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叛逆期如何相處?
12
回覆列表
  • 1 # 愛自然生命力體系

    1、其實是沒有所謂的叛逆期的,很多人認為進入青春期就是進入了叛逆期。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一些沒有被滿足的期待、未完成的事件、沒有被認可的價值觀念、以及一些潛意識內在的渴望和壓抑的情緒一直儲存在孩子身體裡,只是孩子在這個事情開始表達自我,而又沒有學習過正確的方式,所以會有很多偏差行為出來如:情緒化、網癮、早戀、打架鬥毆、離家出走等等,很多家長以為孩子進入叛逆期了,其實不然,孩子這個時期更需要被幫助,有時候孩子會順利度過這個階段,但如果內在的沒有清理或沒有自我修復能力,會在20多歲、30多歲、甚至有的人老了才進入叛逆期。

    2、孩子叛逆行為會經歷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吸引注意力,孩子叛逆初期會在不適當的時候我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來進入吸引注意力,但往往家長這個時候不但不關注到孩子的需求,反而指責孩子,漸漸孩子會進入第二階段和大人鬥權力,孩子會決定自己的所有事情,有時候為了爭取自己給自己選擇的權力,就和家長唱反調,不想和父母交流等表達自己的不滿,如果這個階段沒有理解孩子,就會進入比較嚴重的第三階段報復了,孩子會用一些偏差行為和報復家長,比如離家出走、不學習、打架鬥毆等家長不喜歡什麼做什麼。最嚴重的階段是當孩子用一切偏差行為都不能獲得家長的關注和愛的時候,就變得自暴自棄了,一旦孩子自暴自棄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了,冷漠、抑鬱、多變、暴力等,進入這個階段就不是簡單的方法可以讓孩子走出來了,需要改變整過孩子的環境和孩子重新建立親子關係,至少需要幾年時間了!

    3、隨時關注不同階段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很多心理營養、比如安全感、被認可、讚美、選擇的自由等,凡是在某個階段沒有被滿足,孩子就會用一生去尋找,甚至做出本人都不理解的行為,懂孩子才是愛孩子的前提啊!

    4、不要給孩子貼標籤,用對待正常人方式對待孩子,孩子任何我們不喜歡行為背後都是對我們深深的渴求!愛不增加,事情不會有任何變化!

  • 2 # 晴之婉約

    最近兩天剛看了一本書,裡邊有這麼一句話:“不是孩子叛逆,是你沒有跟上他成長的腳步。”孩子慢慢地長大,他再也不是那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不再是我們眼中可愛的乖寶寶,他們開始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思考能力,並且更多地注重主觀能動性。於是,出現了所謂的叛逆期。也就是說,叛逆期間的一切反常舉動都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探索世界,並試圖掙脫家長的控制和管束。想明白了這一點,家長自動除錯到和孩子一個頻道,你就不會覺得那是叛逆。

  • 3 # 著名公知兼制高點之王

    叛逆期其實也是迅速成長期,因為孩子知道自己想做的和現實生活有差距,而無視後果執意貫徹自己想法而行動,你覺得有些行動要吃虧,孩子認識不到所以不聽你的。這其實和孩子成長程度有關,知識與教養到位,孩子會自己剋制自己的行為,比如早戀,學霸早戀了還是學霸,這就是剋制。學渣學屌早戀了就開始翹課什麼的,那就是不能剋制。這和家長灌輸的教養有關係,和學校老師教的知識關係不大。做好家長吧。

  • 4 # 云云67627456

    是身體和精神的分離吧,精神上不再依賴父母,衣食住行卻還不開父母,所以就產生所謂的叛逆期。思想不再是以媽媽為第一任依靠,有時候明知道媽媽說的是正確的,卻偏要反倒其行,以證明我已經是成年人了,但話語還是幼稚,所以就需要家長的引導,順著,但還不能慣著,過了發育期就會好很多。

  • 5 # 雪碧心情1

    在發展心理學上孩子有兩個叛逆期,第一個是2-4歲期間,多在3歲左右;第二個叛逆期出現在小學末期到初中階段,突出表現在青春發育期。

    兩個叛逆期的共同點在於:1 都聚焦於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向控制方要求獨立自主

    2 兩個叛逆期的孩子都出現了成長和發展的超前意識,第一叛逆期的孩子具有“長大感”,第二個叛逆期的孩子有“成人感”!

