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局中人
-
2 # LiLianyue心向遠方
不為什麼,只因為他是一個忠臣,一個又有能力,又懂雍正,關鍵時刻還知道如何同雍正溝通的大忠臣,雍正在繼位和被逼宮時,能夠沉著應對,冒死護主的大忠臣,說實話,我很佩服他!
-
3 # 使用者266023363
年羹堯尾大不掉,雍正要處理他了,張廷玉幫著雍正採取了一些列措施逐漸收緊捆在年身上的繩索,他自己也深知,如果年羹堯不死,一旦翻過身來自己絕沒好下場,所以他也主張處死年羹堯。
-
4 # 13647118810
康熙把周培公貶到盛京(瀋陽),和雍正殺年羹堯是一樣的道理!第一功高蓋主,第二都是漢人,第三手握重兵!皇帝怕你反!而且雍正對年羹堯以起殺心,然後由大臣張廷玉提出來,這樣一來顯示的是滿朝文武要殺年羹堯,而不是雍正!當然做臣子必須為帝王頂過失!這也是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的聰明之處!
-
5 # 皮上冰
張廷玉為什麼勸說雍正帝殺死年羹堯,成為皇帝殺死年羹堯的最後一把火。張廷玉和年羹堯一個文臣一個武臣,本就沒有什麼過節。要怪就只能怪年羹堯殺死了孫嘉誠。張廷玉對孫嘉成有知遇之恩,在張廷玉因其弟弟坐牢時,是孫嘉成拯救了張廷玉,讓其免受牽連。所以說孫嘉成對張廷玉來說也算是救命恩人。年羹堯殺死了孫嘉成,也加速了自己的死亡節奏。
張廷玉一方面為了雍正帝位另一方面也算是為了孫嘉成報仇,一直等待時機,待到時機成熟,一句話就讓雍正要了年羹堯的命。年羹堯位高權重之時,不能自謹,他過多地干預了朝政,並且欺壓同僚,對待朝堂的大臣傲慢無禮,據說私生活也是荒淫無度,也學起了後宮的一套,每天侍寢也要翻牌子。年羹堯的不加節制和傲慢引起了群臣的不滿和皇帝的猜忌,自尊心強的雍正帝自然不會留這麼一個隨時會威脅皇權的定時炸彈在自己的身邊。
-
6 # 笑談古今者
第一,擅作威福。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
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前後導引,執鞭墜鐙”的奴僕使用。按照清代的制度,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大禮,跪請聖安,但雍正的恩詔兩次到西寧,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
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進呈其出資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撰寫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自己竟擬出一篇,並要雍正帝認可。年羹堯在雍正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中頗為不快。
第二,結黨營私。當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吏、兵二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以陝甘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官員在內的小集團。
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鑽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權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比如他彈劾直隸巡撫趙之垣“庸劣紈絝”、“斷不可令為巡撫”,而舉薦其私人李維鈞。
趙之垣因此而丟官,於是轉而投靠年羹堯門下,先後送給他價值達20萬兩之巨的珠寶。年羹堯就借雍正二年進京之機,特地將趙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可用。遭年參劾降職的江蘇按察使葛繼孔也兩次送上各種珍貴古玩,年羹堯於是答應日後對他“留心照看”。
曾經薦陝西布政使胡期恆及景灝可大用,彈劾四川巡撫蔡珽,上即以授景灝,又擢升胡期恆為甘肅巡撫。此外,年羹堯還借用兵之機,虛冒軍功,使其未出籍的家奴桑成鼎、魏之耀分別當上了直隸布政使和署理副將的官職。
第三,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而在雍正朝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重要改革措施。在這種節骨眼上,雍正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
7 # 劍指歷史
真正要年羹堯死的人是雍正皇帝,其他人只不過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正如宋高宗殺害岳飛一樣,秦檜不過只個助攻的選手。
先說張廷玉。第一,張廷玉間接跟年羹堯有仇。孫嘉誠這個御史言官秉性耿真,不僅多次在朝堂上揭發年羹堯的種種劣跡,而且連皇上也懟。所以皇上很撓頭,就派他到陝甘與年在一起。與其說是去監督年羹堯,不如說就是讓年再殺一個朝中大臣。一來增加年的罪狀,引起群臣的不滿:二來去掉孫嘉誠這個刺兒頭。
張廷玉因其弟科場案受到牽連。多虧孫嘉誠進言相救,才免強過關。可以說孫嘉誠有恩於廷玉。孫嘉誠到了西北仍然和年羹堯對著幹。年羹堯當然不聽他那一套且一氣之下殺了孫嘉誠。這樣間接就得罪了張廷玉。
年羹堯越來越囂張跋扈。群臣也人人自危,張廷玉也不例外。這時他已經揣摩到聖意,並且需要表態站隊。出於自保和為孫嘉誠報仇的意願,他進言必須殺掉年羹堯。
當然殺誰不殺誰都由皇帝決策。皇帝說殺誰也攔不住。先說宋高宗殺害岳飛,殺了忠臣良將,殺錯了怎麼辦,只有賴在秦檜的頭上。雍正要殺年羹堯也得有臣子進諫,就象孫嘉誠一樣。不過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當初孫嘉誠檢舉年羹堯時,年正在西北打仗,不能臨陣換帥,時機不對。現在西北安定,年的軍權也解除了,所以雍正需要有人站出來檢舉。張廷玉不過是順水推舟,推波助瀾而己。
