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相忘於江湖7555

    一,自己燒了咸陽,關中殘破,大失民望,難以立足。

    二,衣錦還鄉

    項羽做事,向來只憑自己性情好惡,從無長遠規劃。比起劉邦好色貪財,卻能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高下立判。

  • 2 # 嶽劍

    因為項羽在率軍打進關中後,在關中地區燒殺搶掠,把關中糟蹋的一塌糊塗,並且他沒有政治遠見,目光短淺,無稱帝野心,只想一方諸侯。

    項羽在鉅鹿之戰後,為了洩憤,將俘虜的20萬秦軍全部坑殺,激起關中人民的憤怒,無法立足關中。同時項羽又下令他的軍隊在關中地區燒殺搶掠,使得關中地區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當初項羽為了洩憤,就一把火把阿房宮給燒燬了,失去了居住之所,項羽軍中多為楚人,這些將士都想衣錦還鄉,項羽自己也想帶著勝利的心情回到了楚國,光宗耀祖。於是,並且把都城定在老家彭城。

  • 3 # 清風醉史

    項羽在率領聯軍消滅秦軍主力後,立即向關中挺進。在途中聽說劉邦已攻佔咸陽,立即大怒,之後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劉邦逃出昇天。

    歷史記載

    劉邦因實力相差懸殊,不得不退出大秦帝都,項羽引兵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阿房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熄滅,他殺人殺夠了,蒐集了無數財物和美女準備回江東,這時有人勸說項羽關中富饒,可成大業。但項羽回答:“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勸說者恨其短見,嘲諷他“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項羽大怒,把那個人給烹了。

    不王關中的原因

    從這段史料記載來看,項羽不定都關中,原因有三:

    1.在秦地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已經喪失民心,如果王關中,就如坐在火藥桶上,隨時可能爆發民變,江山做不穩。

    2.項羽格局太小,只想如春秋戰國時,做個諸侯的霸主,各諸侯各回各家,各管各民,除了江東楚地之民,並沒把其它地域的百姓當作自己的子民看待。只想衣錦還鄉,過自己美滿幸福的小日子。

    3.項羽分封十八諸侯王時,特意把劉邦封在漢中,那裡遠離中原,道路險峻、人口稀少,就是在防備劉邦的崛起。這還不放心,又上了第二把鎖,把投降他的秦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封為雍王、塞王、翟王,三分關中秦地,號稱"三秦",來封鎖和監視劉邦進入中原的保障。

    結語

    項羽的心思是大仇得報,天下大勢回到秦統一六國之前就可以了,唯一一個有野心,能威脅到我的諸侯,也被掌控。於是攜著美眷、載著財寶歸心似箭地回了彭城,享受英雄般的榮耀去了。

    可是他低估了劉邦的野心和能力,在漢中隱忍幾年後,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佔領關中,以此為依仗,揭開了楚漢爭霸的序幕。之後,劉邦韌勁十足,百敗一勝,最終坐穩了大漢江山,西楚霸王在烏江自刎前,不知是否後悔當初的決定。

  • 4 # 窗外1225

    一個能說出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的人,你讓他留在距離老家幾千裡之地的關中?其次,項羽鉅鹿之戰坑殺秦國降卒,關中百姓恨不能扒其肉,噬去骨。

  • 5 # 山海君的山海經

    首先要知道項羽選擇定都在哪裡,在徐州,為什麼在徐州呢?因為徐州離他的根據地很近,他的根據地在哪裡?在江東。

    那麼問題就簡單了,項羽是如何 把根據地定在江東的?

    先來說說,啥是江東?長江自古以來跟黃河一樣是有脾氣的,喜歡改道,戰國到秦末這段時間,長江不從上海入海,實際上,上海那塊地當時都不存在,江蘇沿海的很多土地當時都還沒有被泥沙沉積出來。當時的長江整體來說東西走向,但是走到安徽境內的時候,發了點小脾氣,改道成了南北走向跑去浙江入海了,於是,江蘇蘇南和浙江浙北這塊地,因為在長江以東就被叫做江東。

    這一年,項羽的叔父項梁殺人,避仇吳中,當時的“吳中”區域要比現在蘇州吳中區大得多,是泛指蘇州湖州無錫和嘉興的一部分。項梁就帶著少年項羽來到了烏程,也就是現在的湖州主城區這塊地界。

    項梁項羽是什麼人?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項梁是項燕的二兒子,項羽是項燕的長子長孫(有個哥哥是虛生,幼年就夭折了)。項燕正是楚國與秦國最後決戰的指揮官,雖然最後惜敗了,但是楚國的軍事貴族集團其實還是歸心於項氏家族,所以史記所載“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沒過幾年,原來楚國集團的骨幹們都以各種方式匯聚到了如今湖州這片土地上,他們自稱“江東子弟”。

    為啥選擇江東,或者說湖州作為根據地呢?