    不同點在於:第一個叛逆期要求的獨立自主在於,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反對父母的過於保護和越俎代庖,他們的要求中許多都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實際的。

    第二個叛逆期要求的是人格獨立,要求社會地位平等,要求精神行為自主,反抗父母的控制。

    叛逆期是兒童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是發展現象。逆反期能否順利地度過,對他們後續的發展至關重要。並且逆反期最經常面對防抗的是父母,最需要對他們理解和指導的也是父母,因此父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父母要理解和認識逆反期,正確的面對兒童逆反期這一客觀現實。逆反期是大多數孩子都要經歷的,不能存在僥倖心理,也不要被動的應付,提前做好思想準備,調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儘量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和理解孩子。

    二 要理解青春期孩子多重矛盾的焦點所在。孩子覺得自己生理上已經成人,但是心理發展水平並未成熟,孩子的對自我的認識“超前”,而父母只把孩子視為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對孩子的認識“滯後”,這種認識上的差距就是雙方的矛盾的焦點。

    三 父母要正視少年兒童獨立自主的需求。父母正視孩子心理上要求自主的需求,是處理好親子關係的關鍵。兒童本身是積極主動的發展者,學習者和前行者,不能視他們為被動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著,對他們的教育要遵循雙向互動,教學相長的原則,正視孩子成長中的需要,理解他們,盡心盡責的完成父母的責任。

  • 6 # 佛系育兒先育己

    典型表現:孩子變得不那麼“聽話”了,以拂逆大人的意志為樂,處理不當了,他還會爆發嚴重的執拗,有時候都讓人手足無措。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容易發生在兩三歲的孩子身上。

    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會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但成人出於社會規範的限制,往往會對孩子實行這樣那樣的限制,偏偏幼小的孩子尚不懂得拐彎抹角,於是便經常公然反抗,以至於有“故意作對”之嫌。

  • 7 # 葉之輝

    1:叛逆期表現為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與自己的價值觀,認為長輩的所有觀點都過時。自己非常主觀。

    2: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提升,並勇敢去嘗試。哪怕是一件錯的事情。

    3: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約束。

    4:夢想開始逐漸形成,甚至有些幻想。

    其實每個人的叛逆期,表現都不是完全一樣的。在我以往所有的言論裡從來沒有說過“完全”或者“100%”,這類量詞。以上四點僅代表大部分的青春期叛逆。

  • 8 # 哭泣的驢子

    《我殺了我媽媽》——叛逆期的孩子和母親的故事

    電影《我殺了我媽媽》出自19歲的鬼才導演 Xavier Dolan(哈維爾 · 多蘭)

    電影講述了16歲的同性戀男孩和媽媽之間的關係。本年的男主和導演都是19歲的Xavier Dolan。

    不幸的童年,讓16歲的小男孩貝爾早早就和母親單獨生活在一起,和所有的孩子一樣,16歲的貝爾迎來了青春叛逆期。

    他漸漸發現,自己和母親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困難,彼此之間越來越難以理解,他們不在像從前那樣無話不說,兩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處在叛逆期的他多次在腦中嘶吼,他顯得暴躁,憤怒,心裡甚至詛咒對方死去。

    電影透過描寫16歲叛逆期的男孩,反映大部分家庭中孩子與父母的矛盾,那時候的父母在我們眼中是那種“只顧著自己,毀了我的生活”的人。

    電影中,青春期的孩子遇上了更年期的母親,兩個暴躁的人碰撞在了一起。那時候的我們,心裡有喜歡的男孩或者女孩,有那種在父母眼中奇葩的愛好,有喜歡的明星和想要去聽的演唱會。但是這些東西,媽媽不理解,媽媽不喜歡。矛盾總是源於一瞬間。

    我們互相爭吵,甚至於怒視對方,在心裡咒罵對方,最恨的時候甚至希望對方去死。卻又會在冷清的深夜,請求對方的原諒。

    電影讓人感觸很深,貝爾面對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父母都會面對的問題,我們是否瞭解孩子的內心。

    如今的我,在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想起我的爸爸和媽媽,哭了很久很久,我用手握著自己的嘴,那哭聲感覺很詭異,有點像在咯咯咯的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想壓抑什麼。

    最後奉上電影中經典的臺詞:

    “我是愛你的,雖然有時候我不是很聽你的話”。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會怎麼辦? ——那我明天也會死。

  • 9 # 土豆育娃

    我想提出這樣問題的家長大部分是十幾歲孩子的家長,他們正經歷著這樣的時期:孩子不但不對他們嘔心瀝血的付出表示感恩, 在家裡還對對他們橫生抱怨,在外面可能還正在惹事生非 ,和別人一打聽,哦,孩子正處於叛逆期。於是家長們就焦慮,就著急,叛逆期,啥意思?還有什麼表現?我們到底該怎麼和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那我就依自己的經歷,和接觸過的這個時期的孩子的表現,以及自己所學習過的心理學知識,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家長們不要急,叛逆期是絕大大部分人都要經歷的,不如閉上眼睛也回想一下自己在這個時期的經歷?

