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有備無患

    二戰時由於法國向德國納粹的投降,後來逐漸淪為了德國傷兵後方療養院,也將固若金湯的諾曼底海灘拱手讓給了德國納粹。1944年6月盟軍發動了諾曼底登陸戰,準備用武力給德國沉痛教訓的時候到了。當時負責駐守的德國官兵約138萬人,盟軍集結了約284萬人,戰爭的慘烈程度史無前例,最終以盟軍的慘勝而結束。德軍陣亡官兵23019人,受傷67060人,198616人被俘或失蹤,盟軍陣亡45000人,受傷和失蹤人員高達17萬餘人。由於戰爭太過慘烈,在盟軍炮火狂轟亂炸之下難免也會有漏網之魚,也因此給德國提供了誕生,像“奧馬哈海灘之獸”之稱的塞弗羅這種戰爭狂人的機會,當時年僅20歲的他在這次戰役中藏身於WN62碉堡中,共有4184名美國士兵就是倒在了這塊碉堡衝鋒陣地前,其中半數以上的子彈都是塞弗羅一人發射出去的。。也正是盟軍這種重大傷亡,給了大家諾曼底碉堡炸不毀的假象。其實是這些碉堡不被直接命中,還真是難以被清除,再加上有些地形本來就是被轟炸的死角,僥倖倖存下來的還是有可能的,不然盟軍就沒法取得最終的勝利了

    現在透過遺址再回想當年戰爭場面,才更能體會到和平的重要性,被野心膨脹的政治家,最終會給他的民族和國人帶來最慘痛的經歷和教訓。大家怎麼看呢?

  • 2 # 阿超影視經典

    巨型碉堡無法被海軍艦炸爛,這個問題其實誤導了不少人!也給我們帶來了疑問。

    那麼,今天從我的角度和了解,簡單明瞭的說說這個問題!在此就不用再談戰爭情況了!垂直問題!首先,世上沒有炸不毀的碉堡!沒有過不去的河!只是諾曼底地區地處法國巴黎與海濱之間,諾曼底人擅長建築,因此在諾曼底隨處可見各種風格的城堡建築!那麼,在軍事防禦上,建一座堅實的碉堡就不在話下!更何況是用在軍事上,無疑在這上面又廢了大功夫!這是其一!

    其二,諾曼底在建這座巨型碉堡前,透過各方面的專家及工程師研究並選址修建!這就是地形優勢導致海軍艦無法摧毀重要因素!

    如果海軍艦,在炮轟時稍微有點偏差的話,即使轟炸的碎片對它而言簡直就是皮外傷!

    就因為它的建設優勢,所以才無法百分之百命中,更何況有後方的強大援軍的支援!

  • 3 # 中青年代表

    海軍艦炮能不能夠摧毀堅固混凝土工事本身就是個疑問。首先海軍艦炮就有各種口徑,驅逐艦上的127就顯然不能和戰列艦上的406比較。而真正擔任打擊力量主力的更多的是驅逐艦和巡洋艦。從威力上講,大口徑艦炮無疑是能夠摧毀混凝土工事的:被艦炮打擊後摧毀坍塌的碉堡:但是炮擊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恐怖,很多人動不動就是一發152毀滅一個足球場,要真是這樣,也不需要什麼步兵了,大炮犁地就好...居然還動不動就把人給震死...德軍都是史萊姆麼?依託簡易掩體,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炮擊的殺傷。對於堅固的工事,不直接命中很難摧毀,也難以殺傷內部人員。而破片對於碉堡而言基本上就是掉塊皮的事兒。炮擊不持續足夠的時間,達到足夠的密度,很難對碉堡群造成足夠的毀傷。所以和什麼電影裡砍了艦炮威力沒什麼關係,諾曼底不同於太平洋的孤島。太平洋上你可以圍死了使勁炸,反正對方跑不了,支援也進不來,火力準備按天甚至按星期算,因此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暴露的永備工事經常在火力準備中報銷。但是諾曼底不同,諾曼底背後是整個歐洲大陸,後方大量的德軍防守部隊,長時間的火力準備無疑會給敵軍更多的時間集結和反擊。所以在登陸開始前,盟軍艦炮和轟炸機才進行了短暫的火力準備,難以對數量龐大的工事群進行充分的打擊。就這樣,還因為天氣原因打偏了不少...這一點以奧馬哈灘由甚。而且德軍潛在的岸防炮也威脅盟軍艦隻的安全,在遊騎兵攻佔了霍克角的岸防炮陣地後,盟軍艦艇迅速抵近奧馬哈海岸,並且毀滅了德軍工事。

