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聚氺軒

      項羽出身高貴,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人;劉邦是個市井無賴,混跡在集市間,成日裡招搖撞騙。一個是英雄,一個被稱為流氓,最後流氓劉邦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而英雄氣概不輸於任何人的項羽,卻終究敗在了無賴手裡,何以致此?

      楚漢相爭,明明項羽掌握了一副好牌。項羽出身高貴,作為楚國舊貴族的代表,出身項氏家族的項羽,擁有強大的實力。在項羽所率領的聯軍滅秦之後,不管是在軍事實力,還是在聲望方面,項羽都是佔了絕對的優勢,而且因為項羽滅秦,有巨大的聲望,而對手劉邦的實力遠遠低於項羽,為什麼項羽明明捏著一副好牌,最後卻敗得一塌糊塗,為什麼取天下的反而是劉邦而非項羽?

      項羽是個英雄,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舊貴族的特徵。他出生於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項羽是下相人。少時頑劣,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但又渴望能夠成為像爺爺那樣的人,他的爺爺項燕是楚國的名將,曾與秦國的名將王翦對陣,最後被王翦所殺。項羽敬仰他的叔父,叔父教會了他劍法和兵法。對兵法只是略知皮毛的項羽,在二十四歲就跟著叔父打天下。身材魁梧,力氣過人,在戰爭中成長起來,並且具有一種大將和王者的風範。

      

    而再看看另一位王者劉邦。此人出身農家,沛豐邑中陽里人,初為沛縣泗水亭長,為人豁達大度,不愛讀書,不愛幹活,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劉邦,就像個市井無賴,混跡在酒肆中,連自己的父親都罵他是無賴,因為擅長交際,為人豁達豪爽,而結識了不少豪傑,這些都是劉邦最後能夠成功的原因所在。隨著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依靠著自己強大的人脈和號召力在沛縣起兵,由此開啟了他的征途。

      由於,劉邦的勢力無法與項梁的楚軍相抗衡,最初逼於無奈只得投靠在項梁門下,待項梁去世後,劉邦和項羽開始分化成兩股勢力。在政治方面看劉邦是十分優秀的,從弱小到強大,這個過程讓所有人都驚詫,而項羽是個有用無謀的人,他不懂得如何用兵,也不懂得如何用人,甚至在他的身上還存在很多暴戾。在《史記》中共記載了項羽起義軍的六次大屠殺: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全城平民。第二次在城陽大屠殺,殺光了全城平民。第三次新安大屠殺,第四次咸陽大屠殺等等,每一次的屠殺都是一次浩劫,燒殺搶掠,無所不為。

      劉邦是無賴,是流氓。英雄敵不過流氓,似乎也是情有可原。項羽出身高貴,從小與劉邦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許多事情他一定做不出。而劉邦恰恰看中了這點,項羽優柔寡斷,劉邦抓住了項羽這一點,每每攻其軟肋,讓項羽暴跳如雷卻又奈何不了他。項羽曾經俘虜了劉邦的一家老小,說要煮了他的父親,劉邦卻要求煮後分一杯羹給他,項羽最後還是沒有做出這種事。而在鴻門宴上,項羽因為自己的一時心軟又放過了劉邦,而使得劉邦最後稱霸關中。

      劉邦在對人上比項羽仁慈得多,在他的身邊也圍繞了一大批有才華的人,比如:蕭何、韓信、張良等等,這些人文能治國,武能降敵,對劉邦帝業的建立,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 2 # 奔跑的蝸牛灬

    劉邦本是市井之徒,言行也多無約束。項羽為楚國貴族之後,本身就有一種高傲自大的感覺。這也就導致了兩人的氣度和胸懷的不同。

    從劉邦用人方面來說,除了蕭何、張良、韓信還有一路從沛縣跟過來的樊噲等人,另外還有從項羽那邊投降過來的英布、彭越等人。劉邦通通來者不拒,劉邦不看你的出身,只看你有什麼能力,並且將他們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這點是項羽做不到的。

    而項羽出生高貴,而且心高氣傲。本身項羽就是一個軍事天才,從出道就沒有敗過,對於手下人的提議一概不聽。而且用的人要麼是項氏家族的將軍,要麼就是項梁時期留下的人,其餘的人,基本上視而不見。