可作死的年還一個勁地與雍正作對。天天擺出一副爺的樣子,忘記了自己奴力的身份。好象就是要考驗一下雍正帝的決斷力。雍正皇帝當然不會噡前顧後,更不會考慮感情問題。他只想皇帝的政權穩定,哪管身前身後事。所以殺年羹堯早已下定決心了。
-
8 # 0電影故事會0
在《雍正王朝》裡,張廷玉與年羹堯的交集並不多,但是在年羹堯的最終結局上,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恰恰就是張廷玉的那幾句話。
張廷玉是最早看出年羹堯秉性和結局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從年羹堯奉命趕到江南,向康熙述職的時候。康熙命張廷玉代為接見年羹堯。張廷玉當時說的話,直中肯綮,張廷玉讓年羹堯多一點仁心,少一些戾氣,這不但是百姓的福份,也是你自己的福分。
但是正在勢頭上升的年羹堯並沒有讀懂這句話的意思。結果在江夏鎮為了幾百萬兩銀子,竟然將江夏鎮600多口屠戮得乾乾淨淨。此刻的年羹堯可謂利慾薰心。為了中飽私囊,他可以濫殺無辜,可以向胤禛隱瞞實情,可以和胤禩眉來眼去。
雍正用年羹堯是看中他的辦事能力;而年羹堯接著雍正的勢去做事,是為了每件事情背後的利益。而看清這一點的,還有雍正、鄔思道和胤祥。
而張廷玉在年羹堯尚未得勢的時候,就看出來此人的品性。但是,他從未對年羹堯做任何評價,並與之有所交集。
但是張廷玉和與孫嘉誠關係默契,而且兩人可謂”生死之交”。
當初孫嘉誠因為新錢案,當著雍正的面讓戶部和廉親王胤禩下不來臺。雍正礙於形勢,表面批評了孫嘉誠。但是晚上便讓張廷玉去傳雍正的口諭,去安撫孫嘉誠。
張廷玉對孫嘉誠有知遇之恩,孫家成對張廷玉有救”命”之恩(這裡的命是政治生命)。
而且在”恩科舞弊案”中,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身陷囹圄。而張廷玉親情國法左右為難,一直都無法抉擇。而就在此刻,正是孫嘉誠主動上門說服張廷玉上書彈劾張廷璐,從而拯救了張廷玉。因為雍正在此刻正是在等待張廷玉的態度。
孫嘉誠的死是年羹堯悲劇結局的導火索。
孫嘉誠是第一個彈劾年羹堯的,彈劾年羹堯的原因和時間節點恰恰當時,正好是年羹堯功成名就之時。但是這一次卻讓雍正為難了,年羹堯此時剛剛建立了大功,理論上勝利者是不接受批評的。
但是年羹堯竟然無動於衷。這就讓雍正比較難處了,於是雍正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是將孫嘉誠和年羹堯放到一起去。讓孫嘉誠去西北去推廣“火耗歸公”。
而恰恰正是這個”火耗歸公”,動了年羹堯的乳酪。年羹堯請示都沒有請示,就把孫嘉誠給殺了。孫嘉誠的死,讓雍正徹底陷入了“親者痛,仇者快”、無論如何都是損失的局面。
當胤禩鼓動滿朝文武,去給孫嘉誠上香,去叫撞天屈的時候,張廷玉反而變得極其的冷靜。
他對孫嘉誠的死未著一詞。反而是雍正問他,你為什麼不去上香?張廷玉說”本來是打算去的,但是人太多了就不去了”。
按說張廷玉是應該最急切要為孫嘉誠報仇的。但是張廷玉選擇了按兵不動。那是因為張廷玉知道此刻的年羹堯死不了。原因很簡單,因為胤禩希望雍正殺年羹堯。所以雍正此刻想殺年羹堯的心理上又多了一層抗性。更何況年羹堯的兵權尚未被解除。
而如果此刻張廷玉自己跳出來,為孫嘉誠上香喊叫天屈。這樣有三不利。
一來沒有為雍正的處境考慮;
二來過早的暴露了自己,引起年羹堯的仇視;
三來會讓雍正認為自己是不是和胤禩是一夥的。
所以這樣一來,不單為孫嘉誠報不了仇,還會導致自己身陷囹圄。宦海浮沉多年的張廷玉,之所以能夠堪稱國器,這點是不會考慮不到的。
所以張廷玉在等,他在等時機成熟。
張廷玉一直等到年羹堯徹底失勢,到杭州去守城門。各地巡撫,封疆大吏,紛紛站出來彈劾年羹堯的時候,張廷玉才發出了致命的一擊。
年羹堯僅貪汙一項就達460萬兩之巨,何況還有大不敬之罪九,跋扈之罪十。”這些都不會要年羹堯的命。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沾汙。”這句話才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雍正不得已安排李衛去讓年羹堯自盡。
-
9 # 馬小於說史
首先要明白處死年羹堯的背景,以及張廷玉所處的位置。正所謂“為人臣者,為君父解憂”。
張廷玉直言必須處死年羹堯,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年羹堯恃寵而驕,對皇權產生了一定的威脅。
年羹堯為什麼能夠恃寵而驕,除了他是雍正皇帝在潛邸時的包衣奴才之外,又在於自己的能力和頭腦確實出眾。在雍正繼位前,去江蘇賑災時,年羹堯早早就去接雍正和老十三,為的是證明自己把主子放心裡,而是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然後血洗江夏鎮,也是自作主張,這裡其實他明白雍正心裡的意思,但是在彙報時,唯獨沒有說錢財的事。
那麼年羹堯有哪些功勞呢?江蘇賑災、四川總督治兵有方、陝甘總督給十四爺的後援補充以及最大的功勞大勝羅布臧丹增。在阿爾泰兵敗之後,雍正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排年羹堯去西北接替大將軍的位置,而沒有在這個時間選擇嶽鍾琪,讓年羹堯處處覺得皇帝沒了自己,連皇帝位都坐不安穩。在鄔思道前往西北時,年羹堯自己也明白:“只怕皇上的位置,也做得不安穩啊!”而西北大勝之後,百官跪迎以及朝堂之上說出:“他們只知軍令,不知道皇上”的荒唐之言。就連回見蒙古貴族時,也必須向他行跪拜之禮,普通禮節已經不被他所接受。其實雍正已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只是缺少一個藉口,一個理由。你想想,連國家都是自己的,但是自己的軍隊竟然不聽自己的,哪個皇帝會願意呢?這也是為什麼孫嘉誠上書彈劾年羹堯時,雍正會大發雷霆,因為第一不是時機,第二理由不充分。
年羹堯是阻撓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一大絆腳石。
