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藍湖

    放任孩子發脾氣,讓孩子無法找到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1、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愛生氣、發脾氣,會讓身體會產生毒素,如果暴怒、激怒,甚至會發生血管破裂。

    2、會影響孩子交友。和朋友一起玩,如果經常生氣,朋友自然遠離,沒有玩伴和知心的朋友。

    3、會影響孩子的生活。遇事發脾氣,遷怒於人,不會靜下心來找自己的問題,那麼以後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很難順利。

    所以如果孩子容易發脾氣,首先要看看家庭的相處,父母要平心靜氣,做好榜樣。其次是讓孩子說出心裡的想法,解決產生“氣”的原因。第三是和孩子一起定規矩,該做的事情按規矩去做,不能做的就不要想,這樣孩子慢慢就能得到調整了。

  • 2 # janeler

    我認為,孩子發脾氣,如果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只是對情緒的發洩,這樣也沒什麼,每個人有自己的性格,發脾氣也沒什麼,注意有個度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沒有守住原則,沒法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傷害環境,那家長就應該干預了,否則,可能孩子逐漸變得不好溝通,身邊的朋友會變少吧,性格會變得孤僻;對於家長來說就是難以管教,畢竟在很多方面,孩子的認知是比成年人的認知水平差很多,家長對其有監護管教義務。

  • 3 # 思雨yp

    兒童教育學最新研究指出:少兒時期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孩子如果此時無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易怒、悲觀、具破壞性,或者孤獨、焦慮,對自己不滿意等,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其今後的個性發展和品格培養。

    所以作為父母的你應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瞭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即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優質情商。

    1、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2、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隨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

      儲存記憶,延長美好。就是說,給好事拍照、錄影、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另外,要提高品味的質量,就要培養孩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地做事情的**慣。專心地吃飯、打電話、走路,我們都可以從中感受到更多。

      品味美好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分享。分享好東西,把美好加倍,這是存在於人的天性中的。孟子教育齊宣王:“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都承認,跟人共同欣賞音樂更好,而且人越多越好。3、隨時鼓勵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很多家長平時太糾結於孩子的所謂缺點和錯誤,以及能力上的種種不足。其實更多去發現孩子這些優秀品格的表現,一旦發現,就及時肯定與鼓勵,這樣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這些方向去發展。

      現在的家長們對能力上關注過多。我們可以這樣想,孩子長大後,哪樣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這很難說,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卻是處處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沒被荒廢,但性格和品格卻永遠不會。4、對成長感的識別和強調

    或許我們可以發明這個詞:成長感。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我們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

      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5、培養興趣愛好,提供投入做事的機會

      興趣愛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閒等等,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另外,它或許還能給人提供一個新的身份,讓你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比如,你是一位教師,但走出教室,你或許告訴別人你是一個烘焙高手。興趣愛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讓我們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機會,這種投入的感覺非常寶貴。孩子大一些之後,做事往往就參雜了很多功利心,有壓力難以全心投入。現在很多的興趣班更是把興趣變得沒趣了。我們家長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6、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並解釋為什麼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溫習。據調查,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續時間也長。我們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記錄美好事物。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漂亮的本,專門記錄他心中的美好事物。或給他準備小白板、做個展示牆,隨時記錄。或給孩子準備一個美好寶盒,把能引起美好回憶的東西或照片,都存在裡面,有空就倒出來看看……7、不做情緒綁架與威脅

      有的家長喜歡跟孩子說:“你那樣做,爸爸很生氣”、“那樣做,媽媽不喜歡”。家長應該儘量少這樣去說。大人正常的情緒反應,可以讓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飾。但如果總是用家長的情緒去管教孩子,這不是好辦法。總這樣說,孩子會覺得他應該對大人的情緒負責。他會忘記遵守規則的本來的意義,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責和內疚。教會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負責。而我們家長也是,也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看到不好的行為會有怎樣的的結果,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家長的情緒負責。8、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後再教給處理辦法。家長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它是中性的,不是壞事。把它當作一陣風,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發電、放風箏。其次,要儘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分開。自己的勞累、抱怨、委屈,自己去解決。別做不合理的掛鉤。然後再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9、給孩子自己處理消極情緒的機會

