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北張鐵錘

    第一條規定就是,在大明境內的蒙古人,可以免遭屠戮,但是必須使用漢字,學習漢語說漢語。

    第二條就是,蒙古人嚴禁再穿蒙古的傳統服裝,必須穿漢服,否則斬。

    第三條讓人大快人心,蒙古女子必須與漢人男子結婚,為其生子,違者全家都變為奴隸,永世不得翻身。

  • 2 # 大風雲歷史

    在元朝滅亡之後,提到蒙古女子的下場,相信很多人都以為朱元璋把她們全部誅殺了。畢竟朱元璋在人們印象中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喜歡奪走其他人生命的劊子手。

    事實上,蒙古女子並沒有被殺,但有人卻說他們的生活要比死亡還痛苦。這個觀點是否是真的呢?她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全部的答案。

    對於異族人,鎮壓是最簡單的辦法,但這也是最笨的辦法。因為很多的時候,鎮壓帶來的不是服從,而是更激烈的反抗。朱元璋非常的聰明,所以他總體的方針用兩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同化。

    朱元璋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廢除繼婚制。這看似是對蒙古規矩的一種踐踏,但這並不是什麼優良的習俗,而是一種陋習。其實很多女子對這條習俗都是非常厭惡的,因為這是一種有違人倫的行為。但因為當時女子當時沒有什麼話語權,所以規矩一直沒有被打破。這次朱元璋廢除繼婚制,蒙古的女子不但沒有生氣,可能還會格外感謝他。

    其次,凡是在國境之內的蒙古人,都必須要穿漢服還有學習漢語。而且蒙古女子是必須要嫁給漢族男子的。或許蒙古女生內心是不服氣的,但是迫於皇帝的壓力,她們只能選擇服從。畢竟這個規定對她們有影響,但還在能接收的範圍當中。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處。

    朱元璋做的就是在用鈍刀子割肉。可能剛剛頒佈這條規定的時候還看不出什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誕生的孩子對漢族的歸屬感明顯是更高的。可能他們身上流淌著蒙古族的血脈,但是他們心理支援的確實漢族。這就是朱元璋的最終目的。

    為了保證這些規矩不會被破壞,朱元璋將懲罰定得非常狠。面對恐怖的刑罰,很多蒙古女子都會選擇乖乖遵守規矩,畢竟這些規矩對她們來說難度並不大。她們不敢冒險,因為收益和風險是不成比例的。

    有人為此譴責朱元璋,說他實在是太不人道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她們作為前朝的遺民,朱元璋沒有殺她們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朱元璋頒佈的那些政策,在某種層次上來看也是對她們的一種保護。

    朱元璋在對抗敵人的時候非常狠辣,但是在面對這些蒙古女子的時候,朱元璋其實沒有太過為難,朱元璋可能覺得她們是無辜的,對她們不但不怨恨,反倒還有點同情。

    不過同情不等於放縱。朱元璋出臺的那些規定,並不是無的放矢。雖然在當時那個社會女子地位和身份普遍不是很高,可要是哪個蒙古女子成為了大官的侍妾,之後各種蠱惑他,那麼事情將會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著。雖然這種可能性很低,但是朱元璋不希望冒任何的風險。朱元璋的性格就是這樣,他的選擇從來就不是直面風險,而是把風險扼殺在搖籃當中。

  • 3 # 圍爐煮酒話春秋

    在對待蒙古人這一問題上,朱元璋展現出了超人的智慧和政治才能。

    朱元璋本應該十分痛恨蒙古人的,因為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在元朝政府的壓迫之下犧牲的,朱元璋本人也跟元朝進行了艱苦的戰鬥。但是在元朝皇帝被趕到大漠之後,朱元璋並沒有將留下來的蒙古平民統統殺掉,這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來到北京之後,一方面派兵出征大漠,追擊元朝末代皇帝天元帝;一方面派遣軍隊消滅國內其他的元朝殘餘勢力,比如說紮根雲南的元朝頑固分子。朱元璋進擊的效果非常好,在藍玉,湯和等人的努力之下,元朝的主力部門大部分都被消滅,雖然天元帝逃走了,但是他再也翻不起什麼大的波瀾了。

    騎馬打天下,下馬治國家,朱元璋明白治理一個國家光靠武力是不行的。當時散落在明朝疆土範圍內的蒙古平民數量依然十分龐大,如果將他們全部殺死,這勢必要造成更大的恐慌。而且當時全國的人口本就不多,在經歷一些列大的戰役之後,國家最需要的是發展經濟和人口,以修復這個殘破的國家。

    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朱元璋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採取了一個懷柔的政策來對待蒙古人 ,那就是將其同化。具體的做法就是:

    首先,朱元璋讓蒙古人將名字全部改為漢族名字,對其進行漢文教育,不允許在使用蒙古語或者其他少數民族語言;

    其次,讓蒙古人全部改穿漢人服飾,不允許再傳蒙古服裝;

    第三,蒙古女子不得嫁給蒙古男子,必須嫁給漢族男子;蒙古男子不得迎娶蒙古女子,必須娶漢族女子;如果發現有蒙古族內通婚,違者將被罰做奴隸;

    為了鼓勵天下百姓與蒙古族通婚,朱元璋身先士卒,封了幾個蒙古女子作為自己的妃子。老百姓一看,連皇帝都娶了蒙古女子,於是效仿者甚多。而蒙古人雖然在心裡上是拒絕朱元璋的這個政策的,但是好死不如賴活,大多數人還是遵循這一政策的。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朱元璋的政策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蒙古人的生活習俗逐漸發生了改變,由於蒙古人的身形與漢人相差不算太大,長期穿漢服說漢語之後,也很難發現其蒙古人的身份。

    由此可想,經過數代的發展,幾十萬蒙古人被漢族人同化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不但蒙古人在逐漸被同化,漢蒙之間的民族矛盾也得到了極大的緩解,這對於社會的穩定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朱元璋雖然沒有動一刀一槍,但是也沒有什麼武器比朱元璋的這個政策更具殺傷力的了。刀槍只能殺人,而朱元璋的這一政策殺的卻是一個民族。

    朱元璋不但解決了蒙古人的危險,同時也讓國家的發展快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由此可見他確實是一個難得的皇帝。

  • 4 # 奇葩歷史大觀

    歷史上不同民族政權更迭,勝利者如何處理其他民族留下來的女人呢?