雍正在西北大捷後,派孫嘉誠跟隨年羹堯去西北理財,第一當然是為了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第二孫嘉誠是一個心裡只有國家、只有皇上、只有百姓的好官,派他去就和當年攆李衛出雍王府是一個道理——監視年羹堯。也提醒年羹堯,你得知道,你頭上的那塊兒雲,到底是誰。可年羹堯是怎麼做的呢?雍正在南巡時,接到西北奏報,年羹堯竟然殺了孫嘉誠,這比抵抗新政、拒不執行新政更加直接,更加過分,也就是說皇帝的各項政令在西北根本行不通,因為西北的“皇帝”不同意。李衛提醒雍正“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戰場”時,其實就是明言了雍正心裡的那個刺。
年羹堯的一系列表現,給了八爺黨口實,不理朝局穩定。
孫嘉誠是什麼官兒?檢察院左都御史,是御史言官,他的同僚也是御史言官,主要工作是幹嘛的?參人!年羹堯殺了孫嘉誠,正好給了御史言官們一個機會,本身就看不慣年羹堯,而且孫嘉誠之前的所作所為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同樣也讓同僚們十分欽佩。御史們一起上書彈劾封疆大吏,對朝局來說是十分不利的。而這件事正好給了八爺黨機會,廉親王八爺去給孫嘉誠弔喪,施行跪拜大禮,更給了言官們底氣,也讓自己得到了眾御史們的支援,這不是雍正想看到的。
張廷玉所處位置,必須言皇帝所不能言,做皇帝所不能做。
而最後,張廷玉是什麼位置,是上書房首席大臣,入南書房,又進入軍機處並在八爺和十三爺之後,官聲顯赫。張廷玉為什麼能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不倒,張廷玉個人的眼光和處世,十分關鍵。例如,康熙清查刑部冤案時,是張廷玉燒了八阿哥的湊折;康熙要舉薦太子時,是張廷玉單獨上奏重新保舉太子;雍正繼位時,是張廷玉支援到最後。那麼這個時候,新政受到最大的封疆大吏的反對、目無天子、貪汙腐敗、結黨營私等等共九十多條。在被貶杭州後,上書謝恩的摺子寫的也是十分的潦草,並把雍正所言“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面對這樣的背景,年羹堯不死已難以穩定朝局,而又沒有人來說,皇帝又沒有辦法自己說要殺功臣,十三爺和八爺是皇帝的親弟弟,也不能直言,所以這個時候,張廷玉就顯得十分關鍵了。他不說,沒有人比他更合適。
-
10 # 精彩影視影片一起看
後來雍正的確後悔處死了年更堯,私心與公心,年更堯是雍正為數幾個信任可依賴的人之一,處死年更堯對雍正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代表著雍正某些方面的失敗,讓他的對手有了攻擊他的口實。張廷玉直言處死年更堯很難說是忠是私。但雍正肯定是沒有後路,只能處死年更堯。
-
11 # 禾蔚風車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雍正王朝》中,最聰明的兩個人,深知這一點,所以一個選擇了歸隱,一個選擇了歸心。歸隱的是鄔思道,歸心的是張廷玉。
鄔思道沒有政治抱負,所以成功擁護雍正上位後,就回了老家。張廷玉和鄔思道剛好相反,所以他只能歸心——誠心歸附皇帝。
然後利用皇帝,剷除自己的對手。
《三國演義》裡,呂布死前,大罵劉備:“奸賊!”因為他被曹操抓住時,曾向劉備求情:“看在往日恩情,請發一言相救。”劉備沒有搭理他,還對曹操說:“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張廷玉比劉備技高一籌。
劉備要整死呂布,誰都能看出來,這叫陽謀。張廷玉整人,玩得都是陰謀;借的是皇帝的手。最後不忘留下虛名。
比如整佟國維。
佟國維以上書房的名義,與眾大臣一起向康熙舉薦八爺為太子。張廷玉本是上書房的一員,可他既不隨大流,也不明示支援誰,只說:“我要單獨上一個秘折。”
面對以佟國維為首的二百多名官員的舉薦,康熙並沒有大喜。這時候,張廷玉從身上拿出摺子,表示自己選擇二阿哥。
康熙連連誇讚張廷玉。
緊接著,又問佟國維:這麼多人舉薦八阿哥,是不是你在居中聯絡?佟國維說這是上書房的職責所在,一切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
眾人串聯之事,那也是因為一時不慎,忘了君子不黨的教訓。就要了佟國維的命。
此言一出,佟國維大罵:你個奸臣。
他形容張廷玉是大忠似奸。是呀,面對推舉太子這件事。張廷玉作為上書房大臣,既不與同僚商議,又不聲言支援或反對,只寫一封秘折,伺機討好皇帝。
結果自己博得君子不黨、與人為善的美名。
再看張廷玉,一臉煞白。
好在張廷玉猜中了康熙的心思。佟國維這麼罵張廷玉,等於罵皇上選二阿哥也是錯。康熙大怒,不僅說佟國維是無恥小人,還讓其罷官回家。
雍正殺年羹堯也是一樣的道理。
張廷玉因為猜中了雍正想殺年羹堯的心思,所以才大膽直言。這時候,如果還謹言慎行,那就不是他張廷玉了。
《三國演義》裡的許攸也是居高自傲,曹操有殺他的心,但迫於“道德”壓力:總不能落下個忘恩負義之名吧。畢竟官渡之戰,是許攸幫助曹操戰勝袁紹的。
後來還是許褚把許攸的頭砍下來,才了結曹操的煩憂。
當時曹操故作憤怒,要砍殺許褚。眾將士為許褚求情,說許褚只不過是一時衝動。許褚放言:“我不是一時衝動,我早就要宰他。”
曹操一番打砸謾罵後……居然就放過了許褚。
荀彧告訴許褚:
丞相氣你是假,愛你才是真。可見,臣子如果能事事猜透皇帝的心思,那將會平步青雲。張廷玉和許褚,就是這種臣子(區別是張廷玉有意,許褚無意),所以他們過得很滋潤。
其實從另一方面看,也是主公看他們順眼。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看見那種和上級玩得特別好的下屬。他們或是陪著打籃球、喝茶……沒過幾年,他們不知怎麼地,越混越好,職位越升越高。
高俅就是典型的例子,陪皇帝踢球,踢出了快意人生。
在權謀之地混,不是一句“謹言慎行”就可以的。殺伐果斷才是真,謹言慎行都是表面,也是必要的素質。不然,根本混不下去,要麼像鄔思道,有多遠滾多遠。
-
12 # 拒絕地域黑民族黑
《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與年羹堯之間的君臣感情十分複雜,年羹堯由胤禛一手提拔起來的,可以說廢了不少心血,可年羹堯西北打了勝仗之後便目中無人,囂張跋扈,儼然已經以西北王自居了,率軍作戰之時與雍正皇帝討價還價,不裁人員,不縮開支,逼得雍正皇帝節衣縮食供應西北,年羹堯凱旋迴歸之日,對雍正更加傲慢,雍正皇帝雖然多次敲打,年羹堯卻置若罔聞。
