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仔仔123
-
2 # 藍天影視精剪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不少,這些開國皇帝有的是出身草根白手起家,但是要說歷史上這麼多開國皇帝之中,誰最不容易得到江山呢?此人就被推選出來了,他就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
劉邦出身草根,在古代,尤其是科舉制度沒有建立的朝代,寒門弟子想要出人頭地進入朝廷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劉邦卻將不可能化作可能。
由此可見,劉邦從一個平民,到成為一個王朝的君王是有多麼不容易了。要說出身草莽的皇帝除了劉邦之外,還有不少,比如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他的出身可比劉邦更加卑微,朱元璋當時只是一名小小的乞丐,開局只有一個碗,還是個破碗。二人可以說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出身最卑微的土皇帝。但兩人的差距還真不是一點點。
朱元璋當時面對的困難也不小,元末群雄割據,而朱元璋只是其中之一,還是最弱小的一支勢力。他佔據江左、浙右兩地,打下了不少地盤,但是卻遭來其他人的忌憚,可以說是四面受敵。他的北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與陳友諒。
這幾人一點都不好對付,尤其是陳友諒,可以說是朱元璋爭奪帝位的巨大威脅。但劉邦當上皇帝的過程卻比朱元璋更加困難,朱元璋有強大的對手,難道劉邦就沒有嘛?作為“西楚霸王”,項羽可比其他人難對付的多了。所以二人一對比,誰的江山更難打就一清二楚了。
當時,劉邦與項羽約定誰先攻破秦王宮,誰就可以登上帝位,項羽是因為對自己的實力和自己的軍隊信心滿滿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在項羽看來,劉邦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這個天下已經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卻沒想到劉邦在他之前攻下了秦王宮。
除了出身卑微以及擁有一個強大的對手之外,劉邦曾四次險死還生。第一次,就是鴻門宴。當初劉邦與項羽早已約定好誰先攻破秦王宮誰就是天下之主,但是當劉邦攻破秦王宮後,項羽又想反悔,於是乾脆請劉邦前來做客,實際是想伺機除去他。
第二次是劉邦攻打下彭城之後,卻不想項羽帶兵殺了個回馬槍,劉邦就被圍困在彭城,軍隊死傷慘重。他向韓信求援,但是韓信因為一些原因不肯前來,要不是陳平有辦法,恐怕劉邦連帶著幾十人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第三次是他做了皇帝之後,劉邦帶兵打仗不行,但是他又不放心那些諸侯們,於是自己御駕親征與匈奴作戰,結果被匈奴圍困了七天七夜,差點命喪白登城。最後一次是英布造反,猝不及防之下劉邦被英布射中,好在還是撿回一條命。
出身草莽再加上強敵環繞,坐上王位之後還有很多人不服他,內憂外患也不少,劉邦能夠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並且坐穩這個皇位,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容易了。哪怕是朱元璋的稱帝生涯,也沒有劉邦這麼一波三折、困難不斷。
-
3 # 軌道交通設施
公元前221年,經過十幾年的征伐,秦國終於滅掉六國,從而一統天下,結束了戰國四分五裂之局面,中國從奴隸社會轉變為封建社會。
秦王嬴政雄心壯志,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為彰顯與之前國君的不同之處,創造了“皇帝”這一稱號,他的確也有這個資格。
從此以後,直至兩千多年後清朝滅亡,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皆使用“皇帝”的稱號。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經久不衰的王朝,日月變幻朝代更迭,歷史上共出現過四百多位皇帝,有才能卓越者,也有昏庸無能之人。
對於多數人來說,基本上很難知道每一位皇帝事蹟,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但提到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應該是無人不曉。

劉邦和朱元璋有許多共同點,而且是其他開國皇帝不具備的。往事越千年,提起漢朝和明朝,依然讓人津津樂道,這兩個朝代延續的時間都挺長。
有些歷史愛好者,不自然就會想到這樣的問題:朱元璋和劉邦相比,誰開創王朝的難度更大?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分析此問題。
一、起跑線
現代流行一句話,千萬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此話放在古代也同樣適用。同等情況下,一個人起跑線越高,成功的機率越大,反之越難成功。