    原因有三:第一,繼承春申君黃歇的封邑基礎。年輕的項燕曾是年老的春申君黃歇的部下,曾與黃歇一起開發了江東,以湖州的下菰城和蘇州的姑蘇城為圓心建成了跨越太湖的農耕區,在江蘇太倉,建了一個超大的糧倉(太倉由來),同時治理各地水患,疏浚東江、婁江、吳淞江,(上海人為紀念他而取名申城、黃浦江)。武器準備方面,以無錫的錫山(到漢朝錫開採光了改名叫無錫),安徽銅陵的銅官山,湖州德清的莫干山為冶煉業軸心,雖然最後楚國項燕的軍隊敗在了秦國王翦將軍手上,但是苦心經營幾十年的大江東,不可能就這麼浪費掉,所以楚國的軍事貴族們漸漸的聚攏在了這裡。而項羽又是項燕長子長孫,所以以項羽為號召,項梁為輔佐,龍且、英布、季布、鍾離昧為支撐的西楚軍事指揮系統逐漸成型。

    第二,秦始皇南巡的一句話,給了項羽機會。那一年,秦始皇到浙江會稽祭拜大禹,剛剛過了長江就來到了烏程(湖州)境內,手下術士看了一眼太湖邊最高的這座山,黑壓壓的好有壓迫感,說了句“依臣看,烏程這座烏山有帝王之氣!”秦始皇一聽就緊張了,想起這幾年接連收到的各地小規模叛亂的苗頭,就找來當地人,問這座是什麼山?

    當地人說,這座叫“卞山”,是當年挖得和氏璧,也就是後來的傳國玉璽的那個“卞和”在這裡開採過很多好玉,因此得名。而且這座山,是太湖七十二峰最高的(529米,比曾經的世界第一樓臺北101還要高8米)。秦始皇大呼不得了,於是下了一道聖旨,“著當地官員破了這座山的地脈”。

    秦始皇說這話的時候,烏泱泱兩邊觀看的百姓中,就站著項梁、項羽叔侄倆,項羽偷偷的說了一句“總有一天,我會取代這個傢伙!”項梁頓時瞳孔就放大了,有想法,你不要說出來啊!拉著項羽往家趕。

    其實秦始皇想多了,術士說的那句話“烏程烏山出帝王”是對的,但是那位帝王是南朝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他的出生地就在卞山西麓的湖州長興下若鄉下若寺,現在的“陳武帝故宮所在地”此乃後話。

    話說,秦始皇下了這道聖旨,可是本地人誰敢動這座“太湖第一峰”的龍脈呢?只好找到了湖州城或者說整個江東實際領袖---項梁。項梁就把這個事交給了項羽,讓他去帶著人挖山,一方面在山中乾乾苦力,磨一下心性,少一點孟浪,少出點亂子,另一方面,也鍛鍊一下他的指揮才能,畢竟太平年代,只能靠指揮工程來鍛鍊指揮打仗的技巧。

    第三,項羽在烏程的這座卞山發現了寶藏!那就是這裡是絕佳的屯兵之所。這座山北望太湖,因為是太湖七十二峰中最高峰,所以在他的山頂,可以看到整個太湖平原,山北面從太湖岸突然聳起,形成了18公里的巨大屏障,而南坡較緩,又多峽谷,(宋朝的名士葉夢得曾在卞山石林谷中隱居,還建了一座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私人藏書樓,這也是後後後話)還可以開田進行軍墾,而且巖洞特別多,到了後代,卞山有三巖六洞九寺十三院之稱。

    這卞山處在安徽、江蘇、浙江三省交界之處,往東是太湖平原,可以北上直通中原,往西是安徽丘陵山中,進可攻退可守。

    項羽和項梁帶領一干楚國軍事貴族在全面考察之後決定,深耕江東,藏兵卞山。於是,一場轟轟烈烈地“表面奉旨開山,實則開田屯兵”的大生產運動就開始了。下菰城、姑蘇城、太湖漊港、太倉的糧食被源源不斷的運往山中,無錫錫山的錫、安徽銅陵的銅鐵等資源被運往此處選礦,劣礦做成工具,優質礦做成武器,再運往德清莫干山冶煉加工,成品運回卞山。每天白天,一部分人喊著勞動號子進行軍事操練,還有一部分人藏在三巖六洞,進行體能訓練。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始皇駕崩的第二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風來了,等了多年的機會終於來了,項羽率湖州八千江東子弟精兵毅然從奉勝門即湖州的北門出發,開始其叱吒風雲的的反秦爭霸生涯。

    而這些人後來成了整個西楚軍的骨幹力量,所以,不光是項羽的根據地在江東,他的整個管理層的根據地也在江東。

    再來看徐州的地理位置,首先,這個位置就在中原,其次,徐州回撤江東很快,很方便。

    你還記得,霸王吳江自刎前,底下人怎麼勸他的麼?我們回江東再求東山再起吧!

    而項羽的回答確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那是因為經過了鴻門宴、楚漢戰爭、垓下之圍,項羽的骨幹力量基本上打完了,回根據地也沒有啥用了,人力資源才是最大的資源,最根本的資源,這一點項羽是很清楚的。

    所以才有那句話,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6 # 帝國烽火

    公元前207年,項羽殺死義帝,自封西楚霸王,最後經主持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其中包括: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這次分封有幾個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一、項羽將自己封地放在出國,二、項羽將關中一分為三,分給了王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項羽將劉邦分封到巴蜀之地。雖然其他的封地有很多是項羽與各諸侯討價還價出來的結果,但是楚地和關中是項羽可以做主的地方,那麼項羽為什麼不將自己分封在關中呢?