    另外兩人對於小節上也相差太多,從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就能看出,劉邦能屈能伸,只要能保命,管他是做君子還是做小人。而項羽卻有太多的顧忌,不聽范增之言,怕殺了劉邦被天下人恥笑,自詡為君子,放過了劉邦。最後劉邦逃走,終於是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在感情方面,項羽也是優柔寡斷,拋開項羽的身份,他是個專一的男人。但是對於他身上揹負的責任來說,他對於虞姬的極盡寵愛是不負責任的,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而劉邦即使自己的父親將要被項羽烹熟也無動於衷,還讓項羽分其一杯羹。對於呂雉更是如此,呂雉被抓,他卻抱著戚夫人好生快活,毫不擔心自己的老婆在敵人手裡,真是心狠手辣還很渣。

    所以,兩人各方面的不同也註定了兩人最後的結果,一個登基稱帝,一個烏江自刎。

  • 3 # 老劉侃評書

      1、項羽殘暴,劉邦寬厚

      2、項羽拒諫,劉邦納言

      3、項羽無謀,劉邦機智

      事實如何,以下分析一下:

      1、項羽殘暴,劉邦寬厚

      關於項羽,韓信,陳平都有論述,韓信的漢中謂劉邦“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陳平亦言:“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劉邦定天下後,曾經探討楚敗漢興的原因,高起、王陵言:“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

      項羽滅秦後分封天下,按功行賞,一口氣封了十八個王以及兩個侯。而對自己的部下英布亦是封為一方之王,如論封賞之大,楚漢期間無過其人。而史記有幾個例子亦證明項羽求才若渴,據《史記&mi***t;項羽本紀》記載“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項王謂周苛曰:‘為我將,我以公為上將軍,封三萬戶。’”漢定天下後,封侯最高的戶數劉澤亦不過萬二千戶,項羽對一個敵方御史則開出上將軍,三萬戶無疑是高價了。

      關於有過必糾,學者王銘認為:“(項羽)缺乏容人之量,往往小過大罰……”並舉了英布的例子。學者周騁亦認為項羽苛察:“殷王司馬昂叛楚,項羽派陳平等擊降之。不久,司馬昂降漢,項羽就要追究上述軍事行動的參與者,導致陳平歸漢。相形之下,劉邦的部屬中有許多人曾反對過他或投降過項羽,均未受追究。”。英布的事情上面以論並不能作為項羽苛察的例子。陳平事例上面也分析過,不僅僅是單純的未完成任務。從史記上看,項羽手下如龍且,周蘭,項佗,司馬欣,呂青等人或則亦有敗績,或則反對過項羽或則投降過敵方,也均未受追究。說項羽苛察,尋過亦證據不足。歷史的記載倒是顯得項羽也很寬厚,並不比劉邦差,只是項羽一向分明的性格導致其不容背叛者。至於坑殺敵軍一事,應該說是當時的形式所逼,以少勝多,還要繼續進攻,這種形式下,要管理比自己作戰人員多的多的戰俘是不可能的。

      2、項羽拒諫,劉邦納言

      歷代研究者大都舉出項羽鴻門宴不聽范增殺劉邦的建議,以致造成大錯以及殺建言都關中的儒生的事例來證明。對於這些有商討的地方,據史記記載范增給項羽出計有三次,項羽採用兩次,惟獨鴻門宴殺劉邦未採納,而項羽對殺劉邦和范增存在極大的分歧,不採用也算不上剛愎自用,自恃拒諫。殺建言都關中的儒生亦非是因為進言,而是那位儒生在項羽不採用其進言後大肆汙衊楚人才被殺的。不都關中亦是項羽的戰略考慮,不能當成 剛愎自用,自恃拒諫的事例。

      學者蔡偉在此也認為“項羽並不是冥頑不化不聽勸告的人。其實,只要你說的有道理,哪怕是黃口小兒的話,項羽也肯聽。例如,當項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外黃,大怒,欲活埋城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這時候只有十三歲的外黃令的小兒子勸說項羽道:‘彭越強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羽聽從了他的話,赦免了當坑者。結果‘東至睢陽,聞之皆下項王’。相比之下,沛公也並不比項羽更能聽從謀臣之言,如他在攻入咸陽進入秦宮後,對宮室裡數以千計的帷帳狗馬重寶婦女貪戀不已,想要住在裡面,樊噲諫沛公出宮,沛公不聽,若不是張良苦口婆心的一番勸說,沛公就會授項羽以口實,就不可能有鴻門宴的有驚無險的好運了。同時,劉邦也經常聽信小人之言,除了鴻門宴中提到的‘鯫生說我曰:‘拒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外,在《留侯世家》中還提到他聽信酈食其的餿主意,準備‘復六國後世’,只是在張良說出八不可的理由後,他才如夢方醒,‘啜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令趣銷印’。可是為什麼沒有論者批評劉邦不善納諫呢?是不是劉邦是勝利者,就可一俊掩百醜了呢?”。