隋文帝楊堅,父親在西魏就是大將軍,北周時期更上一層樓,被封為“隨國公”。另外,楊堅的岳父獨孤信是北周八柱國之一,如此顯赫的家庭背景,給予楊堅超乎常人的起跑線,所以他輕而易舉建立隋朝。唐高祖李淵的起跑線也很高,七歲就繼承了“唐國公”封爵。

看一下劉邦和朱元璋,二人都出生於農民家庭,世代以種地為生,起跑線差不多。但是,劉邦比朱元璋運氣要好,沒有經歷過太多天災,生活雖然不富裕,卻也可以吃飽飯。
朱元璋早年比較悽慘,十幾歲時,家鄉連續發生天災,幾乎顆粒無收,除了一個哥哥之外,其他親人不是餓死就是病死。
由此可見,兩人都屬於草根出身,起跑線基本相同,但朱元璋更困難一些。
二、機會
無論做什麼事情,影響成功的因素很多,努力至關重要,但如果缺少絕佳機會的話,想要出人頭地難如登天。
劉邦創業的時候,天下已經大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宦官趙高把持朝政,加上公子扶蘇和大將軍蒙恬被趙高害死,秦朝滅亡已成定局,對於劉邦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再看朱元璋當時所處的環境,各地起義軍不斷,元朝廷雖然到處滅火,卻顯得有心無力,起義的火苗越來越旺盛,天下陷入戰亂。
所以,劉邦和朱元璋都擁有很好的機會,從這方面來看,兩人不分伯仲。
三、對手
劉邦最初的對手是秦朝將士,等到秦朝滅亡,劉邦和項羽決裂,從此項羽成了劉邦最具威脅的對手。
項羽身經百戰、非常勇猛,手下將士數量也在劉邦之上,面對項羽這種強大的敵人,劉邦能擊敗他相當不容易。
朱元璋一開始的對手是元朝廷,後來變成陳友諒和張士誠,尤其是陳友諒,兵強將廣實力不俗。
從對手強弱程度來看,陳友諒和張士誠加一起也比不了項羽,在這方面,劉邦的困難指數為五顆星,朱元璋為四顆星。

四、人才
無論什麼時候,人才都非常重要,沒有頂級人才輔佐的話,不可能成就帝業。
劉邦手下最有謀略的文臣是張良和蕭何,最牛將軍是韓信,三人並稱為“漢初三傑”,另外還有陳平、曹參、樊噲、英布、彭越等一大批文臣武將,整容非常龐大。
朱元璋手下人才也不少,文臣當中劉伯溫、李善長最具謀略,武將包括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等人。
客觀來說,劉伯溫和李善長的能力很強,但跟張良與蕭何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徐達、常遇春跟兵仙韓信相比,也是略遜一籌。所以,若論手下文臣武將的綜合實力,朱元璋不如劉邦,從人才方面分析,朱元璋打天下比劉邦困難一些。
綜上所述,同為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創明朝,要比劉邦開創西漢更困難,畢竟朱元璋用了17年才登基稱帝,而劉邦只用了7年。
-
4 # 自煤體原創工作者
當然是劉幫,他很少出力。朱元璋,就不一樣了。他屬於文武雙全的皇帝!另外:他能忍乜能狠得下心,所以朱元璋是個了不起人。
-
5 # 貓記觀史
他們兩個都是底層起來的皇帝,各有一大波人輔佐,但是我覺得朱元璋得江山更容易點。
首先看年齡劉邦起兵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放那個時代能活這麼久就不容易了,在那個時代來說這個年齡已經是中老年了,醫療水平也差,活著就不容易了更何況是與人爭奪江山呢。
其次起點不一樣,劉邦是被迫的,征伐勞役誤時,被迫躲進芒碭山,後來出來投奔項羽一切都是迫於生計。而朱元璋加入紅巾軍,那時候紅巾軍已經很有勢力,已有對抗天下的能力,朱元璋只是在這個組織中表現的好並且娶了個好老婆,資源很足。
第三奪江山的過程,這個也是劉邦不容易,初期劉邦都要自己衝鋒陷陣,去對抗強秦,都是拼出來的。強秦打完之後還得跟一代霸王打,每次都是被打的落荒而逃,好多次差點喪命,兩個對手的厲害足以證明劉邦得江山的不容易。而朱元璋主要對手都是起義軍,像陳友諒這些,本來就是一個級別和水平,內部打完之後才最後去消滅元朝可見那時候元朝已經很弱了。
第四得江山之後,劉邦就更不容易了,劉邦得了江山還得各種擔心這個反那個反,一個一個去征伐,海魚強大的匈奴,差點被圍殲。朱元璋得江山之後沒有這麼多的威脅因素。
第五歷史背景,這個劉邦就更不容易了,秦末整個漢族觀念沒有,集權統治就只能參考秦朝,而且是個反面例子,老百姓一直是春秋戰國的思想洗禮,統一封建思想不太能接受,劉邦沒有什麼可參考的,這種情況下能建立大漢難度是極其大的,反觀朱元璋,歷史上給了他各種各樣的樣本和案例供他參考,又有民族矛盾為他加成,再加上以前的漢族皇室貴族早已被消滅,對老百姓來說無論誰來當都是一樣,阻力小很多。
因此總結來說劉邦難度大太多了
-
6 # 奇趣講史
朱元璋得江山容易點。兩位皇帝都是從平民百姓,開始成就霸業的。可以從出發點、廣傑人才、對手強弱、前朝實力、等這些方面來進行評比,分析。
引言: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皇帝可不是一般人能坐得,要為天下蒼生,江山社稷,著想。“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所說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我們從創業初期的起步點說起吧!劉邦亭長VS朱元璋和尚劉邦——亭長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劉邦出生於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