    我們剛上六年級和初中那會兒,十一、十二歲的樣子,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

    覺得自己什麼都厲害,對父母有各種看不慣,憎恨過自己出生的家庭,覺得父母懦弱、沒本事,不能讓我想要什麼有什麼,沒有見識,各方面都和時代脫節,跟不上自己的節奏,說的每句話都讓們我覺得煩躁:

    對於自己的穿著打扮特別上心,很怕別人瞧不起自己。

    晚上追電視劇,就是為了第二天和周圍的同齡人有話題聊,害怕自己被孤立。

    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聰明,說自己死讀書, 說自己學習其實沒用多少心。

    結交了朋友後,喜歡和同學表義氣,有時候會在群體影響下不分對錯的去做一些事情。

    ..............

    不過上到十八歲高三的樣子,突然一下子又懂事了,看到父母為自己操勞的樣子,突然一下子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和艱辛,很想去回報他們,有了自己的是非觀,不再那麼糊塗的隨大流。

    當時我們也並不理解,自己這突然來去的變化。當時也因為還處於資訊還相對閉塞的時代,所以也沒有引起多大動靜,或者到了現在都忘掉了這段經歷。壓根不知道其實自己那時候是叛逆期。

    所以,知道這是一個必經時期,並不是自己的孩子出了壞毛病,您可以放下半顆心了。不過,為了加深您對這一時期特徵的瞭解,還是用比較專業的說法歸納一下吧。有如下四個特徵:

    一、生理發育加速期

    身體,身高和體重均迅速增加,他們發現自己很快和父母一般高大。記憶也會達到一生中的最高峰,進入全勝時期,並初步具備了邏輯推理能力。所以他們也會發現自己在各個方面的學習上會比成人更厲害。但是他們對自己的生理狀況很不適應會導致心理上的情緒緊張和焦慮。所以他們會比較愛發脾氣。

    二、心理發展的矛盾期

    生理上的快速成熟,會讓少年兒童產生了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的感覺,但是心理上其實還是一個半成熟的裝態。 他們就會會在心理上過高的評價自己的成熟度。認為自己見識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水平,但常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理解為什麼別人的觀點和感受與自己不相同。 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三、自我意識發展進入第二個飛躍期

    1..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風度

    很在意別人尤其是同伴對自己打扮的反應,別人反應良好,倍感滿足,別人反應不佳,就會極度焦慮。如要買最新款的IPHONE等。

    2.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

    他們已經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深刻的影響自己的社會地位,所以非常關注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

    3. 為在同伴集體中的個人尊嚴和社會地位而煩惱。受人尊重和喜愛是他們強烈的心理需求,渴求得到同伴的接納、肯定和喜愛。若是沒有得到,就會讓他們感到無奈、痛楚,甚至羞辱。

    四、主要逆反物件是父母。

    反對父母對於他們精神和行為的控制,反對父母把他們置於“孩子”的地位,進行保護,支配和控制,不尊重他們。反對將成人的觀點強加於他,不聽話了。

    那麼如何與這一階段的孩子們相處,順利的度過這一時期呢?

    首先要明白大多數的十幾歲孩子正在渡過的這一時期,這是兒童心理發展中的正常現象,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期,順利渡過這一時期,將為他由少年兒童變為青年墊定堅實的心理基礎。而且在這段時期雖然孩子的主要反抗物件是父母,但其實心裡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也很嚴重, 那麼,父母如何去理解和指導他們對於他們順利、平穩的渡過叛逆期是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重視這個時期。