      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項羽聽項伯之言不殺劉邦之父;劉邦白登之圍前不聽婁敬忠言以致吃大虧。比較而言,項羽劉邦在納諫方面的態度是一致的,均是對自己有利的則虛心納諫;不利的則不聽。而知錯就改方面兩人亦在伯仲之間。歷代研究者糾於勝者王,敗者寇的觀念,有意忽略項羽虛心納諫和劉邦不聽忠言的一面,以致得出片面的結論。

      3、項羽無謀,劉邦機智

      其實這一點不用多論,僅用史實就可證明,項羽一生作戰從未敗過就是個證明。一般學者所說的“無謀”,多指其沒有戰略謀劃,並非指戰術策略,這一點倒是確實。若僅以戰術來說,項羽作戰的水平是當時任何其他軍事指揮人員所不及的。當時的名將幾乎都與項羽交過手,但都敗在了他的手下。

      甚至於後來劉幫建國以後,各地出現叛亂時,只有平定英布叛亂時,劉邦親自出馬,此也不是偶然,史載英布作戰酷似項羽,以快速兇猛著稱,也正是這次平叛,導致劉邦中箭最後傷口惡化而死。從這一點來說,項羽的作戰能力在其死後仍使劉邦心有餘悸,不能不說是項羽軍事才能體現的極至表現。

    大家認為呢?

  • 4 # 夢迴均州滄浪湖

    劉邦和項羽之間差別是:

    推翻暴秦之前項羽的楚軍軍力戰鬥力財力包括領土地盤比劉邦的漢軍優勢大。

    雖然劉邦軍力弱,但劉邦懂得知人善用,重用一幫文臣武將,文有張良蕭何陳平等,武有韓信英布彭越樊噲周勃等人。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身邊人的意見,韓信最早在項羽身邊做了一個小小的郎牙將不被重用,到了劉邦那裡韓信登臺拜將成為漢軍大將軍。劉邦的漢軍軍紀嚴明不準燒殺搶虐深得民心,項羽的楚軍攻入秦朝首都咸陽軍紀渙散,燒殺搶虐大失民心。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項羽註定要敗給劉邦。

  • 5 # 歷史趣事聽我說

    劉邦和項羽是楚漢之爭兩大巨頭,爭鬥的最後楚霸王項羽最終烏江自刎,劉邦奪得了天下,笑到了最後,建立了大漢王朝。可為什麼後世稱讚項羽的多,對劉邦最多的是唾棄。劉邦和項羽之間差的是什麼?

    第一點,出身差距。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楚國名門之後,是楚國貴族的代表。而劉邦僅僅是一個市井無賴,在起事之前吃喝嫖賭都做過,唯一一個能拿出手的官職就是做過幾天的亭長。古代很講究出身地位,劉邦的出身地位在項羽那裡可以說是一文不值,所以後人多笑談劉邦,為項羽所惋惜。

    第二點,做事風格差距。項羽是一位大英雄,雖然有點剛愎自用,但是他做事光明磊落,鴻門宴就可以看出。鴻門宴如果換成是劉邦給項羽擺的,那麼項羽肯定是死定了。項羽的性格決定了他善於正面戰場而不善於陰謀詭計。而劉邦則不一樣,無所不用其極,最著名的就是沛縣被楚軍佔領,劉太公被項羽抓到。公元前203年,項羽把劉太公放在高砧板之上,讓劉邦出門投降,否則要煮了太公。劉邦呢,直接說我奉楚懷王的命令和你結義為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真要煮你父親,請讓我也嚐嚐。身為人子,能做出這樣的事,仁孝為本的後世之人,給劉邦的評價能好嗎?

    第三點,形象差距。後世給劉邦的定位為文不及劉伯溫,武不及韓信的,而項羽是能征善戰的大英雄,至少在武將中少有人比,世人當然更對項羽有好感了。

  • 6 # CarBine-m4a1

    差的是人心所向、籠絡人心。劉邦出身市井,從小跟各色人物打交道,他明白別人在想什麼,怎麼樣才能留住人才,所以劉邦他能將將,手下漢初三傑,除了蕭何自開始跟隨,張良、韓信都是半路入夥。張良在劉邦這可是辭職通知一遞,隔斷時間又被劉老闆高薪聘請回來,折騰了好幾回。這樣的員工肯定是能力超群,有想法,有抱負的。至於韓信,劉邦雖然一開始並不重視,但是在蕭何月下追回韓信後,立即封韓信為大將軍,為其高築將臺,登臺拜將。反觀項羽,他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大英雄,是一個曲高和寡者,所依靠的人才除了范增就是項氏子弟。韓信在他手下只是一個執戢郎,范增被項羽氣道“豎子不足與謀。”