  • 4 # 渝採風

    為什麼一定要轟爛?用爆炸的衝擊波把裡面的敵人震得非死即傷不是更好?把這些歷史的證據保留下來比轟爛它應該更有意義。

  • 5 # 何義575

    過去的艦炮與現在的精確打擊,根本不可能同日而爾,三,五條軍艦幾分鐘打一發,面對可能是幾千幾萬的暗堡,又有什麼意義,另對方亦不是坐等你進攻的,他還會向你的軍艦發動反擊,時間一長諾曼底登陸還有什麼意義,因為對方的增援就有可能到達,到時失敗的可能是聯軍了。

  • 6 # 薦商12345678

    諾曼底海灘很長,德軍並不是將整個海岸線修成了連片碉堡,總會有防守薄弱的環節,登陸部隊在艦艇巨炮炮火掩護下雖然有很多人犧牲,但總有部隊攀崖成功,將手雷,爆破筒,炸藥包扔進德軍防守的碉堡,跑出來的德軍士兵仍然遭到美軍土兵射殺,整個諾曼底德軍防守兵力與盟軍的大規模登陸部隊相比相差甚遠,隆美爾緊急抽調的裝甲兵團馳援諾曼底劫在路上遭到盟軍強大的空中轟炸力量所摧毀,美英空降部隊已在法國縱深要地開據了穩固的防守陣地,接應諾曼底灘頭登陸部隊,後續大軍源源不斷地登陸法國海岸而縱深推進,德軍將軍的知道盟軍為此項登陸行動準備多年,來勢兇猛,勢不可擋,緊急收縮兵力退回德國,東線蘇聯紅軍已展開規模空前的大反攻,東線西線相向對攻,都是世界頂極巨頭聯手動作,還有希特賴小子的活路嗎?

  • 7 # 薯烤條

    謝邀請,盟軍諾曼底登陸時,海上艦隊及空中戰機率先用艦炮和空中火力,壓制摧毀德軍在海岸附近所設堅固堡壘以利後續部隊登陸展開,而這些設施不可能全被摧毀,德軍能利用這些未被摧毀的堡壘能給予盟軍有效殺傷。有關這場登陸戰役的一些影視和史書資料均有詳實記載,德軍為防禦盟軍在法國北部海岸設定的這些抗登陸陣地肯定是有效的,只是盟軍利用計策調開了主登陸方向的德軍部隊,從而相對減少一些人員傷亡。

  • 8 # 偉大的範巴斯滕說體育

    海軍艦炮能不能夠摧毀堅固混凝土工事本身就是個疑問。

    首先海軍艦炮就有各種口徑,驅逐艦上的127就顯然不能和戰列艦上的406比較。而真正擔任打擊力量主力的更多的是驅逐艦和巡洋艦。

    從威力上講,大口徑艦炮無疑是能夠摧毀混凝土工事的:

    被艦炮打擊後摧毀坍塌的碉堡:

    金灘一處毀於海軍炮擊的工事:

    但是炮擊並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恐怖,很多人動不動就是一發152毀滅一個足球場,要真是這樣,也不需要什麼步兵了,大炮犁地就好...居然還動不動就把人給震死...德軍都是史萊姆麼?

    依託簡易掩體,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炮擊的殺傷。

    對於堅固的工事,不直接命中很難摧毀,也難以殺傷內部人員。而破片對於碉堡而言基本上就是掉塊皮的事兒。炮擊不持續足夠的時間,達到足夠的密度,很難對碉堡群造成足夠的毀傷。

    所以和什麼電影裡砍了艦炮威力沒什麼關係,諾曼底不同於太平洋的孤島。

    太平洋上你可以圍死了使勁炸,反正對方跑不了,支援也進不來,火力準備按天甚至按星期算,因此太平洋戰場上,日軍暴露的永備工事經常在火力準備中報銷。

    但是諾曼底不同,諾曼底背後是整個歐洲大陸,後方大量的德軍防守部隊,長時間的火力準備無疑會給敵軍更多的時間集結和反擊。

    所以在登陸開始前,盟軍艦炮和轟炸機才進行了短暫的火力準備,難以對數量龐大的工事群進行充分的打擊。就這樣,還因為天氣原因打偏了不少...這一點以奧馬哈灘由甚。

    而且德軍潛在的岸防炮也威脅盟軍艦隻的安全,在遊騎兵攻佔了霍克角的岸防炮陣地後,盟軍艦艇迅速抵近奧馬哈海岸,並且毀滅了德軍工事!