      孩子發脾氣,我們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於讓情緒消失,而是要儘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鍊著平復下來。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鍊。

      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自己能保持中性態度,這會幫助孩子更好地平復情緒。有很多情況,孩子是被家長的壞情緒火上澆油,愈演愈烈。10、教給他處理消極情緒的辦法

      宣洩法:比如打沙發打枕頭(對於愛打人的小孩慎用)、撕紙(背後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洩情緒);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 4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每個人都有脾氣,包括小孩子,我們作為成年人有時候也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所以不能覺得孩子發脾氣就不正常。關鍵的一點在於,家長該如何去幫助孩子疏導,而並非一味放任自流。必須要弄清楚一點,孩子情緒為何會失控,他一定有什麼事情無法忍受了,才會如此。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心裡的不快,你認真地傾聽不要打斷或者喝斥,讓孩子可以暢所欲言。當我們得知了孩子生氣發怒的原因時,可以給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如果長期任由孩子隨意發脾氣,只會導致孩子更加容易生氣。同時,也會因此疏遠親子關係。你的無動於衷,只會助長他的氣焰囂張。

  • 5 # 靈犀呀咿呀

    首先,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知道孩子有情緒、有脾氣,這都是正常的!他的自我意識在爆發!這時,家長要努力做到的是,透過孩子的情緒,看到孩子背後的心理需求!

    但是,你問題中提到“放任”是不可取的,你是基於什麼樣的情況下,想選擇放任呢?

    如果我們做家長的,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選擇放任,那他得到的是更加的無助;這也會給他不正確的引導,他以後遇到不開心或者憤怒的事情,他還會選擇發脾氣的,因為他不會其他的表達方式!

  • 6 # 如玥之珩

    個人以為,放任孩子發脾氣,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而言,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或許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負面情緒需要渲瀉出來,而發脾氣,也是孩子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但是,凡事都要適度,到了“放任”的層次,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放任”的害處,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首先,如果“放任”,會給孩子造成一處錯覺,以後他和世界發生聯絡的方式,會習慣性的選擇一種簡單粗暴的辦法,而不是仔細想想,如何以一種別人能接受的方式來溝通問題。

    其次,不利於孩子情商培養。試想一下,一個遇到問題就會發脾氣、大喊大叫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說他是一個情商高的人。圓滿的解決一個問題,最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情商。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尤其是最初性格養成的階段,孩子透過“發脾氣”來達成了很多願望,那麼,久而久之,每當他有所期望的時候,總會以“發脾氣”的方式來獲得,對家人可以這樣,是因為家人總會包容,如果是對外人呢?

    第三,不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培養。“放任”,容易給孩子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像家人一樣“慣著他”,湊巧孩子就習慣了一種生活,那就是遇到什麼事情,尤其是和別人意見相左的時候,就發脾氣,久而久之,會導致孩子人際關係緊張。

    第四,容易讓孩子形成“自我中心”的人格。由著他發脾氣,並且透過這種方式來完成願望,造成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他的生活會以自己為中心,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 7 # 江南獨伊108572263

    我認為放任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產生以下不好影響:一、讓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性格,脾氣越來越壞,火爆脾氣讓周圍人都恐懼他,大家都對他產生不好的印象,其他孩子家長會讓自己孩子遠離這種愛發脾氣的小孩,導致他沒小夥伴玩,性格變得很孤僻。

    二、愛發脾氣的孩子,他特別容易衝動,有時往往會惡語傷人和動手打人,和小朋友關係緊張,打架鬧事時有發生,在學校會是個不守紀律的學生,成為老師不受歡迎的學生,為此他的學習成績也會受影響。三、根據中醫理論,怒傷肝。愛發脾氣的孩子他的身體健康將會受到影響。四、從小養成了愛發脾氣,將來長大後,會讓別人覺得他沒修養,在經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常會缺乏冷靜思考,感情用事,釀成不良後果。

  • 8 # 麥子媽媽

    發脾氣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

    危害:1.如果我們放任,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很難作出利他(如關心、謙讓、助人、同情等)的行為。