    論個人能力劉邦不如項羽,論看透人心、籠絡人心、知人善任劉邦強過項羽百倍。

  • 7 # 陽光綠地

    項羽有霸氣,但沒有王氣,霸氣能用武力震懾別人,王氣是用自身魅力和手段讓別人臣服自己。項羽婦人之仁,關鍵時刻自大狂妄,認為劉邦永遠不是他的敵手。

  • 8 # 心理見聞

    對於劉邦和項羽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有無數文人墨客對予評價。流氓戰勝了英雄,贏得了天下,開創了300多年的大漢王朝,這是多麼一個令人感嘆的故事。

    但仔細的想一想,事情的因果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看似流氓的劉邦,在人格上有著更多的優勢,被公認為英雄的項羽,也有很大的劣勢。劉邦更加懂的收買人心,更加懂得認同別人,這使得無數的部下對其出某畫策,最為有名的就是韓信、蕭何、英布。而且劉邦出身卑微,從小也是受到了不小的身心的歷練,所以面對困難和失敗也是坦然對待,就如他自己所說:人你可以失敗一百次,但是要贏得最後一次。最終也是打敗了項羽,贏得了天下。

    反觀項羽,這樣的一位千古一將,擁有無數榮譽頭銜的貴族出身,被天下人稱讚的大英雄。在用人上面卻不如劉邦,他有點自己為事,認為所有的觀點自己都是對的,甚是將自己的第一謀士范增給逼走了,最終的結局也是非常悲壯的,項羽在烏江自刎。

    項羽歷來都有不少人對他稱讚,劉邦也有不少人對其批判。但無論評價如何,這倆人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 9 # 庫庫庫奇奇526

    簡單地說就是情商!劉邦的情商完全甩了項羽不知道多少條街。這也是劉邦能把那麼多人才都歸攏在自己手下的原因;但項羽呢?就一個范增,最後倆人還鬧翻了。所以說,個人的能力再強,始終有極限;但是團隊卻永遠能集思廣益,且沒有極限。

  • 10 # 八大山人99

    這就是君子和流氓之間的差別。項羽出身貴族,雖然剛愎殘暴但有道德底線。劉邦出身流氓無賴,無所不用其極。在同等條件下君子永遠不是流氓的對手。

  • 11 # 唐燏00

    劉邦和項羽都是歷史課上的大英雄,然而為什麼走出不同的生命歷程。究其原因無外乎項羽剛愎自用,自恃所向無敵。而劉邦是群策群力,把握戰略全域性。這就是劉邦和項羽之間的差別,所以強弱轉化對劉邦越來越有利。

    項羽是將門虎子,聲望極高,力能扛鼎有王者之風。因心地善良就疾惡如仇,給別人一種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形象,例如殺秦王子嬰燒宮室坑俘屠城,戾氣異常顯得比暴秦還可怕,項羽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以致范增撞破玉斗說,豎子不足與謀,說明項羽在政治上的幼稚和短視。被陳平離間,放走范增說明城府的淺薄。憑個人喜好生殺予奪說明項羽的感情用事。賞罰不明讓人失望透頂說明不是心繫天下。只憑自己無往不勝說明他只是匹夫之勇。在成功時得意忘形不知居安思危說明項羽狂妄自大。在失敗時不會委屈求全,反省錯誤,卻迷信為天亡他。

    劉邦從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市井小民,卻聚集一大批文武人才,並能接受別人的好建議,就越來越強大成熟,另外即使進咸陽仍能做到約法三章,兵不擾民。在鴻門宴上時能主動請罪認錯,說委婉和惠的話。大罵韓信時被張良踩一下,都沒思考就改口封真齊王,沒有感情用事,可見經驗豐富的劉邦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強,隨機應變能力更是槓槓的。從而就不難理解劉邦從一無所有到把天下收入囊中,他能借用別人的能力和智慧,彌補自身的短板,使自己成為最受擁戴的人。雖然劉邦如此機敏,卻給別人一種沒啥心眼的形象。

    如果單挑的話劉邦指定不行,然而事實是,項羽的個人英雄主義無力抵抗劉邦天羅地網的群毆。

    在這樣的對比和演變中,從楚強漢弱逐步的轉化為漢強楚弱,乃勢所必然的差異啊!