雍正雖然對年羹堯心有不滿,但是卻下不了決心殺了他,只是將他一貶再貶,最後連降十八級到杭州城外當了一個守門官。此時的年羹堯仍然不知悔改,自以為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但實際上他根本不相信雍正皇帝會殺他。此時的雍正皇帝也是如坐針氈,他在焦急的等待著年羹堯的請罪摺子和大臣們的求情折,可年羹堯近幾年的所作所為已經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連張廷玉都想置之於死地。張廷玉雖然明白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但是他覺的年羹堯罪過太重,一旦放虎歸山必然引起大患,於是張廷玉用了三條理由幫助胤禛下決心殺掉了年羹堯。
雍正召見張廷玉問如何處理年羹堯,張廷玉卻回答是到了該做了斷的時刻了。張廷玉認為年羹堯必須要除掉,並給出了三條理由: 第一朝廷正在整肅吏治,年羹堯僅僅貪汙一項就貪了四百六十多萬兩銀子,數額巨大,觸目驚心,如果不除掉年羹堯,朝廷的新政也就有名無實,對朝廷影響非常大。
第二朝廷雖然有議罪制度,但是即使年羹堯功過相抵,其餘罪過加在一起,年羹堯也是死有餘辜。 第三年羹堯被貶到杭州當守門官,竟然穿著黃馬褂四處招搖,目的無非是想告訴世人鳥盡弓藏,對雍正皇帝的名聲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因此年羹堯必死無疑。雍正聽完這三條理由,真正下決心準備處死年羹堯,雍正雖然罵名滾滾但實際上非常愛惜名聲,張廷玉幾句話比殺人的刀還要厲害,就這樣送了年羹堯的命。
年羹堯到死也沒想到自己最後死在了一個文臣的手裡,實在是可悲至極。年羹堯死後,雍正皇帝非常痛心,八爺黨趁機擾亂朝廷,此時的雍正也只能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十三爺和李衛等人身上了,這次打擊對於雍正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更讓他感到不安的是這次又讓八爺黨看了笑話,後來雍正變本加厲清理八爺黨,與此事件也有很大關係。
-
13 # 火雲邪神7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與年羹堯之間的君臣感情十分複雜,年羹堯由胤禛一手提拔起來的,可以說廢了不少心血,可年羹堯西北打了勝仗之後便目中無人,囂張跋扈,儼然已經以西北王自居了,率軍作戰之時與雍正皇帝討價還價,不裁人員,不縮開支,逼得雍正皇帝節衣縮食供應西北,年羹堯凱旋迴歸之日,對雍正更加傲慢,雍正皇帝雖然多次敲打,年羹堯卻置若罔聞。
雍正雖然對年羹堯心有不滿,但是卻下不了決心殺了他,只是將他一貶再貶,最後連降十八級到杭州城外當了一個守門官。此時的年羹堯仍然不知悔改,自以為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但實際上他根本不相信雍正皇帝會殺他。此時的雍正皇帝也是如坐針氈,他在焦急的等待著年羹堯的請罪摺子和大臣們的求情折,可年羹堯近幾年的所作所為已經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連張廷玉都想置之於死地。張廷玉雖然明白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但是他覺的年羹堯罪過太重,一旦放虎歸山必然引起大患,於是張廷玉用了三條理由幫助胤禛下決心殺掉了年羹堯。
雍正召見張廷玉問如何處理年羹堯,張廷玉卻回答是到了該做了斷的時刻了。張廷玉認為年羹堯必須要除掉,並給出了三條理由: 第一朝廷正在整肅吏治,年羹堯僅僅貪汙一項就貪了四百六十多萬兩銀子,數額巨大,觸目驚心,如果不除掉年羹堯,朝廷的新政也就有名無實,對朝廷影響非常大。
第二朝廷雖然有議罪制度,但是即使年羹堯功過相抵,其餘罪過加在一起,年羹堯也是死有餘辜。 第三年羹堯被貶到杭州當守門官,竟然穿著黃馬褂四處招搖,目的無非是想告訴世人鳥盡弓藏,對雍正皇帝的名聲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因此年羹堯必死無疑。雍正聽完這三條理由,真正下決心準備處死年羹堯,雍正雖然罵名滾滾但實際上非常愛惜名聲,張廷玉幾句話比殺人的刀還要厲害,就這樣送了年羹堯的命。
年羹堯到死也沒想到自己最後死在了一個文臣的手裡,實在是可悲至極。年羹堯死後,雍正皇帝非常痛心,八爺黨趁機擾亂朝廷,此時的雍正也只能把所有希望寄託在十三爺和李衛等人身上了,這次打擊對於雍正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更讓他感到不安的是這次又讓八爺黨看了笑話,後來雍正變本加厲清理八爺黨,與此事件也有很大關係。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4 # 媚之夭夭
《雍正王朝》中,一向謹言的張廷玉,為什麼向雍正直言必須處死年羹堯?
可能有些朋友說,張廷玉向雍正皇帝進言處死年羹堯,是因為當年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事件,年羹堯間接上成為那事件的推動人!說白了是報仇!其實這樣說,真的是大大冤枉了張廷玉!作為康熙大帝時就進上書房的張廷玉,自然是有過人之處!特別是信奉“萬言萬語不如一默!”非常的情商高!那麼,張廷玉為什麼這樣進言呢?主要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第一個是:因為西疆大捷,年羹堯飛揚跋扈,已把朝庭的軍隊當作自己的軍隊!第二個是:年羹堯的勢力錯蹤繁節,很多大臣奏本彈刻,如果朝庭拖著不處理,影響極壞!特別是八阿哥等人更加大作文章!
為什麼呢?
一,自持戰功,年羹堯已經是目中無人!把朝庭的軍隊當自己的軍隊!自從西疆大捷,年羹堯自持戰功,已經是目中無人了!
特別是在班師回朝的慶功宴上,年羹堯大放闕詞,十三阿哥都聽不下出了!
當年羹堯自諭諸葛亮時,雍正皇帝和張廷玉都聽到了!這無疑是把雍正皇帝當劉禪了!
特別是那次勞軍,十爺代表雍正賜給將士喝酒!十爺叫將士們喝,都不敢動!直到年羹堯發話了才敢喝!
