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在水那方

    兒子兩歲多,變成十萬個為什麼!首先要為你點[贊],你耐心回答孩子,足以見得你有耐心有愛心,是個爸爸;再就是要恭喜你,有一個好問的孩子;儘管孩子呱呱落地,都是一張白紙,應該都是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卻不是每個孩子都會不斷地問!

    原因:有的爸爸嚴肅,孩子害怕;有的爸爸學識一般回答不了,多問幾個得不到回答,孩子不再問了;有的爸爸有知識但耐心不夠(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等等,都會導致孩子放棄好奇心!而你們父子,能夠如此積極,值得你開心!當然,這麼好學的孩子,也促使爸爸更加要多學,不斷滿足孩子的好奇!漸漸地,你會感覺你變得似乎無所不能,你的孩子也變得積極向上,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自然“蹭蹭”上調,孩子會崇拜你!繼續和孩子一起探討吧,你會有更多驚喜的收穫!孩子的成長引導是一個不斷付出但是也不斷感受到小驚喜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你加油,為一汪淨水注入生命的活力吧[玫瑰][玫瑰]

  • 22 # 冬天的綠葉287

    兩歲多的孩子,正處於大腦極速發展的階段,對外界充滿了好奇與疑問,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可貴的。作為父母,應抓住這亇黃金時段,在以下幾亇方面下功夫,以使孩子健康成長:

    第一,對孩子的問題,要儘量滿足他,給以正面的、正確的回答,千萬不可不耐煩就應付了事,更不可以為孩子“不懂事”就胡亂給亇答案應付他。不耐煩,會扼殺了孩子寶貴的求知慾,殺死了他求知學習的積極性;胡亂的回答會在孩子心中造成對事物的認知的混亂。須知,幼時的認知,會永久地留在他心中。所以,必須正確、準確。一一這也就要求年輕的父母們自身要努力學習,要掌握足夠的知識。一一做一個合格的父母,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第二,對孩子的問題,不能止於問什麼、答什麼,還要透過這一問一答,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更廣、更遠,以引導、培養他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與求解(求知)欲。孩子對知識的渴望、追求的積極性,就是從這個年齡開始、就是從這一問一答中從小培養起來的。

    一一如果條件許可,可以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讓孩子領會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比美妙,從而激發他對大自然的熱愛,進而培養他的求知慾望。

    第三,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會成就孩子的一生;反之,壞習慣會毀了他。

    好習慣,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學習習慣等。就從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

    第四,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取向這些,對一亇兩歲多的孩子來說,還太深奧,但必須從小開始就有正確的取向和引導。否則,人生的路走歪了,就糟了。

    總之,為人父母,是偉大的、神聖的;但要做一亇合格的、甚至偉大的父母,是要努力的。你們能在孩子尚在幼年就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說明你們有一個做好父母的良好願望和初步基礎;你們能不能成為一個好父母,甚至偉大的父母,就看你們從現在開始(其實,已經晚了些了;不過,還來得及)的二十年內,怎樣麼樣去做、做得怎麼樣了!

    一一期待著,二十年之後,中國會出現一亇奇才,會出現一對偉大的父母!

  • 23 # 星星不是猩猩

    三歲前後,孩子身上發生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生活的重心不再僅僅是吃喝拉撒睡了。這些當然依舊重要,但已經退居到“基礎”的位置,孩子不再僅僅滿足於單純的生存需求,而是開始向外界環境邁進,投去探尋的目光和試探的小手,還有更重要的——思考和反饋。

    可以說,孩子真正開始和外面的世界建立聯絡,正是始於這個階段。他們的小腦瓜飛速運轉,越來越多地向我們丟擲問題。

    作為父母,這個過程讓人特別欣喜。就像果果在車裡說“為什麼會向後跑”的時候,我非常驚訝一個兩歲半的孩子,竟能有這樣的觀察和疑問。但偶爾,也會有些小尷尬,因為有的問題並不那麼好回答,尤其當聽眾是孩子的時候更難解釋,譬如我的講解就實在算不上高明。但我們依舊要當作孩子“聽得懂”來回答。

    對懵懂的孩子們來說,世界就像一張未探索的地圖,處處埋藏著寶藏。孩子們的大聲提問,是向世界不斷髮起挑戰的方式,而對這些問題的迴應,正是激勵他們一再出發的回聲。

    你迴應孩子的方式,決定了她思考的維度。

    科普很深奧?不,早接觸早好!

    在許多家長眼裡,“科普”是一個很有深度的主題,學齡前的孩子還在以認識周邊生活為主,科普是不是太早了?