    然後可以按以下幾點來和孩子相處

    .1.首先要認識逆反期的特點,如上文中所訴的那些特點,學習相關的知識,提高自己在這方面的認知,對孩子保持理解和接受。

    2.事先調整好對待孩子的方式,要把他當成人來對待,使關係和諧,平等溝通。

    3.理解少年期孩子矛盾的焦點所在,正視少年獨立自主的要求,尊重他們的想法和需求。

    4.然後是注意學校和社會環境,青少年與同伴交往的社會需求增強,同伴的影響逐漸替代父母的影響,看看這個學校的學生素質整體如何?看看學校老師是否關注學生心理動向, 而不是隻關注成績。

    最後,我認為社會則應多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儘可能為青少年樹立積極的榜樣,創造良好的正向環境,只有讓孩子們得到良好而又積極的發展,我們才有未來,才能讓我們未來生活的大環境更加美好而和諧。

  • 10 # 育兒網

    前兩天,一老友線上與叮噹媽嘮嗑。這位剛剛斷完奶、終於告別哺乳期的媽咪顯然喜形於色,大呼【最艱難的時期終於離我遠去】。

    叮噹媽看著身邊正鼓搗玩具的叮噹,當時就甩給她一個圖樣圖森破的表情——

    你以為這下就可以大喊烏拉了?熬壞身子、喂破奶頭還不算啥,還有叛逆期在等著你呢!

    你說啥熊孩子懟啥!你有啥熊孩子破壞啥!跟ta講道理吧丫不聽!揚言要揍ta都不頂用!

    老友那邊戛然而止,接著一連串省略號發過來:當…當我什麼都沒說……

    辣麼,問題來了——

    叛逆期究竟是個什麼鬼?

    如何應對孩子的叛逆期?

    讓叮噹媽媽來為廣大新手媽咪娓娓道來……

  • 11 # 孟婆居黃泉

    這個我必須要說說我妹妹了,她現在15歲了,在上中學,回家之後,我舅媽跟我說,你看看燦燦,冬天的那麼冷她連秋褲都不穿,上面羽絨服裡面也只穿一件半袖,我們這冬天零下幾度,還愛颳風,就這樣她挺過了,她的冬天。

    現在的小朋友又特別迷戀快手,雖說也沒啥不好,但是她們變得特別社會化,她還是個孩子啊,就模仿網紅化妝,她媽說你別瞎搞了,傷面板,人就是不聽,臉上悶出痘了,還發脾氣不高興。

    還有一個最叛逆的表現就是談戀愛,早戀啊,跟她們那些小姐妹,相互炫耀,說我男朋友怎樣,天哪,現在的小孩子,怎麼都這樣了,叛逆啊,誰說都不聽,發脾氣的時候還愛摔東西。

    家裡有個叛逆的小朋友真是惹不起啊。

  • 12 # 飄搖過海3267

    叛逆期顧名思義,就是叛逆,不好說教!這主要是孩子到12歲以上青春期開始的時候,因為孩子的好奇和自己心理的慢慢成長,有一些自己福利的想法,不想被家長老師管教!所以叛逆期,你叫他不要做什麼,他偏做,經常和你唱反掉!不過其實叛逆期也是孩子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所以對世界的認識肯定有所不同,表現出來的不按常規行事!這也是家長頭疼的地方。需要好好引導!

  • 13 # 上善若水

    叛逆期顧名思義,首先表現是不服從,天大地大隻有我大,孩子已經開始走向獨立,但是做人做事的經驗不足,總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沒有吃一塹長一智,還沒有學乖。

    再者是脾氣比較大,容易發怒,愛聽好聽的,不愛聽難聽的,無論是對他好還是對他壞。害他的說的好聽他也願意去做,幫他的說的難聽他也會排斥,你對他好言相勸,他可能會覺得那麼囉嗦,煩死了!所以叛逆期也是最容易犯錯的階段。一句話不和就可能要大打出手!

    叛逆期是最要“面子”的時候,也就是說格外需要別人尊重,你不尊重我,我就要制裁你,和父母吵架也是家常便飯!

    叛逆期的孩子無論是生理還是心裡都還未發育成熟,是比較敏感的,承受能力比較弱,而又渴望擺脫束縛,建立獨立的思想,最容易和外界發生摩擦碰撞!

    做事比較瘋狂,找刺激,愛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總想成為無與倫比的那個人!