    而這裡的輕型工事確實有不少被摧毀的。

  • 9 # aircraftone

    根據二戰期間的大炮威力來看。一般炮彈還是能夠摧毀一些碉堡和攻施的。大炮不如狙擊槍那麼有準確的射擊精度。只是炮彈沒有打擊到碉堡設施的致命地方。根本不存在大炮不能擊穿碉堡的可能。圖片裡是中國軍隊二戰期間使用的美軍大炮。這類大炮一般碉堡是根本扛不住它的打擊的。

  • 10 # 月林6491

    謝邀!二戰期間,諾曼底上的巨型碉堡為什麼無法轟爛炸燬呢?主要原因在於:首先得承認諾曼底這座巨型碉堡是經過專家和工程師研究,所選擇的優勢地形而導致了海軍艦,它是無法摧毀的重要因素外,還有諾曼底本身是坐落在歐洲大陸,它的身後又有大量的德國防守軍隊,可並以猛強的火力,可給敵軍們集中和反擊。這樣就給盟軍海軍的艦炮以無法轟爛諾曼底上的巨型碉堡的主要原因…

  • 11 # 薺菜糰子

    大口徑艦炮當然可以轟塌諾曼底海灘的鋼混地堡,但前提必須是直接命中。但艦炮並不是坦克炮那樣的直瞄火炮。坦克瞄具就在坦克炮旁邊,而且一對一專用,瞄具光軸指哪兒火炮軸線就指哪兒。戰艦正常交戰距離則大多透過指揮儀指揮全艦各處火炮,測算出目標座標再傳給各炮塔。這種瞄準主要是炮群覆蓋大目標而不是單炮精瞄點目標。就算戰列艦冒險(觸雷擱淺被反擊擊傷)接近到直瞄距離(各炮塔也有直瞄能力),但戰艦在大海上顛簸搖動,所以也很難直接命中地堡。

  • 12 # 碧綠的樹林

    當時盟軍的艦炮對有些碉堡確實無法打爛,當時德國在其境內修建的碉堡最堅固的外牆達到3.5米,歐洲現在還可以看見這些碉堡,不過作為景點供遊人參觀。下面圖片是德國當時修建的碉堡。

    (網傳:長度達到了70米,寬度也是70米,成正方形,高度39米,厚度達到3.5米,為了防止空軍的突襲,四個炮樓上還有高射炮,而這些高射炮每分鐘就可以設計8000發子彈)

    美國人不想第一個攻進柏林,其中一點原因就是考慮到德的碉堡堅固、傷亡太大。可想而知德國在盟軍有可能追登入的諾曼底,修的碉堡也差不到那去。

    下面資料來自於百度百科

    “年輕時期的海恩.塞弗羅陸,是WN62碉堡的機槍手。6月6日天剛矇矇亮的時候,不計其數的盟軍登陸艇逼近奧馬哈海灘,盟軍士兵蜂擁而出,企圖涉水登上海灘。當海水剛剛漫過盟軍士兵膝蓋的時候,塞弗羅的上司下令開火。塞弗羅用機關槍不停地向大批挺進的美國士兵發射子彈,在長達9個小時中幾乎沒有一刻停止過。他的機關槍槍管最後變得通紅燙手,不得不另換機槍,當換下的火紅槍管扔到一旁時,碉堡旁邊的乾草立即被巨熱引燃。在那場戰鬥中,塞弗羅殺紅了眼,美國士兵像潮水一樣湧向塞弗羅所在的碉堡,又像潮水一樣倒在地上,鮮血染紅了整片海水和沙灘。

    塞弗羅稱,9個小時裡他用光了12000發子彈,海水被屍體的鮮血染紅了。機槍子彈用完了以後,他又用自己的步槍繼續射擊打400發子彈。他說:“我幾乎消滅了一個團的登陸部隊,周圍的海水都染紅了,我能聽見美軍指揮官在喇叭裡面歇斯底里的喊叫。我看見當機槍子彈打在海灘上水花四濺,當這些小噴泉接近那些美國兵的時候,他們開始倒下,很快,第一具屍體開始漂浮在漲潮的海浪上,不久,所有的美國兵趴下開始射擊。”

    據說,共有4184名美國士兵中彈倒下,而其中至少一半死亡人數都應該由塞弗羅一人的機關槍所致。

    小編認為:6月6日天當天“賽弗羅可能造成了一些美軍士兵的傷亡,但塞弗羅並沒有真正消滅如此多的盟軍士兵。”這個推斷可信,不可能一個人就會造成2000多人的傷亡,據有關料顯示當時有15座碉堡,塞弗羅的碉堡位於最中間,這就形成交叉火力,還有炮火、步兵、障礙、地雷等,有可能後來好事之人把美軍當天傷亡的總人數,全部算在塞弗羅的名下。據資料顯示,美軍當天傷亡3000人左右,如果一個人就拿下2000,哪麼其他的火力都幹啥去了。