小時候劉邦長得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鬍鬚很漂亮,左邊大腿有七十二顆黑痣。寬厚仁愛,性格十分開朗,平時不拘小節。
年齡稍長後,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日後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劉邦的二哥)到底誰創下的基業大?”
大人們都認為劉邦沒有大志,不能幹活,沒有收入。 但劉邦依然我行我素。劉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無忌的為人,很想投入信陵君門下。於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門客張耳亦召納門客,於是至外黃投入到張耳門下,兩人結成知己。及魏國滅亡,張耳成為秦廷通緝犯,門客皆散去。劉邦回到家鄉沛縣。
後來,劉邦做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亭長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時間長了,和沛縣的官吏們混得很熟,在當地也小有名氣。
朱元璋——和尚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改名為元璋。
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不久,當地鬧饑荒,寺裡得不到施捨,住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回到皇覺寺。
從出發點可以分析得出朱元璋比劉邦起步更困難,家庭情況方面朱元璋也比劉邦困難。
繼續從他們創業中期輔助他們的人才說起!劉邦~張良…ⅤS朱元璋~劉伯溫…劉邦的武將謀臣
韓信(約前231-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大軍事家、淮陰侯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碭郡昌邑(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秦朝末年在魏地舉兵起義,後來率兵歸順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定都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英布(?—公元前196年),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六安市)人。秦末漢初名將,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稱黥布。初隨項梁起義,迎娶吳芮之女,擁立楚懷王繼位,封為當陽君。項梁陣亡後,成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屢破秦軍,封為九江王。受到漢朝遊說,叛楚歸漢,為楚將龍苴所敗。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名將。
張良(約前250年—前189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今河南許昌)人。張良先輩在韓國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藉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后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蕭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西漢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早年任秦朝的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
朱元璋的武將謀臣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明朝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祖籍陝西保安(今陝西志丹)。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正德九年贈太師,諡號文成。
元至順年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吳元年(1367年)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被任命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旋即出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名將,軍事家。為人謹慎,沉敏多智,於至正十二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在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取鎮江的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