    首先項羽對關中的重要性是有一定的 認識,但是認識又沒有非常強烈。本來按照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劉邦應該被封關中王,擁有關中的封國,但是項羽擔心劉邦在關中壯大力量,所以將劉邦封到巴蜀,應該是說項羽有意識到關中的重要性。但是由於項羽實行的是分封制,關中分封之後也是一個封國,他對關中的重要性沒有到最重要的地步,他當時將東方的齊國作為最重要的地區。

    項羽本身是一個有“富貴歸故鄉”想法的人,而且楚國是他的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所以將自己封到楚國,並且擴大了自己的封地。項羽能想到利用自己楚人的省份,將楚國作為根據地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關鍵是他給自己的封的出國狹長,且四面受敵,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非常不利於亮線作戰。

    那麼項羽為什麼不將自己封在關中呢?首先是關中雖好,但是由於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進入咸陽之後又殺了子嬰,燒了阿房宮,以及失去關中的人心,這樣他就在關中站不穩腳跟,很容易被推翻。

    其次項羽帶領的都是楚國將士,他們也都想回歸楚國,若是留在咸陽,他們也不同意,那麼對項羽的戰鬥力而言,將會大打折扣。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天下諸侯中已經有齊國不服從項羽的分封,所以項羽要去攻打齊國,而若是在關中建都,就會面臨戰線太長且跨越其它國家的情況,隨時有後路被斷的風險,這樣不利於對叛亂的鎮壓。

    總體而言,項羽沒有將自己分封在關中,有對關中的重視性不高 ,也有很多無奈,所以最後給力劉邦一局定三秦的機會。

  • 7 # 漫步文史

    滅秦之後,項羽定下都彭城的策略。曾有謀士進言“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羽感到難為情,沒有采納,謀士罵項羽沐猴而冠,於是項羽把他蒸了。那麼關中險阻適合定都,項羽明知道關中戰略地位優於彭城,為何沒有定都關中呢?

    第一、楚懷王曾與諸侯約定,先入關者王之

    當初楚懷王熊心曾與諸侯約定 “先入關者王之”,項羽沒有想到第一個入關的人竟然會是劉邦。無論是按著約定,還是按著入關功勞,項羽都該讓劉邦做這個關中王。然關中四塞之地,都此可以有大的作為,項羽是肯定不願意劉邦在這裡的。不僅如此,項羽也不希望任何一方諸侯都關中,最終的做法也是將關中一分為三。

    鴻門宴上不殺劉邦與項羽自己不都關中原因也很相似,按著約定劉邦該來做這個關中王,但項羽不想讓劉邦都此。所以貴族出生的項羽是肯定不會給人以口實,索性自己也不都關中。

    第二、項羽進入咸陽後的所作所為早已不適合在咸陽定都

    鴻門宴後,項羽西進,殺秦降王子嬰,燒燬秦王宮,屠殺咸陽百姓,強搶咸陽財寶、美女。在項羽看來這是在對秦朝的報復,但在秦人心中,項羽卻是罪大惡極的暴君。再有項羽帶領著十八路諸侯,幾十萬大軍,蹂躪咸陽城四個多月,百姓早已是苦不堪言,深恨之。

    項羽喜歡和氣相處,整天面對深恨自己的秦人百姓,是其不願意見到的。況且秦王宮早已被自己燒得殘破不堪,無法居住。項羽只想儘快回到彭城,衣錦還鄉、榮歸故里,顯耀自己的功績。

    第三、項羽自恃武力卓絕

    自鉅鹿之戰後,項羽又收編了王離的樓煩騎兵,項羽楚軍的戰鬥力空前強大,堪比西方拿破崙。關中雖有四塞可據險而守,但彭城的平原之地更能發揮騎兵的優勢。彭城雖然四戰之地,但各路諸侯在平原沒有哪個是項羽楚軍的敵手。

    從彭城之戰可以看出,當劉邦與眾諸侯將領還在彭城項羽宮中享樂的時候,項羽的率領的三萬騎兵早已突破樊噲的防線殺回彭城救援。五十六萬步兵聯軍在項羽的三萬樓煩騎兵的攻擊下,先後戰死二十多萬,剩下的也都被擊破潰散。

    當劉邦退守滎陽防線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組織騎兵對抗項羽。步兵、戰車雖然善於攻城,但在平原地區的騎兵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再者,項羽擅長閃電突襲,這可與二戰時期德國的閃電戰相媲美。單純的短兵相接,楚漢時期項羽可以說是沒有敵手的。項羽兩次失敗都是因對方打持久戰,一次在齊地平叛,田橫與彭越不與項羽正面交鋒,採用游擊戰術,二次是在滎陽對峙期間,這拼的是楚漢雙方的綜合實力。項羽不重視政治、經濟、外交,以致會有滎陽對峙的楚漢實力此消彼長局面,最終垓下戰敗、自刎。