    金國滅了北宋之後,將幾千名皇室女人充作奴隸。甚至趙構的媽媽都會嫁給了金國的左丞相,兩個人在金國還生育了兩個孩子。

    那麼朱元璋如何對待那些蒙古女人呢?

    元朝的時候蒙古人把整個國家的人口分為4種,占人數最多的漢人反而被稱為成為了最低等級的人,基本上被當作奴隸對待,

    蒙古人的法律規定打死一個漢人,只是要賠償喪葬費就完事了,如果打了蒙古人那就要被處死。漢人也不允許和蒙古人通婚。

    原蒙古人的政策顯然不得人心,而朱元璋吸取了教訓,並沒有劃分等級,朱元璋不僅善待百姓,而且對於元朝的宗室,男女都是比較的優待的,

    徐達攻克大都之後投入了很多的蒙古女人,

    蒙古的女人基本上都會釋放來了,除了跟隨元順帝逃離的大漠之外,遺留下來的蒙古女人該如何處理呢?

    有三條規定的,第1條就是不准她們亂倫,漢人不存在亂倫的慣例,但是蒙古人是有這樣的習俗的,所以說朱元璋必須確定。取締這種亂倫的現象。

    第2點就是蒙古人女人不準說蒙古語說漢語,

    第3點就是蒙古女人只能嫁給漢族男人,這樣久而久之蒙古女人也就被同化了。

  • 5 # 甜美無敵柚子

    元朝因為殘忍暴力,對待老百姓一點都不仁慈,再加上天災不斷,使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最後被朱元璋率領的紅巾軍推翻建立了明朝。但是還是有很多蒙古女子留在了原本屬於元朝治理的中原地區,那朱元璋到底是怎麼對待這些女子的呢?

    規定生活在中國境內的蒙古女子必須要學習漢文化。

    漢族文化對待身邊少數民族具有及其強大的同化作用,能夠讓他們不段向漢族學習並被之同化。

    之前蒙古人滅亡宋朝以後,就對漢族文化做出了十分不好的決定,他們害怕漢族文化顛覆他們的統治,便決定採用愚民政策,讓老百姓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服從統治就好。 到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時候,因為元朝皇帝實在來不及撤離,中間留下了許多蒙古人在中原漢人生活的境內,因為過去對漢文化的歧視使得他們民族獨立性保持的很好。 朱元璋面對這種情況,也是頭疼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用漢文化的同化作用把這些蒙古女子變成漢人的一部分,便下令她們都必須學習漢字,會說漢語。 改變蒙古傳統服飾,中國之人一律穿戴漢服。

    漢服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的服飾,從黃帝時代開始就是這樣,中國先人們用養蠶吐絲的方式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衣服。

    到元朝時期,雖然說宋朝被蒙古人滅亡,但是漢服並沒有滅亡。只是二個民族相互分化罷了,蒙古人穿蒙古人的衣服,漢族人穿漢人的衣服。 二朱元璋創造的大明取代元朝以後,便將過去蒙古人歧視漢族的政策廢除了,把漢族過去的地位恢復過來了。還規定蒙古族在中國境內不準穿蒙古人的衣服,要選擇在漢地生活就必須穿戴漢服。

    朱元璋作為一代雄主,恢復漢人天下的作風。是我們後世中國人都必須記住的,他在當時規定這些蒙古女子必須要給漢人作小妾,給漢人子弟生育孩子,極大的促進了漢人人口的發展。

  • 6 # 婉兮歷史

    朱元璋嗜血,在位期間不僅功臣之家都被屠殺殆盡,並且僅僅貪官就足足殺了十五萬人,可以說朱元璋很嗜血暴力,這樣一個暴力的君王他是如何對待蒙古女子的呢?

    元朝的時候,蒙古女子是禁止與漢人通婚的,元朝把人分為四種,漢人地位低下也是娶不到當時被元朝認為血統純正的蒙古女人的,當然了這也是為了防止蒙古被漢化,而朱元璋徹底消滅北元則是建國以後派藍玉去徹底消滅北元,藍玉也真是不負眾望完成了任務,後來被抓起來成為明朝最後一位名將也被殺了的結局,殺藍玉有一條罪狀就是調戲蒙古王妃致使蒙古王妃羞憤自殺,在這條罪狀裡面,可以窺見朱元璋對蒙古人女子的態度,那就是一視同仁。

    儘管朱元璋覺得吧蒙古人屬於夷狄,跟中原民族比不了,但是既然人都是生於天地之間的,那麼對待這些人也要一視同仁,所以朱元璋鼓勵蒙古女子嫁給漢人,不嫁還要打八十軍棍,這就是要蒙古女子漢化,這樣才有利於加強對蒙古的統治,可見朱元璋對待蒙古民族還是很開明的,這樣才是奠定統治的基礎,朱元璋儘管殺功臣忘恩負義,但是大殺貪官這一項就給百姓封神了,這樣一個愛護百姓的皇帝就是上天派來的,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啊。

  • 7 # 福子說歷史

    朱元璋經過多次戰爭將蒙古軍隊打的潰不成軍,而蒙古為了湊人數對抗明軍常常將15,16歲的孩子都派到戰場上打仗,所以等朱元璋打過去的時候很多地區都只剩下女人了。那朱元璋是如何對達這些女人的呢?有人說憑朱元璋的殘忍肯定將這些女人趕緊殺絕,以防這些女人發動暴亂,影響大明朝的統治。

    但事實上朱元璋並沒有對這些女人趕盡殺絕趕盡殺絕,他將所俘虜的蒙元女子全部釋放,就連很多王公大臣的家室也全部釋放了,但也附加了很多讓蒙元女子無法接受的條件。

    而這些條件,雖然不血腥,但卻很殘忍。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蒙古人的婚姻採取的是繼承製。如果說父親死了,那麼兒子則是可以繼承父親的所有妻子,如果哥哥死了,作為弟弟也是可以娶哥哥所有的妻子。