當時,十爺是代表雍正皇帝去勞軍,那麼叫將士喝酒也是代表雍正!可是,在那連雍正的話都不管用,只聽年羹堯的!這無異於把朝庭的軍隊當作自己的軍隊!
當十爺把這些情況告訴雍正皇帝和張廷玉,你說會怎麼想?!
二,年羹堯勢力範圍之大,錯蹤繁節,又牽涉地方官場,貪汙受賄,影響極外!年羹堯的西疆大捷,已經宣告他的使命已完成!
如果年羹堯會韜光養晦,當然也就不是年羹堯了!
年羹堯不但在軍隊上一言堂,還要求蒙古王公見他時行跪拜之禮!也等於挑戰皇上的權威!
地方上的政務年羹堯也干涉!軍中的財務也是亂七八糟!後來查出來貪汙受賄的數目是到了驚人的地步!
當彈刻年羹堯的奏章像雪花一樣紛紛飄向雍正的面前時,這無疑宣告年羹堯的死期該到了!
其實,雍正皇帝早有此意!只是自己不好開口!
張廷玉洞察秋毫,立馬直言是該處死年羹堯的時候了!於是,雍正皇帝硃筆一揮!
由此可見:張廷玉的進言,不是個人恩怨,更不是蓄意!只是適時做好一個為臣的本分而已!畢竟,雍正皇帝需要做決斷的梯子時,張廷玉就得遞上去! -
15 # 湘西小木魚處死年羹堯的是雍正。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的結局很慘,總讓人覺得有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年羹堯後期是囂張跋扈了,但是再怎麼樣也沒有鰲拜專權吧,但是康熙不處死鰲拜,殺伐果斷的雍正卻處死了年羹堯,要處死年羹堯的是雍正,而謹言慎行的張廷玉只是給皇帝說了幾句話,其中一句是。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沾汙。雍正皇帝已經有了要處死年羹堯的心思,張廷玉的這幾句話是推波助瀾,但是張廷玉也只是洞察秋毫,說出了皇帝想處死年羹堯的心思罷了。張廷玉為何要這麼做?一是為朝廷著想,二是為了報私仇。
雍正為何要處死年羹堯?雍正還是四阿哥的時候,年羹堯就跟著他了,可以說也是立下了很多功勞,雍正對他也不錯,但是成了邊疆大臣的年羹堯開始囂張跋扈了,自持戰功,不僅賬務一團糟,還貪汙受賄,結黨營私,更是把朝廷的軍隊當成自己的軍隊了。有一次雍正想要犒勞軍隊,但是這些人都不吃雍正賜的東西,直到年羹堯下令吃他們才吃,年羹堯說:“他們只知道軍令,不知道皇上。”
雍正一聽這話那還得了,自己的軍隊居然只聽年羹堯的話,殺伐果斷的雍正是下定決心要除掉他了,只是不想被人罵殺功臣,而張廷玉猜出了雍正想處死年羹堯的心思,於是向雍正直言必須處死年羹堯,剛好是順了雍正的心思。
張廷玉為何和年羹堯不和?張廷玉這麼做,一是為了朝廷著想,當然也有報私仇的意思。年羹堯在滅江夏鎮的時候,張廷玉就勸說他要“希望你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這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但是年羹堯壓根就不聽,張廷玉前腳剛走,目中無人的年羹堯就滅掉了江夏鎮。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算是張廷玉的人,對張廷玉是有恩的,當初張廷玉弟弟出事的時候,是孫嘉成拯救了張廷玉。孫嘉誠後來被雍正派到西北去了,其實也是讓他去監視年羹堯的,但是年羹堯找個藉口就把孫嘉誠殺了,張廷玉心裡是恨年羹堯的,但是時機不成熟,還沒到時候,所以還忍著沒去給孫嘉誠上香。
張廷玉向雍正直言處死年羹堯。張廷玉一直就在等待處死年羹堯的時機,終於等到了年羹堯被免去兵權,到杭州去守城門,很多人都彈劾年羹堯了,張廷玉更是看出了雍正想處死年羹堯的心思,於是就給雍正直言必須要處死年羹堯,他這話就是推波助瀾,剛好順了雍正的心思。
雍正也沒含糊,下令年羹堯自盡,所以說真正處死年羹堯的是雍正。
-
16 # 孤舟釣江雪
《雍正王朝》中,張廷玉平時謹言慎行,之所以一反常態,向雍正直言處死年羹堯,我覺得主要是基於三點考慮:
一、雍正的猜忌心很重,年羹堯和張廷玉都是漢臣,且一文一武,都實力很強。張廷玉為了撇清自己與年羹堯的關係(雖然兩人平時關係並不密切),不讓雍正猜忌自己,不得不這麼做。
二、年羹堯目空一切、好大喜功、專橫跋扈,觸犯了朝中幾乎所有的大臣,更是觸犯了雍正的逆鱗。張廷玉何等精明之人,此時此刻,他已經猜到雍正一定會殺了年羹堯,此時他向雍正直諫,只不過是附和雍正,這種支援雍正的做法,自然是投領導所好,會得到雍正的更加認可。
三、年羹堯得罪了朝中所有的人,張廷玉直諫殺年羹堯除了討好雍正,保護自己,自然也會提高自己在朝臣中的地位,對自己有利而無害。
-
17 # 青燈問史
張廷玉是康熙皇帝的心腹之臣,到了雍正朝,也深得雍正皇帝的信任。在處置年羹堯的問題上,一向謹言慎行的張廷玉也發話了,他引用李紱的奏摺說:
“皇上,李紱摺子上有一段話,說得至為透徹:‘年羹堯至今還穿著黃馬褂昭示於城門之下,招搖於鬧市之中,是誠何心?無非炫耀其平西北之功,示世人鳥盡弓藏之意。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一日有玷......’”張廷玉引用的是李紱的話,顯得很滑頭。但事實上也是他自己的話,為什麼張廷玉敢直言呢?我認為有如下方面。
1.年羹堯的行為引發皇帝的忌諱張廷玉之所以敢建言處死年羹堯,當然也是摸清了雍正皇帝的心思。雍正皇帝到底想不想年羹堯死呢?這是最本質性的問題,因為皇權最大,大於法令,古來就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雍正皇帝和年羹堯的關係說起。