    總結

    其實,無論是有約在先,還是屠殺咸陽城,都算不得最主要原因。項羽自恃武力卓絕,足可彌補戰略上的缺失,這才是關鍵。當然,項羽這種貴族公子哥也是很要面子的,即便是刺殺義帝,也是讓九江王英布與臨江王共敖前去,又怎麼會為了都城而落天下人口實。

    對於戰略上的缺失,僅憑軍事戰術的高明是無法彌補的。項羽雖然有天下無敵的軍隊,但在政治上的缺失最終導致民心盡失、諸侯叛楚歸漢,最終導致垓下戰敗。所有這些,如果追溯根源都在定都的戰略問題上,這是項羽戰略的缺失,同時也是認知的不足。

    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

  • 8 # 峰峰說史

    鉅鹿之戰打敗秦軍,項羽整天折磨那些投降的20萬秦軍,那些秦軍沒有辦法,他們密謀準備聯合起來反抗,結果被項羽知道後,把他們全部坑殺殆盡。那些秦軍都為秦人之兄弟之侄,幾乎每個秦人家庭都有親人被項羽軍隊坑殺,可想而知,他們肯定對項羽恨之入骨,如果這些秦軍都是戰死沙場,估計這些關中秦人的恨意不會那麼大,可是偏偏是投降之後被坑殺,那樣就更容易激起秦人的憤怒。他已失去民心!

    項羽帶兵攻入咸陽之後,他的眼裡只想著報復秦國,項羽給士兵們下令,只要是秦國人,看到一個殺一個,若是美女就帶走,金銀珠寶全部裝上車,等到項羽的軍隊快把秦國人殺完之後,項羽帶著無比憤怒的心情點燃一把火丟進阿房宮,燒了三個月,火都還沒有滅。有人覺得關中土地肥沃,據險可守,於是建議項羽在關中稱王,項羽突然覺得確實是這樣了,但看看身後的咸陽宮,已經是廢墟一片,沒法居住,項羽只好作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項羽無稱帝野心,只想做王,項羽曾經說過一句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意思說他現在已經是一個王了,就應該讓鄉親們和祖輩們都知道,況且楚軍也想呆在自己的家鄉,這樣他們可以免去思鄉之苦。於是項羽帶著勝利者的心情回到了楚國,並且定都彭城。定都關中真的是很重要的政治舉措,劉邦稱帝后,就是因為正確選擇定都關中長安,才能有力地控制諸侯,無論諸侯安定或叛亂,關中都是能攻善守的戰略要地。如果項羽當時真的定都關中,那劉邦還有機會出漢中嗎,也有可能出漢中,但肯定是異常艱難,估計楚漢戰爭會打得更久一點。最後肯定還是劉邦取得勝利,因為得民心者,得天下。

  • 9 # 依舊論英雄

    其實,以當時的眼光來看,項羽為了個人私慾,屠戮三秦百姓,失掉關中人心,若在其他地區足夠穩定的情況下這種負面不太明顯,但若其他地域一旦不穩定,秦地一定揭竿而起,當年秦軍屠戮趙,楚,其實也有留下禍根,需要時間來彌合!當時若把楚地百姓大批遷往關中,也許是另一種結局,關內在政治地域上的確得天獨厚!也是很多政治勢力的發源地!

  • 10 # 燕然居胥

    項羽之所以不定都關中,與其個人性格與天下大勢有關係。

    從個人方面來講,項羽是個大英雄,個人武藝超群,聲望一時無兩。但是項羽本人也具有極大的侷限性,他並沒有中央集權的概念,他只想做個周天子那樣的君主,各地分封諸侯以治天下。所以他分封諸王之後,就引兵回了江東。

    就當時局勢來講,各草頭王都是在山東六國故地起兵成事,中原也是天下的中心,項羽回到中原也更能威壓諸王。再者,項羽殺秦人殺的太多了,甚至為洩私憤殺降,縱兵大掠關中,火燒秦宮,失去了立足關中的民意基礎。

    綜合來講,項羽只能做一個亂世梟雄,做不了開國君主。

  • 11 # 載酒

    原因有二

    客觀原因項羽坑殺秦兵二十餘萬,肆意屠戮關中百姓,火燒阿房宮,早已失去民心。即使定都關中,百姓也不服他。項羽軍隊主力大多為楚地之兵,滅秦成功後,將士們軍心思歸,實為人情之常。項羽如果拋棄自己在楚地的根本,選擇作為客軍以關中平原為根基,必大傷這些將士之心。項羽一直是身先士卒、每戰必前,極得軍心的主帥,也不能不顧及麾下將士的意願。進而直接影響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所以他才會有“富貴不歸故鄉,猶如衣錦夜行”之嘆,選擇還軍彭城。主觀原因:項羽只想當西楚霸王,無皇帝之志

    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後裔,深受楚國傳統政治影響,那就是諸侯制治理天下。楚國為天子,其它諸侯國臣服於楚國。也就是說項羽只是想當霸王,並沒有想當皇帝,他甚至認為當皇帝是嬴政乾的事,作為取代者當有新名號,於是項羽也創新出了千古之下只有他一人有的稱號——霸王!