    雖然這個習俗是蒙古人千百年來傳下來的傳統,但在朱元璋看來這種行為不符合人倫道德,於是他將蒙古人這種習俗完全廢掉,並立下法律如果發現有些蒙古人繼續採用這些習俗,那麼犯法者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雖然這個習俗被廢除對蒙元女子的影響不大,但從本質上來看這確實是讓所有蒙古女人都忘記她們的習俗,從而讓她們忘記自己是個蒙古女人。

    除了廢除蒙古習俗以外,朱元璋還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換上漢族的服裝,不允許穿她們以前的衣服,然後必須學習說漢語,生活習慣也必須完全按照漢族來。

    其實朱元璋所要求的這些就是要將所有蒙古女人全部漢化,要讓她們在心中把自己當成漢族女人。朱元璋漢化這些蒙古女子,直接從日常生活、風俗習慣上入手,當然了這也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

    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朱元璋漢化這些蒙古女人也算是出於對她們的一種保護,畢竟當初漢族人可是忍受夠了蒙古族的氣,如果真的有一個蒙古族女子一直生活在中原大地上,說不定早就被打死了,即使不被打死也會被人當作異類。蒙古人與漢族人在長相上沒有什麼區別,只要這些蒙古女人換上漢族服裝、說漢族語言,那麼就可以在中原地區長期生存下去。

    除了漢化這些蒙古女人之外,其實還有最狠的一條,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服從婚姻安排,也就是每個蒙古女人的婚姻嫁娶必須由漢朝當地官員進行安排。怎麼個安排法?就是所有的蒙古族女子,必須和漢族男人進行通婚。

    朱元璋的這一招不可謂不狠,這一招完全就是讓蒙古族滅族的辦法,要求蒙古女人和漢人通婚一次沒有什麼關係。關鍵是作為他們的後人,到時候還需要繼續和漢族通婚,後人的後人也需要繼續通婚,這麼多次的通婚下來,所有蒙古人也都忘記他們是蒙古人了,在他們心中自己就是漢族人,自己是大明朝治理下的子民。

    最後兩種辦法,其實就是朱元璋為了防止蒙古族人再次叛亂想出來的好辦法。我不打你,也不殺你,就讓你們和漢族人通婚,結了幾次婚之後,就會徹底忘記自己是蒙古人,從而開始認為自己是漢族人。當然瞭如果有蒙古女人不想和漢人通婚怎麼辦?那解決的辦法也非常簡單,就是打100棍子,然後發配到邊疆,當然100棍下來幾乎所有人都會被打死,也就沒有被髮配邊疆的機會了。

    至於說一些被俘虜的男性,朱元璋也沒有殺掉他們,他命令各地政府接收這些人,將這些男人改成漢姓,然後與漢人生活在一起。由於這些人生活的比較分散,最後基本上也都被漢化了,而那些死性不改,不接受漢化的人,也都被殺掉了。

  • 8 # 本昌談歷史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過程中,他在如何對待蒙古女子問題上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遠見卓識。

    一,朱元璋在民族問題上不搞歧視政策

    朱元璋早在北伐討元時就闡明瞭他的民族政策,他在《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中說,蒙古少數民族雖然不是華夏民族,但我們同在一個藍天下,如果願意成為明朝的百姓,遵守漢族習俗,就可享受與漢人同等的國民待遇。早在大將徐達進攻大都時,就嚴令徐達不可屠殺蒙古人,包括元朝王公貴族,並親自派人守衛宮殿,以保證殿內人身安全。徐達進城這天,城內生活如常,商店照常營業。

    二,朱元璋採取保護蒙古婦女政策

    明建立,除了不歧視蒙古族外,朱元璋對蒙古婦女採用了特殊保護措施。元朝被徹底打敗之後,共俘獲太子妃並公主內眷100多人,當時明朝大將藍玉強姦了元朝皇帝的老婆,性格剛烈的元妃自殺。朱元璋知道這事後,大為惱火,成了後來他處斬藍玉的證據之一。對被打倒的皇帝老婆都要和保護,以此警示,也對普通蒙古婦女起到了保護作用。

    三,包容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漢蒙融合

    朱元璋開明丶包容的民族政策,使蒙古人大量遷入中原,漢蒙友善交往,促進了漢蒙融合,這也是朱元璋的一大貢獻。

  • 9 #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朱元璋滅元后對蒙古女子是以禮相待的。為了讓蒙古女子與漢文化沒有區別,首先朱元璋實施了對他們的漢化。為了更好的讓蒙古女子與漢文化相結合,朱元璋沒有大肆屠殺,反而是鼓勵蒙古女子嫁給漢人。

    其次在明朝時期,蒙古女子要身穿漢人的衣服,而且也要說漢人的語言。更為重要的是,蒙古人的姓氏要簡化為漢人的姓氏。

    朱元璋滅元后對待蒙古女子的具體方式:

    1、蒙古女子必須穿漢服,不允許再穿他們的民族服裝,也不能說蒙古話、寫蒙古字,要說漢語、寫漢字,還要都為自己取一個漢族的名字。

    2、朱元璋廢除了他們的繼婚制度,繼婚制就是兄長去世後,弟弟可以娶嫂子。

    3、藉助文化的力量,一點點讓蒙古女子融入漢人文化之中。先是放寬政策,留在中原的數百萬蒙古女子很多都受到了新政權的寬容待遇,一些被俘虜的蒙古士兵被充入明朝的部隊。

    4、所有蒙古女子不能與本民族男人結婚,只能與漢族等中原民族男人結婚。

    5、朱元璋還制定了很多針對於蒙古女子的優待政策,讓她們安心與漢族人結婚。

  • 10 # 歷史小跟班

    朱元璋那麼殘暴,殺人狂魔一個,肯定是全殺了吧?其實不然,朱元璋殺人也不是平白無故的,他不是殺人為了。殺了人對他有利才殺,沒有好處的買賣堅決不幹。

    北元退出中原後,在中原地區滯留了上百萬的蒙古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女子。面對這樣一個族群,就是一顆定時炸彈,朱元璋一個沒處理好就有可能引發大亂。