    桀驁不馴,唯我獨尊,哪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 14 # 晴媽聊保障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頂嘴,不服氣,你說他一句,他後面回你很多句話,然後還要加上一句“哎呀你真能嘮叨”,“你的觀點早就過時了”,“你那什麼年代的,早就out了”,能把你氣的火冒三丈,又感覺對牛彈琴,渾身充滿了無力感。

    然後就是我行我素,穿衣打扮,交朋友,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觀點,不再是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了,可能會參考父母的意見但是還是以自己的看法為主,比如穿衣服,有的孩子喜歡的款式,父母會覺的不可思議,難看的要死,但是孩子就是喜歡穿,父母推薦的款式兩個字“老土”。

    還有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希望有自己的小空間,有的事情希望獨立完成,不喜歡父母事事幹涉自己。這段時期父母如果不能做到把孩子當朋友那樣心平氣和的交流,那麼孩子就會出現對你隱瞞,撒謊等情況

  • 15 # 情深終究抵不過時間

    我的孩子13歲正是叛逆期,整天瞪著眼睛跟我對著幹,我是好說歹說就是不聽話!有時候把我氣的都無語。本來現在的孩子就難教育,加上青春期,真的有時氣的都懷疑是不是自己生的?大冬天的露著個腳脖子,告訴她天氣太冷這樣穿會凍壞以後遭罪,她可好,一句話:你不懂,就別說了……直接氣的我無語

  • 16 # 空了舊城荒了島659

    就是小孩不聽管教,行事有自己的主張,可能在大人的眼裡覺得這是五社會或者孩子還做的正確的事相反。其實也不一定,比方說,小孩子因為不愛吃飯喜歡玩遊戲跟家人鬧矛盾,這些當然是不好的,所以這樣需要和善對待,也為小孩正確思想做工作。

  • 17 # 蒲實3

    總的來說,就是看似是以否定家長走向社會的形式,其實是心理從依戀期向獨立期成長的重要階段。表現為

    1、於家長對抗。對家長所說所做持否定態度,不遵從、反抗家長,渴望家長能像對成年人一樣,平等對待自己。

    2、出現獨立意識。喜歡獨處,常常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裡,遇事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奇思妙想、甚至家長認為有些不可思議的想法越來越多。

    3、社會化活動多起來,對原先不敢涉足的事情不再僅僅停留在好奇心,而是嘗試進入。如沉迷網路、開始像成人一樣吸菸等等。社會交往多起來,在社會上開始結交朋友,並對此獲得成就感。

    4、父親不再是偶像和力量權威的象徵。開始在社會尋找偶像,有的出現追星現象。

    5、被認同被追捧的感覺開始強烈,這個時期的謊言和幻想容易混淆。有的不是孩子的謊言,而是他強烈希望被追捧的幻像,容易被家鄉當作謊言處理。

    6、和社會其他權威對抗,也否認自己。如對老師和其它管理者對抗,抗拒他人的干預。自己也成為矛盾體,既有獨立意識,又因經驗不足和經濟不獨立而不得不依賴家長和成年人,所以因矛盾加焦慮,表現出不安、厭煩、過激。

    7、體內荷爾蒙開始增加,對異性有了朦朧的好感和親近意識。

  • 18 # 香茗加油

    我孩子是在上初三時進入的叛逆期,開始時很乖巧的孩子開始跟我抬槓,不管我說什麼,她都能找個理由反駁我,而且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以前到遠的地方出去玩都會讓我陪著,跟同學搭伴去也會提前跟我說一聲,現在我主動陪著去都嫌棄,到哪兒去玩也不告訴我,甚至跑到ktv裡去k歌,簡直是天天提心吊膽的就怕她不知深淺出點什麼事。

    初中的孩子就開始說找物件,誰誰有物件,沒有物件都覺的很鬱悶,我能說我聽著這話更鬱悶嗎!

    然後穿衣服追求個性,還好學校管的嚴,那些洞洞裝只能放假‘美’。還有化妝,作為家長我一再給她灌輸小小年紀化妝不好看,損害面板!沒用!自己偷偷攢錢去買了一堆彩妝和飾品,青春小少女愣是給化的像是二十多歲的大姑娘。

  • 19 # 琳妹妹說育兒

    叛逆期,青春期來臨時候,我們家長常常會手足無措。究竟有沒有一種好的方式來面對我們自己的娃呢?

