

    不喜歡劉備是因為總覺得他做事太迂腐,少了帝王氣概。劉表送荊襄九郡,他非要講仁義道德,不要。取西川,本來龐統可以不死,他非要師出有名。仁義有真假之分,假仁義是為個人名義,真仁義乃是得天下,施仁政,利萬民!再有,關羽之死,從個人情義來說出兵東吳,無可厚非。但從國家利益來說,非帝王之選!

    所以,我認為,劉備做人來說,無可挑剔,德仁俱佳。但是作為一代帝王來說,他沒有大擔當,沒有氣吞天下的手腕和智慧,能夠三足鼎立已上上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土豆種植中有一種“免耕蓋稻草”的栽培法,能詳細介紹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