    面對如此局面,朱元璋採取了三條措施,不僅順利解決了這個問題,還平白得到數萬精銳騎兵,為他和他兒子朱棣的北伐大業增加了一把尖刀。

    朱元璋以德報怨,頒下三條政令:

    一是所有蒙古女子都必須且只能嫁給漢人男子;二是禁止蒙古女子穿著民族服裝,而該穿漢服;三十要求這些滯留的蒙古人必須講漢語、改漢姓。

    這樣特有的民族政策實施以後,不願回到草原的蒙古人歡喜雀躍,終於保住了性命,對朱元璋是感恩戴德。

    朱元璋適時地又下令從蒙古人中選取勇士,組成騎兵部隊。倖存的蒙古人踴躍參軍,士為知己者死,且作戰勇猛。為朱元璋和朱棣的靖難、北伐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從蒙古人種選取騎兵也成了大明的一項傳統。

    殺人不是目的,而是一種達成目的的手段,朱元璋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他以德報怨,採取懷柔政策,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憑空多出幾萬強軍,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

  • 11 # 叮了個當的

    朱元璋是歷史上一位神奇的皇帝,他滅亡了元朝之後並沒有下令大肆屠殺蒙古人,在明朝的蒙古人,可以學習漢族人的文字文化等,女子也可以,只要按照根據漢族的習俗來,就可以了。

    這種從精神上開始同化他們,表示朱元璋真是深思熟慮,也算是做了很多功課,對於這個民族很用心啦。朱元璋就是靠著這種“同化”作用,讓蒙古人不得不背叛自己的種族而去接受漢人的文化,可見其用心良苦。

    上場打戰的都是蒙古族的男性青壯年。活下來的則大多數是蒙古女子。這個女子如何處置,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人口眾多,不過後來朱元璋頒佈的這條法律真的也是證明他是一個做皇帝的好材料。

    這些政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也看出了朱元璋的領導統治能力,不是當年的那個乞丐了。所有蒙古女人全部釋放,只要遵規守矩就可以,第一、不許亂倫。這是風華習俗問題。第二、蒙古女人學習漢族文化,第三、蒙古女子能嫁給漢族男子。這樣的規定真的再現代來看,都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國家領導人的決策了,更不要說當時了。

  • 12 # HuiNanHistory

    朱元璋並沒有為難這些留下來的蒙古女子,相反接納了她們。

    最好的證據就是朱元璋有個兒媳婦,她是蒙古將領王保保的妹妹,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秦王朱樉。

    至於其他普通平民出身的蒙古人,朱元璋也沒有難為她們,都逐一相繼接納。

    只是這種接納有個條件,就是必須同化為漢人。

    對於蒙古女子而言,朱元璋嚴格限制她們的婚姻物件,要求她們儘量嫁給漢人,不得再嫁給蒙古人。根據史書記載: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朱元璋定下的規矩是這樣的:

    蒙古人、色目人可以和漢人結合,但是,蒙古人、色目人之間不得互相婚配,違反這條規定要先杖責80,然後男女雙方全部入官為奴。

    這條政策的實質就是強行同化。

    當時的漢人士大夫群體,對朱元璋的這些舉措是很贊同的,按照他們的設想:

    所以聽與中國為婚姻者,使其變習華風,歸於王道,衣冠威儀,習俗孝悌,身居禮義。

    除了婚姻以外,還對其蒙古式的衣冠進行改革。更不用說那些蒙古傳統的習俗了。透過這些方式,迫使蒙古人融入明朝,成為漢人的一員。

    前面說的王保保的親妹妹,就是這種婚姻潮流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女主角趙敏的歷史原型就是她。

    總而言之,朱元璋並沒有要蒙古人的性命,所以還算是接納了她們。

  • 13 # 薩沙

    朱元璋早就說過,無論是蒙古人還是色目人,只要遵守漢人的習俗,不同漢人為敵,就可以在大明生活。

    《諭中原檄》諭旨中明確表示:如蒙古……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蒙古人掌權時代,把漢人搞成三等人和四等人。處於最底層的南人,被第一等的蒙古人打了是不能還手的。如果蒙古人在鬥毆中殺了南人,只要賠償一些錢財,相反,南人鬥毆殺死蒙古人,則要處死。

    朱元璋並沒有搞這種民族壓迫,但還是進行了一些同化的政策。

    具體為,蒙古人不得穿胡服,不得繼續說胡語,也不能姓胡姓。

    簡而言之,蒙古人以後必須穿漢人的服飾,說漢語,將蒙古姓改為漢人姓氏。

    其實,這一點都不難。

    因為經過百年時間,蒙古貴族另當別論,但普通農耕的蒙古平民早已高度漢化,很多人本來就不會說流利的蒙古話,打扮和生活習慣都和漢人沒有區別。

    另外,朱元璋不允許蒙古人族內通婚,強調蒙古女人必須嫁給漢族或者回族男人,當然蒙古男人必須娶漢族或者回族女人。

    不允許蒙古人只是娶蒙古人,不和其他民族通婚。

    違者男女兩家抄沒,入官為奴婢。

    當然,這只是法令而已,實際上也沒有嚴格執行。

    蒙古人族內嫁娶也是很常見的,不過由於法令畢竟存在,仍然有很多蒙古人娶了或者嫁給外族。

    這樣幾代以後,血統也變了,其他同漢人沒有區別,蒙古人逐步就溶於漢族,區別不出來了。

    其實蒙古人是比較容易被同化的,因為他們總體是比較寬容的,對於外族通婚並不介意。其實就算冷戰時期,很多外蒙古的高層都是蒙古人和俄羅斯人的混血,父親是蒙古人,母親是俄羅斯人。