  • 12 # 大黃扯點歷史

    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層次來分析。

    表面原因

    表面上看,項羽拒絕定都關中,當然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成語“沐猴而冠”的來歷了:

    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史記·項羽本紀》

    只看項羽這一番話,我眼前出現的是這樣一個畫面:

    驟然暴富的暴發戶,穿金戴銀,開著豪車回農村老家,跟以前的一幫窮哥們,看不起自己的鄉親們一通吹噓顯擺。

    但實際上,項羽並不是什麼暴發戶,而是地地道道的楚國貴族,世代簪纓,如果這番話是陳勝、劉邦說的,毫無違和感,但從項羽口中說出來,總覺得很彆扭,明明不是眼界低的人,卻表現出了短視。

    所以,這個表面原因有些奇怪,我們繼續向深層次挖掘。

    深層原因

    一、民心向背

    項梁、項羽起兵的原因可以說除去內心深處的權力慾不提,最主要的就是國仇家恨,也就是我國古代歷來講究的“師出有名”。

    楚國和秦國可以稱得上世仇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一直在楚地流傳。范增去投奔項梁的時候,也曾經說過“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楚人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對秦國、秦人都有很深的怨氣。

    因此,項羽在鴻門宴放過劉邦之後,引兵進駐咸陽,大肆屠殺報復秦人,將秦王子嬰也給殺了,劫掠秦國財富與婦女。又放火燒燬了秦國宮殿,大火持續了三個月,據說美輪美奐的阿房宮就是在這場大火中化為灰燼的。可見從一開始,項羽就是來報仇的。這種復仇的行為為什麼沒有得到智者范增的阻止呢?因為項羽的部下幾乎都是楚人,需要這種極端手段來激勵將士,增強部隊的凝聚力與歸屬感,所謂“哀兵必勝”,但既然是哀兵,勝利後當然要兌現報仇的承諾,這和項羽屠城殺降的目的差不多。

    當然了,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徹底將秦人得罪了,失去了群眾基礎,在關中只會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因此項羽沒有選擇定都關中,而是回到了根據地彭城。畢竟,在自己的土地和敵國土地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境況。

    二、軍心思歸

    同時,楚國的將士們打完了仗,得了好多的封賞,最迫切的要求當然是回到故鄉,軍心思歸。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反例就是,隋煬帝長期滯留江都,導致了手下的驍果親軍在思鄉情切之下,發動政變殺了楊廣,然後找人領頭帶大家回故鄉。雖然楊廣和項羽面對的局面迥異,但將士思鄉之情肯定是相通的。

    三、天下大勢

    此外,當時的天下大勢是,表面上項羽分封了天下,在無知百姓眼中,看上去天下太平了。但實際上項羽的分封中藏了很多貓膩,六國原有的王被臣子壓制一頭,原來的臣下分了很多王,為後面的諸侯混戰埋下了禍根。項羽只是推翻了秦國,但他的目標是當秦始皇那樣的唯一統治者,因此他離統一天下還差得遠,所以要想繼續爭奪天下,肯定要回到自己多年經營的大本營謀求發展,而不是從頭開始經營關中。這也是項羽放棄關中,同時又燒殺搶掠的根本原因,他沒有實力經營好,那就給潛在的對手留下一堆廢墟好了。

    因此,無論從民心、軍心還是政治軍事大環境這幾方面看,回到楚國舊地都是項羽唯一合理的選擇。至於衣錦還鄉那一番話,我覺得更像是在范增的授意下,項羽故意說出來迷惑天下人的,讓大家將項羽當成一個只知道上陣拼殺的莽夫,這樣項羽後續出兵的時候會順利一些。

    只可惜,世事往往不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諸侯雖然混戰了,但卻是便宜了劉邦,項羽出兵攻擊齊國卻屢次受阻。最後作為失敗者,項羽真的得到了“沐猴而冠”的人設,不禁令人掩卷嘆息。

  • 13 # 東方朗旭

    第一、項羽作為楚人,當在楚國都城定都

    滅秦成功後,將士們軍心思歸,實為人情之常。項羽如果拋棄自己在楚地的根本,選擇作為客軍以關中平原為根基,必大傷這些將士之心。

    項羽一直是身先士卒、每戰必前,極得軍心的主帥,也不能不顧及麾下將士的意願。進而直接影響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所以他才會有“富貴不歸故鄉,猶如衣錦夜行”之嘆,選擇還軍彭城。

    第二、項羽西屠咸陽,火燒阿房,廢墟一片

    項羽不是不想定都關中,而是因為當時做了一件事,讓他後悔有些來不及了。情況是這樣的,項羽率兵入咸陽後,便火燒咸陽宮,三月不熄。燒完以後,然後又大力搶劫,將美女及珍寶都打包準備運走。這時,一書生"韓生",向項羽獻策說關中有山河為屏障,四塞為險阻,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定都稱霸。項羽抬眼望去,對方說的對哦,可是三月前自己放火燒了咸陽宮,整個關中已經一片殘敗,如果留下來還要重修,這多麼不值得呀。於是,項羽想想就算了。