    我覺得恰恰相反,科普童書應該讓孩子早接觸。因為它不僅能給孩子提供答案,更重要的是它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許多爸媽都知道,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像前文那樣總是在打擊熱情和轉移話題,是不好的;但卻很少有父母注意到,如果我們每一次都直接給孩子提供正確答案,也並不明智——如果只要張嘴問就可以了,那孩子還需要動腦子嗎?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求索的能力,那就一定要記住下面這個公式:

    科普童書的大作用正在於此——它不僅能作為我們給孩子的迴應,和後續的知識補充,更是我們拋給孩子的新一輪謎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

    所以,在果果從小到大的閱讀書目中,科普書一直佔到很高的比例,並且隨著她長大,這個比例還在逐漸升高。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因此,每當提到“親子閱讀”,許多家長往往只想到繪本。我想說,千萬不要忘記科普書這個重要的類別。如果說繪本讓孩子們可以在真是的世界中保有幻想的熱忱,那麼科普書就是讓孩子們動用想象去探究真實的橋樑。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科普?怎麼選書?

    1、興趣是一切的基礎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正是“十萬個為什麼”的敏感期,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原本只是問“是什麼”的孩子,開始越來越多地問“為什麼”了,這說明孩子的思維開始迅猛發展。

    回答孩子的問題,不需要力圖事無鉅細,但一定要耐心。面對孩子的“刨根問底”,如果有答不上來的,也可以如實相告:“你問的真是個好問題,媽媽也想知道怎麼回事,書裡面可能會有答案,我們一起看看書裡面怎麼說吧。”

    抓住孩子的興趣熱點,再引導她看書的時候,接受程度就會高很多,可以事半功倍。譬如帶孩子去動物園時,孩子可能心裡會帶著許多疑問,回到家再看動物類的科普書就很有興致。如果孩子現在對某件事物的關注點並沒有開始,我們硬生生塞給孩子一本書,孩子當然會覺得枯燥,甚至牴觸了。

    2、讓科普書觸手可及

    我建議大家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科普書。所謂提前,並不是要超齡許多囤貨,還是要符合孩子的大致年齡層,但不用等孩子興趣來了之後在臨時去購買。

    科普書和繪本不同,不需要有閱讀計劃。如果是繪本,可能孩子會有一個慣常的閱讀模式,例如早飯後喜歡讀哪幾本,午睡前讀哪幾本,晚上睡覺前又是哪幾本,過一個月都熟悉了,就換新一輪。

    但沒有故事情節的科普書,通常不需要這樣,對孩子來說更像一本本百科小詞典,可以平時就擺放在書架上,需要時可以隨時拿過來翻看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今天忽然提出一個和熊貓相關的問題,爸爸媽媽說“你等著哈,咱們到書裡找答案”,一週後好不容易書來了,孩子的興趣卻可能已經過了。

    所以我們可以像買玩具一樣,預先給孩子準備一些不同主題和型別的科普書,發現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可以隨時提供給她選擇。

    3、理解孩子不同年齡時期的需求和側重

    就像前面說的,不少家長總覺得,“科普”是大孩子才看的。其實給孩子準備科普書,從出生就可以開始了。0-3歲的低幼階段,孩子們經常需要看的認知書、卡片,其實都是科普中的一個類別,只不過內容相對簡單。

    0-1歲:認知類圖書,色彩卡片、識圖卡片、動物圖片、生活用品圖片等,幫助孩子對世界形成基礎認知。

    1-2歲:除了簡單的認知圖片,還可以準備那些與身邊生活經驗結合的內容,例如我們以前給大家介紹過的《猜猜我是誰》洞洞書,不再是直觀的畫面認識,而是產生了聯想。

    2-3歲: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開始研究眼睛、鼻子、嘴,為什麼不同的東西嚐起來會有不同的味道,吃飯、拉粑粑又是怎麼回事。我們之前推薦過的《幼兒百科互動遊戲書》這套書就非常適合這個階段。

    3-4歲:孩子的思考能力開始突飛猛進,透過在幼兒園的學習,和小朋友的接觸,和爸爸媽媽出去玩兒,視野急速開闊,這時引入科普書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Usborne《看裡面》(Look inside)揭秘系列低幼版完全可以讀起來。

    4-5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詞彙量上了一個臺階,也能有邏輯地思考問題了。可以引入具有一定知識含量的書了,例如繪本版的《法布林昆蟲記》、邱承宗的《地面、地上》、人文版《地圖》等。

    5-6歲:孩子即將入學,可以開始閱讀按照學科類別,做系統知識梳理的科普書了,例如我們介紹過的《神奇校車》系列。

    6-7歲:如果孩子是像前面建議的那樣,從小接觸科普書到現在,已經可以開始閱讀青年少年百科全書型別的書了

    4、科普沒有男女之分,只有興趣之分

    有的媽媽可能會說:“我家是女孩,只愛聽故事,對科普沒興趣怎麼辦?”我一直覺得家長不要總是替孩子代言,孩子的興趣愛好會隨著時間推移有所改變,我們也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導,千萬不要覺得,故事就是女孩專屬,科普就是男孩專屬,根本沒有這種說法。

    我家果果是女孩,非常愛聽故事,愛聽到每天纏著大人不停地講,但並沒有耽誤喜歡科普書。她最近每天都會看的一本書,就是解釋為什麼月亮會跟著我們走。果果的小同學裡,有女孩子從小就喜歡恐龍,也有女孩子從小就喜歡各種工程車。孩子們的興趣多種多樣,我們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刻板印象去限制孩子。