  • 12 # 紅金01

    劉邦和項羽是楚漢之爭兩大巨頭,爭鬥的最後楚霸王項羽最終烏江自刎,劉邦奪得了天下,笑到了最後,建立了大漢王朝。

    可為什麼後世稱讚項羽的多,對劉邦最多的是唾棄。劉邦和項羽之間差的是什麼?

    第一點,出身差距。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是楚國名門之後,是楚國貴族的代表。而劉邦出身市井,起事之前做過遊俠和亭長。

    古代很講究出身地位,劉邦的出身地位在項羽那裡可以說是一文不值。

    話說回來,項羽帶著家族的榮耀出生,起點足夠高,竟然輸給了劉邦。歷來騷人墨客們全憑想象編織文藝修辭,畢竟錯譽了項羽,只有當事人亞父范增罵項羽“豎子”的話,才最接近客觀事實。實在難以理解,項羽連親如父親的人都能拋棄,竟然諸多讚譽。

    這是騷人墨客們第一項難以理解的三觀不正:頌揚薄情寡義的門第出身論。

    第二點,做事風格差距。項羽是一位勇氣可嘉的猛將,但是剛愎自用,處事比較符合儒家思想的虛偽,喜歡做表面功夫。

    項羽明明忌憚劉邦,他封劉邦到秦國流放犯人的漢中,又把劉邦應得的關中一分為三,交給秦國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稱王,鉗制劉邦。

    但項羽在鴻門宴上,偏偏要放走劉邦。包括項羽臨死之前,殺了老婆,殺了無數人,身邊忠誠的人全死光,卻釋放了一匹馬。是不是有夠虛偽?這就是舊貴族的虛偽與冷酷,人命如草芥。

    劉邦不一樣,最著名的就是沛縣被楚軍佔領,劉太公被項羽抓到。

    公元前203年,項羽把劉太公放在高砧板之上,讓劉邦出門投降,否則要煮了太公。劉邦說,我奉楚懷王的命令和你結義為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你真要煮你父親,請讓我也嚐嚐。

    騷人墨客們批評劉邦最大的依據就是這件事,但我奇怪的是,為什麼不是批評綁架劉邦親人的項羽?卻批評受害者的家屬:劉邦。

    劉邦不敢激怒項羽,卻以情理相說,正好擊中項羽要害,項羽會怒而濫殺,但這人極好面子,凡事必要做足門面功夫。劉邦如此一說,項羽殺不得劉邦親人了。然後,劉邦在政治談判上對項羽作出承諾,項羽最終釋放了劉邦的親人。

    劉邦寧願揹負罵名,不在乎世人誤解,也不敢對項羽說一些虛偽的冠冕堂皇的漂亮話,以免激怒項羽。

    但劉邦卻因此被騷人墨客們罵了兩千年。

    這是騷人墨客們第二項令人難以理解的三觀不正:袒護綁架犯。

    第三點,形象差距。後世給劉邦的定位為流氓出身,文不及劉伯溫,武不及韓信。而項羽能征善戰,至少在武將中少有人比。

    但是事實上,劉邦在沛縣就已經民望極高,很得人心,起事時,僅憑一封箭書射入城內,民眾就殺了縣令,開城門迎接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與民秋毫無犯;出漢中時,三秦人心所向,傳檄定三秦,劉邦輕而易舉平定三秦。

    項羽卻製造了極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坑殺了二十萬降卒,屠殺了秦國皇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這是騷人墨客們第三項令人難以理解的三觀不正:歌頌罪惡滔天的殺人狂魔。

    也是騷人墨客們第四項令人難以理解的三觀不正:頌揚統治者的殘暴,不以民心向背為善惡標準。

    所以莊子說:竅鉤者誅,竅國者為諸侯。這個項羽符合騷人墨客們設定的竅國者的虛偽。

  • 13 # 無心空流淚

    我覺得什麼也不差,只不過是成王敗寇而已。就和現在的人一樣,成功了句句都是經典和奉承,失敗了在有理也是屁話和廢話。有金龍復位就的有青龍擾亂這就是事實。

  • 14 # 童趣兩無猜

    劉邦是小人,為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

    項羽是君子,尊禮重道喪失良機。

    所以歷史上出現了,劉邦,朱元璋,這類無恥專橫獨裁的皇帝。他們殺功臣戶滅九族,誅故舊殃及池魚,大興文字獄牽連三代宗親!