從他們的武將謀臣實力來看,劉邦的部下要厲害一點。
繼續看他們的敵人吧!劉邦——項羽VS朱元璋——陳友諒劉邦這邊的敵人項羽
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掀起歷時四年的楚漢之爭。項羽在正面戰場屢破劉邦。彭越不斷後方破壞楚軍補給。韓信統一了黃河以北,揮師南下。項羽剛愎自用,猜疑亞父范增,終為劉邦所敗。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靈璧縣),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
朱元璋這邊的敵人陳友諒
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為漢王。次年,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大漢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從他們的敵人來看,劉邦的敵人強於朱元璋的敵人。必竟是西楚霸王項羽實力雄厚。
所以結論得出綜合比拼下來,朱元璋比劉邦得江山更容易一些。
-
7 # 江南雪初融
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人都可以說是草根出身,都是透過農民起義推翻了以前的暴政,身邊都跟隨著一批不可多得的文臣武將和一位賢內助,可以說這兩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那兩位誰得江山容易一些呢,且聽我下面詳細分析:
第一點,兩者雖然出身差不多,都是在社會底層,但是深究的話,劉邦比朱元璋還好不少,好歹劉邦是個泗水亭亭長,朱元璋最落魄的時候直接在街上要飯。而後劉邦斬白蛇起義,一開始就是起義隊伍中的領袖,而朱元璋一開始只是郭子興手底下的小兵,默默無聞,從這點看劉邦奪天下比朱元璋有優勢,兩者在起點上還是有些不同的。
第二點,劉邦是推翻了暴秦,朱元璋是推翻了元朝,但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劉邦是先推翻了前朝政權再在與其他起義者的競爭中獲勝才得了天下,而朱元璋是先把競爭對手都幹趴下了再騰出手滅了元朝才得了天下,在這一點上劉邦會困難一點。
第三點,劉邦和朱元璋都是開國皇帝,手底下一大幫能人異士,能力上不好比較兩方人馬的高低,他們在上位路上面對的最大競爭者分別是項羽和陳友諒,在當時的情況下項羽和陳友諒都比劉邦和朱元璋實力強,但是從二者的獲勝歷程中我們會發現劉邦是一波三折才取得最後勝利,而朱元璋相對順利許多,所以在這點上劉邦取天下更不易。
綜上所述,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小,經歷也極其相似,非要分個高低的話,我覺得朱元璋取天下容易些。
-
8 # 村級籃球手
我看了幾道答題,劉邦的佔了大部分,我認為朱元璋應該更難一些,劉邦本身就是公務員出身,泗水亭亭長,相當於想在的縣長之類,而且他的好友蕭何也是公務員,從出身上劉邦比朱元璋好太多,朱元璋自幼失雙親,因為捱餓,做過乞丐,做過和尚,去當兵也是為了吃飽飯,真正從最底層爬起來的,劉邦屬於基層幹部幹起來,想像一下我們現在的一個乞丐幹到縣長的難度有多大!這裡沒有貶低誰的意思,觀點也屬於各人分析,都屬於中國最厲害的創業者!
-
9 # 風吹四季202
都不容易,一個混混,一個要飯的,你說哪個比哪個好,半斤對八兩,關鍵這倆貨還特有魅力,就是人脈好,人緣也好,會為人,身邊聚了一幫粉絲,跟著幹,這不,成就了歷史上的最富浪漫氣息的漢家天下,蘇武牧羊,昭君出塞,珍珠翡翠白玉湯等,也成了當今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仰慕啊仰慕!
-
10 # 福子說歷史
漢太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漢朝和明朝的開國皇帝都是平民,但是我覺得朱元璋打江山的困難程度比劉邦大。我們先來看劉邦,他是平民出身沒錯,但是憑藉忽悠人的本事,還是當上泗水亭長,後來還是因為會耍小聰明,用斬白蛇的故事讓起義軍都奉他為首領。
劉邦在推翻秦朝的時候也沒有功勞,反而坐享其成,雖說他的對手是項羽,可是劉邦身邊人才眾多,張良、蕭何、韓信等等哪一個不是治世能臣。所以雖然劉沒有大才幹,可是他會籠絡人心,得到一大批忠義才士的鼎力相助,打江山難度雖然大,可是很少需要他費心,其他人都幫他搞定好。相反的,我們來看看朱元璋。
朱元璋也是出生窮苦百姓家,他的路途就更是艱辛,小時候吃不飽飯,為了生計當和尚當乞丐,當時可是隻有一個破碗,實在只是為了三餐有個保障去加入起義軍。但是在軍隊中,朱元璋經歷的艱難歷練就有很大幫助,在軍隊裡吃苦耐勞,一步步奮鬥而上,在合力的戰鬥中收穫戰友,最終一起拼殺,又經過許多艱難才打下江山,所以論開國皇帝打江山的艱難程度,朱元璋排第一,因為開局只有當乞丐的一個碗。
你覺得還有哪個開國皇帝打江山很艱難?能比過朱元璋嗎?