    我們能做的就是順應孩子的興趣去引導,給孩子提供她喜歡的型別的書籍。例如對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來說,無論男女,我們都可以選擇故事和科普內容結合的書。去年給大家推薦過一套《親手做自然》,每本書裡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書的最後則是實拍圖片的科普內容。

    這樣讀完了書,可以將孩子從故事世界直接引入到現實生活中,讓二者發生互動和聯想,不僅引起了孩子的興趣,還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認知。

  • 24 # 飄緲不定的石頭

    2歲多的寶寶這時候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總喜歡問些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問題,這與寶寶的語言能力的快速發育有密切的關係。寶寶便透過發問來繼續自己的探索,這些促進寶寶語言、思維的發展。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要做到:首先對孩子提問題給予肯定。最好是父母和寶寶一起來解決和探討問題,如一起查資料、分析問題,一起實踐等。可以獲得知識,同時還啟發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孩子動動腦筋自己可以找出答案的,父母可以反問小關的問題,引導孩子猜測、思考,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記住不要簡單敷衍或不回答孩子的問題,嘲笑孩子的問題,不懂裝懂。

  • 25 # 米雅Miya

    相信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問號臉在追問,而家長們回答的越多,緊接著問題就越多,彷彿是在給自己挖坑啊!

    天啦嘞,我們要怎樣從容應對?

    一、為什麼寶寶變成十萬個為什麼?

    3歲左右的孩子變身為“行走的小問號”,恭喜你!這說明寶寶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在快速增強,寶寶可不滿足於吃喝拉撒這種基本的生活需求,開始深入的探索事物的本質,他的小腦袋每天都在飛速運轉,各種各樣的問題像一個一個的小炸彈向家長們拋來!

    寶寶有時候問為什麼是想探索問題,有時候卻不是呢,也許只是想尋求關注,也許是想表達情感。學會分辨才好加以應對。

    一、寶寶的為什麼是因為好奇 我們都知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是源於對一個蘋果的落地產生好奇, 瓦特因為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後改良了蒸汽機。而伽利略看到吊燈搖晃而好奇,從而發現了單擺。

    1) 寶寶對周圍事物保持好奇心,有求知探索欲,家長首先要做的是鼓勵和讚許寶寶,可以積極的迴應他:“寶寶觀察的真仔細,這個問題非常棒!”

    2) 如果家長知道怎麼解釋,要耐心的用寶寶能理解的方式告訴他,深奧的知識寶寶們理解不了,反而又產生一大堆的疑問,鍥而不捨的繼續問下去。

    3) 如果家長也不知道答案,那麼可以告訴寶寶尋找答案的方法:“這個問題我也不清楚,讓我們來一起找答案吧”,透過網路搜尋,查資料的方式,和寶寶共同學習。

    4) 買一些類似兒童版十萬個為什麼的圖書,科普類繪本,每天規劃出時間和寶寶共讀。還可以買一些科學小實驗的材料,生動形象的解決寶寶的疑問,重要的是我們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告訴他解決和探索問題的方法。

    二、寶寶的為什麼是想尋求關注

    有的時候寶寶看到父母都在忙,沒有人關注自己,小情緒有些失落,故意跑到父母面前去搭訕,不停的問為什麼 ,希望父母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其實寶寶不是太關注問題本身,他會一直一直問下去,直到你停下手中的工作。

    這時候煩躁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妨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安撫一下寶寶,告訴寶寶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答應寶寶忙完以後帶他去做喜歡的事,給他安排一些小任務,寶寶會很樂意接受並期待著接下來的事情。作為父母答應了寶寶的事情,就要做到哦!

    三、寶寶的為什麼是對規則提出質疑

    舉個例子,我們家平時限制小蘋果睡覺前看手機,而爸爸卻舉個手機每天睡覺前都在看,小蘋果就會質疑,睡覺前不能看手機,為什麼爸爸在看?又或者吃飯時不允許看電視,而奶奶卻回到自己屋邊吃飯邊看電視,寶寶也想看就會不滿的問,為什麼這樣。這個時候寶寶多半是用為什麼來表達對規則的抗議,家長要耐心的給寶寶解釋。

    小技巧是適當的用反問的方式,問寶寶知道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嗎,爸爸這樣做有什麼不對?你會發現,其實寶寶都懂,要對寶寶記住和遵守規則表示讚揚,另一方面家長最好以身作則,才能更好地建立規則。

    四、寶寶的為什麼是一種情感表達

    比如需要上幼兒園的寶寶,會問:“為什麼要去幼兒園”,看到爸爸生氣了,會問“爸爸為什麼生氣了”,看到小朋友哭了會問“他為什麼哭了”寶寶實際上隱藏的情緒是,不想去幼兒園,想要安撫逗笑爸爸和安慰哭了的小朋友,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理解寶寶的情緒,安撫和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僅僅是解釋這個現象的原因。

    總之,如何應對和回答寶寶的“十萬個為什麼”,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瞭解寶寶們的真正需求,才能從容地應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二胎是一種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