    至於蒙古人只要不是穆斯林,對於宗教也不是很堅持,不會強調族內通婚不被融合。

    所以,明代本來有很多蒙古人,但也就幾十年後就同漢人沒有區別了。

    我國河南等地,直到清代、民國還有個有趣的風俗。

    一旦發現這家男人體味非常重,漢人嫁女兒就要猶豫。因為蒙古人的後裔比較喜歡喝酒,脾氣比較暴躁,不是優秀的農夫,怕女兒嫁過去會受罪。

  • 14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如何對待蒙古女子的?別看朱元璋是窮苦人家出身,人家的眼光可是比咱們要高多了,明朝建立以後並沒有對少數民族實施壓迫政策。基本是屬於同化政策,只要你不反對朝廷,基本就沒事人一樣和普通漢人一樣。當然前期就另當別論了,戰爭時候哪有那麼多規矩,所以常常女子在戰爭中都是男人們發洩的工具,自然蒙古女人也不例外。

    (古代打仗)

    而且當時漢人和蒙古人是世仇,蒙古人把漢人當成四等人而漢人要報仇,所以雙方都是毫無餘地。加上幾十年積壓的民族情緒,蒙古女人落到漢人手裡肯定沒有好結果。在戰爭期間,朱元璋頒佈的《奉天北伐討元檄文》中,蒙古女人可以隨意處置、擄掠燒殺、侮辱。在戰爭期間,這種事情會顯得無足輕重,但是戰爭打完以後,如果再對蒙古女人這樣的話,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違了。(古代征戰)

    朱元璋在戰爭結束後很善待中原蒙古女人

    這個和古代朝代帝王更替有關,改朝換代,新興的朝代要代替原來的朝代,為了表現自己是正統,順從天意而為之。所以禁燒殺、禁掠奪,而前朝子民自然也是新朝子民,講究古代傳承,而不是進城以後就是三光政策。這樣的王朝是不會長久的,只會損失民心。將自己推入了萬劫不復之境,所以明朝不會這麼做,自然,不會像戰爭期間對蒙古女人實施極端手段,而只是會像對待他的子民一樣對待他們。

    (天意所歸)

    咱們中國自古講究以理服人,而明朝也是如此,表現出中原王朝寬宏的胸襟氣魄,表達出自己高尚的人格,不屑於對蒙古女人實施相應的復仇,你不做初一我不能不做十五,也和相對的思想有關,這樣更能讓別人臣服,好比揍你一下馬上就給你一顆糖的道理。所以總的來說在大明276年裡,少數民族的日子過的還算不錯。

    (蒙古女人)

  • 1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只有建立在絕對優勢的基礎上,才可以肆無忌憚地對敵人予取予奪。

    明朝初年,將星如雲,軍事實力空前強大,對陣遊牧民族傳統優勢的騎兵隊伍,依然能夠戰而勝之,從而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朱元璋39歲時在南京築壇祭天,祝告皇天后土,中華光復的那一刻,何等快慰人心。要知道,兩宋之際,華北、關中一帶,淪陷時日太久,兩地漢兒或為現實考慮,或被迫入鄉隨俗,多行胡俗、多演胡語,有些習俗、習慣用語也傳承到了今天。這在大的歷史維度來看,是民族融合的象徵,可是在當時來看,卻是有“亡天下”之虞。當關中光復後,朱元璋遣太子朱標前往考察西安立都之事,當地父老看到朱標一行人等,竟痛哭流涕:“二百年來,復見華夏衣冠矣”。如果元朝統治延續日久,南方暫且不論,北方胡化的趨勢將會更加嚴重,恢復之功更難奏建。

    那麼,元朝的統治是否能夠延續下去呢?元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朝代?普通老百姓對元朝的觀感到底怎樣?

    可以說,元朝是中國正統王朝裡最為另類的存在。作為軍事征服王朝,同時作為低等文明統治高等文明的寄生政權,元朝的統治者表現出了極為粗鄙的御國之術。朱元璋在開國前後與眾大臣推演元廷失國始末,做了一段批語,認為元朝失於寬縱。

    有人說,元朝寬縱施法,不是好事麼?漢朝施行無為而治,而天下大安,物阜民豐,以至於糧倉的糧食堆積成山不堪食用,國庫裡的銅錢因串錢的麻繩腐爛而撒落一地。元朝施行此法,不是與民休息嗎?

    須知元朝只是寬縱於上,卻是苛責於下。怎麼理解呢?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貴族,他們滿心歡喜地想把中原大地都變成牧場去放牛牧羊,於此就可見他們的人生理想了。後來這些蒙古貴族們還不樂意待在漢地,吵嚷著要回到塞北(哈拉和林)去。這不奇怪,作為元朝在漠北的政治中心,皇帝經常過去看望老家的親戚們。皇帝每次過去,都要大行封賞,賞賜的財貨多如丘山。這些都是取自漢地的財富。因此在蒙元一代,漠北地區繁榮一時,史書上說“富誇塞北”。

    這可就奇怪了,元朝統治者都想著把耕地變成牧場,他們哪裡來的斂財智慧,使得輸往塞北的輜重車輛於途不絕呢?這裡當然有漢人知識分子的功勞,他們幫助元廷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統治秩序,不過對於斂財而言,善於經商交換的蒙古人卻有他們自己的方法。這方法說來也是極為簡單不過:包稅官。

    可想而知,這種收稅方法對於底層百姓的危害有多麼嚴重了。傳統的漢人不願意竭澤而漁,元廷在李璮之亂後也不再信任漢臣,元廷就依靠著數百萬人的色目人充當這些包稅官,到各地強取豪奪,弄的是民不聊生。元廷因為斂財的手段粗暴卑劣,他們也就懶得再去建立複雜的地方行政組織(地方行政組織的建立的初衷往往是為了便於取財),因此以往的封建朝代都是皇權不下鄉,元廷就更是寬鬆:皇權不下省。

    對於元朝皇帝而言,只要保證有著絕對優勢的軍事力量,管底下人的死活做什麼?在他們的概念裡,民眾叛亂這事,不過是一支軍隊的演習場而已。所以,皇權不至的地方,元朝時的封建士大夫過起了優哉遊哉的日子,他們建立起自己的莊園,在他們的領地裡,他們就是皇帝一樣的存在。至於底層百姓,可就真的生死看天意了。朱元璋的父母親被逼死了,還要欠著包稅官幾千兩稅錢,這就是典型的敲骨吸髓!在貧苦大眾的立場來看,元朝亡的一點都不冤枉。