    2.幼兒任性還會影響成人、同伴對他們的評價,並由此影響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任性的孩子通常藉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情緒、要求與脾氣。如果這些消極行為經常發生,就會強化他們的不良個性品質。

    3.幼兒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忿怒的情緒。一次情緒失控對身心影響不大,經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了。

  • 9 # 冉冉囡囡

    這世上有一種東西百害而無一利-_那就是發脾氣,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呢,是不是我們家長遇到處理不了的事情也會發脾氣,孩子耳目濡染,慢慢就會學會大人的處理方式就是這樣的,她覺得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發脾氣就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如果想讓孩子改掉亂髮脾氣的壞習慣,大人應從自身做起,改掉亂髮脾氣的壞習慣長期

    如果長期以往下去任由孩子發脾氣不去理會,就會讓孩子做任何事情沒有耐心,不耐煩,上了幼兒園不合群,孩子亂髮脾氣大人應及早注視起來。

  • 10 # 諾雅媽咪愛育兒

    放任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脾氣沒有自控能力,想什麼時候發脾氣就什麼時候發脾氣,不分時間地點場合,那麼在別人看來會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教養的壞孩子。1、放任孩子發脾氣會影響孩子交友。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孩子跟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交朋友,如果繼續放任孩子發脾氣,會影響孩子交朋友。2、放任孩子發脾氣對以後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會有極大的負面影響。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的一件事情,就跟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紀律、秩序是一個道理。

  • 11 # 董董悅讀時光

    每個孩子在自我意識萌芽期,都會透過堅持自我來維護自己的內在秩序,維護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與理解。而當外部環境與他們的認知產生矛盾時,他們就會產生情緒問題,更嚴重的情況會以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內心。如果大人放任孩子發脾氣而不加引導,會產生以下影響:

    1、孩子不會認知情緒,更不會管理情緒。孩子發脾氣通常是因為生氣、沮喪、難過等等,原因比較多,如果大人僅僅把孩子的發脾氣放任不管,那麼就等於對孩子的種種情緒放任不理,長此以往,孩子不瞭解自己的情緒,就更不會進行良好的情緒管理,他們會動不動就藉助發脾氣的方式,而不會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2、孩子發脾氣影響身心健康。小孩子哭鬧打滾或者經常性地發脾氣,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負擔,心理的負擔又會影響身體的健康,比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心臟負荷加重等等。

    3、放任孩子發脾氣,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長的愛。也許你以為發脾氣發完了就好,但實際上,孩子發脾氣是一種表達,他需要家長幫助他來認識到自己發脾氣的原因,並引導他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時候的放任,其實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4、放任孩子發脾氣,會導致孩子不會解決問題,把情緒對抗當作解決問題的途徑。所有問題的解決都依賴於理性平和,孩子的發脾氣對於解決問題於事無補,與其放任孩子發脾氣不如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找到共同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有一次孩子哭鬧著要玩水,可是玩水的時候會把地面弄溼,我就給他找了一個大盆,倒進去少量的水讓他玩,我們的遊戲規則是不要把水灑在外面。這樣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同時也不會給大人帶來困擾。

    良好地對孩子的怒火進行引導,不但是考驗家長的情緒管理能力,更能夠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 12 # 宸宸媽and豆豆爸

    孩子發脾氣一般是因為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大人不能滿足的要求。

    放任孩子發脾氣,一般是不理不睬不管孩子,由著他鬧,或者是為了安撫他,而無原則的滿足其不合理的要求。

    前者,不及時的瞭解孩子的需求,一味的冷處理,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家庭依靠感;不找到好的解決辦法,會影響孩子以後對於生活和事業中出現的問題,缺乏解決問題的經驗。久而久之,孩子會失去對生活的熱情。

    後者,放縱孩子發脾氣而滿足其要求,會讓孩子誤以為哭鬧發脾氣可以達到目的,形成思維後,長大後遇到問題,可能不想積極的解決辦法,而是透過偏激甚至極端的方式去思考滾行動。

    孩子發脾氣,首先陪著他,讓孩子發洩出來,冷靜下來,陪孩子尋找發脾氣的原因,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告訴孩子發脾氣除了讓自己痛苦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應該理智的分析並找到更好的辦法解決才對。