-
11 # 秋水思深
都不容易,都是風起雲湧人才輩出的時代,都值得我們去敬仰。只是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不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這才是最悲哀的
-
12 # 斯內克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不少,這些開國皇帝有的是出身草根白手起家,有的是身居高位帶兵推翻前朝。但不管怎麼樣,開創一個全新的王朝無疑是非常不容易非常艱辛的,有的皇帝一切都要從頭打拼,有的則面臨著眾多的競爭對手……
但是要說歷史上這麼多開國皇帝之中,誰最不容易得到江山呢?此人就被推選出來了,他就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劉邦出身草根,在古代,尤其是科舉制度沒有建立的朝代,寒門弟子想要出人頭地進入朝廷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劉邦卻將不可能化作可能。
由此可見,劉邦從一個平民,到成為一個王朝的君王是有多麼不容易了。要說出身草莽的皇帝除了劉邦之外,還有不少,比如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他的出身可比劉邦更加卑微,朱元璋當時只是一名小小的乞丐,開局只有一個碗,還是個破碗。二人可以說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出身最卑微的土皇帝。但兩人的差距還真不是一點點
-
13 # 輝162915112
這個問題不回答,都有了答案。其實得天下,漢更容易一點,因為劉幫是小官出生,官場上那一套不用學習。那朱都要掌握,幸虧朱的向面識人那套很好。還有漢和明都殺人了,但有仇者明更多,有人說馬皇后抵半壁江山,可見民心不穩。漢遠離去了,有的也不知道,但從文獻知道一點劉更會打圓場,把風險轉移。
-
14 # 馬源芳之亞克韓迪
劉邦是起事早,先入為主。朱元璋是追隨者,後來居上。
劉邦雖勢弱,但早先便立定了鄰導團隊,後來韓信作軍事,張良作籌謀都是在劉邦有了一定基礎之後,才順勢加入。朱元璋早先並未先自立成一宗派,直到因功結良緣,回鄉召舊部,且漸起漸成班組,直到緩稱王,才立位根本。
劉邦聯合諸部與項羽對決,後又各個擊破。朱元璋先各個擊破反元勢力,後與大元對決。劉是弱弱勝獨強,朱是愈加強大,朱的風險更重。
劉邦代秦立漢,承襲絕滅六國之治,戰國勢力煙銷雲散。朱元璋誅戮大元,並未斬除餘患,蒙古勢力多有反覆,邊疆成明亡之昭。因朱在冷兵器時代,異族強悍,內憂外患隨時而出。劉雖怯懼匈奴,但秦征伐尤有後效,直到武帝方才互相撞擊。
總說,劉邦天下易得,朱元璋步步高昇,直至定鼎!
-
15 # 多臻貴
毋庸置疑,漢朝的江山得到更容易,但是坐穩卻更加艱難。
之所以這樣說,首先要看秦末人口約兩千餘萬,透過春秋戰國時期數百年的動亂,社會短時間被秦始皇以武力達成統一,但卻未及彌合戰爭帶來的創傷,便因秦始皇的雄心而征戰四方。
大澤鄉起義拉開秦國滅亡的序幕,經過混戰劉邦成功迫降秦王子嬰,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贏得民心基礎,從此與項羽拉開決戰,項羽敗亡天下便已無敵手,又削減異姓王確立中央集權。
而朱元璋要面對的對手,無論是張士誠,陳友諒,還是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甚至實力強勁的高麗王朝,明朝無數次的面對困境,逐步完善兵種建制,有了騎兵,水師,火器營等。
即便建立明王朝,朱元璋只有透過北伐蒙古,才能維持統治的穩定,長江以北的漢族已然擁護元朝統治,歸附的蒙古諸部,以朵顏三衛為例,常年襲擾明朝邊境,終明朝未能徹底解決。
相對的,漢朝建立後,既承接秦朝的政治制度,卻又無法轉變部將的分封渴望,因此以郡國和郡縣制結合的方式維持穩定,這種策略帶給中央威脅,直接爆發七國之亂,所以,漢朝在摸索中前行,治理難度極高!
明王朝有著歷史的經驗做借鑑,武力強盛又能有效遏制,保持明王朝的絕對統治因此即便分封諸侯王,但絕無異姓將領起兵奪權的可能,所有明王朝的統治根基最牢固。
-
16 # 興海亭
此兩位都為馬上得天下,出身微末,一刀一槍拼出來。好像朱元璋還相對順利一點。劉邦遇到楚霸王非常強勢,數次戰敗,連老婆父親都被捉,而自己任命的韓信數次不援。得天下過程更加曲折。
-
17 # 廣州潮前線
天下!天下之主!人之所向!事無易事,事無現成,事能成事,皆因心有所向!