年曾是雍王府的奴才,個人才幹自不必說,也是雍王府出去官職做得最大的奴才,如果我們把他和李衛比較,就會發現,年羹堯這個人的“忠心”和李衛明顯不同,李衛是“狗兒”一樣的忠心,而年羹堯則充滿了“博弈”。這在康熙當年派任年羹堯為陝甘總督的時候表現尤為突出,年羹堯也算是政治老手,回京首先不向老四胤禛報告,跑到老八胤禩府上謝恩,看起來他的理由很充分,實際上他是在向老四胤禛要價碼。
胤禛知道敲打不太好使了,不得不做出奪鄔先生所愛,納娶年羹堯的妹妹年秋月為側福晉,這哪裡是“狗兒”式的忠心,這分明就是討價還價啊。雍正即位之後,西北再發生叛亂,年羹堯任撫遠大將軍,對叛敵羅布贊旦增圍而不奸,要不是鄔思道言明利害關係,這傢伙不知道還要向雍正討要多少錢財和權力才肯罷手。
君臣“博弈”的結果向來沒有好下場,胤禛為皇子的時候,尚可以忍受些許,因為他要人做事。胤禛當皇帝后,西北的事雖大,但是也並不是沒有他年羹堯就幹不了,只是因時因勢罷了。當初說起老十三允祥就可提兵西北,只是因為要防著老八才動用年羹堯的。胤禛當皇子的時候和年羹堯可謂上下級關係,可是胤禛為皇帝之後,二人則是君臣關係,再玩“博弈”只會招來殺身之禍。
張廷玉也算是政治上的老手,對於此當然是看得很透徹。康熙在世的時候,因為江夏鎮事件,年羹堯送禮送到張廷玉那裡了,這個人的“博弈”心態早就為張廷玉所認識,當初警示他幾句,估計也是康熙皇帝的意思,熟料年羹堯德行不改,在雍正年和雍正皇帝“對賭做大”,康熙晚年縱馳,姑且只有警示,雍正本就刻薄寡恩,豈能給年羹堯好果子吃?所以,張廷玉料定年羹堯觸動了雍正皇帝的忌諱,殺他必是早晚的事,故也敢直言殺死年羹堯。
2.“年選”官員阻礙雍正皇帝的新政年羹堯平定西北之後,舉薦了大批官員,歷史上有年選“天下督撫、半由己出”的說法,也就是說天下督撫級別的高階官員,有一半是年羹堯舉薦的,而雍正皇帝的新政,因為有損官員們的利益,故遭到百般阻擾,不予執行,這件事讓雍正皇帝十分惱火。
這部分官員不落實政策是擺在明面上的,可是其他非“年選”的部分官員卻正好借這件事大作文章,看雍正皇帝不遲遲對年羹堯下手,就以此事大加彈劾年羹堯,將雍正推向矛盾的中心,其目的在於阻撓雍正皇帝的新政。有一段劇情可以佐證:
張廷玉正在給雍正奏報各地政務要點:“浙江巡撫奏報,請求緩行攤丁入畝的新政,說浙江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人多田少,若將人頭稅攤入田畝空難完成上交國庫之稅款。”雍正冷笑一聲:“迴文,問問他,浙江有多少田?有多少人?是田多還是人多?睜著眼睛說瞎話!”張廷玉:“還說,江蘇雖然推行了攤丁入畝,但民間怨言日多,是國庫盈而民倉減,賦稅增而人心失,利弊尚在未定之天......”雍正:“一派胡言......擬旨,著李衛升任兩江總督,兼管浙江,浙江的官員凡有不推行新政者立即革職。”張廷玉唸到的奏報不一定都是“年選”的官員,但是卻都是阻礙新政的官員,巧就巧在馬齊突然抱著一大堆奏摺進來了,我們繼續下看。
雍正:“都是些什麼摺子?”馬齊:“京官們上的摺子,都是請求皇上嚴懲年羹堯的。”雍正一怔,臉色陰暗下來,說道:“年羹堯已經貶為參將,他們難道不知道?”馬齊:“當然知道。”雍正:“他們為什麼一定要逼朕殺了年羹堯?這只是衝著年羹堯來的嗎?!”最後一句話非常重要,很顯然,張廷玉唸的奏報和馬齊報來的奏摺其目的都差不多,都是想在年羹堯的身上大做文章,以此阻礙雍正的新政,實際是衝著雍正皇帝去的。而年羹堯在西北為了阻礙新政,還擅殺了雍正親自派去的孫嘉誠。要讓這些“文章”做不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殺了年羹堯。雍正知道,張廷玉當然也知道,所以他也敢如此建言。
3.對孫嘉誠的暗自交代在《雍正王朝》裡,與清流有關係的幾個代表性人物老三胤祉、李紱和孫嘉誠看起來和張廷玉貌似沒有多大關係(孫嘉誠例外),但看得出來,張廷玉雖然一直以清廉正直幹練、無黨無派自立,但是他的形象和作風與清流並無二致。
孫嘉誠頂撞了老八之後,雍正讓張廷玉帶話孫嘉誠,在孫嘉誠府上津津有味的吃蘿蔔絲兒拌飯,喝白開水,兩人很對路。張廷璐的事件發生後,孫嘉誠知道張廷玉左右為難,親自給他寫了一份大義滅親的奏摺,說起是“救張中堂”一點也沒錯。這兩個人,一個嚴謹,一個張揚,但是很明顯他們都是一路人,孫嘉誠很敬佩張廷玉,而孫嘉誠在清流當中的影響也很大。孫嘉誠還是建言懲處年羹堯的第一人,在西北卻被年羹堯擅自殺害了,這在張廷玉的內心是很受觸動的。所以,也可以這麼認為,張廷玉是跟著孫嘉誠的步子,狠參年羹堯,建言處死年羹堯,也算是對孫嘉誠這個“知己者”的暗自交代。
4.年羹堯的言行已經觸發眾怒和雍正“博弈”,年羹堯得罪了皇帝;擅殺孫嘉誠,年羹堯得罪了清流;“年選”官員,阻撓雍正新政;甚至連老八胤禩都給他“挖坑”,讓百官跪迎他,就不說在西北殺了那麼多官員吧。年羹堯的言行,已然觸發了眾怒,他不死,誰死?也許,不需要張廷玉建言,年羹堯最終也難逃一死。所以,張廷玉不過是“臨門一腳”,送年羹堯上路的最後一人而已。
綜上所述,張廷玉是摸清了雍正皇帝的心思,還揣著對孫嘉誠的敬意,給惹了眾怒的年羹堯來了“臨門一腳”,建言處死年羹堯就顯得正當其時了。
-
18 # 是阿維啊
張廷玉為什麼一定要除去年羹堯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有矛盾嗎?還是其他什麼原因迫使他不得不除去年羹堯呢?