    第三、項羽只想當西楚霸王,無皇帝之志

    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後裔,深受楚國傳統政治影響,那就是諸侯制治理天下。楚國為天子,其它諸侯國臣服於楚國。也就是說項羽只是想當霸王,並沒有想當皇帝,他甚至認為當皇帝是嬴政乾的事,作為取代者當有新名號,於是項羽也創新出了千古之下只有他一人有的稱號——霸王

  • 14 # 生而孤獨何懼荒蕪

    2018-05-06

    關注

    個人認為有三點。

    第一、項羽作為楚人,當在楚國都城定都

    滅秦成功後,將士們軍心思歸,實為人情之常。項羽如果拋棄自己在楚地的根本,選擇作為客軍以關中平原為根基,必大傷這些將士之心。

    項羽一直是身先士卒、每戰必前,極得軍心的主帥,也不能不顧及麾下將士的意願。進而直接影響自己的軍隊戰鬥力。所以他才會有“富貴不歸故鄉,猶如衣錦夜行”之嘆,選擇還軍彭城。

    第二、項羽西屠咸陽,火燒阿房,廢墟一片

    項羽不是不想定都關中,而是因為當時做了一件事,讓他後悔有些來不及了。情況是這樣的,項羽率兵入咸陽後,便火燒咸陽宮,三月不熄。燒完以後,然後又大力搶劫,將美女及珍寶都打包準備運走。這時,一書生"韓生",向項羽獻策說關中有山河為屏障,四塞為險阻,土地肥沃,可以在此定都稱霸。項羽抬眼望去,對方說的對哦,可是三月前自己放火燒了咸陽宮,整個關中已經一片殘敗,如果留下來還要重修,這多麼不值得呀。於是,項羽想想就算了。

    第三、項羽只想當西楚霸王,無皇帝之志

    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後裔,深受楚國傳統政治影響,那就是諸侯制治理天下。楚國為天子,其它諸侯國臣服於楚國。也就是說項羽只是想當霸王,並沒有想當皇帝,他甚至認為當皇帝是嬴政乾的事,作為取代者當有新名號,於是項羽也創新出了千古之下只有他一人有的稱號——霸王!

    其實這就是考驗歷史人物的戰略眼光了,他項羽爭不過劉邦是有原因的。且不說沒有定都關中是戰略眼光欠缺。為了發洩無端破壞燒殺,他殺掉的俘虜,很多都是周邊百姓的親屬;他破壞性的發洩,也讓周邊百姓生靈塗炭。這是把民心往外推。這樣也是戰略眼光欠缺。

  • 15 #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首先當然是古人骨子裡的那種葉落歸根,家鄉情懷啦。項羽是已故楚國貴族,肯定要在楚國故地定都啊。彭城在今江蘇徐州附近,那裡是楚國故地,也算是項羽的家鄉,項羽定都在彭城(徐州)也是為了圓自己一個衣錦還鄉的夢。

    然後就是地理環境的原因了,彭城的地理位置優越,這樣就讓它的軍事價值和經濟價值遠遠高於其政治價值,彭城地區更是在東漢末年位列天下九州之一。這一地區的重要性從古至今有增無減,在項羽心中的分量肯定更大,這些都無不得益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

    1、彭城鄰近中原,便於對中原地區的局勢進行控制,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項羽只要把中原地區握在手中,西楚霸王的美夢便可以高枕無憂。

    2、彭城地區交通便利,水源豐富,河流眾多,這也就意味著佔據了這個地方可以透過河流去往很多其他的地方。在這裡就可以快捷且大規模的達成運糧、運兵的目的。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講的就是交通對於軍事戰爭的重要性。

    再然後就是豐富的戰略資源了:徐州地區自古人口眾多,這就意味著這個地方容易徵兵、徵糧,項羽的兵員也就不用愁了。而且有許多礦藏,可以製造出很多的兵器,為項羽的軍隊提供武器。

    最後應該就是人心所向,項羽的軍隊肯定都是楚人啊,他們可不會留戀關中地區的呀,所以如果項羽定都關中,首先他的統治基礎就沒了,根基不穩,他也不是個傻子才不會幹這種蠢事。

  • 16 # 浮沉的歷史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公元前207年,統治了中國僅僅15年的秦王朝,在風起雲湧的反秦鬥爭中被推翻,其中尤其以楚人項羽的功績最大。但是在滅秦入關之後,項羽下令焚燬了秦都咸陽,回到了彭城自立為“西楚霸王”。關中自古帝王鄉,是十分有利於立王朝的都城的,那麼項羽為何要退出關中呢?接下來我就來分析分析。

    我認為項羽之所以退出關中地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沒有實力和條件在關中稱王。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取得了全殲王離和重創章邯的戰績,在當時的諸侯聯軍中取得了最高的統帥權。不過這僅僅是在有秦軍這個強敵的情況下,在滅了秦王朝後,這些諸侯聯軍肯定是會各懷鬼胎的。如果項羽在關中稱王,那麼到了諸侯聯軍是一定會反對項羽。根據歷史記載:諸侯聯軍的總兵力達到了四十萬人,劉邦的軍隊有十萬人,從鉅鹿之戰到入關時間很短,滿打滿算項羽軍隊人數最多也不會超過二十萬人。因此項羽是沒有足夠的實力來維護自己在關中稱王。