  • 15 # 揭子兵法

    西楚霸王項羽本來實力雄厚,百戰百勝,卻一敗失天下。原因是因為項羽鼠目寸光、意志薄弱、不善用人、有勇無謀。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把項羽和他的對手劉邦來對比一下就清楚了。

    一是攻城後項羽屠城,而劉邦不妄殺。

    秦二世三年十月,劉邦攻進了關中,後來項羽也進入了咸陽,他們獲得了推翻秦王朝的勝利。在這場勝利面前,劉邦和項羽的表現完全不同。

    項羽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項羽做得最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書上的記載是4個字:城無遺類。就是說項羽他把一個城攻下以後,這個城裡面就沒有活口了,那肯定是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了,而且項羽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做完以後,有人就出來勸說項羽,說咸陽這個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稱稱帝的話,應該定都咸陽。但是,這個時候秦的皇宮已經被項羽燒光了,也沒地方住了,項羽又一門心思想回他的老家去。於是就說:“富貴而不還鄉,如衣錦夜行”。

    而劉邦呢,他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這個舉動的意義范增看出來了,就對項羽說,項王,劉邦這個人可不能小看,據臣所知,劉邦原來在沛縣的時候是喜歡錢財、喜歡酒肉、喜歡女人的人,現在這樣的一個人來到秦皇宮看見數不盡的金銀財寶和美女珍饈居然不動聲色、秋毫無犯,他有這麼大的剋制力,其志向一定是很大的,這個人是絕不可以小看的。但項羽聽不進去,劉邦嘛,其志不小又能怎麼樣?

    二是項羽不善用人,反被劉邦所用。

    項羽不善用人,只憑“匹夫之勇”,有勇無謀,要與劉邦凝聚的英才群體一決雌雄,失敗是必然的。原來劉邦所倚重的3個“人傑”,除蕭何是故交舊友之外,韓信原是項羽的部屬,張良也曾一度歸附項羽。項羽、劉邦對韓王的不同態度,使張良毅然作出了背楚佐漢的抉擇。後來項羽只有一個范增,最後還被氣死。

    楚漢爭霸是在諸侯割據的環境中進行的。爭取和聯合諸侯,是雙方克敵制勝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由於不體察盟友的心理需求,動輒施暴,項羽不久便吞食了“自毀長城”的苦果。田榮是反秦戰爭期間建立齊國的實力派將領。但項羽三分齊國、分建諸侯的凌辱性舉措,嚴重損害了田榮的既得利益和尊嚴。田榮不得不反,項羽發兵討伐,竭盡燒殺搶掠之能事。這一試圖“殺一儆百”、威懾諸侯心理的殘忍舉動,促使其他諸侯如英布等都加速了與項羽的分裂。因此劉邦討楚,大小諸侯紛紛易幟響應。這樣一來,劉邦力量明顯增加,項羽力量明顯削弱。力量一增一減,勝負可想而知。劉邦之所以最終問鼎天下,用他自己的話講,是因為有運籌帷幄的張良,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和撫百姓、不絕糧道的蕭何。

    三是與個人心理素質即意志是否堅強有關,項羽一敗塗地,而劉邦百折不撓。

    項羽過分自信,習慣於叱吒風雲的順境,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垓下會戰初戰失利,面對“四面楚歌”的攻心戰術,身為主帥的他心理防線率先崩潰,意志力超弱,棄10萬大軍於不顧,與虞姬訣別後他只帶800人倉促突圍,結果其部屬被斬首8萬,他自己也自刎於烏江。

    反觀劉邦,劉邦曾三次身陷絕境。彭城兵敗,只帶數十騎逃生;被困滎陽,僅率數十騎西奔;被圍成皋,獨與滕公兩人出逃。劉邦歷經生死險境,丟軍失眾,卻能屢次東山再起,就是因為劉邦心理承受力強、意志堅定。

  • 16 # 午夜夢醒18

    項羽貴族出身,志趣高雅,陰謀詭計不齒於應用,就是"亞父“范增的妙計也不屑採納。劉邦出身市井,無賴成性。即便下三濫的招數,只要戰勝對手,無所不用其極。性格決定命運,皇權的爭奪,永遠不是忠義所能成就。政治潔癖,害人害己,空留個令後人遺憾的結局。可悲、可嘆!