這個顯然不是。僅從影視劇中,他們兩個人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即使有一些問題,但是真的要是算起來,看著倒是更像是一些摩擦之類的,顯然這個並不能構成他一定要除去年羹堯的因素的。
但是,張廷玉又確實要將年羹堯處死,而且還是屢次的向雍正皇帝建議。這個又是為什麼呢?而且,看起來他張廷玉表現出來的也不是那種呲牙必報的形象。而且,他們兩個也沒有太多的矛盾。
但是,張廷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是兩朝老臣,而且還是比較忠心的兩朝老臣。
於是,這種人就會有這樣的一種情況。他們會去看待國家的事情,為了對國家盡責,對皇帝盡忠,甚至他們可以做出來死諫這種事情。不可否認,這種情況歷史上可以找出來很多例子。而年羹堯很明顯,他過於張揚跋扈了。
-
19 # 古梁鏞
在大型清宮劇《雍正王朝》中,一向謹言慎行的張廷玉,為什麼向雍正直言必須處死年羹堯呢?
這個問題小哥認為應該分張廷玉和年羹堯問題兩個部分來回答。
兩朝重臣張廷玉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作為上書房大臣,曾經輔佐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歷經兩朝而不到,並且深得皇帝青睞,在《雍正王朝》中,康熙帝將張廷玉、隆科多作為託孤大臣,並且以密詔制約隆科多,而這封密詔則由張廷玉保管,並且在康熙帝后期,經歷了朝臣推薦太子一事,上書房三大首領佟國維倒臺,馬齊連降兩級,雖然依然在上書房行走,但是已經位居張廷玉之後。可以說,早在康熙帝時期,張廷玉就已經成為朝廷棟樑。
在雍正皇帝時期,張廷玉和雍正的關係更加親密,一方面源自於張廷玉的才華和為國盡責的人品,一方面源自於雍正承接大統之日,張廷玉非常堅定的站隊雍正帝。在雍正王朝發展過程中,張廷玉作為雍正的左膀右臂,深得雍正青睞。
張廷玉機敏煉達,能洞察帝王心思,行事從容果斷,是文官代表人物,那麼,深明帝意的張廷玉,為什麼也會上摺子奏請處置年羹堯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年羹堯已經自絕於天,雍正要殺年羹堯。
功高震主年羹堯年羹堯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很早的時候就跟著雍正辦事,歷經四川巡撫、陝甘總督、大將軍等職位,行事殺伐果斷,城府極深,在助力雍正穩定帝位的過程中,功勞非常大,因其在西北耕耘多年,因此西北官員多數和其有很深的瓜葛,雍正對此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什麼說年羹堯功高震主呢?這點我們可以透過雍正和十三爺胤祥的對話看的出來。
身體健康狀況已經極差的胤祥,面對西北戰事,不惜冒死要趕赴西北接掌兵權,因為當時的西北的情況是這樣的,年羹堯容不得任何人高於他,也容不得任何手下人不聽他的話,年羹堯在民間有“西北王”的稱號。胤祥作為雍正王朝核心成員,雍正帝心腹兄弟,精通武略,尚且對年羹堯如此忌憚,何況是不懂軍事但精明國政的雍正帝?
年羹堯心有反叛之意說年羹堯心有反叛之意,並不是說他反清朝,而是說他發雍正,因為所有人都認為年羹堯功勞非常大,又是皇帝寵臣,封個王爺也不為過,同時很多人都熱捧年羹堯,加官進爵封王指日可待,可是雍正明確表示,異姓封王沒有好下場,斷絕了年羹堯封王的念頭,使年羹堯心生不滿,同時八爺黨使用了離間計,讓雍正年羹堯二人漸行漸遠,年羹堯逐漸和八爺黨靠近。
最終,年羹堯睡覺都要翻牌子,大修府邸,婢女無數,把持朝政,獨斷專行,同時對於雍正帝大力推行的新政,也是暗加阻撓,更是斬殺了雍正非常重視的人才孫嘉誠,打臉雍正,惑亂朝綱,讓雍正忍無可忍。
一時間,年羹堯的大不敬行為熱起公憤,官員參年羹堯的摺子堆積如山,如此多的奏摺,即便雍正想保年羹堯,也是無可奈何的,畢竟雍正號稱“職業皇帝”,心中以民為主,以天下為主,以大清江山社稷為主,年羹堯不死,於國於民都是非常大的危害。
為了治罪年羹堯,朝臣眾志成城,收集了年羹堯的多條罪證。
我們都知道,康熙帝駕崩的時候,國庫只有八百萬銀子,《雍正王朝》開篇,國庫虧空,只有庫銀幾十萬兩,但是年羹堯一個人就貪汙了幾百萬兩,這還不包括他燒殺搶掠的財富。
年羹堯的罪名非常多,到底有多少呢?種種罪名累計達九十二條,這是什麼概念?