    不管怎麼說,從這可以看出德國碉堡的堅固成度,當時艦艇普遍使用的穿甲彈和高爆彈,穿甲彈一般是攻擊艦艇而用,高爆彈對這些碉堡很可能無用的。再說當時艦艇的穿甲彈,可能也打不穿這這些碉堡。

    1944年大修後的西弗吉尼亞號:彈種:穿甲彈AP Mark 5 (1016 kg) 高爆彈HC Mark 13 (862 kg) bCZ7j$ WN 射程:36760米(AP Mark 5) J =7 1o M( 36730米(HC Mark 13) 8 穿甲能力(側裝甲):t> 20000碼(18228米):412mm m 863S },

    建造中的衣阿華號(BB-61)前炮塔Mark 7型406mm炮管元件,左起膛管,身管,套管,外管。16英寸炮彈,左起彈體,彈帽,成品。型號:16英寸/50(406mm)Mark 設計時間:1939年 , 服役時間:1943年 ,穿甲彈, 穿甲能力(側裝甲): 20000碼(18228米):509mm ;30000碼(27432米):380mm

    從以上兩組資料可以看出,艦炮要想打穿這些碉堡幾乎是不能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菲律賓戰役中,日本盤踞在一座號稱超級碉堡的“戰列艦碉堡”。這座“戰列艦碉堡”是最為典型的易守難攻的碉堡,這本是美國人的,在1942年被日本人佔領,美國一直沒辦法,最後在艦炮的火力壓制下,美國人給碉堡倒灌汽油,據說灌了幾萬升。最後把鬼子都火葬了。

    所以,二戰時一些碉堡艦炮確實沒有辦法。

  • 13 # 戰略論

    諾曼底地區並沒有特別大型的巨型碉堡,因為德軍的防禦重點並沒有放在這裡,這裡最具有威脅的就是位於劍攤附近的德軍100毫米火炮碉堡和奧克角上的155毫米火炮碉堡,這種鋼筋混凝土工事厚度在2米左右,如果被盟軍的戰列艦上的主炮直接命中也是可以摧毀的。

    當時德軍部署在奧克角有6門155毫米重炮,其中四門已經安置在了封閉的鋼筋混凝土炮臺中,另有兩個炮臺還未來得及建造。盟軍對這個緊部署在海波線的堡壘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艦炮射擊,確實摧毀了這些鋼筋混凝土碉堡,但是無法確定這些碉堡是否還能使用,裡面的火炮是否已經被炸燬。事實上德軍只損失了一門火炮,另外五門仍舊完好無損,最終盟軍為了確保徹底摧毀這些重炮,決定派遣一支突擊隊空降到堡壘附近予以摧毀。當時德軍已經將剩餘的五門火炮撤到內陸,顯然是忌憚盟軍的強大艦炮和轟炸打擊,不過即便如此還是被突擊隊所發現並摧毀了。

    部署在劍攤上的德軍100毫米火炮碉堡同樣是被英軍的一支空中突擊隊空降到附近予以摧毀的,這說明盟軍的艦炮和轟炸雖然可以摧毀一部分的德軍大型碉堡,但是大部分的德軍碉堡還是在盟軍的火力下倖存了下來,畢竟炮彈直接命中這些碉堡機率實在是太低了,為了徹底消除德軍重炮的威脅,盟軍不得不派出空降部隊實施地面上的直接佔領。

    所以無論是空中大規模的轟炸還是軍艦上艦炮的轟擊都無法做到徹底摧毀諾曼底地區德軍的大型鋼筋混凝土碉堡,至多隻能是摧毀其中的一部分。

  • 14 # 楓丹白露211735932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另有所指。首先,一向以準確、高效的德軍情報部門無所作為,對盟軍入侵地點無法提供準確情報。試想,在英吉利海峽對面密佈不計其數的盟軍飛機、坦克、大炮、技術裝備及軍用物質,上幹艘戰艦,還有幾百萬大軍雲集,他們渾然不知? 沒有準確情況,德國人只能從瑟堡到加來漫長的海岸線處處埋雷、布障礙、修工事、安置火炮……浪費了大量本來就緊張的資源。如果知道入侵諾曼底,以隆美爾的專業知識及敬業精神,他絕對會帶著大批專家、工程師,對此地層層防禦,並以海水、障礙、水雷、地雷場、永久性工事、反坦克壕溝、暗堡火力奌、海岸炮、大炮、火箭炮、坦克、自行火炮、歩兵、裝甲步兵形成一道道兇猛的交叉火力網。這樣堅固的防線,他至少設定五道。毎道防線後面至少配置五十門"88"炮。而且,他會將自己有權調動的五個精銳裝甲師埋伏在岸邊的灌木林中,以逸待旁。他完全知道盟軍制空權的巨大威力。他也一定會妥善偽裝好寶貴的裝甲部隊。此外,他還知道,西線徳空軍只有五百架作戰機,真正能作戰的不到三百架,還不夠塞盟軍幾千架飛機的牙縫。