  • 13 # 智慧奶奶

    孩子和大人一樣,情緒有的時候會變化無常,偶爾發一次兩次脾氣是很正常的,孩子既然發脾氣必定有其原因。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先不用問,讓孩子發洩發洩沒有什麼不好。等孩子的脾氣發的差不多了,家長就要開導和控制了。要首先弄明白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所在,只有找到了原因問題才能解決。

    大人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不能干涉孩子發脾氣的權利。但是尊重和不干涉不等於放縱。這種尊重是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框架以內,要有原則,如果喪失了原則,就不利於孩子建立獨立的人格,良好的習慣,家長對孩子意願的滿足就變成一種縱容。因為凡事都要有個度,如果沒有度,放任孩子發脾氣,孩子會認為發脾氣是理所當然的。長期任由發展下去,不僅會使孩子變得執拗、蠻橫和暴躁,還會嚴重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 14 # 全職媽媽妙筆生花

    我們先回望問題的表面:放任孩子發脾氣,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字面剖析來看,孩子發脾氣,肯定是孩子一種負面情緒的宣洩。

    “放任”在百度百科當中被解釋為,“不加約束,任憑其自然發展”。

    在中國社群每個小區的曬娃重地,孩子嚎啕大哭,撒潑打滾的輕喜劇每天都不按套路的上演不同的版本。情節往往不同,結果往往相同。

    對孩子負面情緒的爆發,家長還能用“放任”的態度來處理?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冷漠?

    這樣的家長是期待孩子無師自通,自學成才嗎?對他放任自流,這樣的家長在期待什麼?難道孩子他能在自己情緒的爆發裡頓悟人生哲理,參透人性本意?

    孩子的負面情緒沒有得到正向的疏導,就算他哭累了,哭不下去了,忘了為什麼哭了,這並不意味著情緒就原地蒸發了,它隱秘到了哪裡?只有孩子的身體知道。

    任何的情緒都會有原始的動力驅使,孩子發脾氣不被爸媽看見,潛臺詞就是孩子對於親子關係的人設全面崩塌,讓他感覺自己的被拋棄,心理學有個創傷叫“被拋棄創傷”,孩子的世界裡沒有爸爸媽媽這根定海神針,他們的精神世界隨時隨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天崩地裂的海嘯也阻擋不了他被置之不理的無助。

    《2017變形計》社會我麗姐讓陳新穎焦頭爛額、瀕臨崩潰,陳新穎曾在節目中哭訴麗姐與他的溝通無效“她就跟我媽一樣,完全溝通不了!”

    媽媽,這個世界上最芳馨四溢的詞彙,為何成為了青春期孩子描述摩擦的代名詞?這個槽點應該讓我們做媽媽的警醒自己一番了,是誰?是誰親手把孩子逼成了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火星少年?

    面對發脾氣的小孩,放任不理就是把他推出去的最好方法。

  • 15 # 諾言的微笑

    放任孩子發脾氣,孩子會越來越驕橫,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孩子不會懂得別人的感受,也不會懂得感恩,這樣下去,孩子會出現交際障礙,沒人願意和他玩。

    放任孩子發脾氣,也會傷害到他自己。一是對身體,經常發脾氣,對我們的五臟六腑是有傷害的;二是在家任由他發脾氣沒人管束他,可到了學校乃至今後的社會上,別人會任由你發脾氣嗎?不會的,這時候他可能就覺得受不了了,在外面被人打了罵了後,回來就會變本加厲的發洩在家人身上。

    所以,放任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成長乃至今後的生活都是極其不利的。

  • 16 # 湘137693173

    如果放任孩子發脾氣,孩子會越來越任性。

    如果我們放任孩子發脾氣,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孩子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很難作出利他(如關心、謙讓、助人、同情等)的行為。孩子任性還會影響成人、同伴對他們的評價,並由此影響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任性的孩子通常藉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情緒、要求與脾氣。如果這些消極行為經常發生,就會強化他們的不良個性品質。同時,孩子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忿怒的情緒。一次情緒失控對身心影響不大,經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了。

    除了以上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之外,家長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長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父母愛發脾氣,難免會讓孩子也形成愛發脾氣的習慣。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切記自已不要經常發脾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 17 # 育兒降妖記邵一傑