    可是,如果就此認為,元朝亡國就是大廈將傾,呼拉拉一下就倒的乾淨,那就大錯特錯了。元朝統治者雖然智慧不高,但是並不蠢。如果沒有兩把刷子,那些“狡猾”的漢人如何服氣如此殘暴的統治?所以元朝的軍事實力一直都很強大,他們甚至把馬場建立到江淮一帶,軍事基地更是遍佈全國。所以,元朝在本質上是一個軍事殖民帝國。

    朱元璋等人造反起義,當真是迫不得已呀,對手過於強大了,造反成功的機率太小。雖然朱元璋以24騎兵起家,可是中原王朝的部隊還是以步兵為主。朱元璋特別忌憚元朝的騎兵隊伍,他們的戰鬥力的確不可小覷。為此,朱元璋殫精竭慮,從任何可能想到的手段搞到馬匹,裝備到軍隊。除了戰場繳獲,還有元朝散在各地的養馬場,朱元璋甚至打起了外貿的旗子,從琉球等國進口了40多匹馬。即使這樣,朱元璋的騎兵隊伍仍然不夠看的,跟元朝動輒就牽出來的幾十萬匹軍馬而言,元朝統治者輕視在江淮一帶龍爭虎鬥的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三人,就不難理解了。所以,元朝統治者直到最後關頭,還是黨爭不已,放著反元義軍不打,內訌火拼卻不遺餘力。可能在他們看來,這些所謂的義軍,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只要精銳騎兵開到,就能砍瓜切菜一樣,萬事皆休了,實在不值得過於重視他們。

    朱元璋本小利薄,慘淡經營,好不容易拉起來一支騎兵隊伍,像寶貝疙瘩一樣,經常對常遇春說“打仗悠著點,別這麼猛”。看起來是關心常遇春,說到底還是擔心那點騎兵家底給折騰沒了。朱元璋的隊伍裡最大的亮點,或者說是戰力部分,乃是徐達的車營部隊。這是戰國時期李牧就已經發明的步兵剋制騎兵的戰術。徐達將之完善,增加了火器營,加強了機動性。由於蒙古人一直在陝西、山西火拼,所以收復中原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戰鬥,甚至徐達直搗大都,也沒有受到預期中的激烈抵抗。原來,元順帝早就帶著主力部隊撤出了大都,來到了開平,在那裡等待著他的將軍王保保前來會師。

    除了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之外,朱元璋還打起了攻心戰。不僅北伐大軍尚未開拔,就已經大量刊印大明曆法,指導農耕稼穡,廣收天下人心,對於滯留內地的蒙古人、色目人、乃至於女真人,朱元璋都表現出了寬容與大度之心。他釋出上諭說,只要認同中華文化,不管是哪個民族,都以中土撫養之。這種政治工作的成效,反映到明王朝的軍隊中,尤其是騎兵隊伍中,不乏有蒙古人的身影,且數量不少。

    蒙古人為什麼會加入明軍,攻打他們的本族政權呢?這一點也不難理解。蒙古是一個奴隸制社會,雖然他們打下了很大的軍功,掠奪了大量財富,不過底層百姓可沒有得到什麼太大的好處。那些奴隸要自備軍械,隨著隊主出戰。在戰鬥中掠奪所得,多數要上繳貴族。雖然在法律上,蒙古人是統治民族,享有政治特權,比如蒙古人殺死一個漢人,只需要賠償一頭驢子的錢,不需要抵命。可是,作為奴隸的蒙古人,依然過的很悲慘,他們甚至被販賣為奴。為此,元朝統治者還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給這些奴隸們贖身,還立下了法令,不得買賣蒙古人為奴。可見,當時蒙古底層奴隸的生存處境之艱難,竟然要用立法來禁止奴隸貿易的地步。

    這些底層的蒙古族百姓,雖然沒有錢財,可是有一個好的身板,從小練習騎射,是天生的騎兵材料,所以朱元璋就下意識地吸收了相當一部分“苦大仇深”的蒙古人加入明軍作戰。他們大都取了漢姓,生活習性也與漢人無異。實際上,當時蒙、漢兩族雜居相處,互相影響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有了這樣的現實原因,所以朱元璋在北方地區實行了民族和解政策,明軍隊伍裡甚至還有一支女真人隊伍。後來北伐成功後,朱元璋把這一支女真人遷移到廬州附近居住,逐漸同化於漢人。而對於蒙古人,朱元璋則表現出了開明的民族政策,對於蒙古族的女人,以朱元璋鐵腕治軍的手段,也少有姦淫擄掠的事情發生。

    少,不代表沒有。這些虎狼之師,雄性荷爾蒙分泌旺盛,總會有那麼幾起桃色事件,這其中有名的一起事件則是藍玉侮辱了北元皇妃。捕魚兒海戰役之後,北元朝廷基本被摧毀,立下了大功的藍玉,看到北元皇妃美貌,色心大起,強行與之交合。後來,自恃功高的藍大將軍又奪關而入。朱元璋隱忍不發,將本來封給藍玉的“梁國公”,改成了“涼國公”。這一字之差,足可見朱元璋對此事的態度。這位美貌的北元皇妃來到了南京後,羞於見到自己的孩子,竟然自盡而死。藍玉最終被殺,此次桃色事件,也是肇因之一。因為藍玉此為,嚴重影響了朱元璋倡導的民族和解政策。

    此後,明軍的組成當中,始終不乏蒙古人的身影。半個多世紀後的明英宗時的“土木堡之變”中,與瓦剌大軍打的極為慘烈的禁衛軍部隊,其吳姓首領即是蒙古人。瓦剌太師也先聞知後,厚葬了這位為明朝效忠的蒙古軍人。

    經過朱元璋這一番大力整治,原來散佈於中國北部的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多數都融入了漢民族。那些遁入漠北草原、東北叢林的蒙古人,女真人,逐漸恢復了他們本來的民族生活習性,成了與內地同族兄弟們完全不同的民族。