    1、穿戴打扮上:

    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太過分,就請忽略好了。孩子體質跟大人相比,本來就要好些。有時候不同年齡耐寒耐暑程度也不一樣,如果他不舒服,生病及時提醒就醫就可。不必過分擔心,就像小馬過河那個故事一樣,總要學會讓小馬自己試著河的深淺;

    2、交朋友(狐朋狗友或早戀問題):

    一位我最喜歡的心理學的家庭情感主持人張明,寫給他孩子的話,與大家分享-----

    記不得原話了,大致意思是:

    你已經13歲了,經常在我們身邊,跟個大人一樣了,甚至比你媽媽都高了。青春是精彩的,但是也有很多彎路我們走不起。有個成語叫失之毫厘謬以千里。請你首先學會自立自強,完成你的任務(你也討厭,我也討厭的學習),然後是學會包容,你已經朝著成年人邁進了,你要做好準備。

    關於生活,你應該去擁有的興趣、愛好和朋友,在你去選擇的時候,為了避免我們擔心,請提前告訴我們一聲……

    關於青春期和那些你想知道但又不敢知道的東西,你心裡可能產生對異性的朦朧情感,或者你也可能會引起某個女孩子的好感;但是我要告訴你,這是青春期身體和大腦的正常反應,這還不是我們成年人的愛情!這也說明,你在你的同齡人當中,是出色的,優秀的!

    出現這種情況,無論是你著急想要衝上去,還是你猶豫著想拒絕,都可以跟爸爸說,因為爸爸也是男人,又是過來人,可以幫你處理好這些問題。就算是你突然發現,內心有些衝動的想法,但請你不要傷害那些和你一樣剛進入青春期有困惑的女生,減少和女孩子私下的來往,以免少犯錯誤。不要留女孩子的電話、微信,避免別人誤會!同時也斬斷自己的退路!

    我們有太多欲望,就像你能控制住自己先學習再去踢球,你也能控制住自己,讓自己只是在青春期該有感覺,而不是任由你的衝動慾望信馬由韁。一旦你投入戀愛,你就要去承擔相應的責任,一旦你承擔不了責任,學校有可能會站出來,搞你身敗名裂,開除學籍。

    18歲成年,如果你不讀大學,可能就會開始戀愛,但我相信,有更高追求的你,也許會到大學之後才開始你的戀情。關於學習、成長、分享,我想告訴你的就是:你長大了,有很多事可以自己做主了,但是你永遠是個孩子,有什麼事兒,請和我們商量!

    3、關於親子教育和溝通交流方面:

    都說以朋友心態來給孩子交往,具體做法卻是差強人意,在於,如何站在孩子角度和他(她)說話,首先你需要得到他的認可和讓他認為,是“自己人”,得到充分的尊重。

    我覺得很神奇的一個溝通法與大家分享:

    跟孩子溝通,學會使用三明治讚美法:

    三明治讚美法:

    第一層:找出至少三個可以肯定的地方,要明確是具體哪些細節做得好,包括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都可以充分肯定;

    第二層:不說這一次哪裡做得不好,或者做錯了;而是用正面的語言,說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找到一個認為可以提升或需要提升的地方;

    第三層:再給這次表現下一個正面定義。

    無論與多大的孩子交流,我想都需要這麼做;

    --------------------------------------------------------------------------

    今天你Get到了一點有用的資訊了嗎??

  • 20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不用判斷,因為,叛逆期根本不存在!

    有的家長說,孩子到青春期,就叛逆了,甚至有的家長還把青春期叫做青春叛逆期。

    其實,這樣的家長不明白,孩子不是因為青春期而叛逆,青春期不是叛逆的原因,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叛逆的。

    之所以有的孩子會叛逆,是因為之前家長管得太多、太嚴了,而之所以孩子之前沒叛逆,是因為孩子那時還小,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都無法和家長抗衡,所以,對家長言聽計從,家長說啥是啥,很順從,不反抗。

    而隨著孩子年齡增大,身體和心理飛速發展,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後,孩子的自我意識迅猛發展,對事情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包括父母對自己的安排和作法,也有了基於自己想法和需求的考慮,所以,父母說話不再好使,孩子不再聽話了,這在有些父母看來,就是叛逆!

    其實,沒有家長的“逆”,怎麼會有孩子的“叛”?

    如果你的孩子叛逆、不聽話,請一定要反思,是不是之前的教育有問題了?

    這樣的家長要改變教育模式,不要總以自己的想法為出發點,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多聽孩子的意見,不要高高在上,自以為是,要求孩子言聽計從,這樣,孩子才不會叛逆,家庭才會更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祖賢隱居加拿大,關之琳11年沒拍過戲她們都是靠什麼維持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