    一個家長可以放任孩子發脾氣,那我可以肯定的說,對孩子的養育和教育他幾乎都習慣性的採用放任的方式。本質上這類家長,面對孩子的養育問題,情緒問題,無能為力,選擇了逃避和忽視的方式,而對於孩子來說,放任的養育,約等於沒有關注和教育,孩子會有強烈的被忽視感,內心深處會有無助和自卑的感覺。這在《接納,給孩子一個好性格》這本書中,有詳細的闡述。

    對孩子過於放任忽視的家長採用一種看似寬鬆的教養方式對待孩子,很少向他們提出什麼要求,也很少與他們進行交流,更很少參與和干涉他們的活動及行為。這型別的家長也不會強制要求孩子做什麼。如果孩子犯了錯誤,這型別的家長要麼直接告訴他以後不準再這樣做,而不跟孩子解釋為什麼這樣做不好,覺得等孩子長大了就自然懂了;要麼直接忽視,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種型別的家長多數都在忙自己的工作或是其他事情,很少有時間教育孩子,有的乾脆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帶。有的雖是自己帶孩子,但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較少,也不注重孩子的心理發展。

    有這類父母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被忽視、不受重視,特別是對親子關係沒有確定堅實的感覺,甚至有時候會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支援,十分不自信。

  • 18 # 苦茶帶點甜

    寶寶一歲以後就開始會發脾氣了,其實是因為他的自主能力強了,自我的意識也較強,所以人一旦開始有自己的意識和思維,就會有自己的性格顯現出來。

    隨著孩子活動能力的增強,知識的不斷豐富,他開始變得想要體現自己的獨立和自主。力圖脫離家長的控制,又需要家長的幫助和愛撫,因此孩子發脾氣也是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證明他的存在。那麼對付熊孩子發脾氣、扔東西、咬人等行為,我是這樣做的。

    我們家兩個娃,最開始長牙的時候,特別喜歡咬人,經常抱著我的腿就咬,都咬破皮出血了。後面我就以牙還牙,直接抱著孩子屁股咬了口,而且也牙出印子來了。哇的一聲,孩子就大哭,讓他哭完再跟他說。

    “媽媽咬寶寶,寶寶痛嗎?”

    “痛”。

    “那你咬媽媽,媽媽痛嗎?”

    “痛”。

    ”下次還咬媽媽嗎?“

    ”不咬了。“

    從此以後,寶寶不咬人了。

  • 19 # 美羊媽咪

    放任孩子發脾氣,偶爾還是可以的,這是孩子發洩的方式。如果經常放任孩子發脾氣,那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力那是自己意想不到的。

    1、偶爾放任孩子發脾氣還是很好的處理髮式,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放任他,對他置之不理,這樣冷處理幾次,相信孩子就不會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放任孩子發脾氣,可能讓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為了一點小事就會以發脾氣的方式來處理,而不去思考換一種方式。容易形成脾氣暴躁的性格。

    3、動不動就發脾氣,別的孩子都不願意和他交往,這樣阻礙了孩子正常的溝通交流。甚至會讓別人更加的討厭他,面對這中境況,孩子難免會有點不合群,存在自卑隱患。

    孩子呢,發脾氣往往是有理由的,為了引起家人的重視,父母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去詢問原因,稍加安撫能夠把孩子發脾氣的性格改改,換別的方式來和別人交流。

  • 20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首先是要找到孩子為什麼發脾氣的原因。沒有得到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才才會發脾氣。當孩子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會產生不良的情緒,透過大哭大鬧等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大人們可以允許孩子發脾氣,但是要適度,等到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願望而傷心的時候,可以抱著孩子等著他情緒完全發洩出來,孩子很多時候是需要大人理解,同情。

    但是如果讓人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一方面,養成愛哭的壞毛病,一遇到什麼事情就大哭大叫傷身體,另一方面無法幫助孩子養成抗挫折能力。長此以往,只要自己的願望得不到滿足,就亂髮脾氣,很難融入集體生活,還會養成霸道蠻橫的壞毛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過最撩人的情話是什麼?