    項羽在反秦的戰爭中,多次擊敗秦軍,並且在新安屠殺大量的秦軍降卒,這使得關中的秦人對項羽是十分反感的。另外項羽起家是在中國的東南地區,如果在關中稱王,離他的地盤太遠,因此項羽最終選擇在彭城稱王,而不是在關中地區。

    二、作為楚人的項羽不願留在關中。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人,在秦滅出之戰中項燕戰死,在之後的反秦戰爭中其叔父項梁也慘死於秦軍之手。因此項羽和秦人是存在著深仇大恨的。

    雖然也有人曾勸說過項羽留在關中,但是項羽卻說道:“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這樣一來項羽就更加不會留在關中了,他是要回到他的老家的。

  • 17 # 蟬鳴梧桐

    項羽估計大家都知道,就是電影《霸王別姬》那個西楚霸王。項羽是推翻暴秦的關鍵人物,可以說沒有項羽破釜沉舟和南征北戰,就沒有秦朝鐵桶江山的覆滅。

    項羽率領大軍攻入咸陽,殺秦王子嬰,坑20萬降卒,挖秦始皇陵,焚燒宮室,大火三個月不滅,項羽還蒐括了許多金銀財物,擄掠了一批年輕婦女,準備回到東方去。 當時有個叫蔡生人規勸項羽留在咸陽建都,因為關中地區函谷關地勢險要可攻可守,而且土地肥沃歷來就是天府之國,在此建都,可以奠定萬世霸業。。項羽厭倦了征戰不休,一心想回江東老家,便說:“人富貴了,應歸故鄉,富貴不歸故鄉,好比錦衣夜行,誰看得見?”。 蔡生聽了這句話,頓時覺得項羽不是帝王之材,就一臉鄙夷說:“原來常常聽說楚國人是穿著人的衣服的猴子,今天一看,果然不假!”項羽勃然大怒,立刻把此人抓來,投入鼎鑊煮死。隨後項羽就率領大軍離開關中,建都彭城。楚漢八年爭鋒,最終中了韓信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連最心愛的女人虞姬都自殺了,項羽也不得不烏江自刎,結束了自己悲壯英雄的一生。

    項羽為什麼不定都關中?原因有六:

    一、項羽沒有遠大理想,更沒有高深莫測謀略。他看不清天下大勢,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鼠目寸光的人。

    二、項羽手下缺乏得力智囊團,就一個范增。范增充其量也就是個二流軍師,和張良陳平過招,遠遠不是後者對手。加上鴻門宴項羽沒聽范增的話殺了劉邦,范增鬧情緒,對項羽在那定都,也不管不問聽之任之。

    三、項羽坑殺20秦軍,那都是有著父母妻兒老小的關中子弟,關中人人恨不能生吃項羽,項羽怕關中日後造反,所以不願留在漢中。是啊,到老家人人擁護,漢中睜眼一看都是仇人,哪個舒服哪個彆扭,項羽想的很明白。

    四、將士歸心似箭。秦朝推翻了,大家從此都該過太平日子了。將士們拜將封侯的都想回家顯擺顯擺炫耀炫耀,一般士兵也都想早日回家親人團聚。“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享受天倫之樂,誰想在異國他鄉捂冷被窩呢?

    五、當時秦朝宮殿都被燒掉,項羽想外咸陽定都,還得再建。這一來得重新奴役百姓,項羽內心不忍,二來宮殿建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於是在咸陽浪費時間精力人力物力,不如在各種條件都具備的彭城定都為好。項羽是個圖省事怕麻煩的人,沒想到就是這個壞習慣,導致了自己最後窮途末路,連兩份江東都沒臉回去了。

    六、項羽有戀家情結。也可能是水土不服,吃不慣關中的臊子面,聽不慣陝西秦腔,住不慣窯洞,討厭西北的漫天風沙,反正項羽是不打算在關中長期住下去。這也是項羽不在關中定都的一個因素。

    不管咋說,項羽沒在關中定都,是他的錯。但是話又說過來,項羽即使是在關中定都,就一定能打過劉邦成為皇帝嗎?我看玄乎!

    項羽沒在關中定都,到底是對是錯,誰也說不清。不過項羽功勞撼天,最後卻給劉邦煮了一鍋好飯,這不能不說是項羽天生沒有當皇帝的命。嗚呼!我為項羽一嘆!

  • 18 # 逗B的沙雕

    項羽不定都關中是人之常情,試想一下誰發達富貴了,不回老家顯擺的?何況還是當了霸王的項羽,項羽自己也說過:富貴不歸故鄉,正像穿著繡花的衣服走夜路,誰知道啊。

    不過項羽除了以上的一個原因,以下三個方面也有可能是他不定都關中的原因。

    已失去關中的民心,關中的人恨不得殺之而後快

    關於獲得民心這塊,劉邦明顯比項羽做的優秀,劉邦首先進入的咸陽,卻不殺不搶,而聽從張良的意見不享受一時的富貴,繼續回到霸上處理關中的事宜,並且召集關中父老約法三章,第一,殺人償命;第二,打傷人的辦罪;第三,偷盜的辦罪。辦罪的輕重按照犯罪的輕重而定。並且除了這三條以外,其餘的秦國法律,禁令一律廢除。