劉邦建立漢朝,劉邦擅用人之道,事力親為,唯才是舉!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皆其領導有方,唯才是舉,知人善任,雄才大略,心有所向則事有所成也。
成事在於兩者之間有擔當,大漢帝國與大明王朝兩位帝王皆締造了中華文化光輝,為中華民族創造了一個偉大的民族自豪感!
-
18 # 大海來帶走你的哀愁
當然是劉邦了
秦末大澤鄉起義以後,秦朝已經成強弓之弩了再也經不起折騰了,雖然被鎮壓瞭然而各地還是有不斷小規模的叛亂,這是原來六國貴族后羿聯絡舊部夢想再次復國,這時候劉邦也順勢而為加入義軍,同時期實力最大的為項羽,可是他性格,心胸,智謀,跟劉邦比差的太遠,最重要的是知人善任這方面。所以短短7年劉邦就稱帝了
-
19 # 燒紙糊弄鬼
都不容易吧!個人覺得劉邦小混混,利益至上上位好點,老朱就苦點了,區別在於劉邦善於團體運作,能力不行,領導力強啊,老朱就自身就狠強!
-
20 # 瞭望人間
劉邦比較順利些,他的主要敵手只有項羽等,朱在推翻元朝的同時面臨各路力量強大的起義軍,形成多處戰場,形勢艱險的多。
回覆列表
雖然朱元璋起點更低,朱元璋開始是和尚,劉邦是亭長,但個人認為還是朱元璋容易一點。
劉邦出身草根,在古代,尤其是科舉制度沒有建立的朝代,寒門弟子想要出人頭地進入朝廷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但劉邦卻將不可能化作可能。
由此可見,劉邦從一個平民,到成為一個王朝的君王是有多麼不容易了。要說出身草莽的皇帝除了劉邦之外,還有不少,比如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他的出身可比劉邦更加卑微,朱元璋當時只是一名小小的乞丐,開局只有一個碗,還是個破碗。二人可以說是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出身最卑微的土皇帝。但兩人的差距還真不是一點點。
朱元璋當時面對的困難也不小,元末群雄割據,而朱元璋只是其中之一,還是最弱小的一支勢力。他佔據江左、浙右兩地,打下了不少地盤,但是卻遭來其他人的忌憚,可以說是四面受敵。他的北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與陳友諒。
這幾人一點都不好對付,尤其是陳友諒,可以說是朱元璋爭奪帝位的巨大威脅。但劉邦當上皇帝的過程卻比朱元璋更加困難,朱元璋有強大的對手,難道劉邦就沒有嘛?作為“西楚霸王”,項羽可比其他人難對付的多了。所以二人一對比,誰的江山更難打就一清二楚了。
當時,劉邦與項羽約定誰先攻破秦王宮,誰就可以登上帝位,項羽是因為對自己的實力和自己的軍隊信心滿滿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在項羽看來,劉邦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這個天下已經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卻沒想到劉邦在他之前攻下了秦王宮。
除了出身卑微以及擁有一個強大的對手之外,劉邦曾四次險死還生。第一次,就是鴻門宴。當初劉邦與項羽早已約定好誰先攻破秦王宮誰就是天下之主,但是當劉邦攻破秦王宮後,項羽又想反悔,於是乾脆請劉邦前來做客,實際是想伺機除去他。
第二次是劉邦攻打下彭城之後,卻不想項羽帶兵殺了個回馬槍,劉邦就被圍困在彭城,軍隊死傷慘重。他向韓信求援,但是韓信因為一些原因不肯前來,要不是陳平有辦法,恐怕劉邦連帶著幾十人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第三次是他做了皇帝之後,劉邦帶兵打仗不行,但是他又不放心那些諸侯們,於是自己御駕親征與匈奴作戰,結果被匈奴圍困了七天七夜,差點命喪白登城。最後一次是英布造反,猝不及防之下劉邦被英布射中,好在還是撿回一條命。
出身草莽再加上強敵環繞,坐上王位之後還有很多人不服他,內憂外患也不少,劉邦能夠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並且坐穩這個皇位,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容易了。哪怕是朱元璋的稱帝生涯,也沒有劉邦這麼一波三折、困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