  • 16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問題問的朱元璋好像把蒙古女人怎麼樣了似的,其實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後,雖然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了蒙古人互相嫁娶,但是這在當時已經算是非常寬容了。

    蒙古人滅宋以後,以元朝的名義統治了中原大地。在元朝實行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將治下的人口按照征服順序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等,其中漢人和南人在政治上最受歧視,處於社會的最底層,遭受了殘酷的壓迫。

    這麼極端、露骨的歧視政策最終逼迫任命起來反抗,元朝建立不到百年,就被起義軍所推翻,朱元璋將蒙古人驅逐回了草原,建立了大明。在建立明朝的過程中,朱元璋抓獲了不少蒙古人,此外還有很多散居各地的蒙古人來不及撤回草原,也滯留在了中原,成為明朝治下的臣民。

    據記載,當時留在明朝統治下的蒙古人數量多達百萬,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而且此時元朝的殘餘在北方還有很大的勢力,他們建立的北元在很長時間內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如何處理這些滯留在中原的蒙古人,避免他們成為潛在的隱患,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在古代處理這種問題不乏把這些異族當做威脅而屠殺,或者是當戰利品瓜分。不過朱元璋對治下的蒙古人採取了比較緩和的同化政策,就是禁止他們同族通婚,迫使他們和漢族融合。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這種政策按照現代的眼光看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在古代來說,這種方式卻已經可以算是非常寬容了,因此沒必要指責朱元璋。

  • 17 # 婷婷愛歷史

    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採取同化政策,另外一種就是對待那種不服從政令的,直接殺。

    為什麼元朝滅亡後會留下那麼多蒙古女子。

    忽必烈創立元朝以後,就不斷的對外侵略,而忽必烈死後他的子孫後代,也在不斷的對外發動戰爭,導致國庫空虛,只得向百姓增加賦稅,從而導致農民不斷的起義,使得元朝不得不面臨“兩面作戰”。

    打仗肯定要死人,戰爭一多死的人就更多,這樣就導致了許多蒙古女子成為寡婦或者嫁不出去,而元朝又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為第一等人,是絕對不能去嫁給下面三等人的。

    元朝的殘暴

    元朝把人分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漢人,第四等南人,漢人和南人社會地位最為低下,甚至不能擁有自己的名字,不能擁有鐵器,而且蒙古人享有漢人和南人的初夜權,而且元朝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把賦稅提高到原來的20倍以上等等,最終激起農民起義,而朱元璋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成就自己的帝位。

    朱元璋稱帝以後,是怎麼對待蒙古女子的呢?

    朱元璋稱帝以後並沒有完全的天下太平,對內還要面臨殘餘的元朝勢力,對外還要平定邊關,而面對殘餘的元朝勢力,主要採取的是同化政策,而面對那些負偶抵抗的殺無赦。

    規定蒙古女子不能與蒙古人結婚,只能與漢人結婚,並且只准穿漢服,說漢語,接受漢文化,透過這種方法慢慢地同化蒙古人。

    朱元璋的這種辦法,既可以減少蒙古人的數量,也可以徹底解決蒙古人這個大敵。

  • 18 # 嗔痴歷史觀

    元朝在歷史上一般人也就知道一個疆土廣闊,其餘大概就不是很清楚,甚至連元朝的很多歷史故事,後人都知之甚少,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感較弱的朝代,在末年時期,一樣十分混亂,民不聊生。

    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朱元璋等人的紅巾軍起義不斷擴大規模,並且打得元朝軍隊措手不及,收拾完元朝後,王室遠逃他鄉,只剩下一些元朝後宮女子流落民間,朱元璋一向以殘忍出名,他對待這些流落人間的元朝女子是否一樣採取一貫的殘忍做法呢?

    實際上朱元璋在對待元朝女子方面,做得還是十分可圈可點,他不僅沒有殺害她們,還將她們保護起來,不允許人們欺負,但是對於這些元朝女子,朱元璋也是有要求的,主要要求就是以下三點。

    一、蒙古女子必須學習漢語

    蒙古女子原本說的都是蒙語,在以前元朝統治時期,本來皇族就是蒙古人,所以一切十分合理,但是如今元朝已經滅亡,這些女子流落民間,想要與民間普通人正常交流,她們必須學習漢語,因為天下當時畢竟也是漢人居多。

    只有學習漢語之後,蒙古女子才能達到與民間漢人正常交流,這樣一來,一切進行起來就會比較順利,為朱元璋的下一步奠定基礎。

    二、蒙古女子不允許穿蒙古服

    蒙古服是十分具有特色的衣服,在元朝時期十分流行,就連漢人也會被強迫穿上蒙古服,如今元朝滅亡,朱元璋斷然不允許這些蒙古女子再穿蒙古特色民族衣服,一方面是這樣不利於朱元璋對其進行同化,另一方面就是這些蒙古女子只要穿上蒙古服,就會想起來自己是一個蒙古人,是元朝子民,很可能會產生復國或者以朱元璋為敵的想法。

    歷朝歷代,皇帝對於前朝子民的安排都是十分有意思的,尤其是那些皇室成員,一般都需要仔細看管,要麼軟禁,要麼處決,朱元璋深知這些厲害關係,雖然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復國成功的朝代,但是這一點也是必須防範的,天下大亂對誰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三、將蒙古女子嫁給漢人

    毫無疑問,嫁給漢人,應該是朱元璋同化蒙古女子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讓蒙古女子與漢人結合,產生一個穩定的家庭,這樣一來蒙古女子不僅會忘記或者說淡忘之前滅國的仇恨,同時也會因為新的生活而安分守己,這樣一來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其中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就是這些蒙古女子大多都成為漢人的小妾,而非正室,要是深入分析其中原因,應該是當初蒙古人對漢人的不公平對待,在元朝時期,蒙古人將漢人視為比較低等的人,要是蒙古人不小心將漢人弄死,只需要賠點喪葬費即可,要是漢人不小心將蒙古人弄死,那就得血債血還,十分殘忍。

    可以說正是這樣的一些不公平待遇,讓人數眾多的漢人早就對元朝統治十分不滿,後來才逐漸厚積薄發,終於揭竿而起,將元朝推向滅亡。歷史上還有另外一個朝代清朝,滿族也對其餘民族比較藐視,尤其是漢人,所以清朝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

    結語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其實朱元璋的做法也沒有錯,至少他巧妙避免了一場流血事件的發生,並且將前朝蒙古女子妥善安排,最終實現同化,讓漢人與蒙古人能夠和諧相處,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不管什麼朝代,也不管皇室是什麼民族,都應該將天下百姓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是最聰明的表現,畢竟王朝所有子民都在為朝代發展做出貢獻,要是中間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災難!