    老百姓聽了劉邦的約法三章,都高興得不得了,心裡也願意把劉邦當作關中的王,但就怕劉邦在關中待不長,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劉邦的十萬大軍抵擋不住項羽的四十萬大軍,最後還是伏低做小,態度誠懇地把關中讓給了項羽。

    對比之下,項羽對關中百姓來講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鉅鹿之戰中,秦軍主力被項羽大敗,精銳盡失,項羽因為此戰名聞諸侯,全身自帶霸氣,聽說諸侯拜見無不跪著前來,都不敢仰視。秦軍大將章邯眼看著打不贏,也帶著20萬大軍投降於項羽。

    關鍵是這20萬大軍軍心不穩,而楚兵之前受盡秦兵的虐待,這下秦軍好不容易落到楚兵手裡,自然也就一報還一報,秦軍暗搓搓的都想造反。

    項羽迫於無奈,將秦降卒二十餘萬全部在新安城南連夜坑殺。

    這些個秦軍無不是關中百姓的丈夫兒子的,這一下子把家裡男人趕盡殺絕了,關中百姓自然恨透了項羽。而且項羽軍隊進入咸陽後,燒殺搶虐,無惡不作,更是火燒阿房宮,這兩點就已經讓項羽盡失民心了。

    燒了居住的場所-阿房宮

    項羽和他的軍隊也是恨透了秦國人,所以才在攻入咸陽後,殺了僅僅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還殺了秦國貴族八百多人,文武官員四千多人,殺的咸陽城街上都是屍首和血汙,蓮子表示:太殘忍了。

    軍隊也是見了美女就搶,金銀財寶也都裝車帶走,等到值錢的東西都被搶沒了,為了發洩歷年積壓在心頭的怨恨,項羽還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整個咸陽城都籠罩在火光和濃煙之下,聽說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熄滅,真是暴殄天物。

    想效仿周天子下的諸侯霸王,只想做一方霸王

    項羽和諸侯們滅了秦國後,諸侯們都希望項羽能夠封他們爵位,項羽也把自己當成了皇帝,對他們按照功勞大小分封諸侯。

    項羽封了十八個諸侯,都稱為王,而立他自己為西楚霸王,拿彭城(在江蘇徐州)作為都城。類似於春秋時代的霸主,霸主是諸侯的首領,在他頭上可還有個掛名的天王。

    項羽稱為霸王,就是十八個諸侯王的首領。他尊楚懷王為義帝,讓他就好像周天王這種掛名的天王一樣。

    這麼一來國家就又好像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其實項羽如果當時順勢而為當皇帝,大家迫於他一時的霸氣,可能就讓他當了,

    可他不僅燒了宮殿,還跑到了離關中老遠的彭城,立彭城為首都,這個作為就有些搞不懂了,哪有人皇帝不當,非得跑去當一方的霸主,還分封諸侯,這是打仗打傻了麼。

    綜上,項羽根本就不想當皇帝,所以才不定都關中,作為全國中心的關中,三面都是天然屏障,進可攻,退可守,更是孕育出了周秦兩個偉大的朝代,簡直就是首都的最佳選項,可項羽自己遠離關中,反而傻傻的把劉邦安排在關中旁邊的漢中,這一安排不就鼓勵劉邦造反麼,項羽必敗的結局那時就已經註定了。

  • 19 # 西門小魚

    這個就是大局觀的問題了,大家都知道,先秦以前都是戰國,各自在自己的封國,這個理念根深蒂固。而項羽自己又是楚國的貴族,成功了,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肯定是要在楚地建國。其中原因除了歷史原因造成的刻版印象除外就是思鄉情結,這種情節自古以來都有,落葉歸根,鄉音,水是故鄉甜,等都說明了,家鄉是最好的。這也就是後來四面楚歌,能摧垮楚國軍隊,為什麼?恰好說明,這些人思鄉的感覺最重,在外的新鮮感遲早會過去,而家還是遲早要回的。

    劉邦難道不思鄉嗎?劉邦也思鄉,否則也不會動不動當皇帝的時候,還要跑回沛縣喝酒,唱大風歌。不是說劉邦戰略好,在關中定都,而是逼不得已,因為項羽太強了,把他封到了巴蜀,後來暗渡陳倉之後,才開始不斷讓韓信開疆拓土,巴蜀過來就是關中,這個地方項羽打不到,安全,又有巴蜀天府之國的供給,又有崤函之固,可以說,就是成就帝業的地方。

    所以,劉邦也是因禍得福,而項羽呢?因福得禍了吧。總之,這給之後帝王的教育和警戒都挺大。可以說是上了一課,那就是定都得地方,一定要有天險可守,要有源源不斷的糧草供給。否則王朝很容易覆滅,南京就是個例子。

  • 20 # 厚德41319

    項羽就一天天想裝必的土豪,開個寶馬,摟個小三,在小縣城裡首富的料,戰略眼光跟項羽無緣,一身蠻力,以為天下就我項羽一人,洙不知在眾英雄中,只是蠢豬棕熊的角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一年研發投入100多億美元,為何感覺華為的手機處理器還是比不過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