    當盟軍入侵開始,德軍眾多大口徑岸炮一打一個準。兇狠、密集的交叉火力定會讓盟軍艦炮失去瞄準的機會。但這些都是設想,不現實。可是有一奌可以肯定,一旦德軍知道入侵地點,盟軍登陸便不會是件輕鬆的事。至於艦炮轟平岸堡,那得看機會了。

  • 15 # 非攻天下

    頂樓這個法(fà)國炮塔,正面裝甲270mm,側甲140mm,內有340mm大炮兩門。位於土倫入港處外側。【圖片】1944年8月19日開始,遭到法國戰列艦洛林、美國戰列艦內華達、重巡奧古斯塔、昆西的持續炮擊,以及航空兵500磅與1000磅炸彈的反覆轟擊。

    具體對炮者包括:

    23 August 1944 : 戰列艦內華達號(10 x 14"/45 ) ,射了6.5個小時,約354輪射擊。

    24 August 1944 : 重巡昆西號 (9 x 8"/55 ) 與巡洋艦奧羅拉號(6 x 6"/50 )。

    25 August 1944 : 戰列艦洛林號(10 x 13.4"/45 ) 與戰列艦拉米雷斯號 (8 x 15"/42)。

    該炮臺直至26日仍在向洛林號開火射擊。

    盟軍連續炸了9天,直至土倫港投降。炮臺周邊幾乎被炸平。【但戰後發現,僅損害了兩門340mm火炮中的一門,另一門仍完好無損。

    彈藥消耗:

    809枚炸彈(500磅或1000磅),共約550噸。.

    8,698發各種口徑的艦炮炮彈,其中超過1,400發是8寸及以上口徑彈藥。

    不知道頂得過幾艘俾斯麥

  • 16 # 一葉楓流

    盟軍艦隊裡的主要艦隻是驅逐艦、巡洋艦,艦炮口徑在127毫米。這個口徑的炮彈對很多鋼筋混凝土工事沒有什麼作用。巡洋艦的艦炮口徑多為203毫米,對一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也沒有作用。這麼厚的防禦工事是可以抵禦飛機轟炸的。250公斤的炸彈也只有戰列艦才能相比。但是戰列艦主炮的射擊偏差太大了,不僅打不準,還容易誤傷自己人。

    好在這樣的堅固工事不多。

  • 17 # 守夜人墨冥

    美國佬的mk7發射mk8 可以在炮口處擊穿9米厚的鋼筋混凝土 即便是穿深最低的距離也可以擊穿近5米厚的混凝土

    不知道你那碉堡正面有沒有20米厚,能抗個5--10發穿甲彈

  • 18 # 使用者92810519799

    對於堅固的工事,不直接命中很難摧毀,也難以殺傷內部人員。而破片對於碉堡而言基本上就是掉塊皮的事兒。炮擊不持續足夠的時間,達到足夠的密度,很難對碉堡群造成足夠的毀傷。

    並且在諾曼底登陸時,時間上不允許盟軍進行長時間炮擊,這無疑就給了後方德軍更多的時間集結和部署。

  • 19 # 品讀歷史的真相

    直接命中是可以炸爛的,但需要連續擊中幾次,當時他們的大西洋壁壘,最淺的鋼筋混凝土,都有50釐米厚,當時盟軍登陸的時候,攜帶的全都是輕武器,根本無法擊穿

  • 20 # 愛聽歌的鐵鐵

    直接命中必定摧毀。當初德軍設計大西洋壁壘時對艦炮威脅就是忽略的,主要防禦登陸艦搶灘、海灘單兵武器和一般火力。艦炮雖然威力強大但因為設定在戰列艦和重巡洋艦上因為排水量大在目標距離上有一定距離加上瞄準靠炮手技術經驗和普通器械,所以對於點對點的命中率微乎其微,艦炮主要任務就是大規模攻擊摧毀障礙物、壓制火力、心理震懾。對於碉堡要看運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既然癌細胞是正常細胞變異來的,那麼癌細胞會不會有機率突變成正常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