  • 19 # 謝金澎

    朱元璋雖然是和尚出身的皇帝,但是卻是歷史上少有的心狠手辣的皇帝。對於敵人和政治對手,一向下手狠辣,動輒抄家滅門、剝皮揎草,讓人一聽都毛骨悚然。

    既然他如此狠辣,那麼他在面對敵人蒙古女人的時候手段又是如何的呢?朱元璋對待蒙古女人其實還是不錯的,他還是追求王道天下、四夷賓服。

    我們都知道蒙古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婚制。也就是父親死了,只要不是生母,兒子又可以娶過來為妻。哥哥死了,兄弟理所當然繼承寡嫂。這在蒙古人看來很正常,但是對於素以禮儀之邦自詡的中原文明來說,簡直就是亂倫,根本無法接受。

    所以朱元璋對待蒙古女人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廢除繼婚制。這對蒙古人來說好像是在踐踏他們的習俗,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陋習。這不但違反人倫,更是對女性的極端不尊重,作為蒙古女人本身,其實也是很反感這種制度的。但是因為在蒙古人的習俗裡,女人往往都是戰利品之類的一種存在,所以根本沒有話語權,也就只好聽之任之。

    朱元璋廢除繼婚制,實際上是對蒙古女性的解放,估計蒙古女性內心還是很感激他的。   第二、處於大明國境之內的蒙古人,必須穿漢服學習漢語。所謂書同文,語言一致了,才能更好的融合和發展。

    第三、蒙古女子必須嫁給漢族男子,不許嫁過蒙古男子,否則就發配邊塞為奴,一旦淪為那種境地,連嫁人的權力都沒有了,還奢談婚姻物件?

    朱元璋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實現民族融合,避免再起戰亂。雖然有人說這是殺人不見血,但是從長遠來看,其實對蒙古人的生活習慣改變,長治久安還是大有裨益的。

    其實這些蒙古女人,作為朱元璋的俘虜,如果換做遊牧民族,直接就是分配為奴,姦淫折磨甚至殺死都是順理成章的,朱元璋如此做已經是特別人道和善意了。

  • 20 # 一覽眾河小

    在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倚天屠龍記》中,都有描述男主角跟蒙古女子感情的事。其中郭靖本來是蒙古金刀駙馬,華箏公主十分愛他,不過他最後娶了黃蓉。而張無忌跟蒙古郡主趙敏交好,最後走到了一起。

    特別是在《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地位很高,是明教教主,明教又是各地起義的領導者,朱元璋、常遇春、徐達等人都是他手下。按照書中描述,如果張無忌一直都是明教教主,那他當皇帝都是順理成章的事。不過書中也有言說,張無忌喜歡蒙古郡主趙敏,對抗元十分不利,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如果拋開歷史,張無忌真的做了皇帝,他娶趙敏也沒什麼大不了,這就相當於打仗打贏了,娶戰敗國的女人,這意味著榮耀和征服,沒人會說三道四。只不過按照禮法,這樣的女子可能不好做皇后,但是做個妃子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而在歷史上,朱元璋當皇帝以後,他二兒子朱樉的王妃就是一位蒙古女子,這都是有據可查的。而在某些野史傳聞裡,甚至有種說法說朱棣的生母都是一位蒙古人,也就是說朱元璋本人都有可能娶蒙古人。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還是相當寬容的,或者說,朱元璋對待所有留在境內的蒙古人都是比較寬容的。

    朱元璋能夠從一個赤貧的小乞丐成長為明朝的開國之君,其眼界和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他經歷過元末的兇殘與動亂,其中元朝有個政策十分不利於天下民心的歸順和統一,那就是按照人種不同分等級制度,蒙古人是一等,色目人二等,而就算漢人也分兩種,早期被征服在金、契丹等境內的北方漢人是第三等,硬挺到最後的南方漢人是第四等。這樣的等級制度非但不會強化管理,反而加深了不同人種民族之間的對立,矛盾是越來越大。可以說等級制度也是元末動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經歷過這些的朱元璋深知劃分等級的害處,而如果要消除對立,廣收天下民心必須就要融合。對於元朝留下的大量蒙古居民,必須從精神文化和日常生活方面將他們徹底漢化。於是朱元璋制定了相應的政策,首先就是蒙古人內部不得相互通婚,蒙古女人可以嫁給漢族男人,蒙古男人也可以娶漢族女子。其次蒙古人不得穿本身的民族服裝,這其實也好理解,畢竟那些服裝民族性明顯,如果大家都不穿,對於淡化民族情緒很有好處。還有就是要改漢姓,講漢語,名字和語言都漢化了,那用不了兩三代就會徹底融入,實現完全的漢化。

    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朱元璋採取十分寬容的民族政策,蒙古人留在大明境內可以安居樂業,就不會再想祖先那種四處漂泊沒有保障的遊牧生活了。

    當然了,蒙古人本身就是一個個部族,以前不同部族之間經常打打殺殺,後來鐵木真雖然一統蒙古,但是蒙古人本身大一統思想和民族性都沒有那麼強,所以他們也比較容易被漢化。

    無疑,朱元璋這個政策是很成功的,大量的蒙古人都留了下來。剛剛經歷過元末戰爭,死傷無數, 最重要的就是恢復人口和生產,朱元璋這樣的民族政策對於恢復大明的人口和生產都是十分有利。最終,留在大明境內的蒙古人基本都被漢化,成為民族融合的成功案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劍塵心實力之強,為何當初不直接消滅菊鬥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