可以說年羹堯把所有能犯的罪都犯遍了,就差光明正大起兵謀反了,此時的年羹堯,已經成為雍正王朝的毒瘤,嚴重威脅到雍正王朝的穩定,威脅到雍正帝位的穩定,此人不除,雍正怎麼能安心?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深明帝意的張廷玉,深知年羹堯罪行的張廷玉,於公於私,都要站出來參年羹堯,一方面全雍正年羹堯知遇之情,一方面為國除害。
-
20 # 弋北談古今
張廷玉出生於安徽桐城,自康熙時代起便進入滿清朝廷中樞機構南書房,是康熙最為信任的大臣之一。張廷玉才氣逼人,在康熙手下得到重用,官職不斷提升。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即位後張廷玉不僅沒有被疏遠,而是被重用,成為雍正的心腹大臣。在雍正歷次採用的重大決議中,張廷玉都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
在年羹堯事件中,當眾大臣紛紛抨擊年羹堯時,雍正遲疑不決,正是張廷玉的最後一擊使得雍正狠下決心處死年羹堯。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張廷玉對雍正說:年羹堯一日不除,陛下的聖名便一日遭到玷汙。
我們不禁感到好奇,為什麼平日自保的張廷玉為何會冒這個風險勸雍正殺了年羹堯呢?張廷玉與年羹堯看起來貌似也沒有什麼過節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具體原因吧:
一:雍正對年羹堯已經產生了不信任雍正與年羹堯的關係原本十分融洽,但是隨著年羹堯平定戰亂有功,年羹堯逐漸居功自傲不講雍正放在眼中。雍正二年時,年羹堯進京拜訪皇帝,但是對諸位王公大臣以及雍正都是一種輕蔑的態度,雍正開始對年羹堯不滿。
後來雍正知道了年羹堯更多的僭越之舉,諸如年羹堯命令手下送禮的時候要採取跪拜磕頭之禮等等。
二:張廷玉為孫嘉誠報仇當年張廷玉與孫嘉誠的關係極好,但是孫嘉誠領受雍正之命前往年羹堯處推行新政的時候二者產生了矛盾,年羹堯二話沒說的就把孫嘉誠殺了。
這件事情對張廷玉打擊很大。從張廷玉一改往日作風向雍正建議殺了年羹堯就可以看出來,張廷玉對年羹堯的不滿。
總結:話又說回來,雖然說是張廷玉的最後一句話給了雍正殺掉年羹堯的決心。但是年羹堯之死卻也是年羹堯自己行為不檢點造成的。
回覆列表
至於年羹堯與張廷玉,其實在劇中的交集並不多,有也只有一次面對面交談。那是年羹堯在去江夏鎮執行任務之前,特地去拜訪了張廷玉,還特地帶了四種四川的特產:橘子、扇子、蜀錦和天麻。
年羹堯就是想透過張廷玉來投石問路,來打探一下自己的前程。張廷玉只收了天麻,並且送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給年羹堯:“希望你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這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年羹堯也算是文武全才,對張廷玉這話自然明白意思,可年羹堯轉過身就滅了江夏鎮,似乎根本不買張廷玉的賬。
而年羹堯和張廷玉至此就在各自的道路上狂奔,一個成為了雍正的近臣,一個成為了雍正朝權勢熏天的撫遠大將軍。但是在劇中,年羹堯的人設早就為自己悲劇的下場埋下了伏筆。
當一個奴才目無君上,貪汙腐敗,狂妄自大,擁兵自重,擅殺大臣的時候,他就離死不遠了。可是面對來自全國上下對年羹堯的指責,雍正是頂住了壓力。因為在雍正心裡,百官對年羹堯的攻擊多半是私心在作祟,二則當時青海叛亂還未徹底平定,還是需要年羹堯來作坐鎮的。
但是透過百官跪迎年羹堯事件、“卸甲事件”和雍正提出的三個要求都被年羹堯否了之後,雍正心裡開始對年羹堯起了變化,加上朝臣對年羹堯立體式的轟炸,雍正心裡糾結了。
雖然事後雍正將年羹堯一貶再貶,但還是沒有殺年羹堯的想法,一則是因為年羹堯沒有謀反,罪不至死,二是不想揹負殺功臣的罵名,三是因為年羹堯與自己特殊的關係。
在如何處理年羹堯最終問題時,張廷玉的一席話成為了壓垮年羹堯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得雍正下定了必殺年羹堯的決心。我們透過劇情知道,當張廷玉說:“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汙!”之後,雍正就下達了賜死年羹堯的聖旨,但為了讓年羹堯死的有尊嚴,特地派了李衛去執行死刑,也算是雍正用心良苦。
(孫佳誠)
而從不結黨營私,一向謹言慎行的張廷玉,為什麼向雍正直言處死年羹堯呢?原因不外乎三點。一,張廷玉作為百官之首,有為雍正分擔憂愁的職責。
當時的年羹堯已經一貶再貶,但還是沒有想到雍正的難處,即便做了守城門的小兵,還是穿著雍正御賜的黃馬褂招搖撞市。訊息傳到京城,更加激起了群臣的憤怒,更讓雍正難以處理。於是張廷玉順水推舟,說明了利害關係,使得雍正下定了決心,必殺年羹堯。
二是,張廷玉這也是在報私仇。
其實在《雍正王朝》中,張廷玉有一個唯一的門人,就是孫嘉誠,但就是這樣一個被雍正派到西北監視年羹堯,推行新政的人,卻被年羹堯毫不留情的殺了。張廷玉只能在內心悲憤,甚至沒有去靈堂拜祭,生怕被人指責為清流派的領袖。
還有自己的弟弟張廷璐,因為科舉洩密的事,成為了替罪羊,被雍正毫不留情的殺了,並且還讓張廷玉去監斬。我想張廷璐在人頭落地的那一刻,張廷玉心裡也是在滴血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弟弟是被別人當槍使了,而主謀就是雍正的兒子弘時。
與自己關係最重要的兩個人之死,間接是和雍正有關係的,尤其是自己的弟弟張廷璐。對於這一點,張廷玉其實是有怨言的,但是他不敢將這種不滿洩憤在皇帝身上,那麼只有在皇帝的親信裡找一個來洩憤了,他就是年羹堯。
三,張廷玉也是在自保。
在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被一路貶到一個守門的小兵時,張廷玉是直接策劃者。而張廷玉是知道年羹堯的為人的,如果不趁機將年羹堯徹底打倒,日後說不定年羹堯還有翻身的機會,到時候,年羹堯必定找自己算賬。因為在與雍正的交談中,張廷玉明顯感覺雍正對年羹堯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是身為臣子的張廷玉所不能比擬的。
所以,痛打落水狗,成為了張廷玉必須要做的。而且年羹堯做了這麼多違法犯罪的事,換成其他人,早就被斬了。可年羹堯自持有雍正護著,有恃無恐,所以張廷玉來了一個終極絕殺,使年羹堯命喪黃泉。
而年羹堯其實在臨死之前,都不相信雍正會處死自己,所以一直拖延執行自盡,可終究沒有等來特赦的詔書。在臨死之前,年羹堯將之前雍正贈與年羹堯的手串交給了李衛,讓李衛交給“他”,而不是說交給“皇上”,可見年羹堯已經徹底死心了。一對曾經被別人交口稱讚的君臣,被雍正自居為“朕的恩人”的年羹堯,就以這樣的方式畫上了句號,再也沒有了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