  • 17 # 小先生GL

    高祖劉邦這個人吶,知道任用人才,以至於後期項羽的人才中多半跑到劉邦這邊來。劉邦入關中之後與其約法三章,而下雨呢,卻是火燒阿房宮。對於歷史的評價來說呢,項羽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稍微易使用激將法就會上當,我劉邦他雖然是一個牛皮糖,但是卻知道冷靜的看待問題。有一定的戰略眼光。以至於楚漢之爭,劉邦得以取勝。

  • 18 # 司馬濁嚼歷史

    強大的秦朝被推翻之後,整個大地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平靜,人民的生活還是要在戰爭中進行,而且戰爭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所有有志向的小夥子們都在想盡辦法的強大自己的力量,並且破壞摧毀其他的競爭對手。在眾多有志向有想法的小夥子中,劉邦是雄心最為強烈的,其次就是一位楚國留下的舊將項羽,而項羽的人力和資源都是其他的競爭者無法相比擬的。

    在爭霸的初期,有志之人都有著非常激烈的競爭,但是項羽憑藉著之前的積累,很容易就佔去了上峰。 但是由於項羽本身性格過於傲慢,所以很容易就被劉邦幹掉了。其實項羽本來有機會逃跑,但是他為了保留自己的驕傲,在烏江邊上選擇了自殺,放棄了反敗為勝的機會。

    雖然劉邦本身並不是一個出身名門的人,他的家庭只是一個平民百姓。雖然看起來很容易被戲弄,但實際上他非常的聰明,而且他當時完全可以意識到身份的低微是他身上最大的一個缺陷。所以他在平常對於下屬非常的友好,為人做事也很低調,而且他有一雙慧眼非常善於發現有才能的人。就比如說,張良這個人有非常深厚的家族背景是古老韓國貴族的後裔,而且百姓們很認可他。但是他願意幫助劉邦來參與到這場天下的爭奪戰,完全可以表示出劉邦自身也有很大的魅力,否則那麼聰明的一個人根本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他替他謀算。

    劉邦在當時很是吃得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的厚臉皮,很少有其他人能忍受低聲下氣求人的感覺。如果說,一個人有聰明的頭腦和深沉的心機,而且還有著別人沒有的厚臉皮,那麼他一定是一個可以成大業的人,所以最終他可以獲得統治的權利其實並沒有起那麼的令人驚訝。或許正是因為劉邦本身沒有那麼高貴的出身,所以才增強了他要爭取這種權利的決心,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鑑定毅力。

    劉邦和項羽兩個人有很大的性格差異,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在用人選人上的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劉邦在生活中完全可以實現高度的自律,可以用意志力剋制住自己從而抵擋住短暫的羞辱。而那種強大的背景和相互聯絡的人脈是劉邦所缺少的。這一點項羽心中非常的清楚,也知道這樣做事會更加的方便,但是卻不是很在乎。

    項羽在的誕生跟他的家庭背景有著巨大的關係。當項羽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他的家人都為楚國獻言獻力,所以為了逃脫秦兵的圍追堵截,他不得不躲來躲去的生活著。但是他所在的家族註定了他不會成為一個非常平庸的百姓,這種貴族的氣質在他身上已經有了沉澱。更為重要的一點是,他在整個家族中是最為年輕的族長,並且腦海裡也時刻牢記著被滅國的仇恨。儘管他本可以活下去,但是他無法忍受這樣的一種屈辱,所以寧願在湖邊自殺也比會苟活。

    如果說在歷史上,項羽可以有劉邦一樣的厚臉皮的,那麼說不好他再忍耐一段時間他的結局就會不太一樣。在項羽去世之後,劉邦很快就已經佔領了整篇的疆土,但是他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像項羽一樣的英雄氣概。因為在他心裡他一直都知道雖然他的臉看起來很漂亮,但是實際上存在著很多的危機。

    他被迫把英雄們當成王子一樣的對待,小心翼翼的拯救自己的力量。面對各種的戰爭和危機,雖然他的年紀很大了,但是依然要強撐著穩住軍心。最後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項羽寧願自殺也不向自己投降,而項羽身上的這種英雄獨有氣概是他所無法比擬的。

  • 19 # 自在瞭然1

    籠絡二字,劉邦用得爐火純青,耍奸計項羽也比不過劉亭長這個基層幹部。項羽殘暴不討人喜歡。劉邦最後把江山打下來以後,對曾經出生入死的那些人就不厚道了。項羽缺的是計謀。不缺的是豪氣,勇氣。就算項羽坐上江山,那脾氣也會壞事。

  • 20 # 賤痞二叔

    導讀:天下紛紛擾擾,群雄皆來爭奪,比拼的除了各自的硬實力,一味的愛惜羽毛,而不行無恥下作之舉,也是很難拿得天下的。歷史讀深了讀多了,也便自會知曉項羽扛不起“殘暴”的惡名,劉邦同樣擔不起“仁厚”之名。

    項羽之所以失天下,確實是走了幾步錯棋。而劉邦為了活命,他可以無恥到極點;為了奪天下,也會把能人集於帳下。正因如此,下作的混混才能最終坐到那個位子之上。

    一、項羽分封天下十八路諸侯時,忽略了彭越這個後來讓他大為頭疼的智將,身邊的智囊少了,帳下猛將多而少智將

    項籍入關,王諸侯,還歸,彭越眾萬餘人毋所屬。漢元年秋,齊王田榮畔項王,乃使人賜彭越將軍印,使下濟陰以擊楚。楚命蕭公角將兵擊越,越大破楚軍。

    以戰功分封十八路諸侯,這本身沒有過錯。此時的彭越先後兩次出戰協助劉邦攻打昌邑,也都無果,我想這是項羽對彭越置於一旁的關鍵因素。對於那些有野心的諸侯王來說,怎麼分都不會讓他們心服口服,所以戰亂必然還會爆發。而後期,彭越可圈可點的戰場表現,致使最終的形勢結果卻遠遠超出了項羽和范增的設計構想。

    漢王二年春,與魏王豹及諸侯東擊楚,彭越將其兵三萬餘人歸漢於外黃。漢王曰:“彭將軍收魏地得十餘城,欲急立魏後。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從弟也,真魏後。”乃拜彭越為魏相國,擅將其兵,略定梁地。

    彭越在投奔劉邦後,開始了他流傳後世的“游擊戰術”。先是在粱地伺機而後,劫掠楚軍後方的糧草供應。劉邦統帥的五十六萬聯軍在彭城、睢水一帶被項羽大敗,在異常狼狽逃竄的路上,若不是彭越在後方牽制住了楚軍的糧草供應,戰局或可改寫。

    在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時期,彭越趁機攻佔了睢陽、外黃等十七城池,迫使項羽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劉邦能夠在滎陽與項羽對峙兩年多的時間,彭越功不可沒。

    鴻溝之盟約定後,劉邦撕毀協議領兵尾隨追擊,兵疲糧盡的項羽不得不暫退陽夏。彭越又在此時發起了進攻。

    漢五年秋,項王之南走陽夏,彭越復下昌邑旁二十餘城,得谷十餘萬斛,以給漢王食。

    彭越此戰的勝利,讓勢如破竹的漢軍更加如虎添翼,也讓項羽的楚軍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

    二、未聽範曾勸誡,後約定鴻溝之盟

    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

    范增在項羽身邊之時,從不與漢言和。後因陳平離間,被霸王猜忌,憤而出走,最終病死於途中。

    《史記·項羽本紀》: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

    現在如今研究這段歷史的主流觀點認為:在范增離世之後,虞姬扮演了軍師這一角色。

    《後漢書》記載:項羽坦誠蓋世無雙,拘太公而不殺,虜呂后而不犯。三年留養,尤見性情。

    劉太公和呂雉淪為俘虜有兩年四個月,在這期間二人由虞姬來照料,其所在的巷子現如今被稱為美仁巷。結合上面兩點,有理由相信在約定鴻溝之盟中,虞姬對項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而盟約立後,軍皆呼萬歲。

    霸王守約退軍,可不代表劉混混會是個君子也遵守約定。

    趁你病,要你命,劉邦就是這麼幹的,一路追擊之下才最終有了該下之圍。

    三、不渡烏江,言天命而自刎

    這段就不用寫了。

    看某些人的回答中說劉邦寬厚,我來反駁:

    1、劉邦對親生父親面臨被殺時的表現,而且在老子和老婆被俘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裡,沒有任何營救動作;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2、為了活命,讓一人扮自己,又不惜讓兩千名女子披甲出城當炮灰;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

    3、為了逃避楚軍追殺,親生的兒子和女兒都可以推下車

    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

    4、屠城的記載(僅列部分)

    1、《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使者斬以徇。南攻潁陽,屠之。2、“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高祖本紀》暨《秦始皇本紀》3、從攻項籍,屠煮棗。 屠胡陵。——《樊酈滕灌列傳》4、《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豨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餘,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

    5、殘殺功臣(異姓王中除了退隱的張良,哪一個善終?彭越被剁成肉醬,夷三族。)

    於是呂后乃今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

    先寫這麼多吧,看到有些人的回答蛋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字從繁體變成了簡體,最後會從簡體變成拼音文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